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

第一篇: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3-1 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全科护士学习内容:教学查房

题目: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主讲:王丹丹休克概述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病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休克的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2 心源性休克

• 3 分配性(血管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定义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或败血症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与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内毒素、外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病因主要原因• G-杆菌:临床最为多见(LPS),冷休克• G+球菌:暖休克常见病:暴发性流脑、中毒性痢疾、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化脓性梗阻性胆管和肺炎等易并发休克

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

• 感染的表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感染的表现

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 发热或低体温 3 HR快、呼吸快

WBC升高或下降、CRP升高5 病原体检查阳性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皮肤:苍白、花纹,唇甲发绀意识情况:意识和精神状态(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经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兴奋转抑制,病情由轻转重。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脉搏在休克早期血压尚未下降之前,脉搏多已见细速、甚至摸不清。随着休克好转,脉搏强度往往较血压先恢复。5 血气:PaO2降低;PaCO2升高 6 乳酸:明显升高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关键。•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脑水肿

• 心功能障碍

• 肾功能衰竭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例:患者黄某,男性,89岁,因头晕、乏力伴畏寒1天来我院就诊,急诊测血压75/45mmHg,血常规:WBC19.1×10^9/L,N0.91,于2012-1-21由急诊拟“感染性休克”收入科。患者神志清,体温37.9ºC,脉搏10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5/48mmHg(升压药维持中)。入科后给予一级护理、普食、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上予抗感染、补液处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感染得到控制,血压平稳,于2012-1-30康复出院。

• 感染性休克—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5~30min观察记录1次。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患者,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者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 3)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4)详细记录尿量: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 体位采取头、躯干抬高20º-30º,下肢抬高15º-20º,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吸氧遵医嘱给氧,改善组织和细胞缺氧。一般用鼻导管给氧,氧浓度40%-50%,氧流量6-8L/min。也可使用面罩吸氧。

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是抗休克的关键。

(1)注意输液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既要保证尽快补充血容量,又要防止输液过快而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

(2)正确判断补液的结果:患者的收缩压大于90mmHg,脉压大于30mmHg,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脉率每分钟小于100次,则可判断患者扩容达到治疗的要求。λ体位采取头、躯干抬高20º-30º,下肢抬高15º-20º,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λ吸氧遵医嘱给氧,改善组织和细胞缺氧。一般用鼻导管给氧,氧浓度40%-50%,氧流量6-8L/min。也可使用面罩吸氧。λ积极控制感染按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按时雾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防止新的感染;有创面的部位按时换药,促进愈合。λ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向家属介绍有关本病的知识及诊疗计划,消除恐惧心理,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临床表现神志皮肤色泽皮肤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脉搏

脉压(mmHg)尿量(ml/每小时)

冷休克(高阻力型)躁动、淡漠或嗜睡

暖休克(低阻力型)清醒

苍白、紫绀或花斑样紫绀淡红或潮红湿冷或冷汗延长细速<30 <25

温暖、干燥 1—2秒慢、有力>30 >30 主要感染的细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第二篇: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感染中毒

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人易发生多器官衰竭,如呼吸衰竭(成人r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应急性溃疡,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凝血(dic)[1]。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3月共收治感染中毒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胆道感染9例,弥漫性腹膜炎12例,大面积烧伤6例,其余5例为绞窄性肠梗阻及尿路感染。年龄最大70岁,最小8岁;男19例,女13例,治愈29例,死亡3例。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状况凡休克患者不论程度严重与否均应及时给氧,以提高氧含量。严重者行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及观察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症状的改善及机器的运行情况。2.2 做好病情观察

2.2.1 神志的观察本病由于休克可引起脑功能障碍或衰竭,引起病人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2]。同时注意在纠正休克中使用大量654-2也可引起病人躁动。

2.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记录特护单本症急重,各脏器功能受损危及生命,故抢救中随时注意bp、r、心率、t的变化。

bp:休克时注意bp变化了解休克的进展及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恢复中注意升压药物与bp的变化关系,防止发生升压药物的依赖。r:反映ards的纠正情况。心率:由于心肌受毒素的损害而发生功能失调。t:感染初期可有高热,但随休克的发生t下降甚至不升,观察体温可反应感染纠正情况及分析致病菌。在本病的高热护理中要注意由于dic易发生皮下出血,故最好不采取酒精擦浴降温。

2.2.3 观察尿量[3]为了观察休克的程度及肾功能,观察每小时尿量不&50ml,故需要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1]。

第三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

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

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仅供参考

第四篇: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

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

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

二、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抗原物质(如血制品、药物、异性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激发引起广泛的I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三、休克的分类

病因分类①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机体对某种药物或异种蛋白过敏时,由免疫球蛋白e抗体介导的一种机体的严重变态反应。

②低容量性休克:是指大量体液丢失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的综合征。

③心源性休克:当心脏不能用足够的排出量以保持组织的正常灌注时即可产生心源性休克。

④脓毒症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

⑤内分泌

性休克:是指某些内分泌

病,如慢

退

症,急、慢性肾

质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低血压与休克。

⑥神经源性休克:由于严重的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损伤、药物性交感神经阻断(如高位脊髓麻醉)等

四、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 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供血与需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氧所致(供氧与需氧),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4.其它过敏反应 :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

五、急救治疗措施

1、立即除去过敏原,并给予平衡液500 ml静滴,肾上腺素针0.5--1㎎,一般肌注或皮下注射,严重者可直接静注,3--10分钟重复1次.如有心跳骤停则按心肺脑复苏进行抢救。

2、地塞米松10--20㎎静注,继之以10--20㎎静滴。

3、强心剂的应用,预防心衰:西地兰0.2~0.4mg+25%葡萄糖液20ml静推可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

4、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50㎎肌注,或是 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缓慢注射。

4、氨茶碱250mg静滴或静注以降低肺动脉高压,维持呼吸功能。

6、另建一条静脉通路,快速扩容,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必要时联合使用阿拉明。

7、同时予以休克卧位,吸氧(4-6 L/min)必要时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注意保暖。

8、.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神志等变化。并做好病情观察记录。患者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

六、护理诊断

① 组织灌注量不足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② 气体交换受损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③ 活动无耐力

与高热、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镇静剂的使用、气体交换障碍等有关

④ 体温过高

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⑤ 潜在并发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

七、护理目标

体液维持平衡,各种循环得到改善

微循环改善,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血气分析结果维持在正常范围机体逐渐恢复体力,得到明显改善

体温维持正常,感染发生后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八、护理措施

1.取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做好保暖工作。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连续监测血压、尿量等,补充白蛋白,血浆,血小板,人工胶体等。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时监测血常规、凝血谱、血气、生化、电解质等变化,控制血糖,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3.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SPO2、意识、口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进出量等的变化。

4.用药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严防药液外渗。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5.监测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面唇色泽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做好抢救准备。

6.尽早停用镇静剂,鼓励其在床上做适当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机体恢复。

7.合理饮食或提供营养支持:根据病情指导进食,遵医嘱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提高机体对创伤的耐受力。

8.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9.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病情的发展过程不了解,对突发的病情变化情绪极度紧张和恐惧,医护人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和不满情绪以及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此时应积极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感。

九、护理评价

体液基本维持平衡,生命体征暂时平稳

各种循环得到改善:意识转清,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机体逐渐恢复体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体温已维持正常暂无发生其他并发症

十、健康指导

让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经过,向病人详细讲解有关自身原因的发病知识以及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使病人提高对过敏性休克的重视和预防。在平时疾病治疗中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并记住对某类药物的过敏史及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注意事项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向病人多做健康宣传,指导病人做好对疾病的预防工作。

小结

药物过敏反应常突然发生,患者无思想准备,一旦发生,常措手不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引起重视和警惕,尤其是输液室,要做好以下几项防范工作。①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②配备必要的防治药物过敏的药物和设备,包括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③加强用药后观察,尤其是用药后的20min内,因为很多严重的过敏反应均发生于药物注射后5~15min。④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应连同输液器同时撤换,

以消除过敏原。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有过敏原存在,致敏机体不接触过敏原,则不会引起过敏反应[1]。⑤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要加强巡视,改变过去认为中药制剂都是安全的观念。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约占不良反应的80%,并且严重不良反应多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死亡等

第五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抢救与护理

1.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

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8.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

疮的发生。

休克病人护理(样篇)

第5章休克 一、概述 休克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内脏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现代的观点将休克视为一个序贯性事件,是一个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展的连续过程。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在心血管系统中运行的血液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80%~90%。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充足的血容量;二是有效的心搏出量;三是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任何原因使三者之一发生改变,均可引起休克。 (一)病因与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量失血、失液、失血浆等。 2. 感染性休克各种严重的感染。 3.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肌炎等。 4. 过敏性休克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 5. 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麻醉、脊髓损伤等。 (二)病理生理 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的改变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损害。 1.微循环的变化 休克微循环的变化主要分为微循环痉挛期、微循环扩张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1)微循环痉挛期(休克早期)此期又称为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少进少出”,血量减少,组织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处理,休克较易得到纠正。 (2)微循环扩张期(休克期)若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道大量开放,血液滞留,微循环处于“多进少出”的再灌注状态。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况,出现乳酸积聚及组织胺类物质释放。 (3)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若病情继续发展,休克进入不可逆阶段。淤滞在微循环内的黏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循环处于“不进不出”的停滞状态。同时因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等原因,致内脏和全身广泛出血,组织坏死、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2.代谢变化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min测1次脉搏和血压。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医护人员应了 解其特点,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变化。 3)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详细记录尿量: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1)溶液选择及用量:轻型病例输1/2张液(2:3:1液)每小时8~10m1/kg,休克纠正后减慢速度,以后用1/3~1/5张维持液,直到病情稳定。重型病例采用三批输液:①用2:1等张含钠液10~20m1/kg(总量不超过300m1),在30~60min内静脉推注。对疑有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1/kg,滴速同上。②继续输液用1/2~2/3张含钠液30~50m1/kg,于6~8h内输入。③维持输液用1/5张含钠液50~80m1/kg,见尿后补钾,氯化钾剂量0.1g/kg. 2)输液过程的护理:应注意输液速度与量,输液过速或过量可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输液速度过慢或量少则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故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速度与流量。在判断输入量是否适当方面,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外周循环和酸中毒恢复以及尿量是否增加。若输液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有泡沫样血性痰、肺部有哕音等应考虑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可能,要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病儿取半坐卧位吸氧,并通知医师进一步处理。 (3)积极控制感染按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按时雾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防止新的感染;有创面的部位按时换药,促进愈合。 (4)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向家长介绍有关本病的知识及诊疗计划,消除恐惧心理, 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目的 为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及疾病护理常规,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二、范围 全科护理人员 三、概念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于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向血液内 释放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良而引起的休克。常见于严重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主要致病菌是革兰 氏阴性菌。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四、内容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因严重烧伤、损伤或感 染引起的大量失血和失液;患者受伤或发病后的救治情况。 2.身体状况: (1)意识和精神状态:意识是反映休克的敏感指标。若患者呈兴奋、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常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 (2)生命体征:①血压: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提示休克;②脉搏:休克早期脉率增快,且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而是休克的 早期诊断指标;休克加重时脉细弱。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

数;正常值约为0.58;21.0提示休克;>2.0提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50%; ③呼吸: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提示病情恶化;呼吸增至30次/分以上或8次/分以下,提示病情危重;④体温:多数休克患者体温偏低,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高热。若体温突升至40°C以上或骤降至36°C以下,提示病情危重。 (3)外周循环状况: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呈花斑状,四肢湿冷,提示休克。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4)尿量:可反映肾灌流情况,也是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定量指标。尿少通常是休克早期的表现;若患者尿量〈25ml/h、尿比重增加,提示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若血压正常而尿少、比重低,提示急性肾衰竭。 (5)局部状况:了解患者有无骨骼、肌肉和皮肤、软组织损伤;有无局部出血及出血量;腹部损伤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后穹隆穿刺有无不凝血液。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有无紧张、焦虑或恐惧、心理承受能力及对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了解引起其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二)护理措施 1.标本采集:已知局部感染灶者,采集局部分泌物或采用穿刺抽脓等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全身脓毒血症者,在患者寒战、高热发作时采集血培养标本,以提高检出率。 2.给氧:氧疗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措施,可减轻酸中毒,改善组织缺氧。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等,维持血氧浓度292%。 3.补液护理:是纠正失血性休克的重要保证。补液的种类、量和速度是纠正休克的关键。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充平衡盐溶液,改善组织灌注。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对病人疾病及此评估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评估病人的刺激及行为,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在最后,将对选择此评估法的积极面及消极面进行讨论。 二、病例摘要 1、病史 患者罗XX,男,64岁 9月16 日因“肺癌化疗后6天,伴腹泻、血小板低下3天”于入住我院呼吸科,入院诊断:①左肺非小细胞癌非特殊型;②急性胃肠炎;③血小板低下;④心律失常;⑤脑梗塞;⑥前列腺增生

休克病人护理

休克病人护理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不全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的一种并发症。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休克的病因可分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休克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病程进展迅速,应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完成处置、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各种护理记录,是护理休克病人的关键。 【观察要点】 1、瞳孔、意识和表情。 2、皮肤色泽及温度。 3、血压、脉压差及中心静脉压。 4、体温、脉搏及心律、呼吸频率和深度。 5、尿量及尿比重。 【护理措施】 1、注意体位:患者头部抬高10度,下肢抬高15—20度,以利改善呼吸及静脉回流。如有昏迷者,应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2、给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蛋白(肾功能障碍者减量或禁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不能进食,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 3、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低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当提高病

室内温度,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高热者一般不用解热药物,以免加重休克。可给物理降温,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4、应及时给氧,提高血氧含量,按病情调节流量为2—4升/分。 5、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者应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昏迷者应随时吸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机械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准备工作。 6、保持患者安静,躁动者加床档,按医嘱给镇静剂,疼痛致休克者先给止痛剂,但诊断未明确者慎用止痛药物。 7、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应保持静脉输液通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者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利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给药。输液顺序,一般先输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右旋糖酐等液体,并做好输血准备。使用升压药者,应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输液过程应严密观察心、肺功能情况,并防止药物渗出血管外。 8、准确测量每小时的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尿量每小时多于30ml,表示肾血流量已有改善。 9、测量中心静脉压者,中心静脉压在0.784KPa以下,应补充血容量;超过1.176KPa,有可能发生急性肺水肿,应控制输液速度并报告医师。 10、严密监视病情变化,按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观察肢端温度,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5)病原体检查阳性 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清醒患者介绍带气管插管、有创血压监测、留置尿管等有创性操作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3.告知患者活动方式,避免导管滑脱或意外事件发生。 4.告知清醒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方式,如使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等,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大为,邱海波.2014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佩燕.国际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5):385-40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ICU患者的感染性休克治疗与护理

ICU患者的感染性休克治疗与护理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性休克治疗与护理对于ICU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ICU 患者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一、早期复苏阶段 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阶段,快速而有效的复苏是至关重要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低血压和组织缺血。以下是早期复苏阶段的具体措施: 1.液体复苏:给予足够的液体以纠正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个体化调整。 2.血管活性药物:在液体复苏后,如果患者的血压仍然低下,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氧合支持:保持患者的氧合状态良好,给予适当的氧气供给,可通过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等方式进行。 二、感染控制 感染是感染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感染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感染控制的关键步骤: 1.早期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病原体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快速选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2.病原体定位:通过合适的检测技术,如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等,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以指导后续治疗。 3.感染部位引流:对于明确的局部感染部位,及时引流有助于感染控制和病情改善。 三、支持治疗 在感染性休克治疗的过程中,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支持治疗的主要措施: 1.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电解质和液体平衡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可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进行。 3.疼痛管理:感染性休克常伴随严重的疼痛,合理用药和疼痛评估对患者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四、特殊治疗 在一些情况下,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可能需要特殊的支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特殊治疗方法: 1.利尿和血液净化:对于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需要利尿和血液净化等辅助治疗手段。 2.心血管支持:对于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或体外膜肺氧合等方法。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合集5篇)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合集5篇) 第一篇: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概述】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以致细胞代谢障碍、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临床表现】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 1.休克早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 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3.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评估要点】 1.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体温脉搏、呼吸型态,意识状态。 3.尿量、尿比重,皮肤粘膜颜色及温度。 4.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量。 5.药物效果及副作用。【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熏染性戚克的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 【临床表示】 熏染性戚克(septic shock)是指由熏染引起的齐身炎症反应,陪随器官功能障碍、构造灌注没有良或者矮血压;正在赋予脚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绝性矮血压、矮灌流状态或者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沉概括征. 1.熏染的表示: (1)熏染源或者病灶的表示 (2)收热或者矮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慢促 (4)黑细胞(WBC)计数降下或者下落、C反应蛋黑(CRP)降下 (5)病本体查看阳性 (1)皮肤:温度、惨黑、花纹,唇甲收绀 (2)意识情况:慢躁没有安,神志浓漠,意识没有浑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沉降下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强、血压落矮 (5)血气分解:提示中度矮氧血症战代开性酸中毒.除非存留宽沉呼吸肌疲倦,PaCO2常常仄常或者仅沉度降下. (6)乳酸明隐降下 【瞅察重心】 1.瞅察神志变更.

2.瞅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鼓战度 3.瞅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瞅察患者齐身皮肤及终梢的温度及色泽变更,相识终梢循环情景. 5.监测黑细胞、C反应蛋黑(CRP)、血气分解及乳酸变更. 【照顾护士步伐】 1.备齐百般慢救药品及东西,协同医死举止抢救.赶快修坐起码二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千万于卧床戚息,与仄卧位或者中凸卧位,防止没有需要的挪动变化. 3.包管供氧,精确赋予氧疗,瞅察病人呼吸、SPO2变更,并瞅察氧疗效验. 4.脆持呼吸讲通畅,需要时修坐人为气讲止板滞通气,举止气管内吸痰,瞅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周到监测血流能源教变更: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解、终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非常十分即时报告医死. 6.需要时留置尿管,庄重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本量,.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更,创造非常十分即时报告医死.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 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 5 )病原体检查阳性 2. 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Q 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 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 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 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 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以备抢救用药 2. 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 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 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 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0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 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 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 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 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向清醒患者介绍带气管插管、有创血压监测、留置尿管等有创性操作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3. 告知患者活动方式,避免导管滑脱或意外事件发生。 4. 告知清醒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方式,如使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等,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邱海波.2014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佩燕.国际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5):385-400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 )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 二、病情观察 1.看神志、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通过神志可以反映中枢神经血液灌注和缺氧情况;通过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休克,当皮肤苍白范围扩大表明休克加重,当皮下瘀斑,针眼渗血,提示有可能;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反映患者有无酸中毒,有无休克肺的发生。 2.听呼吸音、呼吸道通畅情况,反应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痰堵,有无误吸。 3.摸脉搏。皮肤温度、冰凉范围扩大、温度降低表明休克加重;休克代偿期,脉搏增快,但血压正常,因此脉搏是判断早起休克的可靠依据。 4.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均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经皮氧饱和度、体温、尿量和肛指温差,对于患儿尿量的

监测,应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正常小儿尿量为2~3(·h),如<1(·h),即为少尿,提示有循环血量不足,肾脏低灌注。中心静脉压()监测。扩容后休克仍未纠正,或者原已存在心功能不全难以掌握扩容液量时,应进行监测。正常值为5~122O如动脉血压和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如血压低而高于正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测1次脉搏和血压。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医护人员应了解其特点,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变化。 3)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优质文档】休克病人的护理-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休克病人的护理 篇一: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 休克(shock) 是儿科经常遇到的危急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生命器官 的微循环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临 床综合征。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苍白有花纹、脉搏细弱、血 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等综合征象。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 降低及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环节。 【病因】 1. 血容量不足: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血容量突然减少。 2. 创伤:多因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引起内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此外骨折和手术亦可引起创伤性休克,属神经源性休克。 3.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亦称中毒性休克。 4. 过敏: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 5. 心源性因素: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心肌炎、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等。 6. 神经源性因素: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注意询问休克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及经过,是否进行抗休克治疗,如静脉输液,液体成份是什么?是否应用升压药物,药物名称、剂量、治疗后反应等。注意询问伴随症状、出现时间及程度等。

最新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精品文档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 二、病情观察 1. 看神志、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通过神志可以反映中枢神经血液灌注和缺氧情况;通过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休克,当皮肤苍白范围扩大表明休克加重,当皮下瘀斑,针眼渗血,提示有DIC可能;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反映患者有无酸中毒,有无休克肺的发生。 2. 听呼吸音、呼吸道通畅情况,反应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痰堵,有无误吸。 3. 摸脉搏。皮肤温度、冰凉范围扩大、温度降低表明休克加重;休克代偿期,脉搏增快,但血压正常,因此脉搏是判断早起休克的可靠依据。 4. 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均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 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经皮氧饱和度、体温、尿量和肛指温差,对于患儿尿量的监测,应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正常小儿尿量为 2~3ml/(kg • h),如<1ml/(kg • h),即为少尿,提示有循环血量不足,肾脏低灌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扩容后休克仍未纠正,或者原已存在心功能不全难以掌握扩容液量时,应进行CVP监测。CVP正常值为5~12cmHO如动脉血压和CVP 氐,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如血压低而CVP高于正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min测1次脉搏和血压。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 高热者降温。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医护人员应了解其特点,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变化。 精品文档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知识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知识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与感染相关的重要概念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脓毒症 3、严重脓毒症 4、脓毒症性低血压 5、感染性休克 6、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由多种损伤因素引起,具有至少两项下述表现: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90次/min ③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 ④白细胞计数>12000/mm³,或<4000/mm³,或未成熟细胞(杆状核)细胞>10%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 ①病原微生物 ②病原体数量与毒力 ③侵犯部位、范围 宿主 机体免疫力 感染性休克病原体 细菌 革兰阴性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革兰阳性菌 肺炎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 其它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微循环障碍最为显著,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微循环 •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衰竭期 宿主因素的影响 各种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免疫受损HIV、先天免疫缺陷、放疗、化疗等 慢性病糖尿病、肝硬化、结核、恶性肿瘤等 年龄老年、婴幼儿 其它营养不良、嗜酒等 微循环 定义: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基本功: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代偿期): 多数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紫绀,肢端湿冷,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皮肤暖和。可有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脉压低阻型休克(暖休克)。 休克中期(失代偿期):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是由感染导致的严重低血压症状。病人 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和监护。作为护理人员,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最好的护理方式,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速度。 以下是在护理感染性休克病人时应注意的一些关键点: 监测生命体征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很快,因此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尽快采取措施,例如立即通知医生或在必要时进行急救措施。 给予适当的液体 感染性休克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液体,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根据病人的情况 和医生的指示,可能需要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例如血浆、白蛋白、晶体液等。在给予液体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监测输入输出量,并定期记录病人的体重、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给予适当的药物 感染性休克病人常需接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并保持器官和 组织的功能。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给药,并监测病人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如果病人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护呼吸通畅 感染性休克病人可能会因呼吸困难而需要机械通气。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呼吸 情况,并确保呼吸道通畅。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医院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规定。 预防休克 预防休克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早期症状,以防止病情加重。此外,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病人的体位,以避免皮肤破损和压疮的发生。 定期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 感染性休克病人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和监护,这可能会对病人的精神状态造成 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心理咨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