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概况:本章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并论述了四种新载体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活动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情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涵义,即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使教育对象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如开会、办研讨班、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客体正是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载体。但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对载体有明确认识,有些人把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企业班组都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我们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

(二)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及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调整,恰当运用并善于运用新情况下相适应的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开会、办研讨会,过去用的比较多,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更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因此,单纯采用开会、办班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比如,对个体户、下岗职工、流动农民等很难采取开会、办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一些新载体就应运而生。如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要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既包括开会、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管理、大众传媒、文化活动等新载体。

这里着重讲一下新载体各自的内涵、特征、作用。

1、管理载体

以管理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之中,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积极性的目的。

管理是一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活动,从宏观上讲,它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管理,从微观上讲,它包括遍及所有行业的难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的管理,如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等。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所运用的载体也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才能有效地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正好具备了思想教育载体的要求。

运用管理载体的作用:

①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政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一方面,管理活动是提高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效益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管理要达到这样的一环,就离不开思政教育。在管理过程中,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都需要思政教育手段的密切配合,如果思政教育搞好,人们对管理手段就会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政策、法规、制度、纪律,从而使经济秩序、业务工作秩序井然、顺利进行。反之,忽视了思政教育,人们认识不到政策、法规、制度纪律的正确性、合理性、必要性,那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落实,管理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管理的支持,如果一个单位管理混乱,人们的思想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思政教育也就很难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两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②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以管理为载体,可以使思政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

例如:在管理要求人们遵守规章制度,严守劳动纪律的同时,如果辅之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的法制观教育,就能更好地引导人们把管理要求的各种规范以及相应的观念内化,使人们在管理要求他所做的被动行为升华到自觉去做的境界。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同时,以管理为载体,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人们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

正因为具有以下的作用,

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

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意识,使其承担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科学的、民主的、公平的、规范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

2、文化载体

狭义地说,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运用好文化载体,就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①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思政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

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将思政教育的内容高于文化建设之中,会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有吸引力,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同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比如体育文艺作品)

②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其次,运用好文化载体,关键是加强文化建设。

把文化作为思政教育载体,就是要发掘文化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意义,同时将思政教育的新内容渗透到文化中,从而使文化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①要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由思想建设的内所决定的。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要建设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以及家庭文化,借助这些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基层。

3、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

人类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有职业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这里主要是指一般社会活动,如文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当然也包括围绕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开展的各种有益活动。

比如,教师布置学生每人飞翔20张晚报到大街上卖,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卖光,然后教师带他们去问卖报的人,卖20张晚报挣多少钱?卖报人说,挣不了多少,才一块多钱。学生说,我费了那么大的劲才挣了一块多钱哪。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金钱来得不容易,再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了。

通过活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传统。五六十年代的学雷锋、学李杰、学焦裕禄等活动,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新时期创造了大量的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如“为您服务”活动,“小星文明户”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五好家庭户”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开展起来的,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选择活动为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使人们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通过教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巩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得以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结果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在。所以,以活动为载体,积

极组织和引导人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逐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思政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内在需要。

选择活动为载体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求。因为活动载体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一,活动载体能够较好地使思政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

其二,活动载体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中,并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加各种活动,这是教育的过程,而群众在活动过程中,在受到感染、不知不觉接受教育的同时,又会自我鉴别、比较、判断、取舍,从而提高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活动中,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其三,以活动为载体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面。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参加各种活动的广大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受教育者,他们在受到教育,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活动在感染着、教育着未直接参加活动的众多的人们,影响改变着社会风气。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使教育面大大扩展。

例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

要用好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做到:

(1)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

(2)各项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五好家庭户”

(3)尽可能将活动与经济建设等业务工作联系起来。

比如企业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双增双节活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民主管理活动等。

又如最佳营业员评选活动、最佳出租车司机评选活动、十佳公仆评选活动。

(4)活动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5)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滥。

4、大众传媒载体

大众传媒是指多种形式的通讯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电脑等工具。以大众传媒媒介为载体,就是指通过上述各种传播工具,向广大人民群众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群众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①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思政教育,有两大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

②通过大众传媒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方面意义:第一,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全国人民建立共同的理想;第二,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运用大众传媒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施方式主要有:a.大范围的社会宣传教育;

b.小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上两课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给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适应数字化生活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简单剖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网络载体问题的对策,以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当今社会,网络早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数字化生活对传统生活的冲击已成事实。在网络时代,学生己生活在一个“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网络世界,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像其他任何科学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优势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无序性和虚拟性使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给具有“猎奇心理”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当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学生的时候,如何趋利避害地利用网络,如何继续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广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广大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笔者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做好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进一步探讨。 1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朱卫红同志曾经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更是从理念上的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为载体,带有很强的技术性,只有懂得现代网络知识和技能,才能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各种活动,才能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而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具有较好的网络技术知识来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此,我们仅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一网络载体。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需要一个载体,涉及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网站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目前学校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硬件建设不到位,网络覆盖率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必须有硬件设备的支撑。而目前很多学校校园网建设不到位。一方面,网络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学生高速上网的需要。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情愿花更多的钱到网吧上网,他们选择了上网快捷、方便的、自由的校外网吧;另一方面,网络覆盖率低,数字化校园仍未全面实现。当前,许多学校网络设备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机房和一些办公场所,而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教室和生活场所的宿舍并未实现网络化。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缺乏吸引力。据调查反映,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点击率低的问题。这种结果的出现表明专题网站仍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仍然不能达到主导校内网络宣传教育的目的。目前,许多学校组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优秀网站评比,但许多基层单位只把这一工作当作形式,走过场。大多数网站仅仅是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著作和文件照搬照抄到网站上,内容单调、更新不及时等都导致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第三,网络宣传形式单一。就宣传层面来看,许多网站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图片宣传的层面上,并未实现文字、图象、声音、视频“四位一体”的宣传。网络的宣传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网络具有“多媒体功能”,这个优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空间,但是,很多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未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网站宣传依然停留在文字与图片的宣传层面,绝大多数网站仍然未开发视听功能。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章节题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 一、选择题 (单选题)下列那哪一项不是管理载体的类型?() A.组织管理 B.生活管理 C.人本管理 D.制度管理 【答案】C 【解析】将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由管理的特征、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管理类型有以下几种:①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把组织本身作为对象,从组织要素的变化把握管理的规律性,实现组织运行合理性。②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有序性和程序性,保证单位运转,规范人员行为,形成文化传统,养成良好习惯。③生活管理,生活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指导,生活管理直接决定着人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环境的优化。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答: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氛围与产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载体之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中,通过文化感染人、教育人,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陶冶式教育方法 答:陶冶式教育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陶冶中所包含的身、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 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有: (1)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就是通过管理承载教育内容,并运用管理活动、管理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调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2)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利用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等文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概况:本章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并论述了四种新载体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活动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情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涵义,即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使教育对象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如开会、办研讨班、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客体正是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载体。但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对载体有明确认识,有些人把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企业班组都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我们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 (二)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及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调整,恰当运用并善于运用新情况下相适应的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开会、办研讨会,过去用的比较多,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更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因此,单纯采用开会、办班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比如,对个体户、下岗职工、流动农民等很难采取开会、办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一些新载体就应运而生。如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要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既包括开会、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管理、大众传媒、文化活动等新载体。 这里着重讲一下新载体各自的内涵、特征、作用。 1、管理载体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浅析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浅析 高校为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培训教育的核心阵地,单纯应用以往正面、不断灌输传授的显性模式无法全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需要。为此,如何探索隐性、深层渗透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途径。本文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了实践方式特征,并探讨了科学的实践路径与教育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隐性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伴随研究的逐步丰富与深入,进一步明确了隐性课程的内涵价值、实践态度、操作规范、目标动机不仅包含在学校从事的各类非正式传播文化内,还涵盖到家庭以及社会大环境之中。因此,形成了隐性教育原理,其代表应用各类学生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丰富教育内容,借助游戏、实践、文化活动等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令人们循序渐进的产生学习热情,愿意接受教育。不但将视野由学校内部扩充至外部环境,同时由教学扩展至德育教育,以及整体教育学领域。二十世纪后期,较多发达国家渗透隐性教育至思想政治学科领域之中,尤其是进行高校教育进程中,逐步赢得了大众广泛认可与全面重视。隐性思政教育为社会阶级与政治组织,基于根本任务目标,挖掘教育环境包含的隐性教育内容,对教育对象实施潜移默化的引导、塑造,令其思想、行为、道德以及心理状态在无感知状况下逐步积累、渐渐稳定,并呈现出持久、悠远的良好教育效果。同显性思政教育对比,隐性教育较易令教学对象在思想意识、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并逐步的认可以及接受。而显性思政教育则应用公开方式、场合,通过有目的、有策划、系统性的思想政治培养教育,达到既定目标。上述两类方式互相渗透、集成融合,成为整体网络,并利用直接以及间接方式、局部与系统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多重方式的融合,全面覆盖教育对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水平。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特征在于教学目的潜隐性。实践教育阶段中,教师毫无声息的隐含教学意图至学习活动中,令教育对象耳濡目染、无意识的自动参与学习活动、融入创建教育环境体系内,通过含而不露的模式,令教育对象循序渐进的受到影响。 隐性教育方式还呈现出愉悦性的显著特征。显性教育多应用正面、大量渗透灌输教育模式,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直接性,这样将对教育对象的情感认识、主观需要与内心感受不良忽视,还会令其产生逆反心理,并最终厌学、抵触学习。而隐性思政教育则不同于显性教育的注入教学模式,不体现强迫性,而是令教育对象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进行情景交流,进而产生质的飞跃。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作业 (二) 题目: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类别: 2012 级硕士(硕士/博士)姓名:顾鑫 2012 年 3 月 13 日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其教育方式可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是较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直观有形的教育[2]。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互联网等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同时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受教育实行教育,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受教育者能很乐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隐蔽性等特征。 1.载体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等,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而存在,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微博,博客,人人网等一些新的传媒手段作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内容的丰富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需要上理论课,需要有固定的地点以及相对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因素,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能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3.过程的隐蔽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目的等融入到受教育者所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一些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不知道他们正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以前被迫的学习转变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这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隐蔽性,避免了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效果的长期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将教育内容融入到受教育者所在的环境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这些教育内容,同时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良好品质,并且是不会轻易丢失的,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 三、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建设和谐校园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环境则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谐校园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硬件就是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如校园的建筑,教室,寝室以及花草树木等等,这些硬件条件都是一个大学理念的物化,蕴含着大学的精神。因此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软件就是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如大学的规章制度、学习氛围、同学与人相处的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大学应该鼓励学术争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248期 126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陈运普陈江燕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不断增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渗透功能、传播功能、示范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评价能力。研究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2)02-0126-04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蕴 含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诸方面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并改善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科技素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随之日益凸显。 一、科学技术的示范教育作用 1. 科学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为隐蔽地渗透到其它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之中。“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科技的运用,如电影中的3D数字技术,使电影画面更为真实、逼真,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与享受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人们对该电影的印象。通过电影或者电视这种隐性化的包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惊人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针对任何一种复杂的研究对象,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思想信息系统进行要素、结构性、环境性分析,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发挥着示范教育的功能。 2. 引导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将强大的技术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些技术中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世界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涌现出许多新鲜词汇和语录,这些词汇和语录用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谁不会,可能就会被嘲笑“out”了。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甚至达到了“操控”的地步,出现了诸如“微博控”这样的人群。据调查统计表明,我国的网民数每年都在迅猛地增长,其中绝大多数网民是18-35岁的年青人,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2]可想而知,科学技术中网络的运用对我们的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 收稿日期:2011-12-31 作者简介:陈运普(1965-)男,汉族,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陈江燕(198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硕士研究生。

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_陈万柏

第25卷第4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5No.4 2005年7月 J ou rnal of South-Central U n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u l.2005 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 陈万柏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即“以管理为载体”之意,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本文在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05)04-0177-0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1]这一论述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指出了这一结合的方向,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管理之中。在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理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管理载体具有什么功能?本文将在已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题,对“以管理为载体”这一命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内涵及其依据 管理载体即“以管理为载体”之意,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行为、调动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管理载体是在新时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明确认识并广泛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之一。 将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由管理自身的特征、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1.管理活动的普遍性: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外在条件。管理是一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活动。只要有人的群体活动,有社会组织存在,就有管理存在,管理活动普遍地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在今天,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活动的影响,都与管理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对象是活动在各行各业、各个社会组织中的现实的人;所有社会成员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相应地要求它所运用的载体也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管理活动正好具备了这一要求,其普遍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外在条件。 2.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实质: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在根据。现代管理和管理思想都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为重要,是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因而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中心”,做好人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为此,要高度重视和注意解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问题,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对人的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这种对人的需要的重视,实质上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 177 X收稿日期:2004-11-20 作者简介:陈万柏(1956-),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个体价值所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涵解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及政治行为的教育,以期提高他们的各项素养,进而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显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导向,思想构建,道德内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政治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政治导向,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武装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属性,即政治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在于使社会公民不断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个体学习过程来看,政治社会化即个体通过社会各种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收政治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念的过程。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伴随着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终身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时,还是离不开基本的政治导向,由此才能不断展开其他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思想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思想构建,即通过教育载体把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等传授给大学生,期望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专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构建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人是身和心的统一体,不单单追求食果腹、衣蔽体,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这是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同时也是人的社会性的突出表现。对于人类而言,精神的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更高层次的目标。精神,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邓小平曾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和传递精神财富的有力工具,同时对于社会的精神生产又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道德内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道德内化,也就是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把高尚的品德境界、良好的品德准则,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通过自我消化吸收为内在的坚固品质,进而经过知、情、信、义、行的转化,生成相应的道德行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由于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不是单个片面发展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单纯等同于自我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必须有外在共同的伦理标尺和道德标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并且把高尚的道德境界作为社会人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念。《礼记?大学》中的有过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道德是人众多素质中的核心要素,而道德内化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内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即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就是课堂,他们接受的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参与行为要受到限制,主体性难以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一样,它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参与完成,老师不参与,不干涉,只做适量的指导,所以,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2)教育方式的间接性。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场所就局限在课堂上,而由于课堂授课条件的局限,教师往往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育方式和手段比较直接,效果确不佳。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它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是课堂,可以是家庭,可以是社会,构成一个庞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客观的环境变成为我所用的主观事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一个环境建设很好的学校,一个环境很好的广场,遗址体现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志趣爱好及文化素养,不仅是学生得到没的享受,而且使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可以从侧面、间接的教育学生。 (3)教育过程的随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随意性”,这里的随意性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教育而言的,但其所表现的随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方面的,如校园、小区、家庭,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物质的、精神的载体,都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是载体的多样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过程不能再遵循从前,从表面上来看随意性很大,它可以突破学校的束缚,把教育过程搬到社会,搬到家庭。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都是规划,有目的的,这是一种看似无意的“有意教育”。(4)教育内容的渗透性。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浮现于形式之上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到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之中,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融入到个人的文化欣赏、业务工作、娱乐活动、个人成才等活动目标之中,作为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将内容慢慢渗透于环境、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起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作用。 (5)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采用公开的形式和手段直接向教育对象公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目的开城市开诚公布,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把目的潜隐来,以种种巧妙的方式进行,让教育对象意识不到自己在接受外来的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17期(总第621期) 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快节奏工作和生活,增强了人们心理上的压力,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矛盾状态。对社会变化和社会生活不适应而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迫切需要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去解决,以帮助和指导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步入人生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对一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和一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心理咨询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诉求和宣泄的渠道,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缓解冲突产生的矛盾,尽量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和开展心理咨询,也使思想政治工作从人的个性倾向、情感特征上深化,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升华。可以说,心理咨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它的运用,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方 法的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互联网的崛起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网上工作的新天地,在畅通信息传递、加快信息交流的同时,开辟了双向沟通的新途径,“面对面”改为“键对键”,尤其符合青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参考文献] [1]胡四能.从法律的“人本精神”审视高校学生管理规定[J ].辽宁教育研究,2006(9). [2]魏小琳.从大学生权利看高校的教育管理[J ].江苏高教,2006(6).[3]李成坤.关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1).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能对经济基础产生能动作用,它能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方向保证功能 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方向保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上达成共识。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抛开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前提发展经济;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走私有化道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时和同步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而不是为了数量不要质量,为了速度不要效益。让人民群众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经济纲领,在政治方向上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共识。思想共识就是思想动机和思想方法取得一致,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偏执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人民群众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但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倾向。例如,市场经济的[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功能、 环境营造功能和精神动力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功能 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罗丽英(1969-),女,河北威县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管理;刘京中(1970-),男,山东栖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河北 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070-02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 罗丽英刘京中 德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综述 摘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已逐步被纳入规范的轨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显得十分的必要。 关键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历史起源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在此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不存在,而是说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把握、研究。实际上,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始终相伴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载体开展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的载体选择也十分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逐步纳入规范轨道,与此相适应,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理论探讨。从现有文献看,“载体”最早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在1992年,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逐渐深入,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已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界的认同,其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 ①杨广慧.探寻新路子,寻找新载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 (10)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实践形式来看,可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方面都有其显著特征。只有深入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标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观的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已经不能独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因此,应该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而弥补显性教育的缺陷,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但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却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不断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中就蕴含着许多有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其中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家思想就为我们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益者三友,损友三支。有直、友谊、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孟子提出:“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阐发的理论中都蕴含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如蔡元培认为,人的道德心的养成可以通过美育加以实现;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主张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要真实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因为在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会多多少少的接受到教育,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其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这体现了他“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的历史发展,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其教育实践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状态中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就道德教育而言,柏拉图主要依靠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比如音乐、文学对人的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