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10课 过秦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10课 过秦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10课 过秦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10课 过秦论

第10课 *过秦论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天下云集响应

B .蒙故业,因遗策

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而倔起阡陌之中

解析 C 项“从”通“纵”。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秦以区区..

之地 B .且夫天下..

非小弱也 C .成败..

异变,功业相反 D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析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答案★★ D

3.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古兴亡.多少事亡.

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B.???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陛下制.

万国,臣作水心人 C.???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D.???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多少长安名利.

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解析 C 项均为形容词,险固。A 项,动词,灭亡,衰亡;动词,丢失。B 项,动词,制作;动词,统治。D 项,形容词,锋利;名词,利益。

★★答案★★ C

4.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岂无山歌与.村笛

A.与.尔同销万古愁

B.三十功名尘与.土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我寄愁心与.明月

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连词,和。A、C两项是介词,跟,和;D项为动词,给。

★★答案★★ B

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

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⑦/②⑥/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⑥/④/⑤

解析依次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D

6.下列句子与“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请君为我倾耳听

B.尚思为国戍轮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解析例句和C选项都是被动句。

★★答案★★ C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旨在指出秦的过失。

B.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C.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D.连横: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合纵: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解析把“连横”改为“合纵”,把“合纵”改为“连横”。

★★答案★★ D

8.下列对《过秦论》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并把议论寓于叙述之中,反复进行论证。

B.文中写秦孝公独占天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及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用意是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灭亡作对比。

C.由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作者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反对封建统治的。

D.文中最后两段极言陈涉的卑微、起义军力量的弱小,却能够推翻秦朝,意在说明“仁心不施,其亡可立而待”的道理。

解析“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反对封建统治”刻意拔高,错误。

★★答案★★ C

9.填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

应赢粮而景从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论积贮疏

贾谊

管子

..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①。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②,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

..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③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④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使天

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转而缘南亩

天下,而直为此廪廪⑤也,窃为陛下惜之!

【注】①屈:穷尽。②泛:覆灭。③阽危:面临危险。④殴:同“驱”。

⑤廪:同“懔”。戒备,畏惧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指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B.岁恶:这里指天气不好,不能风调雨顺。

C.末技游食之民:指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

D.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南亩。

解析“岁恶”指一年无收成。

★★答案★★ B

12.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管子之言和古人深知民足致治的事实,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接着由古及今,联系实际,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这样通过古今对比,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B.第二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攸关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继续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C.第三段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论点,并与第二段及第一段的有关部分进行对比论证,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正面更深入一层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

D.这篇奏疏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对于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解析B项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答案★★ B

13.【考点链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2)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供给他们粮饷?

【参考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指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供给他们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

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三、语言表达

14.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

《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原因,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段,寻找主要信息,所以,解此类题的方法完全可以参考、借鉴解压缩题的方法。很显然,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和谐文化问题,所以,“和谐文化”这个词就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正反事例告诉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答案★★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1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上面所讲的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答案★★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019精品】人教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教学设计

10 过秦论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了解文章的脉络。 2.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 文言知识点识记及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家作品,熟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一、导语 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古装剧占了很大的成分。其中有不少是以秦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如香港拍摄的《寻秦记》、以及内地的电视剧《秦始皇》和电影《秦颂》、《英雄》。这些影视作品在塑造历史真实的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和编剧们的艺术创造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过秦论》却是离秦代最近的朝代汉朝的文人的作品,那么让我们穿越历史,在文字中了解秦亡的真实原因。 二、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简介 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品。 2.写作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施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地。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

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面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3.文体知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4.播放课文朗诵,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腴(yú)轸(zhěn)镞(zú)万乘之势(shèng) 恬(tián)比权量力(liàng)藩(fān)孝公既没(mò) 笞(chī)召滑(shào)俯首系颈(xì)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 牖(yǒu)瓮(wèng)朝同列(cháo)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一夫作难(nàn)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共五段,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哪几段是叙述?哪几段是议论? 明确:这篇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三段写兴,第四段写亡;最后一段是议论,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本文题目是“过秦论”,那么文中论述了秦的哪些“过错”?其实质是什么? 明确:①过错:“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实质: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仁义不施。 3.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4.分组讨论: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译文

●《论语》十则 将下列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加以解读。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译: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君子团结但是不勾结,小人勾结但是不团结。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货殖列传序》之难句讨论 1、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译: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2、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 译: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荣耀。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 3、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译: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4、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译: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出产,真是星罗棋布。 5、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译: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 6、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译:因此,此处物贱就找贵的地方去卖,此处物贵就找贱的地方去买。 7、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译: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 8、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译: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 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 ●复习资料(绪论与题解) 1.西方文学的源头一般被追溯到,中国文学的源头则是。 2.先秦文学的“主流”是。. 3.先秦散文包含。 4.记载了大量古代神话的典籍有 5.远古神话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一种是。 6.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三位一体的。 7.铭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叫。 8.儒家经典“六艺”:。 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0.现存的《诗经》主要为句式。 11.《诗经小雅》第一篇是 1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他开创了这种新诗体。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同步练习]第10课过秦论

过秦论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xi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a)墨翟(zhái) C.谪戍(zh?)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y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 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答案:D(解析见“课前预习”卡片2。)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 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大学语文精讲—使动用法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 文言语法(一) 词类活用 2020考纲是怎么要求的——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词类活用现象。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公共课)考试要求》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有三个前提: ①都活用为动词; ②都带有宾语(个别可能有省略); ③都可以翻译成:“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叫……(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齐威王欲将孙膑。——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从事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活之”即“使之(项伯)活了下来” 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后面的宾语省略)(《荀子·天论》) “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 如: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饮赵盾酒”即“使赵盾饮酒”。“饮”破读为yìn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之”即“使之食(吃)”,“食”破读为sì “见其二子”即“使其二子见(拜见)子路”,“见”破读为xiàn 练习: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动用法,使……来 2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晏列传》)——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桓公信守,守信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垓下之围》)——亡:动词的使动,使…灭亡 4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张中丞传后叙》)——降:动词的使动,使…投降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致:动词的使动,使…达到,实现 6水则(能够)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先秦诸子语录》)——覆:使……倾覆 7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生:使……产生 8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受到惊吓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 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秦”即“使秦国弱”。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绿江南岸”即“使江南岸绿”。 练习: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2富国强兵(《管晏列传》)——使……富;使……强 3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先秦诸子语录》)——静:使……安静 4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使……强大 5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广:使动用法,使……扩大 6王(四声,名作动)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明:使……明显、显著7于是梁王虚上位(《冯谖客孟尝君》)——虚:使动用法,使……空着 8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正,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雅正(和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2019资料整合】大学语文(全国)

知识点名称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 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 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反 对掠夺战争,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 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孟子》共七篇(各分上下),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 共同编著的。 词语解释 ①弃甲曳兵而走。曳兵:拖着武器;走:跑,这里指逃跑。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斯:这样。 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须发花白的人,颁,通“斑”; 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⑧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灾凶,此指饥荒。 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⑩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 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秋水★作者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庄子》共33篇。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青年时代受学于荀子。现存李斯著作主要有《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行督责书》和《自罪书》等,均见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李斯列传》。 过秦论★作者贾谊,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后人称其为贾长沙、贾太傅。贾谊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五十八篇,赋七篇。其文见于现存的《新书》,亦名《贾子》。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 “事信”“言文”。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 (与宋祁合撰)。本文是一篇史论。 主旨 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 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长积 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 重点句解 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要求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要求注重小节,不 可偏爱;“满招损,谦受益”要求以谦戒满。论述“盛衰之理,虽 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作论据的历史人物是后唐庄宗。 词语解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忧患勤劳。逸豫:逍遥游 乐,不能居安思危。②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推究 本源,名词作动词用。自:由于。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 之首。方:当……时。系:捆绑。④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告:祷告。⑤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木匣,这里意 为用木匣装盛,名词作动词用。⑥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微小 事。⑦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尽。⑧方其系燕父子 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以组:用绳索。组:丝带,这里指绳索。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高二语文《第10课 过秦论》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语文《第10课过秦论》教材分析新人 教版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b.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b.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教学重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即领会作者从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及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本文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4)教学建议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贾谊的文章,尤其是政论文,历史上向来评价很高,鲁迅先生曾誉之为“西汉鸿文”,《新编中国文学史》称《过秦论》为“政论文之楷模”。从《史记》、《汉书》、《昭明文选》到明清乃至当今的古文选本,几乎都录入和收选了《过秦论》,特别是上篇。历代评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第一篇《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1)第一个层次:抑: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扬:指出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和根本措施(2)第二个层次:抑:用杀人怪兵器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推卸责任,扬:告诉他应该持有的态度 2、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不违农时(农业)、数罟不入池(渔业)、斧斤以时入山林(林业)(2)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 3、修辞手法:A、比喻,(1)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2)用拿到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讽刺梁惠王不顾百姓死活,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非常形象、生动,具体深刻 B、排比:(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无饥也”; 4、演绎论证方法: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养生丧死无憾”,而梁惠王“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因此认为梁惠王没有实行王道,是运用了演绎的论证方法 第二篇《秋水》 1、庄子的介绍: (1)庄子,战国人 (2)庄子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批判黑暗现实,蔑视富贵 (3)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 2、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空间,受教条件的限制。 3、以寓言的方式说理,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4、中心主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即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现实意义:其实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持续开阔视野,不断进步 5、景物描写的作用:(1)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写河水的景(2)顺流而东行...不见水端写海水的景,用河景和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渲染了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6、修辞手法:(1)反诘句(有问无答):吾在天地...又奚以自多?(2)比喻句(3)排比句;营造气势 7、又奚以自多:奚以是何以,怎么的意思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 ..(léng)蓊蓊 ..郁郁(wěng) 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 ..含情(mò) 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 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 ..(d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 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 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 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复习题纲 一、题型: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10分 4、问答题20 5、作文30 二、复习资料 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 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 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 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 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

人教版高中 语文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翁仲(wēng)蓊郁(wěng)酒瓮(wèng) 踱步(duó)媛女(yuàn)婵媛(yuán) 脉脉(mò)脉络(mài)乘凉(chéng) 煤屑(xiè)独处(chǔ)乍看(zhà) 颤动(chàn)颤栗(zhàn)战栗(zhàn) 翁仲:指墓前的石人。婵媛:婵娟;(姿态)美好。 嬉戏(xī)桂棹(zào)水藻(zǎo) 衣裳(shang)霓裳(cháng)旋律(xuán) 旋风(xuàn)宁静(níng)宁愿(nìng) 鹢首(yì)梵婀玲(fàn.ē)纤腰(xiān) 翩跹(xiān)迁延(qiān)阡陌(qiān) 束素(shù)速度(sù)似乎(sì) 似的(shì)暂时(zàn)崭新(zhǎn)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袅娜(niǎo.nuó)凫水(fú) 倩影(qiàn)靓女(liàng) 霎时(shà)刹那(chà) 倾泻(xiè)泄露(xiè)

宛然(wǎn )婉约(wǎn ) 酣眠(mián)岷山(Mín) 敛裾(jū)拮据(jié.jū) 虎踞(jù)倨傲(jù) 点缀(zhuì)辍学(chuò) 啜泣(chuò)参差(cēn.cī) 惦记(diàn)掂量(diān) 拈花(niān)黏稠(nián) 斑驳(bān)弥望(mí) 消弭(mǐ)麋鹿(mí) 2、《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厦门(xià)大厦(shà)蟋蟀(xī.shuài) 平仄(zè)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 露脸(lòu)露马脚(lòu)夹袄(jiá) 夹被(jiá)夹克(jiā)夹肢窝(gā)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赏玩(shǎng)品尝(cháng)偿还(cháng) 拓展(tuò)碑拓(tà)潭柘寺(zhè) 芦花(lú)庐山(lú)槐树(huái) 傀儡(kuǐ)魁首(kuí)魅惑(mèi)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10课 过秦论(含答案)

第10课 过秦论 ——西汉鸿文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膏腴.(yú) 雍. 州(Yōn ɡ) 藩.篱(pān ) 亡矢遗镞.(zú) B .锋镝. (dí) 辅佐.(zuǒ) 氓. 隶(mén ɡ) 一夫作难.(nàn) C .囊.括(lán ɡ) 连衡.(hén ɡ) 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 D .盟. 约(mén ɡ) 肥饶.(ráo) 猗. 顿(qí) 俯首系颈. (jīn 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 .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 报:报复 C .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宠信 D .山东豪俊遂并. 起而亡秦族矣 并:一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赢粮而.景从 B.????? 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②聚之.咸阳 C.????? 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非尊于.齐、楚、燕…… D.?????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临不测之渊,以. 为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出郭相扶将. B.????? 西举.巴、蜀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D.????? 九国之师.十年春,齐师. 伐我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外连衡而斗. 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 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 .①⑤/②⑦/③⑥/④ B .①③⑤/②④/⑥⑦ C .①③⑤⑥/②⑦/④ D .①⑤⑥/②⑦/③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C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 相反,何也

大学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秦时期着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排比 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4.被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着名历史着作是()A.《战国 策》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5.《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颍考叔 D.公子吕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春望》 D.《山居秋暝》 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 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 A.《林家铺子》 B.《药》 C.《围城》 D.《边城》 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 A.郭沫若《炉中煤》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闻一多《发现》 D.屠格涅夫《门槛》 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 A.追溯法 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 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 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论证 B.论点立论驳论 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 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 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着名的是()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 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B.爱尔克的灯光 C.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 D.故居园中的花树 14. 小说《复活》的作者是() A.雨果 B.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普希金 15.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 A.古道西风瘦马 B.小桥流水人家 C.断肠人在天涯 D.枯藤老树昏鸦 16. 下列作品中,抒发了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是()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B.杜牧《泊秦淮》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 .陆游《关山月》 17.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18.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杜牧 19.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作品() A. 小说集 B.诗歌集 C. 散文集 D.寓言集 20.短语“收拾东西”所属的类型是() A. 动宾短语 B. 偏正短语 C. 数量短语 D. 的字短语 21.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是()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2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出自() A.《西厢记》 B.《长恨歌》 C.《夜行船·秋思》 D.《春江花月夜》 23.盛唐诗人中,被誉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是() 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孟浩然 2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叠字 25.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的论证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答司马谏议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字音: 踱步duó弥望mí颤动chàn 宛然wǎn霎时shà梵婀玲fàn 渺茫miǎo煤屑xiè落蕊ruǐ 夹袄jiá平仄zè颓废tuí 歧韵qí房檩lǐn驯鸽xùn 譬如pì细腻nì瞥见piē… 涸辙hé茎叶jīng婆娑suō 猗郁yī移徙xǐ囚系xì 圆弧hú尘垢gòu黝黑yǒu 栅栏zhà俯瞰kàn水涡wō 短暂zàn虚掷zhì徜徉cháng 缪斯miù澄清chéng曲折qūzhé 袅娜niǎonuó颤栗zhànlì混沌hùndùn 葱茏cōnglóng漪澜yīlán黑魆魆xūxū 潭柘寺zhè蓊蓊郁郁wěng脉脉含情mòmò 一椽破屋chuá削皮xiāo剥削xūe

纤腰xiān纤夫qiàn隽永juàn 隽秀jùn幽禁jìn禁不住jīn 安宁níng宁愿nìng创伤chuāng 创chuàng建露水lù露相lòu 厚薄báo刻薄bó薄荷bò 参差cēn参与cān人参shēn 疏落luò落枕lào大大落落luō 落在后面là折腾zhē折叠zhé 折耗shé差别chā参差cī 差劲chà出差chāi穿着zhuó 着急zháo走着zhe着数zhāo 独处chǔ妙处chù (2)字形: 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 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 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 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 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 船舶停泊嬉戏闲暇瑕不掩瑜 名闻遐迩娇嫩矫情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鞭挞黯淡轻歌曼舞 漫不经心枝蔓 (3)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