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复习题

1、何谓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1)

2、自然界的水循环有几种形式?何谓自然界水的大循环和小循环?(P8)

3、阐述大气中水分含量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湿度差的含义。(P11)

4、阐述地表径流的径流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P12)

5、什么叫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孔隙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P15~17)

6、矿物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各有什么特性?(P19~21)

7、阐述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透水性的基本含义?(P21~23)

8、用有效应力原理阐述地下水位的变动引起岩土体的压密和地面沉降。(P25)

9、包气带和饱水带是如何划分的?含水层、隔水层的定义及其相对性。(P26~28)

10、地下水按照含水层空隙类型和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各分为哪几种类型的地下水?(P29)

11、潜水和承压水的定义。潜水和承压水各有什么特征?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吗?(P30~33)

12、何谓地下水的渗透、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假想渗透流速和实际渗透流速?(P36~37)

13、理解达西直线渗透定律的含义,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P36~38)

14、了解流线、迹线、等水头线和流网的含义。(P38)

15、地下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是通过哪些作用形成的?基本类型有几种?(P50~58)

16、理解地下水总矿化度的含义和库尔洛夫表达式。(P54)

17、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受哪些因素影响?(P63~68)

18、何谓降水的活塞式补给和捷径式补给?(P64)

18、何谓越流补给?越流补给受哪些因素影响?(P71~72)

19、何谓地下水的排泄?有哪些排泄方式?用剖面图说明泉的几种成因类型。(P75)

20、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对地下水的水质有何影响?(P80)

21、何谓地下水的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二者如何区别?(P83)

22、理解动态与均衡的概念。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受哪些因素影响?潜水、承压水的均衡方

程式。(P95~106)

23、阐述洪积扇中的地下水的水位、流动状态、水化学类型的分带性。(P107~109)

24、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沉积物地下水的赋存各有什么特征?(P109~110)

25、湖积物中的地下水有什么赋存特点?(P110~111)

26、与孔隙水比较,裂隙水具有什么特点?(P116)

27、构造裂隙水的富水性受哪些因素影响?根据地下水的富水性断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P118~119)

28、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哪些?(P126~128)

29、岩溶水的赋存的介质特征、运动特征和补给、排泄特征?(P130~136)

30、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特征。(P139)

31、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类。(P142)

32、了解地下水与生态系统环境的关系和地下水对系统环境的作用(P144~145)

33、过度开发地下水和过量补充地下水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P147~148)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绪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地下水的功能和作用: (1)基本功能: ● 宝贵的自然资源 ● 重要的地质营力 ● 不可忽视的灾害因子 ● 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 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 (2)作用:作用根据地下水的功能自己解释即可。 4、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流。 5、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地址循环。 6、水圈:从地表到地幔带各个层圈所构成的具有一定水力联系的统一的含水整 体。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小编有语:本章知识是重点。讲述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赋存的空间类型(孔隙、 裂隙、溶穴),岩土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相关 的参数,如给水度、含水量等,最后引出地下水的赋存(含水层和潜水等概念)。 1、岩石中的空隙总共分为三类:空隙、裂隙和溶穴。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 个概念:(1)什么叫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 (2)什么叫岩石空隙:岩石空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2、空隙特征的表征指标: (1)孔隙:孔隙是指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度(n )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100?=V Vn n 影响因素: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立方 体排列),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四面体排列)。 b. 与颗粒分选有关(颗粒均匀程度) c. 与颗粒形态(棱角)有关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低下水溶蚀下形成的空洞。 3、岩石中岩石的水理性质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空隙度、持水度、给水度、含水 量、储水系数;渗透性;)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反映 岩石最大含水能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试卷( A 卷)试题

山东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试卷( A 卷)班级姓名学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容水度 2.给水度 3.贮水率 4.有效孔隙度 5.上升泉与下降泉 6.水的地质循环 7.地下水动态 8.上层滞水 9.承压水 10.越流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 1.说明容水度(M)、持水度(Sr)、给水度(u)、孔隙度(n)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地下水含水系统及其特征 4.地下水成因类型有那些? 5.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6.结合水与重力水有什么区别? 7.承压水及其特征 8.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的区别与联系 9.地下水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10.达西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

三、简单论述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同一介质场中存在多个地下水流动系统时,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分别是势能梯度和介质的渗透性,请给出势能梯度的概念并说出两因素是如何影响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空间大小的? 2.井水为什么有“冬暖夏凉”的感觉? 3.简述越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的水流折射原理,给出所满足的方程并解释之。 4.土壤盐渍化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典型洪积扇及其地下水的明显分带性特征。 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10分) 论述与地下水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 五、计算题(10分) 以下为一水样的水质分析资料,试写出其库尔洛夫式,并确定其水质类型。 矿化度34.5g/l,温度20℃,PH值8.2,氯离子含量18980mg/l,钠离子含量1056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2560 mg/l,镁离子含量1272 mg/l,钙离子含量400 mg/l,钾离子含量380 mg/l,重碳酸根离子含量142 mg/l,溴离子含量65 mg/l,锶离子含量13 mg/l,硝酸根离子含量2.5 mg/l,氟离子含量1.4 mg/l,其它忽略不计。(各个元素的原子量如下Cl:35.5, Na:23, S:32, O:16, Mg:24, Ca:40, K:39, H:1, C:12, Br:80, Sr:88, N:14,F:19)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和(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和(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和。(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 和。(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带中,局部之上,岩层空隙之中的水。(4 分) 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和。(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 和的补给。(5 分) 10.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和。(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 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

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 A 或B。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 ”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观1 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粘性土 图4-1 4.2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4.3写出图4-1 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5 分) 4.停止降水后,河水位变化如图4-2 中所示,试说明观1 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图

水文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绪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下水 3.研究内容:地下水的形成与转化;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饱水带及包气带中水分和溶质的运动;地下水动态与水均衡;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 4.地下水的功能:宝贵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活跃的地质营力;地球内部信息载体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水循环: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分类: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和小循环(海-海或陆-陆);时空尺度: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 2.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分水线):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3.径流模数:是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M=Q/F×103。 径流深度:是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深度,单位为mm,计算公式R=W/F·10-3。 径流系数:是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R(mm)与降水量P(mm)的比值,表示为b=R/P。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1、空隙: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那部分空间,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类型: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空隙特征的表征指标:孔隙---孔隙度(n);裂隙---裂隙率(Kr);溶穴(溶隙)---岩溶率(Kk) 2、岩石的水理性质:是与水的储容、运移及释出有关的岩石性质的总称。 含水量:是岩石空隙中所保留的水分的多少。 2.1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所释放出来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 给水度的影响因素 ①岩性:颗粒粗大的松散岩石,空隙宽大,重力释水时持水性差,给水度大。 ②地层结构:含有细颗粒夹层时给水度较小。 ③空隙大小与性质:空隙宽大时给水度较大,而空隙狭小时,结合水与毛细水为主,持水性强,给水度小。 ④水位埋深(在毛细带内):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给水度较小。 ⑤水位降速:抽水时降速过大时给水度偏小,降速很小时给水度较稳定。 2.2含水量:是岩石空隙中所保留的水分的多少。 2.3持水度(Sr):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存在关系式:m + Sr = n 2.4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岩石允许重力水透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表征 影响因素有: (1)孔隙直径的大小。透水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小的孔隙直径。 (2)孔隙通道:形状弯曲而变化时,渗透性较差。 (3)颗粒分选性:比对孔隙度的影响要大。

水文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 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 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 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D)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8.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岩溶水都不承压。 C)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 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 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 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 分 2.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 岩溶水都不承压。 C. 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 分 3. 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 分 4.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 分

A. B. C. D. 满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岩溶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优于裂隙及孔隙含水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水中HCO3-的含量取决于与CO2 含量的平衡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给水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地下水系统是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 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 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 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 二、简答题 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颗粒分选程度;颗粒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3、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4、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若想免费下载该文档: 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6b15372282.html, ->论坛->文档下载区->(搜索想要的文档) 一、概念题(20分) 1、 结合水 岩土空隙中,离固相颗粒表面较近,受静电引力较大,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2、 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 3、 贮水系数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饱水岩石柱体,水位上升/下降一个单位,储存/释放的水的体积。 4、 隔水层 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6、 稳定流 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各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7、 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在均衡期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收支之差等于储存量的变化。

8、 沉积水 包括沉积作用水(软泥水)与沉积成因水(软泥水的进一步演化),前者指存在于沉积物堆积时期水底软泥中的水,后者又包括同生沉积水与后生沉积水。同生沉积水指与岩层同时沉积形成并一直保留于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9、 降水入渗系数 降水中真正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下降泉 潜水补给形成的泉。 二、填空题(20分) 1、取潜水面为基准,饱水带潜水面处的水位是0 ;若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恰好位于潜水面处,则弯液面处的水位是-hc ;当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最大毛 细上升高度(hc)处时,弯液面处的水位是0 。 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和液体对固相表面的湿润有关。 3、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类。 4、据排泄方式与水交替程度,潜水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 弱径流型三种动态类型;深部承压水的动态类型为径流型。 5、动态与均衡的关系为: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的内在原因。 6、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场三场的统一。 7、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地区,潜水的水化学分带最为完整。 8、承压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质构造,而潜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形。 9、裂隙含水系统大多呈带状或脉状分布,其由大裂隙、中裂隙、 小裂隙三种级次的裂隙构成。 10、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岩性、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 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 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 二、简答题 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颗粒分选程度;颗粒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3、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4、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5、地下水中离子成分富集的原因: 6、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的关系: 7、溶滤作用影响因素:1组成岩土的矿物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3水的溶解能力;4水中溶解气体的含量;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 A、岛弧; B、丘陵; C、裂谷; D、盆地。 2、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3、花岗岩属于() A、酸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基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4、燕山构造阶段属于()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5、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笔石; B、珊瑚; C、半淡水鱼; D、三叶虫。 6、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A、走向、厚度、倾向、倾角 B、走向、倾向、倾角 C、走向、厚度、倾向 D、走向、层面、倾角 7、下面关于断层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断层是由断层面、断层线、端盘、断层带、倾角等几部分组成的 B、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C、平推断层是断层的两盘基本没用垂直位移,断盘岩层只沿断层线方向有水平移动 D、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8、“大陆漂移说”认为地壳以( ) A.水平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B.水平和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C.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D.构造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9、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哪三种类型() A、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B、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C、气态水吸着水和重力水 D、毛细水、薄膜水和重力水 10、降水渗入系数不受下面哪些因素的影响() A、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 B、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 C、降雨量大小 D、开采量大小 11、滨海地区的供水应寻找和开采哪类地下水() A、表层潜水B 深部承压水C、浅部承压水D、含水透镜体 12、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不包括下面() A 、大气降水和凝结水B、地表水人工导水和储水工程 C、含水层之间 D、矿物结构水 13、下面那种松散岩石的给水度最大() A 、砾石B、砂C、粉砂D、粘土 14、潜水等水位线不能解决哪些问题() A、决定潜水水流流向,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 B、评价水质 C、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估算埋藏深度、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 D、确定地下水和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15、地下水补给方式不包括下面哪一种方式() A、大气降水、凝结水 B、地表水、人工导水工程和储水工程 C、含水层之间 D、矿物结构水 16、饱水带孔隙中的水主要以哪几种形式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