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10.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只箱子。之后,他们双

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法国作家雨果(1)请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强盗的名字。

(2)夏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事件发生在哪年?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

①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问题: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

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故答案选B。。

3. C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在《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4.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5. B

解析:由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背景。所以答案为B。

6. B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

中国大量领土。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我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故答案为B 。

7. B

解析:“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兽首铜像遗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洗劫,故选B。

8. B

解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答案选择B 项。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题文中的图片是圆明园残迹图,圆明园是第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割除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我国在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故答案选B。

10. 答案:

(1)英国、法国(或英吉利、法兰西)。

(2)圆明园。

(3)1860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给世界人类文明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11.答案: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

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解析:由材料信息“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12. 答案: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析:联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可知,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所以说是对俄国有利。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共四年。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1860年,焚掠圆明园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得鸦片合法化) 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还有台湾、琼州等)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⑤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辆。 (2)1860年与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当时咸丰帝逃出北京城) 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沙俄侵略: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先后侵占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黑龙江、乌苏里江本来是中国的内河,现在成了中俄界河。而且黑龙江下游成了俄国的。 19世纪80年代,沙俄还通过中俄《伊犁界约》占领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 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 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 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O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 线是难点 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 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反 思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中华书局版初二教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它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下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乃至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二,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其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本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想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分析认识到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必须补充一些资料充实课文内容,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新课程所倡导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应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同时,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此,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使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问学生都看到了什么(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接着,我继续问:“他们为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6b4687638.html, (冀人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预习提纲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英——;法——又叫西林教案 2.参与国:(主凶);俄美(帮凶) 3.时间:1856-1860(在位) 4.1860.10月,洗劫和焚毁; 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 5.结果: (1)1856《天津条约》清VS俄美英法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地点) ②增开、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各口岸自由航行【可以看出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VS英法美 内容:被迫承认合法化 (3)1860《北京条约》清VS英法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为商埠 ③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鸦期间列强的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1860年 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趁火打劫】 中俄《》——割占领土最多 注: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注: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同治帝的生母。

笔记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3)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割占领土最多 6、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的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的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历史。 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的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反抗侵略的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此外,本课的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世纪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的结合。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教学方法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之以录像手段。 教学过程(导人)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 这节课我们就来讲点燃这把罪恶之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板书)(课堂讨论一: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条材料)材料: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 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 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课: 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肆虐世界。为了摆脱危机和扩大、掠夺殖民地,英法美等国侵略者要求修约,扩大其侵略权益。) 二.导火线: 1.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违规被捕,英国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 要求中国放人及道歉,中国放人但不道歉。 2.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 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奸淫掳掠引起民愤) 3.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就算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等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 动侵略战争。英法等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侵略权益,战争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领土被割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的罪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直接原因:虎门硝烟;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领土被割占,主权被践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他们寻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由于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探究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师: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讨论) 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师:简述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随后,英、法、美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获得了什么权益?

【配套K12】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 要知识点归纳 走私鸦片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根本原因),扭转贸易逆差(直接原因)。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9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 领导者:林则徐 措施: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销毁鸦片。 结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意义: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起讫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初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 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本课所以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的焚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2.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通过英法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 4.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虎鎣》 展示材料: 2018年3月28日,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拍卖信息中称这件文物出自圆明园。此前有报道称,这款稀有的西周时期的“虎鎣”青铜器,由英国海军上校哈里·刘易斯·伊万从圆明园劫走。他在一封家信中称,自己曾参与洗劫圆明园,抢走的珍贵文物中包含青铜器等。该信函和这款青铜器一起被伦敦古董商人发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是在哪场列强侵略战争中被洗劫的吗?这场战争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段屈辱的历史。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识记圆明园被焚毁、领土被大量割占、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耻辱。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一代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此次战争为何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鸦片战争有何联系?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因为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在性质和目的上是一脉相承的,是英法等国为扩大在鸦片战争中所取得的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①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如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③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④文化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造成严重破坏。 (3)战争过程与签订的条约 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③条约的危害: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的侵华罪行主要有哪些表现?又签订了哪些条约?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860年初,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当你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祖国强盛了,国民才能不受欺侮。我们应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简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