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计划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计划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

2017—2018年度二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九周第一课时冬令营的收获

第十周第二课时黑龙江的交通、特产

第十一周第三课时模拟学习博物馆

第十二周第四课时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

第十三周第五课时王奶奶的一天

第十四周第六课时选举班干部

第十五周第七课时黑龙江文化遗产

第十六周第八课时双十一购物节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的交通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重点:古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

难点:现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言:生活是蕴涵生命绿色的树,劳动生活是拥抱沃土的根,物质生活是挺拔向上的躯干,精神生活是繁茂多彩的枝叶。你想了解独具特色的黑龙江人的生活吗?

活动1

结合上图,想想爬犁的哪几个部位有利于滑行?黑龙江地区为什么曾普遍用爬犁做交通工具?它适合哪种自然环境?

活动2

观察上面图片,你发现古代黑龙江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吗?现在黑龙江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3、观察客运量变化表,说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黑龙江的交通运输以哪种形式为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黑龙江的交通、特产第二课时

活动4、短途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种方式,你每天上学使用哪种短途交通工具?和你爸爸、妈妈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样吗?

活动5、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物产?如果有外地游客到来,你准备如何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事物,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瞬间。把你眼中的美味佳肴、多彩服饰、温馨家居、特色建筑拍下来、画下来,展示给大家。越多越好哦!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模拟学习博物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的劳动生活。

重点:教师从事的工作也是劳动。

难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

第一学习空间——回到过去

我们进入渤海国,目睹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

请看图:

金代是继渤海之后古代黑龙江历史上又一发展高峰。请查找相关文字资料,仿照学习报告单的模式,描绘一下金代人的劳动生活。

第二学习空间——系列模拟室

第一模拟室“开发北大荒”。

一、模仿着拓荒者垦荒的程序,开始了艰辛的拓荒活动:选地—烧荒—翻地

—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秋收。

二、模拟机械化设备进行耕地、插秧、喷洒农药、收割、扬场、仓储。两次北大荒模拟劳动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播种机扬场机农用飞机

第四课时

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

给模拟的学生上一堂关于黑龙江劳动生活的课。于是我投入到紧张的整理资料、备课的工作中:选定本节课的主题——查阅选取资料——设计具体方案——准备教具、仪器——链接重组相应网站——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反思……

思考: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不是劳动?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

第三模拟室“我是一个兵”。模拟到祖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边防哨所去站岗。在零下36度严寒下。停止一切取暖动作,笔直地站在岗位上,直到一小时后模拟哨兵来换岗。

小调查:调查黑龙江边境线的长度。你还知道其它哪些地方有哨卡?

第三学习空间——梳理台走进第三学习空间,模拟老师把我在前面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我的评价发给了我,学习网络还根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出了几道题。

观察下面八幅图片,判断它们分别展示了什么性质的劳动,然后将序号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

写一篇反映家乡未来劳动生活的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如果能配上劳动场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更好了。

人文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王奶奶的一天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

重点:了解健身运动和健身方式。

难点:了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暑假里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采访一个人物一天的生活,王乐的目标是邻居——刚退休的王奶奶。

清晨,他跟随身穿运动服的王奶奶投入到了健身行列,开始了他的采访。

你能说出图片中的健身方式吗?你周围的人坚持健身运动吗?他们常用的健身方式有哪些?现在,在黑龙江各地的公园、休闲广场、街心花园或一些较为平坦的空地上,随处可见积极、健康的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黑龙江人正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追求着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上午八点,王奶奶背着书包走出大门,他拿着采访本追了上去:王奶奶,您背着书包干什么去呀?

——我去老年大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政府又专门为老年人开办了大学,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可不能错过。在老年大学,有琴棋书画、说拉弹唱、文学创作、体育健身等好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问一问你的父母,他们的爷爷、奶奶的晚年生

市民提供了哪些学习的途径?

第六课时

晚间七点,他又跟随王奶奶走进了黑龙江省展览馆剧场,观看了一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有43年的历史了。它对黑龙江省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你的家乡的文艺活动还有哪些呢?

搞一个社会调查,将40年来黑龙江省在音乐界取得的成绩归纳到下表,

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旅游资源,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导游图形式的,如果将景点的图片贴上就更好了。

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在双休日、三个长假或其他假期是怎样度过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再给家乡人写一份崇尚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的倡议书吧!

黑龙江的社会组织

选举班干部

教学目标:领略到民主的意义,积极参与管理班级。

重点: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

难点:讨论怎么选举班干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亮出学习过程:

我风采:请现任班委会给大家介绍班委会的组成及分工课件:班委会仍然有五人组成二.选举动员

七嘴八舌酸甜:谈谈工作中的感受,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板干部的工作呢?

三.认定候选人媒体:自主选举班委会合作学习。讨论:

出示乐乐的录音:1.说明了什么? 2.什么事候选人?

哪些同学有资格成为这次班委会改选的候选人?为什么?媒体:我的班级我做主

拟定班委会候选人程序,学生研讨,个人展示。媒体:我参与我快乐

总结:本节课大家初次领略到民主的意义,从小培养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管理班级,将来走向社会,会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建设,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黑龙江的社会组织

黑龙江文化遗址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文化遗址。

难点:黑龙江文化遗址。

时间线索

5万年前距今4000年左右距今2000多年公元698—926年

公元1115—1234年

【最古老的遗址】

“黑龙江是一片多情的土地,1996年9月,在黑龙江某地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溶洞,洞里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这些打击过的动物化石至少存在了17.5万年。”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7.5万年以前黑龙江已经有人类活动。)

(显示地图)根据地图的提示,你能知道这个神秘的溶洞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吗?(哈尔滨与阿城的交界处)

【莺歌岭文化遗址】(自选)

简介卡——

距今4000年左右莺歌岭文化遗址是文献中最早记录的中国北方肃慎人繁衍生息的所在地。莺歌岭遗址位于牡丹江美丽的镜泊湖南端,西面临湖,因湖水冲刷,边缘形成断崖。断崖上暴露有大量遗迹和遗物,湖水退去后,临近断崖的湖底上散布着很多陶片和石器。不难看出遗址规模大、文物含量多。这是江河、湖泊通过大自然的作用,向今天的人们翻开了l00多年前肃慎人在这里生活繁衍的生动历史画卷。考古现场——

莺歌岭遗址出土的生产、生活用品大多是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种类繁多。陶器有陶罐、陶碗、陶盅、陶猪、陶狗和石镞。其中石制箭镞有5种形式之多,磨制精致,有三角形平底、凹底的,有柳叶形两面磨平和中间有脊的,还有长形带血槽的。可见当时肃慎人箭镞的制作工艺是十分先进的,这些石弩就是向中原进贡的“楛矢石弩”的部件。骨角器有骨针、牙刀、和鹿角锄的发现。

根据这些叙述,你能推测出这里的居民平时都进行哪些生产劳动?其中渗透着哪些生产劳动部门的雏形?

(提示:生活状况:说明他们的农业已经进入锄耕时期。制箭工艺精致,说明他们从事狩猎活动、而且可能是主要的生产活动。陶猪陶狗的发现说明他们已经可以饲养猪、狗等动物。

幸运星——这时的社会组织中是否会有商业组织?为什么?

(提示:不会有商业组织出现,因为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没有更多的剩余物品用于交换。商品交换没有形成规模,自然不会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脑筋慢转弯——

在莺歌岭遗址的一处居室址还发现“5个完整的狍子和猪的头骨,排列整齐,保存完好。”这些“排列整齐”且又“保存完好”,摆放在居室“正中”的两种动物头骨,既不是生产工具,又不是生活用品。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由此推测,此时是否有专门的神职人员?(提示:可能与当时的某种文化紧密相关,如:图腾崇拜/祭祀)脑筋快转弯-----

根据老师的描述,快速抢答,猜一种远古时期的组织类型。莺歌岭的先民们形成的组织有这样的特点:①她们具有共同的居住区;②财产属组织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③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组织的管理者;④按母亲的血缘关系排列世系。(母系氏族)

(教师解释):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形成了氏族。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原始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如果说这一阶段的人们更注重血缘关系的话,那么到了距今3000年左右,形成的部族,如肃慎部族,则在维系血缘关系的同时具有了地缘的概念,即他们越来越注意周边地区的情况。思维大碰撞——

据说公元前2249年肃慎先民就曾经派使者前往中原地区,向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贡献弓矢。公元前1100年,肃慎族生活在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公元前1050年左右,周武王刚灭掉商王朝,肃慎人就把自己的楛矢石弩最为珍贵的礼品献给了周王朝。

从组织的角度分析肃慎人的这一行动有什么意义?如果换个角度,你还能想到什么?(提示:人们的交往范围渐渐不只局限于氏族内的交往,而把眼光伸向其他地区和国家,从观念上看逐渐摆脱了血缘关系的束缚;依附于更强大的组织或国家,有利于保护自己。良好的组织构建可以使自己避免威胁;建立这种组织之间的交往,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等等)

☆幸运星——什么是“楛矢石弩”?(奖励小宠物一个)

(教师过渡):从商周道隋朝的2000多年中,黑龙江的古代先民分别从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距今2000多年的著名古国去看看还有什么更有趣的闯关游戏吧!【挹娄王城遗址——夫馀国遗址】

简介卡——

位于双鸭山界内七星河畔的凤林古城与炮台山古城就是过去的挹娄王城,是黑龙江流域当之无愧的“亘古荒原第一都”。奇妙的“天坑”——

内有8处地表坑,每个坑直径为6-8米,深约0.3-0.5米不等,其中7处“天坑”按北斗七星状排列。另一处“天坑”则位于北斗七星北侧,显示着当年极星的位置。城顶中央靠北处,即北斗七星斗魁和极星所拱卫的位置。设有专为祭祀用的坛台。

这一发现表明当时的人们除了涉及政治经济生活以外,还涉及哪些领域?可能存在什么样的组织?在当时的社会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出新这样的组织?

(提示:天文学、占卜、祭祀。可能存在占卜组织。负责问卜凶吉、预测结果。因为当时的科学还不发达,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只能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炮台山古城的山顶城中的“北斗七星祭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以天文星座为形象的城市核心建筑布局的首例,同时也是我国和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七星祭坛。)建筑里的学问——

古国里发现有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宫城、宫殿等遗址。如: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的凤林古王城遗址。2000年又发现一座666平方米的半地穴大房址,坐西朝东,房中有横5纵4共20个大柱洞,洞深60—90厘米,底径25—30厘米,地面坚实平整,应为王者宫殿。从建筑的规模和结构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

(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他们逐渐由原始的氏族组织发展为部族群体和“邦国”,开始走进阶级社会,迈入文明的门槛。)图文转换器——

夫馀人则建立了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和全国最大的奴隶主,生前独尊、死后杀人殉葬。中央设有一套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官僚走大小奴隶主担任,夫馀的管吏称马加、牛加等。全国分成许多城栅为中心的居民点,大的数千家,小的数百家,分别隶属于诸加。

一号转换器——你能根据以上的叙述,画出夫馀国的组织结构图吗?

二号转换器——从他们的组织结构中你能看出奴隶制国家的特点吗?(提示:奴隶主地位至高无上、充满阶级压迫,统治残忍。)

三号转换器——与前面的社会组织相比,夫馀国的组织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组织比较全面、系统。有一定的分工。)

【海东盛国——渤海国遗址】

治国锦囊——

闯关来到渤海国,正好赶上渤海国的新国王上任,年龄只有9岁。他遇到了一些难题,你能

新上任的国王向拟定政令应该找______________,之后交给____________进行审议;国王要招纳文官,需要把任务分配给___________来完成;国王要祭天,祈求风调雨顺,由___________负责筹划;国王要了解一年的农业收入应该找__________;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国王向兴修一些水利工程应该交给_____________;国王想了解国家的武官数量及主要边防驻地,则一定要找_____________。组织千年一线牵——

渤海国的行政组织与夫馀国的行政组织结构相比,有什么进步之处?除此之外,渤海国还有哪些组织机构?

渤海国政权组织结构图夫馀政权组织结构图

慧眼英雄——

对比渤海国与唐朝行政组织图,从中你得到了哪些结论?

渤海国政权组织结构图唐朝政权组织结构图

【大金王朝遗址】

同学们真聪明,已经闯到了最后一个遗址——大金王朝遗址。这是黑龙江地区最后一个独立的封建地方政权。今天在阿城它的遗址上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当年金朝第一个都城——上京会

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这最后的关口到底有怎样的玄机。军事窗口——

无论是金国崛起之初摆脱辽朝的残酷统治,还是强大后不断的对外征服,都离不开军事战争。这个历经百年的北方强国驰骋疆场、一度把中原的北宋王朝赶过长江。具备战斗力的军队,需要良好的军事组织进行管理。金朝的军事制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制度是怎样适应金国频繁的军事战争的?

(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无战争时进行生产,有战事时可随时出征,与金朝的南征北战局面相适应。)大显身手——

金国初期中央设立勃极烈制,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中枢。中央设勃极烈(官员)四人,之下以官吏所管辖的职责范围而分称不同的勃极烈。勃极烈制度实行的是终身制。

金国后来进行了官制改革,废除旧有的勃极烈制度实行的终身制。新的官制规定官员任期为二十五个月,实际上尚书省的官职常常由皇帝随时任免;新的官僚机构分工明确,直接对皇帝负责。

分析——新、旧官制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你认为哪种官制更可取?为什么?(是否终身制。新的官制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提高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所以更可取。)

联想大擂台——

金国有哪些经济组织?你能根据金国的经济组织结构描述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情况吗?解疑高手——

金国上京出现了典当行、行会、榷货务等商贸组织,为什么这一时期出现了这么多商业机构,而莺歌岭文化时期却无法达到?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金上京曾出现了典当业,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上京城内存在的典当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上京城内"团"、"行"这类的组织,这也是上京城商业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榷货务"--金朝设置的掌管专卖的机构,榷场是国家之间的边境贸易场所,也标志了金代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莺歌岭时期的社会生产力非常不发达,所以不具备出现商业组织的前提。)

幸运星——什么是“典当行”?什么是行会?什么事榷场?

实力对决——

闯过了大金王朝的所有关口,现在让我们四组来一次实力大比拼,画出所有的金朝组织结构

穿越时光隧道的闯关游戏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自己的收获,看看哪一组得到的宠物最多。(略)

随着岁月的流逝,久远的历史及文化越来越显得神奇和迷离。但是历史的真实总是印刻和隐匿在自己的土地、森林、江河、湖泊之中。黑龙江的历史和文化将通过文书史籍,通过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传延着、发展着。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第九课时调查:双十一购物节

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据阿里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11日零时,天猫、淘宝“网购狂欢节”开场,55秒后,活动通过支付宝交易额便突破1亿元﹔6分7秒,交易额突破10亿元,超过香港9月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13分22秒,交易额超20亿元﹔38分钟后,交易额达到50亿元﹔凌晨5点49分,交易额突破100亿﹔13点04分,交易额突破191亿,超越2012年;13点39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1点19分,交易额突破300亿元;24点,交易额达到350.19亿。数据还显示,截止当天20点30分,有14个店铺交易额破亿元。

从2009年开始,阿里集团每年的11办。自成立以来,淘宝网相继推出个人网月11日举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五年间,上商铺、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直通车、这一天从一个普通的日子逐渐成为中国电阿里妈妈等产品和增值服务。淘宝网拥有子商务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年度盛事。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回顾历年双十一,其成交额呈几何级增长,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2009年,淘宝在11月11日发起“品牌商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品五折”活动,当天销售额1亿元;2010年商品。截止2011年年底,淘宝网单日交易同一天,销售额翻了9倍,增至9.36亿额峰值达到43.8亿元,创造270.8万直接元;2011年,成交额飙升至52亿元;2012且充分的就业机会。随着淘宝网规模的扩年,阿里双十一实现191亿成交额,仅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淘宝也从单一的C2C 猫就达成了132亿元。天猫双十一也正式(个人对个人)网络集市变成了包括C2C、超越美国2012年网络星期一创造的单日团购、分销、拍卖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在120亿元记录,成为全球最大购物狂欢节。内的综合性零售商圈,淘宝已成为世界范2013年淘宝“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支付宝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一。交易额(主要为天猫加淘宝)突破350.19 二、“双十一”营销总览亿,打破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2.1 关于光棍节由来此

史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电子商务发展背景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单身”)。光棍当今世界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互联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于南京高校,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并通过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并对人们的生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商的文化。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务作为21世纪主要的经贸方式之一,在世和11月1 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由界各地、各行业迅速发展,给世界贸易格于有4个1,所以被称为大光棍节。而一般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光棍节则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节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图的种类 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 地图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单词】 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 公元前 BC 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比例尺 scale 方向 direction 【板书设计】 §1 世界地图的变化 一、历史发展 遥远的古代 (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 帛地图经纬线 现代 ) 二、地图类别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 这学期,我们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和地球的知识

人文与社会教案四年级下册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 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 黑龙江的概况 教具准备: 地图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 1、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 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黑龙江的物产:

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内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黑龙江的入海口。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青鱼、鲂鱼、细鳞斜颌鲴、花羔红点鲑等22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与史氏鲟、鳇鱼一样,大麻哈鱼是我国渔业当中的珍稀种和特有种。每年秋季,大麻哈鱼由北太平洋溯河洄游至我国水域内产卵。9月上旬,农历秋分前后,在乌苏里江群体数量逐日增多;9月下旬,群体数量达到高峰。至10月上旬群体数量显著减少,直到江河封冻前回归结束。黑龙江上游支流呼玛河、嘉荫河曾是我省境内传统的大麻哈鱼洄游产卵场,过去这里河水清澈见底,风景秀丽,平坦的沙底河道上布满适合大麻哈鱼产卵的鹅卵石。 遗憾的是由于过度捕捞,现在已见不到那样丰富的鱼类了。 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 1、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岿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 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下册

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下册 2 课标要求: 1. 使学生感受到黑龙江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积极探索,发挥聪明才智发展生产,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体现出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 从节日和活动项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黑龙江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3. 通过对黑龙江生产和生活中精彩内容的接触,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黑龙江美食品种繁多、口味独特,引导学生了解黑龙江的风味饮食及制作方法,从名品美食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黑龙江风土人情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初步认识黑龙江具有标志性和地区代表性的特 色设施,引导学生知道在历史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中黑龙江的设施在不断增加和改 3 变,使我们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知道黑 龙江拥有大量的神话传说,黑龙江的神话传说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具 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4. 了解黑龙江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感受黑龙江人热爱生活、不断进取、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 5. 了解黑龙江地区著名的节日和 各种活动项目,关注黑龙江地区的传统节日和新创建的风格独特的活动项目。与黑龙江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家乡的精神文化建设 献计献策。 6. 感受黑龙江生产生活的精彩,知道这种精彩是黑龙江人靠自 己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取得的,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我们社会的 进步。教学重点: 1. 2. 黑龙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丰富。让学生了解 黑龙江地区的著名节日和各种活动项目,从而了解黑龙江的人们热爱生活、 不断进取、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 3. 黑龙江人的精神推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教学难点: 1. 2. 对黑龙江人丰富生活底蕴的理解。黑龙江地区的著名节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 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 ○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 ○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下册)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曾经的辉煌 1、东北的解放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 2、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 3、了解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东北的解放。 二、授新课 (一)1、请同学们打开书,你们熟悉这张照片吗?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前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2、提问: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呢? (二)调查活动 1、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黑龙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 2、东北的解放早于全国其他地方有三个原因:A、因为有苏联红军的支援。B、这里的人民已经和日本法西斯斗争了14年。C、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3、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1945年8月15日黑龙江解放。 (三)我的调查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全国解放故事? (四)拓展学习 1953年,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

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也就是省会。 三、总结:东北的解放早于其他地方是因为与前苏联相邻,以及苏联红军的支援。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再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东北在1945年8月15日终于解放了。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2、前辈们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道哈尔滨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后方的中心城市。 2、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3、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 4、广大的工人负担着部队的武器的维修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放后的黑龙江成了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前辈们为人民的解放战争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授新课 (一)、我们的研究 通过资料学生知道: 1、哈尔滨铁路工人抢修铁路支援解放作战。 2、黑龙江作为大后方,在人力和物力两方面有利地支持了东北和全国的解放。 通过网上收集: 1、妇女会组织广大妇女为子弟兵缝制鞋子。 2、在物资方面,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1、知道东北军工部的兵工厂承担了为前线部队生产武器弹药的任务。 2、老百姓冒着炮火,勇敢地运送伤员,输送军需物资,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三、总结:同学门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材料,了解了前辈们为共和国成立作出的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获得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教 学 过 程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 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学习难点:了解黑龙江的物产 具准备:地图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 1、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黑龙江的物产: 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内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黑龙江的入海口。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

五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1 第1课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目标: 1、懂得黑龙江省的历史悠久。 2、能够从中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重点: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难点: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过程: 一、黑龙江人的历史有多长? 它们有的离我们有两万年,离我们最近的也有6000多年以上 二、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它们是谁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个东西呢?想一想。 天文方面社会方面 技术方面七星祭坛政治方面 宗教方面文化方面 调查当地的遗产 三、找一找,说一说。 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四、我们的发现。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宁安市的渤海遗址,阿城地区的金口京遗址。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第2课时和祖国一起阵痛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看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不难发现,东北地区的疆域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在古代,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极具特色,让人充满想象,而到了近代,版图就不断缩小了。大人们说,那是因为我们国力衰弱,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大片的领土。真是让人痛心啊!今天, 我们就来和祖国一起阵痛。 板书课题:和祖国一起阵痛 2、师生互动 播放视频文件 (同学们进行讨论,并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板书,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欢天喜地的节日 第1课、过大年 教学目标: 了解过年的的意义以及来历 教学重点: 过年的各种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传说的年的来历。 二、授新课 1、传统的年俗: 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 2、思考题 北方过年的俗语。 三、拓展 现在的过大年。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2课丰富多彩的节日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各个节日。 教学重点: 各个节日的日期以及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诉说自己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如果知道其来历就介绍一下 二、新课: 1、传统节日 重阳节老人节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2、非传统节日 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 齐齐哈尔观鹤节 哈尔滨之夏国际啤酒节 六一儿童节 十一国庆节 植树节 3、拓展 越来越多的节日 父亲节和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 (母亲节和父亲节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3课我们去采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各个民族的重要节日。 教学重点: 少数民族是怎么重视他们的节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除了一些重要节日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节日,这节可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新课。 1、鄂伦春族——篝火节 读课文 要求: 1)、篝火节的日期 2)、在篝火节中人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汇报 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学生阅读汇报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3、拓展 其他民族的节日你都知道哪些? 教学反思:

年级:三年级学科:人文与社会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百姓大秧歌 第1课奶奶的爱好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秧歌。 教学重点: 大秧歌是什么?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运动上的爱好。然后在说说你奶奶或爷爷的爱好 2、新课 1)舞台外的演出 学生通过看图片,读课文了解大秧歌 2)节日里的盛宴 大秧歌都有哪些形式? 学生汇报 3)生命力的赞美 东北大秧歌不光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思考题 学习上面的内容,你明白为什么大秧歌为什么经久不衰,越来越红火了么?教学反思: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所谓历史,就是指记录下以前所发生的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一个真相。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课题第1课 干流起点“北极漠河” 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 程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 1 、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3支,其中一支 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2 、黑龙江的物产: 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形象地 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与野生动物 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程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 1、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 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 地。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 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 下当座垫……

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可以缝制了,面料视经济状况而定,有花旗布的,有华达呢的,讲究一点的用礼服呢或灯芯绒。不过这狗皮帽子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新制成的时候,一到下雪天就散发出些微腥味。 黑龙江冬季漫长,吃感才是一种习俗,干土豆片,豆角片,茄子片等可以一直吃到夏天来临,干菜味道浓郁,口感劲道,深受人们喜爱。 教学反思: 课题第2课三江平原好地方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物产和作用。 教学重点三江平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三江平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 程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我们省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么,我们吃的

人文与社会教案7下

人文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冬令营的收获 第一课时 导言:生活是蕴涵生命绿色的树,劳动生活是拥抱沃土的根,物质生活是挺拔向上的躯干,精神生活是繁茂多彩的枝叶。你想了解独具特色的黑龙江人的生活吗? 、 活动1 结合上图,想想爬犁的哪几个部位有利于滑行?黑龙江地区为什么曾普遍用爬犁做交通工具?它适合哪种自然环境?

活动2 观察上面图片,你发现古代黑龙江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吗?现在黑龙江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3、观察客运量变化表,说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黑龙江的交通运输以哪种形式为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活动4、短途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种方式,你每天上学使用哪种短途交通工具?和你爸爸、妈妈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样吗? 活动5、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物产?如果有外地游客到来,你准备如何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事物,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瞬间。把你眼中的美味佳肴、多彩服饰、温馨 家居、特色建筑拍下来、画下来,展示给大家。越多越好哦!

人文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模拟学习博物馆 第三课时 第一学习空间——回到过去 我们进入渤海国,目睹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 请看图: 金代是继渤海之后古代黑龙江历史上又一发展高峰。请查找相关文字资料,仿照学习报告单的模式,描绘一下金代人的劳动生活。 第二学习空间——系列模拟室

第一模拟室“开发北大荒”。 一、模仿着拓荒者垦荒的程序,开始了艰辛的拓荒活动:选地—烧荒—翻地 —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秋收。 二、模拟机械化设备进行耕地、插秧、喷洒农药、收割、扬场、仓储。 两次北大荒模拟劳动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拖拉机播种机 康拜因扬场机 金属粮仓农用飞机 第四课时 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 给模拟的学生上一堂关于黑龙江劳动生活的课。于是我投入到紧张的整理资料、备课的工作中:选定本节课的主题——查阅选取资料——设计具体方案——准备教具、仪器——链接重组相应网站——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反思……

三年级人文与社会

小学三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一年级五个班的人文与社会。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小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孩子们的习惯还需要教师的培养和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才能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该教材是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探索,发挥聪明才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而体现出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本册教材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 三、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知道黑龙江丰富的生活来源于黑龙江人的发明创造是用智慧丰富生活的成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说出黑龙江的风味饮食、某个著名的节日或活动项目与黑龙江的地域特点及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的精彩部分。 3、通过本册教材学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无尚光荣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每一课的学习,不追求学生掌握过多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但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与学生同讨论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 介绍家乡黑龙江的位置,及几条江、几个城镇名字的由来以及黑龙江省风土人情。包括:1.我的家乡黑龙江;2.地名中的秘密; 3.黑龙江省的骄傲;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三个单元: 主要目的:知道我的家乡在黑龙江,黑龙江是我们的家乡。第一单元我的家乡黑龙江,是从地图开始认识黑龙江。 第二单元地名中的秘密,是从地名开始深入认识黑龙江。 第三单元黑龙江的骄傲,是从黑龙江人开始进一步认识黑龙江。 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活动是自主的,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之灾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构建自由、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制做手抄报这一形式,初步认识黑龙江的版图位置及形状,知道它的形状像天鹅。知道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城市是哈尔滨,知道黑龙江的省鸟是天鹅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教案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所谓历史, 就是指记录下以前所发生的事。历史,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有一个真相。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 甚至也有歪曲、捏造。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 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 识别历史地图, 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 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 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最终_其统治, 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 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 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 查阅书籍、杂志、网站, 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计划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

2017—2018年度二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九周第一课时冬令营的收获 第十周第二课时黑龙江的交通、特产 第十一周第三课时模拟学习博物馆 第十二周第四课时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 第十三周第五课时王奶奶的一天 第十四周第六课时选举班干部 第十五周第七课时黑龙江文化遗产 第十六周第八课时双十一购物节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的交通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重点:古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 难点:现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言:生活是蕴涵生命绿色的树,劳动生活是拥抱沃土的根,物质生活是挺拔向上的躯干,精神生活是繁茂多彩的枝叶。你想了解独具特色的黑龙江人的生活吗? 活动1 结合上图,想想爬犁的哪几个部位有利于滑行?黑龙江地区为什么曾普遍用爬犁做交通工具?它适合哪种自然环境? 活动2 观察上面图片,你发现古代黑龙江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吗?现在黑龙江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3、观察客运量变化表,说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黑龙江的交通运输以哪种形式为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黑龙江的交通、特产第二课时 活动4、短途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种方式,你每天上学使用哪种短途交通工具?和你爸爸、妈妈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样吗?

活动5、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物产?如果有外地游客到来,你准备如何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事物,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瞬间。把你眼中的美味佳肴、多彩服饰、温馨家居、特色建筑拍下来、画下来,展示给大家。越多越好哦! 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 模拟学习博物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的劳动生活。 重点:教师从事的工作也是劳动。 难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 第一学习空间——回到过去 我们进入渤海国,目睹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 请看图: 金代是继渤海之后古代黑龙江历史上又一发展高峰。请查找相关文字资料,仿照学习报告单的模式,描绘一下金代人的劳动生活。 第二学习空间——系列模拟室 第一模拟室“开发北大荒”。 一、模仿着拓荒者垦荒的程序,开始了艰辛的拓荒活动:选地—烧荒—翻地 —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秋收。 二、模拟机械化设备进行耕地、插秧、喷洒农药、收割、扬场、仓储。两次北大荒模拟劳动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下册)

审核: 授课时间 : 第一单元曾经的辉煌 1、东北的解放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 2、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 3、了解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 教学重点:知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 教学难点:了解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东北的解放。 二、授新课 (一)1、请同学们打开书,你们熟悉这张照片吗?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前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2、提问: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呢? (二)调查活动 1、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黑龙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 2、东北的解放早于全国其他地方有三个原因:A、因为有苏联红军的支援。B、这里的人民已经和日本法西斯斗争了14年。C、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3、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1945年8月15日黑龙江解放。(三)我的调查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全国解放故事? (四)拓展学习 1953年,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也就是省会。 三、总结:东北的解放早于其他地方是因为与前苏联相邻,以及苏联红军的支援。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再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东北在1945年8月15日终于解放了。 教学反思: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2、前辈们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道哈尔滨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后方的中心城市。 2、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3、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 4、广大的工人负担着部队的武器的维修工作。 教学重点: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 教学难点: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放后的黑龙江成了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前辈们为人民的解放战争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授新课 (一)、我们的研究 通过资料学生知道: 1、哈尔滨铁路工人抢修铁路支援解放作战。 2、黑龙江作为大后方,在人力和物力两方面有利地支持了东北和全国的解放。 三、总结:同学门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材料,了解了前辈们为共和国成立作出的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获得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教学反思: 年级:六年级学科:人文与社会教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课时一课时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3、辉煌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22个落户黑龙江省。 2、被周总理誉为“国宝”的第一重型机械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3、知道1959年发现大油田。 教学重点:知道1959年发现大油田。 教学难点:知道“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22个落户黑龙江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黑龙江人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解放初黑龙江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又取得了怎样的辉煌的战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