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全套教案

儿科护理全套教案

儿科护理全套教案
儿科护理全套教案

教案

科别儿科护理

教师姓名黄浩

教研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务科长签名:年月日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课时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课程儿科护理第一单元(章)第 1 次课

学时: 2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儿科护理学范围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儿科护士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儿机体特点,患病特点

课后记:同学们对儿科护理有了初步认识及兴趣

教师签名:黄浩

教案续页第页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课时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课程儿科护理第一单元(章)第 2 次课

课题:

学时: 2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生长发育的规律

?

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难点:小儿各期特点

课后记:同学们能较好掌握上述内容

教师签名:黄浩

教案续页第页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课时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课程儿科护理第一单元(章)第3次课

课题:体格发育

学时: 2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体格发育常用指标

熟悉生长发育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体格发育常用指标

教学难点:体格发育常用指标数据

课后记:本节数据较多,同学易混淆,应加强实记

教师签名:黄浩

教案续页第页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课时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课程儿科护理第一单元(章)第 4 次课

课题: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及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学时: 2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熟悉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

教学重点: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教学难点: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

课后记:同学们掌握各年龄阶段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较困难

教师签名:黄浩

教案续页第页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课时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课程儿科护理第一单元(章)第 5 次课

课题:婴儿喂养

学时: 2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母乳喂养优点及方法;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熟悉人工喂养特点及方法

了解混合喂养

教学重点:母乳喂养优点及方法

教学难点:人工喂养奶量计算

课后记:同学们对人工喂养奶量计算掌握较差

教师签名:黄浩

内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

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金莉 第一节静脉输液授课时数 14学时授课章节 课型理论课,实验课授课地点教室、示教室、实验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教、操作练习、指导、考核、应用开放式教学系统 1、掌握周围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2、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教学目标 4、熟悉输液目的及常用溶液。 5、了解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输液泵的使用。 6、了解输液微粒及消除。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探索“无痛”注射方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及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方法。重点 2、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2、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难点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一、静脉输液目的 二、常用溶液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四、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六、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七、输液微粒及消除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和输血能及时补充丧失的体液、电解质、增加血容量,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还可通过静脉输注药物,治疗疾病。本章将介绍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静脉输液 一、概念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由直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二、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无菌药液自输液瓶经输液管通过针尖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 1. 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即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2. 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金莉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 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 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 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次编号 授课时间20XX年下学期周次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实验课 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法、吸入疗法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1.掌握口服给药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 3.能正确实施口服给药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理论知识回顾 3min 一、演示本次实验内容 (一)备药 20min (二)发药 15min (三)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使用 10min 二、学生练习 30min 三、小结 2min 重点及难点重点:1.备药、发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难点:1.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施健康指导 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教学方法演示、讲授、录象、角色扮演教具药柜、药车、雾化器等复习思考题如何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 参考资料1.护理概述与护理技术/谢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护理学基础/喻坚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 3.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蒋红王树珍主编.—上海:复旦大学 4.教学光碟 自评

16-1 口服给药及雾化吸入法 一、用物准备: 1、服药本、服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饮水管、治疗巾、水壶(内盛温开水) 2、超声波雾化吸入装置 二、操作方法: 1、口服:备药核对→规范配药→取固体药→取液体药→再次核对→核对分发→协助服药→观察反应→整理用物 2、雾化:接通电源→检查雾化器是否完好→备好药物→指导病人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归位 三、评价: 1、态度认真。 2、给药方法正确,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发生。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能够理解并配合操作。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注意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 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 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 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治疗原则、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 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2、了解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型、分期。 【教学内容】 1、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 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4、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

教案-基础护理学铺麻醉床

项目一一般患者入院护理 任务二为患者准备床单位 子任务2:铺暂空床法 课程名称护理技巧授课对象1703、1704、1708 任课教师刘玲 所在院系护理学院 工作任务1、明确铺暂空床的目的 2、能熟练地完成暂空床操作 课时 2 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1.动作敏捷,不怕苦、不怕累,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 2.能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省时节力。 知识目标: 1.简述铺麻醉床的目的、注意事项。 2.能详细列出铺麻醉床的用物。 3.比较三种铺床法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 1.能为手术、昏迷患者准备舒适安全的床单位。 学习者分析通过对铺备用床、暂空床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熟练掌握铺床各种用物的铺法和流程,但对麻醉床的适用对象--手术、昏迷患者的疾病和护理知识缺乏认 知。因此首先要给学生拓展手术、昏迷患者的相关知识来加深学生对设置麻 醉床目的的理解,从而引发思考铺麻醉床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中单的叠法和铺法 2.枕头、防污垫、盖被铺法, 床旁椅放置位置解决措施讲解、演示、讨论、模拟演 练、强化训练 教学难点 1.麻醉盘和其他用物的准备 2.省时节力原则解决措施讲解、演示、讨论、模拟演 练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时间 课前布置任务任务工单、教学视 频、习题作业 提前将相关资料传 至学习平台,让学 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相关通讯工 具上提前学习 相关知识 网络资源 教材 云课堂 案例导入工作任务展示案例导入学 习任务 讲解、分析案例、 导入工作任务 学生分析案例, 发表自己的意 见,教师协助分 析讲解 PPT 2min 完成子任务一:认识麻醉床、其目 的和评估内容 拓展手术、昏迷患 者的相关知识,对 课前预习进行检测 提问并补充解释 听讲、思考并回 答麻醉床与备 用床、暂空床的 不同、该如何设 置? PPT 10min 完成子任务二:用物准备引导学生回顾大 单、被套、毛毯的 听、思考,学生 讨论、回答 PPT 8min

内科护理学教案(供参考)

垫江县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护理学教案 授课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授课教师钱星任 授课班级 16级秋季护理306班 授课方式理论课 教学目标 掌握 1、压疮的病理分期和临床表现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熟悉压疮坏死溃疡期的多种治疗方法 了解压疮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教学难点 1、压疮的分期和各期的比较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教材、板书、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压疮的概念及发生原因,回顾皮肤的 解剖结构。 【讲授新课】 1、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结合图 片)

(1)Ⅰ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 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 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 30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此期 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 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进一步 发展。(皮红了) (2)Ⅱ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 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 阻,局部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 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受压部位呈 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形成, 极易破溃。患者有疼痛感。(起泡了)

(3)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 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表皮水泡逐 渐扩大、破溃,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 死,形成溃疡。疼痛感加重。(皮破了) (4)Ⅳ期: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 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脓液较 多,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 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易引起脓毒败血症, 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见骨了) 2、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学资料电子教案

内科护理学资料

1、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等。 2、血尿:新鲜尿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称为镜下血尿。尿外观呈血样或洗肉水样,称肉眼血尿。 3、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的疾病。 4、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 5、肾病综合征NS: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6、尿路感染UTI: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 7、AFR 急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8、血液透析HD:.简称血透,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主要利用弥散和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 9、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全血细胞减少 11、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心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12、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指对病人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经血管输注给病人,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1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4、Cushing disease:库欣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其中以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所引起为多见。 15、妊娠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不包括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 16、甲状腺危象:又称甲亢危象,是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其临床表现凶险,常因高热、虚脱、心力衰竭、肺水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死亡。 1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病,病人血清内科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 18、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慢性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①冠状A硬化冠心病②脑动脉引起脑血管病变③肾A硬化使肾功能受损④肢体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肾病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性型变渗出性病变(2)

《护理学基础》皮下注射 教案

抚顺市卫生学校教案

复习提问 1.皮内注射常用部位在哪里?(学生举例子) 2.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学生边说边演示) 导入课程 1.为病人做皮内注射(也就是皮试)在哪里注射的?(学生回答切身体会) 2.在临床上,减轻疼痛的技术有哪些?(学生回答旧知识点) 讲授新课 第十五章药疗技术 第四节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将少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了解)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 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教师演示,学生记忆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 体位(坐或站)、定位、手势为侧握式 解决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为简单实用的笔,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 角度(30-40°)、绷紧皮肤 深度(针梗的2/3)、 抽回血(无回血再推药)等。 解决方法:影像播放,形象生动 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 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局部产生硬结。 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时,应用1ml的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剂量 的准确性。 授课小结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同时也是每年执考的重点

※2.操作要点,比如持针手势、进针方法、角度等,同时也是护士操作的基本功之一。 布置作业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 2.皮下注射法的操作要点

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药疗技术 第四节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 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侧握式 角度(30-40°)、绷紧皮肤、针梗的2/3、 抽无回血再推药。 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 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 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应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

内科护理学教案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 2、难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概念 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二)分类 1.血管壁异常:如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如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白血病、DIC 等。 3.凝血异常:如血友病 发病机制:免疫介导 临床特征: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自身抗 发病情况:5~10/10 万,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人,男女之比为1:4。 一、健康史 1.感染占80%,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2.免疫因素 3.脾破坏 4.雌激素 二、临床表现 急性慢性 好发年龄儿童中青年女性 起病方式起急骤,病前常呼吸道感染史缓慢,一般无前驱症状 出血特点较重,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颅内出血是主要死因。轻而局限的皮肤黏膜出血,但易反复发生,内脏出血少 其他贫血、血压下降、休克长期月经过多,可致贫血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小板计数急性型常低于20×10/L, 慢性型常为50×10/L 左右。 2.骨髓象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低于30%。 3.其他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增高,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贫血。 四、心理社会状况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自卑 五、治疗要点 目的:减少血小板的破坏,防止出血。 方法:首选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悬液,静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置换血浆等。 〖护理诊断〗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ITP 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授课章节冠心病(二) 授课对象护理学 031111-2 授课时数 2 学时授课次序 15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 2.掌握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3.了解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4.掌握治疗要点和护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难点: 心电图特点、心绞痛临床类型。 心肌梗塞心电图特点、抢救措施。 主要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演示讲授内容,列举病例帮助形象理解;利用图片显示心梗部位、特点、心电图。 布置作业: 课后撰写论文教具多媒体课堂设计授课提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护理保健指导小结时间分布教学方法 5 分钟 3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讲授提问总结教学后记课后作业目的 1.学会查阅资料 2.学会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3.给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学会自主研究性学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急性心肌梗 1 / 10

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图片: 心梗临床表现: 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的改变。 一、原因: 加重缺血致心肌梗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二)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 心肌梗塞往往发生于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后,安静睡眠时,或用力大便后。 二、临床表现(一)梗塞先兆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如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有或无心绞痛史而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 课程名 称护理学基 础 课次编 号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 期周 次 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 实验 课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法、吸入疗法 学时数2 教学目的1.掌握口服给药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 3.能正确实施口服给药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 配理论知识回顾 3min 一、演示本次实验内容 (一)备药 20min (二)发药 15min (三)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使用 10min 二、学生练习 30min 三、小结 2min

实验16-1 口服给药及雾化吸入法

一、用物准备: 1、服药本、服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饮水管、治疗巾、水壶(内盛温开水) 2、超声波雾化吸入装置 二、操作方法: 1、口服:备药核对→规范配药→取固体药→取液体药→再次核对→核对分发→协助服药→观察反应→整理用物 2、雾化:接通电源→检查雾化器是否完好→备好药物→指导病人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归位 三、评价: 1、态度认真。 2、给药方法正确,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发生。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能够理解并配合操作。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注意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 课程名 称护理学基 础 课次编 号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 期周 次 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 实验 课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注射基本功 学时数4 教学目的1、掌握自安瓿、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吸取结晶、粉剂或油剂药物法。 2、在抽吸药物的过程中,树立无菌观念,防止浪费药液。 3、操作过程中,严格三查七对。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十四章标本采集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金莉

授课章节第十四章标本采集授课时数 4 学时课型理论课授课地点教室、示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电教 1、熟悉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2、掌握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3、掌握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 重点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第一节标本检查的意义和采集原则 一、标本检查的意义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第二节各种标本的采集 一、血标本采集 二、痰标本采集 三、咽拭子标本采集 四、尿标本采集 五、粪便标本采集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十四章标本采集 第一节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要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标本送 验,旨在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来鉴定病原,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病情的进展情况。因此,正 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不受影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 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 2.采集标本前、后及送验前均应仔细遂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 验项目的有关事宜。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凡采集细菌培养标本,须放入无菌容器内,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培 养基是否足够,有无混浊,变质等。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 及其它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培养标本应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如已用药,应 在检验单上注明。 4.采集各项标本均应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及时采集,标本要新鲜,量要准确,按时送验, 不应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要注明采集时间。 5.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如做妊娠试验要留晨尿。因晨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 高,容易获得阳性结果。 第二节标本采集法 一、血液标本采集法 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授课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授课教师钱星任 授课班级 16级秋季护理306班 授课方式理论课 教学目标 掌握 1、压疮的病理分期和临床表现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熟悉压疮坏死溃疡期的多种治疗方法 了解压疮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教学难点 1、压疮的分期和各期的比较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教材、板书、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压疮的概念及发生原因,回顾皮肤的 解剖结构。 【讲授新课】 1、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结合图 片) (1)Ⅰ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 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

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 30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此期 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 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进一步 发展。(皮红了) (2)Ⅱ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 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 阻,局部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 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受压部位呈 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形成, 极易破溃。患者有疼痛感。(起泡了) (3)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 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表皮水泡逐 渐扩大、破溃,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 死,形成溃疡。疼痛感加重。(皮破了) (4)Ⅳ期: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 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脓液较 多,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 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易引起脓毒败血症, 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见骨了)

内科护理学 教案设计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 【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 【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 【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第一节概述(一) 【教学目得】 1、了解: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得状况。 2、理解: 循环系统得解剖与生理概要。 3、掌握: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得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 【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得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 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得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 《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二、导入新课5分钟 三、进行新课75分钟

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 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一、循环系统得解剖结构与生理概要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与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得常见病,成为主要得死因。 (一)心脏 1、心脏得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得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 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得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与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得血液供应: 营养心脏得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与回旋支。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得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得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得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 1、动脉——阻力血管 2、静脉——容量血管 3、毛细血管——功能血管 (五)调节循环系统得神经:

护理学基础 教案课程

护理学基础教案课程 牡丹江医学院 教案 课程护理学基础 教师安秋月 职称教授 2007 至2008 学年第二学期 牡丹江医学院教案授课题目排尿护理 授课方式理论学时 2 授课时间 2008年3月18日授课对象 06护本1-2班 1.掌握尿失禁、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2.熟悉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尿液观察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目的要求 3.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排尿的生理;多尿、少尿、无 尿、尿失禁、尿潴留的概念及原因 4.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重点:异常泌尿系统功能时的护理措施重点讲解,用病例来进教学重点行说明,加深同学的印象 难点:尿失禁病人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的措施举例,分阶段与难点 讲解 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演示讲解 2.多媒体课件、图片及手段 对尿失禁病人的护理,目前研制出尿接收裤,它是一条长内裤, 由纯棉布制作,有各种号码规格,适合各种身高和胖瘦的人。在 其裤管夹层中和裤腰上装有一套新颖轻巧,舒适灵活的由乳胶、本课题方

橡胶、塑料等零部件组成的与皮肤隔离的尿接收系统。穿着此裤 可随时以站、坐等姿势在裤中排尿,暂时储存;可行走、骑车,面的新进 从事各种日常活动,且外表看不出来。尿接收裤中的尿接收系统 将左右缚绳延长后单独使用就是男性尿接收器,适用于卧床等患展 者。每个尿接收器含两个阴茎套,可重复使用,经济实惠且使用 效果好。 polyuria ,oliguria,anuria,frequent micturition, urgent micturition,ureters,urethra dysuria,外语词汇 retention of urine, incontinence of urine Urodialysis,kidneys,bladder 牡丹江医学院教案 时间,※,重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备注分配难点,◎, ,分,导入新课、教学目标 5 第十七章排泄目标教学法第一节排尿护理多媒体一、与排尿有关的解 剖与生理 10 图片说明 (一)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肾脏:生成尿液 2.输尿管:肾脏和膀胱之间的尿液通道 3.膀胱:贮存尿液和排尿 4.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提问:男、女性5.男、女性尿道的区别※ 尿道有什么区男性:长约18~20cm 别【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提问:两个弯曲女性:长约4~5cm,较男性尿道短、直、可否变化,有何 粗,富于扩张性,尿道外口与阴道临床意义 口、肛门相邻 (二)排尿的生理二、排尿的评估 (一)排尿的评估内容 10 1. 排尿次数

基础护理学全册教案

基础护理学全册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丁格尔吗? 大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护士”,有什么理解? 对护理工作的由来知道哪些?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护理学的形成 1.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 2.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3.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 4.护理学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从护理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特点:护理学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但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护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只是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只顾病,不顾人”。 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 193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里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1955年,美国莉迪亚·海尔首次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护士不再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1978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特点: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家庭、社区,护理任务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为全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 二、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 (1)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2)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3)著书立说,最有名的是《护理札记》和《医院札记》。 (4)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5)其它方面: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章(该奖为护士的最高荣誉,每两年颁发一次)。我国从1983年开始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至已有48名优秀护士获此殊荣,其中第一位获南丁格尔奖的是王琇瑛女士。 三、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护理 医药护不分家,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养即为护理。 (二)中国近代护理的发展 1835年,英国传教士巴克尔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医院。 1888年,美国的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 1937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

内科护理学教案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x.doc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主要功能: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1992年统计,城市呼吸系统疾病为第三位死因,农村为首位。最常见病因为感染、理化因素,其次变态反应,遗传、免疫缺陷等。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注意问题:1、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线:环状软骨 2、支气管平滑肌的舒缩与支气管口径大小及肺的顺应性密切相关,并受神经和 体液的双重控制 3、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上皮细胞:I、H型及巨噬细胞。II型分泌表 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 4、双重血供:肺循环实行气体交换功能 支气管循环局部营养血管 5、胸膜腔负压,壁层有感觉神经分布 6、呼吸(外呼吸{肺通气(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I肺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运输 内呼吸 7、防御功能(P8,略) [呼吸系统结构与疾病关系](补充) 1、(静息状态下,成人1万L/d气体进出呼吸道,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各种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可引起各种疾病 2、肺是低压(仅为体循环血压的1/10)低阻、高容器官。当二狭、左心衰等可发生肺水肿。低蛋白血症,E发生胸水。 3、双重血供:肺与全身各器官血、淋巴液相通,可相互传播 [护理评估] (一)病史:1、患病及治疗经过:(P8-9) (1)患病起始时间,病因(主要为感染)诱因,主要症状特点等 (2)即往检查、治疗经过和疗效 (3)当前主要不适和病情变化 (4)家庭史 2、心理社会资料: (1)对工作、学习影响,角色改变的适应情况 (2)对本病的了解程度 (3)病人性格特征、情绪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