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答: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

★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

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

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

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

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

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显有升压作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

8.配伍

★与解表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

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

汗作用

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皮酸钠.

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四.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

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都有抑制作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相关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 1)发汗解表作用:L-麻黄碱均有发汗作用,麻黄发汗作用是阻碍了汗

腺导管对钠离子的吸收;

2)解热降温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对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使体温降低

3)平喘:主要是麻黄碱, 化学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可兴奋支气管平

滑肌上的B-受体而产生平滑肌松弛作用.虽强度不如肾上腺素,但作用持久,口服有效,用于哮喘.

4)利尿作用:以D-伪麻黄碱最显著,是由于其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

增加结果,也可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5)抗原病微生物:麻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表现不同

程度抗菌作用.麻黄挥发油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6)其他:

1、对心血管作用:麻黄碱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

量增加,皮肤粘膜内脏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麻黄碱作用

是通过兴奋a, B-肾上腺素受体实现的,特点作用缓慢温和持

久.反复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2、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神经兴

奋,过量则引起失眠,

★桂枝作用特点:

含挥发油,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

1)促进发汗,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体表,利于发汗解热. 2)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桂皮醛有中枢抑制作用,使动物自主活动减

少,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引起强直性惊厥,延长生存时间,能提高痛阈.

2)抗菌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伤寒杆

菌及某些常见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3)利尿作用;

4)其他:活血作用、抗过敏作用、止咳作用.

柴胡与透表泄热相关药理作用:

1、解热和降温作用:解热的成分为挥发油、柴胡总皂甙,

2、抗炎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疏肝解郁作用表现方面:

1、保肝利胆作用

2、降血脂作用

3、中枢抑制:镇静、镇痛

葛根对心血管作用及机理:

1.降压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作用.可使血浆肾素活性显著降低,主要机理是葛根产生的B-受体阻滞作用.

2.对心脏作用.葛根素和葛根黄酮可降低正常心率,降低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使心肌氧的供需平衡得到改善,有抗心绞痛和预防、治疗心失常.

3.对脑循环和冠脉循环的影响.总黄酮能减弱乙酰胆碱引起的脑动脉扩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作用,对脑血管是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对冠状血管有明显扩张作用,可使冠脉流量增加,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当冠状血管收缩而引起冠脉流量减或心脏内儿茶酚胺类物质耗竭后,黄酮和葛根素仍能保持扩张冠脉血管作用,表明是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作用.

4.对平滑肌影响多有收缩作用.

5.对血小板聚集影响:一定浓度的葛根素可明显抑制有凝血酶诱导的3H-5HT从血小板中释放,可能与其治疗偏头痛有关.

清热药清解内热的功效与那些药理作用有关:

清热药对抗原微生物作用有哪些特点,举例4种单味药及其抗菌病毒有效成分?

答: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多种细菌或病毒所致感染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与抗生素比较虽然

抗菌普广,不易产生耐药性口服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其作用不如现有的抗菌药物.

2.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

3.解热镇静降压作用.

石膏知母等对发热有退热作用,有良好镇静作用.

4.抗炎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期许多症状,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金银花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主要成分为绿原酸与异绿原酸

2.减毒作用:对绿脓杆菌和伤寒杆菌内毒素中毒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3.抗炎作用.

黄芩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较广抗菌谱

2.镇静,降压作用

3.抗炎解热抗过敏作用:

抗炎:黄芩粗制剂含有其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甙,对急性炎症有很好作用.

解热:黄芩素、黄芩甙对疫苗引起的家兔发热,对酵母皮下注射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抗过敏:黄芩甙、黄芩素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黄连清解内热药理基础及作用机理:1.抗病原微生物:黄连及小檗碱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是一致的.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都有显著抑制效果.为广谱抗菌药物.多痢疾,金黄葡菌,链球,肺炎,脑膜炎,双球菌作用较强,对霍乱弧菌,伤寒,结核,百日咳,绿脓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和常见皮肤致病菌有效.小檗碱能抑制微生物糖代谢,使丙酮酸的氧化过程受到抑制,VB6和组氨酸能拮抗小檗碱抑菌作用.2.对机体免疫功能:小檗碱能明显改善因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杀菌功能损伤,具有增强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对体液免疫无影响.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黄连有清心泻火功效,有中枢抑制作用,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延长环己巴比妥和戊巴比妥睡眠时间,能降低正常体温,并对牛奶致热家兔和酵母悬液致热大鼠有明显解热作用.4.对心血管作用:(1)心肌收缩力影响:低浓度小檗碱能使离体猫心脏收缩力加强,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加大剂量则表现为抑制.(2)抗心率失常作用:可明显提高肾上腺素诱发心室纤颤的阈浓度.对氯仿和乌头碱所致心室纤颤有保护作用.作用原理为直接或间接促进CA2+,跨膜内流.(3)对血管和血压影响:小檗碱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其降压作用静注或

口服给药均存在,但持续时间较短,重复给药,既无增强作用,也不产生无明显耐受性.证明小檗碱有a-受体阻断作用,可使曲线平行右移,故认为其扩张血管作用与a-受体阻断剂有关.5.对消化系统作用:黄连及小檗碱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分泌量随剂量加大而增加,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泄作用.6.其他作用:(1)对平滑肌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先兴奋后麻痹.(2)降血脂作用.(3)抗癌:通过抑制瘤细胞的呼吸和抑制癌细胞对羧胺的利用,从而抑制嘌呤及核酸的合成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与知母清热除烦的相关药物及作用机理: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水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大肠杆,白喉,霍乱),其醇提取物遗迹乙醚提取物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好.知母煎剂在沙氏培养基上对常见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2.对植物神经影响:寒凉药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使肾上腺功能减弱并抑制交感中枢.3.解热作用:解热作用与其抑制体内NA-K-ATP酶有关,钠泵的活性与寒热关系密切,细胞中消耗能量最多的是钠泵,占整个细胞总能量40%-60%.知母皂甙及知母菝契皂甙元体外及体内实验均棵对抗甲状腺素作用,使钠泵活性降低.知母抑制钠泵活性因而有润肠作用,还含芒果甙有镇咳去痰.4.其它作用:(1)对肾上皮质激素影响:可保护机体肾上腺皮质免受外源性皮质激素抑制.(2)降血糖作用:能促进糖的利用,使葡萄糖分解增加,又能提高糖元含量,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元.

大青叶,板蓝根主要药理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要药,长于活血化斑以及血热所致呕吐.1.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比较突出,对乙型脑炎,腮腺炎等有抑制作用.2.解热抗炎作用:可使霍乱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体家兔温明显下降,解热作用发生较快毒性小.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3.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大青叶煎剂灌胃给药,能增强动物体内白细胞吞噬金葡球菌的机能,是吞噬指数明显增加;4.对平滑肌作用:对子宫平滑肌表现为明显兴奋作用,可使豚鼠离体子宫收缩增强.(板蓝根):1.细菌病毒感染:用于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对流行感冒有良好治疗效果.感冒冲剂主要成分.用于腮腺炎,麻疹,流脑,使症状减轻并减少并发症.2.病毒性皮肤病:对单纯性疱疹,扁平疣等多种病毒性皮肤病都有不同程度治疗作用.

泻下药药理作用举例说明:

本类药物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加,具有程度不同的泻下作用,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一)刺激性泻下作用

大黄、番泻叶等药物含有结合性蒽甙,在大肠被细菌酶水解成苷元,苷元刺激大肠粘膜下神经丛,使肠管蠕动增加而排便

牵牛子苷、巴豆中的巴豆油以及芜花中芜花酯均能强烈刺激肠粘

膜,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

(二)容积性泻下作用

芒硝主要成分NaSO4,口服不被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三)滑润性泻下作用

火麻仁、郁李仁含有大量的脂肪油,润滑肠道,粪便软化,同时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分解产生脂肪酸,可对肠壁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

二、利尿作用

峻下药芫花、甘遂等均有利尿作用,尿量↑这些药物临床应用时,有明显利尿消肿作用。

大黄也有利尿作用,利尿同时钠、钾离子排出量增加,其作用机理与大黄酸、大黄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ase有关

三、抗菌、抗病毒

大黄、芦荟、番泻叶所含甙元(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多种致病菌、真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大承气汤体外试验显示对大肠杆菌内毒素结构有直接破坏作用,体内治疗内毒素所致家兔的发热和白细胞升高。

四、抗炎作用

大黄、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期:渗出↓以及炎症后期:增生↓

大黄抗炎机理: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商陆抗炎机理: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五、抗肿瘤

大黄、芦荟、芒硝、商陆、芫花均抗肿瘤作用

叙述大黄“祛除风湿,泻火凉血”功效药理学基础:

●1.泻下作用:对小肠作用不明显,泻下同时不影响小肠吸收功能,致泻物质为含蒽甙类物质,一番泻甙类活性最强,其次是大黄甙.此物质到达结肠后,经肠内细菌分解,形成游离的甙元后才发挥作用.多用生大黄,因熟大黄在炮制过程中,所含蒽甙被水解,游离出甙元,后者失去糖的保护作用,在消化道中容易被破坏而失效,所以减弱.●2.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能加强胆囊收缩,松弛奥迪氏括约肌,增加胆汁流量,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能疏通胆小管和微细胆小管内胆汁的瘀积.●3.对消化酶影响:生大黄煎剂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酸,胰脂肪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增加胰液流出量.●4.对血液影响: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元,缩短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形成时间。大黄片剂其止血有效成分包括所含鞣质及钙离子等,止血作用有效单体为a-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此两种单体能增高血小板粘附及血小板聚集功能,

有利于血栓形成.●5.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黄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6.其他作用:抗肿瘤,提取物对肾功能有显著影响,能使血液中尿素氨和肌酐酸含量下降,从尿中排泄增加,改善肾小滤过率,进而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藿香对消化系统有哪些作用,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1、助消化:藿香含芳香挥发油,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胃内容物消化;2、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藿香等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是通过阻断M受体或组织胺-H1受体实现的,对肠道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而不是通过兴奋a受体起作用。3、抑制胃肠运动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猪苓对人明显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及尿氯排出增加);●2、抗菌作用:利尿通淋药,经体外抗菌实验,多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3、利胆作用:茵陈及有效成分6 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增加胆汁排泄,有明显利胆和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其它作用(1)降压:扁蓄对狗兔可引起降压,(2)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肪肝、降血脂作用。车前子对人体有降低血清和胆固醇作用。(3)影响免疫功能:茯苓能增强免功能,使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

茯苓有效成分、主要作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实验指标:茯苓主要含B-茯苓聚糖为茯苓多糖体的总称●1、利尿作用:应用茯苓灰分与茯苓醇浸剂进行利尿对照实验,醇浸剂有利尿作用,灰分无。证明其利尿作用不是由于所含钾盐所致。茯苓利尿同时,排出大量Na K+,因此,利尿作用可能与影响肾小管对Na重吸收有关。●2、对免疫功能影响:茯苓多糖明显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以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3、镇静作用:小鼠吊笼发证明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协同作用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放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

泽泻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答:1、利尿:泽泻有显著利尿作用,泽泻中含大量钾,利尿作用推测可能与所含大量钾盐有关。

2、降血脂作用及抗动脉粥硬化:

1)脂溶性成分泽泻醇A、B、C、的醋酸脂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或大鼠的胆固醇(TC);泽泻醇提物降低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

2)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促进胆固醇从动脉壁清除,抗动脉粥硬化。

3)降低胆固醇作用环节,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酯化,影响内

源性胆固醇的代谢。

3、保肝:1)抗脂肪肝,降低肝内脂肪含量。2)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3)有效成分是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4降血糖:泽泻提取物有轻度降血糖作用。

5、对心血管作用:降血压,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轻度抑制心肌收缩力。

茵陈作用和应用,

茵陈利胆保肝作用表现和机理:

答:一、利胆: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相豆素、茵陈色原酮其中茵陈色原酮作用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排出,松弛奥狄氏括约肌。

二、保肝: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肝细胞肿胀、脂肪性及坏死有不同程度的减轻,SGPT降低,肝细胞内糖原和RNA含量恢复近正常。诱导肝药酶。

三、抗肿瘤:1)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之一是茵陈色原酮;2)抑制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3)促进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P)的产生,4)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役无明显影响。四、其他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陈炔酮,(2)解热镇痛抗炎。(3)降血脂、降血压、抗凝血。(4)利尿

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咖啡酸具有不同程度利尿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高脂血症及冠心病,防治感冒及流感。

附子对心血管系统、抗炎的表现,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实验依据:

答:有效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其水解物,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乌头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一、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强心:对离体心脏,在体心脏及衰竭心脏具有强心作用。心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心肌耗氧增加。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为B 受体部分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为a受体、B受体激动剂。

(2)抗心率失常:对缓慢型心率失常作用明显,加快心率和房室传导,有效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3)扩张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下肢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

(4)对血压影响:降压(去甲乌药碱)升压(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5)抗心肌缺氧,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6)抗休克: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有明显保护作用。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百分率。

一、对神经系统作用:

(1)镇痛:

(2)镇静

(3)局部麻醉,抗寒冷,抑制寒冷环境下动物体温的下降。

三、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主要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理气药对消化系统、胃肠平滑肌,对消化液分泌影响?

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有那些作用?作用机理,临床治疗,

一、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调节胃肠运动

枳实等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即兴奋;又抑制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对于纠正胃肠功能中的各种偏低、偏亢症状,以恢复正常机能。

(1)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理气药解痉作用的有效成份可能为多数药物如枳实、青皮、陈皮、枳壳皆含有对羟福林(Syhepbrine)和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Syhepbrine)为α-R兴奋剂。临床意义:在病理性胃肠机能亢进时如呕吐、反酸、呃逆、肠呜、泻泄、腹痛等症状。用理气药解痉、止痛、止泻。

(2)兴奋胃肠运动:当胃肠运动处于抑制状态时部分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

临床意义:胃肠机能低下时如胃下垂、胃扩张、胸腹痞满、脱肛、疝气等疾病有一定疗效,治疗后多数患者术后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得以缓解,肠蠕动恢复较好。

(二)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药物含不同成份及胃肠道机能状态有关。理气药中许多味中药如佛手、木香、陈皮、厚朴、沉香、乌药、香附等均含挥发油,口服后对胃肠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可刺激胃液分秘帮助消化,但部分理气药又可对抗病理性胃酸分泌增多,降低溃疡发病率,具有抗溃疡作用。

(三)利胆作用:不少理气药,如沉香、青皮、香附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临床意义:(1)胆盐有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

(2)预防肝内胆汁淤滞所致黄胆,与理气药(青皮)“舒肝止痛、破气化滞”功能相关,中医认为气滞与肝的疏泄失常密切相关。

(3)预防胆固醇结石的产生:已知胆汁中胆盐、胆固醇比例合适可促进胆固醇溶解,当胆盐↓、胆固醇↑,易形成→胆结石。

(4)临床用理气方(陈皮、木香、枳壳、白芍)给胆道手术后病人服用,能显著松驰Oddi氏括约肌,同时降低胆囊压力。

二、对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多数理气药如青皮、陈皮、佛手等还具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有的药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收缩,可使支气管扩张,肺灌流量增加。

实验证明:

①木香能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②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功能。

③枳实有抗过敏递质释放的作用,

④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B受体有关。

⑤另外理气药中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均含对羟福林、枳实、枳壳尚含N-甲基酪胺,这些理气药制成的注射剂静脉给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药理活性。

(一)升高血压:枳实青皮等药对多种麻醉动物iv皆可使BP↑,对各种实验性休克的低血压状态迅速回升。

升压特点: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无快速耐受性,无后扩张作用,双峰型徐缓下降、心率无明显加快。

作用机理:其升压作用与兴奋α-R有关。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

其中包含对羟福林对α-R直接作用、N-甲基酪胺的作用促进内源性递质的释放发挥间接升压作用。

(二)强心: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均有兴奋心脏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心脏指数均有显著增强作用,心肌左室舒张末压↓。改善心肌代谢,冠脉流量↑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使休克缺氧状态的T波改善

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兴奋α-R

N-甲基酪胺:间接兴奋α-R,β-R

(三)抗休克:收缩血管,提高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泵血功能。有效保证了重要器官的灌注量。

常用消食药有那些,消化作用怎样产生的。

答:常用药有山楂、麦芽、谷芽、神曲、鸡内金等。药理研究发现:山楂本身含有脂肪酶,能增加胃酶分泌、提高胃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消化功能。麦芽谷芽主要用于消化米面食积两者均含有淀粉酶,有促进淀粉消化作用,麦芽中淀粉酶含量比谷芽高,所以麦芽消化淀粉作用比谷芽强。神曲为一种酵母制剂,含有酵母菌原转变成凝血酶(及维生素B,二成分均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功效。鸡内金含胃激素,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酸,提高消化功能。还能增加胃肠运动,排出胃肠积气。本类药物中大都含有B族维生素,其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功能与此有关。

常用止血药是通过那些环节产生止血作用?

答:①作用于局部血管,使局部血管收缩止血:三七、紫珠、小蓟

②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槐花、白茅花

③作用于凝血过程而止血:

1、增加血小板数:仙鹤草、紫珠草;

2、增加血小板数,增强血小板功能:三七;

3、增加血小板Ⅲ因子活性:白及

4、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大蓟

5、促进凝血酶原生成:白茅根

6、增加凝血酶:三七、蒲黄

7、纠正抗凝血药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茜草。

④降低纤溶酶活性:白及、大、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

⑤有些止血药即能促进血凝、止血,又能促进血块溶解而化瘀止血而不瘀之作用。如:三七、蒲黄、茜草(大黄)

三七止血活血药理,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消肿定痛药理学基础:

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双重作用。

1、止血作用:三七止血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实验证明:三七对动物内脏出血有止血作用。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加热易破坏。故三七止血生用。其可能的作用环节:

(1)增加血小板数,使血小板变型、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血小板脱颗粒释放凝血因子以促进血液凝固

(2)收缩局部血管

(3)增加凝血酶含量

2、活血作用: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其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皂甙Rg1。作用环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而减少TXA2合成。

三七对心血管的影响

1、抑制心脏,降低心肌耗氧:

实验证明:三七总皂甙能降低整体和离体动物心肌收缩力↓耗氧↓心率↓

能拮抗CaCl所致正性肌力,作用类似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博定)表明三七皂甙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阻断慢性钙通道所致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三七及总皂苷能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三七总皂甙对不同部位的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对大动脉扩张作用弱,而对外周小动脉、小静脉扩张作用强。其扩血管的机理与其阻钙内流有关。

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

并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心肌的血氧供应。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三七黄酮

3、抗心肌缺血

作用环节:

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

抗脂质过氧化

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

4、抗心律失常:人参三醇甙、人参二醇甙、人参总皂甙能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

其抗心律失常的机理有:降低兴奋性,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与阻滞慢钙通道有一定关系

5、抗动脉粥样硬化:PNS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PNS提高动脉壁前列腺素I2含量,降低血小板血栓素A2,从而纠正前列腺素I2血栓素A2之间的失衡,稳定血管内环境。

6、抗脑缺血:作用环节括

扩张脑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

延缓缺血组织的ATP的分解,改善能量代谢

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脑组织中SOD,清除氧自由基

三七消肿定痛的药理学基础

(1)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双重作用。

(2)抗炎作用

表现:抑制早期渗出、抑制晚期增生

主要有效成份为皂苷,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机理:

1、抗炎同时可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升高。

说明抗炎作用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实现的

2、对摘除双侧肾上腺小鼠仍有明显抗炎作用,说明其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系统

(3)镇痛作用:对多种疼痛模型有效。使痛阈值提高。主要有效成份为人参二醇皂苷

(3)镇静作用:三七人参皂甙Rb1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动物自发活动减少,与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对抗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4)抗菌作用:三七总皂甙对某些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菌、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丹参对血管和血液系统作用,对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机理:

(一)心血管系统

(1)强心,扩张冠脉

当心功能不全时,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2)扩张肢体血管:丹参制剂静脉点滴可增加人体手指血流图及动物股A血流量测定都证明血流量增加。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抗心肌缺血

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对动物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心肌梗死,药物明显缩小梗死范围。作用环节包括:

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适用于心肌梗死的抢救

促进病变心肌修复作用使梗塞区缩小

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4)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减少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丹参素可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抗脂蛋白氧化,并使氧化脂蛋白中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减少,使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减弱。丹参还可减轻纤维蛋白凝块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刺激动脉内皮细胞分泌的前列环素。(5)抗脑缺血:乙酰丹酚酸A对实验脑缺血模型有保护作用。抗脑血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中血栓素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脑组织微环等作用等有关。

(二)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对血液系统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改善瘀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表现

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RBC压积↓RBC电泳时间缩短

2、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丹参素、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增加血小板中CAMP含量,从而使TXA2合成与释放↓。

3、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激活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4、增加红C变形能力:

丹参素、丹参酮、复方丹参可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在低渗、等渗、高渗的条件下观察)。

(三)丹参能促进肝、心肌、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1、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模型,明显减轻肝坏死和炎症反应,促进肝组织的修复

与再生。其原理与丹参促进肝再生时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增殖过程有关。

2、实验性心梗的犬,经丹参制剂治疗后

巨噬细胞活跃→梗塞区坏死心肌清除较快,梗塞面积缩小。

促进胶原纤维形成,肉芽形成明显,出现不少新型的心肌细胞。

但对过度增生的纤维C有抑制作用,

3、对于实验性骨折,使局部瘀血↓,愈合时间缩短。

原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有关

川芎对抗血栓形成作用机理和冠心病药理学基础:

一、川芎抗体外血栓形成,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干湿重量降低、长度缩短。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CTFT)延长

(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改善瘀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表现: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RBC压积↓RBC电泳时间缩短

(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3)川芎嗪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并降低其活性。

(4)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激活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二、川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川芎对心血管作用表现在:

①川芎及复方-冠心Ⅱ号能明显地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

①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

③川芎对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但在整体动物身上很难观察到。因为:川芎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引起血压↓→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掩盖了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③改善微循环

[作用机理]

①川芎注射液扩张血管作用可能与增加前列腺素类(PGS)活性物质增加有关。在改善脑缺血的同时大脑皮层中PGA2和PGE1含量↑。

②在离体心肌组织发现川芎嗪抑制心脏作用与Ca离子拮抗剂-异博定的作用非常类似。

③阿魏酸能扩张冠脉,抑制主动脉平滑肌收缩;此种作用于与阻断α-R有关,川芎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④降低冠心病人血小板聚集数量,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水解,产生溶血栓作用。

益母草心血管和子宫作用:

答:▲对子宫作用:兴奋子宫(1)已孕、未孕子宫收缩振幅加大(2)早期或晚期已孕子宫节律加快;(3)产后子宫;兴奋子宫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对心血管作用:抗心肌缺氧,抗心绞痛心肌梗塞,抗血栓形成,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特点应用。、延胡索与乙素与吩噻嗪相比,安定作用有何表现。

答:镇痛强度:延胡索乙素 > 延胡索丑素 > 延胡索甲素 > 吗啡 > 延胡索 > 阿司匹林。药后半小时起效,作用持续2小时。对钝痛作用强于锐痛。无成瘾性,无明显呼吸抑制。延胡索乙素安定作用:1)引起睡眠浅而易醒;2)大剂量不引起麻醉;3)镇吐和降温;4)引起锥体外外系症状。与吩噻嗪类作用相似。

平肝熄风药物与其功效相关的作用:

1、镇静、抗惊厥:表现为:

(1)动物自主活动↓(2)与中枢抑制剂(戊巴比妥钠)产生协同作用:睡眠时间和睡眠率↑(3)对中枢兴奋药(士的宁、咖啡因)所致惊厥、或电惊厥有对抗作用。(4)天麻能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作。

2、降压作用:钩藤、天麻、地龙对高血压模型、高血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均使Bp↓。

机理:涉及多个环节

(1)兴奋迷走神经:羚羊角;

(2)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地龙、钩藤、全蝎;

(3)扩张血管:钩藤、天麻、地龙;

(4)阻滞交感神经节:钩藤;

(5)促进组胺释放和兴奋血管组胺受体:罗布麻;

(6)镇静、利尿作用:地龙。

3、其他作用

(1)解热、镇痛:

(2)抗肿瘤:地龙、蜈蚣、全蝎。

(3)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钩藤、天麻、地龙→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地龙→溶栓;

天麻→抗心肌缺血。

钩藤降压特点原理和有效成分,对中枢和平滑肌影响:

答:降压特点:特点:血压呈三相变化:先降、快速回升、持续下降(3-4h),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降压的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

原理:降压机制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进一步研究证明:钩藤碱、异钩藤碱的作用类似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滞细胞外Ca2+内流及抑制细胞内Ca2+释放使血管扩张、心缩力减弱Bp↓

△中枢影响为镇静作用:

(1)抑制小鼠自发活动,(2)对抗咖啡因作用.

机理:(1)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2)减弱冲动总合能力;

△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1)舒张支气管,肠及子宫平滑肌.(2)对抗组胺引起的收缩.机理:钙离子拮抗作用

与羚羊角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答:△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解热作用

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答:(1)中枢兴奋作用:樟脑冰片;(2)镇静作用:石菖蒲、安宫牛黄丸;(3)对中枢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

补益药对免疫系统有那些影响,其依据,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对物质代谢作用

一、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哪些影响?

(一)增加非特异性免疫性功能

1、能刺激动物免疫器官胸腺、脾脏,使其重量增加

2、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对碳粒的廓清速度(小鼠廓清试验)及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3、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对环磷酰胺致WBC减少模型也有提高白细胞数量的作用

常用实验指标:外周白细胞计数

4、黄芪能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5、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胞的活性

(二)增加特异性的免疫功能

(1)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1、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当归、黄芪等药物可增加玫瑰花环形成率。提高

T-淋巴细胞转化率、黄芪、女贞子等通过对抑制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而起到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

2、白芍总苷提高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2)增强体液免疫:

1、促进抗体生成:人参、肉桂等药物不同程度提高血清IgA、IgG、IgM等抗体水平

2、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量:多种补益药可增加小鼠脾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

(三)双向性免疫调节功能

一些补虚药还具有免疫增强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反应异常(过低或过增高)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有很好的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作用。

二、补虚药对内分泌的影响

虚证患者常有内分泌功能低下,内分泌腺体在组织形态上可发生变性或萎缩。补益药具有改善内分泌的功能。

1、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1)ACTH样作用:如人参、党参可使肾上腺皮质增生、提高血中皮质激素水平,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其影响部位在垂体或垂体以上

(2)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如甘草的有效成份甘草次酸与皮质激素结构类似,切除垂体或肾上腺仍有作用,说明本身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2、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很多药物有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如人参能防治小鼠甲状腺素引起的“甲亢”模型和抗甲状腺素药引的“甲减”模型。

3、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许多补虚药能兴奋此轴,加速性器官成熟,,促性激素分泌过程。

(1)雄激素样作用:促进末成年大鼠前列腺、包皮腺的生长,睾丸重量↑,使老化小鼠血浆睾丸酮增加。

(2)雌激素样作用:使小鼠卵巢、子宫重量↑,去卵巢小鼠出现动情期。

三、补益药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补虚药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补充营养,纠正缺失。另一方面影响物质的代谢:

1、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人参、黄芪促进肝脏、脾脏、骨髓等器官的蛋白质合成。

麦冬对蛋白质代谢起调节作用。

2、对糖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

人参总甙、白术、地黄均可使高血糖患者及动物模型血糖降低

人参→胰岛素过量所致低血糖,血糖↑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补阴药(枸杞子、女贞子、黄精)补气药(人参、黄芪)补阳药(淫羊藿、骨碎补)降血脂: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减轻或防止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4、调节微量元素代谢:一向认为锌铜比值降低是虚证的共同表现。48种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可使锌铜比值增大,各类药作用强度与气虚、阳虚、阴虚病人血清锌铜比值减少的趋势相反。

4、调节细胞环核苷酸水平:补虚药可通过影响CAMP和CGMP的含量而对细

胞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草皮质样激素作用表现方面,解毒作用表现方面,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答:▲(1)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甜素,甘草次酸---Na+、H2O 潴留,(类似去氧皮质酮样作用);(2)糖皮质样激素: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血中酸性白细胞和淋巴↓,尿中17-OH皮质类固醇↑.作用机理:(1)促进皮质激素合成.(2)甘草次酸结构与皮质激素相似,从而抑制激素在肝内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2)直接作用.▲:抗病毒抗菌:甘草次酸及甘草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以及滴虫等均有作用。▲解毒方面:甘草能对抗硝酸士的宁、印防己毒素,咖啡因等中枢兴奋药的毒性.(1)甘草能促进药物或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之毒性降低。(2)甘草甜素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某些毒物而产生解毒作用。(3)甘草抗菌、抗病毒以及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可能也参与甘草解毒作用机制。

鹿茸治疗性功能衰弱药理学:

答:以鹿茸精给幼年大鼠皮下注射,可使其前列腺和精囊增重,说明有雄激素样作用,

当归对血液和造血系统有何影响,表现和作用机理:

答:(1)促进造血功能:能升高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含量,对化学药物、放射线照射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当归促造血作用更为明显。当归多糖是当归促进造血功能的主要有效成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造血微环境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分泌某些较高活性造血因子,从而产生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作用而发挥补血作用。

(2)抗血栓形成:当归能抑制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重量明显减轻。其作用环节包括:

1、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瘀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表现: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RBC压积↓RBC电泳时间缩短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的磷酸化等环节有关。

3、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3)降血脂:阿魏酸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但对TG无明显影响。阿魏酸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羟酶,使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进而使血浆胆固醇含量下降,此为阿魏酸降胆固醇作用机理之一。

常用收涩药药理作用和有效成份,举例说明:

答:▲止泻作用:1)诃子、石榴皮、金樱子、五味子中含有大量鞣质,后者能与肠粘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附着在粘膜上形

成保护层,减轻有害物质对粘膜的刺激,起到收敛止泻作用。2)赤石脂为多水高领土,含硅酸铝成分,硅酸铝具有吸附性,在肠道内吸着有毒物质,细菌毒素等。减少其对粘膜的刺激。3)罂粟壳涩肠止泻作用与其所含吗啡等生物碱有关,吗啡能兴奋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作用强而持久,使胃肠道推进性蠕动减弱而有止泻作用。▲止咳作用: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以及罂粟壳常用于肺虚久咳,其中五味子提取物有镇咳祛痰作用,罂粟壳所含吗啡类生物碱有中枢性镇咳作用。▲抗菌作用;石榴皮、金樱子、五味子、乌梅,五倍子均有抗菌作用,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其他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和保肝作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大黄对消化系统作用,说明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

答:●1、泻下作用:对小肠作用不明显,泻下同时不影响小肠吸收功能,致泻物质为含蒽甙类物质,一番泻甙类活性最强,其次是大黄甙。此物质到达结肠后,经肠内细菌分解,形成游离的甙元后才发挥作用。多用生大黄,因熟大黄在炮制过程中,所含蒽甙被水解,游离出甙元,后者失去糖的保护作用,在消化道中容易被破坏而失效,所以减弱。●2、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能加强胆囊收缩,松弛奥迪氏括约肌,增加胆汁流量,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能疏通胆小管和微细胆小管内胆汁的瘀积。●3、对消化酶影响??生大黄煎剂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酸、胰脂肪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增加胰液流出量。

山楂降血脂作用表现有哪些方面?对心血管系统有那些作用

答:一、降血脂作用表现:1)血清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降低,2)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4。4%-65。5%,3)减少胆固醇及胆固醇在动脉壁中沉积。机理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产生作用。有效成分是熊果酸。二、心血管系统作用:(1)抗心绞痛:实验指标,冠脉流量增加37.5%,增加小鼠心肌对放射形铷(86RB)的摄取能力,对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能缩小范围,减轻ST段改变。有效成分:黄酮甙。作用机理: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强心:山查提取物对在体、离体蟾蜍心脏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持续时间长。降压:山楂:黄酮(静脉);水解物-腹腔十二指肠?给药?动物(猫兔)--血压下降。三萜酸。机理:扩张血管。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表现:血清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降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4.4%--65.5%,减少胆固醇及胆固醇在动脉壁中沉积。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产生作用。有

效成分:熊果酸。

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作用,用哪些实验方法来证明?

答:1)镇静催眠作用:正常大鼠、咖啡因所致兴奋的大鼠作用,使动物安静,自发活动减少,与多种催眠有协同作用,有效成分为酸枣仁皂甙,黄酮类;2)抗惊厥作用:对抗戊四氮,士的宁所致的小鼠警觉,降低死亡率,对兔的咖啡因惊厥的电惊厥无保护作用。3)镇痛降温作用:腹腔注射酸枣仁煎剂,具有明显镇痛作用,能使痛反应的潜伏期延长,镇痛作用可持续3小时,无论口服或腹腔注射,酸枣仁煎剂对大鼠降温均有作用。

活血化瘀药对抗血栓形成作用和机理,对改善循环作用?

答: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控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1.减少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3、促进已聚集的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循环:使流动缓慢血液加速2)改善微血管形态:解除微血管痉挛,攀顶淤血减少,轮廓清晰。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血。

活血化瘀药对血流动力学有何影响,观察指标有哪些?

答: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1)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周血管(下肢):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作用明显;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延胡索,丹参、川芎作用明显;扩张内脏血管,改善肝脏,脑等内脏器官血流量。2)改善血流变学,抗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控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1、减少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3、促进已聚集的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3)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循环:使流动缓慢的血液加速;2、改善微血管形态:解除微血管痉挛,攀顶淤血减少,轮廓清晰。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血。

简述人参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影响,分析可能作用机理?

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人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其成分和用量有关,人参皂甙Rb类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为兴奋,大剂量为抑制。2、益智作用:人参对大鼠和小鼠的学习记忆均有改善作用,表现为樟柳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环乙酰压胺或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障碍,以及40%乙醇所致记忆再现缺损等记忆的各个过程均有改善作用,人参能促进脑内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提高脑的供血,供氧等,是其益智作用的饿药理学基础,人参皂

甙Rb1及其类似物均能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培养胚脊髓后神经节轴突旁枝的促进作用,人参皂甙Rg1,Rb1对大鼠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存活均有促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强心:有效成分:人参皂甙(三醇型皂甙>二醇型皂甙)机理:促进CA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促进Na+、Ca2+交换→Ca2+ 内流↑2)、抗心肌缺氧:成分人参皂甙,作用表现:对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及血清酶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机理:扩张冠脉,增加能量供应,升高PG12/TXA2比值。3)对血管和血压影响: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效成分是人参皂Re、Rg1,Rb2、Re。调节血作用:对高血压降压,对低血压或休克者升压。

比较人参和甘草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简述实验依据?答:人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人参并无直接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具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书记垂体促性激素释放增加,产生促性激素样作用人参皂甙是人参促性腺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致之一。动物服用后,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抗坏血酸及胆固醇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体物质含量降低,肾上腺内CAMP浓度增加。甘草:甘草补脾益气功效与其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甘草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引起水钠潴留,与去氧皮质酮(DOC)作用相似。以甘草浸膏、甘草粉、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给健康试用者服用,可见尿中纳、氯排出量减少,钾排出量增加,尿中纳/钾比值下降,同时血压略升高,表现为类似DOC的保钠排钾作用。甘草试剂可致胸腺萎缩,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含量增加。

厚朴对胃肠道平滑肌和骨骼肌作用,分析作用机理?

答:消化系统影响:1)对胃肠运动影响:厚朴煎剂:离体肠管活动,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厚朴碱静脉注射,在体小肠张力下降(麻醉猫);对抗组胺致十二指痉挛(大鼠)2)抗溃疡,厚朴生品,姜炙品抗实验性胃溃疡,(幽门结扎型、应激型)。厚朴对平滑肌作用是降低肠管紧张性,缓解由于肠管痉挛而产生的疼痛。骨骼肌作松弛:厚朴成分中的木兰箭毒碱及厚朴朴酚,异厚朴酚均具有肌松作用。非去极化肌松作用,这类药和运动N终板上的N2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大学本科药学院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单药简答问答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3)抑瘤 青蒿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青蒿素、青蒿琥酯 (5)抗疟原虫:青蒿素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中药药理总结原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理学总结 一、论述题主编:唐振璆 1、详述钩藤降压作用 P299 (1)钩藤总碱对正常或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有负性心律作用。 (2)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3)特点:静脉注射钩藤总碱或钩藤碱,血压呈三相变化,先降压,继而升,而后又持续下降。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钩藤的降压作用温和而缓慢。 (4)机理: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还与钙拮抗有关。 2、详述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1)实验研究证明延胡索的多种制剂均有镇痛作用 (2)有效成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3)特点: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4)机理: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 3、详述茯苓的抗肿瘤作用 (1)茯苓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2)有效成分:茯苓多糖与茯苓素 (3)机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直接细胞毒作用。 4、详述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甜素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留 (2)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3)机制: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5、详述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人参对中枢神经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对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其成分和用量有关,人参皂苷Rg有兴奋作用,Rb类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是兴奋,大剂量是则为抑制。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 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 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药药理学》笔记

1.中药药理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先兴奋后抑制,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1肝损害:包括损害肝环境,引发药物性黄疽或中毒性肝炎、肝肿瘤。◇2肾损害:损害肾功能,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3致心律失常) 2.过敏反应 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 ①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2012年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中药药理学重点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主要复习四气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的现代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的影响?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特点: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热性: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内分泌腺的功能、增强物质代谢、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提高cAMP含量、增加脑内兴奋性递质Adr、DA、DβH含量。 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β受体。?寒证、热证:与热性相反(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 …)。痛阈值、惊厥阈值,兴奋性神经递质(DA、NA),抑制性神经递质(5-HT)。?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反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血压)。植物神经递质、受体。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小檗碱、黄芩苷、知母皂苷等多种成分?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碘和无机盐。?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效与归经:肝经:抗惊厥;止血。大肠经:泻下。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3H-川芎嗪:肝、胆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补肾助阳:Zn、Mn、Fe。肝经:Zn、Mn、Cu、Fe。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的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乌头碱。?蟾蜍、罗布麻叶:类似洋地黄中毒(强心苷类) 消化系统:决明子、大戟、青木香、苦参、了哥王、鸦胆子、甘遂、芫花、常山、苍耳子、巴豆:胃肠刺激 肝肾毒性:桑寄生、姜半夏、蒲黄、苍耳子、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黄丹、铅粉:肝脏。斑蝥、云南白药、木通、泽泻、肉桂、苍耳子:肾。 过敏反应:地龙、五味子、金银花、三七、冰片、大青叶、板蓝根、丹参、桑椹、附子、苦参、穿心莲、鹿茸等。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致畸。槟榔、款冬花、紫草、藿香、石菖蒲、巴豆油:致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道地药材”?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影响。 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制剂与煎煮方法:煎煮方法和条件:先煎、后下、分煎、合煎等---如大黄?配伍与禁忌: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禁用药:水蛭、虻虫等 慎用药:大多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的药?机体因素:生理状态(体质、

南中医翰林学院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抑制,痛阈值和惊厥值高,温热促进)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抑制,温热促进),温热药增加细胞内cAMP 水平,降低cGMP 水平,寒凉药相反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寒凉抑制,温热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 4: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寒凉抑制,温热促进)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钠泵 含挥发油、生物碱类中药性多数温热药,含皂苷、蒽苷等苷类成分及薄荷脑的中药性多数寒凉 5:寒凉药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 寒凉药长时间给药: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其余均降低。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高镁,苦味药高锂高钙,酸味药低铁 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七 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 发汗 解热 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 镇痛,镇静 抗炎 调节免疫 抗过敏 麻黄: 柴胡: 1解热 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皂苷元A ,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 机制:体温调节中枢,抑制下丘脑cAMP 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而降温;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 ;3抗炎;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无解热作用);5镇静、镇痛、镇咳、抗癫痫;6保肝、利胆、降血脂,醋炙柴胡利胆作用最强(挥发油);7对内脏平滑肌作用;8影响物质代谢,抗肿瘤,抗抑郁,对肾脏影响; 应用:发热,病毒性肝炎,咳嗽,高血脂症,流行性腮腺炎 葛根:(无抗炎作用) 1解热--有效成分:葛根素 机制:a 阻断中枢部位β受体使cAMP 生成减少;b 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加强。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抗心肌缺血○2抗心律失常○3扩血管,降血压○ 4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5改善脑循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4应用--偏头痛,突发性耳聋,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症,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发热,疹出不畅 桂枝:主要成分桂皮醛,1扩张血管-温经通 脉、促发汗(桂皮油),2抗病原微生物,3改善心血管,4改善心血管功能,5解热镇痛,6 抗炎(机理:抑制前列腺素E 的合成与释放,清除自由基、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 信号通路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抗过敏,7镇静抗惊厥,8利尿,抗肿瘤,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胃蠕动 八 清热药: 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a 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真菌、病毒)b 抗炎c 解热d 调节免疫系统(多数提高,某些抑制)e 抗肿瘤f 抗病毒(拮抗外毒素、降解内毒素) a 黄连,黄柏,三颗针--小檗碱 b 苦参--苦参碱c 连翘--连翘酯苷d 板蓝根--色胺酮 e 鱼腥草--癸酰乙醛 黄连:(小檗碱)a 抗病原体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得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得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与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与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与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与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得影响 1、寒证病人得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得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得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与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含量,使失常得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与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得B受体得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得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得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得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得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得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得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与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得作用。知母菝葜苷元就是知母得主要有效成分,就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就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得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得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共同特点就是含有芳香性挥发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