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

————————————————————————————————作者:————————————————————————————————日期: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

武汉区域天气预报竞赛集训初试试题

(本试卷共15页,勿遗漏!)

姓名:省份考试日期:2007年12月14日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为105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包括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规范、其他与天气预报业务相关知识。

3、本卷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4、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相应答题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51道题,80空,每空0.5分,共40分)

1、如果用涡度强度表征系统的强度,那么在脊线上涡

度局地变化为负时,(脊发展)。

2、地面冷高压的(长轴方向)可以指示冷空

气向南爆发的势力。

3、在高空图上,寒潮冷空气常表现为(强大的冷温

度槽)或(冷中心)。

4、产生冰雹的区域之一:中低层的低槽、切变线、低

压中心等辐合系统与高空(槽前散度场)相迭置地区。

5、太平洋副带高压区的低层往往有(逆温层)存

在,这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

6、层结稳定度是讨论与大气的温湿水平分布状态联系的(垂直运动)的发展问题。

7、大气中的水平辐散辐合都是(非地转风)引起的。

8、槽线上和槽后有冷平流的槽,预报为(发展的槽)。

9、锋面附近所以产生大规模的垂直运运动,由于(气流的辐合辐散)和(锋面抬升作用)而引起的。

10、我们把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大气流场称为(地转风)。

11、短波多半出现在比较平直的西风上,波的振幅比较小,移动的速度(比较快)。

12、作用于实际大气真实的力,一般称之为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等。

13、重力在赤道上最(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14、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导出大气的(运动)方程,质量守恒可导出(连续)方程,而能量守恒则可导出(热流量)方程。

15、大气的热量主要是来源于(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16、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锋面坡度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而锋面两侧温差越大则坡度(越来越小)。

17、锋按伸展高度的不同,将锋分为:(对流层风、地面锋、高空锋)。

18、温带气旋生命史一般分为(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消亡阶段)四个阶段。

19、东亚地区的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区,它们分别位于( 25-35°N )、(45-55°N )。

20、冬季北半球西风带中有三个明显大槽,它们分别位于(亚洲东岸、北美东部、欧洲东部)。

21、 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因子有 ( 太阳辐射、地球

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地面摩擦 )。

22、 极地地区的对流层顶大约位于( 300 )hPa 高度

上。

23、 江淮地区初霜冻期约在( 11月中旬到12月

初 ),终霜冻期约在( 3月中下旬 )。

24、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太阳辐射的径向差

异、海陆热力差异、青藏高原与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

25、 在天气图上,地转偏差可分解为三项来做判断:一项是变压风()(8.921t H f

D p ???-=)用( 三小时变压 )判断;一项是横向地转偏差(021n s V V f D n ??=

)用等压线/等高线的( 辐散、辐合 )判断;一项是纵向地转偏差(02

21s s

s R V f D -=)用等压线/等高线的( 曲率 )判断。 26、 按地转风近似,高空槽气旋性弯曲的等高线/流线引

起( 正涡度 )。

27、 行星涡度的方向与地球自转轴向一致,其大小为地

球自转角速度的两倍,行

星涡度的垂直分量就是(地转参数f )。

28、 寒潮天气系统主要有:( 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

面高压、和寒潮冷锋。

29、 Z e 的物理意义是( 所有粒子直径的6次方之

和 )。

30、 雷达反射率η是单位体积中,所有降水粒子的(对

雷达的后向散射截面之和)。

31、 雷达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受到衰减的原因是( 电磁波

散射 )和大气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

32、在速度图上分析风向时,实际风向的矢量必须与从PUP显示屏中心到(零等速线上某一点的连线)垂直。

33、在风向不变的多普勒速度图像中,零等速度线为一条(直线)。

34、中-γ尺度系统的雷达速度图中,沿同一雷达径向方向有两个最大径向速度中心,若最大出流中心位于靠近雷达一侧,则该区域为径向(辐合)区

35、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表示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暖)平流。

36、在斜T-logP 图上,CAPE 对流有效位能正比于气块上升曲线和环境温度曲线从(自由对流高度)至(平衡高度)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37、风暴运动是(平流)和(传播)的合成。

38、出现超级单体风暴的有利环境条件为:一是(大气不稳定层结),二是(强的风垂直切变),三是(云体低层的环境风速较强)。

39、产生三体散射(TBBS)的冰雹回波,类似细长的钉子状从强回波区沿径向伸展;它的(径向速度)很小,(谱宽)很大。

40、飑线上最有可能形成灾害性天气的部分可以通过低层的强发射率因子(梯度)、中层的悬垂回波及(回波顶)位置从风暴核上方移到飑线(前沿上方)来识别。

41、强对流天气包括(冰雹)、(雷雨大风)、(强降水)、(飑)等天气现象。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43、面雨量是描述某一特定(区域)或(流域)的平均降水情况。

44、改革开放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初步建

立了以天气、气候业务为主体,由()、信息网络、()、()四大功能和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构成的业务技术体制,对气象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5、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46、完善预报预测体系技术路线是:围绕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以()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预报预测技术方法和监测资料,加强雷达、卫星等遥感应用产品对多轨道业务的支持,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发展多轨道、()、()预报预测业务。

47、公众气象服务要贯彻“()”的服务理念,丰富公众服务产品,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确保及时准确发布。

48、天气业务要建立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延长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增强()预报、中期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

49、决策气象服务要增强()、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和规范决策服务产品,推进决策服务向直接提供决策建议转变。

50、决策气象服务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调查工作,编制各级()规划,开展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全过程的灾前评估、灾中()和灾后()工作。

51、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当地面锋面与中低层切变位置比较接近时,我们往

往说上、下层系统的坡度较大,它是( A )的。

A、有利于降水强度增大

B、不利于降水增度增大

2、根据相对涡度平流的散合项、曲率项可以判断大气

中常见的槽发展,疏散槽是( A)。

A、加深

B、填塞

C、无变化

3、降冰雹的条件之一是( A )。

A、低层增温和高层降温相结合;

B、低层降温和高层增温相结合

4、温带气旋、锋面、切变线、低涡、台风、东风波等,

它们属于( A)。

A、天气尺度系统

B、中尺度系统

5、在500百帕图上,东亚的中纬度以南地区为(A)时,

有利于切变生成。

A、纬向环流

B、经向环流

6、台风强度主要取决于( D )。

A、眼区的大小

B、螺旋云带的长度

C、范围的大小

D、中心密度实云区的大小及云顶亮度

7、台风是暖性低压,它的环流强度应随高度( A)。

A 、减小非曲直B、增大

8、在暴雨的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中,获得有暴雨和

无暴雨的大气过程变化的共同特征的方法是( D )。

A、天气学分型、归类

B、统计学聚类分析

C 、以天气学方法分为有暴雨和无暴雨两类,对两类各有关物理量场分别求平均

D、将样本按实况分为有暴雨和无暴雨两类,对两类各有关物理量场分别求平

9、MCC 形成在( A )环境中。

A、弱强迫大气

B、强斜压

C、强垂直切变

D、大气锋生

10、高空急流附近风的垂直切变约为( B )。

A、5m/s/km

B、5~10 m/s/km

C、15~20 m/s/km

D、25~30 m/s/km

11、绝对不稳定只和( A )有关。

A、温度层结

B、湿度条件

12、冷锋从进入我国到完全移出大陆平均需( A )天

的时间。

A、3~4

B、4~5

13、中小尺度系统的的垂直运动的量级一般为

( A )。

A、1~10米/秒

B、10~15米/秒

C、1~5米/秒

14、在水平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上空的一定高度上,必

然会出现与温度场相适应的强风区,若强风区风速达到

( C )m/s以上,即称为“急流”。

A、20

B、25

C、30

D、35

15、一般认为云内0℃层的高度在600hPa上下,-20℃

高度在( B )等压面高度附近或以下有利于冰雹的生成。

A 、300hPa

B 、400hPa

C 、500hPa

D 、700 hPa

16、低空急流多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或南亚

高压东部脊线附近。这种背景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强降水

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低空切变线的( B )。

A 、左侧B、右侧C、附近 D 、中部

17、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气层在T-lnP图上温度层

结曲线与露点曲线呈喇叭状配置,有利于形成( B )。

A 、冰雹

B 、 雷暴大风

C 、暴雨

D 、龙卷风

18、 由( B )表示的地转偏差,通常称为

( )。

A :变压、变压风

B :变压梯度、变压风

C :变压、梯度风

D :变压梯度、梯度风

19、 不计摩擦(粘性)项的地转偏差方程是

dt d f D g V k V ∧=-=1V ,则下面正确式子是:( C )。

A :x fD dt du =/

B :x fD dt du -=/

C :y f

D dt du =/ D :y fD dt du -=/

20、 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的内力,是因为作气旋式旋转

而具有向( C )方向的内力,和作上升运动而具有

向( )方向的内力。( )

A :西、北

B :西、西北

C :北、西

D :北、西北

21、 粗糙的下垫面摩擦作用使风力减小,并使风向偏离

等压线而指向( A )。在摩擦层中,因摩擦随高度

减小,所以风向作( )转变,而风速随高度增加。

A :低压一侧、顺时针

B :低压一侧、反时针

C :高压一侧、顺时针

D :高压一侧、反时针

22、 按照纬向对称的经圈环流模式,哈得来环流的上升

支的位置具有季节性位移,北半球夏季位于( C )

附近,冬季位于( )附近。( )

A :5°S ,10°N ;

B :5°N ,10°S ;

C:10°N ,5°S ; D :10°S ,5°N 。

23、 雷达探测脉冲在大气中传播,遇到降水粒子产生雷

达回波是( D )。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复习资料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 武汉区域天气预报竞赛集训初试试题 (本试卷共15页,勿遗漏!) 姓名:省份考试日期:20**年12月14日 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为105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包括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规范、其他与天气预报业务相关知识。 3、本卷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4、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相应答题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51道题,80空,每空0.5分,共40分) 1、如果用涡度强度表征系统的强度,那么在脊线上涡度局地变化为负时,(脊发展)。 2、地面冷高压的(长轴方向)可以指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势力。 3、在高空图上,寒潮冷空气常表现为(强大的冷温度槽)或(冷中心)。

4、产生冰雹的区域之一:中低层的低槽、切变线、低压中心等辐合系统与高空(槽前散度场)相迭置地区。 5、太平洋副带高压区的低层往往有(逆温层)存在,这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 6、层结稳定度是讨论与大气的温湿水平分布状态联系的(垂直运动)的发展问题。 7、大气中的水平辐散辐合都是(非地转风)引起的。 8、槽线上和槽后有冷平流的槽,预报为(发展的槽)。 9、锋面附近所以产生大规模的垂直运运动,由于(气流的辐合辐散)和(锋面抬升作用)而引起的。 10、我们把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大气流场称为(地转风)。 11、短波多半出现在比较平直的西风上,波的振幅比较小,移动的速度(比较快)。 12、作用于实际大气真实的力,一般称之为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等。 13、重力在赤道上最(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14、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导出大气的(运动)方程,质量守恒可导出(连续)方程,而能量守恒则可导出(热流量)方程。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气预报软件设计

教学单位 学生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气预报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20日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气预报软件设计 摘要:Google于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Android的开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它采用Linux内核,开放手机联盟(OHA)成员可以任意使用和修改SDK包,系统的开源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拓展性。Android的最大特点是其开放性体系架构,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开发、调试环境,而且还支持各种可扩展的用户体验。因此,对于软件从业人员来说,Android平台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目前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用户最多的智能操作系统。 本天气预报软件的设计,为Android终端用户提供一款方便的实时天气预报查询软件,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及便利的对天气情况进行掌控。本天气预报软件采用ViewFlipper组件,提供友好的界面滑动切换方式,同时减少系统运行时占用的空间。使用Files方式保存天气信息,Shared Preferences保存用户偏好设置,节约了文件存储的空间。本文就在分析讨论Android手机软件开发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ndroid中基本组件和常用设计模式,开发出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 关键字:Android;天气预报;智能手机平台

Design of weather forecast software Based on the Android Abstract:Google in 2008 launched a product called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smart phone operating system, which uses the Linux kernel, Open Handset Alliance (OHA) members can be free to use and modify the SDK package, open source, it has good scal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Android is its open architecture, not only has a very good development and debugg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supports a variety of scalable user experience. Therefore, for software professionals, the Android platform has unlimited appeal.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user the most intelligent operating system. The weather software designed for the Android end users to provide a convenient, real-time weather query software,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good user experience and convenience of control of the weather conditions. The weather forecast software the ViewFlipper components, friendly interface sliding switch, while reducing the space occupied when the system is running. Files saved Weather Information, Shared Preferences to save user preferences settings, save the file storage space.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Android mobile phone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cal principles, using the basic components and common design patterns Android, developers can provide users with better mobile phone weather forecast software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Keywords:Android;weather forecast;smart phone platform

天气说课稿

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 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 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天气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专业术语, 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几幅天气的景观图片和资料,训练正确描述 天气特点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让学生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听懂、 看懂各种新闻媒体中的一般的天气预报。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交通、军事等密切相关,而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浙江预报员竞赛试题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2 浙江省预报员预报竞赛-天气原理与方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暖锋前部由于高空强暖平流减压作用,故常有()中心。 A) 正变压 B) 负变压 C) 零变压 D) 大变压 2.暖式锢囚锋天气区比冷式锢囚锋天气区宽度约大()。 A) 1倍 B) 10倍 C) 100倍 D) 200倍 3.锋附近风场为()切变。 A) 反气旋式 B) 气旋式 C) 无 D) 无规则 4.槽线是等压面图上低压槽内()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A) 反气旋性 B) 气旋性 C) 无 D) 螺旋性 5.长波槽多为()。 A) 冷槽暖脊 B) 冷槽冷脊 C) 暖槽冷脊 D) 暖槽暖脊 6.西风带中,槽线向西倾斜的槽称为()槽。 A) 前倾 B) 后倾 C) 垂直 D) 倒槽 7.高空急流附近风的垂直切变约为()。 A) 5m/s/km B) 5-10m/s/km C) 15-20m/s/km D) 25-30m/s/km 8.高空急流轴的左侧有()相对应。 A) 负涡度与反气旋式风切变 B) 正涡度与气旋式风切变 C) 正涡度与反气旋式风切变 D) 负涡度与气旋式风切变 9.T-lnP图上,层结曲线表示测站上空()状况。 A) 气温垂直分布 B) 湿度垂直分布 C) 风速垂直分布 D) 露点温度垂直分布 10.T-lnP图上,状态曲线表示气块在绝热()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状况。 A) 上升,下沉 B) 水平运动 C) 静止 D) 湍流交换 11.T-lnP图上,红色面积为正不稳定面积,其中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侧。 A) 右 B) 左 C) 重合 D) 不确定 12.T-lnP图上,兰色面积为负不稳定面积,其中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侧。 A) 左 B) 右 C) 重合 D) 不确定 13.空间垂直剖面图上,锋区内等位温线密集,其走向与锋区上下界()。 A) 垂直 B) 平行 C) 斜交 D) 不确定 14.空间垂直剖面图上,在上升运动区,等位温线为自地面向()方向伸展的舌状高值区。 A) 上 B) 下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气温和降水》 说 课 稿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甘先凯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预测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课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气温的变化、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地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也为后面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课标解读和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会读、会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气温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程度,我确立了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归纳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优点:好奇,爱置疑、爱表现,爱发表见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抽象思维差,空间想象力不够。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多提供生活中图片和案例,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小组合作探究案例,使得小组成员优势能够互补。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情景教学法——导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探索新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法——遇到重难点时,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2、学法 读图法——充分锻炼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试题--2(天气分析和天气学原理 单项选择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测试题(二) (天气分析与天气学理论) 姓名得分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0分) 1.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2.在时间垂直剖面图上,时间坐标的方向通常是( C )。 A 从左向右 B 从右向左 C 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而定 3.地面图上有气压槽的地方( B )。 A 一定有锋面存在 B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 C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 4.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的( A )。 A 南侧 B 北侧 C 正下方 5.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青藏高原的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 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B )。 A 一定是锋区 B 不一定是锋区 C 一定不是锋区 6.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 B )而出现。 A 高压脊的加强 B 低压槽的加强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7.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8.如果与锋面配合的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A )。 A 随之减弱 B 迅速加强 C 迅速南移 9.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 支扰动,( C )。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10.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 A )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11.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的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 爆发的寒潮有可能( B )。 A 迅速南移 B 转向东去 C 出现锋消 12.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 A )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13.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B )。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14.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是( B )。 A 高空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冷锋 15.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锋与天气说课稿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 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 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 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 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 的认识。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教材 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 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 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 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 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 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 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 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 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 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4(试题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4(试题+答案) 南信大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20分) 1. 质量通量散度。 2. 冷式锢囚锋。 3. 气旋族。 4. 大气活动中心。 5. 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 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 用方程诊断上ω升及下沉运动是由-------------------------------------------------- --------------------------------------------------------------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 8.任一层风速可用T v A v +=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为地面风速,则A 取---------------------(填:1,0,0-=<>)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 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 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 3. 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g g f v f t p f ζφσ+??-=?????? ????+?2222??? ????-???? ??????-??+dt dQ p R p c f p v p f p g σφσ22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图上等hPa 500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为地面高D G ,低压中心)(14分)

基于Android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

基于Android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

合肥学院 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基于Android的手机天气预 报系统 院系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9级本科3班 姓名(学号)丁同飞(0904013004) 指导教师屠菁 系负责人袁暋 完成时间2013-06-02

基于Android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 中文摘要 天气预报为人们了解天气状况和出行安排带来了方便,但是,大多数天气预报软件都是基于PC端,查询起来并不是很便捷。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3G技术的发展,手机端实现天气查询成为了可能,因此,实现手机端的天气预报系统成为了人们迫切需要且切实可行的需求。 本设计使用Android设计技术开发了一种运用在Android系统上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系统,本系统通过选择城市来获得天气,风向,温度等信息。基于手机的天气预报系统软件可以使用户对于各地的天气情况的实时掌握,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出行和行程安排,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论文首先进行了项目的背景介绍,开发的目的及意义,接着进行系统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研究目标和内容),接着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框架,然后介绍了本系统的用到的技术以及平台的搭建,最后论述了本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接着进行了项目的测试用例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以及展望。 关键词:天气预报;Android;linux内核

Based on the Android of mobile phone weather forecast system ABSTRACT Weather Forecas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ravel arrangements to bring the convenience, however, most weather forecasts are based on the PC side software, check it is not very convenien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3G technology, mobile client queries become possible to achieve weather, therefore, realize the phone side of weather forecasting system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people with practical needs. This design uses design techniques developed an Android application in the Android system mobile weather software system, the system by selecting the city to get weather, wind direction, temperature and other information. Phone-based weather forecasting system software allows users aroun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for real-time control, which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user's travel and travel arrangements, to avoid unnecessary trouble, and highly practical.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of purpose and meaning, followed by systems analysis (including needs analysis,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ntent), and then analyzes the framework of the Android system, then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used in this system as well as platform structure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functional module design, database design, etc.),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project's test cases,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nclusion and outlook. Keyword: android;the Linux kernel;the weather forecast I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简单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能够说明锋面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围,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中间对地理学习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状态,相对于其他科目,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普遍较差,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 ②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③理解和掌握各种锋面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④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学科学、爱科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生产,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4、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①锋面系统的识别; ②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③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依据: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系统有关。例如:我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于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也多与锋面有关。 【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 依据:该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锋前锋后区分较难,过境前、过境后、过境时所受冷暖锋控制和形成的天气状况不易理解。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采用视频直观演示法、发现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解及讨论法、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1、直观发现教学法:本课锋面系统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摸拟演示,提出探究问题,边演示边启发。使学生接触客观事物,把具体感受

手机天气预报系统毕业设计.pdf

目录 摘要 (1) 需求分析 (2) 一、开发背景 (2) 二、项目需求分析 (2) 总体设计 (2) 一、系统规划 (2) 二、系统功能界面 (3) 1. 设置预报城市界面: (3) 2.天气显示界面: (4) 3.Widget 桌面小部件界面: (5) 三.设计目标 (6) 系统设计 (6) 一、开发及运行环境 (6) 二、数据库设计 (6) 三、主要方法及步骤 (7) 四、主要方法及技术 (7) 主要模块 (7) 一、项目框架 (7) 二、主要功能实现 (8) 1.获取城市码 db_weather.db 数据库文件 (8) 2.实现可伸缩性列表的的构建与过滤 (12) 3.GPS 定位功能的实现 (15) 4.Widget 窗体小部件的更新 (18) 功能测试 (19) 结论 (23)

摘要 Window 操作系统的诞生成就了微软帝国,同时也造就了 PC 时代的繁荣,然而如今,以Android和iPhone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设备的发明与互联网云技术的兴起却敲响了PC时代的丧钟!这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3G)已经来临。 在这个互联网繁荣的时代,有一颗超新星,以它独特性能优势与人性化的UI 设计使它在短短的几年迅速的占领了智能移动设备的市场份额,它就是Google 的 Android!这也意味着 Google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抢跑并领跑。 Android 是基于Linux 平台完全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同时开发语言为Java,这对于Java 开发的我们是何等的诱人,程序员的技术要与时代同行,因此我选择了以Android为平台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选择手机天气预报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技术,同时也很实用,为人们时刻了解天气状况和出行带来了方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学会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准确描述;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宗旨是从感性材料出发,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是指什么。。 (2)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3)知道评价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 能力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知道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4)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5)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等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材料分析和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看懂电视天气预报。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温》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一课时。教材中先介绍了天气的概念,这是第二单元的一个序,由于篇幅的关系和分节的需要,紧接着介绍了一个从属于天气的要素——气温,它和后面的其他的天气要素是并列的关系。教材的安排是在学过大气层之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突出探究性学习。天气与人类自然界关系密切,本节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能力目标:会区别天气,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会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会对气温进行观测,深化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实例说明天气对自然界的影响及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气温的测量 教学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4、教具准备:课件、温度计及一份有关天气的资料 二、说教法 天气学是强调观测的科学,因此对天气要素的学习,一定要强调学会观测,所以这节课我以实验探究方法为主、讨论和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在讲解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时,我主要是通过探究讨论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辅以在教室外实验,以实验讲解加以巩固。 三、说学法 本次任教班级为八年3班,学生整体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但毕竟是14岁左右的初中生,其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正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个4环节:课堂引入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005年10月12日是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日子,你知道吗?就在神舟六号发射前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一股冷气流入侵酒泉发射中心,神六是发还是不发,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卷(11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44分) 1.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 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2.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 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 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 升气象科技水平。 3.公共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 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几方面。 4.《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明确规定:气象工作人员 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号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的,对直接责任人和 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我国对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 现的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其 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6.就精细天气预报而言,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 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7.《关于传输城镇天气预报的通知》要求:全国城镇天气预报每天传 输2次:各省(区、市)早晨7:30前(北京时,下同)将24、48、 72小时三天预报(分08时-20时,20时-08时两段)发往北京,国 家气象信息中心在7: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每日下午15:00前

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4、48、72、96、120小时五天预报、下午16:30前将其它城镇五天预报(分20时-08时,08时-20时两段)发往北京,下午16: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 8.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中,对预报时效定义:短时预报是指未来0-12小时天气参量的描述,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9. 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 10.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11.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 12.降水回波的反射率因子一般在15dBZ 以上。层状云降水回波的强度很少超过35dBZ 。大片的层状云或层状云-积状云混合降水大都会出现明显的零度层亮带。 13.根据天气分析预报实践的总结,我国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的偏北大风,高压后部的偏南大风,以及由低压、台风和强对流引起的大风。 14.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的影响。 15.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对于水平运动而言,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左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 16.km R 300max ,雷达波长5厘米,max r V 应是6.25m ∕s ,若雷达波长 10厘米,max r V 是12.5 m ∕s 。 17.冷空气翻山下坡是干绝热下沉,也就是说冷空气是沿等熵面下沉,当等熵面的坡度大于地形坡度时,有利于下坡大风的形成。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学内容: 《天气预报》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的第四课,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另一方面,以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活动为核心,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最后阐明天气变化与人们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力求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说学习目标: 五年级的孩子对天气变化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的指点,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阅读课本22页知识,知道天气预报的过程。 2、科学探究: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能够认识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能够搜集资料了解古代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即气象谚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气象谚语 四、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过程: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主要安排了五个环节,下面就来具 体说说这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听后说出节目名称,使他们一下就知道今天的学习与天气有关。接着,引导孩子: 除了看《天气预报》能了解天气情况,还能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天气状况呢, 孩子们充分展示了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能说出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手机报、上网查询来了解。此时,我就会向他们介绍电话查询天气的方法:拨打96121。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快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天气的情境,调动了他们对学习天气的积极性。 (二)学习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 1、首先,老师提问: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并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会根据所了解到的来汇报,我就紧追一步: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而引出,教师从网络上查到的当天的天气情况描述并出示。 2(1) 晴 (板书:晴)是怎样的天气,有学生会说太阳一直照射着大地,很暖和。就像这样(示图),太阳照射着大地,就是晴(示晴 ) (2)多云呢,学生会说太阳有时被云挡住了。 像这样天上有很多云,有时会把太阳挡住了,就是多云(示多云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