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 (1)投笔:弃文从武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6)五柳:隐者 (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7)明月:乡愁

(28)青云:高的地位 (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30)青紫:高官显爵 (31)丁香:愁心或情结 (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33)蝉鸣:悲秋 (34)青天:清官 (35)落花:伤春 (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39)梅雨:悠悠愁绪 (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典故1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 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 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 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 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 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 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 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篇1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 一、梦蝶 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无题》 二、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长干行》 三、青衿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唐·杜甫《折槛行》 四、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五、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 六、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七、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八、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宋·吴潜《八声甘州》 九、青眼 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唐杜甫《短歌行》 十、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唐·李白《梁园吟》 十一、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唐鲍溶《赠李黯将军》 十二、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十三、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唐杜牧《赠别》 十四、烂柯 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五、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古诗词里常见的49个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里常见的49个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

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 2021-10-31 06:15·老谢语文堂 积累: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5.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6.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8.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9.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1.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3.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14.沉鱼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 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碧血: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 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元素。诗人们常常借用典故来传达情感、展示思想。本文将介绍一些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一、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其中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范仲淹在文章中描绘了楼上美景,同时也借用了典故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篇,典故形容他对国家走向的担忧。范仲淹称赞了楼上的美景,用以象征国家的繁荣。他还借用了岳飞之死来表达忧虑。这些典故的运用,让作品更加丰富深刻。 二、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作品,其中也运用了一些典故来衬托情感。苏轼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借用了《诗经·月出》中的典故。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苏轼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借用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与自己的遭遇相呼应。他也以“世情薄”来暗示时世的浮躁和不公。这些典故和隐喻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七步诗

《七步诗》是杜牧的作品,也用到了一些典故。诗人以“煮豆燃豆萁”开篇,借用了《诗经·豳风·七月》的典故,诗人通过对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杜牧在诗中还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比喻人生的短暂如过眼云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感。他用简练而又形象的语言,将典故 融入作品,使诗作更加抒情。 四、满江红 《满江红》是文学家岳飞的作品,其中也借用了历史典故。他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运用了《史记》中岳飞的典故。岳飞是一位爱国将领,他抗击金兵的事迹很有传奇色彩。 岳飞以自己的经历和典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愿景。他通 过描写荡涤边疆的想象,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和对国家前 途的忧虑。 总结: 古诗词常常借用典故来衬托情感,传达思想和意境。范仲淹的《岳 阳楼记》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苏轼的《水调歌头》运 用典故衬托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牧的《七步诗》借用典故表现了 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岳飞的《满江红》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 忧虑。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流传着许多典故,这些典故融入 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智慧,为古人所喜爱和崇拜。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典故。 1. 苍松翠竹:苍松翠竹是古人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的词句,寓 意生命力顽强,不畏艰难困苦。 2. 红颜薄命:这个典故出自杜牧的《秋夕》诗:“银字笙调满 寂寥,红颜薄命正销落。”意味着美丽的女子往往命运不济。 3. 桃李春风一杯酒:这句话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桃李春风 指的是美人,一杯酒意味着喝酒作乐。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豪情壮志。 4. 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句话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得意洋洋。 5. 美人如花,剪水双环:这个典故出自唐代杜牧的诗《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美人如花隔云端,剪水双环护纤妍。” 形容美女的容貌如花一般美丽。 6. 风花雪月:这个典故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风花雪月是 诗人描写风景时用来形容细腻、优美、幽静、高尚的词句。 7.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典故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潮州 道中》:“卢师旷野马蹄碎,新丰枇杷渡头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个长。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 覆蜡灯红。”这句诗形容春天来临时,江水开始变暖,鸭子可以感受到,先知春天将要到来。 8. 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二首》:“白首翁,朝如霜,朝如青丝暮成雪。”描述了时

88个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88个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来源:高考语文资讯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 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水晶象征忠诚和高尚的品格。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 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渴望月亮——导致分离和乡愁的悲伤。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 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 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与折断的柳树告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 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和“柳”的谐音,古人经常折柳送别,以表达他们对离别的深情。这种习 俗始于汉朝,盛行于唐代。汉代有一首歌《断柳》,以演奏的形式表达了离别之情。唐代 西安的巴陵桥是当时人们前往全国各地时唯一离开长安的地方。巴陵桥两旁都是柳树,成 为古人折柳送行的著名场所,如《柳树年色,巴陵之伤》一诗。后人以《巴桥折柳》为辞 别典故的来源。因此,温庭筠有一首诗《青杨街多少离别》。刘涌表达了与“今夜醒来你 在哪里,柳树岸,晓风,残月”的离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 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在这夜曲中,听碎柳树的声音,谁能感受不起家乡的感觉?”今晚是关于听《折断 柳树》这首歌的。谁不唤起思念家乡的感觉?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食风饮露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用蝉的纯洁来表现自己的高尚品格。《唐诗体裁》说:“咏蝉每咏其声,本只尊其性。”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

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作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顾况《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刘郎、阮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此后“刘郎”和“阮郎”就成了“情郎”的代名词。也比喻““成仙而去”。“刘郎已恨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 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 个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 、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在考试中,随处可见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 14个常用的诗词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5.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8.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9.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双鲤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ze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dì)》:“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蜾蠃(guǒluǒ)(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蠃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因而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因此后来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因此后世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kù)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因此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luò),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逐鹿】《汉书·蒯(kuǎi)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