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技术革新成果报告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矿井导线测量概述

矿山测量是矿山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重要一环,测量工作及测量成果是为矿山生产服务的。随着测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矿山测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同在的关键时代,广大测量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有必要对矿山测量走过的艰苦历程及其未来作一些回顾和认识,分析面临的形势、探讨新时期矿山测量面临的任务。

二、井下导线测量的意义

井下导线测量是矿井测量的重中之重,为各个工作面支导线提供准确的起算数据,是井巷贯通的重要依据。我们看到的各种作业方法、测量办法创新,都是围绕着导线测量精度展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煤矿测量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只有关注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境,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测量结果,只有更加精确的完成每一项测量工作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运营保驾护航。

三、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1)一般测量: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发展结合的光电测量仪器,也是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的、应用前途广泛的仪器,智能化的全站仪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测绘仪器,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型全站仪是

集光、电、磁、机的最新科学成果,集测距、测角为一体的先进仪器。国际上先进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簿的方式记录数据,具有双路传输的通讯功能,能接收外部计算机的指令,由计算机输入数据,也能向外部计算机输出数据。全站仪已在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及应用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全站仪由于兼具有经纬仪和测距仪的优点,且以数字形式提供测量成果,其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数据可通过电子手簿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等优点使其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均可利用全站仪进行,联系测量、井下测量工作也可用全站仪进行。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仪器是矿山测量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全站仪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建立矿山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矿山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取代传统的手簿记录、手工录入、繁琐计算等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此外,全站仪在矿山地表移动监测、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矿区施工等方面也都得到应用,各大矿的测量机构正在以全站仪取代传统的仪器进行日常的测量工作,既提高了效益,加快了速度,又减少了开发,保证了精度。利用全站仪在井下进行一般测量时,为了加快测量速度,可直接设置后视方位、测站坐标及高程,并设置好仪器高及镜站高,直接读取、记录所测点的坐标及高程,从而及时了解掘进进度,指导井下工程按设计进行施工,保证安全作业。为便于检查,须同时记录所测点的方位、平距、高差、垂直角、斜距。井下定中线、腰线时,由于全站仪可直接调出方位和读出距离,省去了很多辅助工作,

能方便、准确地现场标定中、腰线。

(2)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井下测量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关键的工作。角度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方位角的大小,从而影响最弱点和最弱边的误差。利用全站仪内置的重复角度测量模式测量,既能消除正倒镜的差,又能及时反映测量误差,避免了来回转换正倒镜。井下角度测量照准方向一般以垂球线为最佳。为了得到最好的背景效果,可在垂球线后而用照明工具透过透明纸进行照明,并把部分反光的照明灯关闭,以便更好地寻找测量目标。

(3)边长测量:传统的井下导线测量边长是2人水平同时拉钢尺,2人读取数字,通常往往因2人力量把握不均,难以读数,此外还有因听错、读错、记错或算错而导致限差不合要求,从而常常进行反复多次测量才符合要求,特别是在斜巷(20°-30°)上测量边长难度更大。由于受钢尺长度的影响,限定了导线边长不能超过50m;当测量高级导线边长超过50m,除必须设中间定转点外,还必须考虑钢尺的各项改正,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全站仪的电子测距克服了钢尺测量的诸多缺点,边长远远超过50m,不但减少了测站,而且提高了测量精度。值得注意的是棱镜整平对中后必须对准全站仪测站方向。由于井下受潮湿、温度、能见度、照明亮度等影响,加上垂球线细度问题以及照准方向背景不好,两测量导线点的边长设置,在直线巷道中以不大于300m为宜。

(4)高程测量:井下高程测量一般利用水准仪进行,全站仪通过输入测站高程,量取仪器高和镜站高,直接显示测量未知点的高程。

虽然测量的是二角高程,但对指导一般的工程施工,同样可达到快而准的效果,并且可以与水准高程互相检核。

四、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

由于受煤矿井下环境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传统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方法都是采用逐站整平对中的形式,选择比长的钢尺(或光电测距仪)进行量边的工作。整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且无法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工作效率无法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五、优化方案

测量方案的确定要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考虑的情况有:贯通巷道长度、巷道宽度、风力大小、巷道坡度、变坡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路线,在测量前先实地布设导线点,布设时要选择易长时间保存不被破环的顶板或底板上,若风量较大时尽量选择底板。前后视的导线边长尽量相近,尽量避免短边,也不易过远,否则成像不清楚不利于常规全站仪的观测,布设尽量少的导线点,减少测角误差。返测时可以变换1-2个导线点,这样可以检查出闭合导线的闭合差。测量时建议使用三连架法(前后视的棱镜和仪器使用3个脚架),可以减少对中时间,并可检查出上个测角由于仪器没有对中仪器的粗差。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防爆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

用,很多煤矿生产企业开始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工作,以弥补传统的测量方法产生的误差。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全站仪配套的棱镜、基座等相关设备,可以减少测量工作中过渡点的对中误差,在确保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精准度的前提下,提高煤矿井下测量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在燕子山矿的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进行测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在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在测量路线确定后,需要煤矿企业停止在测量线路上的一切生产运输活动,占用巷道时间长,需要与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2、三连架法测量的环节,常常要对各个测量过渡点进行对中的处理工序,以减小对中误差对各个测量点精准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3、另外,还需要注意处理煤矿井下隧道中雾气以及风流对边长光测量产生的影响。避免过大的雾气导致全站仪测的测量数据误差过大,最终导致测量精度出现问题的情况。

为了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对煤炭量的有效需求,煤矿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最佳方式之一,便是提高煤矿井下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测量工作的效率。在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采用三连架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煤矿企业对测量工作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煤矿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结合燕子山矿井下测量工作的现状,在日常测量工作中对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方法进

行了一定的改进与创新。

1、减少对中误差的方法。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经过改进与创新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环节的误差,改善了对中的精准度,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我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激光对点器进行对中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利用光学折射原理,通过观察激光对点器发出的光束,直接观察顶板的测点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风流过大对测量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简化了测量的程序。

2、减少工作时间的方法。使用三连架法测量的相关工作,需要设置煤矿井下导线测量的相关导线点,包括测站点、后视点、前视点等,在测量时只要移动三连架调整对中的角度即可,这样的测量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准度,但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我们将测量三角架、基座、棱镜等配套设备增加到四套,将原来的三连架法变成四架三连法。改进方法后,我们在进行煤矿井下测量时,可以同时进行两点的观测,大大缩短了测量的时间以及占用煤矿井下运输线路的时间。这种改进与创新的煤矿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不仅能够保证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的精准度,而且对于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促使其更好的在煤矿井下测量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在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中,还会涉及到如何合理的处理长边、短边的测量工作。在此测量环节中,我们要尽量选择使

用相邻导线边长数据相一致的导线,在长边、短边进行过渡时,如果出现前视点、后视点边长相差较大时,可以适当的调整调焦镜的运行范围,以降低测量方向的误差。同时,更要加强重视短边的测量环节。由于在短边测量中,测量仪器以及对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提高短边的测量精准度一直是一个难题。在改进后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法中,我们选择使用了延伸三角形的方式,来弥补短边测量中测量仪器以及对中存在的误差,通过延伸三角形进行导线方位角的传递,我们进一步地提高短边测量的精准度,也缩短了短边测量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消除了上述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导线测量精度,促进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总体的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导线A—B—C—D—E—F中,遇到短边BC时,通过延伸三角形,采用A—B—D—C—E—F的路线,跨过短边BC,则EF边的方位角:∠1一∠2 + ∠3 + ∠L4 ± 4×180o,图1所示。

图l 用延伸三角形法求取导线方位角

三、总结: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面对这种挑战和机遇同在的关键时代,广大测量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每一位测量工作者要破除传统束缚,不断进行创新,去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向有待认识的新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煤矿生产企业对于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精准度及其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运用一切可应用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地改进和创新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的方法以及措施。经过改进与创新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法,通过四架三连法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可以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提高测量的精准度以及工作效率。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更加努力做好提高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精准度的相关工作,避免煤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危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天气:晴气温: 测 度盘 测站回目标位置 数 F24 左 D1 1 D1 右 F24 F25 F24 左 D1 2 D1 右 F24 F25 左 F26 1 F26 右 F25 D1 F25 左 F26 2 F26 右 F25 D1 左 D2 1 D2 右 D1 F26 D1 左 D2 2 D2 右 D1 F26 左 F27 1 F27 右 F26 D2 F26 左 F27 2 F27 右 F26 D2 左 F28 1 F28 右 D2 F27 D2 左 F28 2 导线测量记录表 日期: 2005-12-7第 1页共4 页水平度半测一测各测回 盘读数回角值回角值平均角值距离( m)备注(°′″ )(°′″ )(°′″ )(°′″ ) 0° 00′00″ 98° 35′00″ 264.622 98°35′00″240.390 98° 35′00″ 278°34′ 45″ 98° 35′00″ 179°59′ 45″ 98°35′01″ 0° 00′00″ 98° 35′00″ 98°35′00″ 98° 35′02″ 278°34′ 49″ 98° 35′04″ 179°59′ 45″ 0° 00′00″ 216° 57′21″ 240.387 216°57′ 21″288.424 216°57′22″ 36°57′03″ 216° 57′22″ 179°59′ 41″ 216° 57′22″ 0° 00′00″ 216° 57′20″ 216°57′ 20″ 216°57′21″ 36°57′04″ 216° 57′22″ 179°59′ 42″ 0° 00′00″ 267° 44′43″ 288.421 267°44′ 43″269.947 267°44′43″ 87°44′25″ 267° 44′42″ 179°59′ 43″ 267° 44′44″ 0° 00′00″ 267° 44′44″ 267°44′ 44″ 267°44′45″ 87°44′27″ 267° 44′45″ 179°59′ 42″ 0° 00′00″ 170° 45′05″ 269.947 170°45′ 05″206.987 170°45′05″ 350°44′ 45″ 170° 45′04″ 179°59′ 41″ 170° 45′04″ 0° 00′00″ 170° 45′04″ 179°45′ 04″ 170°45′03″ 350°44′ 46″ 170° 45′01″ 179°59′ 45″ 0° 00′00″ 118°04′44″ 206.986 118°04′44″357.041 118°04′46″ 298°04′ 29″ 118°04′48″ 179°59′ 41″ 118°04′46″ 0° 00′00″ 118°04′46″ 118°04′46″ 118°04′46″

井下导线短边测量误差分析(精)

井下导线短边测量误差分析 谭新民梁树吾 摘要:本文通过对《测量规程》中按短边测量规定达不到相应精度要求的分析,得出了适合特定矿区的短边测量方法及结论。 关键词:导线短边测量误差精度 1.前言 井下导线测量常遇到15米以下的短边,在短边测量中,测量的主要误差是测角误差,因此在《测量规程》中对短边的测角对中次数和测回数都做了规定。在《煤矿测量手册》中指出15″、45″导线遇有15米以下的短边时,按规定进行对中以后,仍可能达不到相应的精度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各矿山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不同边长的对中和测回数进行分析,到寻找到满足本矿测量精度要求的测角方法。 2.误差分析 测角误差主要包括仪器系统误差、测角方法误差和对中误差。对于J2级以上的仪器,仪器系统误差可采用测量方法减小或忽略不计,测角方法误差和对中误差是测角误差的两大重要误差来源,现对测角方法误差和对中误差分析如下: 2.1测角方法误差

测角方法误差 m i =±n m n m v //022+ ① ①式中: n 为测回数 m v 为照准误差,其值为±100” /望远镜放大率v m 0为读数误差,其值为±()()2205.0/1250t L D +ρ ② ②式中:t 为最小读数值; L 为读盘上最小格值经显后的宽度; D 为读盘最小格值; ρ值为206265; ` 2.2对中误差 对中误差m e =±()3/αρe ) 式中:e 为对中线量误差 α为导线边长 ρ值为206265 设前后视边长相等,对中线量误差e 一样大,则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 m e=± e i m m 22+ 则采用D 次对中C 次测回时水平角平均值中误差为: m β平=± D m C m e i //22+ 3.短边测量误差分析 3.1实测成果 表1为《测量手册》中根据全国多个矿山共计3631条导线的实测资料综合统计的成果,并不适合于每一个矿井使

矿山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提高精度的有效策略研究

矿山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提高精度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01T10:50:03.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张波[导读] 摘要:文章分析井下全站仪的优点以及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特点,分先采用全站仪进行井下导线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减小误差提高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根河市森鑫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022357 摘要:文章分析井下全站仪的优点以及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特点,分先采用全站仪进行井下导线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减小误差提高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 1引言 全站仪导线测量是矿山井下测量的主要方式,其具有精度高的优点,有别于地面测量具有施工环境差、施工面狭窄、测量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但是容易受到测量作业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精度直接决定着矿山的生产安全以及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进行矿山井下测量时,需要根据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特点,分析引起全站仪井下测量误差的原因,寻找提高导线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 2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特点 2.1全站仪的特点 全站仪是一种由微处理器进行控制,能够进行距离和角度测量,并对水平距离、高差和坐标等进行自动归算,还能进行施工放样和数据自动记录的测量仪器,可以完成常规测量仪器的所有工作,并具有携带和测量操作方便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只需要进行一次照准反射棱镜就可以对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并可以计算出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二是便于与其他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测量系统;三是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并与相应的计算机软件配合可以进行导线测量、碎部测量和施工放样等作业;四是能够对仪器竖轴和水平轴的倾斜误差进行自动测量,还能校正角度观测值。 2.2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特点 井下全站仪的导线测量与地面测量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井下测量通常位于黑暗潮湿、通视条件差、行人和矿车来往较为频繁的环境中,所以施工环境较差;二是随着井下坑道掘进的进行,通视条件越来越差,而且点位误差会由于不断积累而不断增加;三是井下全站仪测量的作业面较为狭窄,所以通常只能采用导线测量等较为单一的测量形式;四是井下测量的精度不仅对新老巷道及采空区之间关系的确定以及巷道的贯通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抢险救灾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五是进行高级导线校核的布设,然后进行井下导线测量的方法通常为先继续拧低级导线指示坑道掘进的布设。 3全站仪井下测量误差分析 3.1仪器自身误差 全站仪自身误差主要是由仪器自身的几何关系出现偏差以及检校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其误差形式主要表现为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轴误差三种。其中视准轴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而造成的;横轴误差则主要是由仪器的横轴与竖轴不垂直而造成的;竖轴误差则主要是由仪器的竖轴自身不铅垂而引起的,还与观测方向与垂直轴的倾斜方向的夹角有关系。 3.2测量误差 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测量误差主要有对中误差、瞄准误差和测距误差等形式,对于对中误差来说,主要是由于井下进行测量的点位与全站仪测站的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线上引起的,根据误差产生的原理以及实际测量作业进行分析可知,对中误差对观测方向值主要产生以下影响:一是与其线量对中误差成正比;二是与距离成反比,而且边长越短,对水平角的影响越大。对于瞄准误差来说,这主要是由于在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时,其瞄准的镜站的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而造成的,瞄准误差对观测方向值主要产生以下影响:一是与瞄准高度、目标倾斜角成正比;二是与边长成反比。对于测距误差来说,其主要是由于全站仪中心到反射镜反射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和周期误差等。 3.3作业环境引起的误差 在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过程中,由于井下的湿度、温度、矿尘量、照明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测量工作造成影响而产生测量误差,但是在井下的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测角等测量的时间较短,在此时间内井下的测量环境各种因素较为稳定,不会像地面测量一样容易受到季节和天气等变化的影响,所以在井下测量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作业环境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矿山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提高精度的有效方法 4.1一测回中采用盘左盘右进行观测 从全站仪导线测量重点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的原理可知,其盘左盘右两个位置的大小相等,且符号相反,所以对观测方向值产生影响,为了消除以上误差,可以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时取其平均值的方式,并确保观测过程中的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来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精度。 4.2采用三架法进行测量 根据全站仪导线测量中的对中误差原理和对测量的影响可知,为了消除其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可以采用全站仪三架法进行导线测量,这样可以减小对中误差值,由于观测方向值与对中误差值成正比,所以可以提高导线测量的精度,而且还可以取消了对中整平的操作,提高了测量的速度。 4.3适量调整垂球的质量 根据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照准误差原理可知,在井下测量过程中,如果由于气流过大而导致垂球发生摆动,会影响镜站点下对中的精度,所以可以适当增加垂球的质量,降低其发生晃动的幅度,这样可以提高瞄准作业时对垂球线根部的瞄准精度,降低照准误差。 此外,边长测量时,全站仪应注意设置为棱镜激光模式,在气象数据中输入井下气压和温度值,要经常检查常数改正是否与使用的反光镜匹配。还应十分注意镜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玷污。井下坑道中有瓦斯时,应采用防爆型全站仪。无论是平巷边长测量还是斜巷三角高程测量,都进行往返测量,来提高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精度。

导线测量

第1章绪论 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线路中线和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以及CASIO编程计算器和AutoCAD相接合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高路堤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本文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寻求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 结合我们现正使用的徕卡全站仪的情况,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的测量,通过AutoCAD的内业计算,①在放样的过程中,可以用编程计算器结合全站仪,非常方便地、快速地进行作业;②运用AutoCAD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③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而坐标计算又是极坐标放样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一般的红线放样,工程放样中的元素多为点、直线(段)、圆(弧)等,故可以充分利用AutoCAD 的设定坐标系、绘图和取点的功能,以及结合我们外业所用计算器的功能,从而大大减轻我们外业的工作强度及内业的工作量。

第2章线路测量 2.1中线测量概述 线路工程是指长宽比很大的工程,包括公路、铁路、运河、供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这些工程的主体一般是在地表,但也有在地下或在空中的,如地铁、地下管道、架空索道和架空输电线路等,工程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计及施工测量方面有不少共性。相比之下,公路、铁路的工程测量工作较为细致。因此,在本章叙述中大多以公路工程为例。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2.1.1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线路测量是为各种等级的公路和各种管道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它的任务有两 方面:一是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 (公路和管道)敷设于实地。它包括下列各项工作: ①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 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②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 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③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定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 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④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定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 点测绘工点地形图。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⑤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中 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⑥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断面图和横断面图。比例尺则依据工程的实际要求 确定。 ⑦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 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第九章 井下控制测量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九章井下控制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井下控制测量的意义。 2.掌握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外业和内业计算。 3.掌握井下高程测量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节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一、概述 (一)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在井下建立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为井下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 井下测量时就不同了,受井下条件所限,只能沿巷道设点,最初只能布设成支导线的形式,随着巷道不断向前延伸及巷道数量的不断增多,逐渐可以布设成闭合导线,符合导线及导线网等。 (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 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基本控制导线精度较高,是矿井的首级控制导线,其精度应能满足一般贯通工程的要求;采区控制导线精度较低,应能满足施工测量和测图的要求。 根据《规程》的规定,基本控制导线分为7″和15″两级,主要敷设在斜井或平硐,井底车场,水平(阶段)运输巷道,矿井总回风巷道,暗斜井,集中上山,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主要巷道内,各矿可根据井田范围的大小,选用其中的一种作为本矿的基本控制导线。 在井田一翼长度小于1km的小型井中,亦可以采用30″作为基本控制导线。 (四)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形状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形状,也和地面一样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一般来说,基本导线在主要巷道时多布设成支导线形式,但当已掘巷道增多时,则可形成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及导线网。 (五)井下经纬仪导线点的分类及编号 井下导线点按其使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类。永久点使用时间较长,应设置在便于使用和便于保存的稳定的碹顶上或巷道顶,底版的岩石内;临时点保存时间较短,一般设在顶板上或牢固的棚梁上。 我国绝大多数矿井都将导线点设置在巷道的顶板上或棚梁上,这是因为点在顶板上不仅使用方便,容易寻找,不易被井下行人或运输车辆破坏,而且用垂球对中时,仪器在点下对中比在点上对中要精确一些。只有当顶板岩石松软、破碎、容易移动或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将其设置在巷道的底版上。 永久导线点应设置在矿井的主要巷道内,一般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不得少于

导线测量方案

东海大桥Ⅲ标墩身、箱梁安装测量方案 前言 东海大桥西起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公里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经小乌龟、大乌龟、颗珠山岛屿,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本标段招标范围总长10.99公里,占全桥总长的40%,分为三段: 第一段里程为K15+069~K18+219,长3.15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0.745KM,距沈家湾岛约22KM。 第二段里程为K19+049~K24+579,长5.53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5.575KM,距沈家湾岛约15KM。 第三段里程为K25+079~K27+389,长2.31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155KM,距沈家湾岛约10KM。 该海区流速大,风大浪急,气象、水文、气候变化复杂,潮差大,海中间又无天然过渡点,能见度又不够,其施工测量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Ⅲ标箱梁、墩身安装段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可以利用的共有19个首级控

上;ly19~ly34共16个点为首级加密点,位于Ⅲ标内的承台顶面和试桩平台上,间隔1KM左右,这些点都是逐步提供给我们的,直接用来作为Ⅲ标大桥施工的首级平面控制。具体分配如下:在K15+069~K18+219段内,有 PM293#、 PM307#、PM321#、PM332#、B平台上共5个GPS平高点;在 K19+049~K24+579段内,有 PM343#、PM357#、PM371#、PM386#、PM400#、PM414#、C平台上共7个GPS平高点;在K25+079~K27+389段内,有PM425#、PM440#、小乌龟、大乌龟上共4个GPS平高点。 由以上我们Ⅲ标要求承台的施工必须保证这些拟布GPS控制点的承台最先竣工,以便业主布设控制点,进而有利于我标段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测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墩身箱梁以及桥面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承台的控制点向上传递,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不能传递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GPS静态加密控制点。 2.高程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在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时,由于承台部分全部施工完毕,业主委托上海测绘院提供的全桥精密水准网就可以建立了,至于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就有了高程的首级控制点。充分利用全桥精密水准点引测和加密临时水准点供施工需要。可以依据基准向上传递。 但是,在承台未施工完毕时也就是全桥精密水准未做时,如何进行承台以上部分的高程控制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小洋山和芦潮港两处水准不闭合,因此现在我们的GPS高程不能作为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的高程基准,从而出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应用范畴逐渐扩大。近年来,科技应用在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大大提高了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精准度以及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工作效率。本文将简要分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标签:煤矿;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在传统的煤矿井下测量的过程主要涉及到腰线标定、延伸、导线测量以及高程测量等环节。煤矿生产技术的管理,是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重视。在煤矿井下发生的任何疏忽,都可能成为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导火线,造成煤矿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对于实现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煤矿井下测量的工作被作为一项技术性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一直是煤礦生产企业的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几年,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方法不断得到发展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精准度以及效率。 1 关于三连架在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中应用的分析 由于受煤矿井下环境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传统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方法都是采用逐站整平对中的形式,选择比长的钢尺(或光电测距仪)进行量边的工作。整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且无法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工作效率无法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防爆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很多煤矿生产企业开始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工作,以弥补传统的测量方法产生的误差。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全站仪配套的棱镜、基座等相关设备,可以减少测量工作中过渡点的对中误差,在确保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精准度的前提下,提高煤矿井下测量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在燕子山矿的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进行测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在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在测量路线确定后,需要煤矿企业停止在测量线路上的一切生产运输活动,占用巷道时间长,需要与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2)三连架法测量的环节,常常要对各个测量过渡点进行对中的处理工序,以减小对中误差对各个测量点精准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3)另外,还需要注意处理煤矿井下隧道中雾气以及风流对边长光测量产

井下全站仪经验整理

井下全站仪经验整理 煤矿井下以往主要是使用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边来进行导线测量。随着先进测量仪器的出现测量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全站仪在地面测量工作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井下测量中由于受井下条件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人通过几年来对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使用掌握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巧现与大家交流。 l井下测量的特点 井下测量受环境的影响与地面测量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主要特点是:(1)井下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巷道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巷道、硐室及回采工作面的平面位置与高程为煤矿建设与生产提供数据与图纸资料;(2)井下巷道测量的方式主要是导线测量导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闭合导线、符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但井下巷道施工测量中一般以支导线为主当巷道贯通以后进行联测时才可布设闭合导线或符合导线; (3)在巷道测量中工作环境黑暗、潮湿、视野狭窄行人、车辆较多巷道内又有各种管线障碍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4)井下巷道测量对精度要求很高在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及井下巷道贯通测量中导线测量精度的高低将对确定新老巷道及采空区之问的关系、巷道的贯通等产生直接影响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及抢险救灾工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井下导线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后前前后”的测量方法导线点一般都布设在巷道顶板上对点号吊挂线绳进行对中测量。

2全站仪的特点全站仪又名电子速测仪它集测角量边为一体由微处理器控制自动进行测距、测角自动归算水平距离、高差和坐标等还能进行施工放样自动记录数据使用极为方便它几乎可以完成各种常规测量仪器所做的工作。全站仪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经纬仪类似但它又具有以下特点: (1)只需一次照准反射棱镜就能测得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算出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记录下测量和计算的数据。 (2)通过全站仪的主机或电子手簿的标准通讯接口,可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或其他外围设备问的数据通讯,从而使测量数据的获取、管理和计算机绘图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测量系统。 (3)利用全站仪的微处理器来控制全站仪的测量和计算,配合相应的应用软件可实现导线测量、前后方交会、碎部测量和施工放样等计算任务。(4)全站仪内部有双轴补偿系统,可自动测量仪器竖轴和水平轴的倾斜误差,并对角度观测值加以改正。 3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 3.1井下四架法传递,三架法导线测量在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中,为了提高控制测量的精度,一般都要进行7”级导线测量。在以往的测量过程中,都是采用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边的测量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长边来讲,在丈量距离时,为了保证量距的精度,即要将边分成几段来量,又要几个人同时配合,对某一段进行多次量取,还要对钢尺进行垂曲改正、温度改正、尺长改正等多项改正,这样既废时又废力,工作效率极低,而且精度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在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中,若采用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技术革新成果报告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杨 柳 煤 业 小 春 湾 煤 矿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矿井导线测量概述 矿山测量是矿山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重要一环,测量工作及测量成果是为矿山生产服务的。随着测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矿山测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同在的关键时代,广大测量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有必要对矿山测量走过的艰苦历程及其未来作一些回顾和认识,分析面临的形势、探讨新时期矿山测量面临的任务。 二、井下导线测量的意义 井下导线测量是矿井测量的重中之重,为各个工作面支导线提供准确的起算数据,是井巷贯通的重要依据。我们看到的各种作业方法、测量办法创新,都是围绕着导线测量精度展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煤矿测量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只有关注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境,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测量结果,只有更加精确的完成每一项测量工作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运营保驾护航。 三、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1)一般测量: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发展结合的光电测量仪器,也是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的、应用前途广泛的仪器,智能化的全站仪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测绘仪器,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型全站仪是

集光、电、磁、机的最新科学成果,集测距、测角为一体的先进仪器。国际上先进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簿的方式记录数据,具有双路传输的通讯功能,能接收外部计算机的指令,由计算机输入数据,也能向外部计算机输出数据。全站仪已在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及应用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全站仪由于兼具有经纬仪和测距仪的优点,且以数字形式提供测量成果,其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数据可通过电子手簿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等优点使其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均可利用全站仪进行,联系测量、井下测量工作也可用全站仪进行。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仪器是矿山测量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全站仪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建立矿山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矿山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取代传统的手簿记录、手工录入、繁琐计算等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此外,全站仪在矿山地表移动监测、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矿区施工等方面也都得到应用,各大矿的测量机构正在以全站仪取代传统的仪器进行日常的测量工作,既提高了效益,加快了速度,又减少了开发,保证了精度。利用全站仪在井下进行一般测量时,为了加快测量速度,可直接设置后视方位、测站坐标及高程,并设置好仪器高及镜站高,直接读取、记录所测点的坐标及高程,从而及时了解掘进进度,指导井下工程按设计进行施工,保证安全作业。为便于检查,须同时记录所测点的方位、平距、高差、垂直角、斜距。井下定中线、腰线时,由于全站仪可直接调出方位和读出距离,省去了很多辅助工作,

最新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初中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1 (see 、hear 、notice 、find 、feel 、listen to 、look at (感官动词)+do eg:I like watching monkeys jump 2 (比较级and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怎么样 3 a piece of cake =easy 小菜一碟(容易) 4 agree with sb 赞成某人 5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a kind of 一样 6 all over the world = the whole world 整个世界 7 along with同……一道,伴随…… eg : I will go along with you我将和你一起去 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学生同老师们一起种树 8 As soon as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 9 as you can see 你是知道的 10 ask for ……求助向…要…(直接接想要的东西) 11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什么 12 ask sb to do sth 询问某人某事ask sb not to do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13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14 at the beginning of …… ……的起初;……的开始 15 at the end of +地点/+时间最后;尽头;末尾 16 at this time of year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 17 be /feel confident of sth /that clause +从句感觉/对什么有信心,自信 18 be + doing 表:1 现在进行时2 将来时 19 be able to (+ v 原) = can (+ v 原)能够…… 21 be afraid to do (of sth 恐惧,害怕…… 22 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什么 2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24 be angry with(at) sb for doing sth 为什么而生某人的气 25 be as…原级…as 和什么一样eg : She is as tall as me 她和我一样高 26 be ashamed to 27 be away from 远离 28 be away from 从……离开 29 be bad for 对什么有害 30 be born 出生于

井下导线联测及效果分析

井下导线联测及效果分析 文章主要论述在井下导线联测中,导线的布设方式和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提高测角精度,优化测量方案。在满足矿山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来弥补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对导线的精度进行分析,是否满足井下生产的需要,为以后工作积累一点经验。 标签: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前言 某厂位于个旧市东南17公里处,海拔2330米,整个厂区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下设四个采矿工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资产重组,井下控制测量系统不统一,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为保证区域内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按测量规范的要求,对井下导线进行系统性联系控制测量,理论性了解各测量系统之间存在的误差值,更好为生产服务,优化测量方案,保证区域各项工程顺利贯通。 1 井下导线的布设方式 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影响,井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不能像地面控制网有测角网、测边网等。布设的原则按照“高级控制低级”进行,主要敷设成闭(附)合导线和复测支导线。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避免较大的长短边。 本次由于是对井下导线进行系统性联测,为以后工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参数,导线网的布设相对要容易些,所以,导线网基本敷设成闭(附)合导线,从而减小误差的积累。 井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是依据地面2250中段坑口平面GPS卫星定位点H1和H2为已知加强边来敷设井下控制网。用H1和H2已知边形成闭合环,闭合环导线总长5392.480m,平均边长117.228m,闭合点位误差△X+0.460m、△Y+0.108m、△Z-0.146m,方位角闭合差44.5″,导线全长闭合差±0.210m,闭合精度1/25000。对闭合导线进行简易的初级平差,用闭合环中已知坐标为起算坐标来进行井下导线的布设,敷设导线和各中段形成闭(附)合路线,对各条导线进行相应的精度评定。 2 测量设备、校准参数和测量方法 仪器型号:nivo2.m测角精度2″角度显示1″/5″/10″测距精度:棱镜模式±2mm+2ppm免棱镜模式±3mm+2ppm,测程:免棱镜300m单棱镜3000m。(井下)小棱镜校准值5mm,(地面)大棱镜校准值30mm。采用测量方法及实测时超限参数:全圆观测法、2C值控制在10″、水平角观测值闭合差值10″。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 本文主要对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三连架方法的应用及其局限进行了探讨,并就实践操作中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印证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改革的实际成效。 标签: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改革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技术性与困难度较大,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煤矿的高效与安全生产,因此煤矿的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包括了腰线、标定、延伸、导线测量与高程测量等工作,为了避免因各种疏忽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生产的效率,煤矿井下基本控制测量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1井下导线控制测量 1.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起地下的控制系统,然后根据控制系统进行坑道或者轨道中线、衬砌位置放样,并掘进方向。与地面的导线测量比较而言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坑道具有一定的限制,形状通常为延伸状,而导线的布置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沿着坑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第二,当导线点摄于坑道顶板时,需要进行点下对中;第三,沿着坑道的延伸进行导线的敷设,首先敷设精度低、边长段的导线作为坑道掘进的指示,然后敷设高等级的导线用于检查和校正低等级的导线;第四,井下的工作环境较差,导线测量受到较大的干扰。其中地下导线等级是由地下工程类型、范围、精度要求决定的,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的规定,《煤矿测量规程》中就规定: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基本控制与采区控制,其中基本控制测量导线测角精度为±7″、±15″,一般沿井主要坑道进行敷设,每300-500m延伸一次;采区则为±15″、±30″,每30-100米延伸一次。表1为基本控制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1.2三连架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由于煤矿井下测量环境受到限制,因此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形式均采用逐站整平对中,量边则采用光电测距仪或者比长钢尺来进行,这就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测量的精确度却无法得到保证,易产生误差。而较低的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效率及精确度将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安全性。目前,随着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大部分的煤矿企业都采用了三连架法来进行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该方法在测量中利用全站仪的配套棱镜与基座等能够减少过渡点测量误差,保证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精确度,提高煤矿井下测量效率,但是在许多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实际工作中,三连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采用三连架方法进行测量,确定测量路线后测量路线上的所有生产活动均停止,并且该测量方法占用

井下导线测量1

井下导线测量 隧道内(井下)平面控制测量通常有两种形式:当直线隧道长度小于1000m。曲线长度小于500m时,可不做洞内平面控制测量,而是直接以洞口控制桩为依据,向洞内直接引测隧道中线,作为平面控制。但当隧道长度较长时,必须建立洞内紧密地下导线作为洞内平面控制。 地下导线的起始点通常设在隧道(矿井)的洞口、平坑口、斜井口,而这些点的坐标是通过联系测量或直接由地面控制测量确定的。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隧道的长度和形状, 第一节实习安排 一、实习任务: 熟悉井下测量的测量环境,完成井下一条导线的测量 二、实习时间: 2008—2009学年12月8日----15日 三、实习地点: 学院模拟矿井内 四、组员: 贾石虎、崔洋、蒲秀娟、徐佳、刘祥、张黄星、向淼 五、实习仪器: 拓扑康(330)全战仪(一台)、棱镜(两个)、脚架(三副)、 卷尺(三把)、矿灯(7个) 第二节井下导线测量 一、地下导线的特点 1.地下导线由隧道洞口等处定向点开始,按坑道开挖形状布设,在隧道施工期间,只能布设成支导线形式,随隧道的开挖而逐渐向前延伸。 2.地下导线一般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先布设精度较低、边长较短(边长为25~50m)的施工导线;当隧道开挖到一定距离后,布设边长为50~100m的基本导线;随着隧道开挖延伸,还可布设边长为150~180m的主要导线,如图11-3示。三种导线的点位可以重合,有时基本导线这一级可以根据情况舍去,即直接在施工导线的基础上布设长边主要导线。长边主要导线的边长在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点力求沿隧道中线方向布设。对于大断面的长隧道,可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到导线环,如图11-4示。由平行到导坑时,应将平行导坑单导线与正洞导线联测,以资检核。

井下短边导线测量误差分析

井下短边导线测量误差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17T14:17:16.893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12期作者:王有生 [导读] 井下测量时,受井下条件的限制,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短边导线,这些短边导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精度。 云南楚雄矿冶有限公司云南楚雄 675501 【摘要】井下测量时,受井下条件的限制,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短边导线,这些短边导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精度。井下照明度、粉尘、温度、气压、湿度等复杂的环境条件,同样也会影响测量精度。本文就井下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分析提出了改进方式。 【关键词】导线测量;误差分析;改进方式 在进行井下导线测量工作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导线布设经常会出现短边的情况发生。进行短边测量时采用延伸三角形法,可以有效的消除这些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外界环境影响也会给测量带来误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仪器参数来消除影响。 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分析 1.1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是指由于使用不完好的仪器以及校验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竖轴倾斜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以及视轴误差是主要的仪器误差。 1.2对中误差 仪器对中误差是仪器中心点和导线点没有在同一条铅垂线上而产生的误差。水平角测量受对中误差的影响很大,导线边长越短,受到的影响越大。 1.3瞄准误差 瞄准误差是指在使用测量仪器(全站仪)瞄准目标时因为瞄准位置偏离了实际目标位置而造成的误差。测角受瞄准误差的影响存在以下规律:与测量边长距离成反比;与目标位置倾斜角度、仪器照准高度成正比。 1.4外界环境影响 井下导线测量受环境影响。第一,由于井下阴暗潮湿、采光条件差等原因,一般为提高检测精度把导线点设置在坑道顶部,且导线长短不一;第二,由于坑道工作面窄、通光条件等原因,随坑道掘进深度的增长,测量点位误差增大;第三,井下导线测量形式的选用受井下前后通视情况、施工面积等因素制约;第四,井下导线测量顺序通常为在布设高级导线校核前,先布设低级导线指示坑道掘进。 2克服误差的改进方式 2.1仪器放置和点位的合理的合理选择 井下导线测量时,仪器应选择在巷道顶板条件稳固的地方放置,光线要明亮,通视要良好,并且仪器不易受矿车和来往工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如果顶板条件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在合适的边长范围里适合设置导线点的地方又没有时,在远处找一个位置比较温度的点来安置导线,以避免因导线点位移引起测量误差。实践证明,合理控制导线边长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因为边长过长时,在巷道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空气质量的影响下,觇标成像不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照准精度。而边长过短时,仪器对测角的精度受到影响,增加了测站数,加大了误差累积。 2.2规范的要求 按照《冶金矿山测量规范》的要求,使用不同仪器对等级不同的导线进行测量时,根据边长变化采用增加测回数和对中次数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因为线量偏差在完成一次对中后是固定的,按照《规范》规定,对中线量偏差在遇到短边时应小于0.4毫米,这是在现场没办法直接检查的。由于对中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观测次数有限,观测误差有可能减小,也有可能增大,虽不能确保出现最好的结果,但可防止发生最坏的情况。 2.3测量方法 2.3.1采用延伸三角形法提高测量精度 采用延伸三角形法可提升短边导线测量精度。延伸三角形法的测量原理:以下图为例,进行短边测量时,选取合适位置C、C'为连接点,形成三角形ABC和ABC',两个三角形以c为共用边。在C、C'架设仪器,观测DCA、γ、γ'、DCB,实测边长a、b、a'、b',则可通过求解三角形的方法解出角α、β、α'、β'和c边的边长,进而解出边c的方位角和点A、B的坐标。 2.3.2边角分测法 边角分测法在测角时,尽量放远视线,来降低测角误差,而采用普通钢尺分段测量短边的方法量边来降低工作量。按照规程规定,为保证贯通,要设置高级导线,将尽量放长导线边。而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50米钢尺,因此在分段测量时需加一个或更多中间点,工作量大,并且常发生往返测量凑数的现象,不但工作量增大,而且精度受到影响。边长丈量是先将经纬仪远镜调节在水平位置,瞄准前视点的垂线,在和十字丝所切的地方,在垂线上做好标记,启动盘后测量原导线各边的水平边长。 2.4特殊环境下产生的误差及改进方式 2.4.1电磁干扰。井下的所有巷道都存在如电缆、电机等机电设备,其产生的磁场和电场都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由于产生的干扰小,一般常被忽略。但当仪器被架设在大型电机等设备或变电所附近时,会对测量距离造成非常大的误差。此时应该尽量将电机设备关掉或是选择与以上设施距离较远的线路来测量。 2.4.2仪器离巷道顶底板或设备不能过近。通常情况下,为使光波折返正常,仪器视线与巷道顶底板或其他障碍物的距离应维持在1.5米以上。 2.4.3风流过大。在风流很大的巷道内进行测量时,锤球选择时要用较大重量的,进行瞄准时要尽可能瞄准目标垂线的根部。仪器对中过程中,为减小锤球晃动要采取挡风措施。 2.4.4粉尘较多、湿度过大等能见度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巷道内光波最容易被反射,出现全站仪提前接收光波或是距离反射不回来的情形而使测量无法进行。同时,这种情况下测角,由于视线不好而产生折射,使目标的观测位置偏离实际位置,进而粗差直接产生。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