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社戏学案2 新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社戏学案2 新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社戏学案2 新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社戏学案2 新

16 社戏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归省(xǐng):回家看望父母。惮(dàn):怕、畏惧。

絮叨(xù dāo):翻来复去的说。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纠葛(jiū):纠缠不清的事情。弥散(mí):弥漫消散。

犯上:触犯长辈。犯:冒犯。上:长辈或尊者。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疏疏朗朗: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文中指人很少,稀稀落落。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树人,后来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

2、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满足是向上的年轮。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重点字词,理解文本内容。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3、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三、课时安排:3

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鲁迅,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伟大的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他有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小说集《______》和《______》,神话小说集《_________》。成就最大的是他的杂文,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一篇小说《__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惮()踱()棹()归省()

行()辈撺掇()凫()水楫()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示:课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在写社戏前后作者还写了其他的相关内容,请根据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在的趣事,表达了作者

的深切怀念,对的由衷眷恋之情。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了”):。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第三部分(结尾部分):。

(2)“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乐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略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家乡看社戏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写看社戏后的余波(2)春末夏初

“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

2、探究质疑

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

钓虾,放牛;

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社戏》随堂抽测题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

..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

..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

1.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

2.神态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3.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社戏(第二课时)

一、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学习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一)划分第三段的记叙层次。

(二)根据“思考和练习一”,文中怎样写出双喜、阿发这些劳动人民孩子的优秀品质,怎样写出迅哥儿对他们的思想感情。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呢?

三、句子品读。

(一)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二)指出下列两句中“终于”一词的词类,并说明用法。

(1)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2)双喜终于熬不住了。

参考答案:

一、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二、(一)这一段写晚上乘航船到赵庄去看戏,是课文的中心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五个层次:1.双喜的好主意(7—10段);2.行船到赵庄(10—16段);

3.船头看戏(17—21段);

4.返航路上(22—27段);

5.平安到家(28—30段)。

(二)⑴这一段的第一层和第四层中最能突出双喜、阿发等劳动人民孩子的优秀品质,和“我”对他们的感情。第一层写双喜提议乘航船去看夜戏。作者称双喜“最聪明”、“大悟”,表示赞美和钦佩。当外祖母担心,母亲不安时,双喜果断表示:“我写包票”,并列举了三点无可辩驳的理由。(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的话充满胆识和自信,解决了外祖母和母亲无法使“我”去看戏的难题。第四层写了归航途中偷罗汉豆的事,阿发让大家“偷”自家的豆,理由是“大得多”。学生回答,明确:它们说明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淳朴、慷慨无私,总之农民孩子具有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也说明“我”热爱农村少年朋友,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总之,这些是由乘船去看夜戏和偷豆两件事来表现的。

⑵这两件事说明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淳朴、慷慨无私,总之农民孩子具有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也说明“我”热爱农村少年朋友,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总之,这些是由乘船去看夜戏和偷豆两件事来表现的。

三、(一)括号里的字都不能去掉。(1)中的“ 一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行动和欢乐、迫切的心情。(2)中的到赵庄看戏是“我”盼望已久的,何况前面还有把渔火作为戏台的错误猜测,因此赵庄──出现,“我”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这个“真”字用得十分传神。

(二)“终于”是副词,表示经过一番周折而产生了某种结果。

《社戏》随堂抽测题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比喻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社戏》后一部分,描写了作者童年在江南水乡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留恋。一篇诗情画意的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人情,文中处处洋溢着温馨,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充满生趣,它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图景”。鲁迅很早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感情,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到的“社戏”,而在小说的开头讲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的两次看戏经历。那两次戏没有看好,因为戏园里纷扰、嘈杂,让人不得舒心,不得愉悦,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没有情感交流,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与“我”在平桥村自然率直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正是通过一曲对故乡之美的颂歌,传递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学情分析 丰富深邃的文化艺术对初中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老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老师的点拨,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小组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美和深邃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风景美、人情美,欣赏语言美。 2.鼓励质疑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2.在朗读中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1《人口的自然增长》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1.1.1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3、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4、了解不同地区针对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之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课本的补充内容。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3′) 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地理必修二的学习,地理必修二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那学习人文地理,我们就先从人讲起,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5,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2′)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________有关。(6分) 设置意图:知识性问题,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及计算公式;另外,让学生意识到人口基数的影响力。 2、读图1.2,总结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之后和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读图1.4,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针对各自的人口问题,其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图感知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及其原因,并思考应采取的措施有何差异。 (三)小组讨论(8′)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8-2019学年英语七年级上人教版知识点大全Unit1

背景知识:中外打招呼的差异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背景知识: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 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背景知识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 教名+中间名(自取名)+姓。 如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说明: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再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说明2:在姓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如:Dr. Wang Mr. Li 学习要求 熟练掌握初中常见的英语名字的写法(详情见各单元单词表) 语法:be动词 在现在时的时态中,be动词有三种形式:am, is, are,它们常常翻译为“是” 的意思。具体用法为: 1)第一人称单数I作主语时,be动词用am。其完整形式是I am…,缩写 U1 1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范围: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 3分) 方程x2?25=0的解是() A. x=5 B. x=?5 C. x 1=5,x 2 =?5 D. x 1 =x2=5 2. ( 3分) 在学习图案与设计这一节课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图形变化设计图案,下列设计的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 ( 3分) 抛物线y=2(x+1)2-5的顶点坐标是( ) A. (1,-5) B. (-1,-5) C. (-1,-4) D. (-2,-7) 4. ( 3分)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k>-1或k≠0 B. k≥-1 C. k≤-1或k≠0 D. k≥-1且k≠0 5. ( 3分) 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2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左右,则口袋中红色球可能有( ) A. 3个 B. 5个 C. 15个 D. 17个 6. ( 3分) 已知⊙O的半径为4cm,点P在⊙O上,则OP的长为() A. 1cm B. 2cm C. 4cm D. 8cm 7. ( 3分) 如图,已知∠AOB是⊙O的圆心角,∠AOB=60°,则圆周角∠ACB的度数是( ) A. 50° B. 25° C. 100° D. 30° 8. ( 3分)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B),点O是这段弧所在圆的圆心,AB=40m,点C是AB 的中点,且CD=10m,则这段弯路所在圆的半径为() A. 25m B. 24m C. 30m D. 60m

七年级下册《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戏其实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似地好戏你” 4.小伙伴们热衷于看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5.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 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9.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A. 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F.去赵庄看社戏。 详写:略写: 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怎样理解 1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1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你谈谈你所喜欢的人物。 13.课文的景色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夏夜行船、月夜归航片段,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 14.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5.课文开始记叙平桥村的生活与“社戏”有何关系 16.课文写乐土平桥村,用了这样一句话:“(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17.“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是在责怪孩子们偷他的豆吗 18.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社戏》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阅读练习新人教版 (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 ..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 ..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的特点。 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三)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4.这段文字是从、、、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四)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比喻有什么特点? 2.“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 ,说明了。 3.结合以下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6云南的歌会学案2

16 云南的歌会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蹲踞 ..(dūnjù):蹲或坐。 酬和.(hè):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本文指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譬.喻(pì):打比方。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歌唱时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龙吟.(yín)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后来任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截止到1948年共发表了80多部作品,一千多万字,是最高产的现代作家。作品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小说最具特色,简直就是一部部湘西风情画!他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关于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大多来自民间的歌谣。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歌唱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民歌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分析文章结构。 2.领略云南少数民族乡土民俗文化。 3.学习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 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个课时。 四、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歌便是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沈从文写的散文《云南的歌会》能让我们了解云南民歌演唱方面的知识。 (二)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英语知识点大全Unit9

复习语法: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1)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U8出现的) 2)表示从过去开始到现在为止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出现的状态,常与ever, never, three times, twice等词连用。(本单元学习) 3)表示发生在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也许还将持续下去)。(U10学习) 语法:现在完成时的用法(续) 现在完成时可以与ever, never, three times, twice等词连用,表示从过去开始到现在为止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出现的状态。 1)ever adv. 曾经。(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疑问句中) e.g. 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你曾经去过北京吗? Yes, I have. 是的,我去过。 e.g. Have you ever told him the good news? 你曾告诉过他这个好消息吗? 2)never adv. 从来没有。(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否定句中) e.g. I have never been to Beijing. 我从来没去过北京。 3)three times等名词短语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表示次数。 e.g.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我去过三次北京了。 4)twice adv. 两次。(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表示次数) e.g.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 总结:该现状完成时的用法中的标志性结构为have/has been to。 辨析:have/has been to, have/has gone to与have/has been in的区别1)have/has been to的含义为“去过某地”,即:说话人已经不在那里,早已经回来了,只是说明之前去过而已,侧重于指主语有去过的经历。 e.g. John has been to Shanghai. Recently he wants to go to Beijing. 约翰去过上海。最近他想要去北京。(此刻约翰人是不在上海的,至于具体他现 1 / 21

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环境问题说开去

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环境问题说开去 我的家乡由于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之东,故名为“惠东”,她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既有奇峰异石,又有海湾沙滩;既有名胜古迹,又有现代文明文化,景点众多,千姿百态,栩栩生辉。他们就像一块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惠东的版图上,又似一首首长诗,一幅幅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奋斗,为之添彩,又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打扮,为之增辉。 可近些年来,工厂像雨后春笋在惠东安营扎寨,铸件厂、橡塑厂、印染厂、鞋业等好多企业迅速崛起,成了惠东经济发展的带头企业,也是各镇的骨干企业,但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是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源的诞诞生地。在这里,以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青山流水,竟成了一条条“黄河”,河水就一直没清澈过,河里的水经常脏得不能洗东西,甚至连鱼虾的影子也难寻,为此老百姓没少埋怨过。污染不仅仅是存在于工业区,还蔓延到了农村地区。在惠东的一些村落,养猪业尤其发达,有的镇还有七八个养猪场。。。。。。 在我们一味鼓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时,可会静下心来,思考一番环境污染的源头在哪里?我记得,一个人再脏,顶多也就是“不卫生”,从来没有被骂作“环境污染”的,显而易见,企业的生产运作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源头。而今天我们所谓的“环境保护”却停留在抓“卫生”上,我们可以为一个瓜子核抱打不平,又可知一个黑心作坊所造成的污染有多大?我们固然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那些企业的在这个系统中的作用会比我们小么? 历史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但这个观点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原因在于,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的。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个命题,这也是我们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的任务! 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生产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因此,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乡镇政府负有保护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壤、海洋等环境各要素、自然生态系统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等的义务。乡镇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保护并改善环境质量。 乡镇政府在制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政策时,也需要制定当地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乡镇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在出现环境污染纠纷以及发生跨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争议时,应当协调解决。 乡镇政府在发生环境污染或资源保护的紧急事件之时,需要作出相应的处置。[1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天真烂漫,是多姿多彩,是纯洁无瑕。提及童年,总会有无尽的追忆眷恋。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曾是个孩子,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百草园、三味书屋那里有他的记忆,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相信你也会在属于他的这段时光寻觅到不一样的乐趣,说不定还感同身受呢!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资料) 三、预习检查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板书)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第一部分(第1~3段):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1层(第1段)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2层(第2段)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层(第3段)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段):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4~9段)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段)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段)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4层(第22~30段)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段到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课,听写本课字词。 二、随机抽学生朗读部分文字,训练朗读能力。 三、概括文章的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 1.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去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3. 4. 5. 6. 略写的是:1. 2. 7.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四、探究文本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1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1

16《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 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安排四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 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 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补充注释。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英语八年级上人教版Unit 6翻译句子

U6翻译句子 我打算明天到那。 约翰不打算做作业。 你这周末打算去看你的朋友们吗?做出肯定回答。 约翰下午打算去看电影吗?做出否定回答。 我打算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 当你长大后你准备成为什么?我准备当一个厨子。 沙拉长大后她准备成为什么?她准备当一个工程师。他们长大后准备成为什么?他们准备当科学家。 你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我打算学习电脑科学。 约翰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他打算上表演课和声乐课。 他们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他们打算真的很努力的学习医学。 我打算每天练习打篮球。 我曾经想要买一辆很快的车,因为我曾经想成为一名赛车手。 你打算在哪工作?我打算在上海工作。 约翰打算在哪工作?他打算搬到北京。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我打算当我完成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开始。 我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确定我不爱你。 他曾经不确定他是否想要成为一名作家。 确保下午三点在学校和我们见面。 第 1 页

不要担心。(2种) 我可以确保我将会成为一名记者。 我在襄阳长大。 你可以给我寄一张明信片吗?(2种)你的新年决定是什么? 约翰不打算学习弹一种乐器。 我打算明年成为足球队的一员。 我希望我可以取得好成绩。 你应该做许多锻炼。 我下定决心帮助我弟弟学习数学。 她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小提琴家。 听上去很有趣。 她是一个外国的人。 她是一个外国人。 学习外语对我来说是困难的。 你打算怎么使你的新年决定可行。 听上去像个好计划。 你去年下了一些决心吗? 你能够坚持决定吗?(able) 请不要质疑我。 第 2 页

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 让我们讨论一下你的梦想。 你知道决心是什么吗? 它是一种承诺。 我向我妈妈许下了一个承诺。 我爸爸许诺我了一台新电脑。 我保证我会努力学习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向他人许下了承诺。 我保证我当我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我准备整理我的房间。小轿车是我们城市里最普遍的东西。 在新年的伊始,我承诺我会去上吉他课。 你需要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我需要在来年坚持决心。 让我们制定一个计划吧。 水果对你的生理健康有好处。 请少吃快餐。 我打算来年开始一个锻炼项目。 它是关于你的自我提升的。 你一定与我妈妈有某种关系。 我与约翰没有丝毫关系。 第 3 页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A、上行文 B、平行文 C、越级行文 D、下行文 【答案】B 【解析】具有平行关系或其他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主送平行文。 2、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要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答案】A 【解析】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动力,A项正确,当选。产品开发必须面向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不是求异心理,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的反作用。D项错误。因此A项当选。 3、组成生态系统的角色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下列属于同一角色的是()。 A、空气、阳光、人类 B、绿色植物、蓝藻 C、蚯蚓、鱼类 D、蜣螂、蘑菇、硝化细菌 【答案】B 【解析】A项,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属于消费者。B项,两者均属于生产者,当选。C 项,蚯蚓属于分解者,鱼类属于消费者。D项,蜣螂和蘑菇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4、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光存储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下列哪个光存储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 A、CD B、DVD

C、LaserDisk D、Blu--RayDisc(蓝光DVD) 【答案】D 【解析】CD、DVD是目前常见和普及的光存储技术。Blue—RayDisc是前不久刚刚确定的新一代光存储技术标准,它具有存储量大、保存时间长等特点,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而LaserDisk是对激光存储技术的统称。所以答案为D项。 5、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二者相互矛盾不可兼得 B、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C、前者取决于后者 D、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解析】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B。 6、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A项,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朴素唯物主义否定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 7、归档文件整理的第一步骤是()。 A、分类 B、装订 C、排列 D、编号 【答案】B 【解析】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社戏》测试

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社戏 【单元学习目标】 欣赏艺术时,我们陶醉:享受艺术时,我们沉醉。跨越国度的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是人类相通的语言。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会把我们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学会审美和体会,积累感悟和思考,相信大家定会从中领略到人生的精彩与美好!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潺潺(chán)絮叨(xù)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桕树(jiù)蕴藻(yùn zǎo) 惮(dàn)棹(zhào)撮(cuō)楫(jí)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乐土:自由快乐的地方。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潺潺: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依稀:隐隐约约。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弥散:弥漫消散。

怠慢:冷淡。怠,轻慢,不恭敬。 惮:怕,畏惧。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重点句子分析】 (1)理解《社戏》一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 记叙性的文章,要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详略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有效地表现中心。因此,凡是对文章主题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要详写,而对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只作概括叙述就可以了。阅读此类文章,就要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这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意思;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更全面、丰满。 《社戏》一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为表达这一中心,作者在选材组材——即详略问题上是颇费一番心思的。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行船、看戏、归航,是因为要表达农村这块自由天地生活的丰富多彩、充满情趣;之所以要略写放牛钓虾,是因为与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才有后面的想方设法寻船去看戏、偷豆、吃豆。 在详写看戏这件事上,作者经过了精心选材。详写看戏前的波折:没船,借不到。于是这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总之,极力渲染“我”的沮丧。终于,转机出现了,我“轻松了,舒展了”,于是我们“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作者饱含感情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那豆麦的清香,那起伏的连山,那几点渔火,那仙境般的戏台,那精彩的表演,以及归航的无限童趣,抒写了自己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向往,抒写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而对看戏后的余波则一笔带过,因为它只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服务的。 (2)《社戏》一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社戏》一文除了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详略得当地安排故事情节之外,景物描写也是这篇作品具有永久魅力的因素之一。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幅画面,情景交融,描绘出江南水乡特有的秀美景色,对渲染欢快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月夜行船”的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2)文学常识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因此本文中的“我”(迅哥儿),不同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这里的“我”是作者塑造的,而那个“我”就是鲁迅自己。 (3)背景知识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20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案

1 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如图,所受的重力约为4.5N 的物体可能是 A.一张邮票 B.一枚一元硬币 C.一本物理课本 D.一只羊 (★) 2 . 一张试卷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 0.1 帕 B. 1 帕 C. 10 帕 D. 100 帕 (★★★★) 3 . 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 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 4 . 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 5 . 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G C.只有当货物静止时F=G D.上述三种情况,都应为F=G (★) 6 . 书包带做的很宽是为了 A.减小压力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D.增大压强 (★★) 7 . 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 8 .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A不受摩擦力 ②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④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 9 . 如图所示,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车厢内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着物体A、B,A 的质量较大,在火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会由于惯性而运动,在它们离开桌面前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可能相碰D.无法判断 (★) 10 . 下列事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A.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B.用吸管从瓶中吸起饮料 C.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沉浮 D.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 11 . 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盛有不同种 类的液体,将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分别放到甲、乙、丙容器中,静止时的位 置如图所示,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同步练习6 达标训练 1.课文的线索是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来结构全篇。2.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 3.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4.课文比较突出地描写了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等几个人物,试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双喜: 阿发: 六一公公: 能力提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