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电大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电大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电大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 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2. 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 A )

A. 抓握反射

B. 吮吸反射

C. 转向反射

D. 张嘴

3. 一般认为,婴儿从 ( 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4. 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 ( B )进行思考。

A. 动作

B. 表象

C. 语言

D. 形象

5. 在( A )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6. "三山实验 "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 A )阶段。

A. 自我中心

B. 他我中心

C. 自我他我中心

D. 超越自我中心。

7. 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 B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 个性

B. 气质

C. 能力

D. 性质

8.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 A )。

A. 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 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

C. 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 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9. 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 B )。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10. 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 A )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1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 岁

B.0-3 岁

C.0-6 岁

D.0-13、14 岁

12. 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3. 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 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14. 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面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

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5. 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D)。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6. 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D)。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17. 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儿童处于( B)。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8. 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B)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19. 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 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 条件反射的出现。

20. 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21. ( A )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 D.依恋感

22. 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 ( D )阶段?

A. 元分化阶段

B. 低分化阶段

C. 依恋形成阶段

D. 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23.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 ( D )

A.心理活动的速度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24.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 ( A )。

A.观察学习

B.自我学习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

25. (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 .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6. 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 A )

A .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27.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 C)。

A. 1 岁

B. 2 一 3 岁

C. 4 岁

D.7 岁

28.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D抑郁质

29. 下列 ( D )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30.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 ? (B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31. 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 ? ( B )

A. 涂鸦期

B. 象征期

C. 联想期

D. 定形期 32.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

A)。

A ?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33. 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 .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34. 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B )

A ?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3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下列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6. 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

A)机制起作用。

A .奖励和示范 B.批评C.教育D.表扬

37. “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

A .性格B.气质C.个性D.人格

38. “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钙然是‘概念智力 '的一个基础” ,这段话出自 : ( A )。

A.皮亚杰

B.吉布森福克

C.维果斯基

D. 福禄贝尔

39. “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 B )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40. 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 )。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41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 B )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42.在( A )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如以评价。

A.前道德阶段

B.道德他律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43 .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 (C )。

A.1 岁

B.2-3 岁

C. 3-6 岁

D.7 岁

44.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 A )。

A.观察学习

B.自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

二、判断题

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 )

2. 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3. 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

4. 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5. 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

6. 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

7. 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8. 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

9. 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

10. 3-4 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 )

11. 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2. 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

13. 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14. 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 .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

15. 观点采择本质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 )

16. 研究表明, 2-4 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 )

17.3 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 )

18. 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19. 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 )

20. 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 )

21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变化或直观的位置移动。(×)

22. 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23. 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24. 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

25.4-5 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

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

26. 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

27. 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

28.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29. 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30.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 (×)

31.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会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32.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现和直觉的。 (√) 33. 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典型的心理特点。

(√)

34. 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

35.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

36. 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 )

37. 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 (× )

38. 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

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 (× )

39. 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 (√ )

40.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

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

.相互排斥的。 (× )

41. 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42. 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

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 )

43. 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 具。(√) 44. 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 (√ )

45. 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

(√ )

4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 47. 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

48.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

49.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 (× )

50. 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 ) 51. 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

52.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 (× ) 53. 由外源性剌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

(√)

54. 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 ) 55. 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

(√ )

56. 4-5 岁儿童还不能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 )

57. 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 (× )

58. 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 (× ) 59. 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

(√)

60.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

61. 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 62. 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睬。 63. 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 (× ) 64. 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 )

65.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

(× )

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

×)

66. 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

67. 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

68. 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 )

69. 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

70. 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

71. 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也为主。(√ )

72. 儿童很早就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 )

73. 婴儿形成何种类型的依恋关系与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 )

74. 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口( X)

75. 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

76. 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 X)

77. 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

78. 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

种信息综合。(×)

三、简答题和论述题

1. 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

答: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

(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3. 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

(3)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4. 简述个性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5.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

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6. 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7. 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而评价。

(2) 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

8. 维果斯基是如何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1) 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2 分 )

(2)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 "(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4 分 )

(3) 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阔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阔限。 (4 分 )

(4) 启示 :(6 分 )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供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9.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0.试沦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 对社会性发展的彩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探索、有自

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

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咙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11.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依次为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2.简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2)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3)依恋关

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13. 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14. 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 (2)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3)后天经验所致。

15. 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教养方式的影响 :(要说明权威望、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 性格的不同影响。

(2) 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

(3) 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

(4) 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现正相关。

(5) 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16.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必须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动力问题) 。

17. 对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理论”?

(1)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

(2) 斯金纳的语言习得论

(3) 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8.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

(1)涂鸦期:经历无控制的涂鸦和有控制的涂鸦;

(2) 象征期能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把符号作为事物的象征

(3) 定形期能够将头脑中想画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19. 试述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

答: (1)视觉复述策略 ;(2) 特征定位策略 ;(3) 复述策略 ;(4) 组织性策略 ;(5) 提取策略。

20. 简述2-6 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答:(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1.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认识?

答:(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行为的认识; (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22.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

(2)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

(3)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3. 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答: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认识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一个有着质的差异的发展过程。即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和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以后)。每一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的水平。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他第一次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引发了更多的儿童心理学家对认知研究的热情。

24. 简述幼儿有意识记发展的特点

答: (1)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

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 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25. 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 (1)认知和换位思考能力 ;(2) 同龄人的交流 ; (3) 儿童的养育实践 ;(4) 教育与文化。

26. 试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⑴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①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此时儿童还没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 》形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2答案一.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40分) 题目1 影响招聘的内部因素是(C )。 选择一项: A. 法律的监控 B. 劳动力市场条件 C. 企事业组织形象 题目2 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A )。 选择一项: A. 公文处理 B. 案例分析 C. 管理游戏 题目3 甑选程序中不包括的是(C )。 选择一项: A. 职位安排 B. 填写申请表 C. 寻找候选人 题目4 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式叫做(A )。 选择一项: A. 岗前培训

B. 离岗培训 C. 在岗培训 D. 业余自学 题目5 在培训中,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D )。 选择一项: A. 讲授法 B. 角色扮演法 C. 案例分析法 D. 研讨法 题目6 岗位培训成本应属于下列哪种成本?(C ) 选择一项: A. 使用成本 B. 获得成本 C. 开发成本 D. 保障成本 题目7 让被试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测评方法被称为(B )。 选择一项: A. 个案分析技术 B. 联想技术

C. 构成技术 D. 表现技术 题目8 检验测量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标被称为(A )。 选择一项: A. 效度 B. 误差 C. 常模 D. 信度 题目9 让秘书起草一份文件这是一种(D )。 选择一项: A. 任务 B. 职业 C. 职位 D. 职务 题目10 为使分配公正合理,必须对每一职务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贡献和地位,进行客观.准确.数量化的评估并加以排序。这是职务分析的哪一项主要内容?(D ) 选择一项: A. 绩效评估 B. 职务评价 C.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4-15 18:03:32点击数:1050次互联网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程过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13.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子阶段。 1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1)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 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 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 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2)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建筑力学》课程期末重点模拟试卷整理汇总(考试精华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建筑力学 试题 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支座为( )。 A .固定铰支座 B .固定端支座 C .可动铰支座 D .都不是 2.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 A .列平衡方程、画受力图、取分离体 B .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取分离体 C .画受力图、取分离体、列平衡方程 D .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3.在一对( )位于杆件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杆件将产生弯曲变形,杆的轴线由直线弯曲成曲线。 A .大小相等 B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方向相反 4.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 )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 A .弹性 B .屈服 C .强化 D .颈缩 5.轴心受压直杆,当压力值P F 恰好等于某一临界值Pcr F 时,压杆可以在微弯状态下处于新的平衡,称压杆的这种状态的平衡为( )。 A .稳定平衡 B .不稳定平衡 C .随遇平衡 D .不知道 6.欲求梁某一点的线位移,应在该点设( )。 A .一单位集中力 B .一单位集中力偶 C .一对单位集中力 D .一对单位集中力偶 7.图示单跨梁AB 的转动刚度AB S 是( )。(l EI i ) A .3i B .6i C .4i D .-i

8.矩形截面,高为h ,宽为b ,则其抗弯截面模量为( )。 A .62bh B .63bh C .122bh D .12 3 bh 9.在力法典型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数值恒大于零的有( )。 A .主系数 B .主系数和副系数 C .主系数和自由项 D .副系数和自由项 10.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是( )。 A .0 B .—1 C .0.5 D .2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在约束的类型中,结点可分为铰结点、刚结点、自由结点。( ) 2.交于一点的力所组成的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 3.在平面力系中,所有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有3个平衡方程。( ) 4.多余约束是指维持体系几何不变性所多余的约束。( )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共有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 ) 6.截面上的剪力使研究对象有逆时针转向趋势时取正值。( ) 7.作材料的拉伸试验的试件,中间部分的工作长度是标距,规定圆形截面的试件,标距和直径之比为5:1或10: 1。( ) 8.平面图形的对称轴一定通过图形的形心。( ) 9.两端固定的压杆,其长度系数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的4倍。( ) 10.挠度向下为正,转角逆时针转向为正。( )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4答案一.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题目1 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包括企业人.环境.文化.价值观四个方面。×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经常敲击热水瓶”的描述句远不及“每八小时内敲击热水瓶六小时”的描述句。√选择一项: 对

题目6 定额与定员不相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通过人才交流中心选择人员,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于如计算机,通讯等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效果不太理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培训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开发,二者在内涵和实质都完全一致。×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0 员工薪酬就是指发给员工的工资。× 选择一项: 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目11 以“任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在哪种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来的?(D )选择一项: A. 自我实现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经济人 题目12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关键区别体现在(C)。 选择一项: A. 内容上 B. 工作程序上 C. 观念上 D. 工作方法上 题目13 “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B ) 选择一项: A. 工具 B. 资源 C. 成本 D. 物体 题目14

2017年电大电大2017秋《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3秋最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研究任务:wwh 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①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②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 ③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③4 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 ③5 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 2 )现代:19 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 研究运动。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在早期教育领域中,关键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在胚胎学中,关键期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关键期的概念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领域。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答:横向研究的优点是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大规模样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缺点是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如果研究者在组织样组时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如早期经验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一个智力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变化等,都适于做长期追踪研究。缺点是这类研究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和关系。

电大期末考试2018年《领导学基础》课程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及打印版整理精编

二、名词解释 1、领导(是以实践中心展开的,由拘役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活动的主体也称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指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 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 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9、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发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岀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10、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11、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充分授权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柔性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12、不充分授权(也称之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13、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权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以免岀现疏漏) 14、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 15、“腐败”概念(被称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16、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解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17、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18、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9、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 命令发岀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20、直线式领导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式或传统式组织结构。它将是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德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21、职能式组织结构(又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性机构) 22、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 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一一 目标"结构) 23、一长制(又称之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24、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25、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在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体制) 26、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27、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28、领导环境的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 29、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 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30、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

2020年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者少选都不能得分) 1、“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BCD ),这些组成部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丰富内容。P12 A体力 B技能 C智力 D知识 2、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确立起以( D)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指导原则。P36 A科学发展 B和谐发展 C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P24 A、前期投资损耗 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人事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4、传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BCD)。P28 A、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 B、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 C、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 D、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 5、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主要体现在(ABD)。P32 A、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可被反复利用 B、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 C、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 D、意味着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6、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 ACD ),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P3 A 道德 B 法律 C 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7、(B)的创造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P36 A、信息经济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知识经济理论 D、人力资源理论 8、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1902年在( B )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P44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使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完整、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人力资源研究劳工管理阶段的核心思想是(BCD )。 A 人们主要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 B 人天生是懒惰的 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 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 11、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B)。 A. 俸禄 B. 品秩 C. 薪级 D.等级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B )开始施行。 A. 2007年7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7月1日 D. 2007年1月1日 13、公共部门外部生态环境包括(ABCD)。P67 A.政治制度 B.市场体制 C.劳动力与人口素质 D. 经济与技术环境 14、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 ABC )的特点。 A.系统性和复杂性 B.动态性和稳定性 C.相关性和独立性 D.统一性与多样性 15、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BC )。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16、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D )。 A.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17、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B )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公共部门 18、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始自( B ),但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早已有之。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9、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ABC )。 A.明确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B.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C.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D. 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 2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B )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A.培训 B.教育 C.素质 D.投资 21、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BC )。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 ACD )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 C契约机制和 D保障机制 23、( D )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电大《英语国家概况》科目期末考试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7电大《英语国家概况》科目考试 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推荐 英语国家概况Chapter 1 Land and People 第一章英国的国土与人民 I. Different Names for Britain and its Parts 英国的不同名称及其各组成部分 1.Geographical names: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地理名称: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和英格兰。 2.Official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官方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wo large islands-Great Britain (the larger one) and Ireland,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不列颠群岛由两个大岛—大不列颠岛(较大的一个)和爱尔 兰岛,及成千上万个小岛组成。 4.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大不列颠岛上有三个政治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1) England 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reat Britain. It is the largest, most populous section.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是 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 Scotland is in the north of Great Britain. It has three natural zones (the Highlands in the north; the Central lowlands; the south Uplands) Capital: Edinburgh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的北部。它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及南部山 陵。首府:爱丁堡。 (3) Wales is in the west of Great Britain. Capital: Cardiff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的西部。首府:加的夫 (4) Northern Ireland is the fourth region of the UK. Capital: Belfast.北爱尔兰是英国第四个区域。首府:贝尔法斯特。 5.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were once colonies of Britain. It was founded in 1931, and has 50 member countries until 1991.英联邦是曾为英国殖民地的、但现已独立国家所构成的自由 联合体。它成立于1931年,至1990年止已有50个成员国。 II. Geographical Features 英国的地理特征 1.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Britain: 英国的地理位置: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surrounded by the sea. It li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off the north coast of Europe. It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Europe by the English Channel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Sea in the east. 英国是一个岛国。它位于大西洋 北部,与欧洲大陆的北海岸隔海相望。南面的英吉利海峡和东面的 北海将它与欧洲其它部分隔开。 2.The north and west of Britain are mainly highlands; and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re mostly lowlands.英国的西部和北部主要是高地,东部和东南部主要是低地。III.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Ben Nevis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Britain (1,343m).本尼维斯山为英国最高峰,海拔1,343米。Severn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Britain (338km).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全长338公里。Thames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and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Britain. (336km).泰晤士河是英国第二大河, 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河。全长336公里。Lough Neagh is the largest lake in Britain which is located in Northern Ireland. (396 square kilometres).讷湖(内伊湖)是英国最大的湖,位于北爱尔兰。面积为396平方公里。River Cly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Scotland.克莱德河是苏格兰最重要的河流。Snowdoni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Wales.(1,085m)斯诺多尼亚是威尔士的最高点,海拔1,085米。 IV. Climate 气候 1. Britain's favorable climate 英国有利的气候条件:Britain has a maritime climate-winters are not too cold and summers are not too hot. It has a steady reliable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The temperature varies within a small range. 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季不过于寒冷,夏季不过于炎热。 全年有稳定可靠的降雨量,气温变化幅度小。 2.The factors influence the climate in Britain:影响英国气候的因素: 1)The surrounding waters tend to balance the seasonal differences by heating up the land in winter and cooling it off in summer;环绕四周的海水。冬天,海水可使岛内气温升高, 夏天则使气温降低,从而起到平衡季节温差的作用; 2)The prevailing south-west winds or the Westerlies blow over the country all the year round bringing warm and wet air in winter and keeping the temperatures moderate;一年四季盛行的西南风和西风在冬季从大西洋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使气温适宜; 3)The North Atlantic Drift passes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warms them.北大西洋暖流经不列颠群岛西海岸,使气候变暖。 3.Rainfall 降雨量:Britain has a steady reliable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in Britain is over 1,000mm. There is a water surplus in the north and west, and a water deficit in the south and east.英国全年降雨量稳定,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英国北部、西部雨量过多,但是南部、东部有所缺乏。 V. The People 人口 1.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口分布:Britain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57 millions and it is very unevenly distributed. 90% of the population is urban and only 10% is rural.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is made up mainly of the English (81.5%), the Scottish (9.6%), the Welsh (1.9%), the Irish (2.4%), the Northern Irish (1.8%) and other peoples (2.8%). 英国人口约570万,分布极不均匀,90%是城市人口,只有10%是农村人口。英国人口组成为:英格兰人(81.5%),苏格兰人(9.6%),威尔士人( 1.9%),爱尔兰人、北爱尔兰人和其他民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