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1、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

指由于产品种类的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范围经济产生于多种产品生产、而不是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例如:某企业生产X、Y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与其他要素投入。X、Y两商品的产品转换曲线如图5-6所示。

图中凹的产品转换曲线表明了范围经济。曲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要低于连线之上的曲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即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如下:

) (

) (

)

(

)

(

Y

X

C

Y X

C

Y

C

X

C

SC

++

-

+

=

其中,)(X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X 商品所耗费的成本,)(Y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Y 商品所耗费的成本,)(Y X C 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同时生产X 、Y 两种商品的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如果SC 大于零,则存在范围经济,表示两种商品的单一生产所耗费的成本总额大于这两种商品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如果SC 小于零,则存在范围不经济。如果SC 等于零,则既不存在范围经济,也不存在范围不经济。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

范围经济成本分析图 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TC (Qx ,Qy )

TC(QX)为企业生产X 产品的成本

范围经济的度量:

范围经济节约率s =〔TC(Qx)+TC(Qy)-TC (Qx ,Qy )〕/TC (Qx ,Qy )

所谓范围经济,是多种金融服务由同一机构提供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如果由于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的范围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则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如果因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的扩大,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则存在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ofScope)。、

范围经济的成因

投入要素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表现为生产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

范围经济相关书籍

率,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发成本。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表现为可以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如通过企业的声誉转化为产品的声誉,通过既有产品的营销网络来支持其他产品的销售等。

管理者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

表现为在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其他产品和业务时,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人员来进行管理,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节约交易费用,这一点在纵向一体化这种范围经济的特殊形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沿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多产品生产时,企业可以减少在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出售自己,成品中的交易活动,即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

企业进行多产品联合生产时,产品种类的数量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多越好,总是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表现企业的一体化或多元化经营总是有限度的,而且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的经营组合。企业进行多产品联合生产时,在产品的组合上是可选择的,表现为某产品的生产对一个企业来讲不存在范围经

范围经济相关书籍

济,但对另一个企业来讲也许存在范围经济,或者是,某产品的生产对两个企业来讲都存在范围经济,但在一个企业生产的范围经济比在另一个企业生产的范围经济要大。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

专业化本身也存在一个经济与不经济的问题,即专业化不一定经济。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体化(即非专业化)经济和非一体化经济的问题,或者说是专业化经济与专业化不经济的问题,企业何时存在专业化经济,何时存在专业化不经济,实际上就回答了联合生产何时存在范围经济,何时存在范围不经济,这就为联合生产合理范围的确定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

范围经济 - 与规模经济的差异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现象。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出现规模不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A、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可能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却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B、一个工厂用较大规模只生产某一种产品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却不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C、范围经济强调生产不同种类产品(包括品种与规格)获得的经济性,规模经济强调的是产量规模带来的经济性。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内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范围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

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

范围经济 - 例子及分析

1、IT产业。

比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电讯产品就是关联产品;ISP、ICP、IDC 也是关联产品;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也是关联产品。IT产业之所以能产生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合成效应:同一个厂商进行多品种生产,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比分别生产要低;

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整合资金和人力资源,以代替市场机制;

减少经营风险:对关联的多元化生产而言,企业生存的产业生态环境多了一条食物链,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是无关联的多元化对企业也可能构成发展陷阱;

扩大发展空间:在单一产品上企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面临着来自市场和法律的限制,因此多产品经营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空间的要求。

2、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银行业也存在范围经济,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允许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和绝对收益水平。范围经济形成的优势,是银行扩的规模难以办到的。研究也证明,混业经营的银行比分业经营的银行更不容易倒闭。尤其对我国来说,范围经济的存在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动因之一。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中间业务和增加投资业务,寻求银证、银保合作可以形成范围经济的优势,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3、高校扩招。

扩招导致范围经济的原因在于:

扩招前,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严重割裂,对师资、图书信息、教室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充分;

扩招后,高校培养层次更为健全,能够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中更有效地对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匹配;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资源的共享更为充分,主要体现在电子图书信息(如学校购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网上教育的发展,一旦学校购买了某项资源,增加一位教师或学生使用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也促使范围经济现象的产生。

范围经济 - 竞争优势

1、生产成本优势

。主要是表现为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分摊固定成本主要表现为分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主要表现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2、差异化优势。

差异化是指企业提供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及提供的服务等,这种多样性能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范围经济形成的差异化优势特别明显,差异化一方面满足了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需求,同时,差异化也是企业寻求范围经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3、市场营销优势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获得市场营销优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市场营销强调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从营销理论来说,就是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又叫分销)、促销(Promotion)、公共舆论(PublicRelationsorpublicopinion)、政治或权力(Politicalorpower)等方面体现企业的竞争能力。而范围经济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能在内部建立的营销平台上,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多种产品,还能更好地利用企业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对跟进者形成巨大的进入障碍。

4、技术创新优势

。首先,对范围经济的理解和受益,使企业管理层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更加重视;其次,范围经济利益的驱动可以导致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持续的创新活动将使企业在应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培养创新团队、加强市场调研等等方面获得突破,最终将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

5、抵御风险的优势。

范围经济在成本、差异化、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范围经济还强化了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互补性(尤其是对于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企业。

范围经济 - 理论基础

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

从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的总结分析看,西方一直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当托夫勒把规模和品种,当作两种并列的维度,用来表述经济发展方式时,就会发现,西方人没有那种把规模当上帝的定见。“从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说法,隐含这样的灵活看法:规模经济,也可以读作“品种不经济”;范围经济,也可以读作“品种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到底哪种好,要与所在历史条件结合起来看。如果处在传统工业化阶段,规模经济是“好”的,范围经济是不那么现实的;反之,如果处在信息化阶段,范围经济是“好”的,品种不经济越来越非主流。

品种经济性

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展开看,它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要想降低品种多样化的成本,涉及外部经济性、知识互补性、收益递增、人力资本投入、网络效应、营造环境、协同商务、集群发展等等,都来了。这些都属于内生增长的范畴,与规模经济是不同取向。概括起来说,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是经济增长方式,从外源增长,转向内生增长。内生增长的关键要点,在经济学上,就是处理品种多样性问题,也就是品种经济性问题。

规模经济是与比较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范围经济是与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波特的发现。波特说,“对一些强调比较优势的产业,规模经济理论确实有它的重要性。然而,这个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所关心的国家竞争优势问题”。竞争优势在波特术语中,是比较优势的反义词,他称之为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关注点在生产要素,在禀赋。也就是一国“天生”的资源。竞争优势,除了取决于生产要素外,更取决于企业外部的需求、相关产业、战略等综合因素。波特说:“比较优势理论是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的一种理论,而我则力主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我认为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高效地使用和升级换代。”

比较优势强调的是企业向内部生产生素要效益的单打独斗的经济发展方式,国家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向外借用资源的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说法比较,波特实际等于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放大到国家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竞争优势,就是指国家范围经济。钱德勒说的范围经济与波特说的产业集群,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了品种经济性,即通过在相同范围内共享资源,在不同品种间分摊成本。前者说一个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品种多样化降低成本;后者说一个地区可以通过小企业协同,降低不同品种生产的成本。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差异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内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范围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3)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

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

---------------------------------------------

通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生产活动,在增加投入要素数量的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其具体机制是: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固定平均成本开始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这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投入进一步的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会继续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当产量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产出增加的比例不再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效应停止。

电信通信业的规模经济性就是指通信网络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所依赖的网络系统具有规模经济性。也就是说通信网络运营业具备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设施,构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因此,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下降。

规模经济性示例

对电信通信业来讲,其范围经济性表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既传送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送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肯定比独立建立形形色色的网络成本要低。

再如以收音机为例,显而易见,一个企业生产两个型号的收音机要比只生产一个型号的收音机要经济得多。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 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 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2)交易的规模经济。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3)专业化分工效益。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 2同上,157-159页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 钢铁产业常常被作为规模经济的一个典型的产业代表,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产钢第一大国,2003年突破2亿吨,中国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钢产量增速年均达到20%左右。 尽管中国钢铁产业的产量和出口都发展迅速,但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国的钢铁产业企业规模明显偏小,2005年,中国钢铁全产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这就代表着,由于竞争程度高、集中度低,企业之间会由于产品和市场相似而产生相当大的竞争和磨擦,交易费用偏高,资源配置损失和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规模经济难以产生。 规模经济案例: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 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每个企业都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多产业、小规模,低 市场占有率;二是少产业,大规模,高市场占有率。格兰仕选择的是后者。格兰仕的微波炉,在国内已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外已达到35%的市场占有率。 格兰仕的成功就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早在1996——1997年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400万台时,将出厂价又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而现在规模达到1000万台以上时,又把出厂价降到规模为50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这种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降价,是一种合理的降价。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 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降价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从1993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年之内,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降掉了9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格兰仕的功劳,不能不说是格兰仕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贡献。 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并购够通过实现经营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力资源、技术等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合作与生产,减少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 另外从技术上看,吉利在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战略,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是空谈。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只要有了技术,吉利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力也将明显增强,也便突破了技术重围。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 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吉利收购沃尔沃还可以汲取更高端的工业设计人才和品牌策划人才。而这些有经验的技工或者设计人才的获得可以从学习曲线来分析他们给吉利打来的优势。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

幻灯片1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a l e&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o p e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 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2 企业适度规模理论 3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4 幻灯片3 1 基本概念 幻灯片4 一、规模经济 ●基本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 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 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幻灯片5 二、规模内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与规模结构经济 ●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单位产品成本下 降,收益上升。 ●规模外部经济是指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 行业规模扩大后,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规模结构经济。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 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幻灯片6 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一般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 济和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可用图3-1说明。 ●反映规模经济的一个基本指标为函数系数,FC=AC/MC。函数系数是成本弹性ρ的倒数。 幻灯片7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

规模经济VS范围经济

简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含义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1、含义 (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一般认为,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或者说,当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时,则企业实行了规模经济。因此,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成本下降特征的一个指标。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Average Cost)随产出增加而下降时,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一定小于平均成本。此时,我们称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简单来讲,即如果MCAC则是规模不经济;如果MC=AC则是不变规模报酬。关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我们可以参考下图: (2)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或者说,当两种产品一起生产(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就有范围经济。如果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能够降低单位成本,则存在着规模经济;如果随着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或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则存在着范围经济。一般地,我们用平均成本函数的下降来定义规模经济,而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来定义范围经济。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生产多种产品与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企业进行生产时,整体生产的总成本低于分离生产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2、区别与联系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内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范围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3)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optimal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从生产的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两者的共同成因包括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2)两者的区别 除了共同成因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规模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如图2-1所示,令判定系数FC=AC/MC,则有:

(1)当FC>1时,产量小于Q1,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下方,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2)当FC<1时,产量大于Q2,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上方,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3)当FC=1时,产量大于Q1小于Q2,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MC曲线与AC曲线重合,规模收益不变,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案例。 答: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表示为:TC(Q x,Q y)<TC(Q x,0)+TC(0,Q y)。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Y所花

产业经济学 汽车产业规模经济 案例分析答案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评析: 中国汽车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开始,经过5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国汽车产业的总生产规模达到162.8万辆,其中轿车50.7万辆,货车66.2万辆,客车45.9万辆,在世界各国汽车产量中排名第十。汽车保有量为1319.3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达4000万辆,国产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90%以上。199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为2528亿元,全产业拥有固定资产1500亿元。 然而,同国外汽车业巨头相比,我国汽车工业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境内具备资格的汽车整车厂达120多家,其数目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汽车厂商的总和。1997年,我国各类汽车的总产量仅为155.7万辆,不及欧美一家汽车公司的年产量(参见表1和表2)。1999年,全球汽车品牌年产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福特品牌,其年产量为600万辆,就连排名第18的大宇汽车,其年产量也达到90万辆的水平(参见表3)。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规模经济”的最低限度被大大提高了。对整车企业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辆、一百万辆汽车的产量足以达到规模经济,而在90年代却变成了规模不经济。我们以往所说的15万辆或20万辆产量的最小有效规模,至多是制造环节上单一工厂或生产车间的最小规模,远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具有完整功能(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及独立品牌)的企业所应具备的经济规模。反映企业综合能力的全球十大品牌,其年产量均超过150万辆。

的影响》(2002)。 其次,中国汽车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少自主开发能力,汽车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而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寥寥无几。在全国119家汽车整车企业中,年产量5万辆以上的企业仅为8家,不到企业总数的10%。另一方面,年产量1万辆以下的企业有100家,占总数的84%。其中,年产量100辆以下的企业居然有15家,占企业总数的12.3%(参见表4)。 表5:1998年全球排名前10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销售收入排行榜

规模经济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规模经济 英文名称:economies of scale 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 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目录 定义 规模经济的特点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 规模经济的优势 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 实现规模经济途径 规模经济的确定方法1、会计分析计算法 2、工程法 参考规模不经济 经验学习曲线 微观经济学 范围经济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此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规模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 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答: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第,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5.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答:产业经济学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多项内容。总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最基本研究方法乃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博弈论分析、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 钢铁产业常常被作为规模经济的一个典型的产业代表,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产钢第一大国,2003年突破2亿吨,中国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钢产量增速年均达到20%左右。 尽管中国钢铁产业的产量和出口都发展迅速,但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国的钢铁产业企业规模明显偏小,2005年,中国钢铁全产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这就代表着,由于竞争程度高、集中度低,企业之间会由于产品和市场相似而产生相当大的竞争和磨擦,交易费用偏高,资源配置损失和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规模经济难以产生。 规模经济案例: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 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每个企业都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多产业、小规模,低市场占有率;二是少产业,大规模,高市场占有率。格兰仕选择的是后者。格兰仕的微波炉,在国内已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外已达到35%的市场占有率。 格兰仕的成功就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早在1996——1997年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

400万台时,将出厂价又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而现在规模达到1000万台以上时,又把出厂价降到规模为50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这种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降价,是一种合理的降价。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 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降价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从1993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年之内,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降掉了9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格兰仕的功劳,不能不说是格兰仕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贡献。 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并购够通过实现经营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力资源、技术等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合作与生产,减少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 另外从技术上看,吉利在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战略,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是空谈。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只要有了技术,吉利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力也将明显增强,也便突破了技术重围。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 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吉利收购沃尔沃还可以汲取更高端的工业设计人才和品牌策划人才。而这些有经验的技工或者设计人才的获得可以从学习曲线来分析他们给吉利打来的优势。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五、案例分析题(1题,15分) 材料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例如,1901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1.50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不过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在1903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2:加成定价法 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20世纪60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这些价格一旦宣布,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为20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这次的收购不仅涉及交易双方,而且涉及到美国政府以及欧盟各国政府,其中还引发了反垄断的争议。 问题:请解释横向兼并的含义,并对横向并购进行福利分析。 材料4:企业的差异化策略 1、宝洁公司的差异化策略。针对消费者对洗衣粉的不同偏好,宝洁公司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将洗衣粉划分为9个品牌,并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成功占领了美国大半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1、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 指由于产品种类的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范围经济产生于多种产品生产、而不是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例如:某企业生产X、Y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与其他要素投入。X、Y两商品的产品转换曲线如图5-6所示。 图中凹的产品转换曲线表明了范围经济。曲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要低于连线之上的曲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即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如下: ) ( ) ( ) ( ) ( Y X C Y X C Y C X C SC ++ - + =

第三章__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三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市场经济中,产业之间总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经济特征。譬如,在啤酒和计算机产业,大公司(如青岛啤酒公司、珠江啤酒公司,微软公司、联想集团)与小公司(如钱江啤酒公司、黄岩啤酒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都能在市场上生存;在飞机制造、钢铁等产业,少数大公司(如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首都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就占据了整个产业中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在某些产业,如广告、管理咨询、饮食等,小公司则占有优势地位。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产业之间如此大的差别?企业规模的大小究竟由什么决定?企业是否存在一个适度的规模?事实上,这些绝然不同的市场结构,是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研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本章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同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的适度规模问题,并对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第一节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两个既相联系又存在区别的概念。在很多场合下,企业(或组织)既存在规模经济又存在范围经济。①但是,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前提。 一般来说,企业存在两方面的边界:横向边界(horizontal

boundaries)与纵向边界(vertical boundaries)。简单地讲,横向边界指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纵向边界指该企业与其上游、下游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本章所论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局限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关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并没有严格一致的定义。一般认为,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②或者说, 当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时,则企业实行了规模经济。因此,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成本下降特征的一个指标。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Average Cost)随产出增加而下降时,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一定小于平均成本。此时,我们称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不发生变化,即平均成本为一固定值时,边际成本一定等于平均成本。这时,我们称企业实现了不变的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增大时,边际成本一定大于平均成本,则我们称企业的生产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因此,经济学家一般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描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如果MCAC ?规模不经济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基本概念(见表2-1) 表2-1 基本概念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考点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见表2-2) 表2-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 考点三: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 1.企业规模与效率 (1)规模过大的缺点

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使信息在纵向、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决策失误; ②规模过大也可能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摩擦加大,工作效率降低。 (2)计算公式 法国管理专家格兰丘纳斯提出了一个用以计算交互关系数量的公式:n(2n-1+n-1)。式中n为下属人数或单位数。 公式表明,当由于某些原因,下属人数和单位数增加,会引起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交互关系(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数量非线性增大,从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会非线性地快速增长。 因此,企业存在适度规模,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 2.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平均成本曲线 (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假设:生产能力扩大和技术进步没有联系。 一般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来考察规模经济。其中,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不变时,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如图2-2所示,SAC1、SAC2、SAC3和SAC4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企业存在的适度规模后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图2-2 平均成本曲线(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反映生产能力扩大过程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规模经济,曲线向上倾斜表示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在BC之间处于最低水平,称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企业规模处于BC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适度的。 (2)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假设:生产能力的扩大是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不断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因挖掘潜力的难度增加而越来越小。 如图2-3所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总体呈持续下降态势,到了C点后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要确定最小经济规模,可先设定一个平均成本下降率判定系数,若到C点所在的生产规模后再增加产量,其平均成本下降率小于判定系数,C点即为“最小经济规模”。此时不存在最小最佳规模或最大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决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最低限度,一定时期内的技术、经济等因素决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最高限度。

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与范围经济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与范围经济(Economicsofscope) 2.交易成本(Transactionscosts)与沉淀成本(Sunkcost) 3.纵向兼并(Verticalmerger)与横向兼并(Horizontalmenger) 4.不完善信息(Impenfeetinformation)与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 5.基尼系数(Ginicofficient)和价格指数(Priceindex) 6.拉弗曲线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8.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交往论” 9.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 10.闲暇的跨期替代 二、简答题 1.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些属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1)F(K,L)=K×K×L (2)F(K,L)=K+2×L (3)F(bK,bL)=sqrt(b)×F(K,L) 2.(1)假定橙汁和苹果汁为完全替代品,画出合适的价格——消费(橙汁的价格变动) 曲线和收入——消费曲线;(2)左鞋和右鞋是完全互补品,画出合适的价格——消费曲线 和收入——消费曲线。 3.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4.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V=X4Y3(注:X的四次方及Y的三次方),则他在Y商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对Y的需求与X的价格有什么关系?

5.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 6.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7.举出一个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囚犯两难困境的例子。 8.证明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最优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且与需求弹性负相关。 9.试说明货币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可能影响。 10.简述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哈伯勒——皮古效应) 11.试说明鲍谟——托宾“平方根公式”的含义。 12.说明J——曲线现象。 13.请说明(借助图示)IS曲线在R-Y空间的位置如何决定。 三、计算题 1.对于一个消费的经济,假设收入为m的消费者的直接效用函数为u(x),间接效用函数为 v(p,m)。我们假设P为生产价格。如果t为对应的税收向量,这样消费者的价格为p+t,从而间接用为v(p+t,m),政府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收益为: (1)政府的行为就是在自己收益一定的条件下使得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假设政府收益为R ,写出政府的最优问题。 (2)导出税收的逆弹性法则。 2.两个寡头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a-bQ,其中Q=Q1+Q2,成本函数为Ci=ai+bi,i=1. 2,a,b,ai,bi为常数。 (1)两个寡头联合时的最大产出是多少?为了联合,每个寡头分别应该生产多少产量? (2)如果两个寡头采取非合作策略,寡头1处于领导地位,求出各自的均衡产量、利润、 市场价格,并以适合的图形说明。 (3)寡头1愿意出多高的价格兼并寡头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