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案例京剧

教学案例京剧

教学案例京剧
教学案例京剧

教学案例------京剧

第一部分:

师:多媒体播放陈升演唱的《北京一夜》视频。

师:这是一首京剧R&B戏歌,这样的歌曲你还知道那些?

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师:喜欢吗?

生:当然喜欢。

师:它们都像《唱脸谱》一样,“源于京剧,胜似京剧”。既然大家喜欢我们就来追溯一下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讲《铡美案》的故事,听传统京剧《铡美案》,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时间、地点等。(略)

第二部分:

师:随着京剧的不断发展,融入许多现代的东西(器乐、文化),引出现代京剧《打虎上山》。

欣赏《打虎上山》(略)

分析现代京剧音乐的新发展。(略)

第三部分:

第二次欣赏由于魁智演唱《打虎上山》,交响乐队现场伴奏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体会交响乐队的作用。

音乐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打虎上山》,可以是舞蹈、打击乐伴奏、书画、朗诵等,学生能够想到的形式都可以,分组完成,每组一种形式。

分组展示、评价。(略)

内容拓展: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的进步,京剧也依然如此,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的京剧还可以怎么唱。

欣赏、听唱于魁智演唱的《我是中国人》、周杰伦演唱的《霍元甲》、陶喆演唱的《susan 说》。

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

让学生知道京剧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必须画着花脸,穿着古装戏服,做着程式化的动作,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演唱着“古老的传说”。它能够用交响乐和民乐相结合的方式,演唱现代发生的人和事,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还有反映当代热点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当代戏《扁担摇》等。还有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我是中国人》、《霍元甲》、《北京一夜》等等,更是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京味旋律的美感染着每一个听到的中国人、外国人。音乐无国界,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京剧被誉为国粹、中国的交响乐是当之无愧的。

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在学生的日记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以前对京剧有偏见,学了这节课以后,才觉得我们的国粹真迷人。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3《我们的国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剧、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京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2)领悟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3)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四大工夫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共同交流度过40分钟,真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我还带来了两位朋友(出示京剧玩偶)。你们知道他们是我国哪种艺术中的角色?──(生:)京剧(板书:京剧)老师现场调查一下,咱们班级里有多少人喜欢京剧呢?请举手。为什么不喜欢?(说原因)为什么喜欢?(说原因) 师:我们班竟然有这么多同学不喜欢京剧,看来真的有必要来学习这节课 (板书:我们的国粹──京剧) 1.什么是国粹呢?顾名思义,“国”是……“粹”是精华。你都知道哪些我国文化的精华呢? (排在首位的有:京剧、国画、书法、中医等,这也是世界公认的) 2.为什么京剧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8页的小资料你就会得出答案了。 师:你认为京剧被成为国粹…… (二)讨论新授 活动一:京剧的交流(京剧的历史) (板书:历史) (京剧是我国最大的剧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他通过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舞姿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两个形容词说明了什么?)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中,京剧不仅展示出华夏民族戏剧的浓厚传统,而且对世界未来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二:京剧的四大角色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京剧的魅力吧!京剧角色根据男女老少、善恶美丑分为四大角色(板书:四大角色)师:有谁知道?生:(略) 出示课件 师:“生”一般指男性角色,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表演儿童的叫娃娃生。 “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性格活泼的叫花旦;还有武旦也称刀马旦。 师:同学们都听说过四大名旦吧!你能说出他们中的哪一位的名字呢? (生答: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惠生。) 师:你们知道这四大名旦是男的还是女的呢? 生:(略) 真敢下结论,为什么有这个结论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他们可都是男的啊!有疑问么?为什么男的还演女的角色呢?

幼儿园大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模板范文 一、目标: 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京剧国粹教学案例

《我们的国粹——京剧》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以“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为单元主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而生出民族自豪感。引人入胜的京剧是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中的第一个小主题。 京剧迄今为止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成为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尤其是老一辈特别痴迷。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年青人来说,京剧魅力不是很大。本课中通过组织欣赏、描绘脸谱、学唱片段等各种体验活动,拉近京剧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平常漠然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提升学生本身对文化的敏感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白京剧业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的特色;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演唱京剧,调动学生的艺术兴趣。 2、学生分析: 1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学唱京剧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5、课前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收集京剧的文化交流、京剧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学生绘制京剧脸谱; 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们的国粹──京剧》 5、教学思路: 我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了解京剧

京剧 幼儿园音乐教案

京剧(音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走进中国国粹—京剧+说课稿

高中音乐 走进中国国粹—京剧说课稿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中国国粹-京剧》。 首先我来说大纲,《高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传达人文知识的载体。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京剧是国粹,内涵丰富,文化知识浓厚,通过认识和体验京剧音乐和角色,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现在我来进行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音乐鉴赏》第_四单元第八节。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所热爱,并被他们视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教材中安排了两个课时介绍中国的京剧,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梅兰芳及其经典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也加入了京剧的起源、唱腔、分门派别等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中我还加入了小段京剧的模唱,从实践中体验京剧魅力。 接下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小组资料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享学习,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通过学唱小段京剧和欣赏经典京剧作品,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3、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平及贡献。 4、欣赏流行音乐中有京剧元素的作品,激发热爱和学习京剧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提升对京剧的认识和喜爱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对京剧所作的贡献 要达到以上目标,我选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1、以身试教法 本课属于鉴赏课,听是最主要的,而只是听VCD的音响,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兴趣,于是教者就需自己范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践教学 京剧主要是表演艺术,最容易体会其魅力的方法莫过于亲身体验。京剧中有一些唱段是非常熟悉并且流传很广的,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一起来学唱几句。 3、多媒体展示 运用现代技术来丰富音乐的课堂,也是教师教育技能的一部分。多媒体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认识京剧,通过试听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1、小组学习法 本环节是课外学习时段,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形成8-10人一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最新教育文档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

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一、目标: 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 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 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 民族自信心。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 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 1 / 3

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2 / 3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3 / 3

京剧教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我所了解的就是旦角,因为看过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知道原来京剧表演只有男人,如果要表现女性角色就需要反串,最耳熟能详的旦角就是梅兰芳。 “念做唱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这个我觉得和相声是一样的,要求每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念就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就是做表和身段。唱就是行腔。打是结合民间武术将其舞蹈化的武打动作。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在我看来,京剧的魅力很难用几点几条来把它勾勒出来。它的歌唱时而雄浑勃发,时而清丽怡人;它的舞蹈简明而不失逼真,甚至一个眼神也那么富有韵味;美术造型精

《我们的国粹——京剧》详细教案

《我们的国粹——京剧》详细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调动学生的艺术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设计理念 京剧是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老一辈特别痴迷。但由于京剧普及程度还不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得很少,对京剧所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了解甚少,因此,不太感兴趣。本课中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关注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平常漠然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调动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生本身对文化的敏感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白京剧业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的特色;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是我们的国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表演手段、角色行当、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关于京剧人物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国粹, 了解京剧。 1.师:同学们,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的年份。我们齐心协力举办了一场伟大的奥运会。奥运会开幕式巧夺天工的设计与完美的表演为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展示拉开了精彩的序幕。你们想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播放短片。[见视频素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脚本描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如画轴、击缶而歌、武术、京剧等部分连接成一段短片。) 2.师:同学们,再次回味,哪个片段让你依旧热血沸腾呢? 3.学生交流。(师相机归纳这些片段的内容包括汉字书法、京剧、武术等) 4.师:开幕式结束后,各国的媒体都盛赞这场开幕式很有中国特色。想想,开幕式的导演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内容表演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呢? 5.学生讨论汇报。(启发学生感受到这些表演展现了中国最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流传久远的,现在依旧被世人接受的内容。) 6.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传统文化内容吗? 7.学生交流。(启发学生关注到如刺绣、评书、泥人等民间传统文化精华。) 8.小结:这些宝贵的文化积淀就被我们称之为——国粹。(板书课题:我们的国粹) 9.师:谈到国粹,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中国独有的戏剧形式——京剧了。(板书:京剧)对于京剧这个剧种,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自由答: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京剧和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10.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为什么想弄清楚。为了找寻到这些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缤纷夺目的京剧舞台,去认识这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剧种吧。(脚本描述:京剧如何由一个地方剧种变成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介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简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 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我们的国粹——京剧

《我们的国粹-京剧》 知识目标:1、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能力目标: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它们。 情感目标: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道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 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 魅力的中华文化。 重点: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精髓。 导入:说国粹 师:出示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段。 师:你们听过这种戏曲吗?是什么戏曲?你听懂了些什么? 生:京剧(师板书:京剧) 一、了解京剧 1、京剧的来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来历。)(课件:京剧短篇欣赏) 2、京剧的角色: 师:同学们京剧中的角色行当有哪些?(生、旦、净、丑) 师:小结:(看课件4)“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3、京剧的表演手段有哪些? 唱—歌唱 念—念白 做—表演 打—武打 这四种为一体,通过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从而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惊”“恐”的思想感情。(放课件:21) 4、(指名读书78页小资料)师:在中国近代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梅兰芳曾多次把京剧带出中国走向世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认识脸谱 1、师:京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被誉为是“国剧”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代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2、师:出示示范脸谱

《我们的国粹》--京剧 教学反思(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学反思 近期,执教了品德与社会课《我们的国粹——京剧》,从开始备课,到指导学生收集、整合材料,直至最后课堂学习,令我感受颇多。 感受一:导入新颖,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刚开始看到教材,我想从听、猜地方戏曲入手,调动兴趣,以引出课题。于是,我找了一些卡通的戏曲人物图片,再配以几段较为有名的戏曲唱段,课堂学习时效果不错,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 感受二:材料收集,指导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学习《我们的国粹——京剧》前,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收集到的资料交给我看,为了改变照本宣读的交流方式,我和学生们一起汇总资料,继而给资料分类:京剧的角色行当(即角色类型)、京剧的服装、京剧的道具、京剧的乐器等;在课堂学习时,的确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感受三:全心投入,以情感生,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 如果要让学生在一堂课内真正有收获、有提高,引导他们全心

投入学习之中是很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全情投入,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吸引。在上《我们的国粹——京剧》时,我始终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京剧艺术。也许,真是由于这吧,课堂上学生们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学习中,学生们对于京剧艺术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达到了教学伊始所定的教学目标。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精品文档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听歌曲:《唱脸谱》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 :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 1 / 14

精品文档 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 生、旦、净、丑” 是什么 , 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 净” 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 2 / 14 精品文档 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这门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中国风尚元素。对于京剧艺术,相信生于80后的年轻一族了解并不深刻。笔者的戏龄十岁,算起来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挚爱京剧。最初是偶尔聆听,此后是渐入佳境,直至十六岁上自己学唱青衣,越发痴迷京剧的意境。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之分,我所学习的青衣属于旦角。青衣者,珠圆玉润声宛然也,端庄大方,多名娃闺秀之流。与此相对的是花旦,花旦者,娇俏标致,灵动活泼。“青衣的小姐,花旦的侍女”这便是京剧旦角门中最常见的规制。 今天笔者要与大家一同欣赏的剧目则并非旦行,这是一出传统戏目,谭派须生经典——《珠帘寨》。首先笔者为大家引入一个概念——“四大须生”:“须生”一词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老生行当的外貌特点。读南宋郭茂倩编制的汉乐府诗集,遇《陌上桑》一篇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人洁白皙,廉廉颇有须”这句话是美丽女子秦罗敷逢使君(汉代太守左右的官阶)调戏为了吓退好色的官员灵机一动编造出的谎话。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自汉代起关于“美男子”的评判标准:面庞清秀白皙,长髯者,方为俊美。京剧之所以称为国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传承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京剧中的须生行当表现出的审美观与古典文化中的主张很相一致:须生,白面美髯,即使人过中年亦是一派书生气度。 须生可以算作是老生行当的通称,人们所说的四大须生是指历史上涌现出的四位杰出的老生演员,他们创立了自己门派的声腔艺术,分别是谭元培(谭派)、马连良(马派)、杨宝森(杨派)和奚啸伯(奚派)四个派别。这四位老生演员在当时的京剧舞台上都是文武双修的泰山北斗,他们的声腔各有特色:谭派老生的唱腔以“高亢、清脆与响亮”著称,有一种含蕴独特、锋芒毕露的金属音效。马派老生的唱腔听上去则颇感苍劲,音色饱满。杨宝森先生创立的杨派老生音色虽不及谭派明快,却字正腔圆吐纳清晰,行腔如云水,抑扬顿挫,发声浑厚。奚派老声呢,则有清新雅致的特点,声腔低回幽谷、高入云霄,给人以脱俗的感觉。 《珠帘寨》这出传统戏目依照四大须生的派别划分,一般认为属于谭派。了解了各派须生的艺术特色后我们知道谭派当列高亢明亮之首。谭元培先生的

我们的国粹──京剧)

《我们的国粹──京剧》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剧、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京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2)领悟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2.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四大工夫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四、课前指导及相关资源教具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课前指导: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及图片: 1)【调查访问】: (1)向家长了解京剧里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2)向家长了解喜欢京剧的原因? (3)适当学唱点京剧,学做京剧的动作. 2)【收集资料】: 中国的国粹: 艺术有:京剧、国画、书法、戏剧、相声;医药有:中医、中药、针灸; 体育有:武术、气功、围棋、象棋;文学有:楹联、诗词 …… 京剧的形成: 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借鉴了曲艺等其他剧种的曲调,从清代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深受欢迎后形成了这个独特的剧种,所以称为京剧。 京剧的流派: 四大须生有: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四大名旦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兰芳位居四大名旦榜首。在国际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之一,其中一个就是我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三大明净有:金少山、郝(hao)寿臣、候喜瑞; 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脸谱制作运用了绘画、水彩、油画等艺术。 紫色象征刚正威猛,如:廉颇 绿色表示人物侠肝义胆,如:程咬金 黄色描绘人物残暴阴险,如:庞涓(juan)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 … 京剧的乐器: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naobo)等,称为“武场”;

最新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艺术。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脸谱、相关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交流 二、导入激趣 1、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那我们就做一个“鹦鹉学舌”的游戏,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的最后两句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段? 师:同学们,请听我说!【师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2、设问:谁知道老师唱的这一段是哪一种戏曲?——京剧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京剧,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引出课题——走近京剧】 4、设问:通过在课下搜集资料,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三、欣赏《铡美案》选段,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1、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了解脸谱,介绍“净”行当。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的人物。如:包拯;或者有些鲁莽的如张飞。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的人物。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如:窦尔敦。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指神、妖一类。如:孙悟空、二郎神。 【学生答出代表人物奖励脸谱】 师介绍:这些色彩夸张的脸谱,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京剧中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称为“净”,是京剧行当的一种。 3、揭示“四大行当”,模仿丑的表演。 (1)、图片展示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欣赏丑的表演片段 (3)、师生讨论,模仿丑的表演。 (4)、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 4、有奖竞猜,了解“生”行当 5、师介绍“旦”行当 旦,代表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