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概说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四)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

(一)教学目的

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门户网站概述

2.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影响

3.搜索引擎发展概述

4.搜索引擎详析

5.两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较

6.搜索引擎的未来之路

第三章虚拟社区

(一)教学目的

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组织学生观察教育类虚拟社区(例西祠胡同安广院BBS),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类虚拟社区,掌握这一类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对群体的影响。(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2.虚拟社区的发展历程概述

3.虚拟社区的特点

4.虚拟社区的社会影响

5.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四)实训要求

上网参与或观察西祠胡同安广院BBS的活动,熟悉该社区的特点;小组讨论分析该社区在广院的影响。

(五)作业

小论文:试论虚拟社区的现实影响——以西祠胡同安广院BBS为例

第四章 RSS

(一)教学目的

了解RSS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应用现状;掌握RSS的影响与当前RSS运营的基本情况及困境。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概述

的影响与困境

第五章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一)教学目的

了解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的发展历程、电子邮件的特点,掌握电子邮件的传播特点及影响,剖析当前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了解即时通讯的概念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熟悉即时通讯的功能、特点及影响,熟悉当前中文即时通讯工具市场的主体。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电子邮件系统

2.电子邮件的发展历程

3.电子邮件的传播特点及影响

4.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

5.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6.即时通讯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7.我国即时通讯发展现状

第六章博客/播客

(一)教学目的

了解博客/播客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现状,熟悉博客/播客的基本形态;剖析博客/播客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探讨博客/播客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博客/播客的发展趋势。学会运用网站提供的博客平台建立博客圈,运用博客圈作为班级或小团体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博客/播客概述

2.博客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3.博客/播客改变着传统媒体

4.博客/播客与社会发展

5.博客/播客的发展趋势

(四)实训要求

运用腾讯网或新浪网等任一博客平台,建立班级博客圈,作为班级内部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沟通渠道。

第七章维客

(一)教学目的

了解维客的概念、技术特点,熟悉维基百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维客系统;对维客进行传播学解构;剖析维客之于传统媒体的意义;了解维客的现状及其社会影响。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维客(Wiki)

的技术特点

3.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

4.维客的传播学解构

5.维客之于传统媒体

6.维客的现状及其社会影响

(四)作业

试分析当前国内维客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第八章网络文学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熟悉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网络文学概观

3.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

4.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网络动画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动画的基本概念、类别、技术基础等基本知识;分析网络动画的特点及影响;熟悉目前我国的网络动画市场状况,掌握网络动画行业的基本运营情况,了解动画产业的发展瓶颈。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网络动画概述

2.网络动画的特点及影响

3.闪客经济

(四)实训要求

小组作业,通过二手资料收集了解我国网络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瓶颈,给出解决途径,完成中国网络动画市场调查报告。

第十章网络游戏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的发展历程、类别等,熟悉网络游戏的特性,掌握网游企业的盈利方式,剖析网游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网络游戏的概述

2.网络游戏的特性分析

3.网络游戏的盈利方式

4.网络游戏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探析

(四)实训要求

收集国内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影响网游产业的因素,分析网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完成网游产业调查报告。

第十一章网络杂志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杂志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形态;熟悉网络杂志的现状;掌握网络杂志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网络杂志概述

2.网络杂志的现状研究

3.网络杂志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网络广播、网络电视

(一)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广播的发展的概况,从传播学角度剖析网络广播的特点及影响,熟悉我国网络广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了解网络电视的产生及发展概况,熟悉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掌握网络电视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剖析网络电视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前景。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网络广播概述

2.网络广播的传播学分析

3.我国网络广播的现状和趋势

4.网络电视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5.网络电视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6.网络电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十三章手机短信/彩信

(一)教学目的

了解手机短信/彩信的发展概况,熟悉手机短信/彩信的技术特点,掌握手机短信/彩信的传播特点。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短信/彩信发展概况

2.短信/彩信的技术特点

3.短信/彩信传播特点

第十四章手机报纸/出版

(一)教学目的

了解手机报的发展情况,熟悉手机报类型及其传播特点,了解手机报的发展趋势;了解手机出版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手机报的发展概况

2.手机报的类型及其传播特点

3.手机报的发展趋势

4.手机出版

第十五章手机电视/广播

(一)教学目的

了解手机电视发展概况、技术支持,掌握手机电视的传播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了解手机广播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手机电视的发展概况

2.手机电视的技术支持

3.手机电视的传播特点

4.手机广播

第十六章数字电视

(一)教学目的

了解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熟悉数字电视的特点及影响,熟悉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典型模式,熟悉数字电视的发展瓶颈。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数字电视概述

2.数字电视的特点及影响

3.国外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4.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四)实训要求

实地调查,掌握合肥市数字电视发展情况,小组讨论目前合肥市数字电视发展态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撰写调查报告。

第十七章 IPTV

(一)教学目的

掌握IPTV的基本概念及其范畴,了解IPTV的发展历程,了解其技术特点,掌握传播特点;熟悉IPTV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了解IPTV发展的瓶颈。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的基本概念及其范畴

的发展历程

的技术和传播特点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十八章移动电视/楼宇电视

(一)教学目的

理解移动电视的内涵,了解其类别,掌握移动电视的传播特点,熟悉移动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了解楼宇广告电视和楼宇数字电视的概念,熟悉二者的区别;熟悉二者之间在经营模式上的不同,掌握数字电视传播的社会影响。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移动电视的内涵及类别

2.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3.移动电视的传播特点

4.移动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5.楼宇广告电视概述

6.楼宇数字电视概述

7.楼宇数字电视与楼宇广告电视经营模式的比较

8.楼宇电视传播的社会影响

(四)实训要求

实地调查,掌握合肥市楼宇数字电视发展情况,小组讨论目前合肥市楼宇数字电视发展态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撰写调查报告。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考试以试卷方式为主,百分制。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训情况给分,具体情况参考本课程实训大纲相关条目。

六、教材与参考书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2.闵大洪着,《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尼葛洛·庞帝着,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4.廖祥忠着,《数字艺术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5.蒋宏、徐剑着,《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媒体概论》实训大纲

一、实训目标

《新媒体概论》实训课是在《新媒体概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促进对新媒体形态及其发展现状、行业总体情况的了解,了解并部分掌握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实训要求

(一)掌握基本的资料查阅法,了解我国新兴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二)掌握比较分析法,了解我国新媒体行业与国外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异同,以便取长补短。

(三)熟悉网络游戏、网络动画、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行业的运营规律、发展现状及瓶颈,掌握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基本思路。

(四)掌握基本的市场调查方法,如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

(五)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及撰写。

实训一虚拟社区

(一)实训目的:

了解虚拟社区的特点、形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实训内容

1.参与某一虚拟社区(建议选择西祠胡同安广院BBS)

2.小组讨论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撰写观察日记。

(三)设备配置:

网络机房一间

实训二博客/播客

(一)实训目的:

了解博客/播客的特点及传播特性,熟悉国内主流的博客平台,可以利用现有博客平台建立博客圈,会利用博客圈发布信息、分享知识、进行交流。

(二)实训内容

1.上网熟悉各类博客和播客网站,了解博客/博客的特点,传播特性,熟知国内的几

个主要的博客/播客网站,如新浪博客、博客中国、土豆网等。

2.利用新浪博客平台或是腾讯QQ空间平台,建立班级博客圈。

3.学会在博客圈发布信息,如写博文,上传相册等。

(三)设备配置:

网络机房一间

实训三网络动画

(一)实训目的:

了解网络动画的技术基础、发展历程、类别特点,掌握网络动画行业的运作规律,了解网络动画行业的发展现状,知道网络动画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并能通过对影响网络动画行业发展的诸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网络动画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实训内容:

1.收集二手资料,了解网络动画行业的发展的概况。

2.小组讨论,分析目前影响网络动画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现当前我国网络动画行

业的主要问题,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撰写网络动画行业发展报告。

(三)设备配置:

网络机房一间

实训四网络游戏

(一)实训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的发展历程、类别特点、社会影响,关注网游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掌握网络游戏行业的运作规律,了解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主要因素。收集有关美国发展网络游戏的模式、日本发展网络游戏的模式及韩国发展网络游戏的模式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为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实训内容:

1.收集二手资料,了解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的概况。

2.收集美国、韩国、日本网游行业相关资料,与我国网游行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现当前我国网络动画行

业的主要问题,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4.撰写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

(三)设备配置:

网络机房一间

实训五数字电视

(一)实训目的:

学会采用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合肥市数字电视转换工作的实际进展,了解合肥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总体状况,了解数字电视的运营。

(二)实训内容

1.自学关于实地调查法的基础知识。

2.设计调查方案。

3.分组执行。

4.分组撰写调查报告

(三)设备配置:

每个调查小组配备录音笔一只,电池若干。

实训六楼宇电视

(一)实训目的:

运用实地调查法,调查合肥市楼宇电视的发展现状。现场考察、比较楼宇数字电视和楼宇广告电视,熟悉二者各自的特点,了解目前合肥市楼宇电视的运营者,基本运营手段,经营的基本状况。

(二)实训内容

1.深入配备了楼宇电视的楼宇,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楼宇数字电视和楼宇广告电视

各自的传播特点,熟悉二者区别。

2.对合肥市数字电视的主要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数字电视的基本运作手

段。

3.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三)设备配置:

每个调查小组配备DV机一台,录音笔一只,电池若干。

下面是赠送的中秋节演讲辞,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中秋佳节演讲词推荐

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

老师们,同学们: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一、活动主题:游名校、赏名花,促交流,增感情

二、活动背景:又到了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微风吹拂,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借春天万物复苏之际,我们全班聚集在一起,彼此多一点接触,多一点沟通,共话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相信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们也能更亲近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同时吸收万物之灵气的同时感受名校的人文气息。

三、活动目的:

1. 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

2. 领略优美自然风光,促进全班同学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

3. 为全体同学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4. 有效的利用活动的过程及其形式,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班级的发展和进步。

四、活动时间:XX年3月27日星期四

五、活动参与对象:房产Q1141全体及“家属”

六、活动地点: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

七、活动流程策划:

1、27日8点在校训时集合,乘车

2、9点前往华农油菜基地、果园,赏花摄影

3、10点30,回农家乐开始做饭,进行“我是厨王”大比拼

4、1点30,收拾食品残物,开始集体活动

5、4点,乘车返校

八、职能分工及责任定岗

1、调研组:负责前期的选址、策划的撰写、实地考察、交通工具的联系和检验组长:金雄成员:吴开慧

2、安全保卫组:负责登记参加春游的人数,乘车前的人数的登记,集体活动时同学的请假的审批,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午餐制作的人员分组

组长:徐杨超成员:王冲

3、食材采购组:根据春游的人数和预算费用合理购买食材

组长:胡晴莹成员:何晓艺

4、活动组织组:在车上、赏花期间、主要是做饭完后的集体活动期间的活动的组织

组长:武男成员:冯薏林

5、厨艺大赛组织组:负责指导各个小组的午餐的准备,最后负责从五个小组里推荐的里面选出“厨王”(厨王春游费用全免)

组长:朱忠达成员:严露

6、财务组:负责财务的报账及最后的费用的收取,做好最后的决算向全班报告组长:杨雨

7、督导组:负责检查各组的任务的完成及协调各小组的任务分工

组长:叶青青

【注】以上只是大致的责任定岗,组长负主责,各小组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认真完成任务

九、注意事项

1、分组要尽量把做事积极的与不太积极的搭配,每组里都要有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要起带头作用

2、食材的购买不要太复杂了,先前想出菜谱,然后组织大家学习下烹饪知识,注意食材购买的质和量

3、注意提醒大家手机充足电,随时保持通讯畅通,有相机的同学带上相机,组织大家多拍几张全家福

4、游戏最好要能吸引全部人参加,让同学们能增加了解,班委们能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增进感情

各组应在规定时间前把活动准备情况向督导组报告,出现紧急情况要第一时报告。督导组也可以及时把活动的准备情况在班委群公布,实时互动。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1404403 课程学时:30 学分: 2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四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刘荣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具体基本要求有: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理解媒体发展的现状。 2、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在媒介产业的地位及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3、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 4、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理解新媒体管理的有关问题; 6、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Web2.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新媒体的经营模式、管理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3、基础知识与重点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第1章新媒体导论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2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掌握 2

第1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新媒体的类型理解 2 第1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Web2.0 第5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掌握 2 第1节搜索引擎 第2节门户网站 第3节垂直网站 第4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博客掌握 2 第1节博客的特点 第2节微博 第7章社交网站掌握 2 第1节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8章视频网站掌握 2 第1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新媒体管理 第9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第2版)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 (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16~32 计划学分:1~2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第2版)》,张向南勾俊伟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全校公选课,本丛书适合作为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广告学等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材。 二、课程简介 随着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新媒体以相对较低的推广成本、年轻且付费意愿强的人群、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机制等优势,成为企业首选的营销平台。为了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效率,新媒体工具应运而生。本课程以新媒体运营工具实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运营图谱,包括新媒体图片处理、新媒体图文排版、新媒体表情包、新媒体H5动画、社群运营技能、短视频处理技能等一系列内容,从而达到利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有效营销效果的学习目的。 三、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无版权图片、信息长图、icon图标、九宫图、GIF图、二维码等 2、了解文字的视觉传达 3、了解常用的排版插件 4、了解创意字的设计

5、了解表情包的发展概述、制作方法和开发平台 6、了解HTML5概念、传播的心理因素、展现形式等 7、了解社群裂变工具、打卡工具、管理类平台等 8、了解短视频的策划与推广 (二)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基本的新媒体工具使用方法,具备现有工具应用和新工具挖掘的能力,能有效地开展新媒体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处理工作。 (三)素质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新媒体工具版本更新与操作优化,激发学生的迭代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作者:————————————————————————————————日期: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中学语文论文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 梁红松 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主要为教学关系,它是教育教学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改革教育教学生产关系,释放、提高教育教学生产力,应该是新课程的本质追求。重新定位师生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受苏联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再加传统教育思想的历史沉淀,主客对立统一观长期占统治地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观念高度重视教师,而对学生则严重忽略。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被束缚住了。 新时期,中西文教交流日益密切,欧美教育教学理论涌入中国,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重新发现,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新课程的启动,更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但是,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各种问题逼迫我们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研究师生教学关系。 教学是师生的交流互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交融。它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其结果与目的却在单方的学生:培育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社会人”。人之初,只是具备“社会人”发展可能性的“动物人”,如不接受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就会象印度狼人一样,只是徒具人形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教学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身生产的一部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教育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符合与体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教材等)的中介,浑然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教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张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2020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主要介绍由网络技术建构的网络社会原理,探索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对网络社区和网络社群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课程兼具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向对新闻学、传播学基础已经有所了解的同学开设。 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课程在讨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网络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网络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网络传播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and New Media sho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society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explores the ways and impacts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ecological change brought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udy on cyber community and cyber group. The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pens to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society apart from field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it focuses the moulding of new media by various social pow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argues the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计划学分: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频繁接触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支付交易等各种活动。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全新的业态,全方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仍然不太了解新媒体,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尤其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采、写、编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并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的用户研究、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因此学校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更高,也更全面。 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我们编写了《新媒体概论》一书。本书通过介绍新媒体的界定、类型、特征、产业、发展概况、运营和管理等知识,搭建了一个由新媒体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构筑的学习框架,并将新媒体相关理论和应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习框架和培养相关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

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按照本书的目录从头到尾依次学习,阅读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 2.通过在线视频讲解来学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取更多的资源;(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基础进行编写,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本书系统介绍了新媒体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知识。全书共7 章,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概述、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用户研究、常见新媒体应用、其他新媒体应用、新媒体运营,以及新媒体管理和规划等。本书讲解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内容针对性强,不仅能让读者了解新媒体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的用户研究理论;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模式、新媒体的运营、新媒体的管理和规划等知识,使读者从内容、运营、产业到技术等多个方面构建出完整的新媒体知识及应用体系。 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新媒体教育者、互联网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参考。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矩阵论课程教学大纲

《矩阵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xxxxx 课程中文名称:矩阵论 课程英文名称:Matrix Theory 课程性质:学位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工科各专业 开课学期:1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矩阵论是线性代数的后继课程。在线性代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欧氏空间与酉空间以及在此空间上的线性变换,深刻地揭示有限维空间上的线性变换的本质与思想。为了拓展高等数学的分析领域,通过引入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在有限维空间上构建了矩阵分析理论。 从应用的角度,矩阵代数是数值分析的重要基础,矩阵分析是研究线性动力系统的重要工具。为了矩阵理论的实用性,对于矩阵代数与分析的计算问题,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实现快捷的计算分析。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掌握本科阶段线性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矩阵理论的相关知识。并着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矩阵的相关理论,会证明简单的一些命题和结论,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掌握一些有关矩阵计算的方法,如各种标准型、矩阵函数等,为今后在相关专业中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8学时 1. 理解线性空间的概念,掌握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的公式;

2. 掌握子空间与维数定理,了解线性空间同构的含义; 3. 理解线性变换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二) 内积空间 6学时 1. 理解内积空间的概念,掌握正交基及子空间的正交关系; 2. 了解内积空间的同构的含义,掌握判断正交变换的方法; 3. 理解酉空间的概念,会判定一个空间是否为酉空间 4. 掌握酉空间与实内积空间的异同; 5. 掌握正规矩阵的概念及判定定理和性质。 (三) 矩阵的对角化与若当标准形 6学时 1. 掌握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判别方法; 2. 理解埃尔米特二次型的含义; 3. 会求史密斯标准形; 4. 会求若当标准型。 (四) 矩阵分解4学时 1. 会求矩阵的三角分解和UR分解; 2. 会求矩阵的满秩分解和单纯矩阵的谱分解; 3. 了解矩阵的奇异值和极分解。 (五) 向量与矩阵的重要数字特征4学时 1. 理解向量范数、矩阵范数; 2. 有限维线性空间上向量范数的等价性; 3. 向量范数与矩阵范数的相容性。 (六) 矩阵分析 4学时 1. 理解向量和矩阵的极限的概念; 2. 掌握矩阵幂级数收敛的判定方法; 3. 理解矩阵的克罗内克积; 4. 会求矩阵的微分与积分。 (七) 矩阵函数 4学时 1. 理解矩阵多项式的概念; 2. 掌握由解析函数确定的矩阵函数; 3. 掌握矩阵函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所有授课内容,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案采用PowerPoint编写,教师使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所在院(系、所) 适用专业 填表日期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

课程编号:(请用4号字填写) 课程名称:(请用黑体4号字填写) 英文名称:(请用4号字填写) 开课单位:(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开课学期:(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课内学时:(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教学方式:(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适用专业:(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考核方式:(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预修课程:(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三、实验及实践性环节(注:此项没有的不填)(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四、教材(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主要参考书(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大纲撰写负责人:(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授课教师:(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课程编号:000109 课程名称:矩阵论 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Matrices 开课单位:081(理学院数学系)开课学期:1 课内学时:60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线性代数、高等数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矩阵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某些应用,重点是线性空间及其映射、变换,以及矩阵运算等。难点是理解线性空间、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λ矩阵在相抵下的标准形和矩阵算子范数等抽象概念以及计算线性映射在基下的矩阵、- 的各种因子分解等。通过本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阐述和论证,培养研究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数学素养。在重视数学论证的同时,强调数学概念的物理、力学等实际背景,培养研究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8学时) 1.1 预备知识:集合·映射与数域 1.2 线性空间 1.3 基与坐标 1.4 线性子空间 1.5 线性空间的同构 1.6 内积空间 第二章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8学时) 2.1 线性映射及其矩阵表示 2.2 线性映射的值域与核 2.3 线性变换 2.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5 矩阵的相似对角形 2.6 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2.7 酉(正交)变换与酉(正交)矩阵 第三章λ-矩阵与矩阵的Jordan标准形(8学时) 3.1 一元多项式 3.2 λ-矩阵及其在相抵下的标准形3.3 λ-矩阵的行列式因子和初等因子 3.4 矩阵相似的条件 3.5矩阵的Jordan标准形 3.6 Cayley-Hamilton定理与最小多项式 第四章矩阵的因子分解(8学时) 4.1 初等矩阵 4.2 满秩分解 4.3 三角分解 4.4 QR分解 4.5 Schur定理与正规矩阵 4.6 奇异值分解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章节课程主要内容学时数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作业集中实训备注一新媒体导论 2 2 二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2 2 三新媒体用户特征 2 2 四新媒体的类型 4 4 五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4 4 六博客 4 4 七社交网站 6 4 2 八视频网站 4 4 九新媒体宏观管理 4 4 十新媒体微观经营 6 4 2 十一新媒体中的著作权保护 2 2 十二手机媒体 6 4 2 十三手机之外的移动信息传播 2 2 小计48 42 6 合计总学时数:48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Summary to Advertising】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030031】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广告学】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 使用教材:《广告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丁俊杰,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ISBN: 9787040479935。 辅助教材:《广告学概论》刘佳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ISBN:9787568035026。 参考教材:《现代广告通论(第4版)》,丁俊杰康瑾,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ISBN: 9787565706813《现代广告通论(第3版)》。 课程网站网址: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入门基础课程,承担着专业启蒙的使命。对于学生了解广告学的学科架构、基本原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广告市场环境、传播环境变化的广告业态、形态变化,掌握现代广告学基本原理和操作实务,包括熟悉广告活动的调查、策划、创意、设计、媒体发布到效果评估运作程序及基本原理;通过阅读和评析优秀广告作品,了解和掌握广告和营销活动的规律和表现技巧;了解广告学相邻的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了解当代广告运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广告学概论》课程涉及广告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市场结合紧密,知识的应用性很强。通过案例分析、话题讨论、演讲陈述、课后实践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建立市场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观念,同步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包括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形象礼仪等)。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32,其中实践课时数8,共计2学分。 三、选课建议 适合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必填项) L011 LO111 倾听广告客户的需求和诉求点。 LO112 能够熟练的阐述广告方案的意图,亮点,及时调整方案 的陈述。 SJQU-QR-JW-033(A0)

教学大纲-高等代数厦门大学精品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当地了解代数的一些历史,一些背景。 要突出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尽早地更多地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突出高等代数中等价分类的思想,分解结构的思想,同构对应的思想,揭示课程内部的本质的有机联系。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代数学是研究代数对象的结构理论与表示方法的一门学科。代数对象是在一个集合上定义若干运算,且满足若干公理所构成的代数系统,线性空间则是数学类专业本科生所接触和学习的第一个代数对象。本课程力求突出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高等代数》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基本工具性质的,包括多项式,行列式,矩阵初步,二次型。既然是工具性质的,因而除了多项式内容外,也是数学专业以外的理科、工科、经管类《线性代数》的内容,以初等变换为灵魂的矩阵理论是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另外一部分是研究线性空间的结构,这是研究代数结构的起点和模型,也是《高等代数》有别于《线性代数》之所在。《高等代数》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元素的角度看,研究向量间的线性表示,线性相关性,基向量;从子集角度看,研究子空间的运算和直和分解;从线性空间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线性空间结构,就是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线性映射的像与核,Jordan 标准形对应的空间分解。而欧氏空间则是具体的研究空间的例子。在研究线性空间中,始终贯穿着几何直观和矩阵方法的有机结合,矩阵的相似标准形和对应的线性空间分解则是这种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和提升,因而是本课程的精华内容。 本课程力求突出几何直观和矩阵方法的对应和互动。我们强调矩阵理论,把握简洁和直观的代数方法,同时重视线性空间和线性映射(变换)的主导地位和分量,从几何观点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三.课程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林亚南编著,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书:1. 姚慕生编著,高等代数(指导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 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7) 3. 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课程标准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 2.能力目标: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新媒体使用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概说 【目的要求】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新媒体概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 【目的要求】 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门户网站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门户网站概述 2.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影响 3.搜索引擎发展概述 4.搜索引擎详析 5.两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较 6.搜索引擎的未来之路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三章虚拟社区 【目的要求】 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组织学生观察教育类虚拟社区(例西祠胡同安广院BBS),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类虚拟社区,掌握这一类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对群体的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虚拟社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2.虚拟社区的发展历程概述 3.虚拟社区的特点 4.虚拟社区的社会影响 5.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自学内容】试论虚拟社区的现实影响——以西祠胡同安广院BBS为例 第四章网络文学 【目的要求】 了解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熟悉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网络文学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网络文学概观 3.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 4.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自学内容】小组作业,通过二手资料收集了解我国网络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瓶颈,给出解决途径,完成中国网络动画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章数字电视 【目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矩阵论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A 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50920021 课程名称:矩阵论 年 级:2013 开课单位:数理系 命题教师: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页数: 2页 特别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答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方阵 A 的任意一个特征值的代数重数不大于它的几何重数。 见书52页,代数重数指特征多项式中特征值的重数,几何重数指不变子空间的维数,前者加起来为n ,后者小于等于n 2. 设12,,,m αααL 是线性无关的向量,则12dim(span{,,,})m m ααα=L . 正确,线性无关的向量张成一组基 3.如果12,V V 是V 的线性子空间,则12V V ?也是V 的线性子空间. 错误,按照线性子空间的定义进行验证。 4. n 阶λ-矩阵()A λ是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λ的秩是n . 见书60页,需要要求矩阵的行列式是一个非零的数 5. n 阶实矩阵A 是单纯矩阵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A 的最小多项式没有重根.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6)210021,003A ?? ?= ? ???则A e 的Jordan 标准型为223e 1 00e 0 ,00 e ?? ? ? ?? ?。 首先写出A e 然后对于若当标准型要求非对角元部分为1. (7)301002030λλλ-?? ?+ ? ?-??的Smith 标准型为10003000(3)(2)λλλ?? ?- ? ?-+?? 见书61-63页,将矩阵做变换即得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223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 《新闻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聚焦新闻事业的基本现象,传授新闻学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用理论来解释、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敏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媒介传播素养,为其接下来学习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媒介经营管理、传媒法等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目标1: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新闻价值、新闻客观性等概念和内涵; 目标2:对大众传播媒介职能、新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较全面的认知; 目标3:掌握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从新闻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规律,把握新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带动课堂讲授。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 学;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布置课堂播报新闻、期末设置常识题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课下关注新闻媒体的习惯,注重过程考核。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1)要求学生关注指定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 周末》、《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澎湃新闻客户端等。 (2)阅读指定书目 (3)课堂提供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新闻现象,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批判性思维。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矩阵理论研究生课程大作业

研究生“矩阵论”课程课外作业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类别:组数: 成绩:

人口迁移问题和航班问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些关于数学类的问题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越发觉得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本文将利用矩阵理论的知识对人口迁移问题和航班问题进行分析。 人口迁移问题 假设有两个地区——如南方和北方,之间发生人口迁移。每一年北方50%的人口迁移到南方,同时有25%的南方人口迁移到北方,直观上可由下图表示: 问题:如果这个移民过程持续下去,北方的人会不会全部都到南方?如果会请说明理由;如果不会,那么北方的最终人口分布会怎样? 解 设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分别为n x 和n y , 我们假设最初北方有0x 人,南方有0y 人。则我们可得,1=n 时,一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0 010 0175.05.025.05.0y x y y x x (1-1) 将上述方程组(1-1)写成矩阵的形式 ??? ? ??=???? ??0011y x A y x 其中 ?? ? ???=75.05.025.05.0A 2=n 时,两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 ??=???? ??=???? ??0021122y x A y x A y x 依次类推下去,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 ? ??=???? ??00y x A y x n n n (1-2) N S 0.5 0.25 0.5 0.75

现在只需求出n A 就可得出若干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数。 下面将使用待定系数法[1]求n A )1)(25.0(25 .025.125 .05.0)75.0)(5.0(75 .05.025 .05 .02--=+-=?---=----= -λλλλλλλλλA E 所以 1,25.021==λλ 矩阵A 的最小多项式为 )1)(25.0()(--=λλλm 设A a E a A n 10+= 由此可得方程组 ???=+=+125.025.01010a a a a n 解方程组得 ???????-=+-=75.025.0175.025.025.010n n a a 所以 ?? ????+?--?+=-++-=+=++11 1025.05.025.05.05.025.025.025.05.025.075.0175 .025.0175.025.025.0n n n n n n n A E A a E a A 所以由式(1-2),我们得到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 北方:01 075.025.025.075.025.05.025.0y x x n n n +-+?+= 南方:01 075 .025.05.075.025.05.05.0y x y n n n +++?-= 当∞→n 时,得 )(3 1 )75.025.025.075.025.05.025.0(lim lim 0001 0y x y x x n n n n n +=-+?+=+∞→∞→

#研究生矩阵论第1讲 线性空间

矩阵论 1、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典的线性代数知识己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需要,矩阵的理论和方法业巳成为现代科技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人认为:“科学计算实质就是矩阵的计算”.这句话概括了矩阵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广泛性.因此,学习和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理、工科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数学工具.2、内容 《矩阵论》和工科《线性代数》课程在研究矩阵的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 线性代数:研究行列式、矩阵的四则运算(加、减、乘、求逆 ) 以及第一类初等变换 (非正交的)、对角标准形 (含二次型) 以及n阶线性方程组的解等基本内容. 矩阵论:研究矩阵的几何理论(线性空间、线性算子、内积空间等)、第二和第三类初等变换(正交的)、分析运算(矩阵微积分和级数)、矩阵的范数和条件数、广义逆和分解、若尔当标准形以及几类特殊矩阵和特殊运算等,内容十分丰富. 3、方法 在研究的方法上,矩阵论和线性代数也有很大的不同: 线性代数:引入概念直观,着重计算. 矩阵论:着重从几何理论的角度引入矩阵的许多概念和运算,把矩阵看成是线性空间上线性算子的一种数量表示.深刻理解它们对将

来正确处理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第1讲 线性空间 内容: 1.线性空间的概念; 2.基变换和坐标变换; 3.子空间和维数定理; 4.线性空间的同构 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是矩阵分析中经常用到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通常几何空间概念的推广和抽象,线性空间是某类客观事物从量的方面的一个抽象. §1 线性空间的概念 1. 群,环,域 代数学是用符号代替数(或其它)来研究数(或其它)的运算性质和规律的学科,简称代数. 代数运算:假定对于集A 中的任意元素a 和集B 中的任意元素b ,按某一法则和集C 中唯一确定的元素c 对应,则称这个对应为A 、B 的一个(二元)代数运算. 代数系统:指一个集A 满足某些代数运算的系统. 1.1群 定义1.1 设V 是一个非空集合,在集合V 的元素之间定义了一种代数运算,叫做加法,记为“+”.即,对V 中给定的一个法则,对于V 中任意元素βα,,在V 中都有惟一的一个元ν和他们对应,称ν为βα,的和,记为βαν+=.若在“+”下,满足下列四个条件,则称V 为一个群. 1)V 在“+”下是封闭的.即,若,,V ∈βα有 V ∈+βα; 2) V 在“+”下是可结合的.即,)()(γβαγβα++=++ ,V ∈γ;

《矩阵论》教学大纲

《矩阵论》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矩阵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矩阵论》是数学专业的选修课,是学习经典数学的基础,又是一门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理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且业已成为现代各科技领域处理大量有限维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矩阵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全面了解若干特殊矩阵的标准形及其基本性质,了解近代矩阵论中十分活跃的若干分支,为今后在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把握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线性空间、线性映射、酉空间、欧氏空间、若当标准型、矩阵的分解、矩阵的分析、矩阵函数和广义逆矩阵等基本内容。 (二)课程教学 通过本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阐述和论证,培养高年级本科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高年级本科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学生修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3学分。(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配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逻辑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2、采取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3、课程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课程结束时评出成绩,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采用百分制。 四、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章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 基本内容: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基本要求: (1)理解线性空间有关内容。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 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 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第四章 RSS (一)教学目的 了解RSS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应用现状;掌握RSS的影响与当前RSS运营的基本情况及困境。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RSS概述 2.RSS的影响与困境 第五章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一)教学目的 了解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的发展历程、电子邮件的特点,掌握电子邮件的传播特点及影响,剖析当前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了解即时通讯的概念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熟悉即时通讯的功能、特点及影响,熟悉当前中文即时通讯工具市场的主体。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电子邮件系统 2.电子邮件的发展历程 3.电子邮件的传播特点及影响 4.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 5.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6.即时通讯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7.我国即时通讯发展现状 第六章博客/播客 (一)教学目的 了解博客/播客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现状,熟悉博客/播客的基本形态;剖析博客/播客对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