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病案讨论

临床病案讨论

临床病案讨论
临床病案讨论

第五篇临床病案讨论

病例1.

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

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心肌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着(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例2.

患儿,5岁,10天前被自行车撞及右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上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升高达39℃。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第6天,左足拇指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内均有暗红色线状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分析题:

⑴所患何病?

⑵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左足湿性坏疽

⑵撞伤及感染损伤血管,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阻塞了动脉供血,同时也阻碍了静脉血液的回流,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形成硫化铁使病灶处呈污黑色。因含液体较多,故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病例3.

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分析题:

⑴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⑵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①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内膜损伤);②术后卧床休息(血流缓慢);③脾破裂导致大量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

⑵肺出血性梗死,与前者有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1)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右心,通过肺动脉输出引起肺小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先决条件 2)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容易导致肺静脉淤血是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3)肺脏具有组织疏松和双重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出血性梗死的两个先决条件。

病例4.

患者男性,15岁,因左股骨下端(近膝关节处)骨肉瘤(发生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而行高位截肢术。术后一直卧床。术后半个月时由家长搀扶下床活动。患者用其右腿试行跳动几步后突然跌倒在地,呼吸和心跳当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

(1)本例患者突然死亡的首位可能原因?:

(2)按该首位死因推测本例患者如此突然死亡的有关病理条件?

(3)按该首位死因推测本例患者于死后剖验时有可能检见的最重要的病变部位及其肉眼形态特点?

病例5.

患者女性,30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多年,曾经数次左心衰竭。一年前,患者于妊娠九个月时发生左心衰竭住院,住院治疗两周余,左心衰竭缓解,因胎儿宫内窒息而行剖腹产术。术后患者全心衰竭,并在手术后5天,在床上用力排便时突感左胸疼痛且随呼吸加重,呼吸困难加重,咳出血痰;X光胸片,显示左肺下叶有一块约3cm ×4cm近似楔形的阴影,其尖端指肺门;查体时除原有的二尖瓣瓣膜病和左心衰竭的心、肺体征外,还在左肺下部区域听到胸膜磨擦音(提示胸膜发生了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经积极治疗后,心、肺病情渐轻,但剖腹产时所致的腹部皮肤手术切口曾部分裂开(约长3cm),并继发感染,经多日换药后愈合,出院。最近两个月来,患者又因持续低热而再次住院。患者再住院后不久,曾有一次突发性剧烈腰痛和一过性血尿。同时左上腹、左季助部(脾区)疼痛;血液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经相应治疗后,病情稍好转。于再次住院后两周时,患者突然左眼失明,随即又出现左侧上、下肢瘫痪(左侧偏瘫)和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自学《病理学》教材中有关“心瓣膜病”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容]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并参考有关教材的内容,讨论:

(1)患者自剖腹产后至死亡的这一年期间,身体有关部位可能发生了哪些病变?(不讨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变)

(2)这些病变在发生和发展上的因果联系?

(3)这些病变的可能结局

病例6.

张某,男,45岁,双下肢间歇性疼痛5年,近半年来双下肢末端坏死,呈黑色,较干燥。试分析该患者下肢所发生的病变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该患者下肢病变为干性坏疽。其原因可能为:①该患者下肢间歇性疼痛可能为动脉血管阻塞,

逐渐造成下肢末端的缺血性坏死。②由于下肢静脉回流通畅,再加上体表的蒸发,故病变部位较干燥。③腐败菌感染后产生硫化亚铁,故局部呈黑色。所以该患者属于典型的足干性坏疽。

病例7.

张X,男,12岁,两周前左侧面部长一疮疖,肿胀疼痛,数天后,被其母用针扎穿并挤出脓性血液。两天后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经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昏迷抽搐而人院。

体检:营养不良,发育较差,神志不清,T39℃,P140次/分,R35次/分。面部有一2cmX3cm 的红肿区,略有波动感。

化验:白细胞总数:22X109/L,中性粒细胞:0.87。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人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发育、营养差,面部有一2cmX3cm的肿胀区,切开有脓血液流出。颅腔:大脑左额区有大量灰黄色脓液填充,脑组织坏死,有4cmX4cmX5cm的脓腔形成。

切片观察:脑组织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肉芽组织。

讨论题:

⑴根据资料对本病例作何诊断?

⑵本例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⑶从本病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⑴该患者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发生脓肿和脓毒败血症.

⑵脑部病变是因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入血后在血液中繁殖和扩散,然后栓塞于脑部毛细血管所引起.

⑶应从中吸取的教训是有病及时就医,寻找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及时治愈.

病例8.

王XX,男性,32岁,农民,因右小腿肿胀疼痛两天就诊。两天前右小腿轻微擦伤出现疼痛,自己在家拔火罐,贴伤湿止痛膏未奏效,小腿部出现明显红肿,继而蔓延到右侧大腿,随到医院诊治。体检:T38.4℃,P88次/分,R26次/分,Bpl6/10kPa(120/75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侧腰部轻度红肿,右侧大腿、小腿明显肿胀,颜色暗红,皮温稍高,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WBC 18X109/L,N 0.90,尿和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治疗经过:人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采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入院当晚,病情恶化,病人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8/4kPa(60/30mmHg),随即心跳停止,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

青年男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腋窝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枚,右侧腰部大片红肿,右侧大腿及小腿明显肿胀,暗红色,张力增高,周径比左侧分别增大5,4cm和3.8cra,足部出现轻度肿胀。切面可见血性液体渗出。腹腔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胸腹腔各脏器外观未见异常。镜检:心肌细胞轻度肿胀,横纹消失,胞浆内可见少量红染颗粒。肝细胞轻度肿胀,可见多量粉染颗粒,部分肝细胞内可见圆形空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刷状缘消失。右侧腋窝淋巴结内可见充血水肿以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各器官组织均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右侧大腿和小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高度水肿,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肌纤维之间空隙增大,在肌纤维之间和脂肪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阴囊和腰部病变基本同上。

讨论题:

⑴根据尸检材料,作出病理诊断,并找出诊断依据。

⑵结合病史讨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

参考答案:

⑴该患者患的是蜂窝织炎,诊断依据:①感染部位由右小腿弥漫至其他部位:右侧腰部大片红肿,右侧大腿及小腿明显肿胀,足部出现轻度肿胀,腹腔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右侧腋窝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枚,②疏松结缔组织内明显水肿及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足部出现轻度肿胀,右侧大腿和小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高度水肿,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肌纤维之间空隙增大,在肌纤维之间和脂肪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③局部淋巴结肿大:右侧腋窝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枚,右侧腋窝淋巴结内可见充血水肿以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⑵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右小腿擦伤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既而细菌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道扩散,弥漫至右侧大腿及足部、腰部皮肤和腹腔、心肝肾和右侧腋窝,使右侧大腿和小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高度水肿,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腹腔内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即脓液),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心肌细胞水肿,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但因所感染细菌迅速繁殖扩散,虽用大量抗感染药物也不能解除已有的全身中毒症状而死亡。

病例9.

女性,36岁,腹痛、腹泻,最初为稀便,以后为粘液脓血便,偶见片状灰白色膜状物排出。病人有里急后重感。

分析题:

⑴病人患的是什么病?

⑵病人大便内为何出现灰白色膜状物?其主要成分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⑴患的是痢疾

⑵由于其肠黏膜上患纤维素性炎,灰白色膜状物是因其渗出物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的黏膜组织等。

病例10.

周某某,女,20岁,学生。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4小时。

现病史 24小时前突发上腹及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曾服“止痛片”。效果不佳。继而疼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清水伴少量粘液。自觉畏寒、发热,遂来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

体检 T39 0C P95次/分,R20次/分 Bp13.3/10.6Kpa(100mmHg)。

心肺无明显明显异常,腹壁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白细胞计数20X109/L,中性粒细胞90%。

入院经过: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7天后出院。

病理检查:阑尾一条,长8cm,明显肿胀,末端膨大,直径1.5cm 表面高度充血,覆以黄白色渗出物。切开阑尾腔内充满脓液。镜下见,阑尾壁各层均显著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粘膜坏死。腔内可见大量脓细胞聚集,浆膜面可见大量纤维素渗出。

1、患者阑尾发生什么病:

A 急性蜂窝织阑尾炎

B 出血性阑尾炎

C 坏疽性阑尾炎

D 急性阑尾脓肿

2、阑尾炎基本病变以哪一项为主:

A 变质性炎

B 渗出性炎

C 增生性炎

D 以上都是

3、患者血液白细胞显著升高,说明炎症是:

A 局部感染

B 全身感染

C 腹腔感染

D 麦氏点感染

病例11.

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检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音;腹软,肝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24cm 皮肤呈弥温性红肿,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曾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曾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客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参考答案:

(1)右趾化脓性炎,脓血症。

(2)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

病例12.

一名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未得及时、有效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惊厥、以至昏迷。查体发现“脑膜刺激征“(即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腰椎穿刺时,脑脊液压力增高、脓性、蛋白定性强阳性。脑脊液离心后涂片镜检:发现葡萄球菌。外周血细胞计数达18×109/L,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占90%。死后剖验:发现颅底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和颞叶内脑脓肿。

根据已学过的“炎症“有关理论,并自学《耳鼻喉科学》”中耳炎“和《病理学》“脑膜炎”、“脑脓肿”等有关内容以后,讨论:

(1)本病例由最初的“化脓性中耳炎”发展为“脑膜炎”和“脑脓肿”的病理演变过程:(2)本病例颅内病变的肉眼和镜下形态。

病例13.

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

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分析题:

⑴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⑵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①患者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使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2②术后卧床休息使血流缓慢③术后恢复新生大量血小板使血液凝固性增加

⑵左肺可能是慢性肺淤血。与前者有关。因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上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血液不能充分流入左心室,血液淤积于左心房内,使其压力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两者一起引起肺淤血。

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主要是造成患者大量失血,血液中出现大量幼稚血小板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左肺可能出现肺出血性梗死,肺淤血是引起肺出血性梗死的一个重要条件

病例14.

女,68岁。主诉:5个月前胃疼,逐渐加重,服胃舒平、去痛片等稍见缓解。3个月前持续胃痛、胃胀、呕吐,并有便血和呕血。入院后体检发现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变硬,肝脏肿大。胃肠透视发现胃小弯近幽门处有充盈缺损,B超显示肝脏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临床采用化疗和营养支持疗法。以后患者逐渐消瘦、贫血,腹胀及腹水,并出现咳血、咳脓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显示肺部多发散在、界限清楚的圆形病灶,多靠近凶猛,之间可见少年在模糊片状阴影。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后2个月死亡。

尸解所见(摘要)身体极度消瘦,体重30kg。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2500ml,橙红、半透明状。胃: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椭圆形肿瘤,中央有一4cmX3cm之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质硬,切面呈灰白色,溃疡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见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残暴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多见核分裂像。肺: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双肺上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cm左右实变病灶。镜下见病灶内细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淋巴结:肠系膜、大网膜、纵隔、肝门、肺门及胃周边等处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色。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卵巢:双侧均有多数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结节,镜下所见与肝脏内结节相同。请分析:

⑴此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死亡原因是什么?

⑵通过此例如何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⑶肿瘤对机体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⑷肿瘤的转移方式有哪些?此例表现如何?

病例15.

高某,女,15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大腿间歇性隐痛,后转为持续性疼痛伴局部肿胀。半年前不慎跌倒,左下肢不能活动。

体检:左大腿关节上方纺锤锤形肿胀。X线检察诊断为左股骨下段骨质溶解,病理性骨折。经牵引治疗无效,行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股骨下段骨皮质和骨髓腔大部分破坏,代之以灰红色、鱼肉样组织,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梭形、多边形。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弥漫分布,血管丰富,可见片状或小梁状骨样组织。

患者截肢后愈合出院并予随访。出院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截肢局部无异常。

分析题:

⑴患者左大腿肿块属什么性质病变?请根据病理特点做出诊断。

⑵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是怎样发生的?截肢术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又如何解释?

参考答案:

⑴属肿瘤性病变。骨肉瘤伴肺转移。

⑵肿瘤浸润神经致疼痛。破坏皮质骨致病理性骨折。截肢术后发生肺转移,引起胸痛、咳嗽、咯血。

病例16.

患者女性,60岁,进行性上腹部疼痛伴消瘦4月余,加重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月余,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充盈缺损,B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占位,双侧卵巢肿大,表面有肿物,请分析:

⑴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其原发病灶在什么地方?

⑵那些是转移病灶?通过那些途径转移到哪些部位?

参考答案:

⑴原发病灶在胃,

⑵转移病灶在左锁骨上淋巴结、双侧卵巢及肝脏,转移途径分别为淋巴道、种植性转移及血道转移。

病例17.

患者女性,56岁。主诉上腹部疼痛6个月,腹胀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6个月自觉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并逐渐加重,食欲逐渐减退,时而黑便,服用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无明显效果;近一个月来上腹部胀痛加重,并有肝区不适,曾有黑便。患者自发病以来显著消瘦,乏力;近一个月来有时咳嗽,偶尔痰带血丝。

过去史:患者的8年来经常进食后觉上腹部疼痛,曾做上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符合(胃小弯)慢性溃疡;(胃窦)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化并中—重非典型增生。”一年来胃痛持续,食欲差,消瘦,无力,曾有多次黑便。

查体:一般情况差,明显消瘦、衰弱、贫血貌,低热,血压偏低,呼吸较急促。于左锁骨上处可触及蚕豆大淋巴结,较硬、固定、不痛。腹部稍隆起,腹水征阳性,剑突下饱满,可触及鸡蛋大肿块,肝脏稍大。指肛检查:于直肠前凹可触及栗子大肿物,稍硬、固定。直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盆腔双侧皆可触及拳头大肿物,质硬,考虑为双侧卵巢肿物。胸部X线照片:两肺可见多发、散在、大小较一致、边界较清楚的结节状阴影。

胃X光钡餐造影检查:于胃幽门窦前壁可见一个约4cm×3cm×3cm的边界不齐的充盈缺损区域,边缘略呈堤状隆起,中央区凹陷。

胃纤维内窥镜检查:于近小弯侧的幽门窦前壁处呈现弥漫性增厚区域,约6cm×5cm,灰白色,较硬、粘膜皱襞粗大、蠕动消失;于近胃壁增厚区的中央处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其内径约3cm,底部较多坏死并有出血。于病变胃粘膜区域,多处咬取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活组织检查(活检)。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粘液性腺癌,低分化(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层,淋巴管和小静脉的腔内含有癌细胞栓子.胃液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查见肿瘤细胞,多为印戒样肿瘤细胞。

住院经过:患者入院后采用支持疗法和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呈现恶病质.住院后三个月余,患者又突然排泄黑便,血压下降至50/30mmHg。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

⑴本例患者于尸体剖检(尸检)时,有可能在哪些部位发现哪些相关的病变?

⑵本例患者的原发性病变是什么?该原发性病变与其他病变有何联系(即该原发性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⑶分析本例患者的死亡原因。

参考答案:

⑴尸检时可发现的病变:左锁骨上方淋巴结肿大,两肺内有多处癌巢,胃小弯及幽门等处有溃疡、出血、坏死,肝脏肿大并伴有癌巢形成,卵巢内有癌细胞形成的肿块,淋巴管和小静脉内有瘤栓.

⑵本患者的原发性病变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黏膜增生.接着胃黏膜细胞增生癌变,随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进入淋巴结、肝脏、肺和卵巢,引发相应部位的癌变.⑶死亡原因:癌细胞在体内形成大范围的转移,严重破坏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病例18.

患者女性,30岁,20年前在一次“感冒、咽痛”后大约一个月时,自觉膝、踝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进而因出现心慌、气短而第一次住院。当时查体:体温38℃。咽红,扁桃体肿大,心率108次/分,呼吸急促:膝、踝关节轻度红肿;四肢内侧皮肤和躯干皮肤可见散在的“环形红斑”;肘、膝、枕后等处可触及多个皮下小结,较硬,无压痛;心界扩大,心音较弱,听到心包摩擦音,血沉32mm/第一小时(正常值:0-20mm/第一小时),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600单位(正常值<500单位)。经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菌素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关节肿痛等间断发作。

患者于6年前,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偶尔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因而再次住院。查体:端坐呼吸,双侧面颊潮红,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心率115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二尖瓣听诊区)听到明显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比较响亮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内可听到湿性罗音(水泡音);X线胸片显示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肿大(其边缘在肋

下缘2cm处触及);下肢中度水肿。给予西地兰、洋地黄药物和有关支持疗法等后,病情缓解,出院。

患者于一个月前因发热、心慌、不能平卧数日,并突然左眼失明一天而第三次住院。查体:心率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体温39℃;胸前壁皮肤散在多个小出血点;心脏杂音同前;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8×109/L,嗜中性白细胞(PMN)占86%。血培养:有草绿色链腰疼。于第三次住院后半个月时,突然右侧偏瘫,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

(1)本例患者在20年间三次住院各患什么病症?这此病症之间的联系如何?

(2)本例患者20年前首次发病时,其心脏会呈现什么病变?皮下病变如何?

(3)本例患者死后剖检时,会在哪些器官、组织内发现一些什么病变?并思考这些病变的病理与临床联系。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得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第二次得的是慢性心瓣膜病第三次患的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活动,累及到心,发生慢性心瓣膜病,草绿色链球菌易侵袭有病变的心瓣膜,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20年前的心脏发生风湿性心外膜炎,从心包摩擦音(绒毛心的听诊音,此为干性心包炎);皮下产生皮下结节,质硬,活动,无痛,结节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外周有风湿细胞呈栅状排列,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不典型风湿小体。

(3)可在皮下发现Osler小结,心内膜发现疣状赘生物,血管内发现血栓。

病例19.

男,63岁,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伴重度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前8+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可自然缓解。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于休息时也可发作,每次发作时均感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前10小时,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放射,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来院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7/5.3kPa(80/40mmHg),慢性重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湿冷,双侧肺底部可闻及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律齐,肝、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8×1012/L,白细胞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5。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于入院后第26天,病人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抢救无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请讨论:

⑴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死因是什么?

⑵尸检时,可发现心、肺等脏器有哪些病变?

⑶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⑴死者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因是急性左心衰竭。

⑵尸检可发现:①心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前壁等心肌梗死;②肺急性肺淤血。

⑶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8+年);②左心室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难忍;左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淤血→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

病例20.

患者女性,58岁,已婚。12岁反复多次咽喉肿痛后出现膝、踝、腕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此种情况曾反复发作多次。26岁进行婚前体检时,其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近5年来在活

动后有心悸、气促,近3年病情加重,并有四肢水肿,夜尿,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患者12岁时患的是什么病?

⑵26岁后患的是什么病?解释临床。

参考答案:

⑴患者12岁时患的是风湿病。患者反复多次咽喉肿痛,说明有咽喉部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

⑵26岁后,患者有以下临床表现: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四肢水肿。

患者26岁后患的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12岁患风湿病时已侵犯到心脏,之后一直是风湿病处于静止期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可以判断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发展过程如下: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室收缩期,左心室部分血液通过未关闭的瓣膜口返流入左心房,并在局部引起旋涡与震动,产生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心房因容积性负荷加大,发生代偿性扩张肥大。在心室舒张期,大量血液涌入左心室,左心室容积性负荷也加大,引起代偿性扩张肥大。久之,左心房、室均可发生失代偿,出现左心衰竭,从而依次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进而失代偿,最终出现右心衰竭和全身静脉淤血。请解释临床:

心悸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肺功能不全等引起心脏反射性的心率加快导致的。

气促是由于肺淤血,肺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加快导致的。

咳粉红色泡沫是由于肺淤血、水肿,红细胞渗出肺泡内引起的。

四肢水肿是由于右心衰竭,全身静脉淤血造成的。

病例21.

田X,28岁,女性,因心慌、心悸伴下肢浮肿十余年,加重15天,于94年3月6日急诊入院。

二年前患者有膝、肘、肩、踝等关节疼痛史,继而出现心慌、心悸、以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后加剧,伴有下肢及面部浮肿,以后病情反复发作,经多次住院治疗。近半月来症状加重,因咳嗽、气促、吐铁锈色痰,左上腹胀痛而急诊入院。

过去史:经常有喉痛、扁桃体炎的病史。

体查:T 36.4℃R18次/分BPl00/70mmHg 心率120次/分。心率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听诊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抗“0”800μ(正常<500μ)血沉40mm/hr(正常<20mm/hr)

请回答:

⑴诊断是什么病,有何根据?

⑵推测全身主要器官有何病变

病例22.

汪某某,女性,60岁

主诉:突然头痛、神志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

现病史:1小时前,患者于会议发言中,突然头痛,神志不清,跌倒在地,送医院途中出现尿便失禁,呕吐1次,无抽搐发作,左侧肢体不动。

既往史:高血压病3年。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0次/分,血压26.7/14.7kPa(200/110mmHg),呼吸16次/分,浅昏迷。面红赤,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瘀斑及血肿。两眼向右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

下垂。颈有抵抗。心律齐,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双肺呼吸音清。左侧上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0级,Babinski征左侧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

辅助检查:头颅CT见右侧壳核部位有4cm×5cm的、类圆形的、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

诊断:急性脑血管病,壳核出血。

问题:

⑴患者患有何病?

⑵.患者死因?

⑶根据患者现有症状分析患者疾病的发展、转归及死亡?

病例23.

男性,50岁,教师,因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发热二天入院。患者有风湿病史三十余年,因心慌气喘三年,诊断为“风心、二尖瓣双病变”,于四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入院检查:心脏扩大,心尖区舒张期杂音III级,死亡前夜,气急加重,出冷汗,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心电图示房颤。以后神智不清,血压下降,出现室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分析题:

⑴患者有风湿病史三十余年,心慌气喘三年,推测此时病人心及肺脏已发生哪些变化?

⑵入院前二天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说明可能出现什么病变?怎样发生的?

⑶临终前,患者有气急,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与上述病变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⑴慢性心瓣膜病伴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⑵瓣膜赘生物形成并脱落导致下肢血管内栓塞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与脑栓塞有关。

⑶缺氧、心力衰竭表现为气急,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

病例24.

患者男,65岁,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大汗半小时”为主诉,于Ⅹ年12月8日6时30分入院。半小时前患者在用力排便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无缓解,伴大汗、烦躁不安。入院后心电监护提示:V1-V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静点、抗心率失常等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给予速尿、硝普钠等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抢救无效于当晚22时10分死亡。既往史:一个月前曾感胸部不适,活动后心悸、气短,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予扩冠治疗后症状缓解。

尸检摘要:

男性尸体,身长165厘米,肥胖体型,口唇、指(趾)甲紫绀。心脏重350克,左心室壁厚1.2厘米,肉眼颜色不均匀,右心室壁厚0.3厘米。左心室及室间隔多处取材光镜下见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左冠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75%以上。

分析题:

⑴请说出该例的主要病理诊断。

⑵指出患者的死亡原因。

⑶如果患者存活,机体将如何修复损伤部位?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⑴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根据:①病史: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有用力排便后心前区疼痛且服扩冠药后不缓解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②尸检:心脏肉眼颜色

不均匀,左心室、室间隔镜下见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左冠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

⑵致死原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使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⑶梗死心肌由肉芽组织机化加以修复,最后形成瘢痕。因为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病例25.

患者,男,45岁,干部。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分析题:

⑴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

⑵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

⑶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⑴高血压病缓进型。右侧脑桥出血。依据:高血压病史,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⑵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⑶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右脑桥出血→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尿蛋白(+)。

病例26.

患者男性,58岁,河北省承德地区人,因两个月来间断性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住院。患者重度吸烟30余年。近20年来,每年冬春季节剧烈咳嗽,咯白色粘痰或黄色脓痰。近10年来,常有大量脓痰或痰中带血,偶尔大口咯血。近5年来,于较大活动量后,自觉心慌、气短、并逐渐加重。一年前,胸部X线透视发现胸廓的扩张度和膈肌的活动度均降低;X线胸片显示肺容积增大,膈位降低,肺野的透明度增加,肋间隙增宽,肋骨近于水平走行,右下叶支气管灶性囊状扩张呈现蜂窝状,右肺下叶灶性不张。

住院后查体:呼吸急促、微弱、桶状胸、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大;两肺底湿性罗音;颅脑CT检查发现右颞叶有一直径约2.5cm的近圆形肿物。诊断为“脑瘤”,逐行开颅探查术。术中,切除小块肿物组织进行冰冻快速切片检查,病理诊断为“脑内转移性小细胞未分化癌,建议检查肺部。”手术后,床边拍摄X线胸片,发现右肺门有一不规则形肿物阴影伸入肺内,边界不清。患者于开颅术后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并现高热,两肺布满细小湿性罗音。于手术后10天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

⑴本例患者20年前、10年前和5年前有可能各患何病?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有关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⑵本例患者死前两个月以来的症状、CT检查、颅内肿物的病理学检查与手术前一年和手术后的X线胸片检查结果之间有何联系?提示在何部位发生了何种疾病?本例最后所患疾病的病理-临床特点如何?

⑶本例患者的死因分析?

参考答案:

⑴分别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

患者重度吸烟30余年,使支气管黏膜反复受损,细菌感染而产生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剧烈咳嗽,咯白色粘痰或黄色脓痰。慢性支气管炎不愈,炎症改变使小气道管壁破坏与肺泡间隔断裂而产生肺气肿,临床表现为X线胸片显示肺容积增大,膈位降低,桶状胸。而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引起慢性肺心病。所以出现自觉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大。

⑵一年前病位在肺,两个月来间断性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颅脑CT检查发现右颞叶有一直径约2.5cm的近圆形肿物,则提示脑部出现肿瘤。临床进一步检查,拍摄X线胸片,发现右肺门有一不规则形肿物阴影伸入肺内,边界不清。则提示是肺癌转移到脑部。所以癌的原发部位在肺。临床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大。

⑶死于肺癌,呼吸衰竭。

病例27.

患者,男,20岁,学生。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罗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2cm 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在当地医院即做了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眼,镜下为肉芽组织。

分析题:

⑴做出疾病诊断及根据?

⑵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增高;咳铁锈色痰;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

⑶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⑴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⑵①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增高;②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③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

⑶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病例28.

患儿,男,3岁。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

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请讨论

⑴请作出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

⑵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

⑶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啰音及X线影像等表现参考答案:

⑴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⑵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⑶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病例29.

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心悸、气促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近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悸、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悸、气促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7/11.3kPa(110/85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口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干、湿鸣。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膨隆,液波震颤(+),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6.7×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搐,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分,抢救无效死亡。尸解主要发现:左、右胸腔积液各200 ml,腹腔积液2000 ml,呈淡黄色,透明,密度1.012。双肺各重750 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

镜下:双肺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填充,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上皮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粘液性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粘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细小动脉中膜增厚,无肌型肺动脉肌化。

心脏重300 g,右心室壁厚1 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请讨论:

⑴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⑵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⑶该死者的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①慢性支气管炎

诊断依据:a、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心悸、气促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b、呼吸道反复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引起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1年前该患者感冒发热、

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c、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悸、气促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d、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上皮鳞状上皮化生。e、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干、湿鸣

②肺气肿

a、口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

b、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

c、双肺各重750 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

③肺源性心脏病

a、心脏重300 g,右心室壁厚1 cm,右心腔明显扩张。

b、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心率过快

④肺性脑病:突然抽搐,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分

⑵患者死于肺心病并发的肺性脑病

⑶发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性脑病

患者常年反复感冒,呼吸道反复受病毒和细菌感染,引发慢支,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成持久性扩张,致使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形成肺气肿。肺气肿患者因呼吸困难,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床减少和受压,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心病。肺心病由于脑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并发肺性脑。

病例30.

患者女,40岁,农民。一月前,出现咳嗽,咳带血丝痰,半月前患者感乏力并发热,喀血,4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声音嘶哑,头痛,头晕,时有神志不清,入院查体:T38℃,

P 105次/分,R 17次/分,BP 16/10.6kPa,神志不清,瞳孔正常,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胸透发现左上叶肺不张、血常规:RBC 3.8×l 0 12/L,Hb 75 g/L,WBC 15.8×l 09/L。入院一周后,患背突感左下胸锐痛,左胸浊音,呼吸音降低,胸腔穿刺放出400 ml血性液体,胸水涂片,查见癌细胞.X线显示做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患者最后经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胸腔内约有350ml黄色混浊液体。双侧肺门淋巴结均有灰白色组织转移,支气管内有白色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左支气管和分支均被瘤组织浸润且被阻塞。左肺高度萎缩,肺表面及小支气管周围均有瘤组织浸润,左肺上部近边缘处有一脓肿,直径3cm。右肺也有小的转移性瘤结节。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被瘤组织浸润而粘连成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也发生转移。镜检:见圆形或椭圆形分化极差的瘤细胞密布于支气管壁及周围组织并散布于肺泡、血管和淋巴管内。肝重l240g,表面有略突起

的转移性瘤结节,直径最大约0.5cm,镜下见肝窦内有多个小的瘤细胞群。脾、胰、肾中均见成群的瘤细胞浸润。

讨论题

⑴做出完整的病理诊断。

⑵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声音嘶哑?肺部出现肺不张和肺脓肿如何解释?

病例31.

患者男52岁,某公司职员。颈、腰椎等部位疼痛两月余。两月前,发现颈、腰部酸胀疼痛,临床考虑为慢性腰肌劳损,服止痛药物可缓解。之后,疼痛逐渐加剧,经服药按摩稍可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咯出血丝。该患者既往体健,嗜烟酒。X光检查发

现:颈部及腰部椎骨有骨质破坏;左肺门处见5×5cm的占位性病变。

分析题::

⑴该患者可能患的是什么病?

⑵颈、腰椎骨的病变性质如何?镜下的病理改变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⑴左肺癌(中央型肺癌)

⑵颈、腰椎骨的病变为转移性癌。镜下为鳞形细胞癌,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排列呈巢状,可见细胞间挢及角化珠

病例32.

男性,52岁,发热,咳嗽,胸痛三天。三天前,受凉后出现战寒,发热,T 39°,伴咳嗽,少许浓痰,右侧胸痛,疼痛为持续性,深呼吸加重。自服“感冒药”明显疗效,并出现痰中带血,血红,量少。拍片后以“右肺肺炎”收入院。抽烟20年,每日一包,否认结核病史。查体:T39°,发育营养好,神清,颈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细湿罗音。双肺未闻及干罗音。心,腹及四肢未见异常,实验检查:wbc11.2×10/L N:92%.胸片:右上肺大片实变影。提示:右上肺炎性改变。

问题:

⑴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⑴诊断:右上叶大叶性肺炎。依据:起病急骤,有诱因:高热,胸痛,咳嗽,咯血:wbc 及N均高:胸片支持。

⑵鉴别诊断

干酪性肺炎:常为低热乏力,易出现空洞,痰中易找到抗酸杆菌。

急性肺脓肿:大量浓痰,注意复查胸片。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通常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

病例33.

男性,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天入院。2年多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体格检查:左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于入院后2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2000ml咖啡色液体,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1cm。肝:体积小、质硬、表面为0.1—0.5cm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显,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脾:大、重450g、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000ml。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外,未见明显异常。

⑴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⑵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龈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病例34.

患者男性,48岁,因食欲不振和消瘦半年、发热和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三个月、近一周来神志恍惚入院。患者于15年前曾有过食欲不振、呕吐和黄疸史,由传染病医院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后常感乏力、食欲差及肝区不适等,肝功能化验“不正常”,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肝肿大。5年前患者又曾腹胀、黄疸和下肢水肿,并呕血两次。

住院后查体:显著消瘦,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胸前、躯干可见蜘蛛痣,双手掌大小鱼际处明显发红;腹膨隆,重度腹水征,腹壁静脉曲张;肝下界在肋缘下3横指宽处可触及,较硬,表面不平;脾下界在肋缘下2横指宽处可触及;双侧乳房的乳头下皆可触到直径约3cm的硬结,双侧睾丸缩小。

实验室检查:血清SGPT180单位(正常值,<30单位),白蛋白35g/L,球蛋白43g/L,胆红素40цmol/L; HBsAg(+);HBcAg(+),HbeAg(+),甲胎蛋白(AFP)+。

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肿大,肝内多发性小结节;脾大。

胃镜检查:食道下段静脉明显迂曲、扩张。

住院经过:患者入院后虽经对症治疗,病情继续加重,神志恍惚,逐渐完全昏迷;于入院第20天时,患者突然腹膨隆加重,肤色苍白,血压迅速降至60/30mmHg,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

(1)本例患者先后发生过一些什么疾病?其间有何联系?

(2)推测本例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3)本例死后剖检时,肉眼检查会发现哪些病变?这些病变之间有何联系?

(4)本例患者主要受累及器官的镜下病变如何?

参考答案:

1.本例患者最初为乙型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弥漫的变性肿胀,使肝体积增大,肝区不适,肝细胞坏死引起肝功能异常。后发展为乙型慢性肝炎,转为重度慢性肝炎,出现早期的肝硬化,并引发门脉性肝硬化。肝内血管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和改建,导致肝内血管网减少和异常吻合支形成;同时肝实质细胞病变加重,表现为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晚期由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肝昏迷。

2.本例患者的直接死因是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3.本例死后剖检时,肉眼检查(由于门脉高压症)为脾肿大质硬包膜增厚,胃肠壁增厚,皱襞增宽,有淤血水肿,在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脐周围的浅静脉高度扩张。由于肝实质长期、反复破坏致对激素灭火功能减弱出现睾丸萎缩;浆膜及粘膜有出血,肝肿大并呈现黄绿色。

4.本例患者主要受累及的器官为脾,肝,光镜下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出现假小叶,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或有两个以上;假小叶中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的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出现双核。脾小体萎缩,脾索增宽,纤维化,脾窦扩张淤血,窦内皮细胞增生,红髓内结缔组织增生,有铁结节形成。

病例35.

患者,男,32岁,教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突然剧烈疼痛伴呕吐1小时

入院。5年前开始每年天气转冷季节发生上腹部隐痛,天气转暖后缓解,疼痛多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下午4-5时,进食后缓解,常有夜间疼痛。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入院当日中餐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2℃,脉率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4/80mmHg。急性病容,板样腹,上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经外科急诊手术治愈出院。分析:(1).请写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2).若在病变处作一组织切片,镜下可见哪些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

(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诊断依据: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进食后缓解,(说明是十二指肠溃疡。)常有夜间疼痛。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说明穿孔)。

(2)镜下病理变化:溃疡底部大致分四层。最表层有一薄层炎性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第二层主要为坏死组织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第三层由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第四层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瘢痕组织中的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

病例36.

男性,23岁的大学生,因反复厌油、纳差,乏力4年,加重伴黄疸5天于×年10月11日入院。入院前4年出现厌油、纳差、乏力、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住院50天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因学习任务重和补习而过度劳累,上述症状于入院前3年复发和加重,住院治疗6月后好转出院,但SGPT仍高于正常。休学1年后复学。入院前3个月因劳累,上述症状再次复发及加重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和巩膜重度黄染,面部、胸前皮肤可见数个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中等量腹水征,肝肋下刚扪及、剑突下1cm、质硬,脾肋下刚扪及。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650μmol/L,清蛋白27.0g/L,球蛋白30.6g/L,SGPT60单位,HBsAg阳性。入院后经各种治疗无好转,8天前开始进入昏迷状态,3天前呕吐咖啡色液体,抢救无效于××年12月17日死亡。尸解主要发现:全身皮肤、巩膜及各脏器均重度黄染。腹水1800 ml,两侧胸水900ml,均为黄色清亮液体。肝重1250g,质硬,表面及切面灰绿色,满布较均匀一致的直径约0.3cm大小的结节。镜下见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包围的肝细胞团,肝细胞团呈半月形或地图形,其中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胞浆疏松等变性及坏死,库普弗(Kupffer)细胞增生;汇管区及肝实质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小胆管及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肝细胞及各级胆管淤疸。脾重310g,质较硬;镜下见脾窦腔明显扩张、淤血。胃肠腔内有咖啡色液体,粘膜水肿、点状出血;镜下见粘膜下血管明显扩张、淤血。双肺各重750 g,散在灶性实变,以下叶为重;镜下见实变区的肺泡腔及细支气管腔内浆液及大量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脑重1550g,脑回增宽、沟变浅;镜下见神经细胞变性、充血及水肿明显。

请结合病史及尸检发现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⑴死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⑵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⑶黄疸、脾脏肿大、腹水、呕吐咖啡色液体、蜘蛛痣、昏迷等症状及体征与肝脏病变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⑴死者的诊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病史;③病人

出现厌油、纳差、乏力等症状④体征:腹水、脾肿大、黄疸等。⑤尸检病理检查肉眼观及镜下所见;⑥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等。死亡原因:肝性脑病。

⑵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下:4 年前为急性普通型乙型肝炎,为黄疸型,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没有完全治愈。一年后,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住院治疗6个月后,好转但SGPT仍未恢复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逐渐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门脉压升高,晚期代偿失调,出现了脾肿大、腹水、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等,还有肝功能不全的其他表现,如蜘蛛痣、肺、脑的病变等。

⑶黄疸形成的原因: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上毛细胆管受压或有胆栓形成,引起黄疸。

脾脏肿大的原因:门脉压升高,脾静脉回流受阻。

腹水形成的原因有:由于小叶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受压,肝窦内压上升,液体自窦壁漏出,部分经肝被膜漏入腹腔;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灭能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钠水潴留;

呕吐咖啡色液体的原因: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出血坏死。胃内出血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变为咖啡色。

蜘蛛痣的形成原因:与肝功能障碍,血中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肠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引起肝性脑病。

病例37.

患男,50岁。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l~2小时疼痛发作,但近两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倒,急诊入院。

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 kPa,心音快而弱。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

化验:WBC:5×10 9/L N:0.70,L 0.25 M:0.04

患者人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4×5×5cm3 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做病理检查,镜下处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象、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胃壁粘膜肌层浸润达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细胞内满布细小伊红色颗粒,管腔狭窄

讨论题

l.做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3.患者的死因是什么?

病例38.

患男,61岁,退休工人。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伴头晕、心悸、口干。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入院体检:体温36.9℃,脉率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

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题::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参考答案:

1、门脉性肝硬化;依据:病史;呕血、柏油样便;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乙肝标志物测定、胃镜、B超所见。

2、肉眼: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稍大,质地稍硬;后期变小、变硬;表面小结节、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镜下:形成假小叶。门脉高压症:脾肿大、胃肠淤血、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肝功能不全:性激素紊乱(肝掌、蜘蛛痣等)、出血倾向、黄疸、肝性脑病。

病例39.

患男,38岁,医生。突然上腹剧痛,并放射到肩部,呼吸时疼痛加重3小时,急诊人院。20多年前开始上腹部疼痛,以饥饿时明显,伴返酸、嗳气,有时大便隐血(+)。每年发作数次,多在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或饮食不当时发作,服硷性药物缓解。5年前疾病发作时解柏油样大便,人软,无力,进食后上腹痛加剧,伴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经中药治疗后缓解。人院前3天自觉每天15时~16时及22时上腹不适,未予注意。人院前3小时突然上腹部剧痛,放射到右肩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人院。

体格检查脉搏110次/min,血压13.3/8kPa。神清,呼吸浅快,心肺(-),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术。

分析题:

1.你同意临床诊断吗?为什么?

2.若在十二指肠溃疡处作一组织切片,镜下可见哪些病理变化?

3.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所发生的并发症。

参考答案:

1、同意。病史;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饥饿痛、午夜痛;反酸、喛气;餐后疼痛加剧、伴呕吐;突然上腹痛、板样腹、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以上内容均支持该诊断。

2、镜下病变:由内向外分4层: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瘢痕组织中的小动脉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溃疡底部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断裂,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而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溃疡小,直径多在1cm以内。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3、酸胃酸刺激后幽门括约肌痉挛→反酸呕吐;胃内容物排出困难使食物在胃内发酵及消化不良→喛气;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大便隐血(+);穿孔→上腹部突然疼痛;穿孔胃内容物流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穿孔气体溢出→双膈下积气。

病例40.

患女,34岁,因5个月来经常恶心、头晕、食欲差并日益加重而住院。入院时查体: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1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引起肺部、泌尿系统及烫伤创伤表面等感染。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策,对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74岁,身高170cm,体重63kg,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喘累30+年”入院。 现病史:30+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以黄脓痰为主,伴活动后喘累,偶有痰中带血,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自行吸氧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近半年一直卧床。2+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喘累明显,入我科行胸部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考虑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双肺支气管扩张”,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伴发热、虚汗、胸闷,自测体温37. 8℃,自行服用“银柴冲剂”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急诊血气分析:pH 7.45,PCO2 38mmHg,PO2 55mmHg。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无其它基础疾病及伴发疾病。否认其他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0℃,R30次/分,P 135次/分,BP 180/100mmHg,咽喉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正常、对称,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双闻及湿啰音,少量哮鸣音。余未见特殊。 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 3、支气管扩张症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显示“双肺间质纤维性改变伴支扩,并感染,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抗感染方面先予以莫西沙星(400mg qd)治疗,D14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显示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其余全耐药,但未使用头孢哌酮做药敏,医师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3g q8h),以上治疗30天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有所缓解,仍诉喘累,体温不高,哮鸣音较前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缓解,复查两次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同上,患者主动坚持出院,予以签字出院。 二、临床药师分析 1、初始使用莫西沙星抗感染的分析 该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入院,急性加重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加重、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根据“COPD 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中急性期治疗原则[1],该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潜在的病原菌除要考虑最常见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患者病史长,还要考虑到耐药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肠杆菌科细菌,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 ————————————————————————————————日期: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先兆流产 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例三、卵管妊娠 病例四、胎盘早剥 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 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 病例七、产后出血 病例八、慢性盆腔炎 病例九、宫颈癌 病例十、子宫肌瘤 病例十一、卵巢囊肿 病例十二、绒癌

先兆流产(2011.02)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 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84次/分,R18次/分,Bp ll0/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 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井店镇卫生院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科别 科主任 护士长 年月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3天内未明确诊断、或虽诊断清楚但经过一周以上正规治疗疗效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二、凡遇上述疑难病例,经治医生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决定就是否进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组织院内外有关科室进行大会诊讨论。讨论前,各级各位医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大会诊讨论前必须要有科内讨论及记录。 三、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得,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四、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五、会诊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得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合理得检查、治疗方案。 六、讨论意见,按照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分别书写在病程录及疑难病人讨论记录本上。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得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得。病程记录中除上述内容外只记录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除上述记录外须逐一记录从低资到高年资医师发言、讨论得意见、记录者得签名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 一、一般项目: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不能留有空格。 二、内容包括1、对患者疾病得诊断得分析、讨论。 2、诊治经过、病情发展得分析、讨论。 3、提出合理得检查、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3天内未明确诊断、或虽诊断清楚但经过一周以上正规治疗疗效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进行疑难 病例讨论。 2、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按照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记录得内容包括参加讨论者得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在病程录中只记录讨论得综合性一致性意见;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按示范记录。 3、在病历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得记录必须认真、详实、严肃。作为绩效考核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得必查内容。 4、所有记录内容(病历中、记录本上)最后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伤寒典型病例分析

伤寒 杨X,男,21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周入院。 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腹痛、腹胀、便秘,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全身乏力,曾作上感治疗,用药不详。 入院检查:T:40.5℃,P:88次/分,R:28次/分,神清、表情淡漠,消瘦,重听;舌尖红、舌苔黄厚;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 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占56%,淋巴占38%,单核占6%,未见嗜酸细胞, EC值计“0”,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结果:T0 1:160,TH l:80,PA 1:20,PB 1:20,入院后第七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TO 1:640,TH 1:640,PA 1:20,PB 1:20。 病例分析: 一、症状: 1.持续高热,呈稽留热。 2.相对缓脉或重脉。 3.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伴腹胀、便秘、腹痛,无恶心、呕吐。 4.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伤寒面容),听力减退。 5.触诊见肝脾肿大,质软,伴肝有压痛。 6. 右胸前皮肤可见数个玫瑰疹,压之褪色(常见于胸,腹,背部和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见于病程7~13天,数目少,分批出现) 二、血常规: WBC:3000/mm3,中性占56%, 淋巴占38%,单核占6%, 未见嗜酸性粒细胞, EC值计“0” 三、肥达反应:第一次肥达反应; 第二次肥达反应。 四、伤寒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40~41℃为时1~2周以上),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伤寒面容),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等。肠出血和肠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五、诊断: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验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50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 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用利福平450 mg qd,异烟肼300 mg qd,乙胺丁醇250 mg tid,吡嗪酰胺250 mg tid,5天后病人自行停药,胸水无明显增多。此后病人仍有每日发热,先后予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多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乏力明显,5年体重减轻15 kg。 管床医生张伟住院医师补充:患者个人史中10年前曾在湖北当兵,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主治医师姜继军:实习医生王亚南汇报病史还是比较详细的,患者的病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年来肝脾增大;近40天有午后高热、盗汗,右侧渗出性胸腔积液,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下面请实习医生孙晓梅做体格检查。 实习医生孙晓梅体格检查结果:T 37.8℃,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35/85 mmHg;营养差, 体型消瘦,轻度贫血貌,未见皮疹、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可及多个绿豆大小质软淋巴结,双侧腋下各及2枚、左滑车上可及1枚黄豆大小质软淋巴结,无触痛,活动。右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膨隆、软,无压痛,肝右肋下12 cm,剑下未及,有触痛;脾大肋下15cm;肝区、脾区、双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 主治医师姜继军:该患者体检主要要注意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腹部的检查,特别是肝脾的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描述较好,腹部的体检要全面中体现重点。例如腹部的视诊包括:腹部外形、腹部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上腹部血管的搏动以及腹部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和腹部体毛等,不能漏查。听诊要注意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叩诊包括: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胃泡鼓音区叩诊;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 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肾叩诊:正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有无移动性浊音叩诊:根据游离腹水随体位转换而发生浊音区的改变,用来检查有无腹水的存在,一般在 1000ml以上才能扣出。触诊,该病人的肝脾触诊很重要。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人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

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内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左心衰 病例二、劳力性心绞痛 病例三、心肌梗死 病例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例五、主动脉瓣狭窄 病例六、急性心脏压塞 病例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 病例八、支气管哮喘 病例九、肺炎球菌肺炎并感染性休克 病例十、血行插散型肺结核 病例十一、结核性胸膜炎 病例十二、肺癌 病例十三、慢性胃炎 病例十四、十二指肠溃疡 病例十五、肝炎后肝硬化 病例十六、原发性肝癌 病例十七、肝性脑病 病例十八、急性胰腺炎 病例十九、肠结核 病例二十、结核性腹膜炎 病例二十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例二十二、糖尿病 病例二十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病例二十四、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二十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病例二十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例二十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 病例二十八、脑出血 病例二十九、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例三十、慢性肾炎 病例三十一、肾病综合征 病例三十二、慢性肾盂肾炎 病例三十三、慢性肾衰竭 病例三十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三十五、有机磷农药中毒 病例一急性左心衰 病史 1.病史摘要: 杨××,男,56岁。主诉:发作性胸痛5天,阵发性呼吸困难2小时。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胸骨后隐痛,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无缓解,疼痛向左肩及左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大汗,到当地医院就诊,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2小时后疼痛减轻;2小时前解大便用力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强迫坐位,伴大汗、烦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经抢救好转,准备行PTCA及支架术。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有20年吸烟史,20支/日,无嗜酒。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应重点询问该病的病因,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等。还应注意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和表现,起病缓急,呼吸困难与活动、体位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等。 (2)常见呼吸困难的鉴别:①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a、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主要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如喉水肿、气管异物等;b、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呼气费力,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感染等;c、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与呼气均费力,常见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栓塞、气胸等。②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重征患者表现气喘严重、面色青紫、大汗,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闻及哮鸣音,故又被称“心源性哮喘”。该患者以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人院,无呼吸道疾病史和中毒病史,结合其临床表现多考虑心源性哮喘。 (3)病史特点:①男性,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②用力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烦躁。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5℃,P 138次/分,R 40次/分,Bp 160/100mmHg。 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口唇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为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尤以肺底明显;心尖搏动位于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侧0.5cm处,范围约2.5cm2,心浊音畀稍向左扩大,心率138次/分,律齐,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P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四肢脉搏搏动对称良好,周围血管征阴性。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①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②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快,第一心音减弱,同时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以上两项同时存在,既有心脏体征又有肺部体征,高度提示急性左心衰。③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可能为急性左心衰的病因。 ④血压一过性升高,可能因肺水肿早期交感神经激活所致,但随着病情的继续,血管反应减弱,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是毕业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学习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学习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 临床病历讨论实施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媒体,知识为客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临床病案讨论包括: 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病区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月安排1-2次。 一、临床病例讨论前准备 1、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整体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重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选好要讨论的病例,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1)病情较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是较疑难的少见病,如果病情简单,让人一看病历摘要就知道是什么病,就失去了要“讨论”的意义。 2)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临床病理讨论,要有病理诊断;若是临床病例讨论,则要有活体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确诊依据。如果诊断不清楚,“讨论”便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2、教师要写好病历摘要: 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曲折,病历中记载的内容很多,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要经反复推敲后再决定取舍。 教师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 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3、教学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应选择典型、疑难或死亡病例中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例讨论,实习学生事先必须分工作好资料准备,给予学生3-5天时间,由学生针对讨论重点自行查阅资料,围绕讨论要点,提出具有针对性讨论依据(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要点所涉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讨论过程: 1、临床病例讨论主持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教师承担。 2、主持人应事先做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针对讨论要点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疑点,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疑点进行点评答疑,最后对讨论的问题给予总结。 3、病例讨论全过程应有书面记录,学生讨论时汇报病史,积极主动地作讨论分析发言,及时作好记录,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主持者审阅修改。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对讨论情况由教学秘书全面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入医院教学档案。 4、讨论结束后,实习生应根据讨论情况,复习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5、教研室(科室)应将临床病例讨论安排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人员,教研室应给予指导,并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示范性观摩教学。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分析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0岁,因尿黄1月,眼黄面黄伴皮肤瘙痒10余天入院。 患者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黄,未发现眼黄及皮肤黄染,近10余天来发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伴皮肤瘙痒,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而入院。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伴黄疸。 二、入院检查 查体:T36.0℃ P66次/分 R 20次/分 BP 105/68mmHg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结膜无充血,巩膜中度黄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2011.10.3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1、胆系梗阻,考虑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所致。2、胆总管末端泥沙样结石。 3、胆囊胆汁淤积。 2011.11.1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89.7 直接胆红素162.5 谷丙转氨酶59 谷草转氨酶55碱性磷酸酶334 2011.11.2 十二指肠乳头活检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乳头”中分化管状腺癌。 肿瘤标志物检查:CEA 1.73 CA199 48.93 三、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先行护肝治疗,待黄疸好转后于2011.11.7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手术持续时间4.5小时,术后体温超过37℃,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升至12.1*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临床医生予以止血、护肝、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后,2011.11.10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降至正常。 使用抗菌药物:2011.11.7 NS250ml+头孢替安2g 静滴一次(术前半小时) 2011.11.8-2011.11.10 NS100ml+哌拉西林舒巴坦5g 静滴 q12h 2011.11.8-2011.11.10 5%GS 250ml+阿奇霉素0.5g 静滴 bid 四、讨论:本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手术最复杂手术之一,适合于治疗胰头部的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良性肿瘤、壶腹周围的肿瘤、严重的胰头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及胰外伤。切除范围包括胆总管、胆囊、十二指肠、胰头、部分胃及空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时间长、吻合口多、引流管多、出血多,极易出现并发症【1】。本例患者手术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步骤,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吻合口多,引流管多,从而使手术感染的因素和机会增多,因此应正确使用预防抗菌药物。 2、根据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于II 类切口手术,即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应使用头孢二代抗菌药物预防。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2】。 3、头孢替安为半合成的注射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伤寒沙门菌、淋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属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肠道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吲哚阳性的普通变形杆菌、雷特格变形杆菌、摩根变形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液、肾组织及胆汁中浓度较高。血清半衰期为0.6-1.1小时,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3】。 本例患者术前30分钟使用头孢替安2g 溶于NS250ml中静滴。使用头孢替安能

_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_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临床病例讨论是毕业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学习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学习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 临床病历讨论实施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媒体,知识为客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临床病案讨论包括: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病区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月安排1-2次。 一、临床病例讨论前准备 1、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整体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重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选好要讨论的病例,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1)病情较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是较疑难的少见病,如果病情简单,让人一看病历摘要就知道是什么病,就失去了要“讨论”的意义。 2)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临床病理讨论,要有病理诊断;若是临床病例讨论,则要有活体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确诊依据。如果诊断不清楚,“讨论”便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2、教师要写好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

晰完整的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曲折,病历中记载的内容很多,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要经反复推敲后再决定取舍。 教师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 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3、教学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应选择典型、疑难或死亡病例中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例讨论,实习学生事先必须分工作好资料准备,给予学生3-5天时间,由学生针对讨论重点自行查阅资料,围绕讨论要点,提出具有针对性讨论依据(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要点所涉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讨论过程: 1、临床病例讨论主持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教师承担。 2、主持人应事先做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报告(20200814094035)

-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病例一、先兆流产 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例三、卵管妊娠 病例四、胎盘早剥 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 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 病例七、产后出血 病例八、慢性盆腔炎 病例九、宫颈癌 病例十、子宫肌瘤 病例十一、卵巢囊肿 病例十二、绒癌

先兆流产()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 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 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 天;末 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 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

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 娠28 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 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结果: T C, P 84 次/分,R18次/分,Bp 110 /70mmH 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最新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 分析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先兆流产 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例三、卵管妊娠 病例四、胎盘早剥 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 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 病例七、产后出血 病例八、慢性盆腔炎 病例九、宫颈癌 病例十、子宫肌瘤 病例十一、卵巢囊肿 病例十二、绒癌

先兆流产(2011.02)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84次/分,R18次/分,Bp ll0/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病 例 讨 论 记 录2

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地点:医生办公室 姓名:胡春仁年龄:71岁 参加人员: 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主持人:余健 病例介绍 王××,女性,25岁。 主诉阵发性气喘9年,发作2天。 现病史9年前因装修新居接触油漆后感咽部不适,继而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缓解。此后,接触油漆、汽油、煤油等即诱发气喘。春秋季节易发作,使用支气管解痉剂后迅速缓解。非发作期心肺功能如常人。曾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喘乐宁200μg,15分钟后FEV1增加21%。2天前曾患上感,继而咳嗽、咳黄痰,发热38.5℃,并逐渐出现气喘,不能平卧,遂入院治疗。 既往史及家族史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无烟酒嗜好,母亲有哮喘病,职业无特殊。体格检查神志清晰,T 37.5℃,P 104次/分,R 30次/分,Bp 135/90mmHg。端坐位,气促状,口唇、指甲无发绀,额部微汗,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闻及广泛哮鸣音,两肺底细湿音。心浊音界未扩大,HR 104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6g/L、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胸片:两肺纹理增多。ECG:正常。吸喘乐宁200μg后,峰流速为正常预值的62%,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余健: ①青年女性,发病9年,发作性喘息。诱因是接触油漆、汽油、煤烟等,有明显诱因。 ②春秋季节发作。 ③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母亲有哮喘病。 ④端坐位,呼吸促,两肺叩诊稍呈过清音,呼吸音低,哮鸣音低广泛,两下肺伴细湿音。 ⑤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⑥峰流速为正常预计值的62%。 ⑦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2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王迪: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根据发作情况可分为缓解期、非缓解期、非急性发作期和急性发作期,本病例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分为轻、中、重和危重四度,本病例属于中度发作。支气管哮喘可引起气胸、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范文

专业资料 学习资料-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先兆流产 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三、卵管妊娠 病例四、胎盘早剥 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 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 病例七、产后出血 病例八、慢性盆腔炎 病例九、宫颈癌 病例十、子宫肌瘤 病例^一、卵巢囊肿 病例十 二、 绒癌

先兆流产(2011.02) 病史 1 ?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 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 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 (45天前),量如平素, 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 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 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 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 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 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 结果: T 37.0 °C,P 84 次/分,R18次/分,Bp 110 /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 体格检查分析: (1) 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 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下载!!2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规范流程 临床病例讨论是毕业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学习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学习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 临床病历讨论实施以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媒体,知识为客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临床病案讨论包括: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病区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月安排1-2次。 一、临床病例讨论前准备 1、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病例向学生介绍整体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重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选好要讨论的病例,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1)病情较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是较疑难的少见病,如果病情简单,让人一看病历摘要就知道是什么病,就失去了要“讨论”的意义。 2)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如果是临床病理讨论,要有病理诊断;若是临床病例讨论,则要有活体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确诊依据。如果诊断不清楚,“讨论”便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 2、教师要写好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很复杂曲折,病历中记载的内容很多,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要经反复推敲后再决定取舍。 教师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 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3、教学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应选择典型、疑难或死亡病例中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例讨论,实习学生事先必须分工作好资料准备,给予学生3-5天时间,由学生针对讨论重点自行查阅资料,围绕讨论要点,提出具有针对性讨论依据(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要点所涉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讨论过程: 1、临床病例讨论主持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教师承担。 2、主持人应事先做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针对讨论要点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疑点,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疑点进行点评答疑,最后对讨论的问题给予总结。 3、病例讨论全过程应有书面记录,学生讨论时汇报病史,积极主动地作讨论分析发言,及时作好记录,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主持者审阅修改。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对讨论情况由教学秘书全面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入医院教学档案。 4、讨论结束后,实习生应根据讨论情况,复习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应用的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应用的典型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04T13:25:49.23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作者:张倩云[导读] 张倩云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一科 【摘要】本文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3例典型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药师需要协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词】临床药学呼吸科病例分析 在临床药学服务中,药师需要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并且药师需要参与日常的查房和会诊。除此之外,在一些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药师在药物选择、设计治疗方案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此列举三例典型病例,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中的应用。本文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在呼吸科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3例典型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药师需要协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典型病例A 该病例为女性,36岁,临床表现出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住院前 CT检查结果显示,仅右侧胸腔可见少量积液。住院后72h体温达到38. 5℃,呼吸频率在30次/min左右,血压在80/40mmHg左右,心率在220次/min左右,并且患者表现出嗜睡症状,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全部发生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内均可见积液,并且右侧肺叶的间裂中也存在积液。 考虑是重症肺炎,感染军团菌所致,首先采用头孢哌酮治疗,之后联合使用舒巴坦钠、亚胺培南,最后合用西司他汀钠、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其中阿奇霉素持续用药1周。 对此药师指出,持续使用阿奇霉素1周是不合理现象,因为阿奇霉素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容积较大,能够充分抵达患者机体的各个组织,通常情况下,阿奇霉素一旦在人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即使停药阿奇霉素仍然能够在肺部、鼻窦、扁桃体、泌尿生殖系统中保持有效浓度,药效可持续8d左右。 并且药师还表示,阿奇霉素在人体组织中的释放速度缓慢,药物半衰期一般在3d左右,患者只需用药3d,阿奇霉素的药效就可以持续1周左右,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只需持续使用阿奇霉素3d即可,原方案中持续使用阿奇霉素7d是一种不合理用药现象。 药师在纠正用药错误后还建议,如果患者在持续用药3d后仍然需要抗感染治疗,应该先行停药,在4d后再次给予患者阿奇霉素,在药师的指导下,本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合理,康复效果显著。 二、典型病例B 该病例为女性,39岁,入院时咳嗽症状已经持续30d以上,约15d之前出现活动后气促的现象,住院前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均发生间质性病变,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肺间质病变。首先给予患者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之后合用氨曲南、氨苄西林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持续用药12 d之后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改善,但活动后气促的现象加重,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病变加重。 调查病史后得知,该患者在3个月之前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长期使用激素,目前还在服用甲泼尼龙片、来氟米特片、雷公藤多苷片。 药师指出,虽然患者住院前的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均发生间质性病变,但是患者入院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同时患者尿蛋白++,支气管分泌物以及痰液均呈现阴性,不足以诊断为感染性肺间质病变。 并且药师还指出,来氟米特片可以引起不良反映,导致患者产生咳嗽、支气管炎、咽炎等呼吸道症状,该病例病3个月前的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正常,入院后发现双肺均发生间质性病变,主要是患者长期服用来氟米特片所致,药师建议立即停药,停药7d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间质性病变有所好转。 该病例属于典型的药物性肺损伤,在药师的指引下,患者停药后肺部损伤逐渐恢复,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 三、典型病例C 该病例为女性,35岁,入院时表现出咽痛、发热等症状,并且伴有骨关节疼痛等症,体温最高时可达39℃。该病例曾患有胃炎,治疗资料不详,无结核、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无输血史以及外伤手术史。 该患者在入院前曾在外院就诊,当时CT检查结果提示为右下肺炎,采取退热治疗并静脉滴注头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患者仍然反复发热,并且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面部产生米尖样皮疹,皮疹瘙痒、无破溃。 在我院就诊后药师表示,由于患者使用头抱霉素、阿奇霉素后出现皮疹,应避免使用与头抱霉素、阿奇霉素具有交叉反应的药物。在药师的指导下,医生采用依替米星冻干粉静脉滴注,并给予患者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10d后,患者不再发热,偶尔可见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皮疹全部消退,骨关节疼痛、咽痛等症状消失,患者的食欲以及睡眠情况均比较良好,胸片中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以上3个病例不难看出,药师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及时纠正医生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帮助医生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进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结: 临床药学主要是以安全用药为研究核心,在临床药学服务中,药师必须要参与患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并且药师应该充分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了解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进而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药物相继推出,这对临床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药师必须要及时掌握各种新药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用药错误、及时纠正。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临床药学服务会更加完善,广大药师将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发挥出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静,马玲.浅谈临床药学服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06):547-5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