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主流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分别为:

表示层、业务逻辑层(领域层)、数据访问层,如图所示:

数据访问层(DAL):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操作。有时也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业务逻辑层(BLL):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与这个系统的业务(领域)有关。业务逻辑层的相关设计,均和特有业务的逻辑相关,如果涉及到数据库的访问,则调用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UI):是系统的UI部分,负责使用者与整个系统的交互。在这一层中,理想的状态是不应包括系统的业务逻辑。表示层中的逻辑代码,仅与界面元素有关。

分层式结构究竟其优势: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概括来说,分层式设计可以达至如下目的: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

标准定义。

一个好的分层式结构,可以使得开发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一旦定义好各层次之间的接口,负责不同逻辑设计的开发人员就可以分散关注,齐头并进。例如UI人员只需考虑用户界面的体验与操作,领域的设计人员可以仅关注业务逻辑的设计,而数据库设计人员也不必为繁琐的用户交互而头疼了。每个开发人员的任务得到了确认,开发进度就可以迅速的提高。

分层式结构也不可避免具有一些缺陷: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容易混淆的概念:三层结构与MVC模式。请大家自己网上查找一下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内容。

三层架构图

三层架构详解 一.三层架构图 二.系统各层次职责 1.UI(User Interface)层的职责是数据的展现和采集,数据采集的结果通常以Entity object提交给BL层处理。Service Interface侧层用于将业务或数据资源发布为服务(如WebServices)。 2.BL(Business Logic)层的职责是按预定的业务逻辑处理UI层提交的请求。 (1)Business Function 子层负责基本业务功能的实现。 (2)Business Flow 子层负责将Business Function子层提供的多个基本业务功能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Transaction只能在Business Flow 子层开启。) 3.ResourceAccess层的职责是提供全面的资源访问功能支持,并向上层屏蔽资源的来源。 (1)BEM(Business Entity Manager)子层采用DataAccess子层和ServiceAccess子层来提供业务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源访问能力。 (2)DataAccess子层负责从数据库中存取资源,并向BEM子层屏蔽所有的SQL语句以及数据库类型差异。

DB Adapter子层负责屏蔽数据库类型的差异。 ORM子层负责提供对象-关系映射的功能。 Relation子层提供ORM无法完成的基于关系(Relation)的数据访问功能。 (3)ServiceAccess子层用于以SOA的方式从外部系统获取资源。 注:Service Entrance用于简化对Service的访问,它相当于Service的代理,客户直接使用Service Entrance就可以访问系统发布的服务。Service Entrance为特定的平台(如Java、.Net)提供强类型的接口,内部可能隐藏了复杂的参数类型转换。 (4)ConfigAccess子层用于从配置文件中获取配置object或将配置object保存倒配置文件。 4.Entity侧层跨越UI/BEM/ResourceManager层,在这些层之间传递数据。Entity侧层中包含三类Entity,如下图所示: 三.Aspect Aspect贯穿于系统各层,是系统的横切关注点。通常采用AOP技术来对横切关注点进行建模和实现。 1.Securtiy Aspect:用于对整个系统的Security提供支持。 2.ErrorHandling Aspect:整个系统采用一致的错误/异常处理方式。 3.Log Aspect:用于系统异常、日志记录、业务操作记录等。 四.规则 1.系统各层次及层内部子层次之间都不得跨层调用。 2.Entity object 在各个层之间传递数据。 3.需要在UI层绑定到列表的数据采用基于关系的DataSet传递,除此之外,应该使用Entity object传递数据。 4.对于每一个数据库表(Table)都有一个DB Entity class与之对应,针对每一个Entity class都会有一个BEM Class与之对应。 5.有些跨数据库或跨表的操作(如复杂的联合查询)也需要由相应的BEM Class来提供支持。 6.对于相对简单的系统,可以考虑将Business Function子层和Business Flow 子层合并为一个。 7.UI层和BL层禁止出现任何SQL语句。 五.错误与异常 异常可以分为系统异常(如网络突然断开)和业务异常(如用户的输入值超出最大范围),业务异常必须被转化为业务执行的结果。1.DataAccess层不得向上层隐藏任何异常(该层抛出的异常几乎都是系统异常)。 2.要明确区分业务执行的结果和系统异常。比如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如果对应的用户ID不存在,不应该抛出异常,而是返回(或通过out 参数)一个表示验证结果的枚举值,这属于业务执行的结果。但是,如果在从数据库中提取用户信息时,数据库连接突然断开,则应该抛出系统异常。 3.在有些情况下,BL层应根据业务的需要捕获某些系统异常,并将其转化为业务执行的结果。比如,某个业务要求试探指定的数据库是否可连接,这时BL就需要将数据库连接失败的系统异常转换为业务执行的结果。 4.UI层(包括Service层)除了从调用BL层的API获取的返回值来查看业务的执行结果外,还需要截获所有的系统异常,并将其解释为友好的错误信息呈现给用户。

软件开发中常见的架构模式

软件开发中常见的架构模式软件开发中的架构模式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技术重点。在现代的软件开发中,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服务层(Service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它们在开发中被广泛应用,并且这些架构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常见的架构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应用层架构模式 应用层架构模式是一种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的的开发模式,它被广泛应用于Web开发中。 这种架构模式分为三层,分别为控制层(Controller)、数据层(Model)和视图层(View)。 控制层(Controller):控制层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处理请求,它是整个应用程序的外层核心。控制层可以调用的业务逻辑层中的方法,也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层返回的结果来更新视图层。

视图层(View):视图层是控制层提供给用户的界面,它负责 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用户输入。视图层展示的数据来源于业务逻辑 层中的方法返回结果。 数据层(Model):数据层承载着整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包括 数据结构、数据交互、数据校验等。 二、服务层架构模式 服务层架构模式是一种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开发模式,它应用于企业级应用程序以及大规模软件系统的开 发中。 服务层架构模式分为四层,分别为服务层(Service)、应用层(Application)、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资源层(Resource)。 服务层(Service):服务层是整个服务层架构模式中的核心, 它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客户端的需求。服务层的实现是通过实现SOA 标准的 Web 服务或 RESTful API。

三层架构(我的理解及详细分析)

三层架构(我的理解及详细分析) 三层架构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一直想做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完美的总结。但是左思右想,不知道如何下笔。都说万事开头难嘛,今天整理了一下凌乱的思路,哎,还是没整理好,想到哪就说到哪吧。 初学者很不理解: 1,什么是三层? 2,为什么使用三层? 3,三层与以往使用的两层相比有什么不同?它的优势在哪里? 4,如何学好三层?如何应用三层? …… 这篇博客里我会给大家一一解释一下,略懂皮毛忘大家见谅!!! 米老师一直强调:让学习和生活结合,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这样的学习才叫会学习,会生活。 对于三层我左思右想,如何与实际相联系。好嘛,昨晚突然有了“灵感”。还记得大话设计模式里第23章大鸟和小菜吃羊肉串的故事——由在小摊吃到饭店吃引来的一个命令模式(当然今天不是研究命令模式)。服务员、厨师、采购员。

这不就是个典型的三层架构吗???(⊙ o ⊙ )啊!哈哈(这个后面再做解释) 先了解: 1,什么是三层? UI(表现层):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 BLL:(业务逻辑层):UI层和DAL层之间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具体包含: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等。 DAL:(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层,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基于UI层的。用户的需求反映给界面(UI),UI反映给BLL,BLL反映给DAL,DAL进行数据的操作,操作后再一一返回,直到将用户所需数据反馈给用户) 每一层都各负其责,那么该如何将三层联系起来呢?

软件项目系统架构图

系统架构图:分层架构图、MVC架构图、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事件驱动架构图 软件系统架构图是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组织结构、模块划分、组件交互和运行方式的图形表示。根据不同的系统和设计需求,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系统架构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架构图及其详细描述: 1.三层架构图(Three-tier Architecture Diagram): 2.三层架构图是一种常见的软件系统架构图,它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企业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提供用户界面和展示数据。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规则,实现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进行交互,通常是指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这种分层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MVC架构图(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 Diagram): 4.MVC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将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Model)、用户界面 (View)和控制逻辑(Controller)分离开来。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Web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 模型(Model)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View)负责提供用户界面,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调用模型与视图。MVC架构图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并且使得系统更容易进行测试和调试。 5.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Diagram): 6.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架构图,它将应用程序分为客户 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响应。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

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靠化地构建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和设计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专业中软件架构的概念以及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指的是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整体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软件工程中,常见的软件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分布式架构等。 1.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架构模式。展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三层架构能够使系统各层之间的职责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 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架构模式。客户端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进行处理,服务器端负责处理和存储数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能够实现系统的分布式部署,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3. 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是一种将软件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在不 同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进行部署和运行。各个模块通过消息传递或远 程调用进行通信,共同完成系统的功能。分布式架构能够实现系统的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二、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提高 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设计 模式包括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工厂模式等。 1.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一种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的设计模式。通过将类的构造方法设为私有,限制了实例的个数,确 保系统中只存在一个实例。单例模式常用于需要共享资源的情况,如 数据库连接池。 2.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关系的设计模式。当一 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依赖的其他对象将自动得到通知并更新。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一种松耦合的方式,使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加 灵活。 3.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一种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离的设计模式。通过定义一 个工厂类来创建对象,客户端只需通过工厂类获取所需的对象,而无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主流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分别为: 表示层、业务逻辑层(领域层)、数据访问层,如图所示: 数据访问层(DAL):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操作。有时也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业务逻辑层(BLL):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与这个系统的业务(领域)有关。业务逻辑层的相关设计,均和特有业务的逻辑相关,如果涉及到数据库的访问,则调用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UI):是系统的UI部分,负责使用者与整个系统的交互。在这一层中,理想的状态是不应包括系统的业务逻辑。表示层中的逻辑代码,仅与界面元素有关。 分层式结构究竟其优势: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概括来说,分层式设计可以达至如下目的: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

标准定义。 一个好的分层式结构,可以使得开发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一旦定义好各层次之间的接口,负责不同逻辑设计的开发人员就可以分散关注,齐头并进。例如UI人员只需考虑用户界面的体验与操作,领域的设计人员可以仅关注业务逻辑的设计,而数据库设计人员也不必为繁琐的用户交互而头疼了。每个开发人员的任务得到了确认,开发进度就可以迅速的提高。 分层式结构也不可避免具有一些缺陷: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容易混淆的概念:三层结构与MVC模式。请大家自己网上查找一下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内容。

二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1、简单说client直接访问DBserver为两层结构。 client通过中间件等应用服务器访问DBserver为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比两层结构安全。 2、可以这样理解:客户端程序访问服务器的结构叫两层结构。中间加一个事务逻辑处理封装的中间件作为沟通就是三层结构,这样可以均衡数据负载! 3、拷贝一些基础知识你看一下。(没有图片) 附:相关知识 现代社会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简单概括就是N层体系结构,这里的N大于等于 层体系结构(N>2)。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体系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单机体系:这种软件适用于单机状态,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应用,如字典软件、翻译软件等等。这种开发方式不适用于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出现之初确实解决了很多计算机发展的难题,同时随着4GL语言的发展,用户的界面也比较丰富,在CLIENT端的事物处理能力也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大概的图例见图1。 我们根据两层结构体系的概念来分解C/S结构的话,可以将他分为表现层(也叫表达层)和数据层。数据层提供数据存放的载体,而表现层则通过一定技术将数据层中数据取出,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以某一种格式向用户进行显示。在两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且大部分的商业处理逻辑(Business Logic,数据之间的关系规则)也在表现层中实现.

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体系结构是N层体系结构的典型,所谓的三层体系结构 数据层。在此之外,还有一种系统结构就是分布式系统,其结构系统图见图2。 图2:分布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分布式系统中,其介于客户端和数据端之间的仅仅是一个应用服务器,它管理客户端的软件,但不做性能调整,比如每一个客户端调用时均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而不能够将连接保持形成一个连接缓冲池。虽然在分布式应用中已经结合了一些商业处理逻辑,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原来的C/S体系结构。 在三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将主要提供与客户的交互功能,数据层提供系统中 起,形成中间件,在三层中。中间件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表现层将客户端的请求通过IDL调用中间件,中间件在将其转化成数据处理原则,并从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的软件,转换成客户要求的方式显示。关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示意图见图3。 图3:三层体系结构示意图 我们已经简单的介绍了C/S结构和三层体系结构,有关的优点已经昭然若揭,

软件体系结构必考内容

C/S 优缺点 C/S体系结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 ◎服务器 (1)数据库安全性的要求; (2)数据库访问并发性的控制; (3)数据库前端的客户应用程序的全局数据完整性规则; (4)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客户应用程序 (1)提供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界面; (2)向数据库服务器提交用户请求并接收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 (3)利用客户应用程序对存在于客户端的数据执行应用逻辑要求。 c/s优点:简单灵活,各司其职 ◎思想简单,易于理解:C/S 体系结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灵活,系统可扩充性强:系统的客户应用程序和服务器构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可以适合各构件的要求,这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变化显示出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易于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缩小。 ◎系统功能构建分离:在C/S体系结构中,系统中的功能构件充分隔离,客户应用程序的开发集中于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而数据库服务器的开发则集中于数据的管理,不必在每一个新的应用程序中都要对一个DBMS进行编码。将大的应用处理任务分布到许多通过网络连接的低成本计算机上,以节约大量费用。 C/S 缺点:费钱费力不讨好,又繁又旧难维护。 ◎开发成本较高◎客户端程序设计复杂◎信息内容和形式单一 ◎用户界面风格不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软件移植困难 ◎软件维护和升级困难◎新技术不能轻易应用 两层C/S的局限 服务器自我中心,难交朋友;客户机压力山大,没有安全感 1、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难以拓展到大型企业广域网或者Internet 2、软硬件的组合和集成能力有限 3、客户机负荷太重,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系统的性能容易变坏 4、数据安全性不好。 三层C/S 的优势 交个朋友,分担任务, 增加应用服务器,客户机上是表示层,应用逻辑层留在应用服务器上,瘦客户机。 应用层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数据层仍然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 优点 ◎逻辑独立,可维护扩展:允许合理地划分三层结构的功能,使之在逻辑上保持相对独立性,能提高系统和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灵活抗压,可升级开放:允许更灵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平台和硬件系统,使之在处理负荷能力上与处理特性上分别适应于结构清晰的三层;并且这些平台和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和开放性。

BS框架结构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B/S三层体系结构采用三层客户/g艮务器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Middleware),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三层结构是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的,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如图2所示。三个层次的划分是从逻辑上分的,具体的物理分法可以有多种组合。中间件作为构造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提供了以下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一个三层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的平台。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随着Windows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应用程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但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这些缺点是有目共睹的,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例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专用性打印输出都比较困难和不便。此外,实现复杂的应用构造有较大的困难。虽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但是相对于发展已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应用工具来说,这些技术的开发复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工具供使用。 关于C/S和B/S的技术探讨 关于C/S和B/S的技术探讨 自2000年以来,关于C/S和B/S的技术争论一直进行着,而事实上双方的争论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显的胜负结果,但争论的过程却也让用户对双方的优势有了明确的了解,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是你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呢还是站在软件开发商的角度看问题,否则结果会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就这2种结构对于用户和开发商的优缺点做一个客观的归纳,以便广大用户参考。 关于C/S 一)C/S构架的对于用户的好处: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 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的设计 显得尤为重要。软件架构定义了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软件 系统的组件、模块、接口、数据流等等,是指导软件系统设计和 开发的基石。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软件架 构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软件系统。该体系结构分为五个 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处理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各层之间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下面将详细解释五个层次及其功能。 第一层:用户界面层 用户界面层是软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的输 入请求,并向用户展示软件系统的输出信息。用户界面层通常包 括下面两个部分: 1.1 用户界面管理器

用户界面管理器是负责响应用户界面的请求,生成和显示用户 界面的用户界面组件,如按钮、文本框等。用户界面管理器还可 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输入验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2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是用户界面层与下一层——业务逻 辑层之间的桥梁,将用户界面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API还 可以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展示给用户界面层。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软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即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业务逻辑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2.1 业务逻辑模型 业务逻辑模型是软件系统中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和算法集合, 是业务逻辑层的核心。业务逻辑模型需要和其他模块进行交互, 因此需要和数据库模型进行配合。

2.2 数据访问模型 数据访问模型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将业务逻辑层操作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数据访问模型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层: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模块,其功能是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向上层提供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同时向下层提供对数据库的操作。数据访问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3.1 数据库访问接口 数据库访问接口提供对外的数据访问API,向上层提供数据库的访问功能。数据库访问接口还需要负责将数据处理成适合保存到数据库中的格式。 3.2 数据库访问器

WEB应用的三层

WEB开发三层架构概述 关于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概述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 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 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

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

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BS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软件架构形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BS模式下,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三层架构模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具有突出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BS 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BS模式是指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模式的软件应用体系结构,它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表示逻辑和数据逻辑分离,使得软件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更加方便灵活。三层架构模式是指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分别是业务层、表示层和数据层。这三个层次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职责,使得软件系统的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 三层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分别是业务层、表示层和数据层。业务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等内容;表示层负责处理用户界面逻辑,包括用户交互、数据展示等内容;数据层负责处理数据访问逻辑,包括数据库访问、数据存储等内容。业务层是三层架构模式中的核心层次,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在BS模式下,业务层可以细分为多个子层次,包括数据处理层、业务规则层、数据交换层等。这些层次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职责。例如,数据处

理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换,业务规则层主要负责业务规则的制定和验证,数据交换层主要负责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 表示层是三层架构模式中的最上层,负责处理用户界面逻辑。在BS 模式下,表示层主要通过Web页面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用户登录、数据展示等内容。表示层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简化,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软件系统。例如,可以通过前端框架、UI设计等手段来优化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数据层是三层架构模式中的最下层,负责处理数据访问逻辑。在BS 模式下,数据层主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等内容。数据层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优化,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可以通过索引优化、缓存技术等手段来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1)结构清晰:三层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每个层次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职责,使得软件系统的结构清晰易懂。(2)易于维护和扩展:三层架构模式将业务逻辑、表示逻辑和数据逻辑分离,使得软件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更加方便灵活。当某一层次需要修改或扩展时,只需修改或扩展相应层次即可,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

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模式

软件开发中的三层架构模式 提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分层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甚至说分层模式是很多架构模式的基础。软件开发采用分层模式能够将各个功能分开,实现相对独立的开发模式。分层模式的关键点在于确定依赖,即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 关键词:分层模式;架构;三层 一、分层设计的概念 分层描述是这样一种架构设计过程:从最低级别的抽象开始,称为第1层,这是系统的基础。通过将第J层放置在第J-1层的上面逐步向上完成抽象阶梯,直到到达功能的最高级别,称为第N层。因而分层模式可以定义为:将解决方案的组件分割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 架构这个词从它出现后,就有许许多多的程序员、架构师们激烈地讨论着它的发展,但是架构一词的出现,却是随着三层架构的出现才出现的。当然,目前应用三层架构开发也正是业界最关注的主题。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单层、双层、三层甚至多层架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单层结构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小型应用的结构,在那个结构化编程充斥的时代,还没有出现架构的概念,典型的是基于Dbase、Foxbase等小型数据库的应用。双层结构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尽管是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结构,但其封装移植等方面的缺陷,已使它步入暮年,典型是基于Oracle、Infomix等大型数据库的C/S应用。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 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二、三层架构的划分 三层架构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在此架构中,用户接口、商业逻辑、数据保存以及数据访问被设计为独立的模块。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层,表现层,GUI层;第二层,商业对象,商业逻辑层;第三层,数据访问层。这些层可以单独开发,单独测试。

三层架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层架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层架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三层架构的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用户的集中管理和授权,为不同信息平台提供了验证授权及信息管理的接口,进一步理顺了组织机构的层层关系,方便用户使用。具体如何实现的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 1、三层体系架构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层架构(C/S或B/S)现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三层结构模式是目前流行的协同开发模型,这种模式将应用开发中的部件划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它的优点是联机的用户数比较多,每次交易的时间都比较短,伸缩性和容错性强。同时支持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分布,能通过客户端计算机与应用程序逻辑分开。三层模式都在其安全环境中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和维护工作可相对独立进行。 2、用户服务系统的架构 用户服务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应用系统,能够统一管理用户帐户信息和组织机构,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的接口系统,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不同应用平台中同一用户有多个的用户账户的问题。 本系统定位针对于各级部门,面向各级部门所有人员,提供统一、完善的、易用的用户认证和组织机构管理平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2.1 需求分析 2.1.1 统一认证的需求分析 统一认证的前提是不同应用系统平台所有用户信息的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应用https://www.doczj.com/doc/7119317090.html,技术将统一认证封闭为WEB服务,方便不同应用系统的调用,达到统一认证、管理、授权的目的。因此要求该部分功能支持单点登录,即所有应用系统在用户登录时能统一用户名和口令。同时能够设置用户权限,避免对原有应用平台进行规模较

软件工程的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工程的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 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一个好的软件架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从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软件架构设计的概念、原则和常见的架构模式,并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一、概念和目标 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规 划和设计的过程。它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架构模式、定义关键组件和 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以及确定系统层次结构和模块划分等内容。软件架构设计旨在使软件系统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 可重用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要求。 二、原则和准则 在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时,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准则需要遵循: 1. 模块化:将系统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清晰 的功能和职责,便于理解、维护和重用。 2. 松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尽量减少,并且要保持高内聚、 低耦合的设计原则,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分层结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都有明确定义的角 色和功能,以便于分工合作、复用和测试。

4. 可扩展性:软件架构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的 需求变化和系统扩展的要求,减少系统重构的成本和风险。 5. 性能和安全性: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安全性需求,保证系统在高负载和恶意攻击等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可测试性:良好的架构设计应该方便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 系统测试,以保证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三、常见的架构模式 软件架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架构模式进行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 见的架构模式: 1. 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其特定的 功能和职责。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Presentation、Business Logic、Data Access),N层架构等。 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逻辑,服务器提供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 这种架构模式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和并发访问的场景。 3. MVC架构: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层。模型层处理数据逻辑,视图层负责用户界面,控制器层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业务逻辑。 4.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微服务,每个微服 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服务。微服务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C S三层架构

C S三层架构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各层的作用 1:数据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表示层: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 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具体的区分方法 1:数据数据访问层:主要看你的数据层里面有没有包含逻辑处理,实际上他的各个函数主要完成各个对数据文件的操作。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2: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的操作。也就是说把一些数据层的操作进行组合。 3:表示层: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 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

系统的分层结构

第2章系统的分层结构 2.1.简述 我们在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的时候,通常使用的一个技巧就是分解,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地、分别地解决这几个小问题,最后就把整个问题解决掉。在设计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的时候,同样的,为了简化问题,我们也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就是分层,每个层完成自身的功能,最后,所有的层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分层是计算机技术中的常用方法,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TCP/IP技术的OSI七层模型。在应用软件开发中,典型的就是N层应用软件模型。N层的应用软件系统,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已经成为典型的软件系统架构,也已经为广大开发人员所熟知。 在一个典型的三层应用软件系统中,应用系统通常被划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数据库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如下图(图2.1)所示: 图2.1 其中,应用服务层集中了系统的业务逻辑的处理,因此,可以说是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软件系统的健壮性、灵活性、可重用性、可升级性和可维护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服务层的设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良好架构的应用服务层,是应用软件开发者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应用服务层的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通常还需要对应用服务层作进一步的职能分析和层次细分。很多开发者在构建应用服务层的时候,把数据库操纵、业务逻辑处理甚至界面显示夹杂在一起,或者,把业务逻辑处理等同于数据库操纵,等等,这些,都是有缺陷的做法。我们将就在这个方面进行设计时可采用的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在一个分布式应用系统中,整个系统会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如上面所示的三层体系,用户界面和应用服务器可能在不同的设备上,这就涉及到不同机器之间的通信问题,也就是层间的通信和交互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以用于分布式远程访问的技术,如CORBA,在Java平台上,我们还有Java RMI、EJB,在Windows平台上,从DCOM到COM+,再到.Net下的Web Service和.Net Remoting 等。如何选用合适的远程访问技术,也是我们在系统框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6]

c#三层架构

一.三层架构图 2006052029 123456 三层架构图三层架构图三层架构图 二.系统各层次职责 1. UI(User Interface)层的职责是数据的展现和采集,数据采集的结果通常以Entity object提交给BL层处理。 2. Service Interface侧层用于将业务或数据资源发布为服务(如WebServices)。 2.BL(Business Logic)层的职责是按预定的业务逻辑处理UI层提交的请求。 (1)Business Function 子层负责基本业务功能的实现。 (2)Business Flow 子层负责将Business Function子层提供的多个基本业务功能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 3.(Transaction只能在Business Flow 子层开启。) 3.ResourceAccess层的职责是提供全面的资源访问功能支持,并向上层屏蔽资源的来源。(1)BEM(Business Entity Manager)子层采用DataAccess子层和ServiceAccess子层来提供业务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源访问能力。 (2)DataAccess子层负责从数据库中存取资源,并向BEM子层屏蔽所有的SQL语句以及数据库类型差异。 DB Adapter子层负责屏蔽数据库类型的差异。 ORM子层负责提供对象-关系映射的功能。 Relation子层提供ORM无法完成的基于关系(Relation)的数据访问功能。 (3)ServiceAccess子层用于以SOA的方式从外部系统获取资源。 注:Service Entrance用于简化对Service的访问,它相当于Service的代理,客户直接使用Service Entrance就可以访问系统发布的服务。Service Entrance为特定的平台(如Java、.Net)提供强类型的接口,内部可能隐藏了复杂的参数类型转换。 (4)ConfigAccess子层用于从配置文件中获取配置object或将配置object保存倒配置文件。 4.Entity侧层跨越UI/BEM/ResourceManager层,在这些层之间传递数据。Entity侧层中包含三类Entity,如下图所示: 三.Aspect Aspect贯穿于系统各层,是系统的横切关注点。通常采用AOP技术来对横切关注点进行建模和实现。 1.Securtiy Aspect:用于对整个系统的Security提供支持。 2.ErrorHandling Aspect:整个系统采用一致的错误/异常处理方式。 3.Log Aspect:用于系统异常、日志记录、业务操作记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