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与进展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与进展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与进展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与进展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4, 3, 189-19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journal/jwrr

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10.12677/jwrr.2014.33025

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Chao Wang1, Jun Xia1,2, Lingcheng L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Wuhan

Email: wangchao2013@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

Received: Mar. 5th, 2014; revised: Mar. 18th, 2014; accepted: Mar. 24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long-time inappropriate exploitation of river resources has led to the damages of river eco-system and structural dysfunction,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The river health issues have emerged as a result. How to carry out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and river management is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 This review has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of river heath and summarized various methods of evaluating river health at home and abroad. Meanwhile, in view of the status of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in our country,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at river monitoring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nationwide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guidelin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 Assessment Indicator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与进展

王超1,夏军1,2,李凌程1

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2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Email: wangchao2013@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

作者简介:王超(1990-),女(汉),湖南,武汉大学水文及水资源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流健康评估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4年3月5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4日

摘要

人类对河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够导致河流生态环境及其结构功能的破坏,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流健康问题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对河流健康开展评价与管理,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河流健康的概念、定义和内涵,概括了国内外河流健康的评价方法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状况。针对我国河流健康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评述和建议,认为河流健康涉及的要素比较多,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生态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及其联系的生态水文学和水系统理论研究,今后应该开展长期的河流监控计划并建立全国性的河流健康评价的指南。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1. 引言

河流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河流作为水循环地表水环节的重要载体,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及生存发展的环境;河流的物质搬运和输送可以造成河流的水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环境;河流蕴藏的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区域提供生态、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用水;河流的水流具有巨大的能量,可以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河流还具有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功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河流的这些功能一旦受损,会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对河流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诸如河道断流、水质污染、河流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重问题,强烈地干扰到了河流的自然健康状态,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了河流健康相关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研究。

欧美等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河流的健康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河流的措施[1]。我国的河流健康研究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面临的愈来愈严峻的环境问题逐渐重视和发展起来的。虽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我国的问题复杂,有受到人口多、水土资源不匹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等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的特点,导致中国的河流健康状况愈来愈严峻。例如,1994年淮河发生特大水污染事件;七大水系中,黄河、海河均有断流现象;长江流域存在生物量减少,防洪能力不足的危机等[2]。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河流健康评价必将成为河流管理的最核心和主要的目标。因此,总结国内外对于河流健康的认识及其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我国河流的管理和治理,构建和谐河流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2. 河流健康的基本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并不成熟,河流健康尚无确定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72年的美国《清洁水法》,在该法案中为河流健康设定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完整性标准,其中完整性指维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结构和功能的状态[3]。此时学者们多是从生态健康的角度考虑,认为健康的河流等同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可持续性,更多的是强调河流原始自然的健康状况[4]-[7]。Frey认为河流健康指的是具有支持和维持一个均衡的、完整的和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的能力,使这个生

态系统的成分和多样性能够与自然栖息地相媲美[4]。Schofield认为河流健康是指河流在生物完整性和生态功能方面与自然未受干扰状态下的相似的程度[5]。Simpson等把河流受扰前的原始状态当作健康状态,认为河流健康是指河流生态系统支持与维持其主要生态过程,以及具有与受扰前类似的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组织的生物群落的能力[6]。Karr认为河流健康即河流生态完整性,提出IBI(Index of Bioassessment Integrity)方法[7]。

不过随着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河流健康还应考虑人类价值。Meyer认为河流健康指的是河流在维持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同时,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8]。Fairweather认为河流健康包含着活力、生命力及公众对其的环境期望[9]。Vugteveen认为河流的健康包含着活力和恢复力,以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能力[10]。澳大利亚健康河流委员会认为健康的河流能够与其环境、社会和经济特征相适应,能够支撑社会所希望的河流的生态系统、经济行为和社会功能[11]。

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研究者在河流健康的认识上,强调的是维持河流自身生命及其功能的健康,以河流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为核心,同时包括河流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结构。刘昌明等认为健康河流就是河流在相应时期其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能够均衡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河流具有良好的水沙通道、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12]。董哲仁认为河流健康其实是一种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13]。刘晓燕认为河流健康标准是一种社会选择,是相对意义上的健康[14]。李国英认为黄河的健康指的是能维持其生命功能,体现在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等方面[15]。文伏波认为健康长江指的是能够可持续地满足人类需求,不能对人类安全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16]。

因此河流健康的定义不仅得基于它的自然属性,也离不开其社会属性。综合现有的关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内容,健康的河流应该满足:一是河道和岸边带结构形态的稳定;二是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完备性都处于良好状态;三是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功能。

3.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如何利用河流健康的概念与理论研究指导实际应用,关键在于确定一套合理的评价方法。有效的评价方法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 建立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2) 能够简化并量化复杂的河流生态现象;

3) 能够灵敏地响应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免受不同时间或空间的干扰;4) 能够适应一定的空间尺度;5) 可以满足河流管理的需要[16]。近30年以来,随着河流健康评价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从评价原理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预测模型法(Predictive Model)和多样性指标法(Multimetircs)。

预测模型法基于以下原理:以无人类活动干扰或干扰较小的河段为参考河段,建立经验模型,以此预测被评价河段天然条件下的物种组成,并与实际的物种组成进行对比量化分析[17] [18]。评价步骤如下:1) 模型的建立。选取无人类活动干扰或干扰较小的河段作为参照,收集该河段的环境变量因子和生物组成资料,并建立他们之间的经验关系;2) 被评价河段生物组成(E)的模拟。收集被评价河流的环境因子数据并代入经验模型,得到被评价河流健康情况下的生物组成(E);3) 健康指数(O/E)的计算。将被评价河段的实际生物组成(O)与预测的生物组成(E)相比。O/E值的范围为0~1,越接近1其健康状况越好,越接近0则健康状况越差。RIVPACS和AUSRIVAS就是这类方法的代表[16]。

多指标评价法是依据评价标准,通过把评价河段的生物化学及形态特征与参照河段进行对比并打分,将各项得分累计而进行健康评价。该方法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性方法有:IBI、RCE、ISC、RHS、RHP。

这两类方法都是基于跟参照河段的对比来进行评价,在评分前会根据河道的形态和生境对参考和被评价河道进行统一分类,最后通过计算得分来反映健康程度(虽然评分方式不同)[16]。预测模型法建模过

程比较复杂,并且主要是通过单一物种进行比较评价,如果被评价河段的变化不能反映在这一物种的变化上时,就无法进行评估。多指标评价法相对简单,容易被非专家人群所理解,并且考虑的因子比较多,但是如何有效地将不同的指标综合打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表1给出了这两类方法中的代表性方法RIVPACS(属于预测模型法)和IBI(属于多指标评价法)的对比分析[19]。

4. 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状况

4.1. 国外河流健康评价发展状况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实践研究,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南非、英国和欧盟的实践工作比较有代表性。

美国于1989年提出了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并于1999年对协议进行了修订,该协议提供了河流藻类、水生附着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及栖息地的监测及评价方法和标准[20]。美国自然保护协会提出淡水生态的整体性指标,包括水文情势,水化学情势,栖息地条件,水的连续性以及生物组成等)[21]。美国还有侧重于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河流地貌指数方法》HGM (Hydrogeomorphic),评估河流湿地的15种功能[1]。

澳大利亚于1992年开展国家河流健康计划)[22],主要工具是“澳大利亚河流评价系统”AUSRIVAS (Australian River Assessment System),AUSRIVAS是针对澳大利亚河流的特点对RIVPACS方法的改进。另一个方法是澳大利亚的溪流状态指数(ISC)(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它在以河流原始自然状态为参照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水文学、形态特征、河岸带状况、水质及水生生物5方面,共22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参照系统与河流现状进行比较并打分,在计分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河流健康状况[23]-[27]。

南非于1994年制定了河流健康计划,该计划选用河流无脊椎动物、鱼类、河岸植被、生境完整性、水质、水文、形态等作为河流健康的评价指标,特别地,对于河口地区提出了生物健康、水质以及美学健康指数来综合评估其健康状况)[20]。在这个计划中有针对调查河流形态和栖息地指数的方法,即河流地貌指数方法(ISG)(Index of Stream Geomorphology))[1]。

英国于1998年提出“英国河流保护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通过调查评价六大恢复标准即自然多样性、天然性、代表性、稀有性、物种丰富度及特殊特征来确定英国河流的健康状况[23] [28]。英国环境署用制定针对河流栖息地的评估方法(RHS)(River Habit Survey)来调查河流形态、地貌特征以及横断面形态,适用于经过大规模改造的河流[29]。英国另一个举措是对河流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背景信息、河道数据、沉积物特征、植被类型、河岸侵蚀、河岸带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几方面,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价河流生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RIVPACS and IBI

表1. RIVPACS法和IBI法的对比分析

RIVPACS IBI

河道分类标准河流大小,地形条件,基质颗粒尺寸,水化学因子等地质,河流大小,水温,海拔等

参照河段

选择标准

没有很严重的污染,且一般只考虑化学性污染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小

模型构建原理建立环境因子和河道物种间的多变量关系以经验为主,绘制生物物种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曲线评价标准观测到的生物组成与模型预测的生物组成进行对比种类丰富度、相对丰度、种群组成等。

取样对象底栖无脊椎动物,没有纳入稀有物种底栖无脊椎动物、鱼,藻类,可以纳入稀有物种

通用性需要大量的观测点,且不同区域需建立不同的模型一般15到20个取样点就可以代表人类干扰的不同梯度,通用性较强

态环境,并判断河流现状与无人类干扰状态之间的差别)[30];此外,英国还建立了以“河流无脊椎动物预测和分类系统”RIVPACS(River Invertebrate Predi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31]。

2000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制定了《欧盟水框架指令》,并于12月22日正式实施[21]。该指令是欧盟在河流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指令,其目的包括改善水生态系统及直接依赖于水生态系统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的状况,促进水的可持续利用,强化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并把到2015年所有河流达到良好状态作为首要目标。水框架指令要求建立分类体系,通过测定特定生物、水形态、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质量要素条件,来评估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32]。

在该指令的指导下,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都开展了河流健康的评估和进一步的修复工作。

4.2. 国内河流健康评价发展状况

国内是近年来才关注河流健康的,唐涛等于2002年在《河流应用生态学报》上发表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继而,专家们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随后健康黄河、健康长江、健康珠江等概念相继被提出。

为了逐步修复和维持黄河健康,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一些学者已经对黄河健康做出了评价。刘晓燕用低限流量、河道最大排洪能力、平摊流量、滩地横比降、水质类别、湿地规模、水生生物、供水能力等指标评价黄河健康,并确定了这些指示因子的阈值[33]-[36]。赵彦伟建立了包括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等5个要素的黄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37]。张世杰把良好的水体水质和安全通畅的水沙通道作为下游黄河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黄土高原土壤的允许流失量[38]。赵锁志对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从水文、物理形态、水质、水生生物4个方面选取了河岸抗冲性、河岸植被覆盖率等14个指标[39]。

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由1个目标层、3个系统层、5个状态层和14个指标层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河道需水量满足程度、防洪工程完善率等12个定量指标和水系连通性、珍稀水生动物存活情况2个定性指标[40]-[43]。这是中国首个系统化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

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指标体系包括河岸河床稳定性、水面面积率、与周围自然生态连通性、鱼类栖息地及鱼道状况等26个指标[44]。金占伟选择了河流形态、生态功能、社会服务、社会影响4个方面14个评价指标[45]。林木隆从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指标层四个层面建立了由20个指标组成的珠江评价指标体系[46]。

值得关注的还有由中澳双方合作的中国河流健康与环境流量项目,该项目是中澳环境发展伙伴项目(ACEDP)下的一个子项目。项目团队由国际水资源中心牵头,包括中澳双方的专家,分别在黄河试点(黄河下游)、珠江试点(桂河)、辽河试点(太子河)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工作。采取的指标有水质和生物指标、水文指标、物理形态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47]。该项目可以为今后中国在实施河流健康监测计划方面提供宝

Table 2. Indicators of assessing river healthy by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表2.欧盟水框架指令用于评估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指标

生物要素水文形态要素化学、物理化学要素

■水生植物群落的构成和丰度

■底栖无脊椎动物区系的构成和丰度■鱼类区系的构成、丰度和年龄组成■水文状况:水量与动力学特征、与地

下水体的联系

■河流的连续性

■形态状态: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的变化、

河床结构与地层、河岸地带的结构

■常规:热量条件、氧化条件、盐度、酸化

状况、营养条件

■特定污染物:由排入水体的重点物质导致

的污染、由排入水体的大量其他物质导致的

污染

贵经验,尤其是制定全国性计划时。

5. 机遇和挑战

综观河流健康内涵及国内外健康河流评价方法及发展状况,国内外不论是在河流健康的内涵还是评价方法上都有所差别。中国学者在定义河流健康时,不仅考虑其自然属性,同时强调其服务人类的社会属性,如防洪抗旱、灌溉航运等。国外学者多从生态、水文、物理形态、水质等方面评价河流健康,而中国在考虑这些指标的同时,也将河流的社会功能纳入指标体系之中,所以会选取防洪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指标。究其原因是国外的河流健康研究起步较早,如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而我国目前还处于水利水电建设时期,水资源高度开发,具体国情有别于西方国家,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基于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定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水资源是支撑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根本[48]。我国目前面临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和水管理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的五大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河流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为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方面的支撑。国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也给河流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我国的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可能需要进一步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 评价标准的确定:在对河流进行健康评价时,要先确定参照系统,即选定无干扰或干扰较少时的河流系统。在河流现状与参照系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估。但是没有人类干扰的状态是否就是健康状态,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2)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不管选择哪种评价方法,都涉及大量指标,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取样方式和数据处理的方式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另一问题是由于河流健康的概念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因此在这之前的生物要素等方面的资料有所缺失。所以要对河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此外还要培养河流健康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水生生物监测人才。

3) 加强科技技术应用基础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知识系统,是指科学技术创新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安全保障的应用技术发展。它涵盖了地球系统科学、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信息学和社会科学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我国水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水灾害、水管理5个问题复杂交叉,是一个复杂的水系统问题,并直接涉及多方面的国家安全。解决上述水问题的核心是水循环研究,需要以流域为基本单元,阐明以水循环为纽带的流域水系统的物理、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人文等三大过程的联系及其反馈机制,发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流域水系统综合模拟科学平台,建立水系统的调控模式和良性水循环维持河流健康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河流健康评价与水资源管理问题,特别需要加强生态水文学和水系统理论应用基础的支撑研究。

4) 建立全国性的指导文件:虽然说每个流域有其自身特点,但河流是个开放的系统,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各个流域管理机构的合作会更加有利于各河流的健康发展。莱茵河、多瑙河等欧洲大型河流的成功治理经验,是《欧盟水框架指令》建立的背景和基础。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河流的特点,建立全国性的河流健康评估的框架,来指导各个流域的管理。诸如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政策,建立涉水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及加强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等。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1279140),国家“十二五”水专项淮河课题(No. 2014ZX07204-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董哲仁. 国外河流健康评估技术[J]. 水利水电技术, 2005, 36(11): 15-19.

DONG Zhe-ren. Overseas assessing technology for river health.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5, 36(11): 15-19. (in Chinese)

[2]郑江丽, 邵东国, 王龙, 吴玉婷. 健康长江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4: 61-63.

ZHENG Jiang-li, SHAO Dong-guo, WANG Long and WU Yu-ting. 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and integrative evalua-tion of health in Yangtze Rive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4: 61-63. (in Chinese)

[3]夏自强, 郭文献. 河流健康研究进展与前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252-256.

XIA Zi-qiang, GUO Wen-xian. Research advance in river heal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8, 17(2): 252-256. (in Chinese)

[4]FREY D. G. Biological integrity of water—An historical approach. The integrity of water. Proceedings of a Sympo-

sium,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1977: 127-140.

[5]SCHOFIELD, N. J., DAVIES, P. E. Measuring the health of our rivers. Water, 1996, 5(6): 39-43.

[6]SIMPSON, J., NORRIS, R. and BARMUTA, L. AusRivAS-national river health program. User Manual Website Ver-

sion, 1999.

[7]KARR, J. R. Defining and measuring river health. Freshwater Biology, 1999, 41(2): 221-234.

[8]MEYER, J. L. Stream health: Incorporating the human dimension to advance stream ecology. The North American

Benlho-Logical Society, 1997, 16(2): 439-447.

[9]FAIRWEATHER, P. G. State of environment indicators of “river health” exploring the metaphor. Freshwater Biology,

1999, 41(2): 211-220.

[10]VUGTEVEEN, P., LEUVEN, R. S. E. W., HUIJBREGTS, M. A. J., et al. Redefinition and elaboration of river eco-

system health: Perspective for river management. Hydrobiologia, 2006, 565(1): 289-308.

[11]刘恒, 涂敏. 对国外河流健康问题的初步认识[J]. 中国水利, 2005, 4: 19-22.

LIU Heng, TU Min. Brief review of healthy river issues in foreign countries.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5, 4: 19-22.

(in Chinese)

[12]刘昌明, 刘晓燕. 河流健康理论初探[J]. 地理学报, 2008, 63(7): 683-692.

LIU Chang-ming, LIU Xiao-yan. Healthy river: Essence and indicator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7): 683- 692. (in Chinese)

[13]董哲仁. 河流健康的内涵[J]. 中国水利, 2005, 4: 15-18.

DONG Zhe-ren. River health connotation.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5, 4: 15-18. (in Chinese)

[14]李国英.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J]. 人民黄河, 2004, 26(1): 1-3.

LI Guo-ying. The final target of Yellow River regulation is to sustain a life of the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2004, 26(1): 1-3. (in Chinese)

[15]文伏波, 韩其为, 许炯心, 胡春宏, 陈吉余, 李国英, 董哲仁, 王光谦.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J]. 水科学进展,

2007, 1: 140-150.

WEN Fu-bo, HAN Qi-wei, XU Jiong-xin, HU Chun-hong, CHEN Ji-yu, LI Guo-ying, DONG Zhe-ren and WANG Guang-qian. River health connotation. Advances in Water Sience, 2007, 1: 140-150. (in Chinese)

[16]NORRIS, R. H., HAWKINS, C. P. Monitoring river health. Hydrobiologia, 2000, 435(1-3): 5-17.

[17]WRIGHT, J. F.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system for predicting macroinvertebrates in flowing waters. Australian

Journal of Ecology, 1995, 20(1): 181-197.

[18]HAWKINS, C. P., NORRIS, R. H., HOGUE, J. N.,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models for mea-

suring the biological integrity of streams.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0(5): 1456-1477.

[19]KARR, J. R., CHU, E. W. Introduction: Sustaining living rivers.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running waters.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0: 1-14.

[20]BARBOUR, M. T., GERRITSEN, J., SNYDER, B. D., et al. 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 for use in streams and

wadeable rivers: Periphyton,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 2nd Edition, Washington DC: EPA 841-B-99-00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Water, 1999: 1-10.

[21]吴阿娜, 杨凯, 车越, 袁雯. 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J].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02-608.

WU E-nuo, YANG Kai, CHE Yue and YUAN Wen. Characterization of rivers health status and its assessment.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5, 16(4): 602-608. (in Chinese)

[22]唐涛, 蔡庆华, 刘健康.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9): 1191-1194.

TANG Tao, CAI Qing-hua and LIU Jian-kang.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assessmen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2, 13(9): 1191-1194. (in Chinese)

[23]PARSONS, M., THOMS, M. and NORRIS, R. Australian river assessment system: Review of physical river assess-

ment methods—A biological perspective, monitoring river heath initiative technical report no 21.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and University of Canberra, 2002: 1-24.

[24]LADSON, A. R., WHITE, L. J., DOOLAN, J. A.,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 for

waterway management in Australia. Freshwater Biology, 1999, 41(2): 453-468.

[25]LADSON, A. R., WHITE, L. J. An 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 Reference manual. 2nd Edition,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99: 1-65.

[26]WHITE, L. J., LADSON, A. R. An 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 Field manual.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

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99: 1-33.

[27]WHITE, L. J., LADSON, A. R. An 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 User’s manual. 2nd Edition,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99: 1-22.

[28]丰华丽, 王超, 李剑超. 生态学观点在流域可持续管理中的应用[J]. 水利水电快报, 2001, 22(14): 21-23.

FENG Hua-li, WANG Chao and LI Jian-cha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y view in the river bas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 2001, 22(14): 21-23. (in Chinese)

[29]RAVEN, P. J., FOX, P., EVERARD, M., et al. River habitat survey: A new system for classifying rivers according to

their habitat quality. In: BOON, P. J., HOWELL, D. L., Eds., Freshwater Quality: Defining the Indefinable? Edinburgh: The Stationery Office, 1997: 215-234.

[30]RAVEN, P. J., HOLMES, N. T. H., DAWSON, F. H., et al. River habitat quality—The physical character of rivers and

streams in the UK and Isle of man. River Habitat Survey, Report No. 12. Environment Agency, Scottish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Service, 1998: 85.

[31]WRIGHT, J. F., SUTCLIFFE, D. W. and FURSE, M. T. Assessing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freshwaters: RIVPACS

and other techniques. Ambleside: The Freshwater B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0: 1-24.

[32]ALVSV?G, J., DAHL, E. and NAUSTVOLL, L.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Havforskningsnytt, 2005, 15:

1-2.

[33]刘晓燕. 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框架[J]. 人民黄河, 2005, 27(11): 59.

LIU Xiao-yan. The Yellow River healthy life theory system framework. Yellow River, 2005, 27(11): 59. (in Chinese) [34]刘晓燕. 构建黄河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J]. 中国水利, 2005, 21: 28-32.

LIU Xiao-yan.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indicators system in Yellow River.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5, 21: 28-32.

(in Chinese)

[35]刘晓燕, 张建中, 张原锋. 黄河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J]. 地理学报, 2006, 61(5): 451-460.

LIU Xiao-yan, ZHANG Jian-zhong and ZHANG Yuan-feng. Healthy indicators system in Yellow River.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5): 451-460. (in Chinese)

[36]刘晓燕, 张原峰. 健康黄河的内涵及其指标[J]. 水利学报, 2006, 37(6): 649-654, 661.

LIU Xiao-yan, ZHANG Yuan-feng. Essence and indicators of the healthy Yellow River.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 neering, 2006, 37(6): 649-654, 661. (in Chinese)

[37]赵彦伟, 杨志峰, 姚长青. 黄河健康评价与修复基本框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5): 131-134, 173.

ZHAO Yan-wei, YANG Zhi-feng and YAO Chang-qing. Basic frameworks of health assessment and restoration of Yellow River.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9(5): 131-134, 173. (in Chinese)

[38]张世杰. 基于下游河流健康的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1): 9-15.

ZHANG Shi-jie. Soil loss tolerance in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the healthy function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 low River.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 9(1): 9-15. (in Chinese)

[39]赵锁志, 王沛东, 孔凡吉, 王喜宽, 赵军, 李世宝, 张青. 黄河内蒙古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J]. 现代地质,

2008, 22(6): 1022-1027.

ZHAO Suo-zhi, WANG Pei-dong, KONG Fan-ji, WANG Xi-kuan, ZHAO Jun, LI Shi-bao and ZHANG Qing.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health status of Inner Mongolian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Geoscience, 2008, 22(6): 1022-1027. (in Chinese)

[40]吴道喜, 黄思平. 健康长江指标体系研究[J]. 水利水电快报, 2007, 28(12): 1-3.

WU Dao-xi, HUANG Si-ping. Indicators of the healthy Yangtze River. 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 formation, 2007, 28(12): 1-3. (in Chinese)

[41]王龙, 邵东国, 郑江丽, 吴玉婷. 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J]. 中国水利, 2007, 12: 12-15.

WANG Long, SHAO Dong-guo, ZHENG Jiang-li and WU Yu-ting.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healthy Yangtze and standards.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7, 12: 12-15. (in Chinese)

[42]蔡其华. 加强流域管理, 维护健康长江[J]. 人民长江, 2009, 8: 1-4.

CAI Qi-hua. Strengthe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for a healthy Yangtze. Yangtze River, 2009, 8: 1-4. (in Chinese) [43]郭建威, 黄薇. 健康长江评价方法初探[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25(4): 1-4.

GUO Jian-wei, HUANG Wei. Exploration on assessment methods for healthy Yangtze River.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2008, 25(4): 1-4. (in Chinese)

[44]王宏伟, 张伟, 杨丽坤. 中国河流健康评价体系[J]. 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1(6): 668-672.

WANG Hong-wei, ZHANG Wei and YANG Li-kun. Outline of research on rivers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31(6): 668-672. (in Chinese)

[45]金占伟, 李向阳, 林木隆, 许进. 健康珠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人民珠江, 2009, 1: 20-22.

JIN Zhan-wei, LI Xiang-yang, LIN Mu-long and XU Jin. Study of healthy Pearl River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Pearl River, 2009, 1: 20-22. (in Chinese)

[46]林木隆, 李向阳, 杨明海. 珠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人民珠江, 2006, 4: 1-3, 14.

LIN Mu-long, LI Xiang-yang and YANG Ming-hai. Probe into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health of the rivers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Pearl River, 2006, 4: 1-3, 14. (in Chinese)

[47]中国河流健康与环境流量项目总结报告[Z]. 国际水资源中心, 2012.

River health & environment flow programme final report of China. Water Centre, 2012.

[48]陈雷.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 人民论坛, 2009, 6: 10-12.

CHEN Lei.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guarante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s Tribune, 2009, 6: 10-12. (in Chinese)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河流的水质遭到恶化,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城市水体功能的退化和降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在各类直接或间接、潜在或显在、独立作用与累积干扰的作用下,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及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以往的针对水质、河岸带、河道等单要素的研究无法全面的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状况,需要以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法,系统地诊断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问题和相互关联,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及其健康的内涵 1.1 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在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河流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连续的系统,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服务功能[1],它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成因素(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在时空连续及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形式以及相互联系规则,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河流生态系统同其他水域生态系统一样,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时空结构等基本结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河流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按照服务功能性质分类,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可分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 1.2 概念和内涵 城市河流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的流经城市区域的运河、河流、渠道,是城市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健康”即指系统在各种不良环境影响中,结构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Urban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Evaluation ■ 边 博(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 程小娟(扬州环境资源职业学院,江苏 225009) 摘 要 介绍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尺度,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河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展望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展望 1引言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生态系统管理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河流对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提供食物、工农业及生活用水,还具商业、交通、休闲娱乐等诸多服务功能。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河流生态系统还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主要通道之一,很多营养盐及污染物在河流中得以迁移和降解[2]。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河流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很多河流因用水过度而面临断流或枯竭;此外,大量污染物的排入和森林及河岸缓冲带的乱砍乱伐严重影响了河流水环境状况,其结构受到极大破坏,诸多生态功能也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逐渐丧失。在1999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组织的“面向21世纪水资源委员会”对流域面积最大的25条世界大河进行调查后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世界的大江大河水质欠佳,多数河流水量日益减少,而污染程度则日渐加重。 在被调查的河流中,中国的黄河,流入中亚咸海的前苏联锡尔河、阿姆河,美国科罗拉多河,印度的恒河和墨西哥的莱尔马河6条河水质极差,被评为最不卫生的河流;只有南美的亚马逊河、印度支那半岛的湄公河和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水质较好。由此可见,如何维持现有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修复受损系统,促进河流及其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一个重要目标,恢复和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迅速成为科学家的共识,用健康来描述一个环境的状况是科学发展和社会价值观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和恢复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已成为近年来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3-5]。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森林、河流、农田、湿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领域迅速展开[6-8]。而如何评价河流生态状况正成为水利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仅可应用于对河流现状的客观描述和评估,而且有助于管理决策者确定河流管理活动,对于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的,最初定义是包括一个定义的空间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自然系统。其后有Lindeman. R的能量动态理论、Odum家族提出的生态系统发展中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变化规律、Kumar. H. L的超级系统理论,以及马世骏等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模型(SENCE)等。总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所组成,具有一定时空格局,它自身借助于功能流而形成的稳定系统。它具有整体性、生态功能、服务功能、自我维持和调控功能,并且具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休,具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因此,对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甚为重要。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_龙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22-830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 龙 涛1,2,邓绍坡1,2,吴运金1,2,祝 欣1,2 ,林玉锁 1,2① ,周军英1, 2 (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 苏南京210042; 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生态压力引起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可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规定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总体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方法步骤和各阶段产出成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有效转化为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提供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逐步构建了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框架,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导则和技术文件,直接支撑了上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影响了有关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而我国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还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方法。该文以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套与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为例,介绍国际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农药安全评价领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我国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环境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822-09 DOI :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5 Advancement in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LONG Tao 1,2,DENG Shao-po 1, 2,WU Yun-jin 1,2,ZHU Xin 1,2,LIN Yu-suo 1,2,ZHOU Jun-ying 1,2 (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China ; 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 210042,China ) Abstrac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 process of evaluating possibilities of ecological stressors generating ad-verse ecological effects ,so that ,it may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s.An ERA framework is a system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at defines the general contents ,technical route ,and critical steps and procedures of ERA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of each phase ,thus providing path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ERA into eco-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Starting from the 1990s',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technical frameworks for ERA with a series of relevant standards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which directly supports the eco-environment-pro-tection-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enforcement ,and influences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se countries.However ,in China ,there are no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s availabl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ERA.Four sets of ERA framework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ailing in the USA ,UK and Australia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introduce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ERA frameworks.In addition ,analysis was done of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RA framework of Chin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n methods for ERA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esticide safety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05-4)①通信作者E- mail :lys@nies.org 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材料,然而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系统安全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和压力。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源于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是评估、预测人为活动或不利事件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的过程,以及对该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是制定相关生态质量基准、污染物环境控制标准的基础依据[1]。其 中,所谓的不利变化是指那些对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功能和成分有预警作用的变化。生态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源与生态效应间的关系,判断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概率,以及当前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剑学号: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温榆河生态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温榆河生态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0T13:44:44.8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张宁张晓 [导读] 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北京 101100 摘要: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或滥加利用,许多河流出现污染、断流等现象,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甚至出现了严重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进行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时增加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通过系统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系统,筛选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河流;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河流健康的涵义尚不十分明确,河流健康的理论与方法处于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对其概念存在不少的质疑与争论。人类开始意识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大型水利工程、污染、城市化等,提出河流生态需水的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调控、维持河道生态流量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随后提出了水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河道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物理化学指标等,并利用栖息地、藻类、大型无脊椎动物、鱼类等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而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构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关键指标,对开展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河流系统识别 对河流进行健康评价必须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河流水系的结构、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等[1]。在子系统的层面上,也有次一级的结构,例如河床,一般由洪水河床(河漫滩)和枯水河床、江心洲、水下浅滩、湖滨带、湖泊底质等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总体功能的层面上,河流系统的存在是为了把地表径流输送到海洋或河流,在次一级系统层面上,各子系统也有其特殊的功能,如湖泊的存在是为了调蓄洪季的水文过程,河漫滩是洪水河床,其功能是为了行洪。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系统与外界的关系(输入和输出)。流域下垫面与大气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降水、蒸发等过程),其最终产物(径流,泥沙及其他物质)从陆地汇入河口和海洋。河流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如干支流之间,湖泊和河流之间,上下游之间等。 有关河流生态系统的识别主要还是基于物理过程。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于:在这一系统内部,还叠置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系统,它对河流生态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流域内植被对水文过程的一系列影响。更为重要是人已成为生物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或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变化着的河流生态系统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展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受到广泛关注。而开展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首先要从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和能量流进行识别。 二、生态河流评价方法 生态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从评价原理上可分为两类。 1、预测模型法。该类方法主要通过把研究地生物现状组成情况与在无人为干扰状态下该地能够生长的物种状况进行比较,进而对河流健康进行评价。该类方法主要通过物种相似性比较进行评价,指标单一,如外界干扰发生在系统更高层次上,没有造成物种变化时,这种方法就会失效。 2、多指标法。该方法通过对观测点的系列生物特征指标与参考点的对应比较结果进行计分,累加得分进行健康评价。该方法为不同生物群落层次上的多指标组合,因此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变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从评价对象角度可分为两类。 (1)物理- 化学法。主要利用物理、化学指标反映河流水质和水量变化、河势变化、土地利用情况、河岸稳定性及交换能力、与周围水体(湖泊、湿地等)的连通性、河流廊道的连续性等。同时,应突出物理- 化学参数对河流生物群落的直接及间接影响。 (2)生物法。河流生物群落具有综合不同时空尺度上各类化学、物理因素影响的能力。面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化学污染、物理生境破坏、水资源过度开采等),生物群落可通过自身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调整来适应,并对多种外界胁迫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作出反应。因此,利用生物法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应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生物评价法按照不同的生物学层次又可划分为: 指示生物法。就是对河流水域生物进行系统调查、鉴定,根据物种的有无来评价系统健康状况。 生物指数法。根据物种的特性和出现情况,用简单的数字表达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该方法可克服指示生物法评价所表现出的生物种类名录长、缺乏定量概念等问题。 物种多样性指数法。是利用生物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关公式来评价系统健康程度。其基本原理为:清洁的水体中,生物种类多,数量较少;污染的水体中生物种类单一,数量较多。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确定物种、判断物种耐性的要求不严格,简便易行。 群落功能法。是以水生物的生产力、生物量、代谢强度等作为依据来评价系统健康程度。该方法操作较复杂,但定量准确。 生理生化指标法。应用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研究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生物体内分子、生化及生理学水平上的反应情况,可为评价和预测环境影响引起的生态系统较高生物层次上可能发生的变化。[3]采用河流状况指数法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采用河流水文、物理构造、河岸区域、水质及水生生物方面的2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但评价过程较为复杂。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具优势,在具体评价工作中,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取得完整和科学的评价结果。同时,评价的可靠性还取决于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包括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对生态环境特点及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等,均是评价成功的关键。 三、生态河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 开展生态河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首先要依据河流水生态与环境调查评价成果,对河流水生态与环境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

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_杨文慧

收稿日期:2005-04-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90005)作者简介:杨文慧(1970—),女,山西太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杨文慧,严忠民,吴建华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对河流健康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回顾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对 象、评价指标的选取及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今后开展河流健康评价还需对评价标准、评价 尺度、评价方法、服务功能评价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河流健康;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05)06-0607-05 河流生态系统可提供众多的服务功能,这些功能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及保障条件.但长期以来,人类在河流上进行的拦河筑坝、径流调节、梯级开发使许多河流变成了半人工控制的系统.河流管理中出现了断流、水环境恶化、河床萎缩、水生生物锐减、洪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河流服务功能的逐渐丧失,直接威胁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维持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成了河流管理的重要目标. 1 河流健康的概念 1.1 国外研究 河流健康是伴随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河流管理的角度讲,河流健康概念的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它的提出有助于科学团体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唤起社会对人类强加于河流影响的关注. 在河流的保护和管理中,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强调,使人们很自然地接受了河流健康的概念[1,2].河流健康的含义,目前还存在争议.1972年的美国“清洁水法令”为河流健康设定了一个标准,即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完整性,其中完整性指的是维持生态系统自然结构和功能的状态[3],此标准成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导原则.类似的定义还有Schofield 等[4]提出的“与同一类型没有受到破坏的河流的相似程度,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方面”.这些定义强调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内容的健康,属于从生态系统观出发的河流健康定义.河流健康问题多是源于人类的影响,人类对河流健康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前提的.Fair weather 等[2,5]提出河流健康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观点在定义河流健康时是必不可少的,并进一步提出河流健康的判断应包括生态标准和人类由该系统获得的价值、用途和适宜性.澳大利亚的河流健康委员会认为与其环境、社会和经济特征相适应,能够支撑社会所希望的河流生态系统、经济行为和社会功能的河流为健康的河流[6].文献[1,5,6]中的定义同时考虑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河流健康的社会价值,认同了河流健康概念是与人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但没有指明河流健康具体的属性和特征,内容过于抽象化,不便于实际应用. 1.2 国内研究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河流保护工作已进入了生态恢复阶段,而我国还处于水质恢复时期.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黄河治理为重点,水利工作者提出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河流生命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等概念.李国英[7] 指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是要维护黄河的生命功能.河流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流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胡春宏等[8]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内涵包括河道的健康、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活动的第33卷第6期 2005年11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3No .6Nov .2005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摘要】:河流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通道,河流健康则是全面审视河流生态系统的崭新概念。随着河流管理从单一的污染防治及工程整治向综合考虑水体修复与生态保护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方式转变,旨在从水质、生物、生态等众多角度综合评估河流系统状况、改进河流管理的河流健康概念得以提出并受到更多的关注,已经成为河流或流域管理的国际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区,河网水系不但是具有区域地理地貌特征的生态廊道和重要生境,而且也是体现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但伴随着区域近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论文以河流健康为主线,从环境科学、生态学、水利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以期补充和完善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河流健康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为区域河网水系的合理保护和恢复提供有效工具。论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河流健康与河流管理的研究历程,运用内容分析法辨析了河流健康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基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明确了河流健康的时空维度,探讨了河流健康的基本特征与关键问题、学科基础与相关理论、评价原则与管理原则,从主要手段、基本程序、关键方法等角度尝试提出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体系。论文以上海地区为案例区域,结合历史环境质量数据、河流整治数据、遥感解译数据的收集,通过2007年野外调查及实地监测,开展河流健康

评价的实证研究;以苏州河水系为重点开展河流健康状况评估,以中心城区河流为重点进行河流健康恢复评估,并从管理框架、管理目标、管理策略、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上海地区河流健康的适应性管理对策。论文主要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辨析和解构河流健康内涵,识别河流健康评价的时空特征。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外文献近10-15a内有影响力的36个河流健康概念进行分析,将河流健康进行重新架构:河流健康是指河流系统特定的良好状况,可以作为河流基准状态以及河流管理的目标,在这一状态下,河流系统能够维持其结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自然生态功能,并满足人类社会合理需求,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基于河流系统的时空特征,明确河流健康评价的点(断面、微生境)、线(河流、河段)、面(流域、水系)空间尺度以及短、中、长时间尺度,剖析不同时空尺度河流健康评价的维度特征和评价重点。(2)基于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识别,初步构建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框架。论文在辨析河流健康、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等基本概念以及明确河流系统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等特征的基础上,识别河流健康的时空差异性、动态性、阈值性、针对性以及可控性等基本特征;结合河流等级理论、河流连续体概念和四维模型、生态系统管理和适应性管理等理论基础,尝试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尺度综合评价、面向适应性管理、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等河流健康的评价原则以及生态可持续性、尺度综合性、系统整体性、动态适应性以及多方参与性等河流健康的管理原则。(3)尝试提出包含评价手段、基本程序和关键方法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体系。论文在深入剖析和借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探讨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在生态风险评价领域的研 究成果。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评价方法 Re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in begin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concept of ERA, talked about the methods used in studies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assessing ecological risk 引言 自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各种矿物质资源大量开采以及化学工业的繁荣,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酸雨、栖息地破坏、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等,致使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在环境评价方面也不断深化。风险评价开始于1980年代,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环 境生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1 基本概念 风险通常指事故(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损失或损伤的度量。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 Agency)认为风险是由于物质暴露或环境胁迫所引起的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受到危害的可能性。生态风险具体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至于整个景观层次、地球生态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健康、生产力、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_陈兴茹-2

第32卷第5期2011年9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Hydroecology Vol.32,No.5Sep.,2011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殻 殻 殻 殻 综述 收稿日期:2011-06-27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10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92),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水集0822)。 作者简介:陈兴茹,1978年生,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生态环境修复。E- mail :chenxr@iwhr.com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北京100038) Progress of River Restor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HEN Xing-ru (Department of Hydraulics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China ) 摘要: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5-0122-07 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认识到河流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至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河流生态修复现状调研、科研、实践等活动开展得较多,研究比较深入,基于多种目标的各种修复技术已得到研发(Nijland &Cals ,2000;Brinson &Malvarez ,2002;Malmqvist &Rundle ,2002);大型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已有不少实例(Kondolf ,1995;Brooks &Shields ,1996;Tockner &Stanford ,2002),以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为典型代表的许多河流修复工作相对比较具体、细致,并且这些修复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我国的河流修复工作20世纪末刚起步。本文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国外研究进展 1.1 城市化对河流的生态影响 流域内不透水表面不断增加导致大部分暴雨很快成为地表径流,且无法变成地下径流,城市河流水 文情势发生改变。产流过程的巨大变化对物理栖息 地和水质有很大的影响:水力条件单一、洪水峰值增加和基流减少(Booth &Jackson ,1997);岸边带缺失及河床和堤岸被硬质化后,水生生物在高流量时缺乏避难所(Paul &Meyer ,2001)。城市河流受城市化影响的另一个特点是水质变差,尤其当含有悬浮固体、有毒物(如重金属)、碳水化合物、营养物和细菌等垃圾的污水汇入时(Lenat &Crawford ,1994),这可能严重地减少河流无脊椎动物群落的 存在。许多对城市流域的研究表明, 敏感物种(蜉蝣目Ephemeropera ,襀翅目Plecoptera ,毛翅目 Trichoptera ,简称EPT )的丰度、密度增加了耐污物种(寡毛纲Oligochaetes ,摇蚊Chironomids ,蜗牛Snails )的密度(Pitt &Bozeman ,1982;Garie &Mc-Intosh ,1986;Jones &Clark ,1987;Lenat &Craw-ford ,1994;Walsh et al ,2001)。 Soballe 和Wasley (2004)根据城市河流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城市化速度加快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指出“城市河流可以成为城市的宝贵财 富”,关键是如何解决城市河流面临的渠道化、岸线侵蚀、水体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城市河流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城市河流渠道化对于稳定河床和保护财产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到的行动方案,涉及内容包括如何改善进入河道的暴雨水质、最大限度 DOI:10.15928/j.1674-3075.2011.05.013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第29卷第1期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年2月?专论与综述?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曾建军,邹明亮,郭建军,李凯,杨超,陈冠光,岳东霞+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介绍生态风险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国内 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标准确定的探讨、水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区域 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及“3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归纳了生态风险评价的 方法学和评价模型的选择等重要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评价方法学;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 -2009(2017)01 -0001 -05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ZENG Jian-jun,ZOU Ming-liang,GUO Jian-jun,LI Kai,YANG Chao,CHEN Guan-guang,YUE Dong-xia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wa-tershe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35^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It summarized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means in selecting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model,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the ke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urgently resolved in future research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eak link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Assessment methodology;Assessment model 生态风险是由环境的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 起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系统功能损 失的可能性,而评价是定量预测各种风险源对生态 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1]。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 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 平的深人推进,各类生态风险问题和突发性事故频 发。在生态风险源作用下,一系列生态风险和突发 事件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水平等层次的 受体产生影响,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 的破坏,使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危害和损失。有效评估生态系统发生的风险,或使发生的风险性 降到最低,对于环境管理决策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管理框架下发展起来,属于生态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环境学、化学、生态学、地 理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为理论基 础,采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概率论等量化 分析技术手段,预测、评价、分析研究区污染物或人 收稿日期:2016 - 06 - 20 ;修订日期:2016 - 10 - 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4167151(5, No.51369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LZUJBKY-2015 -K10);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604WKCA002) 作者筒介:曾建军(19S6—),男,甘肃通渭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 * 通讯作者:岳东霞 E-mail:dxyue@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

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9, 8(4), 303-309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journal/ij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13181146.html,/10.12677/ije.2019.84040 Study on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Ecology Environmental Health Yuequn Huang1,2, Qing Zhang1,2, Jieyue Li1,2, Shoukun Huang1,2, Zhiqiang Wu1,2, Shiqi Yang1,2 1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Safety in Karst Area,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Oct. 30th, 2019; accepted: Nov. 14th, 2019; published: Nov. 21st, 2019 Abstract Th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commonly to assess the health of water ecology environment, which can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t is difficult to continuously reflect the changes in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a long dynamic process. It needs a theoretical technique and method that could reflect the health condition and restoration effect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Based on reviewing the current assessment methods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ovement behaviors of fish were proposed, and the indicators of movement behavior and sensitivity water quality of fish were used as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s of eutrophic water. A set of effective and oper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s was developed. It wa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early warning and restoration effects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Water Ecology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ponse Indicators of Fish Behavior, Sensitivity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Real-Time, Evaluation Methods 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黄月群1,2,张庆1,2,李洁月1,2,黄寿琨1,2,吴志强1,2,杨诗琪1,2 1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 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