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 团队历史

中国的体育专业学科最早发祥于师大学,最早的学校体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和成果也最早出现在师大学。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先驱袁敦礼、吴蕴瑞是中国学校体育领导者,也是奠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精英。出版在30年代的《体育原理》《体育教学法》《运动学》《青少年体育锻炼》等巨作至今为后人所研读着,至今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提供着思维方法的营养和历史考量的借鉴。后来由于大师们的培养和历史的造就,到了解放前夕,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团队已是星光璀璨,群雄并举,徐英超、宋君复、鹤鼎、王幼良等成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主干。解放以后,师大学的各种体育理论都是中国的核心和领头羊,联的学校体育理论由这里开始引进、翻译和出版,各种研究异常活跃。1952年,这种先进的研究由于师大学成为中央体育学院的组建班底而带到了中国体育的最高等学府。但是,当1959年恢复体育系以后,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很快借助学校教育理论的根基和学校的地位迅速复,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又成为体育系的最有力的研究,新的学科带头人开始出现,其中,贾希效、田继宗、徐永昌、滕子敬等都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也成为了强势学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团队。自从2002师大学成立体育与运动学院以后,外边调入的毛振明教授和原来体育系的国庆、殷恒婵、高嵘、建华、贾齐等学者汇合起来,大大加强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团队力量,开始形成自己的系列教材,如《学校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法》、《体育教师技能训练》、《体育与健康》等。作为教育部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体育教学论》的主编单位,完成该教材的创新任务,出版了与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有关著作和教材50余册,如《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学校课余体育新视野》、《体育心理学》、《体育课程教学导论》、《新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容改革》、《体育教学容疑难问题》等都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也直接和间接地为提高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这个团队还借助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点迅速培养了查萍、杜晓红、任园春、宋湘勤、王长权、笋男等年轻教师,使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团队成为了一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研究力量较强、各学科力量比较均衡、学风正、教风严谨,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教学团队。

2. 团队成员

目前,“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由:团队带头人1人,“主干课程责任主讲人团队”9人,“主干课程辅助主讲人团队”11人共同组成,共21人。整个团队的年龄、学位、专业和职称结构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45-55岁8人,35-45岁6人,35岁以下7人;

(2)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11人(其中在读博士 6人),学士2人;

(3)学科结构: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10人、运动人体科学领域4人、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6人;体育课程教学论领域1人。

(4)职称结构:教授 8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

另外,本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得者1名,市“三八”红旗奖章、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名,师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教师1名、师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名。情况详见表1。

表1:“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人员情况一览表

带头人

核心课程责任主讲人团队

国庆男1954 学士体育教育训练学教授殷恒婵女1963 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高嵘男1961 在读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贾齐男1954 硕士体育课程教学论教授建华男1963 在读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德福男1954 学士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晓莉女1958 博士运动人体科学教授唐东辉女1964 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副教授任园春女1970 博士运动人体科学副教授

核心课程辅助主讲

璞男1964 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王长权男1971 在读博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甄志平女1974 博士运动人体科学副教授笋南男1973 在读博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杜晓红女1975 在读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副教授靓女1976 博士运动人体科学讲师查萍女1972 在读博士体育教育训练学讲师屈国锋男1973 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讲师王兆红女1978 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讲师郭建富男1975 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讲师宋湘勤女1978 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讲师

3. 课程结构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担负着与学校体育理论建设和发展、与学生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板块有密切关系的8门核心专业课程。这8门课程是围绕着“学校体育概论”这个最核心课程的,分别由4门基础性核心课程、3门专业性核心课程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和有序的核心课程体系。各个核心课程名称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系构成见图1:

图1.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体系图

4.课程沿革

如前“团队历史”中所述,师大学的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整体架构之中,一直着重发展着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并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传统,留下非常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成果。在这样一个优秀传统的光环下,在新一代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团队的雏形基础上,从2002年建立体育与运动学院开始,学院开始了新一轮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完善。这个课程建设和完善过程由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体现:(1)2003年,学院以学校体育学为第一研究方向申请并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授权点,申请其间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进行了梳理。同时强化了与学校体育学相关的“青少年身体心理发展理论”和“奥运教育与体育史研究”两个研究方向的队伍。

(2)从2003年开始,学院全面进行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其中对学校体育理论各个核心课程的地位进行了强化。为配合这一改革,我院开始策划和编写出版“师大学体育专业特色教材系列”(共20本,已出版4本)。

(3)2002年-2007年,学院共晋升4名担任学校体育核心课程团队的副教授为正教授(2002年殷恒婵、德福、2004年建华、2005年贾齐、2007年高嵘)。2003年-2008年引进学校体育辅助主讲人6人;2004年-2008年,招收6人为在职博士研究生。选送1人赴国外学习(建华,英国),选送1人在国带薪休假进修(贾齐,华南师大学)。

(4)2003年,学院申请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成功,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我院教师在学校体育方面的研究论文有39篇获奖,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研究与教学再次成为中国的中心。2005年,“市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奥运研究所”在我院成立,2006年,“市奥运教育研究中心”在我院成立,这都为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5)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把主编第一部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引领教材《体育教学论》交给我院,我院多名教师参加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该教材成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获得2008年市优秀教材奖)。同时,我院教师还承担了《体育心理学》、《篮球》、《体操》等主干教材的编写工作。从2003年起我院教师主编2套、参加1套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2003-2007年,我院教师编写《学校体育史》等各种教材10套,著作《学校体育改革新视野》(获社科成果二等奖)等著作十余册。

(6)从2003年开始,我院教师主持“构建有中特色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研究”、“体育课程构建原理与课题”、“体育知识论”、“体育学理探究”等与学校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有密切关系的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十余项,提出多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大部分进入相关教材以及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之中。(7)从2002年开始,我院教师积极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撰写有关论文70余篇,我院为主办单位组织各种学校体育研讨班和培训班12次,其中聘请美国体育教学理论顶尖专家siedentop来华讲学等,作为专家参加各种培训班200余次。在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并把在其中获得的新信息,把教改中的问题和实践成果带入了教学。

(8)从2004年开始,学院开始了《体育教学论》的精品课程建设,2005年《体育教学论》成为了师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体育教学论》被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上报国家精品课程。

(9)从2004年开始,学院对《体育课程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比较体育学》等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首先是对各门课程容进行了创新和补充,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了“六结合”,即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听、想和看、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相结合。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思辩判断能力,进而把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课程建设推向深入。

5. 团队能力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团队”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1)科学研究能力。团队成员具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并深谙教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很熟悉,特别对实践,团队成员与学校体育实践接触密切,并直接获得基层对研究的请求;对行政,团队成员与教育部、教育学会、国家体育总局有着良好关系和密切联系,可以直接参与政策面的研究,

因此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比较有实效,也有影响力。例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国家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研究”、“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市小学生健身工程的研究”、“‘2+1’实验和试点研究”、“《国家学校体育基本标准》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评价标准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等重要研究都有本团队成员的贡献在其中。通过这些科研实践大大促进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和相关的体育教材更新,更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团队成员在教学中注重相关理论的研究,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取得显著成绩,团队成员1人1次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人2次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人1次获市社科成果奖。

(2)编写教材能力。主讲责任教师团队成员大都具有独立编写教材的经验。而主讲辅助教师团队成员大都具有参与编写教材的经验。在过去几年中,团队的成员共主编和参与编写教材20余部,正在编写的教材和教师用书10余部。还编写多部电子教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撰写、发表了有关教材研究的论文20余篇。还有两部教材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人1部获得市优秀教材奖。

(3)授课能力。主讲责任教师团队成员大都具有二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而主讲辅助教师团队成员大都也有近十年左右的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的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均在4.5分以上,团队成员中1人1次获得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1次获得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1次获得师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多人多次获得教师基本功比赛奖励,1人1次获得师大学励耘青年教师奖一等奖,1人获得师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4)组织实习和见习工作能力。团队成员与学校体育第一线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市乃至全国的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地基层学校关系密切,组织学生到第一线的学习看课、实习,进行现场调查和教法作业的能力很强,这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各核心课程的实践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 团队带头人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毛振明教授,系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现担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有关学校体育的社会工作,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知名专家。毛振明教授是国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体育与教学论》的主编,他编写过学校体育的有关教材20余部,著作有关学校体育的著作30余部。他主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担任的《体育教学论》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师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曾被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参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主持的《健康与文化并重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教改项目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现在团队中有5人是他指导的博士生。他的许多教改思想和经验被教育部的有关文件采纳。

二、团队特色

一、“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设置特色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贯彻了“核心课程构成队伍、单课为体部建设、老中青年责任帮带、科

研教学交融发展”的设置特色。

1、核心课程,构成队伍:8门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是互相配合,互有交叉的课程集团群,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这为组织一支部具有竞争性和共建性的团队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团队可以使团队建设具有可持

续发展性。

2、各课为体,部建设:团队建设以各个核心课程为发展主体和评价主体,通过课程各自的不断发展加强团队

力量,各个小团队之间在平时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整体发展时又是合作和协同的关系。

3、中青配对,责任帮带:在各个课程中均有梯队并形成了责任帮带局面,活化了部发展机制。通过多年学科

调整和青年教师的博士和硕士学历学习,逐渐形成以中青年搭配的小型梯队,小梯队具有比较清晰的配对结构,这使青年教师有明确发展目标,使中年教师具有帮带的责任感。

表各个核心课程的帮带配对情况

4、科研教学,交融发展:各个核心课程小团队还是科研的团队,这样使科研和教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体现师大学的教育学科优势的专业与课程特色

学校体育理论是教育学理论的下位课程,教育学是师大学的优势学科,而学校体育理论同样是师大学体育学科群中最强势学科,也最能体现体育学的综合性、学校体育理论融基础性学科和应用学科为一体,也融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为一体。是建设团队和发展学科群的领头性学科。

学校体育理论在当前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精神这一历史条件下的重要课程。也是中国教育事业整体要求其大力提高实用性,中国教育理论发展要求其大力提高实用性的关键性课程。

1950年代初,中国从前联引进了《体育理论》课程,这是学校体育理论各个核心课程的原型或发源。但是这个理论在以后的中关系破裂和文革的破坏,一直缺乏坚实有力的发展。主要问题有:(1)整体理论基础不坚实,(2)中国化的改造比较粗糙,(3)子学科分类和分化比较随意,部交叉混乱,(4)实用性较差,(5)系统性和简明性也很差。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最强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团队担负了重要的研究和教学创新的责任。本教学团队成员经过多年努力,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创建了新的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的课程方案,新的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 将传统的《学校体育学》上移,形成《学校体育导论》,并将其小型化、实用化,并形成了(正在编写并准备于09年6月在我校出版)以“概论”和“管理学”“实践案例”为核心要素的《实用学校体育学》的教材。

2. 新构建了《体育教学论》,并编写了同名的国家引领性教材,其中涉及创新点达88项,大大丰富了体育教学理论的容,强化了体育教学理论的体系。该教材已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得到好评。现在团队正在根据该教材还不够简明的缺陷,正在编写并准备于09年6月在我校出版《简明体育教学论》的教材。

3. 依托我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将传统的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为主的《运动心理学》逐渐回归成为《体育心理学》,并形成了相应的教程。

4.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形成并编写了与传统的《体育史》在容、结构和写法都不相同的《学校体育史》,这也是第一本同名的由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编的全国通用教材。

5.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比较体育学》的容体系。

6.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体育社会学》的容体系,并在这个课程上形成了双语教学。

三、“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特色

自2002年开始,“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开始了教学改革并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教学研究领先带动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团队核心成员有7人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并主持过多项横向课题,

这些课题都与核心课程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研究提高了核心课程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教学容,成为教学改革的先导力量。

2. 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为助力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几年共出版各种教材20余册,教材有“直接为教学所用的教材”,如《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史》、《体育心理学》、《体育测量学》等,还有“间接为教学所用的教材”,这主要是指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实践编写的教材《体育与健康》、《大学体育文化》、《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等6套种。这些教材直接和间接地丰富了学校体育理论的教学容,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助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模式

在多年探索中,学校体育核心课程大都形成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形成了“多信息、多反馈、多形式、多环节”的教学形式(体现在讲课、CAI、学术报告、展板、面试、笔试、实习、教法作业、课堂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努力使教学在生动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

4. 加强对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指导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理论是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团队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指导实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加强主要体现在:(1)加强例教学;(2)加强教法实践;(3)带领学生看课;(4)吸引学生参加教材工作;(5)吸引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的辅助工作等。

5. 积极探索并实践双语教学

以“体育社会学”为试点实施双语教学,获得较好成果,并列为2007年校级教改资助项目。

四、重视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各门课程都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 开发国家文件、标准等资料的资源:汇集了近年来国家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制定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为核心课程的最新、最权威的教学容传入提供条件,还有全国优秀课的光盘,教案等也为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多的教学材料资源。

2. 开发专家授课和讲座的资源:统合了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中央教育研究所、市教学研究院、市教委、各地教研员以及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同行的人力资源,为核心课程的多信息传入提供条件。

3. 开发教学实践参与的机会资源:和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市教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单位,并和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第一线处于良好的关系,由于这层良好的关系,本团队不但有了坚实的实习基地,而且具有了各种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如各种学校体育的教研活动,国际国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4.开发挂靠单位及其下属活动的资源: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挂靠我院,2005年会市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挂靠我院,2006年市奥运教育研究中心挂靠我院,这些机构的研究工作和社会工作为团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

五、加强网络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学院设有运动学习实验室,为师生进行学习体育基础问题,如学习原理分析提供重要的实验环境和科研基地。师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建有自己的,可以为教学进行较好的服务。

三、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一、团队建设指导思想

以特定评价考核和倾斜性支持为动力,以学历层次提高和科研水平提高为牵引,以小团队部建设为机制,以引进人才和部优化为来源。大力优化团队成员结构,其中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全面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包括师德素质、文化素质、科研素质;发展团队成员的基本能力,主要有:教材分析能力、教学容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教材组织能力、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能力等。保持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

程的传统,完善各个小团队的部结构,不断在教学容方面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数年冲击全国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主要建设容

1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大力加强本学术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使本团队有博士学位者达到70%左右,引进1-2名有相当学术造诣的年轻学者,做好55岁以上教师的接班人培养工作,要培养8名左右的学者成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和较知名的学者(标志是在全国级的体育学会和教育学会中担任较重要的工作),知名学者涉及的课程达到6个左右(主要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运动生理学、体育与健康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测量学等)。

2. 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形成北师大的学校体育核心课程的特色

近期,团队将结合学校的整体部署,全面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的修订,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在重新修订各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启动新一轮教材建设。争取在3年,使各门课都有自己的教材,同时全面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规教学常规,优化教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核心课程的整体性和实力,努力做好申请市、乃至国家教学团队的一切准备。

3.全面提高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精品课程建设为团队的宣传,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北师大学生,为全国提供优秀的体育教学模式做出贡献

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国家精品课程以及《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多年来“健康与文化并重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改革、容改革以及方法改革的同时,促进对这方面的实证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融入学校体育理论的教学容。大力开展对我校优秀学校体育成果的总结和宣传,如北师大的全员性运动会、宿舍体育工作、学生健身路径建设以及体育文化教程建设等优秀实践,一边不断研究提高,一边不断丰富学校体育的案例。一方面为全方位地为建设北师大的校园体育文化服务,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北师大学生做出贡献,一方面为全国提供优秀的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巩固和提高我团队在全国领导地位做出努力。

4.加强体育科研规划,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与规模

要大力加强对体育科学研究的规划,在团队确定“重点科研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鼓励与扶持。继续开展“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立项和奖励”的工作,重点扶持青年教师的科研。通过各种有效的奖惩机制,全面提升体育科研的规模和水平,使团队的教师每年平均在CSSCI期刊发表文章稳定在30篇左右,在一般学术杂志和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平均在30篇以上。团队成员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在10项以上,承担其它课题以及各种横向课题在10项左右,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5.服务社会需要,为国家体育和教育事业做贡献

要为2008年奥运会的总结和遗产整理工作做有成效的科研和服务工作,要在奥运教育遗产研究、奥运科技服务与攻关总结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学指导、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要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司局做好各种决策咨询工作,为体育行政管理工作做出贡献。要为市的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和体质健康干预等方面做出贡献,继续做好“市中小学生健身工程”的深入研究和普及工作,为市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做好专家的指导工作。要继续做好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秘书处的工作,做好体育科学学会各相关分会的工作,为全国的体育学研究做出贡献。要利用体育学院的人才、科研和场地等资源服务于社会,为北师大校外的社会体育做出贡献。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说明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它是国家对全体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

材,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大学体育体育舞蹈选修课大纲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学分: 2 英文名称:sports dance 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8学时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1、2学期 适用专业:大学体育 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 先修课程: 教材: 主要参考书: 1.《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培训教材》,王子文主编,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2004年。 2.《体育舞蹈》,张清树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形体训练教程》,常薏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体育舞蹈选项课是根据体育课教学计划,为大学二年级喜欢体育舞蹈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舞蹈,是以身体动作舞蹈为基本内容,双人或集体配合,既有娱乐健身作用,又有竞技表演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健身能力:学生健美的体形,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 2.培养学生观赏能力:学生对人体美、运动美、音乐美、服饰美、和礼仪美等多方面美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交流思想、抒发感情、消除障碍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育舞蹈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体育舞蹈基本功练习。 难点:体育舞蹈动作元素的强化练习,动作衔接、协调性及表现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的实践要求与内容 (一)理论部分 1.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国内外体育舞蹈运动简况和价值。 2.介绍体育舞蹈各舞种和舞步的技术特点。 3.介绍体育舞蹈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1)基本形态练习:芭蕾形体练习、基本位置 (2)音乐节奏练习 (3)体育舞蹈舞步的基础摘要和标准变化 ①摩登舞(华尔兹、快步舞、狐步舞、探戈、维也纳华尔兹) ②拉丁舞(伦巴舞、桑巴舞、西班牙门牛舞、恰恰舞、捷舞) ③摩登舞和拉丁舞选一、二个舞种学习,其他舞种介绍 2.舞步组合 (1)学习基本舞步组合 (2)学习舞步套路组合(铜牌动作) (3)介绍银牌、金牌舞步组合 (三)身体素质训练部分 1.柔韧性练习:颈部。肩部、腰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2.耐力性练习:3—10分钟的基本步伐练习、800米 3.力量性练习:克服自身体重的一般性练习 4.肌肉弹性练习:下肢各关节及肌肉的弹性练习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基层教学组织。而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由体育专业的老师与公共体育课团队的老师共同组成的,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组成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之间互相协作,相互帮助。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团队建立过程中,由于经验匮乏,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建立优质的大学体育教学团队为目标,在实践中努力完善团队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团队探索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面临大众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带领下,做好高校教育也是必要的。大学体育也不例外,作为大学课程中的必修公共课,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根据时下的情况,建设一支完善的大学体育教学团队是保证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以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学生为团队的责任,将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建立做到最快最好,对当前体育教学团队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团队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指的是体育专业的老师或者是教授公共体育课的老师在学校建立的、以发展教学任务为基本要求,在团队之间的共同合作下,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群体。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建立除了要有基本的要素,还要以扩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新型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理念方针,改进教学发展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加优质的教学。 一、建立团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团队都有教学团队缺乏沟通,教学团队之间缺乏合作的问题,只做到了建设一个体育教学团队,没有认识到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个团队的合作直接影响到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大多缺少凝聚力和协调性,是团队,但是不合作。学校应该及时组织开展团队之间的会议,集中大家的想法,针对大学团队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讨论分析,打破从前松散的教学团队,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发生。这种进步有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够从一定意义上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合作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过程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 团队之间开会商议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制定共同的准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为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进步而努力,充分认识新教学改革体制下的目标。每学期开始前,团队组织召开制定教学目标的会议,每位老师都谈自己的想法,吸取大家的意见,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要鼓励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热情参与,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团队制度 在建立团队时,团队成员应该共同协商一份教学团队的制度,在不断的实践中改正制度的不完善,每位团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教学,互相监督,打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在思想方面禁止团队之间“拉小群体”的现象出现,思想要统一和谐。学校也要采取定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为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做努力。还要注意完善团队之间的奖惩制度,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严惩不贷,有利于约束教师的行为和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三)公平评选团队带头人 评选出合适的团队带头人,可以选择择优上岗制、轮流上岗制或者评选制。在团队中选择一个大家认可的带头人,从带头人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评选团队带头人应该有利于为各级教师树立榜样,形成榜样力量,这也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带头人的带领下,带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加强团队之间的互相比拼。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IV课程代码:19ACT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32实践学时:32 学分:2 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具体目的应体现在: 1.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2.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 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体育的发展史,熟悉体育教材内容。 2. 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概述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自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我院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原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使其更加规范、统一。 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目标 (一)体育课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 体育课程的目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掌握技能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是三年制中专一、二年级必修课。对未完成课程及未修满学分的学生不准毕业。 课程类型: 1、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选项课打基础。 2、选项课: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项基础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掌握专项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熟练掌握该项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培养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运动能力。 3、理论课: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正确认识体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科学锻炼的手段、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和监督,以及运动创伤的救治和处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4、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的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 篮球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 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学写与运动实 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大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课教学计划 1.前言 2002年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同年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也取代了执行多年的《体育锻炼标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一个国家能够振兴,关键在于教育,成人高校肩负着各行各业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成人体育教学的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已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对落后的成人体育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成人体育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活动规律和鲜明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成人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许多成人高校当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仍是按照一般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因此,研究高校成人体育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2.概念与分类 2.1成人体育教育的概念 成人教育是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社会教育的总称。它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以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各种适应性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在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发挥显着作用,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人体育教育,即对成人高校包含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止到2003年7月1日全国成人高校共有569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约为560万人。但目前我国开设体育教学的成人高等院校不足总数量的20%,不管哪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体育教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2成人体育教育的对象分类 成教班的学生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来自社会,也有应届毕业生。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受过一些基本体育教育的,也有一些可以说完全没有上过正规体育课的。年龄跨度大,集中在20-40岁,来源复杂。 3.我国成人体育教育的现状 3.1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体育课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成教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沿用的是大学生本科或专科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大学本、专科生和成教生自身特点而言,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本科生大多在大一至大三开设体育课,年龄集中在18-22岁,专课生一般在大一至大二开设体育课,年龄集中在18-21岁间。这部分学生大都由高中直接进入大学;而成教生年龄跨度较大,从20-40岁不等,多数学生是参加工作后考入大学。因此,大学本科或专课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基本不适合成教生的体育教育。 从生理上来讲,成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和感知觉有下降的趋势,身体各部分僵硬。那些大运动量、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 要求制订的. 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 增进健康,抵御疾病;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 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 (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 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 建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完整版)大学体育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大学体育的主要使命 1 【单选题】体育对大学人才培养社会职能最核心的贡献是()。B ?A、促进智力发展 ?B、促进身体健康 ?C、促进适应能力 ?D、促进职业能力 2 【单选题】随着文明的进步,身体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分量趋势是()。A ?A、逐渐减少 ?B、稳定不变 ?C、逐渐增多 ?D、快速增多 3 【单选题】从文化学的意义上看,大学的主要使命是()。D ?A、培养健康人才 ?B、保证体育参与 ?C、推进国际交流 ?D、传承体育文化 4 【判断题】适度的体育参与是大学生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保证。()正确 5 【判断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中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身体活动,因此体育并不重要了。()错误 1.2大学体育的常见形式 1

【单选题】《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体育课每周不少于几学时?()B ?A、1学时 ?B、2学时 ?C、3学时 ?D、4学时 2 【单选题】《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体育课期间学生必修的体育课学时总数是()。C ?A、122学时 ?B、134学时 ?C、144学时 ?D、156学时 3 【单选题】大学生毕业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需达到多少分才符合毕业要求?()A ?A、50 ?B、60 ?C、70 ?D、80 4 【判断题】按照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每年都参加一次体质测试。()正确 5 【判断题】从参与形式的性质上来看,课外体育竞赛是一种强制性的体育参与。()错误 1.3大学体育的未来走向 1 【单选题】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著名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D ?A、蔡元培 ?B、张伯苓 ?C、周恩来 ?D、毛泽东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并受到教育。 二、教材选定: 1.各种方式的跳跃 2.各种游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跳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形。 2.通过保龄球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人际交往,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课的结构: 1.开始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进行转法、行进间转法的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行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准备部分: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编健身操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后和老师一起做诱导性练习。通过小游戏练习,提高学生起跳的判断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 在练习各种方式的跳跃教学中采用小组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游戏《保龄球比赛》,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诱导、使学生了解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帮助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部分 最后,通过组奥运五环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总结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总结 导语:对于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各位老师会有怎样的总结?以下是整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 20xx—20xx学年度工作按着制定的工作计划,本着“务实、努力、求新”的工作思想,本人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全年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平时,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仔细体会“科学发展观”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

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导”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发挥特长,刻苦训练,协助办好运动会。 我是田径运动员出身,训练田径是我的特长之一。学校运动会主要以田径项目为主,运动会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训练。在训练中,我给予了诚挚的爱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 以上是我一学年工作的小结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勇攀教育事业的高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2)时光飞逝,在华软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很快的过去;回首这一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中成长,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党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课程纲要(水平四) 学校名称:郑庵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初中体育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体育教科书水平四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初中水平四(七年级下学期) 课时安排:40课时 设计人:杨军会、李广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明白终身锻炼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如:队列、体操、篮球、肩肘倒立、头手倒立、跨越式跳高、中长跑; 3.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集体项目的比赛及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实施: 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低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学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环境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自己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道具,用于学生的游戏及模仿操的练习当中;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榜样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教学,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和关心; 三、在组织形式上:要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集体练习,不要只是单一的四列站队,应多采取分散的站位。 四.课程评价: 学习评价指标: 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情况; 2.学生个人活动的情况,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 3.期中考试的成绩情况; 4.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级。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习评价指标1-2统一后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级依次评定;学习评价指标3则按百分制评分; 2.若有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 团队历史 中国的体育专业学科最早发祥于师大学,最早的学校体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和成果也最早出现在师大学。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先驱袁敦礼、吴蕴瑞是中国学校体育领导者,也是奠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精英。出版在30年代的《体育原理》《体育教学法》《运动学》《青少年体育锻炼》等巨作至今为后人所研读着,至今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提供着思维方法的营养和历史考量的借鉴。后来由于大师们的培养和历史的造就,到了解放前夕,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团队已是星光璀璨,群雄并举,徐英超、宋君复、鹤鼎、王幼良等成为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主干。解放以后,师大学的各种体育理论都是中国的核心和领头羊,联的学校体育理论由这里开始引进、翻译和出版,各种研究异常活跃。1952年,这种先进的研究由于师大学成为中央体育学院的组建班底而带到了中国体育的最高等学府。但是,当1959年恢复体育系以后,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很快借助学校教育理论的根基和学校的地位迅速复,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又成为体育系的最有力的研究,新的学科带头人开始出现,其中,贾希效、田继宗、徐永昌、滕子敬等都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也成为了强势学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团队。自从2002师大学成立体育与运动学院以后,外边调入的毛振明教授和原来体育系的国庆、殷恒婵、高嵘、建华、贾齐等学者汇合起来,大大加强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团队力量,开始形成自己的系列教材,如《学校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法》、《体育教师技能训练》、《体育与健康》等。作为教育部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体育教学论》的主编单位,完成该教材的创新任务,出版了与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有关著作和教材50余册,如《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学校课余体育新视野》、《体育心理学》、《体育课程教学导论》、《新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容改革》、《体育教学容疑难问题》等都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也直接和间接地为提高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这个团队还借助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点迅速培养了查萍、杜晓红、任园春、宋湘勤、王长权、笋男等年轻教师,使师大学的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团队成为了一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研究力量较强、各学科力量比较均衡、学风正、教风严谨,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教学团队。 2. 团队成员 目前,“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由:团队带头人1人,“主干课程责任主讲人团队”9人,“主干课程辅助主讲人团队”11人共同组成,共21人。整个团队的年龄、学位、专业和职称结构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45-55岁8人,35-45岁6人,35岁以下7人; (2)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11人(其中在读博士 6人),学士2人; (3)学科结构: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10人、运动人体科学领域4人、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6人;体育课程教学论领域1人。 (4)职称结构:教授 8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 另外,本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得者1名,市“三八”红旗奖章、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名,师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教师1名、师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名。情况详见表1。 表1:“学校体育理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人员情况一览表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1 计划学时:72 课堂讲授:4 外堂课教学:68 适用专业:本专科各专业 参考教材: 1、李洪亮主编,《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体育系通用教材《排球》,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4月第六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排球课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球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排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为学生“健康第一”打下良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掌握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和基本战术的基本方法,使其在课外时间和闲暇时间中得以应用,并提高学生欣赏排球的能力,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和谐社会和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目的。通过排球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排球比赛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全面按照学习大纲进行,并根据各章内容,围绕重点并有所侧重。 2、在加强排球课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本学科的新的发展与动向,以及有关的学术观点,在学习中不断充实与完善技能、技术和规则的变化。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讲解、示范、图片、影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球规则与裁判法。 3.比赛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二).技术部分 1.传球 2.垫球 3.发球 4.扣球 5.拦网 6.侧垫球 7.挡球 8.“中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9.“边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三.考试 1.考试内容 第三学期: ①.自垫球 ②.自传球技评 第四学期 ③.对垫球技评 ④.发球 2.考试办法 ①.自垫球:垫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垫球60次为及格60分,100次为满分100分。 ②.自传球技评:传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传球20次为以后开始技评,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评分标准见附 表_1)

七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 纲要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七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狼城岗镇第一初级中学 设计教师:王艳俊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体育教科书水平四 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 总课时:40课时 一: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情况:年级共6个班,每班约六十人左右,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明白终身锻炼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如:队列、体操、篮球、肩肘倒立、头手倒立、跨越式跳高、中长跑; 3.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集体项目的比赛及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低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学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环境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自己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道具,用于学生的游戏及模仿操的练习当中;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榜样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教学,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和关心; 三、在组织形式上:要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集体练习,不要只是单一的四列站队,应多采取分散的站位。 四.课程评价: 学习评价指标: 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情况; 2.学生个人活动的情况,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 3.期中考试的成绩情况; 4.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级。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习评价指标1-2统一后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级依 次评定;学习评价指标3则按百分制评分; 2.若有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附:教学计划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于他们来自各间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一年级六个班,每班大约60名学生。学生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 2.技能情况:初一学校都处于青春发育期间,体质差异大,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所以在进行

《大学体育()》 定向越野教学大纲

安阳学院《大学体育》定向越野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取得毕业证的必修课程之一。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课程任务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水平;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自觉健身的行为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社会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课程结构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 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异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程。 三、学时分配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不同之处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指导思想不同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二目标体系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 三学习领域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四学段不同 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即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分别对应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水平四对应于初中,水平五对应于高中,水平六为发展性水平。按水平划分学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体育教学大纲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五内容标准不同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学习内容的时数,提倡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教师可以随时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数和进度进行调整。如果学生较快掌握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学时数可适当减少,反之可适当增加,这就避免了那种只按教学时数和进度要求,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的机械做法;体育教学大纲则明确规定了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要求。 七评价方法不同 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体育教学大纲主要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