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测试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

一、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试对象的质量、对测试对象进行工程

设计、使用和维护的与软件开发过程并发的生命周期过程。软件测试的

目的为:验证软件产品的实现状态以及实现质量。

2、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2.1白盒测试

指基于程序结构的测试,测试目标是检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径,是代码级的测试。

2.2黑盒测试

基于程序功能的测试,根据输入输出的关系推断程序功能的正确性。

2.3测试用例

测试方案,包括数据输入和相应的期望输出。依据测试用例来执行具体操作。

2.4预防性测试

其原理为:只要测试在生命周期中进行得足够早,就能够提高待测软件的质量。

2.5测试风险分析

其目的为:确定测试对象、测试的优先级、测试的深度。

2.6软件测试模型

公司目前采用V模型,实现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同步进行。

2.7等价类划分

将测试对象按某种约定划分为有限个组成部分,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2.8边界值分析

分析测试对象的所有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临界值。

二、测试工作流程

三、开发—测试流程

说明:

1、新版本提供时间,由程序员与测试员按实际情况协调;

2、BUG审核的范围包括对BUG的抽查;对标注为不修改或待讨论BUG的管理;

3、软件涉及到功能性修改时,应该先提供修改设计说明,讨论通过后方可

进行修改。

四、测试角色与职责

五、BUG主要参数

1、当前状态

记录BUG的状态,包括已修改、未修改、已验证。

2、严重程度

BUG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级别一:死机,数据丢失,主要功能完全丧失,系统悬挂

级别二: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

级别三:次要功能丧失,不太严重,如提示信息不太准确

级别四:微小的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如有错别字

3、修改次数

指同样BUG重复修改的次数,是衡量开发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

4、优先级别:

分为四个级别

级别一:必须立即修改;

级别二:一天内修改;

级别三:三天内修改

级别四:短期内无须解决或在下一版本中解决

说明:严重程度越高,优先级越高,原有错误优先级高于新版本错误。

六、测试文档

1、测试报告

详细记录BUG出现过程,可能原因,解决方法或解决意见。测试报告要

求书写工整、简明扼要,必须要详细注明BUG发现日期、BUG所属模块等

相关信息(对于较难发现的BUG,必须提供操作流程及应用数据)。测试

报告是测试员与开发人员交流的重要文档,也是测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注意:

A、如果测试与测试任务单对应,则测试报告中必须要记录任务单编号,

以利于测试验收及考核。

B、测试报告中必须注明测试用例编号,如果发现的BUG不在测试用例范

围内,则填写为“其它”,为测试用例评估提供依据。

C、程序员在修改BUG时,如果严重级别为一、二级,必须说明修改方法

或问题原因,以利于分析。

2、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为高效地发现程序中的BUG而精心准备的一组测试数据或

操作过程。测试用例不可能穷举软件中的所有情况,所以测试用例的设

计必须具有代表性,通过测试用例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在软件进行改动或升级时,只需对测试用例进行少量的修改即可开展工作。

3、测试计划

主要内容:计划时间、人员、测试工作安排

4、测试任务书

主要内容:时间要求、参与人员、验收标准或结束标志

5、测试总结报告

主要内容:计划完成情况、BUG修改情况、经验总结、测试对象评分(10分为上限)

6、软件修改记录

主要内容:修改对象、修改内容、修改原因、问题提出人、关联对象、测试注意事项

7、讨论记录

详细记录所有与测试相关的讨论,参与讨论者须在此记录上手工签名

8、软件升级记录

详细记录软件升级情况

9、用户问题记录

主要内容:用户情况、用户问题、解决方法、解决状态

七、测试阶段划分

1、单元测试

对某个相对独立构件的测试,结束标志为:能满足独立运行要求

2、集成测试

将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依次进行组合并测试,结束标志为:组合后的模块能满足要求;

3、验收测试

所有模块均通过集成测试后,软件可以交付使用前的测试,结束标志为:软件可以交付使用

4、维护测试

对软件发布后发现的问题进行的修改与测试,结束标志为:问题解决、软件运行正常

八、测试类型

1、功能测试

对系统功能满足程度与实现程度的测试,此测试只关心测试对象功能方面的需求,而不考虑其它细节;

结束标志:系统功能满足设计需求

2、界面测试

在测试对象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此测试必须包括通用控件标准的测试。例如:数据窗口的滚动条。

3、数据处理测试

对测试对象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测试,包括输入、处理、输出。

4、流程测试

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逻辑流程、正反流程

5、极限测试

对极限值、边界值的测试

6、并发测试

主要指系统在网络环境、并发环境、多用户条件下的运行测试;

7、安全测试

包括加密、解密、数据备份、恢复、病毒检测等测试;

8、性能测试

包括适应性、健壮性、可恢复性、以及灾难恢复能力

9、安装测试

是软件发布前必须进行的测试,确保发布的软件产品为最新

10、兼容性测试

操作系统兼容性、异构数据库兼容性、新旧数据转换、异种数据兼容性、硬件兼容性。

11、强度测试

包括大容量数据、极限数据、致命错误操作等

12、用户测试

用户测试是处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和系统试运行阶段开始之前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测试的主体,由开发技术人员转为最终应用者。用户通过对系统全部功能和工作流程的亲手应用、测试,逐步全面了解系统是否完全实现了需求说明书的要求,从而接受和认可该软件,这是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正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用户试

用,才能提出合理建议,促使软件实用化和产品化。

九、测试停止标准

由于软件测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都是对程序进行反复的,无休止的测试,无谓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能够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测试工作效率,制定了BUG走势图、模块覆盖率和测试用例执行情况三项指标,并根据这三项指标制订出软件测试停止标准。

1指标

1.1BUG走势图

该指标以曲线图的形式,反映出每天各种类型BUG的出现情况。图中

每种类型的BUG由一条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

1.2模块覆盖率

该指标体现出一套软件中各个模块的测试用例制定情况,是否各个模块

或各个模块下的各个功能是否都有测试用例,各模块的测试用例占所有

用例的比例。

1.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该指标体现出各个模块的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测试通过的用例数量

和测试未通过的用例数量,计算已测试的用例数量和未测试的用例数量。

2测试停止标准

各个模块或各个模块下的各个功能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100%;测试用例

执行覆盖率为100%,通过测试的测试用例所占比例在90%以上;BUG

走势图中,系统错误、功能错误、数据处理错误在连续3个工作日内未

出现BUG,其他错误在连续3个工作日内未出现合计5个以上(含5个)

错误。此时可对软件停止测试。

十、软件维护规范

1、软件维护的内容与类型

软件维护是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为纠正错误、改善性和其它属性或产品为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修改和维护的活动。软件维护一般分为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改正性维护三种类型。

●完善性维护

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和扩充,以满足用户变化了的

需求。主要内容包括:

A、对新增的功能和增强的性能进行升级和维护;

B、对用户所提的建设性建议和修改方案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加以分

析,确定是否对其进行修改和维护。

●适应性测试

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主要内容包括:

A、因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做的维护;

B、因硬件配置的变化而做的维护(如:机型、终端、打印机的变化);

C、因系统软件的变化而做的维护(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或应用

程序的变化。)

●改正性维护

为维持系统操作运行,对在开发过程中产生但测试和验收时没发现

的错误而进行的改正及维护,主要内容包括:

A、在维护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错误进行详细记录并提交开发部;

B、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对发现的错误进行详细记录并提交开发部;

2、维护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中的维护阶段通常起始于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之时。

软件维护活动通常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多个维护过程的重复。软件维护与软件开发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A、维护活动限定在已有系统的框架之内完成,维护人员必须在已有

的设计和编码结构的约束下对软件进行维护和提出合理的修改

方案。

B、通常软件维护阶段的时间比软件开发的时间长得多,但一项具体

的软件维护一般比软件的开发时间短得多。

C、软件开发必须从无到有产生所有测试数据,而软件维护通常可以

使用现有的数据进行维护。但有时也要产生新的数据,对软件维

护及维护后的影响进行必要的测试。

下面是对软件维护过程中要处理的事务:

A、对用户进行软件使用的讲解和指导;

B、对用户问题进行处理;

C、记录软件进行中的错误和用户建议;

D、对错误进行分析,确定修改的必要性,提交开发人员处理;

E、对更正或完善的软件进行升级;

3、软件维护的控制和改进

软件维护必须计划地进行,使整个过程都处于适当的管理和规程之下。

除了考虑预算、进度和人员,关键在于要由软件维护主管要做出行之有

效的计划和维护安排。一个系统不仅在开发时要考虑到维护,还要在之

前维护中考虑到如何减少将来维护的量和困难。

●软件维护的控制

A、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是许多因素

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没有为软件维护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贯彻

不力,是系统可维护性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B、软件维护的目标是保持系统功能和及时、有效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C、软件维护的控制是保持一个有秩序的维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

有的维护请求要正式提出,确认,分配优先级并安排进度。

●确立软件维护的策略

A、软件维护策略的确定是软件维护控制的一个关键步骤。软件维护

策略应充分地考虑软件维护组织的责任、权利、职能及操作,它

应全面地考虑到软件系统和维护环境的变化。

B、软件维护策略必须包括具体地讲述维护的目的、维护的责任和分

配。制订维护软件的方案和具体步骤,使维护过程行之有效的进

行。

●分析和确定所有提出的修改请求

A、考虑对其修改的必要程度和它可预见的作用,所有的修改建议都

需要有充足的理由;

B、分析修改,以确保与原来的系统设计和用意不冲突,对每个修改

都应该仔细考虑其影响;

C、应考虑所建议的修改是增强还是降低系统的性能。

●为维护安排进度

A、为每个维护项目安排一个优先级;

B、遵守安排的进度。

●维护准备

为了对维护计划有更好的贯彻和监督,在开始一项新的维护工作之前,

软件维护人员应当为维护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

4、软件维护人员的管理

管理是改进软件维护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必须指导怎样维护软件,

行使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并保证使用高效易用的软件维护技术和工具。

为确保实现成功的维护,在维护过程中要有效使用良好的管理技术和方

法。软件维护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并实施维护策略,控制和管理维护

过程,确保软件维护任务的完成。

●软件维护人员的素质对于有效地进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维护与开

发同等重要,同样具有难度,因此对维护人员的管理和基本要求是:

A、维护人员应是业务技能过硬,有责任心的人;

B、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C、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

D、维护经验和技术要经常互相交流、学习;

E、不让一个系统或一个系统的主要部分成为某个人的专有领地。

软件测试标准及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 β测试_Beta测试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α测试_Alpha测试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可移植性测试 可移植性测试,英文是Portability testing。又称兼容性测试。 可移植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被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软件平台上。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用户界面测试是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等。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用户分析软件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合乎用户期望或要求。它常常包括菜单,对话框及对话框上所有按钮,文字,出错提示,帮助信息(Menu 和Help content)等方面的测试。比如,测试Microsoft Excel中插入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共14页

附件一: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暂行)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考点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水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第三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安全、规范、统筹。 第四条各级各类学校有承担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和按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的义务。 考点设置 第五条设置程序 标准化考点设置原则上由学校所在地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招委会)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考生分布情况,在统筹兼顾各项考试安排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化考点,并依据本规范进行建设和评估,合格后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备案。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制作、授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第六条基本条件 1、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许可证。因特殊情况要增设考点的,须上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批

准。 2、学校管理严谨、规范,教职工整体素质良好。 3、建筑、安全、照明、消防等设施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考试组织安排需要。 4、考场数量和其他考试用房能够满足考试需要,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场。 5、考试场所能与非考试场所分开,考试期间能够实行封闭管理。 6、具有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查系统。 7、具备指挥室、视频监考室、考务室、试卷分发回收室、保卫室、医务室、咨询服务室等考试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场所。 8、具有符合试(答)卷安全保密要求的试(答)卷保管室(见本规范《试(答)卷安全保密》部分规定)。 9、具有完善的广播系统、铃声信号系统和多媒体播放、复印、打印等设备。 10、具有互联网、电话、传真、计算机系统等接收上级考试机构考务指挥指令的设备。 11、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考生身份验证和防范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或手段,以及对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防范和阻断的设备。 12、具有工作所需考试业务系统。 13、具备应急安全疏散条件。具有由有关部门鉴定合格的安全区域和应急疏散通道。 14、对于承担听力、计算机技术、实践环节等考试的考点,根据考试需要,按相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 15、具有其他用于考试组织管理的专用设备、设施。

软件测试详细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 前言 前一版的《软件测试标准》,在测试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修改在原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试理念、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使之更贴近实际工作,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一、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试对象的质量、对测试对象进行工程设计、使用和维护的与软件开发过程并发的生命周期过程。软件测试的目的为:验证软件产品的实现状态以及实现质量。 2、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2.1白盒测试 指基于程序结构的测试,测试目标是检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径,是代码级的测试。 2.2黑盒测试 基于程序功能的测试,根据输入输出的关系推断程序功能的正确性。 2.3测试用例 测试方案,包括数据输入和相应的期望输出。依据测试用例来执行具体操作。 2.4预防性测试 其原理为:只要测试在生命周期中进行得足够早,就能够提高待测软件的质量。 2.5测试风险分析 其目的为:确定测试对象、测试的优先级、测试的深度。 2.6软件测试模型 公司目前采用V模型,实现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同步进行。

2.7等价类划分 将测试对象按某种约定划分为有限个组成部分,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2.8边界值分析 分析测试对象的所有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临界值。 二、测试工作流程 需求分析审核需求分析,编写验收测试部分用例 实地调研重点收集客户实际业务资料、操作习惯,并与需求分析作出对比 概要设计审核概要设计,从用户角度提出问题 编写集成测试用例 详细设计 审核详细设计报告,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进行比对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编写用户手册总体框架单元测试阶段提出测试计划 审核测试用例 执行测试 测试总结 集成测试阶段验收测试阶段 补充测试用例资料归档 修改测试 审核修改计划程序员提供修改清单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测试总结 复测测试报告复测测试用例复测 三、开发—测试流程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标准[详]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暂行) 发布处室:[ 信息处] 发布日期:2013-12-07 一、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考点管理标准化、规化工作水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第三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安全、规、统筹。 第四条各级各类学校有承担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和按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的义务。 二、考点设置 第五条设置程序 标准化考点应在当地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招委会)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指导下,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考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考生分布情况和学校布局条件,在统筹兼顾各项考试安排的基础上指定若干学校设置,并依据本规进行建设和评估,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委托的其他教育考试机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授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第六条基本条件 1.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许可证。因特殊情况要增设考点的,须上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批准。 2.学校管理严谨、规,教职工整体素质良好。 3.建筑、安全、照明、消防等设施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考试组织安排需要。 4.考场数量和其他考试用房能够满足考试需要(可设置为考场的房屋应不少于10间),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场。 5.考试场所能与非考试场所分开,考试期间能够实行封闭管理。 6.具有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查系统。 7.具备指挥室、视频监考室、考务室、试卷分发回收室、保卫室、医务室、咨询服务室等考试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场所。 8.具有符合试(答)卷安全要求的试(答)卷保管室(见本规《试(答)卷安全》部分规定)。 9.具有完善的广播系统、铃声信号系统和多媒体播放、复印、打印等设备。 10.具有互联网、、传真、计算机系统等接收上级考试机构考务指挥指令的设备。 11.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考生身份验证和防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或手段,以及对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防和阻断的设备。 12.具有工作所需考试业务系统。

软件测试规范标准[详]

软件测试规 1目的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适用围 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标准

附件一: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暂行)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考点管理标准化、规化工作水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第三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安全、规、统筹。 第四条各级各类学校有承担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和按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的义务。 考点设置 第五条设置程序 标准化考点设置原则上由学校所在地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招委会)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考生分布情况,在统筹兼顾各项考试安排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化考点,并依据本规进行建设和评估,合格后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备案。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制作、授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第六条基本条件 1、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许可证。因特殊情况要增设考点的,须上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批准。

2、学校管理严谨、规,教职工整体素质良好。 3、建筑、安全、照明、消防等设施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考试组织安排需要。 4、考场数量和其他考试用房能够满足考试需要,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场。 5、考试场所能与非考试场所分开,考试期间能够实行封闭管理。 6、具有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查系统。 7、具备指挥室、视频监考室、考务室、试卷分发回收室、保卫室、医务室、咨询服务室等考试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场所。 8、具有符合试(答)卷安全要求的试(答)卷保管室(见本规《试(答)卷安全》部分规定)。 9、具有完善的广播系统、铃声信号系统和多媒体播放、复印、打印等设备。 10、具有互联网、、传真、计算机系统等接收上级考试机构考务指挥指令的设备。 11、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考生身份验证和防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或手段,以及对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防和阻断的设备。 12、具有工作所需考试业务系统。 13、具备应急安全疏散条件。具有由有关部门鉴定合格的安全区域和应急疏散通道。 14、对于承担听力、计算机技术、实践环节等考试的考点,根据考试需要,按相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 15、具有其他用于考试组织管理的专用设备、设施。 第七条组织机构

中国涂装作业安全相关国家标准一览.docx

中国涂装作业安全相关国家标准一览 1、前言 涂装是产品表面保护和装饰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涂装作业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当前我国涂装危害恶性发展趋势有所遏制,但职业危害依然严峻,火灾事故十分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涂装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落后工艺还有相当比例;防护工程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但整体安全水平急待提高。涂装职业危害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关注。 80年代以来,我国启动了涂装安全标准化工作。现已颁布的标准有:GB/T14441《术语》、GB7691《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已修订,正在报批中),GB7692《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己修订,将GB7692、7693合并),GB6514《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已修订,将GB6514、6515合并),GB12367《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5607《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浸漆工艺安全》,GB14444《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3《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294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等11项国家标准。现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点作如下概述。 2、限制、淘汰严重危害人民安全健康的涂料产品和涂装工艺

--积极推广有利于人类安全健康的涂料和涂装工艺; --禁止使用含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禁止使用含铅白的涂料;限制使用含红丹的涂料;禁止使用含苯、汞、砷、铅、镉、锑和铬酸盐的车间底漆; --严禁在前处理工艺中使用苯;禁止使用火焰法除旧漆;禁止在大面积除油和除旧漆中使用甲苯、二甲苯和汽油;严格限制使用干喷砂除锈。 修订GB7691时,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限制、淘汰的范围: --将含铅白的涂料由禁止提高到严禁使用;将干喷砂除锈由限制提高到禁止使用;新增限制使用含二氯乙烷的清洗液;限制使用含铬酸盐的清洗液; 3、对涂料、金属清洗液、化学处理淮实施化学品管理 --对涂装作业使用的化学品,实施国际劳工组织《1990年化学品公约》管理。 --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注册登记,评价确定化学品危害性。--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必须提供符合规定的标签、包装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所有的(生产、经营、运输、贮存、使用)的经济部门都要遵守有关规定。 --进口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必须提供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加贴中文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二: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以下简称“标准化考点”)建设进程,规范标准化考点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国家专项资金在标准化考点建设中的作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原则是: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务实高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教育部、财政部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简称“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支持组。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标准化考点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和监督检查工作;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实施、推进和监督管理工作,协调项目建设;专家顾问组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技术支持组负责组织制定标准化考点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并对部分技术薄弱地区的标准化考点建设进行技术支持。 第四条各省(区、市)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由各省教育、财政等部门及省级考试机构领 1

导组成,组长由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主任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担任,负责本地区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配套资金的筹措、使用等重大决策,协调省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及各地市县等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由省级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和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组长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分管招生考试的领导或省级考试机构一把手担任,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监督工作。 第三章立项和资金管理 第五条各省(区、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号)要求,制订本地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上报教育部、财政部。 第六条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现状、需求分析、建设目标及内容、技术方案、实施进度安排、资金投入概算、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和投资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程小组成员名单等。标准化考点建设所需资金,采取国家、省、市、县共同筹集方式解决,各省申报时要明确省、市、县资金投入。 第七条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组织专家对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资金概算等进行评估,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组审批。 第八条各省(区、市)应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11年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奖励资金的通知》(财教【2011】436号)要求和各地标准化考点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标准化考点建设经费预算,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 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规范

测试工作规范版本记录: 文件状态:[√] 草稿[ ]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当前版本:1.1 作者:** 完成日期:2004-9-15签收人: 签收日期: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控制,明确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2测试团队构成 2.1职责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景、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2.2角色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角色名称相关主要责任 测试经理组建测试组 协调测试组内部的沟通 代表测试组与其他角色组进行沟通编写测试计划 测试报告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工程师编写测试用例{可以由测试经理兼任}测试实施工程师实施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技术支持工程师为测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工作流程及规范

3.1计划与设计阶段 在项目组成立的同时,测试组也将同时成立。团队成立的工作与责任如下:

图表 2

划。测试计划中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关键内容: 测试需求——需要测试组测试的范围,估算出测试所花费的人力资源和各个测试需求的测试优先级 测试方案——整体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每个测试需求的测试方法 测试资源——本次测试所需要用到的人力、硬件、软件、技术的资源 测试组角色——明确测试组内各个成员的角色和相关责任 里程碑——明确标准项目过程中测试组应该关注的里程碑 可交付工件——在测试组的工作中必须向项目组提交的产物,包括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等等 风险管理——列举出测试工作所可能出现的风险 测试计划编写完毕后,必须提交给项目组全体成员,并由项目组组中各个角色组联合评审。 测试计划由项目组评审通过.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适时的对测试计划进行跟踪,以评估此计划的完整性、可行性,在项目结束时还要最后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以下简称“标准化考点”)建设进程,规范标准化考点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在标准化考点建设中的作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原则是: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务实高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教育部、财政部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简称“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支持组。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标准化考点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和监督检查工作;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实施、推进和监督管理工作,协调项目建设;专家顾问组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技术支持组负责组织制定标准化考点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并对部分技术薄弱地区的标准化考点建设进行技术支持。 第四条各省(区、市)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由各省招生委员会、教育厅、财政厅及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领导组成,组长由省级招生委员会主任担任,负责本地区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配套资金的筹措、使用等重大决策,协调省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及各地市县等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由省级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和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组长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分管招生考试的领导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一把手担任,负责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监督工作。 第三章立项和资金管理 第五条各省(区、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号)要求,制订本地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经省级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教育部、财政部。 第六条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现状、需求分析、建设目标及内容、技术方案、实施进度安排、资金投入概算、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和投资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程小组成员名单等。标准化考点建设所需资金,采取国家、省、市、县共同筹集方式解决,各省申报时要明确省、市、县资金投入。 第七条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组组织专家对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资金概算等进行评估,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目录 1.简介 (2) 1.1目的 (2) 1.2范围 (2) 1.3文档结构 (2) 1.4词汇表 (2) 2.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3) 2.1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3) 2.2单元测试停止标准 (3) 2.3集成测试停止标准 (3) 2.4确认测试停止标准 (3) 2.5系统测试停止标准 (4) 2.6安装测试停止标准 (4) 2.8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4) 2.9缺陷修复率标准 (5) 2.10覆盖率标准 (5) 2.11缺陷等级分类 (5)

1.简介 1.1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提供停止标准。 1.2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虹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项目及产品的测试活动。 1.3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介绍软件停止标准的目的,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以及在本文档中使用的词汇的解释。 第二部分: 描述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第三部分: 列出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1.4词汇表 缺陷(Defect):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覆盖率(Coverage rate):语句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测试需求覆盖率等的总称。

2.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2.1 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1)软件系统在进行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时,发现紧急错误 大于等于严重级别错误暂停测试返回开发。 2)软件系统经过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分别达到单元、集 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3)软件系统通过验收测试,并已得出验收测试结论。 4)软件项目需暂停以进行调整时,测试应随之暂停,并备份暂停点数据。 5)软件项目在其开发生命周期内出现重大估算,进度偏差,需暂停或终止时,测 试应随之暂停或终止,并备份暂停或终止点数据。 2.2 单元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单元测试计划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单元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软件单元功能与设计一致 4)在单元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3 集成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集成构件计划及增量集成策略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集成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被测试的集成工作版本每千行代码必须发现至少2个错误(不含优化级别错误) 4)集成工作版本满足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要求 5)在集成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4 功能测试完成标准 1)功能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按照功能测试计划完成了功能测试 3)达到了功能测试计划中关于功能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4)系统达到详细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

食品包装相关国家标准综述

食品包装相关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号名称 1 GB/T 330 2 - 2009 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 2 GB/T 3532 - 2009 日用瓷器 3 GB/T 4456 - 2008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4 GB 4544 - 1996 啤酒瓶 5 GB/T 4768 - 2008 防霉包装 6 GB 4803-9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7 GB 4804-84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8 GB 4805-84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 9 GB 4806.1-94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 10 GB 4806.2-94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 11 GB 4808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 12 GB/T 4879 - 1999 防锈包装 13 GB 5369 - 2008 船用饮水舱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14 GB/T 5737-1995 食品塑料周转箱 15 GB/T 5738-1995 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 16 GB 7105-86 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壁涂料卫生标准 17 GB 7189-1994 食品用石蜡 18 GB 8058-2008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19 GB/T 8946-1998 塑料编织袋 20 GB/T 8947-1998 复合塑料编织袋

21 GB 9106-2001 包装容器铝易开盖两片罐 22 GB 9680-1988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生标准 23 GB 9681-1988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24 GB 9682-1988 食品罐头内壁脱膜涂料卫生标准 25 GB 9683-19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26 GB 9684-1988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27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8 GB 9686-1988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 29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0 GB 9688-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1 GB 9689-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2 GB 9690-2009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 33 GB 9691-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34 GB 9692-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35 GB 9693-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 36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37 GB/T 10002.2-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38 GB/T10003-2008 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39 GB/T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40 GB/T 10440-2008 圆柱形复合罐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11-10-31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 暂行规范》的通知 教考试[2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教育厅(教委):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提高考点管理水平,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安全和秩序,结合各地近年来各类国家教育考试考点建设的特点、实际和经验,我部制定了《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暂行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实施,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 附件: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暂行规范 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月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局、中心)、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附件一: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暂行)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考点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水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第三条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安全、规范、统筹。 第四条各级各类学校有承担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和按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的义务。 考点设置 第五条设置程序 标准化考点设置原则上由学校所在地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招委会)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考生分布情况,在统筹兼顾各项考试安排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化考点,并依据本规范进行建设和评估,合格后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备案。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制作、授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第六条基本条件 1、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许可证。因特殊情况要增设考点的,须上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批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要求要求规范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规范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 --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视频及网络监控技术参考标准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视频及网络监控技术方案

前言 (3) 1、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通用技术规范 (4) 1.1范围 (4)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1.3术语和定义 (4) 1.4系统构成和主要功能技术规范 (5) 1.4.1系统总体结构 (5) 1.4.2传输网络 (5) 1.4.3监控中心 (5) 1.4.4用户终端 (6) 1.4.5前端系统 (6) 2、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功能建设技术参考标准 (6) 2.1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建设组网模式 (6) 2.2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省级)设计参考标准 (7) 2.2.1省级考务指挥中心设计参考 (7) 2.2.2省级视频巡查室设计参考 (8) 2.3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省辖市/扩权县)设计参考标准 (8) 2.3.1省辖市(扩权县)考务指挥中心设计参考 (8) 2.3.2省辖市(扩权县)视频巡查室设计参考 (9) 2.3.3省辖市(扩权县)保密室巡查完善及升级设计参考 (9) 2.4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县/区级)设计参考标准 (10) 2.4.1县(区)级考务指挥中心设计参考 (10) 2.4.2县(区)级保密室巡查完善及升级设计参考 (11) 2.5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考点) 设计参考标准 (11) 2.5.1考点管理中心设计参考 (11) 2.4.2考点视频监考室设计参考 (12) 2.4.3考点前端设计参考 (12) 附录A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省辖市/扩权县)技术参数参考 (13) 附录B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县级)技术参数参考 (22) 附录C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考点)技术参数参考 (28) 附录D 《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技术规范》节选 (30)

软件系统测试规范

上海兴汉科技公司软件测试规范

目录

一.概述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1.什么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计。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因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规范

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主要变化 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文中简称《新用法》)代替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文中简称“旧用法”),于2012年6月1日实施。《新用法》对《旧用法》做了全面修改,现将主要变化摘要如后。 一、问号()“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像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二)问号也有标号用法,即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 例2:钟嵘(—518) 二、叹号( !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二)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1:这点困难就把我们吓倒了吗! 例2:他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三、顿号(、)“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二)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1:“日”“月”构成“明”字。 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着。 例4: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四、引号(“ ”和‘ ’)“基本用法”增加了一条。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五、括号(()〔〕【】﹝﹞)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 (一)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例1: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717人。 例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2.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例3:信封上写着:“阿夷(姨),你好!” 例4: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3.标示序次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