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任教育部长

历任教育部长

历任教育部长
历任教育部长

历任教育部长

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长

蔡元培,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北伐时期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他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的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严修,出生于天津盐商家庭,但他考中清代翰林。在贵州时曾捐资办学,并奏请朝廷,要求废除科举,开办经济特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职回乡,在天津他弃政从教,大力兴办教育。首先在家中兴办严氏家塾,聘请张伯苓任教,并多次和张伯苓一起出国考察,创办南开中学,然后又开办南开大学。重视女子教育,创办严氏女塾,1923年改名南开女中。1903年,他被启用为直隶学校司,要求每个府县必须设立一座学堂,同时设立一座师范学校。他在南开学校设立了严范孙奖学金,周恩来在去日本留学及以后赴法勤工俭学,都得过严范孙的巨额资助。

蒋梦麟,早在年轻时已远赴美国进修,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导师为哲学家约翰·杜威。1922年作为国民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著有《西潮》一书。

朱家骅,中国浙江吴兴人(今湖州),留德学者、政治人物。在抗战时期,身为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力阻蒋介石提出的“焦土”杭州政策,保全了杭州的古都风貌。1914年随张人杰赴德自费留学,于柏林矿科大学攻读,学成之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1918年8月3日在蔡元培帮助下以进修教授名义获北洋政府公费留学,为我国教授留学之始,从美国学成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职。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在蔡元培院长和他的擘划下颇具规模,成为后来中国科学院的基石。

王世杰,任教育部长在30年代中期,恰值国民党政权时期教育在大陆发展最为稳定而迅速的时期。

从政前,作为北京大学的宪法学教授,王世杰著述颇丰。他与钱端升合著的《比较宪法》一书,已成一代法学名著,至今仍被学界广泛引用。1924年,他主办《现代评论》周刊,提出“无顾忌、无偏党,无阿附”口号,由于批评政府,针砭时弊,曾多次被当局没收、查封。尽管与王世杰本人的政治信仰截然不同,《现代评论》仍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在李大钊遭军阀杀害后,这位法学家写下题为《党狱与领事裁判权》的评论,向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1929年,王世杰出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在演讲中提出办学思路:“……只有经费独立,学校才能自主办学,不受

政党集团、行政机关的干扰……只有教授治校,才能避免学校沦为‘官府衙门’,从而求得学术的自由。”也因此,在上世纪30年代初王世杰弃学从政后,西方媒体普遍看好。《曼彻斯特导报》盛赞王是“具有大才干而思想开明的自由派”。《泰晤士报》也认为,“自由派分子在国民党里的优越地位明显增强了。”而傅国涌把王世杰从政称为“浸透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努力”——“他想根据西方的民主原则,一点一滴地从事政治制度的改革。”

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1923年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获得美国硕士学位的陈立夫,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可谓是奇货可居,从知识结构与对学术的修养来说,陈立夫无疑在当时的中国政界也是凤毛麟角。也可能是这种特殊的才能,抗战爆发后,陈立夫被蒋介石相中做了七年的教育部长。

陈立夫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适应抗战的需要,建立了一套有利于战时教育的制度与纲领。他亲自拟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针纲要》,包括“九大方针”和“十七项实施要点”。其中心是“为在德智体各方面培养健全之公民,使其分负建国之艰巨责任,故青年之入校修业,自国家立场观之,读书实为其应尽之义务。使青年而有废学之现象,实为国家衰亡之危机”。

其次,励精图治,兴办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大学由于受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实行的都是西方的教学内容,缺少中国自己的有关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的教学内容。陈立夫将这种大学的反常现象斥之为“外国租界”。陈立夫下决心改变这一现象,他修改了大学的科目表,确定了大学里要必修中国人须备的知识。比如中国历史科目中的中国法治史、中国政治史等等。还改革了过去任教授或副教授必以留学回国得学位者的制度,为那些本国大学毕业任教多年有成绩、有著作,甚至所教学科与国外研究无关的教员提供了晋升之路。

第三,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训育制度和贷金制度。陈立夫改变了这种杂乱无章的招生制度,使其为一家牵头,统一招生;在考试上,陈立夫也下决心在后方的十九个省市分区举行大学统一考试的办法,使中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有了统一的标准;训育教育则是陈立夫在大学里的创造,将三民主义等内容作为学生无法回避的教学内容;贷金制度主要用以对青年的救济和训练,陈立夫用这个办法来资助那些来自战区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

第四,推进国民教育运动。国民教育以前皆为地方政府主办,这种制度,使得小学不普及,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极低。国民政府颁布了《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将国民教育的近期目标具体化。

新中国时期的教育部长

马叙伦,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民国后任上海《国粹学报》《大共和日报》,编辑、总编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任期大约半年)。1946年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致力于民主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

在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马叙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总方针,他指出:“代替旧教育的,应该是作为反映新的政治经济的新教育,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这种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我们对于旧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本的改革。”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决定在改革旧教育的同时,创办新型的综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以吸收工农干部及优秀产业工人为对象的工农速成中学。

在建国初期5年的教育工作中,马叙伦除了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外,还亲身参与主办了有关教育改革的几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学生健康的问题。

第二件事是将一些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一律收归中国人民自己办理。

第三件事是改革学制,进行院系调整。

张奚若,字熙若,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中国政治学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历任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教授职位。抗日期间,参加民主活动,抨击国民党独裁。中共建政后,出任教育部部长。1957年5月1日,他对毛泽东提出了评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否定过去,迷信将来”。1958年1月28日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曾引用他的说法,虽然不满意,又认为“张奚若是个好人”。发表过《社约论考》、《主权论》、《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等文章。建国后,张奚若建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

杨秀峰,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五届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从1952年11月至1965年1月先后担任高教部、教育部部长,长达12年之久。杨秀峰是学师范的,当过中学、师范学校的教员和大学的讲师、教授,并长期从事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在杨秀峰的主持

下,高教部多次召开会议,对学习苏联经验作出部署,并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苏联经验,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50年代中后期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一事。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创举。国务院1955年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到1957年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1959年决定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独立为两校。

1964年9月29日,高等教育部向直属高等工业学校发出《关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培养工作中的问题;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指示,深入开展教育革命,逐步建立一个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等工业教育体系。

蒋南翔,江苏宜兴人,1913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初七)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高胜镇,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四次全会增选为常委),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教育理念: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追求上要登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层楼”。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倡导“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推动学校建成教学、科研、

生产三结合基地。提出对教师要“团结百分之百”,主张学术骨干和党员教师“两种人会师”。

教育成就:主持起草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开展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刘西尧,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鄂皖地委、洪山地委、大冶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国家科委、国防工办副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教育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大代表,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1月25日任国家教育部部长,是那年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的高层亲历者。

何东昌,诸暨人。教育家。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1946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3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并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3年协助蒋南翔创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多年培养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50年代学苏时他主张"学习苏联一定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1958年他协助蒋南翔总结和推广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经验。60年代参与制订“高校60条”。还讲授过马列主义哲学课和力学课。

周济,自称“一辈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的周济,是中国“文革”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赴美留学,获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4年学成回国后,周济进入华中理工大学任教,13年后出任该校校长,随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周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翌年接替陈至立出任教育部部长至2009年10月。

新中国的历任教育部长

核心提示:2009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

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

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2年4月17日在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医改工作新突破 ——在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2012年4月17日) 医改启动实施三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大力支持医改各项工作,推动如期实现三年医改工作目标。2009—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支出4506亿元,三年新增投入分别达到12409亿元和3679亿元,超额完成了医改实施方案提出的三年新增投入分别达到8500亿元和3318亿元的目标。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3.83个百分点。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医改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医改“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三项重点改革,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力争“十二五”期间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积极参与,全面落实医改“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支持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支持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重点支持各项医保制度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今年,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要达到每人每年240元,加上个人缴费部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总体筹资标准将达到300元。到“十二五”期末,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要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测算,研究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大力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三是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商业健康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多种保障方式的作用,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支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一是支持深化基层综合改革。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建立对地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同时,各地要认真落实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政策,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确保化债任务按期完成。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等政策,支持通过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设置特岗等方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三是支持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非政府办

教育部部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

教育部部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 面普及 教育部部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 本报北京9月11日讯记者董磊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阶段1.6亿多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周济说,XX年底,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首先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XX年春季开始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去年9月1日,又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他说,去年我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在校生10331.51万人;初中5.79万所,在校生5584.97万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 与此同时,实施国家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经过4年的努力,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从XX年

的77%提高到XX年的98%。 周济指出,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数百亿元的资金,建设了8000多所寄宿制学校,支持数以万计的学校改造危房和生活设施,使广大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孩子的学习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他表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投入11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覆盖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孩子们共享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去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3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 教育部部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 本报北京9月11日讯记者董磊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阶段1.6亿多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周济说,XX年底,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首先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XX年春季开始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去

财政部部长解读新预算法

财政部部长解读新预算法 搭建现代财政制度框架 记者:这次修改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上有哪些突破? 楼继伟: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这次修法坚持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预算管理的有益经验,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过去老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内容。新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对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定,使四本预算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也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由于新预算法

对于收入管理更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减弱了人为调控可能性,而支出预算变得更加硬化、刚性,那么全年收入实际完成数与年初预算数存在差异,就需要处理好预算的超收或短收问题,进一步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对此,新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资金丰歉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超收了也不能“突击花钱”,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也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就从法律上切断了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支出的可能性,增强了年度预算的约束力。 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多管齐下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记者: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作了哪些规定? 楼继伟: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201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为4.3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4万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86万亿元。 为进一步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从多个方面增加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比如,明确规定财政

这是中国教育部长讲的话吗

这是中国教育部长讲的话吗? 这几天从网络媒体上读到教育部长袁贵仁就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的一番讲话,除了将《意见》中的话压缩复述的几句外,吸引眼球的当然是那几个“决不”:“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由于没有看到袁贵仁部长的讲话全文,不知道其讲话中,除了复述《意见》中的意思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认识和举措。但即便这几句不是其讲话精华的全部,想必也是最生猛、最有具体内容的几句。读完这几句话,我忽然心生不解:袁部长这几句怎么落实?其讲话的细则该如何制定?—— “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西方的教材、特别是社科类教材,有不传播西方价值观的吗?有负责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吗?那么,是不是以后就不要用西方原版教材了?用句“萌萌哒”网络语言来说:“酱紫”真的好吗? “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那么,这里边的“攻击诽谤”、“抹黑”该如何界定?这些词可真够大、真够狠的,鉴于此,是不是要建立一个“敏感话题关键词库”,发给老师们照此执行,凡是库中涉及到的关键词,老师在课堂上就不能涉及到?除此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好办法。但这种管住言论的法子,好像早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吧?而且,结合上一条“不能”来看,老师们——特别是那些主修西方政治制度的老师们,应该都转行了,因为无论怎样讲,都绕不开“传播西方价值观”了,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肯定要趟上“抹黑”的地雷? “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这一句一跳进眼中,我的第一反应是,特别想随便拉住一百个大学老师好好问问他们:你们啥想法?同时我这样假想:如果我是一个大学老师,某天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看病排队、取药排队、从停车场出来还排队,并且开出的药品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那种吃不吃两可、不吃更好且价格不低的,然后奔到课堂的时候迟到了五分钟,我要不要跟学生解释一下?那么,我是实话实说呢?还是找个理由呢?(比如我搞研究搞忘了时间)按照党和妈妈的教导,我应该是实话实说的,那么我如实说出的情况,算不算发牢骚?当然我会尽量以波澜不惊的口吻来叙述,但假如我为此发出了一声叹息——哪怕是带着微笑发出的——那么我算不算“泄怨气”?按照袁部长的说法,我觉得采取慕课的方式开展大学教育最好,提前录好,把该抹掉的抹掉,很安全。但这个好像不靠谱,那么多高大上的高校校园,空着吗? 上述不解,引发了我进一步的好奇:《意见》要袁部长说出的,真的是这番意思吗? 于是,我上网想搜搜《意见》原文,但好像没有,只有新华社的报道式转述,但基本的内容是包括了的。了解了《意见》整体内容后,我联想到时下经济领域推行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前者是对政府而言,后者是对企业而言。我在想,《意见》其实相当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力清单”,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该有底气。但同时,是不是也需要一份“负面清单”?我觉得是应该有的,不然讲台上处处是限制,“解放思想”从何谈起?学问

中国历任国防部长

盘点:中国八位国防部长谁最硬 在首都北京西长安街军事博物馆的东侧,有一幢庄严肃穆的灰白色仿古建筑,建筑的正面高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这里就是解放军举办军事外交会议、欢迎外国军方领导人、举办高级将领晋升授衔仪式等活动的“八一大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国防部大楼”。 可以说,国防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军事行政机关之一。它对内号令百万雄兵,对外则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形象。国防部的政策、行为和对外形象,又主要集中在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国防部长身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防部的命运也几经波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防部长所肩负的使命各有不同。如今的国防部,是国务院系统的军事工作机关,负责中国的各项国防事务和军事外交等事务。建国以来,先后担任过我国国防部长的有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徐向前、耿飚、张爱萍、秦基伟、迟浩田和曹刚川,现任国防部长为梁光烈。作为国家防卫力量的重要象征,国防部长们都经历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关键时刻?他们演绎过哪些精彩动人的国防故事? 彭德怀建成首座核反应堆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许陈静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建国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 帅军衔。

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任国防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众多杰出军事将领中,毛泽东提名彭德怀出任第一任国防部长。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当年彭德怀的军事参谋(相当于秘书)王亚志。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忆起在彭德怀身边工作的日子,仍然激动不已。 千里决胜一江山岛 在国防部长任上,彭德怀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攻打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湾外,是当时国民党军占据的大陈岛的北侧屏障,距解放军驻守的东矶列岛很近。1954年7月,华东军区建议攻打一江山岛,为下一步攻占大陈岛创造条件;从长远看,解放东部沿海小岛,是为最终解放台湾做准备。毛泽东和彭德怀都同意采纳这一建议。8月,华东军区在宁波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任司令员,开始了作战准备。 但这一年11月下旬,形势突变。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在大陈岛海域举行了3次联合军演;12月2日,台湾和美国又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于是,在华东军区“拟于20日攻打一江山”的报告上,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粟裕同志: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 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批示后,一面电告华东军区推迟行动,一面仔细权衡美军可能的反应。他认为,要弄清楚美国的底牌,就不妨在一个小岛上刺激它一下,但我军必须取胜。他特意询问在浙江前线的

许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教育部部长致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一封信

許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未來- 教育部部長致全國中小學教師的一封信 敬愛的老師: 現在正是95學年度第二學期的開始,我要特別謝謝您在教育崗位的堅持。有您的耕耘,國家教育才能紥下穩固的根基;有您的關懷,國家教育才能成就百年的大計。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伴隨著全球化、數位化的步履,造成人類身體活動時間與型態受到空前的衝擊與改變。因此,全人健康促進的概念與群體活力的發展,遂成為未來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主要關鍵之ㄧ,身為國家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您,更擔負培養菁英新國民的重責大任。 「體力即國力」,然而,最近的調查資料卻在在顯示,我國學生的體能節節衰退,不禁讓我們感到憂心。根據調查,94學年度大約有300萬名的學生沒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學生不愛運動,作息時間不正常,除造成體力不好的後果,也嚴重影響課業學習的成效。尤其,長久以來社會瀰漫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念,使得我國學生體能成績呈現停滯不前、退步甚至大幅落後鄰近的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的學生。此外,將近五成的學生沒有達到健康體位的標準,青少女生育率、青少年吸菸率及濫用藥物等種種問題,更顯示我們學生的健康已陷入空前危機,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鄭重看待這些警訊,強力拯救下一代的身體健康。 敬愛的老師,全球化與國際化已成為未來必然的趨勢,然而,我們的下一代如果因為體能不好,身體不健康,進而影響學習成效甚至降低競爭力,那麼,輸掉的是整個國家的未來。孩子不能輸在身體健康的起跑點上,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第一志願,它遠比考試第一名來得更重要。今天沒有上的課、沒有考的試、沒有讀的書,之後的每一天都能補回來。因為知識上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但是一旦失去

寄语教育部长

寄语教育部长: 教育腐败,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 蜗居老人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回家了!这很好! 新的教育部长上任了,这或许也很好,虽然以往经验告诉我们:不能对一些官员抱太大的希望,否则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或许还要更加伤心! 但我仍然要对新上任的教育部说:部长啊,教育腐败,打开的是潘多拉的魔盒,大意不得哦。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腐败永远不是“乱收费”那么简单的了。 你看,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生、博士生导师论文造假。这是怎样的讽刺啊!怎样的荒谬呢?大伙看看吧,感觉如何?我是惊出一身冷汗的。 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 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 ……此外,武汉大学教授艾勇;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链。

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兴荣。 河海大学教授,刘汉龙。 四川大学院士,魏于全。等等,触目惊心呐!常此以往,会不会“国将不国”不说,误国误子孙是毫无疑问的了。 如果说这仅仅是个别“当权者”的特权的话,那么,充斥中国城乡的基础教育就远比这个可怕多了,危害性大多了。 可以这样说,中国基础教育说穿了就是“考试”教育,要考的、会靠的,反复的教,反复的上,反复的练;不考的,再怎么“重要”,对学生的将来再怎么“实用”,对他们终身发展再怎么重要,也是一概的靠边站 于是,幼儿园就学英语,就教数学、做数学作业,相反把开发孩子“智力”的儿童游戏给抛弃了。 小学呢,要听到歌声,那是难是难,操场上常常是“这里黎明静悄悄”! 中学本来是有课程改革的,高中还有“研究性”学习之类的,而实际操作就是“教师在电脑上下载应付检查”。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至于学生的将来,国家、民族的将来,那都是“废话”一句。 难怪六十年一甲子,中国依旧被拒绝的“若贝尔”的大门之外。本来是很有灵气的孩子,进了学校就一天天被“训服”,他们的“奇思妙想”的灵性没有了,开始慢慢有了“奴性”。 前些天才依依离开我们的钱学森曾经指出:

中国历届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都是谁

中国历届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都是谁? 中国历届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都是谁? 资讯社会 08-11-01 菠萝跑了564发布4个回答 时间 投票 ?0 wulimin2008 国防部长.有彭德怀.罗luei卿。林彪。外交部长有。陈毅。乔冠华。耿彪。李肇星。 08-11-01 | 添加评论 ?0 炎炎1981 中国历任国防部长 1,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4年任国防部长。 2.林彪(1906-1971),湖北黄冈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任国防部长。 3,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任国防部长。 4,徐向前(1901—1990),山西省五台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8年至1980年任国防部长。 5,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1981年任国防部长。 6,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任国防部长。 7,秦基伟(1914-1997)湖北黄安人,1955年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任国防部长。

8,迟浩田(1929-)山东招远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任国防部长。 9,曹刚川(1935-)河南舞钢人,1998年被子授予上将军衔。2003年任国防部长。 新中国历届外交部长 周恩来(1949-1958),不用言表,有目共睹。 陈毅(1958~1972),摔帽怒斥,中国人民不怕战争,更不怕第三次世界大战。 姬鹏飞(1972~1974) 乔冠华(1974.11~1976.12),风度翩翩,重返联合国,带去大国的风范。 黄华(1976.12~1982.11),学者,透着稳健。吴学谦,工作守时,兢兢业业。 吴学谦(1982.11~1988.4) 钱琪琛(1988.4~1998.3),更是被国外媒体称之为中国外交教父。 唐家旋(1998.3.18~2003.3),秉承前任的外交风格, 李肇星(2003~ 08-11-01 | 添加评论 ?0 wrff2 1,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4年任国防部长。 2.林彪(1906-1971),湖北黄冈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任国防部长。 3,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任国防部长。 4,徐向前(1901—1990),山西省五台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8年至1980年任国防部长。 5,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1981年任国防部长。 6,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任国防部长。 7,秦基伟(1914-1997)湖北黄安人,1955年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任国防部长。 8,迟浩田(1929-)山东招远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任国防部长。 9,曹刚川(1935-)河南舞钢人,1998年被子授予上将军衔。2003年任国防部长。 08-11-02 | 添加评论 ?0 xufeibao

中国历任财政部长简介

中国历任财政部长简介 薄一波 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965年继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秘书长。 1929年起,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 1931年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在狱中曾任中共支部书记。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所部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

师序列,任决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941年7月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委。 1942年10月后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 1943年12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 1946年7月,为保证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执行主要方向作战任务,与滕代远负责军区领导工作。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主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 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平津战役的组织工作,曾兼任平津卫戍区政委、绥远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 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教育部部长-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要占比80%以上

教育部部长: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要占比80%以上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约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社会保证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住宅城乡建造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介绍满意公民新等待,保证改进民生有关状况,并答复记者发问。 陈宝生在答复发问时说道,依照十九大精力,总要求就是建造教育强国,加速教育现代化,办公民满意的教育。总任务,就是全面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本质教育,推进教育公正,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造者和接班人,这是总要求。方针的总基调,就是要向乡村歪斜,向单薄校园歪斜,向贫困地区歪斜,向困难集体歪斜。

关于重点工作,陈宝生介绍,一是有必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方位。二是要推进城乡责任教育一体化开展。三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训练系统,深化产教交融、校企协作。四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承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承受高等教育,这对咱们跳出中等收入圈套效果非常大。五是进步教师本质,在全社会倡议尊师重教。六是完善赞助系统,决不让一个孩子由于家庭困难而失学。七是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办妥继续教育。就是建造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进步国民本质。 陈宝生进一步说道,“这些东西执行了,咱们给老百姓送出一串红包。” 第一个红包,到2020年,咱们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毛入园率要到达85%,现在是77.4%,还有普惠性的幼儿园要占到幼儿园的80%以上,现在60%多。

第二个红包,责任教育阶段,主要是均衡开展,标准化开展,一体化开展,着力化解“择校热”、“大班额”,到2020年,大班额有必要彻底消除。处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儿特别是要化解好校园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这是责任教育阶段的红包。 第三个红包,全面遍及高中阶段教育。“咱们正在打高中阶段遍及攻坚战,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50%,现在是42.7%。到达50%是什么概念呢?到达50%,就是说高等教育根本遍及了。”陈宝生说道。 第四个红包,送给教师们,师资队伍的建造,对进步教育质量,培育合格的建造者、接班人非常重要。陈宝生表明,“咱们要研讨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造的定见,拟定相关的方针措施,调集教师从事教育的积极性。”

假如我是教育部部长

假如我是教育部部长 忘记了谁说过“要么行动,要么沉默,不要白日做梦!”。我是一个不仅仅会做梦的大学生,我更注重如何一步一步慢慢地实现自己的梦。然而本着对问题的解决,万千混乱的思绪中你也必须理出一个头绪,即使很难! 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的积重难返的局面,中国人更多的在一个劲的叹息,无奈和抱怨,却实难找到有几个知识分子或学者,抱怨者在提出可靠的意见以后,给出相应建议的。 社会人的教育就是一个“食物链”,有好多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上都有可能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的“生物”,这对应于社会教育是各个教育环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等等),解决教育问题从哪个环节突破呢?这也实难做出很恰当的抉择。 站在我现在的角度,假如我是教育部部长的话,我将把突破口选在大学生教育和大学制度改革方面: 首先,我觉得教育问题应从大学生入手,从他们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看,他们是最容易教化和转变观念的群体,也是最可塑的群体。同时,联系到中小学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教育问题,应该侧重有志向从教的师范生的教育,大力培养新型的教师,让他们意识上有很大转变,而且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承受的社会责任。 其次,这样做的目的——应该让师范生获得什么?理念,信

息。我认为我们的师范生首先要明确教书育人的道理,主要侧重育怎样的“人”?教怎样的“书”?现代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高“学历”的人,并不教育学生看重学习的实质。学校从来没有教导过学生们用知识去充实心智、学会思考和辨别,很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如何实现这样的目的?我想首先应该给师范生示范新兴的教育形式,灌输新的教育理念,以及现在正在实施的新课改理念,所谓重视“科学探究”,到底该怎么做,如果让专家能切身的给我们师范生讲解,授课,这种学习耳濡目染,感同身受的体会四年的话,我就不相信培养不出新一批的人民教师。当他们真正的上了岗位把自己的理念逐渐一步步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之中。中国的基础教育要靠我们这一批新兴的教师来言传身教,相信不久的的未来,在中国基础教育下的中小学生不仅仅是“聪明”了,也会有了所谓的“创新”。 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去做,去改,能做的先做起来,对整个大学的生态会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 实施中国大学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大学制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学术与教育上的自主、自由、而且是有宪法、法律保障的自主权。而不是领导说了算,这是最关键,最根本的,不能让行政的权力,尤其是校外的行政权力完全操控学校的运作。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是创新的条件,自主是创新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 渡重洋,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他的 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 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嘹望者》的主编。 1912年应邀回国担任袁世凯总统秘书,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 党政府中历任外交总长、内阁总理、外交部长、大使,成为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1918年深冬,31岁的顾维钧以巴黎和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抵达巴黎。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就是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雄辩巴黎,是顾维钧声名远扬。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应严查围攻教育部长的教师和公知大V

求是网刊文:应严查围攻教育部长的教师和公知大V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一次关于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等内容的讲话在互联网上遭到攻击,个别高校教师和社会上的公知大V甚至联合起来围攻。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越发重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必须的,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更应该加强管理,袁贵仁的言行也是其职责所在,为何竟然遭到围攻?其中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参与围攻者近年来屡次围攻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者,并且没有得到应有惩处,才使得其越来越肆无忌惮。因此,要真正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敢于拔钉子,对那些经常发表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的教师要坚决清除,才能真正惩恶扬善,迎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春天。 这场围攻首先是由部分高校的教师发起的,其中某大学法学院教授一篇三问袁贵仁的博文故意通过混淆“西方价值观念”这个本来有明确而又具体含义的概念等手段来故意曲解、歪解甚至攻击,并很快在微博、微信上广为流传。而个别新浪实名认证微博的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法学、政治学教授也进一步煽风点火,制造了思想混乱。 社会上的一些公知大V也纷纷加入围攻的行列。以新浪微博为例,不仅有人通过微博故意曲解袁贵仁的讲话、质疑袁贵仁说话自相矛盾,进而攻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有人对其进行侮辱、谩骂,甚至对其家人进行人肉搜索,在网上形成了一次次围攻,误导了不少网民。 这次围攻表面上看是针对袁贵仁的言论,实际上则是对中央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示威和反击,是某些人对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满的又一次借机发力。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越发重视,尤其是不久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大部分人叫好、点赞,但也有一部分人非常不满,那些近年来经常发表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的高校教师和社会上的公知大V更是非常痛恨,但也不敢公然对抗。于是,他们就寻找一切机会发泄不满,同时对一切支持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言行进行攻击。 同时,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在今天的意识形态攻防战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常常遭到围攻也表明在意识形态敢于亮剑的党员干部还是太少,不少人还是过于明哲保身、不敢担当,导致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同志不少时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视,正推动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拨乱反正。而现在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各级党委有些负责同志和有些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的某些人员多年来一直明哲保身、不敢亮剑,不仅不敢批判错误思潮,而且对坚持弘扬正能量的同志不支持,甚至冷嘲热讽、变相打压。因此,要真正打赢意识形态反击战,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如何改变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者屡屡遭到围攻的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于围攻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者的言行要进行严厉惩处,并且要敢于出重拳、拔钉子。某些人或势力之所以对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者一次次进行围攻,这些人或势力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这次三问袁贵仁的是某大学法学院教授,而和他同一学院的一位大V教授屡屡发表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惩处甚至还名利双收,这对高校教师恐怕起到了一个恶的示范作用。此外,除了高校教师外,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中还有不少媒体人、律师、企业家、文艺界人士等也屡屡参与围攻,也没有得到应有惩处。正是有关部门某些人的不作为等原因,导致这些参与围攻者越来越嚣张。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严厉查处这些人或势力,抓几个反面典型予以严惩。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时间:2016-07-19 09:15:17 | 作者:袁郅勰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能,上学后更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长大后则要学习各种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而我们的家、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课堂。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会让学生走出学校的围墙,到大自然中去释放天性,感受成长的快乐;到社会中去学以致用,掌握生存的技巧。只有把课堂搬出教室,才能使孩子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会颁布一系列的规定,把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课堂上应该“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知识、学到本领;课堂外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别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有的学生从小开始就读社会上各种兴趣班,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和锻炼身体的时间,不但花了很多钱,而且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学习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会推出一系列的措施,让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我会发动身边所有的企业家朋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捐钱捐物,和这些地方政府一起建设教学大楼、购置教学设备,特别是要建最好的图书馆和电脑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最先进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从小接受好的教育,长大后才能帮助自己的家乡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给我使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多么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多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多做一点实事。因为,他们是明天的希望,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全球知名的十大外交家:第一名竟来自中国至今无人超越

全球知名的十大外交家:第一名竟来自中国至今无人超越 第十: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犹太人外交家,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第九:安德烈·葛罗米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外交家。1931年加入联共。1939年起历任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司长、驻美国大使、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驻英国大使等职。 第八: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他当了百日总理和6年外交部长。他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而载入史册的,在没有武力保护下,他利用拉帕洛条约、洛迦诺公约和柏林条约三个条约,成功地拆散了反德同盟,为德国复兴打下基础。 第七:阿里斯蒂德·白里安1902年当选为众议员。1906年任国民教育、宗教部部长,并与米勒兰等人另组独立社会党。1909年继克列蒙梭后出任内阁总理,1910年严厉镇压铁路工人罢工。他先后组阁11次,出任部长15次,支持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主持战时内阁。 六: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

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 第五: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帕麦斯顿子爵,英国首相。英格兰第二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帝国主义者。原为托利党人,后成为辉格党人。三度担任外交大臣。奉行内部保守、对外扩张政策。 第四: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1706年富兰克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 第三: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十九世纪著名奥地利外交家。从1809年开始任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1821年起兼任奥地利帝国首相。任内成为“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对一切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革命运动,在欧洲形成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体系。 第二: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外交家,为法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曾在连续6届法国政府中,担任了外交部长、外交大臣,甚至总理大臣的职务。 第一:周*恩*来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最全党政军任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最全党政军任职 开国前后最全任职资料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最全党政军任职 1、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候补书记:陈云、彭真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康生、高岗、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 中央委员还有:林彪、徐向前、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张云逸、贺龙、陈毅、刘伯承、郑位三、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聂荣臻、邓子恢、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薄一波、王明 中央候补委员: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王首道、黎玉、邓颖超、陈少敏、刘晓、谭政、程子华、刘长胜、粟裕、王Zhen、宋任穷、张际春、乌兰夫、李葆华、王维舟、万毅、古大存、曾镜冰、陈郁、马明方、吕正操、罗瑞卿、刘子久、张宗逊、陈赓、王从吾、习仲勋、肖劲光、刘澜涛

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刘少奇 中央纪委会书记朱德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 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 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中央编译局局长师哲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蔡畅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冯文彬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廖鲁言《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新华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克寒 2、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党外)、李济深(党外)、张澜(党外)、高岗 秘书长林伯渠 委员: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刘伯承、吴玉章、叶剑英、林彪、彭德怀、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饶漱石、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陈云、康生、林枫、张云逸、邓小平、习仲勋、何香凝、赛福鼎、陈嘉庚、刘格平、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

民国以来历任教育部部长

历任教育部长 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长 蔡元培,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北伐时期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他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的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严修,出生于天津盐商家庭,但他考中清代翰林。在贵州时曾捐资办学,并奏请朝廷,要求废除科举,开办经济特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职回乡,在天津他弃政从教,大力兴办教育。首先在家中兴办严氏家塾,聘请张伯苓任教,并多次和张伯苓一起出国考察,创办南开中学,然后又开办南开大学。重视女子教育,创办严氏女塾,1923年改名南开女中。1903年,他被启用为直隶学校司,要求每个府县必须设立一座学堂,同时设立一座师范学校。他在南开学校设立了严范孙奖学金,周恩来在去日本留学及以后赴法勤工俭学,都得过严范孙的巨额资助。 蒋梦麟,早在年轻时已远赴美国进修,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导师为哲学家约翰·杜威。1922年作为国民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著有《西潮》一书。

朱家骅,中国浙江吴兴人(今湖州),留德学者、政治人物。在抗战时期,身为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力阻蒋介石提出的“焦土”杭州政策,保全了杭州的古都风貌。1914年随张人杰赴德自费留学,于柏林矿科大学攻读,学成之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1918年8月3日在蔡元培帮助下以进修教授名义获北洋政府公费留学,为我国教授留学之始,从美国学成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职。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在蔡元培院长和他的擘划下颇具规模,成为后来中国科学院的基石。 王世杰,任教育部长在30年代中期,恰值国民党政权时期教育在大陆发展最为稳定而迅速的时期。 从政前,作为北京大学的宪法学教授,王世杰著述颇丰。他与钱端升合著的《比较宪法》一书,已成一代法学名著,至今仍被学界广泛引用。1924年,他主办《现代评论》周刊,提出“无顾忌、无偏党,无阿附”口号,由于批评政府,针砭时弊,曾多次被当局没收、查封。尽管与王世杰本人的政治信仰截然不同,《现代评论》仍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在李大钊遭军阀杀害后,这位法学家写下题为《党狱与领事裁判权》的评论,向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1929年,王世杰出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在演讲中提出办学思路:“……只有经费独立,学校才能自主办学,不受

中国外交官排名

中国外交官排名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许多外交上的人才,今天小编就挑选出史上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看看这十人你中,你认为谁最牛!排名不分先后。1,晏婴 晏婴,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辅佐过三任齐国君主。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特别是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他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同时也捍卫了齐国的国威。 2,苏武 苏武,西汉时期著名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王的威胁利诱,他坚持不降,后来匈奴人把他一人放在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牧羊,就是想摧毁他的意志。让他投降匈奴王。但是匈奴王可能没有想到,苏武这一关就是19年,还是后来奴汉关系缓和时,汉皇帝知道苏武还活着。通过外手段,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 当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外交家。3,张骞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汉文化传播至西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4,班超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本来是文官,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投笔从戎,出使出使西域,他足智多谋,以夷制夷,平定西域众国。 5,长孙晟 长孙晟,唐代名相长孙无忌的父亲。起初长孙晟没有谁名气,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天杨坚见到长孙晟,深赞其异才,见人就说,长孙郎武艺逸群,又多奇略。在以后的生涯中,长孙晟与突厥交往达20余年,他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 6,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古代印度,曾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壮举。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外交家。 7,鲁肃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而《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的。 8,顾维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