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风景画演变

西方风景画演变

西方风景画演变
西方风景画演变

一,端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画

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在日常活动中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便是和自然打交道。人们在注意自然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于是在比较早期的绘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如庞贝壁画)。由于宗教势力对人们的探索思想的禁锢,大多数艺术都被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所取代,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神的崇拜,社会的现实使得风景画在欧洲历史的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鲜有作为。这种状况直至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所转变。

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逐渐把人的价值从宗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肯定,欧洲人向希腊人学习民主,也像优秀的先民一样开始研究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自然认知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画历史画的天下,虽然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如勃鲁盖尔),而基本面貌仍是以画人物的主题性创作为绝对统治地位的,而风景内容的绝大部分出现在主题性绘画的背景中,只有极少数独立出现的风景画。

达芬奇创作出第一幅独立的风景画,一幅开阔的风景素描,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兴趣而且博学的画家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描绘自然的一草一木,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素描。在这些众多的描绘植物,山川,水流的画中,透露着一个心灵纯净的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兴趣和一种超乎个人的大气与浑成,这在以后的伟大的风景画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意大利南方对于风景发生兴趣,而在那时候并未画什么完整的风景画,只是更多的去描绘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植物的话,那么无独有偶,在北方,丢勒也以同样的热情,如达芬奇一样描绘植物,动物,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耐心和兴致勃勃致使他用尽心思细致地描绘一株植物。作为西方水彩画的鼻祖,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这幅风景画显然与他描绘植物,动物的绘画一样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并不考虑将其出售,因为那时的画家并不以此题材为生,真正的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到十七世纪出现。

二,源起:十七世纪——职业风景画家的出现

十七世纪在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它开始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真正走上了欧洲历史舞台的序幕。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与工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直接导致了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纷纷独立出来,并且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最初的美术品市场,美术商业化的局面出现。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欧洲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最早期的代表是扬·凡·戈延,代表作有《河上要塞》,《埃延附近的莱茵河》,这些画尺幅较小。那时还没有实景写生,而作品却是基于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的,那种逼真细致的画法是适合当时买主的口味的。

荷兰风景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依斯达尔和他的学生霍贝玛,这些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描绘的风景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体现了常人生活中的情致,可以说风景画家的情趣与欣赏者是一致的,由于是对于现实景致的感情而必然导致对画家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那时的风景画家主要的精力便用在努力增强技艺,以描摹现实中的情致而无更多的追求,这与其他地方和后来很多画家有所不同。同时由于这种状况,第一批风景画家们为风景画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经验。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并不以风景画为主业的画家——维米尔,他的著名的《台夫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十分精致的迷人的作品。

同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普桑与洛兰共同开辟了法国风景画的辉煌开端。与荷兰画派的小景不同,它们的颇有气势的宏大场面深具古典的内涵。普桑的风景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深沉而肃穆,因而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画面的崇高的精神倾向使之有了深厚的历史感。作为历史画背景的风景在古典绘画中往往显得概念,不如现实中的鲜活,不像以后很多风景绘画作品中描摹得那样真实与接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古典对于共性的描绘

使之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走向了人性崇高的一面,即走向神性,这与以后的走向现实,走向人性,走向人性方方面面的艺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十七世纪是欧洲美术史上肖像画的顶峰时期,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伟大画家都是画人物的。他们也都会画一些独立的风景画,而且品质相当可观,正如前面提到的维米尔。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大多是一种对现实景物的兴趣而创作的,伦勃朗与他们不同,对于油画语言的深刻追求,及对聚光效果的迷恋,使他的风景画看上去很有舞台的效果,这种状况也开始了一个正由古典向现实过度的历史时期。然而与伦勃朗人物画的深度性格刻画有所不同,他的风景油画精神内涵不多,更多的是抒情。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还有数量众多的风景素描,这些素描材料多样,有铜版画,水墨画,粉笔画等。这些素描充分说明了伦勃朗的现实主义立场。它们就是现实中的普通景物,而且被画得那样朴实,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的造作的痕迹。那种基于对普通生活的热爱而产生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来无数的画家。与伦勃朗齐名的肖像画大师委拉斯贵兹偶尔的几幅风景小景画得非常平实,功力平隐地发挥了应有的水平,除了技法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价值,比之人物画更罕有情感的流露。在当时,一位名气更大的画家鲁本斯,却满怀兴趣地用他旺盛的精力创作着杰出的风景画,这些完全出自个人兴趣的作品比起他许多订制的创作更有一些真情流露。他对于树木的有力地描绘显露了一个杰出的素描大家的功力和才气,一种生命力充满了画面。可以说鲁本斯的风景画比之他的其他任何绘画都是毫不逊色的。

十七世纪风景画在历史上充分地展开了,然而现实主义刚刚开始,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发挥,这种丰富和完善要到后来漫长的时间里由其他出色的艺术家去继续。

三,发展: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景画

在欧洲历史上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之后,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后来蔓延到文化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伟大时代,也是英国风景画繁荣的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浪漫主义的一大特征,与大诗人华兹华斯相对应的,是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和透纳,他们以形象的绘画歌颂着自然。

一个作为民间画家,一个作为官方画家,对于传统有着不同的态度,透纳这个一心想要赶超洛兰的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家,把古典的风景带入了浪漫主义精神,而与洛兰不同的是宁静和平的理想精神,被另一种崇高所取代了,它是力量的体现,色彩的光辉,运动,情感的激烈倾泻,他画自然力量中最暴力的一面,与早期画家格列科有着精神的共通。他打破了理性主义,把浪漫主义推向了某个方面的极致。与透纳不同,乡间的画家康斯泰勃尔只想画现实中的景致,而不去创造太多的想象因素。他的这个做法延续了自荷兰小画派的第一批风景画家及鲁本斯那样的人的兴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技法上,以使得欧洲人的手在风景上越画越灵活,越画越精彩,从而确立了风景画家的地位,并且这种技法上的发展,也为此后的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方便。

比康斯泰勃尔更具浪漫主义气息的是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他的浪漫主义理想比之洛兰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过多虚幻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使得他的画面既少了古典的深沉厚重,也少了现实主义的朴实的厚重。作为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杰出代表,描绘心中所见景物,而难免舍弃了其他更加珍贵的东西。

四,繁荣:十九世纪的风景画艺术

大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艺术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个艺术走向多元与自觉的时代。在那时,艺术甚至可以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同时对于艺术自身的真谛的讨论

也异常火热。艺术家有更大的自由去按自己的意愿画画,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画家们,坚持历史画的创作,独立的风景画甚少,仅有的风景画作像大卫的风景小景,使我们想起委拉斯贵兹。与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针锋相对的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他的名画《希阿岛的屠杀》中的背景就是受了英国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影响的,鲜活的色彩,运动的笔触。此时,景物本身已不是画家关注的重心,而是借以表现绘画语言与内心情感的载体。继浪漫主义之后,反对官方艺术的矫揉造作和子虚乌有,现实主义诞生了,代表人物库尔贝,十分坚定地以强有力的创作维护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以把现实主义中的景物原搬不动地画到画面上为己任,创造出一大批逼真厚实的风景画,将油画的写实技艺带到了一个新的程度。在这儿,艺术的求“真”态度压过了一切。除库尔贝以外,现实主义另有两位重要的风景画家:米勒和柯罗。他们又和当时的一个著名风景画团体——巴比松画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米勒除了画大量的农民题材的人物画之外,也画了不少油画,色粉画和素描的风景,始终贯彻着现实主义的立场,在对一景一物的仔细描绘着,朴实的语言透露着朴实的情感,这让我们想起了伦勃朗,而他把这种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到了一个更高的地步。他感情的真诚厚重与库尔贝的一丝不挂的求真心态和杜米埃的有力的批判精神,共同造就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深度。在这里,由十七世纪的荷兰开始全面展开的现实主义绘画,在此走向了成熟。与这些现实主义画家有些不同的柯罗,虽然画法上仍是以实景写生为主,但是其深厚的古典绘画理念却让这个独树一帜的风景画家达到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与先前的普桑,洛兰并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柯罗一开始学习的是古典绘画,继之走向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个人性情与文学修养的影响下,画面产生了诗意,产生了理想的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由于长时间的实景写生,观察和描绘,柯罗的手法已十分有印象主义的感觉。因而柯罗是十九世纪一位举足轻重的大画家。他画的风景,有古典的宏伟,大气和稳定,又有现实主义朴实的手法和情感,同时还存在着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到他晚期的作品越来越明显,著名的《梦特枫丹的回忆》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着轻柔的诗意的作品。他的无功利的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作品少了经济繁荣时代浮华的印迹。与柯罗关系密切的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卢梭,细心地描绘自然的真正形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悠然状态,却又不失庄严。另一位巴比松画家杜比尼,手法已十分接近印象主义,总的来说巴比松画派的成就并不是很高,然而他却是那个工业时代的人们厌倦都市,回归自然的一个代表。在欧洲历史的许多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一个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条件下,风景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人们喜爱的一个画种,以满足物质充裕之后的精神需要。现实主义不仅仅发生在法国,而且波及世界各地,这里不便赘述法国之外的一些重要风景画家。

俄罗斯美术也在十九世纪达到繁荣,其中有四位著名风景画大师:萨甫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列维坦,萨甫拉索夫的风景画与另三位一样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大概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寒冷和民族情感等原因,他的画充满了凄凉的静穆的意境,这在代表作《白嘴鸭飞回来了》中便有很好的体现。这与列维坦的风景画不谋而合。希施金严肃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使得他的森林风景完整而大气,树木的伟岸似乎映射了画家的人格。库茵芝的画则偏向浪漫装饰。俄罗斯风景画的审美情趣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现在我们再回到法国,继现实主义之后,风景画成为印象派的天下。由于印象主义的艺术观点与追求,将主题锁定在了风景画。最杰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是一位坚定的印象主义者,一生只注意光与色,他的这一举动给风景掀开了光辉的一页,造就了透纳以来的再一种惊人的效果并且由于实践的持久,产生了超乎他原本目的之外的额外意义,为绘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铺开了道路。这位站在艺术史转折点上的画家这时仍然画着写实的风景,然而由于技法的历史性的积累,到他这时已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在他笔下画成一样东西根本就不算个事情,在这种挥手就能造物的熟练技巧支撑下,情感得到尽情的发挥,绘画的语言,笔触和颜色就如音符一样跳动,演奏出各种情感音乐,绘画在这时便走向表现和抽象,为现代艺

术开启了先声。印象派绘画的主要情感还是欢愉的,在另一位印象派风景大师毕沙罗的画中,又充满了朴实的劳动者的辛勤耕耘,平实的情感再次出现在风景画中。还有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西斯莱则由于过于接近莫奈而未显出其独特应有的价值。历史至此,写实风景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对逼真再现自然景物的描摹手法,至今仍未能超出历史的范畴。

五,走向多元:印象派之后的风景画艺术

印象派是艺术史上的分水岭,在它之后产生了无数的现代绘画,在这里不准备一一赘述,只勾勒一个大致的走势,谈论风景画是如何走向多元的。

众所周知的后印象主义三杰:保罗·塞尚,保罗·高更,文特森·凡高。风景画在他们的艺术中都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是他们艺术语言实践的重要题材。塞尚的作品中保留着的普桑式的稳定,深沉的结构,和他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物质世界构成的三种体块,以及色彩原理,这些造就了一个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大画家所必须拥有的求真精神与创造精神,一个善于用自我崭新眼光去观察,用崭新的绘画语言去创作的一代大师的才能与自觉力。他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开辟了道路。毕加索的完全地用几何体描绘风景的趣味便源自此。高更的平面化的原始语言和大胆用色方法也影响了后来的各种原始主义与纳比派。而凡高强烈的个人语言则催生了德国表现主义。

印象派的另一个继承和发展者修拉,创立了点彩派。

总之十九世纪之后,绘画走向无限的多元了,在风景画方面写实作为一种传统依然存在,而更多的自我表现的风景画家雨后春笋般的诞生了,蒙克,苏丁,卢梭等直至当今的奥尔巴赫,莫兰迪,弗洛依德等等。人性的方方面面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正面的,负面的,共性的,高尚的。而经历了现代艺术的一遭之后,如今平和的心境又再次回归到了风景画中,如美国的怀斯。

六,结论:西方风景画的历史地位与人文价值

虽然西方油画的历史主要是由人物画写就的,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的风景画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由于历代杰出大师的无限努力,其辉煌的成就与其他画种一样造就了西方绘画这短短几百年间的迷人业绩,可以说没有这些杰出的风景画,西洋绘画史是不完整的。如果说画的最高价值就是人文价值的体现的话,那在风景画中也同样符合,它由画家创造出来,同时也造就了作者,使之得以发挥和完善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同时风景画也造就了他的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人,使欣赏它的人均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

750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之比较 ①各自发源地上文化传统中的自然观和哲学中的终极关怀。 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 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彼岸神圣化的理念本体世界和现实超越的理念人生;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此岸统释化的本然世界和现实永恒化的不朽人生。正是这种不同,使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和绘画体系。 一、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终极关怀理念与中国山水画的形成 魏晋时期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本思想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那时一些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归隐田园山林,追求安逸超脱,通过对自然山水风光寄托他们的情感。这为中国山水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同时推动文人士大夫参与山水画创作。 中国传统哲学的人生态度是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取向,努力在现实人生中追求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使天地宇宙的人文精神把握在人的生命创造之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自内发现了自己 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不但创造了独立的山水画种,而且还写出了大量的山水画理论著作。 二、西方人的自然观和终极关怀理念促使西方风景画兴起和完善 西方人的审美观,在古希腊时期表现为“摹仿”,强调主体以冷静的、客观的 态去再现自然,理性的因素大于情感的因素,强调艺术的认识意义。文艺复兴时期 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家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断通过对神权的否定而解放人自身,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近代自然科学所涵蕴的人类理性至上论的支撑,从而使得人道主义逐步转化为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 论使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确立起认识论方面的信念。而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则是西方哲学的根本主题和最高目标,同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根本主题和最高境界。 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普遍关心人自身与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的美。风景画正是对和 谐的大自然的记录,且是某一时刻风景的形象,表现着大自然本身的鲜明丰富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欧洲艺术家以极其浓厚的兴趣描绘大自然,但那时风景大多作为人们活动的背景存在于画面,比如康拉德·维茨的《基督履海》和帕提尼尔的《逃亡埃及》。 荷兰到了17世纪前期,经济文化异常昌盛。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其中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为雅各布·凡·雷斯达尔和迈因德特·霍贝玛,代表作分别是《埃克河边的磨坊》和《并木林道》。 总之,通过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既有逐渐提高升华的一面,也有各自艺术特殊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与中西方各自的信仰有关,亦即哲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有关。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在思想上的变化,促使他们退隐山林,钻研玄学,崇尚老庄,寄情山水,也为艺术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禁锢的解除和王权势力的衰弱,使欧洲人关注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歌颂君主的绘画和宗教题材绘画开始减少,画家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风景画与静物画上,功利性转向了纯审美性。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胡一川(1910-2000)原名胡以撰,1910年生,福建永定人。著名版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25年从印尼回国入厦门集美学校,从张书旗学画,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学国画,从法国教授克罗多学素描、油画、从吴大羽学水彩。参加改组后的杭州“一八艺社”。1930年夏,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木刻创作。参加左翼“美联”,同年加入共青团后转

为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艺教员,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任团长,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开始油画创作。与徐悲鸿组建中央美术学院,任党组书记、教授。创建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曾为“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评委。1984年文化部等在北京举行“胡一川从事革命美术 五十五周年纪念会”。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举行个展。获“版画贡献金奖”,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出版《胡一川油画风景选》、《胡一川画集》、《美术学报--胡一川艺术研究专刊》。胡一川的艺术,平直无华,质朴挚诚,画如其人,胸怀坦荡。无论版画或油画,又无论人物或风景,其风格是单纯、浑厚、粗犷、很有魄力。他在五十年代创作了《开镣》,在六十年代创作了《前夜》,在七十年代创作了《挖地道》,这些革命历史画,都以质朴的语言刻画了坚定的革命者的形象。《开镣》之所以动情,是画家对题材内容含情深,所以性情真。这种艺术的品质偏重感情的体验与刻划,它有质朴的特点。我虽然常常赞赏绘画的形式美和工艺、技术美感,但是在“质”和“文”之间,我觉得质朴的品质更可贵,质朴意味着挚诚,而在艺术上带有本质的意义。以《开镣》中的人物刻划为例,只有画家深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画家“深入角色”(这正是胡一川切身经历过的牢狱生活)以后,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 外国风景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印象》的真实?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 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莫奈:法国画家,《日出.印象》表现的是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之前没有画家这样大胆处理画面,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许多画家都追求和表现——从此印象派产生了。 新印象派: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来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 修拉:法国,《大碗岛星期日下午》这是一幅夏日风景画。游人在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休憩、散步、垂钓、划船,整个画面宁静和谐。修拉为了这幅作品,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与反叛。 塞尚:法国,《风景》库贝尔:法国,《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德朗:法国,《威斯敏斯大桥》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雪中猎人》洛朗:法国。《海港日出》 霍贝玛:荷兰《林间小道》 鲁斯达尔:荷兰《辛格拉温的磨房》透纳:英国《莫特莱克台地》 勃拉克:法国《艾斯塔克的房子》 蒙德里安:荷兰《灰色的树》

小学美术风景画教案

小学美术风景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的特点; 2、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及其作品特点; 3、尝试树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认识水墨画、尝试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看张老师左手拿着的是什么?(红墨水)右手拿着的是什么?(蓝墨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墨水)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手里拿的确实是墨水,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墨水,而是叫做水墨的一种东西。(出示图片“水墨”?)谁来猜猜“水墨”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出示图片文字描述【齐读】:(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画,它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来作画。相对外国画种而言,水墨画也叫做“中国画”。) 2、欣赏水墨效果视频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鱼、鸟龙等)这些东西有什么特 点?(若隐若现、变换莫测)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画里面有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叫做“写意”,它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力求笔情墨趣,以追求画面的“神似”谋求意境)(图片出示完整叙述) 二、学习新课 师:水墨画在绘画过程中不要求太细致的刻画,要追求神似,大胆概括,大胆表现,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1、欣赏黄宾虹大师、陈子庄大师、张朋和李可染大师等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出示相关大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观察提问: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又是什 么?(教师板书:近景、中景、远景)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跟大家介绍另一位国画大师,他的名字叫戴畅,请看他的简介。(出示图片和简介) 设问:看完他的简介,你最想问张老师什么问题? 3、展示认识“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纸。 设问:你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国画家吗?你想让你的绘画作品也很值钱吗?那就认真地和张老师一起学习,享受绘画的乐趣吧! 三、学习石头和树的画法 教师利用宣纸示范石头的画法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选出优秀者上台示范或给同学示范教师点拨:无限的石头堆积即成了山!师生观看视频《树的画法》 四、练习作业展示和小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理解速写的题材和种类、要领的掌握及表现形式。 2、通过风景速写的练习,增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体会,加深对线条表现力的认识,学会初步对景物的写生技法。 教学重点:风景速写技法要领的掌握。 教学难点:速写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风景速写》,并准备必须的铅笔、钢笔、炭笔和画纸。 教学过程:

浅谈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差异 衡南县教师进修学校贺雯 【摘要】中西方艺术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孕育了当今世界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可谓泾渭分明,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绘画表现出一种写意性,注重的是一种高雅的美,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写实性,注重的是一种豪华的美。在此,我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山水风景画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对象、创作理念和造型手法等诸多方面,归根到底,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表现对象 西方的风景画在表现对象上可谓包罗万象,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人物、动物无不包括在风景画的取材之中,但西方艺术家在选取对象时,表现与人有关的风景环境略多于纯粹的自然风光,他们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真实的题材,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而中国的山水画画家的描绘对象虽然也涉及自然风景的方方面面,但它多是以表现“纯”自然风景中的山水为主,表现人文景观和生存环境的“界画”次之。在自然风景中,又以“大山大河”为主要题材,描绘其它题材类型的作品次之,这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在表现对象方面与西方风景画相比,中国山水倾向于抒发对大自然的天籁之美的欣赏,而西方风景画似更关注大自然与人的具体生存关系。 二、创作理念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原则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为此,要求山水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自己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认识相融合,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所以,中国山水画更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移入和在绘制形象的笔法中的彰显。如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它描绘的是江南秋色,画面中的山坡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它们疏密掩映,姿势挺拔。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笔法简洁疏放。此画用以枯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作者借简洁清淡的画面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落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原则是通过创造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美景,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过程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理想的体验。他们强调对景写生,从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大自然的理解。为此,西方风景画以符合视觉真实的写实手法为创作的基本手段,视具有特定时空真实感的风景美为象征精神意义的基础。如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它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的草丛和茅屋,它是画面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树林带和广阔的田野,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也似乎可以听到,画面中对空气和绿树上光泽的表现则尤其令人感到钦佩不已。所以,西方风景画相对更重视对自然景观的形象再现。 三、表现方法 在表现方法方面,中国山水画对对象的描绘不过分拘泥于细节,多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能够反映物象特点的程式化手法。在构图处理上,讲究“散点透视”,讲究“以小观大”,以游动视点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可以根据作者需要,移动立足点来进行观察,凡在立足点上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同时,在笔墨技巧中形成了规范化的各种皴法和点苔法。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董源的《潇湘图》。西方风景画对描绘对象既强调整体把握,又讲究细节真实,特别注意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采用焦点透视法,追求再现特定视点、时间、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表现手法早期以细腻平滑为主,色调统一,色彩和谐,18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向重视笔触、肌理、色彩的鲜明个性化发展,并日益加强了主观的表现性。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表现性,是基本偏于主观的表现性,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则是一种鲜明的强调个性、强调反叛精神,甚至追求完全摆脱客观现实(如抽象表现主义)的主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世界名画名家(六七):希施金-俄国风景画大师

世界名画名家(六七):希施金-俄国风景画大师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 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在他笔下的所体现出的森林之美,可谓是美不胜收,所以他有“森林之王”的称呼。希施金的大多数名作描写的都是松树和橡树,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喜爱雄壮、豪放、粗犷的俄罗斯森林。 1、松树林之晨希施金1889年油画 28.3cm×40.1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晨光为松树林涂上一层金辉,松林里荡漾着清新的生气。松树林苏醒了,几只黑熊在嬉闹玩耍,为宁静的松树林增添了生息。高大的松树林,分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的丰富加强了空间感,展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画家从生活出发,以写生为基础,为作品灌注了现实情感。据说画中可爱、亲和的大小黑熊是萨维茨基所画。 2、林中雨滴希施金1891年画布油画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橡树林中的蒙蒙细雨,潮湿的空气感,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希施金高超的描绘技巧,加上萨维茨基画在林中远处几个打着雨伞的男女身影,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松树林希施金1872年布面油画117x165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希施金最爱画密密松树林边繁茂的小灌木和野花小草。在这幅画中前景是给森林带来生命的小溪,岸边是倒毙的枯树,而远处是一派参天林木,天上有飞鸟,林间有小黑熊,这使宁静的自然充满生命的活力。 4、黑麦地

5、林边的花希施金油画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画家以抒情、欢快的手法,描绘了树林边的野花,表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美感。绿色的调子洋溢着生机,野花的欣欣向荣意味着活力,整个画面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抒情性。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是引人遐想、令人留恋的。 6、在遥远的北方希施金布面油画 这幅画是希施金为莱蒙托夫诗集中《在荒野的北国》一诗所作的插图。在遥远的北国,冰雪覆盖着大地,夜幕笼罩下,显得更加幽深辽阔。雪岩上,银装素裹着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松树,仿佛一位冷艳的美女,傲然挺立。皓月的银辉洒落在她身上,分外地显得冰清玉洁,晶莹剔透。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希施金以冷峻的色调,描绘了遥远北方山崖上的雪松,它巍然挺立,雄傲苍穹,高大威严,迎着银色月光。雪松是画家着力描绘的形象,并赋予它以一种精神。事实上,希施金的风景画一直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在遥远的北方》便是以月光的光影特点,构图的简洁、整齐、宏伟,来突出其诗的意境。这是俄罗斯风景画史上的不朽名作。 7、收获

西方风景画演变

一,端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画 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在日常活动中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便是和自然打交道。人们在注意自然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于是在比较早期的绘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如庞贝壁画)。由于宗教势力对人们的探索思想的禁锢,大多数艺术都被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所取代,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神的崇拜,社会的现实使得风景画在欧洲历史的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鲜有作为。这种状况直至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所转变。 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逐渐把人的价值从宗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肯定,欧洲人向希腊人学习民主,也像优秀的先民一样开始研究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自然认知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画历史画的天下,虽然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如勃鲁盖尔),而基本面貌仍是以画人物的主题性创作为绝对统治地位的,而风景内容的绝大部分出现在主题性绘画的背景中,只有极少数独立出现的风景画。 达芬奇创作出第一幅独立的风景画,一幅开阔的风景素描,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兴趣而且博学的画家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描绘自然的一草一木,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素描。在这些众多的描绘植物,山川,水流的画中,透露着一个心灵纯净的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兴趣和一种超乎个人的大气与浑成,这在以后的伟大的风景画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意大利南方对于风景发生兴趣,而在那时候并未画什么完整的风景画,只是更多的去描绘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植物的话,那么无独有偶,在北方,丢勒也以同样的热情,如达芬奇一样描绘植物,动物,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耐心和兴致勃勃致使他用尽心思细致地描绘一株植物。作为西方水彩画的鼻祖,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这幅风景画显然与他描绘植物,动物的绘画一样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并不考虑将其出售,因为那时的画家并不以此题材为生,真正的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到十七世纪出现。 二,源起:十七世纪——职业风景画家的出现 十七世纪在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它开始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真正走上了欧洲历史舞台的序幕。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与工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直接导致了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纷纷独立出来,并且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最初的美术品市场,美术商业化的局面出现。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欧洲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最早期的代表是扬·凡·戈延,代表作有《河上要塞》,《埃延附近的莱茵河》,这些画尺幅较小。那时还没有实景写生,而作品却是基于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的,那种逼真细致的画法是适合当时买主的口味的。 荷兰风景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依斯达尔和他的学生霍贝玛,这些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描绘的风景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体现了常人生活中的情致,可以说风景画家的情趣与欣赏者是一致的,由于是对于现实景致的感情而必然导致对画家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那时的风景画家主要的精力便用在努力增强技艺,以描摹现实中的情致而无更多的追求,这与其他地方和后来很多画家有所不同。同时由于这种状况,第一批风景画家们为风景画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经验。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并不以风景画为主业的画家——维米尔,他的著名的《台夫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十分精致的迷人的作品。 同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普桑与洛兰共同开辟了法国风景画的辉煌开端。与荷兰画派的小景不同,它们的颇有气势的宏大场面深具古典的内涵。普桑的风景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深沉而肃穆,因而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画面的崇高的精神倾向使之有了深厚的历史感。作为历史画背景的风景在古典绘画中往往显得概念,不如现实中的鲜活,不像以后很多风景绘画作品中描摹得那样真实与接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古典对于共性的描绘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文化理论研究, 侯靓约2914字 中西方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使得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方向和为历程。而要了解中西方绘画透视观的异同,首先要先了解两种画种的起源及发展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则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曾提到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并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而画论的出现,则证明中国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算是完全成熟,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则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并不单单是物理的空间观,而是置身天地的空间概念,也是中国画家寻求的“神游”意境的表现。中国画家相应地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这也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空间。而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才受到西方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开阔美术的表现作用和功能。如达芬奇所说,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风景画所描摹的自然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的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他们对于空间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 观 大 师 作 品 分 析 计算机系网络2班 ITeamfjl 20125528234

目录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3) 1、彼得沃克简介 (2) 2、彼得沃克作品 (3)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4) (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4) 1、户田芳树简介 (5) 2、户田芳树作品 (5)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6)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6) 三、二者对比及总结 (6)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1、彼得沃克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 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 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 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2、彼得沃克作品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的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天然石块组成的圆形石阵和中心的雾喷泉,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 则排列状。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 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 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 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2.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不浓,主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对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

技艺以及在西方艺术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别风景画和静物画,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当然,比较中西方艺术我们并不能泛泛而谈,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但这种“抒情的表达”又并不是无本之源,并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而是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就要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西方艺术因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目的是向上帝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所以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与写意性是相对的。所谓写实,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关注内容所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是否较真实地模仿再现对象,而不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这种表现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的。 二、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线”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山水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想要画好中国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与练习笔墨和线条,以达到十分娴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好一幅画作。因为,每一个画家对生命的领悟都不一样,中国画家把这种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渗透到线条与笔墨之中,最后形成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上面说到西方艺术强调写实性,真实的摹写对象,而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要想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塑造出三维空间来,必须用块面和明暗来表现对象。所以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艺术家认为,必须通过一个个小的块面,才能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来,因此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加之光影与色彩,来增强画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不同我们比较中西的两幅作品:黄宾虹的《山中坐雨》和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山中坐雨》是一种自由的流动式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见中国画的这种空间观念不是一般的物理空间观念,而是一种置于天地间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多山下农舍掩映于群山林野之中、行旅之人漫步于溪桥湖畔边,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毫不拘泥于现实的空间环境。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特殊的

第二集:巡回展览画派时期的著名风景画家萨弗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

第二集:巡回展览画派时期的著名风景画家萨弗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 列维坦及同时代画家作品... 俄罗斯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俄罗斯的绘画艺术也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自建成后经常举办中国和俄罗斯画家 的美术作品展览,为广大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绘画艺术的机会。本期我们继续邀请曾经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的刘晓教授,向大家讲述俄罗斯风景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画派渊源。第二集:巡回展览画派时期的著名风景画家萨弗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列维坦及同时代画家作品。 在体现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列宾美术学院,现今仍保留着希什金、库因之以来的优秀传统,规定每年5月至7月,全校一、二年级由教师带队,分别到位于南方的克里米亚半岛和普希金山的写生基地,作风景写生练习。三、四、五年级也自主选择地点,完成风景作业。于十月开学前后举办全校的写生汇报展,并记入成绩。我在列宾美院看到一幅高年级学生创作的风景画,从小稿到完成作品,有几十张不同的变体、构图和色彩稿,一张比一张更充分完善……,从他们当今的教学上,我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俄罗斯画家饱满的生活热情以及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们这种优秀的艺术

传统,从巡迴展览画派到社会主义苏联,再到今日的俄罗斯,一代传向一代。俄罗斯的风景画,气势磅礴,深沉博大,粗旷凝重且不乏轻盈秀丽,充分体现出这一杰出的北方民族浓郁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俄罗斯风格,即俄罗斯风景画学派。十几年前,我作为高访学者,留学于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主研方向是“现实主义风景画教学与创作”和“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几年中,我系统地了解了列宾美院的教学体系和风景画教学;广泛参观了俄罗斯各地的博物馆,亲眼看到了许多大师珍贵的原作;在导师的安排下,二十次离开圣彼得堡外出写生采风,走遍了俄罗斯西部十五个州100多个城市村镇,画了大量的写生习作,积累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和经验。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俄罗斯一百多年不同历史时期,有影响有个性的几位风景画大师,并将他们及其同时代优秀画家的风景画作品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和倾听来自北方的清风吹来的一首“俄罗斯之歌”!萨弗拉索夫(1830——1897)萨弗拉索夫1850年毕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后执教于该校。他24岁便获得院士称号,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是俄罗斯风景画派的奠基人。1862年,在游历欧洲之后,他对创作有俄罗斯大自然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的风景画,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创作中,融进了俄罗斯当地风俗及更多的诗意。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NO.1薇薇安·迈尔——颠覆街拍大师的保姆摄影师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国,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万张底片未冲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发现,随之传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上。2013年,拥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现年33岁的约翰·马鲁夫与人共同执导了纪实电影《寻找薇薇安·梅尔》(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迈尔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种极其“入神”或“出神”的状态。这种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对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见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师。和“恶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师不同(威廉·克莱因的癫狂,李·弗里德兰德的复杂性苦涩,维诺格兰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关注入微的人物神态和人性风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使得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 NO.2马丁·帕尔——英国消费纪实摄影大师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英国纪实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其摄影日常诙谐,反映消费社会的平常平庸,无聊荒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国家摄影中心看过他的影展后气愤地说:“你完全来自另一个星球。”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了资本世界的空虚游戏,代表了当代主观纪实的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来过中国八次,但他对自己在中国拍的照片并不满意,反而他并对中国的现状心存疑虑。“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占10%,当将来达到50%,会成为非常大的麻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等。财富是在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 NO.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响力摄影师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 ),生于以色列,美国当代艺术家,现居洛杉矶。他的作品横跨摄影、电影、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领域,用不同的形式来思考图像交流的可能性,将观者带入空间、图像、实体、色彩、结构的复杂世界中,从而模糊了艺术的界限、摄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称之为后图像时代的摄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现场,打破了陈腐老旧的摄影展览表现形式,图像总是和实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墙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观的床一样的装置,半遮半掩的摄影,弧线形墙体露出图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图片又像雕塑的黄瓜……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开拓出新的形式架构,进而达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摄影的标志性创新主要表现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种颜色,带来一种”溢出”的真实的视觉体验;2.图像和实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维和三维的界限;3.泛图像手段的运用,将摄影和电影、绘画、雕塑、装置进行并置,交互作用,贡献了后图像时代框架式的创作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