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完整版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完整版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完整版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完整版教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4-1.1.1任意角(1)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

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旋转”定义角 课标要求: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初中时,曾初步接触过三角函数,那时的运用仅限于计算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研究一些三角形中简单的边角关系等。三角函数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三角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能够简单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

(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

师: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生: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师:如图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

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师: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

” (即

转体2周),“转体1080o

”(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

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

正?

生:逆时针旋转300;顺时针旋转300

. 师:(1)用扳手拧螺母;(2)跳水运动员身体旋转.说明旋转第二周、第三周……,则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角,这些角显然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范围。本节课将在已掌握

角的范围基础上,重新给出角的定义,并研究这些角的分类及记法. 2.角的概念的推广: (1)定义:一条射线OA 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 ,就形成了角α。其中射线OA 叫角α的始边,射线OB 叫角α的终边,O 叫角α的顶点。 3.正角、负角、零角概念

师: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如图2中的角为正角,它

等于300与7500

;我们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那么同学们猜猜看,负角怎么规定呢?零角呢?

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师:如图3,以OA 为始边的角α=-1500,β=-6600

。特别地,当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我们也认为这是形成了一个角,并把这个角称为零角。

B α O A 图1

师:好,角的概念经过这样的推广之后,就应该包括正角、负角、零角。这里还有一点要说明: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简记为α.

4.象限角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

角,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象限角这个概念。同学们已

经经过预习,请一位同学回答什么叫:象限角?

生: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

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

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师:很好,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可以知道,她已经基本理解了“象限角”的概念了。下面请大家将书上象限角的定义划好,同时思考这么三个问题:

1.定义中说: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如果改为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行不行,为什么?

2.定义中有个小括号,内容是:除端点外,请问课本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

3.是不是任意角都可以归结为是象限角,为什么?

处理: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教师适时予以纠正。

答:1.不行,始边包括端点(原点);2.端点在原点上;

3.不是,一些特殊角终边可能落在坐标轴上;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一象限。

师: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看数学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性质要斟字酌句,每个字都要弄清楚,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果的。

师生讨论:好,按照象限角定义,图中的300,3900,-3300角,都是第一象限角;3000,-600角,都是第四象限角;5850角是第三象限角。

师:很好,不过老师还有几事不明,要请教大家:(1)锐角是第一象限角吗?第一象限角是锐角吗?为什么?

生:锐角是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不一定是锐角;

师:(2)锐角就是小于900的角吗?

生:小于900的角可能是零角或负角,故它不一定是锐角;

师:(3)锐角就是00~900的角吗?

生:锐角:{θ|00<θ<900};00~900的角:{θ|00≤θ<900}.

学生练习(口答)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哪个象限的角?

(1)4200;(2)-750;(3)8550;(4)-5100.

答:(1)第一象限角;(2)第四象限角;(3)第二象限角;(4)第三象限角.

5.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师:观察下列角你有什么发现? 390?-330?30?1470?-1770?

生:终边重合.

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能否再举三个与300角同终边的角?

生:图中发现3900,-3300与300相差3600的整数倍,例如,3900=3600+300,-3300=-3600+300;与300角同终边的角还有7500,-6900等。

师:好!这位同学发现了两个同终边角的特征,即: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0的整数倍。例如:7500=2×3600+300;-6900=-2×3600+300。那么除了这些角之外,与300角终边相同的角还有:

3×3600+300-3×3600+300

4×3600+300 -4×3600+300

……, ……,

由此,我们可以用S={β|β=k ×3600+300,k ∈Z}来表示所有与300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师:那好,对于任意一个角α,与它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应如何表示?

生:S={β|β=α+k ×3600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6.例题讲评

例1 设第一象限的角}=

锐角},的角} 小于{G {F 90{o

==E , ,那么有( D

).

A .

B .

C .

) D .

例2用集合表示:

(1)各象限的角组成的集合. (2)终边落在

轴右侧的角的集合.

解:(1) 第一象限角:{α|k360o

π<α<k360o

+90o

,k ∈Z }

第二象限角:{α|k360o +90o <α<k360o +180o

,k ∈Z }

第三象限角:{α|k360o +180o <α<k360o +270o

,k ∈Z }

第四象限角:{α|k360o +270o <α<k360o +360o

,k ∈Z } (2)在

~ 中, 轴右侧的角可记为

,同样把该范围“旋转” 后,得

,故

轴右侧角的集合为

说明:一个角按顺、逆时针旋转 (

)后与原来角终边重合,同样一个“区间”内的角,按顺逆时针旋转 (

)角后,所得“区间”仍与原区间重叠.

例3 (1)如图,终边落在

位置时的角的集合是__{α|α

=k360o

+120o ,k ∈Z };终边落在

位置,且在

内的角的集合是_{-45o ,225o }_ ;终边落在阴影

部分(含边界)的角的集合

是_{α|k360o -45o <α<k360o +120o

,k ∈Z}. 练习:

(1)请用集合表示下列各角. ①

间的角 ②第一象限角 ③锐角 ④小于

角.

解答(1)①

; ② ;

③;④

(2)分别写出:

①终边落在轴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②终边落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③终边落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

④终边落在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

解答(2)①;②;

③;④.

说明:第一象限角未必是锐角,小于的角不一定是锐角,~间的角,根据课本约定它包括,但不包含.

例4在~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2);(3).

解:(1)∵

∴与角终边相同的角是角,它是第三象限的角;

(2)∵

∴与终边相同的角是,它是第四象限的角;

(3)

所以与角终边相同的角是,它是第二象限角.

总结:草式写在草稿纸上,正的角度除以,按通常除去进行;负的角度除以,商是负数,它的绝对值应比被除数为其相反数时相应的商大1,以使余数为正值.

练习: (1)一角为

,其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三周后的角度数为_

_.

(2)集合M ={α=k o

90 ,k ∈Z}中,各角的终边都在(C ) A .轴正半轴上, B .轴正半轴上, C . 轴或 轴上, D . 轴正半轴或 轴正半轴上

(3)设

C ={α|α= k180o

+45o

,k ∈Z} ,

则相等的角集合为_B =D ,C =E__.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象限角的概念,要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判断一个角 是第几象限角,只要把

改写成

,那么

在第几象限, 就是第几象限角,若角

与角

适合关系:

, ,则

终边相同;若角 与

适合关系:

则 、 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判断一个角所有象限或不同角之间的终边关系,可首先把

它们化为:

这种模式(

),然后只要考查

的相关

问题即可.另外,数形结合思想、运动变化观点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思想方法.

四.作业:

4-1.1.1任意角(2)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

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旋转”定义角 课标要求: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推广后的角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另外还学习了象限角的概念,下面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它们的定义。 生:略

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法,[板书]

S={β|β=α+k ×3600

,k ∈Z}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并运用角的概念的推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例题选讲

例1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0≤β<7200

的元素β写出来:

(1)600; (2)-210; (3)363014,

解:(1)S={β|β=600+k ×3600,k ∈Z}S 中适合-3600≤β<7200

的元素是

600+(-1)×3600=-3000 600+0×3600=600 600+1×3600=4200.

(2)S={β|β=-210+k ×3600,k ∈Z} S 中适合-3600≤β<7200

的元素是

-210+0×3600=-210 -210+1×3600=3390 -210+2×3600=699

0 说明:-210不是00到3600的角,但仍可用上述方法来构成与-210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3)S={β|β=363014,+k ×3600,k ∈Z} S 中适合-3600≤β<7200

的元素是 363014,+(-2)×3600=-356046, 363014,+(-1)×3600=3014, 363014,+0×3600=363014, 说明:这种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非常重要,应熟练掌握。 例2.写出终边在下列位置的角的集合

(1)x 轴的负半轴上;(2)y 轴上

分析:要求这些角的集合,根据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关键只要找出符合这个条件的一个

角即α,然后在后面加上k ×3600

即可。

解:(1)∵在0○~360○间,终边在x 轴负半轴上的角为1800

,∴终边在x 轴负半轴上

的所有角构成的集合是{β|β=1800+k ×3600

,k ∈Z }

(2)∵在0○~360○间,终边在y 轴上的角有两个,即900和2700,∴与900

角终边相

同的角构成的集合是S 1={β|β=900+k ×3600

,k ∈Z }

同理,与2700角终边相同的角构成的集合是S 2={β|β=2700+k ×3600

,k ∈Z }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将这两条式子写成统一表达式? 师:一下子可能看不出来,这时我们将这两条式子作一简单变化:

S 1={β|β=900+k ×3600,k ∈Z }={β|β=900+2k ×1800

,k ∈Z } (1)

S 2={β|β=2700+k ×3600,k ∈Z }={β|β=900+1800+2k ×1800

,k ∈Z }

={β|β=900+(2k+1)×1800

,k ∈Z } (2)

师:在(1)式等号右边后一项是1800

的所有偶数(2k )倍;在(2)式等号右边后一项是1800的所有奇数(2k+1)倍。因此,它们可以合并为1800

的所有整数倍,(1)式和(2)式

可统一写成900+n ×1800

(n ∈Z ),故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S= S 1∪S 2 ={β|β=900+2k ×1800,k ∈Z }∪{β|β=900+(2k+1)×1800

,k ∈Z }

={β|β=900+n ×1800

,n ∈Z } 处理:师生讨论,教师板演。

提问:终边落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如何表示?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如何表示?

(思考后)答:{β|β=k ×1800,k ∈Z },{β|β=k ×900

,k ∈Z } 进一步:终边落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如何表示?

答:{β|β=450+n ×1800

,n ∈Z }

推广:{β|β=α+k ×1800

,k ∈Z },β,α有何关系?(图形表示) 处理:“提问”由学生作答;“进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作答;“推广”由学生归纳。 例1 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α2,2α,3

α

分别是第几象限的角? 师:α是第二象限角,如何表示?

解:(1)∵α是第二象限角,∴900

+k ×3600

<α<1800

+k ×3600

(k ∈Z )

∴ 1800+k ×7200<2α<3600+k ×7200

∴2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或角的终边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

。 (2)∵)(901802

45180Z k k k ∈+?<<

+?οο

οα

处理:先将k 取几个具体的数看一下(k=0,1,2,3…),再归纳出以下规律:

当)(2Z n n k ∈=时,)(90360245360Z k n n ∈+?<<

+?οοο

ο

α

2

α

是第一象限的角;

当)(12Z n n k ∈+=时,)(2703602225360Z k n n ∈+?<<+?ο

οοοα,2

α是第三象限的

角。 ∴

2

α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说明:配以图形加以说明。

(3)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并配以图形说明。(

3

α

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进一步求α-是第几象限的角(α-是第三象限的角),学生练习,教师校对答案。

三、例题小结

1. 要注意某一区间内的角和象限角的区别,象限角是由无数各区间角组成的; 2. 要学会正确运用不等式进行角的表述同时要会以k 取不同的值讨论型如

θ=a+k ×1200

(k ∈Z )所表示的角所在的象限。 四、课堂练习

练习2 若α的终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α2的终边在y 轴的非负半轴上. 练习3 若α的终边与600

角的终边相同,试写出在(00

,3600

)内,与

3

α

角的终边相同的角。 (200,1400,2600

(备用题)练习4 如右图,写出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

的集合,并指出-950012,

是否是该集合中的角。

({α| 1200+k ×3600≤α≤2500+k ×3600

,k ∈Z};是)

探究活动

经过5小时又25分钟,时钟的分针、时针各转多少度? 五、作业 A 组: 1.与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___________,它们是第____________象限的角,其中

最小的正角是___________,最大负角是___________.

1200 y

O

x 2500

2.在0o ~360o 范围内,找出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指出它们是哪个象限的角: (1)-265ο (2)-1000o (3)-843o 10’ (4)3900o

B 组

3.写出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4.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360o ≤β<360o 的元素写出来:

(1)60o (2)-75o (3) -824o 30’ (4) 475o (5) 90o (6) 270o (7) 180o (8) 0o

C 组:若 是第二象限角时,则 , , 分别是第几象限的角?

4-1.1.2弧度制(1)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集合与

实数集R 一一对应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度量角的大小第一种单位制—角度制的定义。 二、提出课题: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它的单位是rad 读作弧度

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

图:∠AOB=1rad

∠AOC=2rad

周角=2πrad

1. 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2. 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 r

l

=

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3.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量数也不同。 三、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抓住:360?=2πrad ∴180?=π rad ∴ 1?=

rad rad 01745.0180

≈π

'185730.571801ο

οο

=≈??

? ??=πrad

o

r C 2rad

1rad r l=2

r o A A B

例一 把'3067ο

化成弧度

解:ο

ο??

? ??=2167'3067 ∴ rad rad ππ832167180'3067=?=ο

例二 把rad π5

3

化成度 解:

οο1081805

3

53=?=rad π 注意几点:1.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 2.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 ”可以省略 如:3

表示3rad sin π表示πrad 角的正弦

3.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见课本P9表) 4.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

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任意角的集合 实数集R 四、练习(P11 练习1 2)

例三 用弧度制表示:1?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2?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

合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解:1?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S ∈==,|1πββ 2?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

==Z k k S ,2|2π

πββ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Z k k S ,2|3πββ 五、 小结:1.弧度制定义 2.与弧度制的互化 六、作业:

4-1.1.2弧度制(1)

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弧度制的理解,逐步习惯在具体应用中运用弧度制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弧度制的定义,它与角度制互化的方法。

二、由公式:?=

r l α α?=r l

比相应的公式180

r

n l π=

简单 弧长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例一 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积公式lR S 2

1

=其中l 是扇形弧长,R 是圆的半径。 证: 如图:圆心角为1rad 的扇形面积为:221

R ππ

弧长为l 的扇形圆心角为rad R l ∴lR R R l S 2

1

212=??=ππ

比较这与扇形面积公式 360

2R n S π=扇

要简单 例二 直径为20cm 的圆中,求下列各圆心所对的弧长 ⑴3

4π ⑵ ο

165 解: cm r 10= ⑴: )(3

401034cm r l ππα=?=?= ⑵

rad rad 12

11)(165180

165π

π

=

?=

ο ∴

)(6

55101211cm l π

π=?=

例三 如图,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

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有

??

?==???

???==+22162l r r l l r ∴ 扇形的面积221rl S ==例四 计算4

sin π

5.1tan

解:∵

ο454

∴ 2

245sin 4

sin

=

=οπ

'578595.855.130.571.5rad οο==?=?

∴ 12.14'5785tan 5.1tan ==ο

例五 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π2的角加上)(2Z k k ∈π的形式

π319

⑵ ο315- 解:ππ

π63

319+=

o R S l

ππ

24

36045315-=

-=-οοο

例六 求图中公路弯道处弧AB 的长l (精确到1m )

图中长度单位为:m 解: ∵ 3

60π=

ο

∴ )(471514.3453

m R l ≈?≈?=

?=

π

α

三、练习: 四、作业: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

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

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

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Rt △ABC 中,设A 对边为a ,B 对边为b ,C 对边为c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依

次为,,a b a

sinA cosA tanA c c b

=

== .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

>,那么

(1)比值

y

r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r α=;

(2)比值x r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r

α=;

(3)比值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 x α=;

(4)比值x y 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x

y α=;

(5)比值r x 叫做α的正割,记作sec α,即sec r

x α=;

(6)比值r y 叫做α的余割,记作csc α,即csc r

y

α=.

说明: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

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六个比值不以点(,)P x y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2

k k Z π

απ=

+∈时,α的终边在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 都等

于0,所以tan y x α=

与sec r

x

α=无意义;同理,当()k k Z απ=∈时,x coy y α=与

csc r

y

α=

无意义;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分别是一

个确定的实数,所以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是以角为自变量,一比值为

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六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函 数 定 义 域 值 域

sin y α= R [1,1]- cos y α=

R

[1,1]-

tan y α=

{|,}2

k k Z π

ααπ≠

+∈

R

(1)以后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2) α是任意角,射线OP 是角α的终边,α的各三角函数值(或是否有意义)与ox 转了几圈,按什么方向旋转到OP 的位置无关.

(3)sin α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与“α”的积.其余五个符号也是这样.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联系与区别:

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它们的基础共建立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r”同为正值. 所不同的是,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边的比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以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距离与坐标的比来定义的,它也适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实质上,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和研

究过程.

(5)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三角函数定义的一致性,将直角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使一锐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一直角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利用我们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 3.例题分析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2,3)P -,求α的六个函数制值。 解:因为2,3x y ==-,所以222(3)13r =

+-=

313sin 13y r α=

==;213

cos 13

x r α===

; 3

tan 2

y x α==-; 2cot 3x y α==-;

13sec r x α=

=; 13

csc 3

r y α==-

例2.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1)0; (2)π; (3)

32

π. 解:(1)因为当0α=时,x r =,0y =,所以 sin00=, 01cos =, tan 00=, cot 0不存在, sec01=, csc0不存在。

(2)因为当απ=时,x r =-,0y =,所以 sin 0π=, cos 1π=-, tan 0π=, cot π不存在, sec 1π=-, csc π不存在。 (3)因为当32

π

α=

时,0x =,y r =-,所以 3sin

12π=-, 3cos 02π

=,

3tan

2π不存在, 3cot 02π

=,

3sec

2π不存在, 3csc 12

π

=-.

例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0)a a a ≠,求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解:因为过点(,2)(0)a a a ≠,所以5|r a =, ,2x a y a ==

当25

0sin 5||5y a r a a

α>====

时, 5cos 55x a

r a

α=

==

;15tan 2;cot ;sec 5;csc 2αααα====; 当25

0sin 55||5y a r a a

α<====-

-时,

cos

x

r

α===

1

tan2;cot;sec

22

αααα

====-.

4.三角函数的符号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

①正弦值

y

r

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0,0

y r

>>),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0,0

y r

<>);

②余弦值

x

r

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0,0

x r

>>),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0,0

x r

<>);

③正切值

y

x

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x y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x y异号).

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

α

α

csc

sin

为正全正

α

α

cot

tan

为正

α

α

sec

cos

为正

5.诱导公式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知道: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同。

即有:

sin(2)sin

k

απα

+=,

cos(2)cos

k

απ

α

+=,其中k

Z

∈.

tan(2)

tan

k

απα

+=,

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三、巩固与练习

1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250o;(2)sin()

4

π

-;(3)tan(672)

-o;(4)

11

tan

3

π

2 求函数

x

x

x

x

y

tan

tan

cos

cos

+

=的值域

解:定义域:cosx≠0 ∴x的终边不在x轴上

又∵tanx≠0 ∴x的终边不在y轴上

∴当x是第Ⅰ象限角时,0

,0>

>y

x cosx=|cosx| tanx=|tanx| ∴y=2 …………Ⅱ…………,0

,0>

x|cosx|=-cosx |tanx|=-tanx ∴y=-2

…………ⅢⅣ………,

,0

,0

<

>

<

<

y

x

y

x |cosx|=-cosx |tanx|=tanx ∴y=0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切、余切

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三角函数的符号及诱导公式。 五、课后作业:

补充:1已知点P (3,-4)r r (0)r ≠,在角α的终边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 α+cos α的值 解:由定义 :5=r sin α=-

53 cos α=54 ∴2sin α+cos α=-5

2

六、板书设计: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值域:

练习1: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m ,且sin α=

,求cos ,sin αα的值。

解:由题设知x =y m =,所以2222

||(r OP m ==+,得r =

从而sin

4α=

m r ==,解得0m =或2

1662m m =+?=

当0m =时,r x ==

cos 1,tan 0x y

x

αα==-==;

当m =r x ==

cos tan 43x y r x αα=

=-==-;

当m =r x ==

cos tan x y r x αα=

=== 2.三角函数的符号:

练习2:已知sin 0α<且tan 0α>, (1)求角α的集合;(2)求角

2

α

终边所在的象限;(3)试判断tan ,sin cos 222ααα的符

号。

3.诱导公式:

练习3: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1)9cos

4π, (2)11tan()6π-, (3)9sin 2

π. 二、讲解新课: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P x y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

1.单位圆:圆心在圆点O ,半径等于单位长的圆叫做单位圆。 2.有向线段:

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3.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

P (,)x y ,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

长线交与点T .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x MP y ==,于是有

sin 1y y y MP r α=

===, cos 1x x

x OM r α====, 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

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 OM 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说明:

①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正弦线为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x 轴的垂直线段;余弦 线在x 轴上;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x 轴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

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

②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正弦线由垂足指向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余弦线由原点指向

足;正切线由切点指向与α的终边的交点。

③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三条有向线段凡与x 轴或y 轴同向的为正值,与x 轴或y 轴反向

的 为负值。

④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 4.例题分析:

例1.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

3π; (2)56π; (3)23π-; (4)136

π

-.

解:图略。

例2.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32sin

π与54sin π 2? tan 32π与tan 54π 3? cot

2π与cot 5

4π 解: 如图可知:

32sin

π>5

4sin π tan

32π< tan 54π cot

32π >cot 5

3.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

1? sin α≥

2

1

2? tan α>33

解: ?

?<α<

例4.利用单位圆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x 的范围。

(1)1sin 2x <-

; (2)1

cos 2

x >; (3)10,sin 2x x π<<>且1

cos 2

x <;

(4)1|cos |2x ≤; (5)1

sin 2x ≥且tan 1x ≤-.

答案:(1)71122,66k x k k Z ππππ+<<+∈;

(2)22,66k x k k Z ππ

ππ-+<<+∈; (3)5,36x k Z ππ<<∈;(4),6262

k x k k Z ππππ

ππ-++<<++∈;

(5)

322,2

4

k x k k Z π

π

ππ+<<

+∈.

三、巩固与练习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2.会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

3.利用单位圆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范围。 五、课后作业:

补充:1.利用余弦线比较cos 64,cos 285o

o

的大小;

2.若

4

2

π

π

θ<<

,则比较sin θ、cos θ、tan θ的大小;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出角θ的取值范围:

(1)3cos 2θ< ; (2)tan 1θ>- ; (3)3sin 2

θ>-. 六、板书设计: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理解三角函数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线.

2.理解握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3.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能力目标:1.掌握三角函数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线.

2.掌握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3.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授课类型:复习课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三角函数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线,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诱导

公式第一组.

2.确定下列各式的符号

(1)sin100°·cos240° (2)sin5+tan5 3. .x 取什么值时,

x

x

x tan cos sin +有意义?

4.若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满足sin αcos β<0,则此三角形必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5.若是第三象限角,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sin α+cos α<0

B :tan α-sin α<0

C :cos α-cot α<0

D :cot αcsc α<0 6.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02

cos

,问

2

?

是第几象限角?

二、讲解新课: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cos 1y x =

-; (2)2lg(34sin )y x =-

2、已知1212sin

?

?

???

,则θ为第几象限角?

3、(1) 若θ在第四象限,试判断sin(cos θ)cos(sin θ)的符号; (2)若tan(cos θ)cot(sin θ)>0,试指出θ所在的象限,并用图形表示出

2

θ

的取值范围. 4、求证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0tan 0

sin θθ

证明:必要性:∵θ是第三象限角, ∴??

?><0

tan 0

sin θθ

充分性:∵sin θ<0,

∴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或终边在y轴的非正半轴上 ∵tan θ>0,∴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sin θ<0,tan θ>0都成立. ∴θ为第三象限角.

5 求值:sin(-1320°)cos1110°+cos(-1020°)sin750°+tan495°. 三、巩固与练习

1 求函数cos sin tan |cot ||sin |cos tan cot x x

x x y x x x x

=+++

的值域 2 设α是第二象限的角,且|cos

|cos

,2

2

2

α

α

α

=-求

的范围.

四、小 结:

五、课后作业:

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确定下列各角的取值范围:

(1) sin α

x x x x π

<<

<<若求证:

3、角α的终边上的点P 与A (a,b )关于x 轴对称(0)ab ≠,角β的终边上的点Q 与A 关于直线y=x 对称.求sin αesc β+tan αcot β+sec αcsc β的值.

六、板书设计:

4-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掌握三种基本关系式之间的联系;

3.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能力目标: (1)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八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

生分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 (2)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

德育目标:训练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化归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角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

>,那么:

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y x α=,cot x y α=,sec r

x

α=,csc r y α=.

2.当角α分别在不同的象限时,sin α、cos α、tg α、ctg α的符号分别是怎样的? 3.背景:如果5

3

sin =

A ,A 为第一象限的角,如何求角A 的其它三角函数值; 4.问题:由于α的三角函数都是由x 、y 、r 表示的,则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讲解新课: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板书课题: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倒数关系:??

?

??=?=?=?1cot tan 1sec cos 1csc sin αααααα

(2)商数关系:??

??

?

=

=αα

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3)平方关系:??

???=+=+=+αααααα222

222csc cot 1sec tan 11

cos sin

2. 给出右图,你能说明怎样利用它帮助我们记忆三角函数

的基本关系吗?

(1)在对角线上的两个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等于1,有倒数关系。

(2)带有阴影的三个倒置三角形中,上面两个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有平

cosA

ctgA

tgA sinA cscA

secA 1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定边中学杜卫军整理 §1.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众所周知,海

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 (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理解“散点图”? 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 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 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板书:二、周期函数的概念) 3.[展示投影]练习: 已知函数f(x)满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均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 求f(x+2T) ,f(x+3T) 略解:f(x+2T)=f[(x+T)+T]=f(x+T)=f(x) f(x+3T)=f[(x+2T)+T]=f(x+2T)=f(x) 本题小结,由学生完成,总结出“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数个”,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引起混淆,特指最小正周期。 (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周期为5的周期函数,且f(1)=2005,求f(11) 略解:f(11)=f(6+5)=f(6)=f(1+5)=f(1)=2005 (3)已知奇函数f(x)是R上的函数,且f(1)=2,f(x+3)=f(x),求f(8) 略解:f(8)=f(2+2×3)=f(2)=f(-1+3)=f(-1)=-f(1)=-2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全套教案

第1,2课时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始 边 终 边 顶 点 A O B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全

高 中 数 学 必 修 4 教 案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

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 .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理论 本文分析的内容为新人A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其出发点就是将教材看成是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以及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从整个数学教育发展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再到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教材分析的意义;然后,按照树立正确教材观、深刻理解课标、分析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处理教材等步骤研究如何科学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其中的案例均来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最后,结合典例分析的感悟,提出了高中数学教材分析时应坚持的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及发展性原则,以提升教材分析的效果。 二、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的教材分析 从系统上看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必修四,它是由“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三部分内容组成。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都有好处。 本章内容以三角恒等变换重点,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并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等建立的正弦、余弦值的等量关系。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向量方法的应用;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

体会化归思想;在应用公式进行恒等变换的过程中,渗透了观察、类比、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特别是充分发挥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的作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进行引导。教材还对三角变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了明确的总结。 本章还强调了用向量方法推导差角的余弦公式,并用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上,降低变换的技巧性要求。教学时应当把握好这种“度”,遵循“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要随意补充知识点(如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这些公式只是作为基本训练的素材,结果不要求记忆,更不要求运用)。 三、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课时的教材分析 3.1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①能利用和、差、倍角的公式进行基本的变形,并证明三角恒等式。 ②能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③能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三角问题,通过三角变换解决。 发展要求: ①了解和、差、倍角公式的特点,并进行变形应用。 ②理解三角变换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 ③了解三角变换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2重点难点: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复习资料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高一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公式总结 复习指南 1.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立足教材,学好用好教材,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注意避免眼高手低,偏重难题,搞题海战术,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不良倾向,当然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的同时,应注重一题多解的探索,经常利用变式训练和变式引申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只停留在“懂”上,因为听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对,对了不一定美。即数学学习的五种境界:听——懂——会——对——美。 我们今后要在第五种境界上下功夫,每年的高考结束,结果下来都可以发现我们宿迁市的考生与南方的差距较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们的学生的解题的素养不够,比如仅仅一点“规范答题”问题,我们老师也强调很多遍,但作为学生的你们又有几人能够听进去! 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做到我经常所讲的做题的“三观”: 1. 审题观 2. 思想方法观 3. 步骤清晰、层次分明观 3. 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注重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习与反思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或者其他人传授给学生的,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一个充满想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你不想学,老师强行的逼迫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作用不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数学学习不但要对概念、结论和技能进行记忆,积累和模仿,而且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将让大家一定要好好预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位中科院的教授曾经给“科学”下了一个定义:科学就是以怀疑和接纳新知识作为进步的标准的一门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容得到巩固,知识的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希望大能够让数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自然的习惯! 5.注重平时的听课效率 听课效率高不仅可以让自己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事半功倍,可以省好多的时间。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上课时听不到什么,索性就不听,抓紧课堂上的每一点时间做题,多做几道题心里就踏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想象如果上课没有用的话,国家还开办学校干嘛?只要印刷课本就足够了,学生买了书就可以自己学习到时候参加考试就行了。 想想好多东西还是在课堂上聆听的,听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老师是如何想到的,与自己预习时的想法比较。课堂上记下比较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注重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过程。课后宁愿花时间去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样讲的,自己在整理时有比较好的想法,就记下来,抓住自己思维的火花,因为较为深刻的思维火花往往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 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

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 (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理解“散点图”? 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高中数学全套教案(新人教A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 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720? ,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360? 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之前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把对角的理解进行了推广.把角放入坐标系环境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 (即转体2周),“转体1080? ”(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 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 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 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 121221()()2()2() 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系统总结(全)

必修四常考公式及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考点一 角的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β|β= k ·360 °+α,k ∈Z } 2.象限角的表示方法: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