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最新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最新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最新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图④

图③

图②

图①

P N

M

A

C B

B

C

A

A

C

B

B

C

A

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28.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如图①),∠ACB =90°,AC =2,BC =4。折叠该纸片,使点B 落在边AC

上,折痕与边BC 交于点M ,与边AB 交于点N 。

(1)若折叠后,点B 与点C 重合,试在图②中画出大致图形,并求点C 与点N 的距离; (2)若折叠后,点B 与点A 重合,试在图③中画出大致图形,并求CM 的长;

(3)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P 处(如图④),设CP =x ,CM =y ,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

写出定义域。

26.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ax y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像交于点A (3,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像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n m M ,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动点,其中0<m <3,过点M 作直线MB ∥x 轴,交y 轴于点B ;

过点A 作直线AC ∥y 轴交x 轴于点C ,交直线MB 于点D .当四边形OADM

DM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6、小刘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1、图2.图1中,

90,30,5cm B A BC ∠=?∠=?=;图2中,90,45,3cm D E DE ∠=?∠=?=.图3是小刘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

DEF ?的直角边DE 与ABC ?的斜边AC 重合在一起,并将DEF ?沿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 、E 两点

始终在AC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 重合).

(1)在DEF ?沿AC 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小刘同学发现:F 、C 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小刘同学经过进一步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F 、C 的连线与AB 平行?

问题②: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A

B

C

图1

图2

D

E

A

B

图3

第26题图

27、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正比例函数直线x y 3=

与一反比例函数

图像交于第一象限内A 点,x AB ⊥轴于B ,6=AB

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②在直线AB 上是存在点P ,使P 到正比例函数直线OA 的距离等于P 到点B 的距离?若存在,求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已知△ABC 中,D AC BC AB ,8,6,10===是AB 边中点,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D 点旋

转,直角的两边分别与边BC AC ,交于F E ,。

①取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如图,画出△ADE 关于D 点的中心对称图形,E 的对称点为E ',试判断BC 于E 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设y BF x AE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8.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段

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

图(1)

图(2)

(备用图)

25.(本题满分9分,第1题3分,第2题3分,第3题3分)

如图,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l经过点A(3,5),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BO=45°。AH⊥OB,垂足为点H。

(1)求直线l所对应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3)如果点P是线段OB上一点,设OP=x,△APB的面积为S,写出S与

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为直线1. (1)观察与探究 已知点A 与A ',点B 与B '分别关于直线l 对称,其位置和坐标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 ()2,3C -关于线l 的对称点C '的位置,并写出C '的坐标______. (2)归纳与发现 观察以上三组对称点的坐标,你会发现: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______. (3)运用与拓展 已知两点()2,3E -、()1,4F --,试在直线l 上作出点Q ,使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相应的最小值. 2.如图,直线2y x m =-+交x 轴于点A ,直线1 22 y x = +交x 轴于点B ,并且这两条直线相交于y 轴上一点C ,CD 平分ACB ∠交x 轴于点D . (1)求ABC 的面积. (2)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点E 是直线BC 上一点,CDE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E 的坐标. 3.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a 6b 80-+-=. (1)a = ;b = ;直角三角形AOC 的面积为 . (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DOC =∠D 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D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 3BC =.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 (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5.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 、E 处,请问: (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请证明?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非常好的题目

压轴题精选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⑴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⑵当t 为何值时,△APQ 及△AOB 相似? 2、“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及函数x y 1 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 1∠AOB .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1,(a a P 、)1,(b b R ,求直线OM 对应的 函数表达式(用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y x O P Q A B

1∠AOB. 点在直线OM上,并据此证明∠MOB= 3 3、(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EFG的顶点E坐标为(4,0),顶点G坐标为(0,2).将矩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轴的点N处,得到矩形OMNP,OM及GF交于点A. (1)判断△OGA和△OMN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于点B,求直线AB的解析式;(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0) ).0,0(≥≥=?b a ab b a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x =:12x x ==; △=2 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 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汇总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 示);(5分) 26.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BC ⊥于M . 1分) 在正方形EFGH 中, 90,HEF EH EF ∠==o . (1分) 又∵90A B ∠=∠=o , ∴⊿AHE ≌⊿BEF …………………………………………………………(1 分)同理可证:⊿MFG ≌⊿BEF . …………………………………………………………(1分) ∴GM=BF=AE =2. ∴FC=BC-BF =10. …………………………………………………………(1分) (2)如图②,过点 G 作GM BC ⊥于M .连接 HF . …………………………………………(1分) .AHE MFG ∴∠=∠ …………………………………………………(1分) 又90,,A GMF EH GF ∠=∠==o Q ∴⊿AHE ≌⊿MFG . ………………………………………………………(1 分) ∴GM=AE =2. ……………………………………………………………(1 分) C B (第26题图2) F G

11 (12)12. 22 GFC S FC GM a a ∴=?=-=-V …………………………………………(1分) 如图,直线y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相交于点P . (1) 求点P 的坐标. (2) 请判断△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动(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EB y ⊥轴于B .设运动t 秒时,矩形 EBOF 与△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 )y y ?=+??=?? 解得:2 x y =???=??………………………1′ ∴ 点P 的坐标为(2 , ………………………1′ (2)当0y =时,4x = ∴点A 的坐标为(4,0) ………………………1′ ∵ 4OP == 4PA == ……………1′ ∴ OA OP PA == ∴POA V 是等边三角形 ...........................1′ (3)当0<t ≤4时, (1) ′ 2 128 S OF EF ==g g ………………………1′ 当4<t <8时, ……………………… 1′ 2 8 S =- +-………………………1′ 25、(本题8分)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A ()0,2,P 是函数()0>=x x y 图像上一点,PQ ⊥AP 交y 轴正半轴于点Q (如图). (1)试证明:AP =PQ ;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a ,点Q 的纵坐标为b ,那么b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非常好的题目)

压轴题精选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⑴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 ⑵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 2、“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与函数x y 1 =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 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 1 ∠AOB .要 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1,(a a P 、)1 ,(b b R ,求直线OM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 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点在直线OM 上,并据 此证明∠MOB=3 1 ∠AOB . 、 . 3、(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EFG 的顶点E 坐标为(4,0),顶点G 坐标为(0,2).将矩形OEFG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F 落在轴的点N 处,得到矩形OMNP ,OM 与GF 交于点A . (1)判断△OGA 和△OMN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 于点B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 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2B ,且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 ,点P 、点Q 在线段AB 上,点M 、N 在线段AO 上,且OPM 与QMN 是相似比为3∶1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90OPM MQN ∠=∠=。试求: (1)AN ∶AM 的值; (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表达式。 y x O P Q A B

(完整)上海八年级数学压轴题.doc

1.已知:如图,在△ABC 中, AD 、 BE 是高, F 是 AB 的中点, FG DE ,点 G 是垂足.求证:点G 是 DE 的中点. 2 OBC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 C 坐标为( 4 0 B 坐标为( 2 , 2 3 ), .如图,在△,),点 AB 轴,点 A 为垂足, OH BC , 点 H 为垂足.动点 P 、 Q 分别从点 O 、 A 同时y 出发,点 P 沿线段 OH 向点 H 运动,点Q沿线段 AO 向点 O 运动,速度都是每秒 1 个单位 长度.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证:OB CB; (2)若△O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当PQ OB (垂足为点M )时,求五边形ABHPQ 的面积的值. y A B Q M H P O C x

3.如图,在△ ABC中, AB=AC,点 P是 BC边上的一点, PD⊥AB 于 D,PE⊥ AC于 E,CM⊥AB于M,试探究线段 PD、PE、 CM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M E D B P C 4. 如图, Rt △ ABC中, AB=AC, A 90 ,O为BC中点。 (1)写出点 O到△ ABC三个顶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如果点 M、N分别在边 AB、AC上移动,且保持 AN=BM。请判断△ 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C O N A M B 5.如图,点 A 的坐标为(3,0 ),点 C 的坐标为( 0,4 ), OABC 为矩形,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像过 AB 的中点 D,且和 BC 相交于点 E, F 为第一象限的点, AF=12, CF =13. k 和直线 OE 的函数解析式; (1)求反比例函数y x (2)求四边形 OAFC 的面积.y F C B E D O A x _

上海初二上数学压轴题整理

八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项练习 (动点存在性)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 且AB =2,OA =2 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段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 PQ的面积为S,求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 (3)设P Q与OB 交于点M,当OM=P M时,求t 的值。 图(1) 60? B C A o 图 (2) (备用图) H 60? B C A o

(与面积相关)如图,直线l经过原点和点(3,6) A,点B坐标为(4,0) (1)求直线l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若P为射线OA上的一点, ①设P点横坐标为x,△OPB的面积为S,写出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PO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P点坐标. (第26题图)

Q R P C B A (与解析式相关).已知:如图,在Rt △AB C中,∠A=90°,AB=AC=1,P是AB 边上不与A点、B 点重合的任意一个动点,PQ⊥BC 于点Q,Q R⊥AC 于点R 。 (1)求证:PQ=BQ ; (2)设BP=x ,CR=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x 为何值时,P R//BC

已知:如图,在⊿ABC 中,∠C =90°,∠B=30°,AC=6,点D 在边BC 上,A D平分∠CA B,E为A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C 重合),EF⊥AB ,垂足为F. (1)求证:AD=DB ; (2)设C E=x ,B F=y,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3)当∠DEF =90°时,求BF 的长. 第26题图 F E D C B A

八年级数学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AC,∠A<90°,CD 是△ABC 的高,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与BE 交于点P.当∠A 的大小变化时,△EPC 的形状也随之改变. (1)当∠A=44°时,求∠BPD 的度数; (2)设∠A=x°,∠EPC=y°,求变量y 与x 的关系式; (3)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 的度数. 2.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 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写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m?3,3m+3),点 B(m,m+4)和 D(0,?5),且点 B 在第二象限.

(1)点 B 向 平移 单位,再向下平移 (用含 m 的式子表达)单位可以与点 A 重合; (2)若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则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且有点 C (m ?2,0). ①则此时点 A 、B 、C 坐标分别为 、 、 . ②将线段 AB 沿 y 轴负方向平移 n 个单位,若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求 n 的取值范围. ③当 m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题练习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压轴题专题练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已知点O 为等边ABC ?内一点,0110=∠AOB ,α=∠BOC ,以OC 为一边作等边OCD ?,连接AD 。 (1)当0150=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为等腰三角形。 2、(1)如图1: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上,BF ⊥AE 于点F,DG ⊥AE 于点G ,求证:△ADG ≌△BAF (2)如图2:已知AB=AC ,∠1=∠2=∠BAC, 求证:△ABE ≌△CAF (3)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AB>BC ,点D 在边BC 上, CD=2BD ,点E 、F 在线段AD 上,∠1=∠2=∠BAC,若△ABC 的面积为9,则△ABE 与△CDF 的面积的和是多少。 图1 图2 图3 3、.问题背景,请你证明以上三个命题; ①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 中,N 为BC 边上任一点,CM 为正三角形外角∠ACK 的平分线,若∠ANM=60°,则AN=NM ② 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N 为BC 边上任一点,CM 为正方形外角∠DCK 的平分线,若∠ANM=90°,则AN=NM O A B C D

③ 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 中,N 为BC 边上任一点,CM 为正五边形外角∠DCK 的平分线,若∠ANM=108°,则AN=NM 4、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线段AB 同侧作△ACD 和△BCE ,且CA=CD ,CB=CE ,∠ACD=∠BCE ,直线AE 与BD 交于点F , (1)如图1,若∠ACD=60°,则∠AFB= ;如图2,若∠ACD=90°,则∠AFB= ;如图3,若∠ACD=120°,则∠AFB= ; (2)如图4,若∠ACD=α,则∠AFB=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将图4中的△A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 至少在BD 、AE 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 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提示:始终证明DCB ACE ???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汇总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 轴题汇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 式表示);(5分) 26.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BC ⊥于M . 在正方形EFGH 中, 90,HEF EH EF ∠==. 又∵90A B ∠=∠=, ∴⊿AH E ≌⊿BEF …………………………………………………………(1分)同理可证: ⊿MFG ≌⊿BEF . …………………………………………………………(1分) ∴GM=BF=AE =2. ∴FC=BC-BF =10. …………………………………………………………(1分) (2)如图②,过点G 作GM BC ⊥于M .连接HF . …………………………………………(1分) (第26题图2) G

.AHE MFG ∴∠=∠ …………………………………………………(1分) 又90,,A GMF EH GF ∠=∠== ∴⊿AHE ≌⊿MFG . ………………………………………………………(1分) ∴GM=AE =2. ……………………………………………………………(1分) 11 (12)12. 22 GFC S FC GM a a ∴=?=-=- …………………………………………(1分) 如图,直线y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相交于点P . (1) 求点P 的坐标. (2) 请判断△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 动(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EB y ⊥轴于B .设运动 t 秒时,矩形EBOF 与△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 )y y ?=+??=?? 解得:2 x y =???=??………………………1′ ∴ 点P 的坐标为(2 , ………………………1′ (2)当0y =时,4x = ∴点A 的坐标为(4,0) ………………………1′ ∵ 4OP == 4PA == ……………1′ ∴ OA OP PA == ∴POA 是等边三角形 ………………………1′ (3)当0<t ≤4时, ………………………1′ 2 1328 S OF EF = = ………………………1′ 当4<t < 8时, ………………………1′ 2 8 S =- +-………………………1′

上海初二上数学压轴题整理

l O H x y B A 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8.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段 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 上海市虹口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八年级数学八校联考试卷 25.(本题满分9分,第1题3分,第2题3分,第3题3分) 如图,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l 经过点A (3,5),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ABO =45°。AH ⊥OB ,垂足为点H 。 (1)求直线l 所对应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5 3 = y ) (2)求线段AH 和OB 的长度; (3)如果点P 是线段OB 上一点,设OP =x ,△APB 的面积为S ,写出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80<≤-x ) 图(1) 60? B C A o 图(2) 60?M P Q H B C A o (备用图) H 60? B C A o

图2 图1 A B C D E F F E D C B A 26.(本题满分12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2分) 已知在△ABC 中,∠ACB =90°,AC =BC ,点D 是AB 上一点,AE ⊥AB ,且AE =BD ,DE 与AC 相交于点F 。 (1)若点D 是AB 的中点(如图1),那么△CDE 是___________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点D 不是AB 的中点(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一定成立,请加以说明,如 果不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AD =AC ,那么△AEF 是___________三角形。(不需证明) 上海市卢湾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26.如图,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6)A ,点B 坐标为(4,0) (1)求直线l 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若P 为射线OA 上的一点, ①设P 点横坐标为x ,△OPB 的面积为S ,写出S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②当△POB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P 点坐标.

最新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图④ 图③ 图② 图① P N M A C B B C A A C B B C A 上海初中八年级数学试卷压轴题 28.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如图①),∠ACB =90°,AC =2,BC =4。折叠该纸片,使点B 落在边AC 上,折痕与边BC 交于点M ,与边AB 交于点N 。 (1)若折叠后,点B 与点C 重合,试在图②中画出大致图形,并求点C 与点N 的距离; (2)若折叠后,点B 与点A 重合,试在图③中画出大致图形,并求CM 的长; (3)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P 处(如图④),设CP =x ,CM =y ,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 写出定义域。

26.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ax y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像交于点A (3,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像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n m M ,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动点,其中0<m <3,过点M 作直线MB ∥x 轴,交y 轴于点B ; 过点A 作直线AC ∥y 轴交x 轴于点C ,交直线MB 于点D .当四边形OADM DM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6、小刘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1、图2.图1中, 90,30,5cm B A BC ∠=?∠=?=;图2中,90,45,3cm D E DE ∠=?∠=?=.图3是小刘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 DEF ?的直角边DE 与ABC ?的斜边AC 重合在一起,并将DEF ?沿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 、E 两点 始终在AC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 重合). (1)在DEF ?沿AC 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小刘同学发现:F 、C 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小刘同学经过进一步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F 、C 的连线与AB 平行? 问题②: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A B C 图1 图2 D E A B 图3 第26题图

上海八年级上册综合压轴题

文莱压轴题八年级上册 1..已知:如图4,在△ABC 中,∠C =90°,∠B =30°,AC =6,点D 、E 、F 分别在边BC 、 AC 、AB 上(点E 、F 与△ABC 顶点不重合),AD 平分∠CAB ,EF ⊥AD ,垂足为H . (1) 求证:AE =AF ; (2) 设CE =x ,BF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 当△DEF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BF 的长. 2. 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AB = AC ,点M 、N 在边BC 上. (1)如图1,如果AM = AN ,求证:BM = CN ; (2)如图2,如果M 、N 是边BC 上任意两点, 并满足45MAN ∠=?,那么线段BM 、MN 、 NC 是否有可能使等式222MN BM NC =+ 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A C B D 图4 A C H F E D B 备用图 A B C M N (第27题图2)

3. 如图,把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上的点C ˋ处(C ˋ与A 、B 不重合),点D 落在点 D ˋ处,此时C ˋD ˋ交AD 于点E,折痕为MN. (1) 如果AB=1,BC= 3 4 ,当C ˋ点在什么位置时,可使△NBC ˋ≌△C ˋAE; (2) 如果AB=BC=1,使△NBC ˋ≌△C ˋAE 的C ˋ点还存在吗?,若存在,求出C ˋ点的位 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1,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非直 角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完成要求,并将所画的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 . 请你参考这个画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 如图2,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3,在△ABC 中,如图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M O P N 图1 ┌ F E D C A 图3 B A B C D E F 图2 E D ` C `N M D C B A

上海市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压轴题含复习资料

1.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BE 是高,F 是AB 的中点,FG DE ⊥,点G 是垂足.求证:点G 是DE 的中点. 2.如图,在△OBC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C 坐标为(4,0),点B 坐标为(2,23), AB y ⊥轴,点A 为垂足,BC OH ⊥,点H 为垂足.动点P 、Q 分别从点O 、A 同时 出发,点P 沿线段OH 向点H 运动,点Q 沿线段AO 向点O 运动,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OB CB =; (2)若△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当PQ OB ⊥(垂足为点M )时,求五边形ABHPQ 的面积的值. A B H O Q P y x M C

3.如图,在△ABC 中,AB=AC ,点P 是BC 边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M ⊥AB 于M ,试探究线段PD 、PE 、CM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B P 4. 如图,R t △ABC 中,AB=AC ,?=∠90A ,O 为BC 中点。 (1) 写出点O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 如果点M 、N 分别在边AB 、AC 上移动,且保持AN=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 你的结论。 5.如图,点A 的坐标为(3,0),点C 的坐标为(0,4),OABC 为矩形,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像过AB 的中点D ,且和BC 相交于点E ,F 为第一象限的点,AF =12,CF =13. (1)求反比例函数x k y = 和直线OE 的函数解析式; (2)求四边形OAFC 的面积. _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非常好的题目

压轴题精选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 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⑴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⑵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2、“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与函数x y 1 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 1 ∠ AOB .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1,(a a P 、)1 ,(b b R ,求直线OM 对应的函数表 达式(用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点在直线OM 上,并据 此证明∠MOB=3 1 ∠AOB . 3、(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EFG 的顶点E 坐标为(4,0),顶点G 坐标为(0,2).将矩形OEFG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F 落在轴的点N 处,得到矩形OMNP ,OM 与GF 交于点A . (1)判断△OGA 和△OMN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 于点B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 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y x O P Q A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 2C 1 A 2 B 2B 1 O 1O A 1 D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精选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 、OC 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对角线相交于点1A ;再以C A B A 111、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11,对角线相交于点1O ;再以1111C O B O 、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 1211C B B O ……依此类推.(1)求矩形ABCD 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1OBB C 、第2个平行四边形111A B C C 和第6个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 、,以菱形ABCD 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 1B 1C 1D 1,然后再以矩形A 1B 1C 1D 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 2B 2C 2D 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 2011B 2011C 2011D 2011的面积用含 b a 、的代数式表示为 . 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是斜边AB 的高,∠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F ,交BC 于E ,EG ⊥AB 于G ,求证:CFGE 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6,5,30AD BC AC BD OCB ==∠=?,求BC+AD 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 1,x 2,x 3,x 4, …,x n 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3x 1+4,3x 2+4, …,3x n +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 ,3,-2的极差是8,那么x 的值为( ) A 、6 B 、7 C 、6或-3 D 、7或-3 7.观察式子:a b 3,-25a b ,37a b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过点D ,则其解析式为 。 _ A _B _D _ G B C A D O

八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对于实数x ,若231a x ≤+,则符合条件的a 中最大的正数为X 的內数,例如:8的内数是5;7的内数是4. (1)1的内数是______,20的內数是______,6的內数是______; (2)若3是x 的內数,求x 的取值范围; (3)一动点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按如图1所示的方向前进,经过t 秒后,动点经过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中能围成的最大实心正方形的格点数(包括正方形边界与内部的格点)为n ,例如当1t =时,4n =,如图2①……;当4t =时, 9n =,如图2②,③;…… ①用n 表示t 的內数; ②当t 的內数为9时,符合条件的最大实心正方形有多少个,在这些实心正方形的格点中,直接写出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若有多点并列最远,全部写出) 2.如图,直线2y x m =-+交x 轴于点A ,直线1 22 y x = +交x 轴于点B ,并且这两条直线相交于y 轴上一点C ,CD 平分ACB ∠交x 轴于点D . (1)求ABC 的面积. (2)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点E 是直线BC 上一点,CDE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E 的坐标. 3.阅读并填空: 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D 是边AC 延长线上的一点,E 在边AB 上且联接DE 交BC 于O ,如果OE OD ,那么CD BE =,为什么?

解:过点 E 作E F AC 交BC 于F 所以ACB EF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OEF ∠=∠(________) 在OCD 与OF E △中 ()________COD FOE OD OE D OEF ?∠=∠? =??∠=∠? 所以OCD OFE △≌△,(________) 所以CD FE =(________) 因为AB AC =(已知) 所以ACB B =∠∠(________) 所以EFB B ∠=∠(等量代换) 所以BE FE =(________) 所以CD BE = 4.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a 6b 80-+-=. (1)a = ;b = ;直角三角形AOC 的面积为 . (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DOC =∠D 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D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5.如图,在△ABC 中,AB =AC =18cm ,BC =10cm ,AD =2B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