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温兴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于不同的组建动因、收入来源、构成主体、功能任务、运行机制及利益分配等因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属性特征与创新绩效,而且也会对其发展方向、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不同模式类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发展与绩效改进,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界定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同时,也明确提出,在总体部署中要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可见,探索科技创新的科学制度安排和合理运行模式,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目标。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仅承担着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及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职能,也负有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路径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进行正确识别与科学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

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必须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实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要素与结构,提升模式的可操作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就是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般方式和基本形态,包括组建目标制定、运行方式选择、利益分配格局、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产业技术研究院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既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法律法规政策等宏观因素,也要考虑产业发展属性、产业技术研究院构成主体特点及管理者战略思路等因素,是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思考和综合考量的结果。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特征

根据上述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界定,结合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特点和属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稳定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一经确定,会在后期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持续稳定,不会轻易变动,除非在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内部力量对比出现悬殊状态时,才会发生变化,而且当新的变化发生后,又会在一段时期内呈现新的稳定状态。实际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某种发展模式,是各方面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均衡”,而模式自身的发展演化就是一个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螺旋上升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它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从国内外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经验来看,某些地区或行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具有较为明确和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这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稳定下来的结果。正是因为具有稳定性,各产业技术研究院才会不断努力探索和塑造自身的独特发展模式。

(二)结构性

组织理论认为,对组织而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包括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内部治理机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构成要素并非互不相关和杂乱无序,而是具有一定的秩序和结构,呈现出自组织性特征。这种秩序和结构,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常运转和功能实现的组织保障。实际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

展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其各方面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又具体体现为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形式、联结链的数量及联系的强度等方面。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系统内每一要素与其他要素间联系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而且,这种系统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出多维性。

(三)复杂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不仅构成要素众多,而且内部结构及模式运行都充满复杂性。一方面,模式自身构成要素的类型及其特性极为复杂,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环境要素,又有内部条件要素,既有科技因素,又有人文要素等;另一方面,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自身运行与功能发挥的内在逻辑和机理也较为复杂,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和突变性,而且模式运行结果也是不确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复杂性增加了其组建与运行的难度,对产业领域遴选、构成要素主体组合及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适应性

作为内嵌于社会经济系统和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一类组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外部环境,其自身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和能量均由外部环境供给,而其运行的产出也必然由外部环境接收。一般而言,如果一个组织在战略和结构上能作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调整,那么,它就能获得巨大而持久的成长。反之,它将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例如,曾经的全球移动通讯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的倒下,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充分反映了它们没能及时因应市场环境尤其是消费环境的变化。同时,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战略和组织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唯有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均衡匹配与动态适应,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恰当的战略,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组织模式,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总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适应性水平越高,其运行绩效越好,反之绩效就越差1。

1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其与环境保持一致性的能力,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组织才能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则是组织与

环境实现有效连接的一种必备工具,因此,追求组织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成为

战略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组织战略管理者的基本任务。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容

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而言,其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根据其发展历程及运行情况来看,学术界和实践界对其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也逐步形成了基本共识。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中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探讨来看,可以将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具体化为发展定位与特色、内部治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

(一)发展定位与特色

定位是现代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发展定位与特色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组建之初必须明确的基本问题,不同的发展定位与特色不仅决定了产业技术研究院所涉及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范围和边界,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决定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此外,它对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产业技术结构和水平以及产业布局等都有深远影响。如武汉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武汉未来科技城”的首个项目,其基本定位是面向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整合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科技资源,在若干新能源技术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与专利、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取得在某些方向的国际先进直至领先地位,为湖北省、武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持。这样明确的发展定位与特色不仅为武汉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自身的长期发展确定了方向和基调,而且也为武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乃至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定位与特色在其组建之初就已基本确定,但它也仍然是动态变化的,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外部需求和自身需要。

(二)内部治理机制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部治理是指产业技术研究院内部各构成要素主体之间在责、权、利方面的相互约束、规范和制衡的机制,它是保障产业技术研究院良性运行与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具体来说,内部治理机制包括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决策机制、利益分享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完善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软件”,也充分

体现了其发展风格和模式,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部治理机制就是其发展模式。

(三)运行机制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机制则指产业技术研究院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产业技术研究院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日常运营系统、技术创新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是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转过程中的主体机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转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运行机制为其提供了主要动力来源和稳定系统。运行机制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及其制约关系,也是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中的自我调节方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营活动更加协调、有序和高效,增强其内在活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上述三个主要方面,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应该紧紧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科学、细致的设计和持续的调整与创新。

第二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既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绩效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格外关键。在实践中,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到底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从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历程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大体归结为经济体制、产业技术属性、产业发展战略、构成要素主体力量对比等四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

所谓经济体制(Economic Structure),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它通常指的是国家经济组织的

形式,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态,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经济体制反映了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体现了一定的所有制和产权结构与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统一,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范畴,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层面要素。从本质上讲,经济体制就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经济体制主要分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基本类型,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价格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而计划经济体制则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进行资源配置。当然,从经济体制的发展演进实践来看,由于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各国或地区的经济体制一般都是既有市场调节,也有政府调节,只不过二者的作用范围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

经济体制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模式具有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到底是实行市场机制还是计划机制,决定了其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中所需的各种产业科技创新资源调配方式和强度。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市场化取向是基本逻辑,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日益突显,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进一步定义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和运行模式选择提出了新的指导原则。从国内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情况来看,以深圳、上海等为代表的市场化发达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往往更多地遵循市场逻辑,市场机制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发挥着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作用,相反,在一些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更多地受到政府的引导和干预,政府行政命令和直接干预施加了较大的影响。

二、产业技术属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由于分工的不断深化,存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而且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与拓展,产业的边界与深度也逐渐演化,呈现前所未有的产业新属性。一般而言,不同的产业属性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其影响逻辑和路径也存在根本差异。同时,不同领域的技术也存在较大区别,其研发创新的逻辑和路径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产业技术属性不同,其创新组织方式及其对创新的要求也不同,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方

式,也应充分考虑到产业技术属性的差异,采用相适应的组建和发展模式。根据科技哲学的思想观点,产业技术属性包含自然属性和关系属性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属性是产业技术固有的属性,而关系属性则是产业技术自然属性作为一种固有属性在与人对其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属性,主要体现产业技术负荷价值的问题。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发展中,所涉及产业技术领域不同,其自然属性和关系属性均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必须识别并适应这种属性的差异。例如,对于纯粹的机械制造业和基于人类伦理道德的医学基因工程两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采用的发展模式应是截然不同的。

三、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的规划和引导,这种规划和引导往往是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来进行的。产业发展战略,是指在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规律性东西的基础上,从国家或区域产业发展全局出发,分析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要素及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明确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做出的产业发展宏观长远性筹划和决策。由于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历史及现实情境不同,产业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加之政府在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也不同,所以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其实,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发展,都是在国家或区域特定的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为了实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的特定目标,因此,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必然要在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内,充分考虑和匹配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而不能与之相悖。例如,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中心、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支撑作用。与此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武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产业领域遴选和组建运行模式设计上,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安排,到目前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突出成果。

四、构成要素主体力量对比

前面已经提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构成要素众多,包括大学、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中介组织、用户等等,那么,这些构成要素主体之间在功能、规模、性质、利益需求等各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即处于非均衡状态,即便是同类型的构成要素,如不同大学之间、不同科研院所之间在自身规模和实力上也都是不对等的,因而,这些构成要素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情况直接会影响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及运行。简单地说,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构成要素主体往往会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占据某种优势地位,其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组建形式、运行规则及其他事项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也主要由这一要素主体来选择和决定。总之,产业技术研究院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样,处于“控股”地位的股东有选择公司发展战略和模式的优先权和主导权。

以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然,由于产业技术研究院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且环境动态性较强,因而影响其发展模式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方面,比如,即便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构成要素中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领导人的价值观念和对待产业科技发展的观点等,也都会直接影响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过程中,到底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除了重点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外,还必须从具体情境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量。

第三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典型模式

前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内容及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是各构成要素主体相互协调、共同努力进行设计和选择的,这其中组建的牵头主体机构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较为丰富而稳定的发展模式,对这些典型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变迁的历程,总结经验得失,并有效地指导产业技术研究

院建设与发展实践。

回溯国内外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发展模式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政府推动+政府主导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加快产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和区域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基于此,为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色而进行。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推动+政府主导”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政府是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的直接推动者。政府通过制定各种层次的发展战略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规划、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等),出台各种具体的政策文件,或者通过地方性立法等方式,推动某些产业领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协调,增进其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意愿和动力,并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和保障措施。比如,成立于2013年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江苏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它承担着江苏省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创新为根本,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集成攻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先行先试,致力于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另一方面,政府也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的主导者。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业技术领域和项目选择、内部管理制度、利益风险分担、外部合作拓展、运行绩效评估等方面都主要政府负责和主导。政府部门不一定进行直接干预,这种主导行为一般都是通过政府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和工具而实施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意志,成为政府实施其发展战略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当

然,在特定条件下,政府也会作为参与者甚至龙头,通过直接的行政干预或政府行为,牵头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承担其运营管理职责。

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较为直接而激烈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一些产业领域的具体项目上,各地常常进行“锦标赛”似的竞争,争夺产业技术及项目落地的机会,以抢占地方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因此,地方政府都有较强的推动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在动机,并倾向于在其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层面战略体系中,各地区都获得了较为清晰的定位,纷纷被纳入这些战略规划中,比如“一带一路”战略、“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自由贸易示范区”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同时,在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各地也都更加重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纷纷制定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计划,这其中,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为了强化和保证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政府作为“总导演”和“红娘”,直接推动各构成要素主体积极结合,密切合作,形成产业技术创新共同体,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

其实,政府推动+政府主导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具有较为现实的优点和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首先,政府推进和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效率较高,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和主导,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构成要素主体之间在信息搜寻、协商谈判、履约监督等各方面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且还存在潜在的机会成本;其次,政府作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可以有效解决单纯靠市场力量推进和主导所必然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包括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以及公共物品缺乏等;再次,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掌控着各种社会资源,可以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力量高效及时地调动和配置各种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的资源要素,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地达成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的目标;最后,政府主管部门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视角,对经济、科技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进行审视,往往能超越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层面的判断,做出更加科学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决策,从而提高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质量和层次。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点,政

府推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的基本模式,受到较为广泛的推行。从我国各地区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转情况来看,也较好地发挥出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在这种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发展中的作用,也正是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

图3.1 政府推动+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结构

政府推动+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我国发展较为迅猛。近年来,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直接推动和主导,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及社会其他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相继组建了一大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二、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

尽管政府的推动和主导作用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至关重要,但成果转化中心 实验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 产业技术模块(1…n )

知识产权部 行政事务部 项目规划部 战略投资部 指导委员会 专家组 业务部门 政府推动+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由于政府作用的有限性和企业对市场具有的先天性敏锐嗅觉,在政府的推动下,由企业主导进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行,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发展模式,是指政府依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经济、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专项规划,积极通过采取政策优惠、配套措施等手段,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和运行,在具体组建和运行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体现为企业牵头、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负责解决收入来源问题等。

与政府推动+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相比,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很好地结合了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一方面,如前所述,政府具有资源、权力、视野等方面的优势,由政府推动来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更为便利和顺畅;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中的真正主体,对市场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各方面的判断更为及时和准确,而且企业是自负盈亏的主体,能独立承担各种市场风险。此外,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会形成和积累某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为客户创造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它能显著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以及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转移或复制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我国致力于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都特别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真正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裂变,许多地区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促进区域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正牵头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这种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有效弥补企业自身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短板,培育和强化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企业及政府、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发挥其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影响整个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在我国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利于对科技产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实现优化配置,同时进一步实施制度创新,这也是技术转移转化集合体模式的又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从国内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实践来看,其往往

立足于特定区域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整合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资源,致力于产业前瞻共性技术的研发,表现出目标明确、风险把控能力强、经费来源充裕、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顺畅、运作管理体制灵活多变等优点。尽管如此,这种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图3.2 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发展的定位一般是实现“实用产业技术研发、产业技术服务、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从内部管理体制看,其主要采用共建单位共同占有股份的公司化运行管理体制,由牵头的企业联合大学、科研院所以及政府共同组建核心管理团队,设置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中心、成果转化孵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机构(图3.2)。此外,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产业技术研发活动一般采用多项目同时展开的形式,从组织结构上看实行的是矩阵式结构,即不同的研发项目由不同项目团队负责。

从总体上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政府推动组建,受到政府战略规划的指导,收入来源上由政府有限投资、 竞争性研发服务收入成果转化中心 实验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 产业技术模块(1…n )

项目… 项目3 项目2 项目1

指导委员会 专家组 项目部门 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以及社会投资相结合,在牵头企业的主导安排下,遵循“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运行方针,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市场化模式实现资金和项目的自我循环,强化企业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能力建设。当前,国内采用此种模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典型代表有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三、政府推动+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尽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该是产业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但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研究型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不仅创造和传播科学知识,也是产业相关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本的重要提供者,在区域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关键主体角色。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汇集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各类顶尖科研机构。以美国硅谷为例,其集聚了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圣荷塞分校、加州大学圣克拉拉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丘陵学院、迪安萨大学和凤凰大学等在内的一大批一流研究型大学,以及大量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如斯坦福研究所、雅虎研究院、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智能辅助研究中心,谷歌、苹果、英特尔、微软以及通用、福特等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还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斯坦福线型加速器中心、农业部西部地区研究中心等五个国家实验室等1。这些地理分布集中、水平层次较高的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大量领先的科技创新知识和成果,也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并通过制度创新和文化引领强化和巩固了其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

对于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发展而言,大学和科研院所发挥的作用也举足

1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A 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 Driving towards Sustainable Growth and Quality Jobs,2011[EB/OL].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7078.html,/administration/eop/nec/StrategyforAmericanInnovati on/.

轻重,不仅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研究成果,而且还提供了实验平台和研发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和要素。在“三螺旋”模型中,Henry Etzkowitz重点强调了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利用方面的突出贡献。因此,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过程中,许多地区的政府积极组织论证,从多方面推动当地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牵头,发挥自身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优势,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我国,较为典型的是深圳,其通过引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大批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先后组建了若干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其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优势。大学和科研院所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和运行到底有何优势呢?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技术突破大都源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例如,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69年,互联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最先使用。目前,由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所诞生的世界知名企业就有HP、Yahoo、Google、Sun Microsystems、Silicon Graphics、Netscape、Cisco System等。麻省理工学院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突出,每年有大约150家与麻省理工学院有关的新公司成立,其中至少有10%的新公司直接由该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形成;其他大学如华盛顿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技术转移转化方面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以来,美国大约2/3以上的高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大型研究中心,它们在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进美国产业科技进步的主角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从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们也都为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新中国成立早期阶段,按部门和行业分类建立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直接为产业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了大量高水平成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比如农业大学、纺织大学、化工大学、建筑院校、各类工业大学等等,还有各行业专门研究院所如机械研究院、冶金研究院、化工研究院、船舶研究所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当前我国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大学的使命被界定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几大

方面,而这几大方面都直接与产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紧密关联,几乎所有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仍然是整个社会中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最大的主体之一。例如,清华大学对于我国的核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专业人才,而武汉大学对我国氨基酸产业更是贡献了大部分产业技术成果并进行了有效的孵化,而诸如钢铁研究总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船重工系列研究所等,更是成为我国许多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机构。总之,在政府推动下,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牵头单位,主导相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和运行,从我国产业发展历程与现实环境看,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和比较突出的必要性。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此种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有在武汉市政府推动下由武汉大学牵头主导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在上海市政府推动下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导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图3.3 政府推动+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四、市场驱动+企业主导模式 成果转化中心 实验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

产业技术模块(1…n )

项目… 项目3 项目2 项目1 指导委员会 专家组 项目部门 政府推动+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指挥棒作用日渐突出和深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各国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的配置,都逐步由政府行政力量为主体过渡为以市场机制为主体来进行,我国正在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也特别强调“以市场为导向”这一基本原则和逻辑。因此,从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实践来看,市场驱动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和推进方式,因而也理应成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和运行的重要方式。而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导者,负责各构成要素主体之间的联络和协商、发展战略的制定、资金投入的筹集、运行机制的设计等任务。

从根本上说,以市场为主要驱动力,以企业为主导组建和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灵活性和敏锐性的优点,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相关各种资源要素流向最能创造价值、回报最为丰厚的领域,最大化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和企业决策的自主性为此类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增强了其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适应性,有助于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适合的方式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目标。

在世界范围内,市场驱动+企业主导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主流模式,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此类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国内较为典型的此类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五、市场驱动+高校院所主导模式

如上所述,市场驱动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与发展能发挥更为灵敏和精准的导向功能,然而,这种导向作用绝不仅对于企业有效,对于构成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也能产生更好的效应。创新是一个由众多环节构成的连续过程,包含多种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各项创新活动及从事创新的各类主体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并呈“链条”形态,即创新链条。从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成果转化直至产品商业化,这一创新链条必须要维持顺畅运转并无缝连接,创新活动才能获得预期成果。在创新研究领域,存在著名的“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应用研究与商业化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跨越这两大“鸿沟”,而通过与经济和产业结合,进行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较为现实的路径选择。同时,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尤其是在我国科技创新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许多核心的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和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等都聚集在大学和科研院所,许多涉及产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计划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都主要由大学和科研院所承担。这就使得大学和科研院所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产业技术创新条件和扎实的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大学和科研院所将自己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实践结合,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必要性。在市场的驱动下,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提升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牵头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较为现实的选择。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开始高度重视与科技创新实际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并已开始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较具代表性。

综上所述,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划分主要依据其组建与发展的驱动力量和主导机构,当然,正如前面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所提及的观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组建与运行中的模式选择受到较为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因素数量和影响程度不同,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的发展模式也就不同。此外,除了上述模式划分之外,从其他视角分析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也有不同的模式类型划分,比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治理模式、组织结构类型、产权性质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方式与绩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效率,真正发挥其对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结合宏观外部环境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内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和选择最适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

中心等5个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入驻。这5个研究中心都已成为国内甚至全球各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技术研发阵地和技术成果来源,有效地推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

以上从发展概况、组织架构、发展成就等方面对国内较为典型的三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这些研究院分别代表了各自不同的类型和属性,也采用了差异化的运行和发展模式。当然,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还有众多其他类型的代表,其所涉领域、运行模式、发展成就等也都值得重点关注。总之,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模式。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1. 简介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为推动天津市产业发展而设立的科研机构。研究院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产业研究和创新,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目标 -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 开展产业研究:深入研究天津市重点产业领域,探索产业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3. 业务范围 研究院的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技术咨询和培训: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和提升技能水平。

- 科研项目开展:开展与天津市重点产业相关的科研项目,推 进产业技术创新。 - 技术转移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与推广,推动科技创 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 产业政策研究:研究天津市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提供 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4. 组织架构 研究院由技术研究部、产业研究部、合作推广部和行政部组成,各部门合作协调,共同推动研究院的工作开展。 5. 资金支持 研究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科研项目经费和企业合作 资金。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合作机会 研究院欢迎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技 术发展和创新。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申请科研项目、举办技术 培训等方式进行合作。

以上为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的简要内容,具体细节将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欢迎各界关注和支持,共同助力天津市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2)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并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此研究院旨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组织和管理 1. 设立研究院:成立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组成的研究院,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机构运作模式。

2. 组织架构:设立院长办公室、研究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实现科研、培训、项目管理等 工作的有序进行。 3. 研究院院长: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荐,具备丰富的科研 和管理经验,负责院内的整体决策和日常管理。 三、技术创新和科研团队建设 1. 招聘优秀人才: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技术人才,建立一 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以提供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科研项目。 2.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研项目的开展,通过与 企业合作共建研究基地,提供研发设备和实验平台。 3. 科研项目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科 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四、产业技术服务与推广

1. 建立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提升技术水平。 2. 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和行业峰会,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五、人才培养与交流 1.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合作,设立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班,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2. 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六、推动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 1. 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外部支持。

杭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杭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杭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建设方案。研究院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杭州市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2. 建设目标 研究院的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 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 推动产业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杭州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建设内容 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研究院将开展以下主要工作:

- 设立专业研究部门,围绕杭州市的重点产业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 - 建立科研平台,提供研究设施和实验条件,支持团队的科研工作。 - 积极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建立人才梯队,持续提升研究团队的实力。 - 推动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建设步骤 本文档中拟定了以下建设步骤: 1. 确定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 2. 开展科研人才招聘,组建专业团队。 3. 规划研究院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平台,进行建设。 4. 与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促进产学研合作。 5.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5. 建设效益

研究院的建设将带来以下效益: - 提升杭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杭州市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升级。 - 促进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 吸引优秀人才,培养科研人才梯队,为杭州市的科技发展提 供人才支持。 6. 总结 杭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方案将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应 用为目标,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 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希望该方案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推动, 共同助力杭州市的发展。 以上为杭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机构,其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机构设置、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一、机构设置 产业技术研究院通常由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组建,以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目标。在机构设置上,产业技术研究院往往设有多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负责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研究院还设有管理与支持部门,负责协调各个研究中心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 二、研究方向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通常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研究院会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如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的确定往往依靠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和专家评估等多方面的参考,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含量。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研究院通常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

知识,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双方共同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此外,研究院还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提升研究院的创新能力。 四、成果转化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最终目标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成果转化,研究院通常会积极与企业对接,将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培训。此外,研究院还会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展示、技术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并应用这些成果,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是以机构设置为基础,以研究方向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温兴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于不同的组建动因、收入来源、构成主体、功能任务、运行机制及利益分配等因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属性特征与创新绩效,而且也会对其发展方向、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不同模式类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发展与绩效改进,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界定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同时,也明确提出,在总体部署中要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可见,探索科技创新的科学制度安排和合理运行模式,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目标。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仅承担着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及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职能,也负有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路径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进行正确识别与科学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

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与功能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7078.html, 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与功能定位作者:刘辉杨忠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4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企业、产业竞争的加剧,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得到较快发展。陕西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6家产业技术产业研究院对运行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到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着理事会会议未形成制度化、联系分散、目标定位分散、赋予太多功能等问题。应借鉴国内新型研发组织实践的成功经验,将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定位在主要为区域和主导产业提供公共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定位;共性技术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66-0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方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不断涌现,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但在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试对此作一探索。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科技发达省份涌现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其快速发展,有其客观的现实需求和条件。 首先,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传统企业和产业类研发组织在高端人才聚集、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快速跟进服务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严重体制机制障碍,迫切需要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这就为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机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产生集产品开发和产业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统筹产业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迫切需要在政府支持引导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共建新型研发组织,形成新的研发机制[1]。 其次,企业竞争由产业链向研发链前移,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对专业化研发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新产品研发的重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领域,其新产品研发节奏不断加快,对专业化研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为专业化研发组织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成果。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幅度提升,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的贴近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规划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它对于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建设规划方案,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兴趣。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重要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公司的核心研发机构,承担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其建设规划对于提高公司的科研实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规划,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研究方向、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改进研发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影响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因素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成功与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战略定位、研发团队建设、研发设施投资等。其中,公司战略定位的准确性是决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首要因素。只有在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研究院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司研发工作和产业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方案:

1.明确定位:根据公司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研究院的建设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相一致。 2.构建研发团队:招聘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提升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研发经费和设施投资,提高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通过以上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相信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引擎,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确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顺利实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我们共同期待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成就!

产业研究院运营模式选择方案

一、政府主导,基于科研院所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由政府主导,在相关产业资源基础上,依托XZ的科研院所力量,发挥现有政府支持建立的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整合资源,有机协作。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课题制或项目负责制,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把产研院建设成为技术研发、成果转 化、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优点:政府主导,筹建迅速;可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引进政 策倾斜。 缺点:容易产生机制束缚;不利于整合产业力量,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潜力不明。 二、政府引导,基于产业资源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将产业研究院定位于相关产业资源 的战略合作联盟。由区域内多家较为领先的相关企业组建而成,其使命有二:一是为联盟内的成员企业提供研发资源,使其能够分享成果,减少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二是形成产业集聚,增加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量,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优点:研究院组织相对比较开放,有利于扩大影响;机制较为灵活; 缺点:产业研究院各个子研究所之间关系相对松散,缺乏纽带,需要在筹建之初设计好运行规则并有专门人才协调组织。 三、政企合作,基于龙头企业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通过政企合作,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政府与产业龙头企 业为基础的产业研究院,将研究院打造成集技术、资本、人才、管理、

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产业研究载体。更为重要的是, 依托龙头企业,研究院可以建立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如设立产业基金、设立创投公司、设立担保公司,以研究院作为主体,运作政府资源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通过对相关研究项目的培育、参股等方式,形成研究院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优点:产权清晰;产学研结合紧密;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缺点: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持;需要有长远的设计目标;短期效应不明显。

中船重工718所中电科13所54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方案(2018年7月9日)

附件1 中船重工718所中国电科13所54所 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方案 (2018-2020年) 中船重工718所和中国电科13所、54所都是我国军工领域骨干研究单位和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军单位,科技研发力量雄厚,高水平科技成果众多,但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比例低、数量少、规模小,对地方经济带动促进作用发挥不充分,也制约了研究所的持续快速发展。集中省、集团公司和所在市、研究所各方资源,以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使研究所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推动研究所紧密融入地方经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水平,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围绕推进三个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项目推荐-专家评议-统筹协调-推进实施的完整工作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产业生态构建聚集产业化资源,以应用示范引领产业发展,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紧密融合的

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化项目,组织推进一批示范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形成、壮大若干产业集群。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顺畅运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研究所收入和效益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研究所对当地经济和全省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中船重工718所,完成15项以上科技成果产业化,牵头或参与设立科技型企业3-5家。研究所年销售收入新增3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2家。中国电科13所,完成15项以上科技成果产业,整合或新设立科技型企业3~5家。力争3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研究所年销售收入新增30亿元。中国电科54所,完成10项以上科技成果产业化,牵头或参与设立科技型企业5-8家。研究所年销售收入新增4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3家。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项目遴选和组织推进机制 三个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推进工作暂按三年安排,围绕每个研究所重点产业化技术领域分批次组织。 1.项目推荐。718所重点围绕特种气体、氢能应用、新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三篇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三篇 篇一: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XX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XX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XX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内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产业研究方案院的模式研究方案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省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报告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科技产业园区作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创新的有效途径。本篇报告旨在研究和探讨不同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方面提出自身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一、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高科技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一环。这些园区以其具备的高新技术、优质人才和创新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入驻,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模式一: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以企业为主导,形成了集科研、生产、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通过提供创新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的入驻。这种模式的园区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合力,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模式二:以政府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通过集聚资源、政策扶持和吸引投资,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这种模式的园区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提升了园区整体创新能力。 四、模式三:以高校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园区模式

高校在这种模式下承担了园区的主导角色,将校园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形成 了一个集教育、科研、产业化于一体的园区。高校作为主导者,通过提供科技平台、技术转移等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转化。 五、模式四:以金融为主导的创业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高科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充当了主导角色。金融机构通过提供 风险投资、创业支持等服务,为创业者和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营指导。这种模式的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六、模式五:以跨国企业为主导的国际化园区模式 国际化园区是通过跨国企业的引进和合作,吸引外国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或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这种模式的园区所带来的国际化合作和跨国企业的投资,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模式之比较与启示 对比以上不同模式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我们可以发现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 势和适用范围。政府、企业、高校和金融机构等各个主体在园区建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中,需要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八、挑战与机遇 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人才短缺、融资困难、企业孵化周 期长等问题。然而,园区本身所蕴含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不可忽视的。政府和各方面需要加强合作,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的环境,为园区提供更多的创新机遇。 九、未来发展方向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一种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结合学术界的研究力量,与企业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对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问题与挑战的深入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导。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即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产业研究院的运作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1.组织模式:产业研究院的组织模式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灵活性体现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弱化层级关系,提高决策效率。可持续性则要求研究院能够建立自己的长期发展机制,确保研究力量和资源的稳定供给。 2.人才模式:人才是产业研究院的核心资源,应该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研究项目的开展。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空间。 3.项目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根据需求和资源分配情况,制定具体的研究项目。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项目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流于表面、自欺欺人的研究成果。 4.资源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利用。除了注重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此外,应建立科学的项目评审和资源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5.输出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输出和转化。通过发布研 究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向政府和企业分享研 究成果,提供政策建议和商业智库支持。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产业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总结起来,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需要关注组织、人才、项目、资源 和输出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合理配置和运作,产 业研究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探讨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探讨摘要 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科研能力建设和体制改革,是适应新时期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合理实现管理升级,实现功能拓展;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立足社会实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平行建设和运行,通过创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本文对国内产研院的发展现状、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产研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研究 引言 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校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有积极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创造了较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固定的思维模式、过时的运作模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不利于其作用的发挥。鉴于此,高校需要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作模式上下功夫。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从国情实际出发,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区域发展现状、高校优势、社会可用资源有效整合,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化、创新化和国际化运作。 一、产研院发展概况和运作模式 (一)发展概况 产研院起源于1998年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同时创办的北京清华产业发展研究院。其运营形式是依托清华的科技实力、科研设施和科技作用,在财政资金

的引导下,经过多元化投资,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供给技术支 撑和产业服务。2005年前后,哈尔滨、陕西、广东、上海等地纷纷效仿。依托地 方高校的科技实力和基础,第一批产研院建设发动。这一时期,因为思想认识的 不统一和建设的重要性不强,产研院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2013年以来,以江苏 产研院为代表的一批产研院,为促进区域经济优质发展、科技作用搬运转化和创 新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壮的科技力量。到2017年底,中国已建成1000多家产研院。 (二)建设模式 产研院建设形式的差异首要体现在筹建主体、研究范畴、职业、体系机制和 管理形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1.高等院校主导型 从发展过程来看,这种形式更为常见,不只数量多,并且发展优势突出。首 要特点是建设和支撑的主体是高校,研究院所需的技术、设施、人员和资金大部 分来自高效率。典型代表有前期的北京清华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近期的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 2.科研机构主导型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范畴的权威机构,在科技研 发和攻关方面实力雄厚。依托“两院”优势打造的产研院最为成功。首要特点是 将技术研发优势与地方经济优势和需求相结合,经过地方物资建设、地方招聘和 人才引进、地方作用搬运转化等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典型代表有中国 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产研院、中国工程院京津冀再制 造产研院。 3.地方政府主导型 跟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区域产业相结合, 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创立以产研院为中心的新式科研机 构刻不容缓。首要特点是在产研院的渠道上吸引和集合创新创业资源,经过产业

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提升的重要引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战略研究。 一、先进技术的应用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各个领域的高技术产业都需要革新性的技术支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获得技术竞争的优势。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三、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政府、企业和高校应该加强合作,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企业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高校则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四、人才培养与引进 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同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从而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五、金融支持与政策保障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和政策保障。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技术产业提供财税支持、减税优惠和融资担保等措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此外,应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支持,鼓励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高技术产业,降低行业风险。 六、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加强市场调研,为市场需求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七、国际合作与竞争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共赢。同时,要做好竞争准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八、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保障 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保障。各国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机构,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九、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相结合。各行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技术预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趋势,从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工业技术研究院盈利模式案例

工业技术研究院盈利模式案例 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个科研机构,其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通过申请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政府资助,这些项目通常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密切相关。研究院通过承担这些项目,提供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持,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2. 技术转移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研究资源,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技术转移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并从中获得技术转让费和咨询费用。 3. 专利和知识产权收益: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通常会申请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保护。这些专利和知识产权可以授权给企业使用,或者通过技术许可证等方式进行转让,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 4. 研发成果产品化: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将科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将其产品化,并通过销售产品获取收入。例如,研究院开发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可以转化为实际产品,并销售给相关行业和企业。 5. 教育培训和人才输出: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输出服务,向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人才引进服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人才服务,获得相应的培训费用和人才输出费用。

6. 国际合作项目: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与国外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通过合作项目的经费支持和技术转移,获得相应的收益。 7. 捐赠和赞助: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募集捐赠和赞助,用于支持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和运营费用。 8. 咨询和评估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和评估服务,为企业提供科技发展规划、技术评估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收取咨询和评估费用,获得相应的收益。 9. 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组织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参展费用、赞助费用等渠道,获得收益。 10. 产业化项目投资: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对一些有前景的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成为企业的股东或合作伙伴。通过项目的成功运营和盈利,获得投资回报。 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结合科研项目、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收益、产品销售、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活动方案之产业研究院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产业研究院建设方案XXX建设方案 【篇一:XXX研发平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XXX研发平台(中心)建设方案 编写提纲 1、建设背景及意义:所在产业领域的国内外研发现状及趋势、广州市该产业发展的需求,强调对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产业建设乃至对广东省的技术支撑作用。 2、建设基础:依托学院或科技创新平台,学科建设和人才优势,已有科技成果、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平台所转化的技术成果在本领域的关键程度,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景和产业化后对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3、主要研发方向及研发内容:研发方向与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对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相关产业有很强的针对性,强调其解决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建设的作用,强调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的产出能力。 4、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规划:针对已有的成果,分年度或分近、中、远期编制转化规划。强调通过集成和工程化,转化那些成果,要有具体的内容和科学的发展计划。

7、平台(中央)建设需求:包括组织架构、研发队伍组织(派出人员和向社会招聘的人员)、用房面积及经费投入、研发场所、研发设备及其他设施等。 8、近期进驻安排:拟首期进驻的人员安排、研发方向、研发室建设、设备购置等。 【篇二:XXX组建和运作策划方案】 附件 XXX 组建和运营策划方案(征求看法稿) 本文策划组建“XXX”(简称产研院),它参考包括XXX 等在内的国家级创新组织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模式和成功经验,在组织结构、科研管理、研发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建设支撑数字家庭建设的科研开发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产研院作为一个在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指导和管理下的正处级事业法人单位,围绕中国数字家庭模式,以市场和互动服务为导向,统筹、规划和组织关键共性技术、产品、系统和服务研发,建设相关研发、测试、实验等公共环境,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形成统一技术体系和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保障数字

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发展建议

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发展建议 一、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职责。建议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技术创新活动,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建议研究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优化成果转化机制 成果转化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议研究院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附加值。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研究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研究院加强产业研究,了

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是提高研究院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议研究院加强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加大对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为研究院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八、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衡量研究院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建议研究院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策略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策略 1. 引言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旨在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研发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简洁明了的建设策略,以确保研究院的顺利运营和取得长期成效。 2. 建设策略 2.1 优化组织架构 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架构是研究院成功运营的基础。我们建议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反应速度。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的研发团队,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加入研究院。 2.2 制定研究方向 研究院应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有

针对性的研发和咨询服务。此外,要与企业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2.3 加强技术转移和推广 研究院应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和推广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 际生产力。与企业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本 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 2.4 建立科研平台和实验基地 为了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院应建立先进的科研平台 和实验基地。投入资金和资源,引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工具,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5 加强项目管理和评估 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是确保研究院长期发展 的重要保障。制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时间表,合理分配资源和任务。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同时, 要加强对项目成果的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