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煤矿矿井90万吨初步设计

xx煤矿矿井90万吨初步设计

xx煤矿矿井90万吨初步设计
xx煤矿矿井90万吨初步设计

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团蒲县新乐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临汾市蒲县黑龙关镇境内,主井向南西方向1.5km 为在修的临(汾)大(宁)一级公路,有临汾至大宁、蒲县、永和、隰县的公交车经过。根据国家规划山西中南部大能力铁路将从井田北部穿过,并有望在南沟建设站台。该矿向西距蒲县县城约15km;向东约63km可到达南同蒲铁路临汾站,并可与大(同)—运(城)二级公路、霍(县)侯(马)一级公路、大(同)运(城)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新乐煤业为2008年7月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井。原矿名称为蒲县兴乐煤矿。

矿区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倒盾形,南北长约2700m,东西宽1280m,面积3.2618km2。

1.1.2矿区的农业生产建设情况

矿区内主要为黄土覆盖,地表植被不发育,有些灌木和少量农田。地表建筑物主要为民房,集中在化乐村和武家沟村附近。房屋结构多为砖混结构。农田主要位于矿井南部,农田主要种植玉米。

1.1.3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在工业场地建一座35kV变电站,双回路电源分别引自黑龙关110kV变电站35kV 母线和新建刁口110kV变电站35kV母线,导线型号为LGJ-185mm2,线路长度分别为10km和17km。输电线路电缆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型号为:YJV22-6/6 33150mm2。

地面35KV变电站采用的两台变压器为同等型号为SFZ11——10000/35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相数:3相;额定频率:50HZ;额定电压:35/6.3KV;额定电流:165/916.4A;电压组合:35±332.5%/6.3kv;联接组标号:YDLL。

35KV进线二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6KV出线14回,目前准备使用5回(入井2回、风井2回、地面1回)将来使用12回,备用2回,采用单母分段接线方式。

地面用电由6KV出线3回路,电缆选用MYJV22-6/6KV分别至1#和2#箱变,供地面生产生活系统;回风立井通风机及水源井电源由6KV出线3回路,电缆选用MYJV22-6/6KV ;入井6kV电源2回,引自矿井35/6kV变电所6kV 不同段母线,经主斜井敷设至井下中央变电所,电缆选用MYJV22—6/6kV—3x150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长度约0.7km。所选电缆当任意一回电源停止运行时,另一回可满足该变电所的全部负荷用电;压缩空气站由电源6KV出线2回路,电缆选用MYJV22-6/6KV;副井提升机由电源6KV出线2回路,电缆选用MYJV22-6/6KV。

中央变电所承担井下全部负荷用电。所内设JGP9L-6型矿用一般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11台,KBSG变压器4台,BKD-400馈电开关10台,ZBZ-4照明综保1台。主要向井下环节设备供电。

采区变电所与一采区水泵房联建,内设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12台,KBSG 变压器6台,BKD-400馈电开关10台,BKD-630馈电开关2台,ZBZ-4照明综保1台。电源引自井下中央变电所6kV母线不同段,主要向一采区水泵房及采掘面供电。

1.1.4矿区水文简况

井田处于龙子祠泉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西界附近。西北及北大面积出露碳酸盐地层,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下水向东南及东于龙子祠泉排泄。龙子祠出露临汾市西南13km西山山前,泉水出露于西山与临汾盆地交接处的坡积物中,出露标高465.2-478.0m,泉流量呈持续的衰减状态。

1.1.5矿区地形与气象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的东部,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面上由三条规模较大的山梁将井田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一条山梁近东西向展布,靠近矿区东界转折北西向分叉成两条山梁:一条北东向延伸出井田南界外;一条近东西向延伸出东界外。井田中南部一条山梁呈北东向展布,在井田中心腹部分叉出一条近东西向山梁延伸出井田西界,至井田东界处与另一条山梁相合。井田北西角至井田东

界中部发育一条北西向山梁,在井田东界中部与中南部山梁合为一条山梁,在井田北部分叉为三条山梁,近南北向延伸出井田北界。山梁两侧沟谷发育。最高点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中段山峰,标高为+1298.5m,最低点位于武家沟村南西村口,标高+1083m。相对高差215.5m,属黄土覆盖型低起伏山区。

地表主要沟谷中有基岩出露,其余大面积黄土履盖,坡徒沟深,且多为黄土冲沟,主要沟谷为武家沟村北东和桥沟村北东大冲沟,及井田北部北西向展布南东延展的大冲沟,均呈“丫”字型展布。以桥沟村冲沟较大。地表植被不发育,有些灌木和少量农田。地表建筑物主要为民房,集中在化乐村和武家沟村附近。房屋结构多为砖混结构。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根据蒲县气象台观测记录,年平均气温8.7℃,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最低气温为-6.8℃;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5℃。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年降水量为586mm,最大降水量为2400mm,年蒸发量为195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3.3倍。无霜期约171天,霜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冻土深度0.8~1.0m。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的东部,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面上由三条规模较大的山梁将井田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一条山梁近东西向展布,靠近矿区东界转折北西向分叉成两条山梁:一条北东向延伸出井田南界外;一条近东西向延伸出东界外。井田中南部一条山梁呈北东向展布,在井田中心腹部分叉出一条近东西向山梁延伸出井田西界,至井田东界处与另一条山梁相合。井田北西角至井田东界中部发育一条北西向山梁,在井田东界中部与中南部山梁合为一条山梁,在井田北部分叉为三条山梁,近南北向延伸出井田北界。山梁两侧沟谷发育。最高点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中段山峰,标高为+1298.5m,最低点位于武家沟村南西村口,标高+1083m。相对高差215.5m,属黄土覆盖型低起伏山区。

1.2.2井田地质层位概述

井田范围内大面积黄土履盖,植被不发育,地形切割强烈,仅在部分沟谷中和山梁上有基岩出露。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下段和中段部分地层,并零星分布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现结合钻孔资料,对矿区内的地层由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

1.奥陶系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分为上、中、下三段。本次只揭露到上段顶部,揭露厚度12.97m。以深灰色石灰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含白云质。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下段(O2f1):厚度84.60m。以泥质灰岩为主,常

夹有薄层状、似层状的石膏层,底部常含有白云质灰岩。上段(O2f2):厚度53.77m 。主要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的石灰岩、角砾状泥质灰岩组成,顶部含较多的星散状黄铁矿或结核。为浅海相沉积地层。顶部为古风化壳。

2.石炭系(C)

石炭系发育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分述如下:

(1)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覆于峰峰组地层之上。地层厚度19.13~34.13m,平均28.01m。由灰色铝质泥岩、含铝泥岩、黑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夹有2~3层石灰岩组成,含无开采价值的薄煤层。底部为红褐色、褐色铁矿层,俗称"山西式铁矿",成团块状、鸡窝状、似层状。向上渐变为灰色含铝泥岩、铝质泥岩、夹薄层鲕状铝土矿,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粘土质泥岩夹薄层状石灰岩和无开采价值的薄煤层。

(2)上统太原组(C3t)

自K7砂岩底至K1砂岩底,总厚度81.89~124.01m,平均98.98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为本区的重要含煤地层。由海陆交互相的石灰岩、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3.二叠系(P)

矿区内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和部分中段地层

(1)下统山西组(P1s)

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地层厚度17.40~30.15m,平均23.28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为整合接触,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含3~4层灰白色、浅色细粒砂岩及1、3号不可采煤层,2号大部稳定可采煤层。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自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地层厚度86.20-129.05m,平均109.09m。根据其岩性、岩相特征,划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

a 下石盒子组下段(P1x1)

自K8砂岩底至K9砂岩底,地层厚度36.22~61.50m,平均43.54m。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细粒砂岩互层为主。中部、上中部含薄煤层,下部含菱铁质结核。底部K8砂岩为灰色中细粒砂岩,波状层理,含泥质包裹体及粉砂岩条带,厚度变化较大。

b 下石盒子组上段(P1x2)

自K9砂岩底至K10砂岩底,地层厚度41.30~90.61m,平均65.56m。下部主要为深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中部主要为灰绿色、绿灰色砂质泥岩夹一层基本稳定的灰白色、浅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上部为灰绿色夹紫红色含铝质及铁质鲕粒的砂质泥岩和泥岩,夹一层灰绿色细粒砂岩。顶部有一层灰绿色带紫红色斑块的铝质泥岩,具鲕状结构,俗称"桃花泥岩",是确定上覆K10砂岩的良好辅助标志层。底部K9砂岩为浅灰绿色中粒砂岩。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自K10砂岩底至K14砂岩底,统称为上石盒子组,总厚度450m左右,根据其岩性组

合特征,以K12、K13砂岩为标志,区分为下、中、上三段,矿区内只有下段和中段部分地层。

a 上石盒子组下段(P2s1)

自K10砂岩底至K12砂岩底,只兴1号钻孔揭露该段,地层厚度206.20m。底部以紫红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下部以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黄绿色泥岩次之,夹少量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紫红色泥岩,间夹数层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上部主要为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夹数层灰绿色、黄绿色粉砂岩和灰绿色中—细粒砂岩。该组底部、中部及上中部分别分布有较稳定的中细粒砂岩带。底部K10砂岩,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包裹体,大型槽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b 上石盒子组中段(P2s2)

矿区内只保留其下部地层,本次钻孔也未揭露全该段。兴1号钻孔揭露厚度为110.75m。以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夹数层中—细粒砂岩。砂岩含紫红色条带,顶部含燧石条带。底部K12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4.第四系(Q)

为基岩之上的松散地层,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变化大。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41m。

(1)中更新统(Q2)

分布于矿区内的山梁及沟谷中,厚0~41m,由棕红、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2)上更新统(Q3)

在区内南西角黑龙关河滩小范围分布,厚0~5m,由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层、砾石层组成。

(3)全新统(Q4)

分布于区内黑龙关河河床,厚0~3m,由亚砂土、砂土、砂砾石等组成。

1.2.3井田主要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霍西煤田西南部,位于离石大断裂带内,离石大断裂为吕梁—太行山断块与鄂尔多斯断块的分界断裂,在临汾地区境内称为紫荆山大断裂。本井田位于化乐村北东侧,是紫荆山大断裂带内的一小断块。总体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井田北部局部转为北西向,倾向南西。

2、井田地质构造

受区域构造影响,本井田内褶皱、断裂较多,井田北部,因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倾向变化频繁。井田东北部倾角一般为40°左右,井田中部东侧一般为25°~35°,向西局部为65°左右,西界附近则变20°左右。井田南部东侧倾角多18°左右,中部多小于15°,西侧则变为26°左右。

陷落柱不发育,区内共发现4条断层,其中井田内3条,纵观全局,构造复杂程度应为中等类型。

主要地质构造表

陷落柱不发育,区内共发现4条断层,其中井田内3条,纵观全局,构造复杂程度应为中等类型。

主要断层特征见表1-1。

1.2.4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1.地表水

井田处于吕梁山南端主分水岭西坡,属低中山褶皱断块锓蚀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坡陡沟深,地势东高西低,沟谷常干涸,仅洪水时节有短暂流水。由于高差大,植被不发育,地表径流条件好。一般是雨停沟干,难以停留而形成地表水体,下渗补给地下水微弱。

2.井田内主要含水层特征

(1)第四系松散岩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沟谷中的砂砾含水层,一般厚度1~2m,透水性好,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为不含水层。

广泛分布的黄色亚粘土、亚砂土、粉砂土等,最大厚度可达100m左右,透水性差,分布地势高,补给源为大气降雨,为弱含水或不含水层。

(2)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有K8、K9、K10砂岩及分布于这些砂岩之间的砂岩层,在井田内大面积分布。其中K8砂岩为2号煤层顶板之上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为0.75~7.79m,为以石英为主,硅质胶结的中粒砂岩,井田内没有露头分布,接受断层水补给,但因赋存位置高,补给源不足,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48L/s.m,表明为弱富水性;K9砂岩位于2号煤层之上50~60m,厚度为2.20~4.60m,为长石为主,泥质胶结的中粒砂岩,含水性与K8相似;K10砂岩分布于井田西北部,距2号煤层100~120m左右,为中粗粒底部含砾砂岩,透水性良好,厚度5.72~7.80m,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位于高处,补给源不足,通过断层与其它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并受断层破坏,所以为弱含水层;分布在上述砂岩之间的砂岩层,厚度不等,特征相似,彼此间均有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的泥岩层隔档,故含水性均很差,但有断层贯通,对2号煤层有一定影响。

(3)山西组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有K7长石石英砂岩和2号煤层之上、相距很近的灰白色厚层中细石英砂岩。其中K7砂岩位于2号煤层之下,12~13m,一般厚度2.2~6.67m,其上、下虽有厚度

大于1.0m的,结构致密的泥岩多层,使其与其它含水层在垂直方向水力联系受阻,但断层又为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制造条件,因此主要补给方式为垂直侧向补给,但本身厚度很小,补给源不足,所以含水性很弱;2号煤层之上的灰白色石英岩(也称为中间砂岩),厚6~8m,硅质胶结,也因断层为上、下含水层水力联系创造条件,其补方式等特征与K7砂岩相似,所以也为弱含水层。该砂岩虽然与2号煤层相距很近,二者之间有泥岩阻挡,但因断层贯通对2号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

(4)太原组砂岩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砂岩(K1)、灰岩(K2)是井田内主要含水层。其中砂岩多为中细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含水性都很弱,石灰岩均位于9、10、11号煤层之上,厚层状。其中K4、K3灰岩不稳定,K2灰岩稳定性好,分布全区。单层厚度3-12m左右,补给条件差,岩溶裂隙不发育,钻进中消耗量无明显变化,钻孔抽水试验单位为0.0095,富水性弱,因此属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

(5)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及裂隙含水层

井田未出露,据区域调查资料,厚550m,峰峰组上段主要由块状石灰岩组成,裂隙发育程度不好,局部裂隙发育,不均一性强,具一定富水性,下段为泥质灰岩含有薄层,脉状、网格状石膏,与泥质灰岩胶织在一起为相对隔水层,困此,可以形成局部的上层滞水,因此,峰峰组为弱—中等富水性溶隙含水层。

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为主要含水层,灰岩岩溶、裂隙水相对较丰富,而且有发育的断层贯通,黑龙关村供水井(距井田8km)地下水位在+670~+700m之间,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推断本井田水位在+730m左右,由于井田靠近紫荆山大断裂,为龙子祠泉域的隔水边界,补给条件差,不利形成强富水性含水层,因此,可以推断本井田的奥灰岩溶水的富水性为中等溶隙含水层。

3.隔水层

2号煤之上,虽有“中间砂岩”K8及K8之上的砂岩裂隙含水层,但这些含水层之间,均为质细腻、结构致密,一般厚度都在1.0m以上,泥岩、砂质泥岩对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有良好的隔挡作用,阻挡含水层间的垂直贯通,是良好的隔水层。

2号煤之下,与K7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有8~10m厚以粘土质泥岩为主的地层,9+10、11号煤层之上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煤层之下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含水层相互之间都有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的粘土质泥岩相隔,厚度一般均大于1.0m,常与砂岩或灰岩相间产出,对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有良好的隔挡作用,阻水性强,是良好的隔水层。

4.矿井涌水量

井田位于黑龙关河东侧,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陡沟深,植被不发育,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难以形成地表水体,地下水接受补给量很少,而该区又为区域地下水补给区,有发育的断层与区外贯通,整体缺水,但受构造影响,局部可能富水,断层导水。随着开拓范围的扩大,上覆基岩风化带含水层,大气降水等影响,矿井涌水量将可能发生变化,本设计同时考虑井下洒水、注浆等水量约35~40 m3/h左右,为适当提高矿井的排水抗灾能力,预计矿井生产时一水平正常涌水量:55m3/h;最大涌水量80m3/h。二水平正常涌水量:85m3/h;最大涌水量110m3/h。

5.其它富水、导水因素

井田内褶皱、断裂均较发育,而且有部分规模比较大,属区域构造性质,是井田内重要的富水、导水因素。褶皱构造改变了地层原始赋存状态,特别是向斜或地层由陡变缓处,是有利的富水部位,井田内由于褶皱发育,这样的构造环境较多,应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其发育程度及规模,从而估计富水情况;断裂则是破坏地层原始形态,使其破碎造成较大的空间,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场所,沿断层破碎带走向、倾向又是地下水流动的通道,同时又将上、下各含水层相互贯通,加强了水力联系,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所以断层具有较好的富水、导水条件。

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1.3.1含煤地层

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叙述如下:

A、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自K

1砂岩底至K

7

砂岩底,平均总厚度98.98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为本区

的重要含煤地层。由海陆交互相的石灰岩、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9层,根据其含煤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划分为下、中、上三段。

(1)太原组下段(C

3

t1)

从K

1砂岩底至K

2

石灰岩底,地层厚度15.92~23.65m,平均19.14m。主要由灰

-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组成,夹一层不稳定的石灰岩,含9、10号分叉合并的全区可采煤层。底部K

1

砂岩为灰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层位稳定,岩性特殊,为良好的标志层。

(2)太原组中段(C

3

t2)

自K

2石灰岩底至k

5

砂岩底,地层厚度39.39~46.98m,平均44.39m。下部主要

为海相k

2

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和丰富动物化石;中部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

岩,夹灰黑色、黑色泥岩、粉砂岩及分布极不稳定的k

3

石灰岩;上部为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上中部夹7号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底部灰黑色、厚层块状

的K

2

石灰岩,富含海相动物化石,常夹2~3层燧石结核及一层黑色泥岩,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岩性特殊,是易于对比的标志层。

(3)太原组上段(C

3

t3)

自k

5砂岩底到K

7

砂岩底,地层厚度24.21~54.01m,平均35.45m。主要为灰黑

色、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中部含5、6号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分布有厚度变化较大的中细粒砂岩,上部含菱铁矿结核。底部k

5

砂岩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可做为对比标志。

B.下二叠统山西组(P

1

s)

自K

7砂岩底至K

8

砂岩底,地层厚度17.40-30.15m,平均23.28m。与下伏太原组

地层为整合接触,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

含3-4层灰白色、浅灰色细粒砂岩及1

上、1、2、3号煤层,其中1

、3号煤层为不稳

定的不可采煤层,1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2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

鹤岗矿业集团峻德煤矿240万吨年新矿井设计

摘要 本设计矿井为鹤岗矿业集团峻德煤矿240万吨/年新矿井设计,共 有2层可采煤层17#、21#。煤层工业牌号为1/3焦煤,设计井田的可 采储量20700Mt,服务年限为61a。设计采用以双立井为主的联合开拓 方式,划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达产时采区为一采区和二采区,各 布置一个工作面,联合布置,17#、21#层单独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 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顶板处理 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区通风系统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上行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矿井容易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39 m3/s,困难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46m3/s。进而选出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 NO-22,电动机型号为YB355M2-8,且对矿井所需通风构筑物进行布置。 关键词: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通风阻力

Abstract The design of mine for Hegang Junde Coal Mining Group 2,400,000 tons / year of new mine design, a total of 2 coal seam layer 17 #, 21 #. Industrial grade coal is 1 / 3 coking coal, the design of min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700Mt, length of service for the 61a double shaft design combined to open up the wa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six mining area. Mining area at the middle of a mining area and the second mining area, the layout of a face, a joint arrangement, 17 #, 21 # layers separate mining. Mining methods to falling down a long wall coal mining law, mining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technology approach for the entire roof falling Act. Mine ventilation for partition type, the method of taking the type of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s for the mining area and transport up the mountain track up the mountain into the wind, to wind up the mountain back to the wind, coal face using "U"-type upstream ventilation, the use of heading face pressure-in ventilation, mine design to be easy to time the wind was 139 m3 / s, designed to be a difficult time for the air flow 146m3 / s. Elected to the main mine fan model BD NO-22, the motor model YB35M2-8,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ine ventilation required to set up their equipment. Key words :ventilation desig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ventilation resistance

某小型煤矿初步设计书

一、开拓方式及水平划分、采区划分 原前进煤矿采用斜井开采,主要对C1煤层进行开采,年生产能力3万吨,矿山采用地下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机械通风、排水、运输。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采。 二、采区巷道布置、采掘设备配备、采煤方法 前进煤矿建于1994年,投资约80万元, 2002年由GZ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 2002年~2003年12月期间矿山进行技改扩能,并于2004年3月由GZ省国土资源厅另颁发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9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主采C1煤层,主斜井布置在原前进煤矿矿区东北部;回风斜井布置在原前进煤矿矿区东部。该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钻孔爆破落煤,木支柱支护,支柱排桩距1.0m,柱距为0.7m,“三四”排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全面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倾斜长约70m,走向约200~530m,采煤工作面配备了电煤钻、调度绞车等设备,掘进工作面配备了电煤钻、探水钻等设备。 三、采空区情况 原前进煤矿主要开采C1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06350m2,详见图13 技改前采掘工程平面布置面)。 第三节主要设备配备 一、运输、提升设备 原前进煤矿主斜井提升采用JT0.8型单滚筒提升绞车,配套电机功率为22kw;一次提升煤车两车矸石或材料一车。 二、通风设备 原二矿主要通风机采用FBCDZ-4-№12A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均为37kW。局扇采用YBT5.5型。 三、排水设备 原前进煤矿采用2台QY25-60/7.5型水泵排水,其流量为Q=25m3/h,扬程为

H=60m,配套电动机功率:N=7.5kw。 四、压风及瓦斯抽放设备 原前进煤矿采用柴油空压机-W2.8/5供风,无瓦斯抽放设备。 五、供电设备 原前进煤矿地面采用S9-100/10/0.4变压器,井下采用KS9-100/10/0.69变压器。 六、监测设备 原前进煤矿采用KJ90监控系统。

某煤矿初步设计

某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序言 为了初步了解XX勘查区的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及地质构造情况,为后期资源评估开发提供依据,受宁夏庆华煤化有限公司委托,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接了该区二维地震勘查工程。 2009年8月,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该区进行踏勘,并进行了相关试验,此后根据试验情况在认真分析甲方提供的该矿区文字说明和部分技术图纸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二维地震工作经验,参照原煤炭部颁发的《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编制了本次二维地震勘探设计。 第一节地质任务 参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及甲方要求,拟定本次二维地震勘查的地质任务如下: 1、控制测线上煤层隐伏露头,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50m; 2、控制测线上落差大于50m的断层,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50m; 3、控制主要煤层底板的深度。 4、初步控制边界断层的位置。

第二节 勘探区范围 根据矿方提供图纸,控制勘查区范围的拐点坐标如下: 表1-2-1 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 X Y 1 4120461.1060 36387186.3506 2 4120431.5646 36389406.0747 3 4121356.5306 36389418.2609 4 4121351.8895 36389788.1757 5 4122276.7127 36389800.3160 6 4122272.2349 36390170.1927 7 4123659.6079 36390188.3378 8 4123693.8564 36387599.6776 9 4123231.2941 36387593.4861 10 4123236.2533 36387223.6235 图1-2-1 勘探区范围示意图 N

推荐-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环境保护专篇 精品

第一章概述 1.1概况 1.1.1矿井基本情况简介 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山西省XX县XX镇XX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于XX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5′57″~112°37′51″,北纬39°40′55″~39°42′06″。 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于20XX年12月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XX县XX镇XX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发[20XX]89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资源整合后的矿井由原张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以斜井开拓,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木柱支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大巷及主井运输采用矿车运输,机械抽出式通风)和原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以斜井开拓,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支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大巷及主井采用皮带运输,机械抽出式通风)整合而成,利用原张庄煤矿的主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主井,在原XX煤矿主斜井西侧66m处新建一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副斜井,利用原XX煤矿的新斜井作为资源整合后的回风斜井,全井田分2个水平对4+9#和11#煤层进行开采。资源整合后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XX]23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晋政发[20XX]10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方针政策,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XX]35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复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重组整合单独保留煤矿,开采4—11#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重组后的煤矿企业名称改为山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20XX年8月,山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XX]第001157号,变更为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 20XX年11月1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XX111220XX5792,批准山西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开采4#~11#煤层,

露天煤矿年产6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露天煤矿年产6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论 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矿区概况 (1) 1.1矿区概况 (1) 1.1.1矿区地理及行政位置 (1) 1.1.2 交通条件 (1) 1.1.3矿床开采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2) 1.2矿区地文、水文及气候 (2)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 (3) 2.1区域地质特征 (3) 2.1.1地层层序 (3) 2.1.2地质构造 (4) 2.2矿体赋存情况 (4) 2.3矿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5)

2.3.1矿区水文地质 (5) 2.3.2矿床勘探程度 (5) 第三章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确定 (7) 3.1矿区工程地质 (7) 3.1.1 松散层地质 (7) 3.1.2 基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7) 3.2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7) 3.3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的确定 (8) 第四章露天开采境界 (9) 4.1开采境界的确定 (9) 4.1.1影响开采境界的因素 (9) 4.1.2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 (9) 4.1.3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 (10) 4.2露天采场剥离量与煤工业储量的计算 (12) 4.2.1剥离量的计算 (12) 4.2.2 露天开采境界煤量计算 (13) 4.3计算平均剥采比 (14) 4.3.1平均剥采比 (14) 4.3.2服务年限 (14) 第五章矿田开拓 (16) 5.1露天矿生产工艺的选择 (16)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前言 绿水洞井田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绿水洞煤矿矿部设在华蓥市天池镇。井田位于华蓥山背脊脊部地带,南北长9.7~6.6km,东西宽3.2~2.2km,面积23.5km2。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井田范围内还有剩余地质资源量57.086Mt,可采储量39.96Mt。 绿水洞矿井划分为+790m、+6 60m、+528m、+350m等水平,开采标高为+999~±0m,自1981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初期投产的+790m生产水平现已开采结束,+660m水平仅剩643、615两个采区。+528m水平打锣湾背斜区域的工作面亦只能采5年左右,目前已延深部分工作面到+528m水平以下开采,+528m西翼南已经采完,西翼北急倾斜采区受开采技术限制暂未布置采区,+528m东翼南北适合综采,已布置两个采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Mt/a,现有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综采工作面均采大倾角煤层,炮采工作面为残采,根据矿井生产安排,预计5~6年后,+528m水平适合进行综采的区域将全部采完,+528m水平只能作为辅助生产水平,矿井急需进行+350m水平延深工作。受业主委托,我院编制了矿井+350m水平延深工程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7月4日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 10、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号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1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前言 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安泽县城北西方向的唐城镇梨八沟村与三交村之间,距安泽县城直距32.5Km,南东距唐城镇约4.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唐城镇管辖。该矿始建于1996年,1993年投产,矿井原采用主立井、副立井、安全出口三个立井开拓全井田,主立井为箕斗提煤兼做矿井回风井,因矿井井型较大,提煤、回风利用一个井筒漏风大,安全性较差,同时井下通风系统存在通风路线长、进风断面小、通风阻力大等诸多问题,矿方于2007年11月委托山西安煤矿业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回风井初步设计》,设计在主井工业场地南侧新建一回风立井,作为矿井的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主立井不再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仅担负矿井提升任务,作为矿井的进风井兼作安全出口,副立井功能不变,作为辅助进风井,原安全出口斜井关闭,并于2007年11月临汾市煤炭工业局临煤审发〖2007〗407文件对该设计进行了批复。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关于临汾市安泽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确定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能力由60万吨/年增加到90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17日为该公司换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批准开采山西组2号、3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井田面积5.8525Km2,矿井生产能力

净增30万吨/年。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使该矿稳定、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将企业做强、做大,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受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初步设计的编制任务。 一、编制依据 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 2、《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2007年12月)。 3、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8年1月晋煤行发〖2008〗82号《关于对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的批复》文件。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 6、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 7、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8]1135号文“关于临汾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8、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对该公司2号、3号煤层的鉴定报告。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简况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经济概况 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 七、交通运输 八、电源、水源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构造 三、煤层及煤质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环境地质条件 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二、矿井储量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三、矿井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 三、水平划分 四、大巷布置 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四节井筒 一、主斜井 二、副斜井 三、回风平硐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形式 二、井底车场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

第三章大巷运输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 一、运输方式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矿车 一、矿车选型 二、矿车数量计算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 四、工作面回采方式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 三、采区巷道布置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 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 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 成庄煤矿(以下简称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翼,晋城市西北20km处,跨泽州和沁水两县。工业广场位于泽州县下村镇史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11″—35°39′50″,东经112°36′06″—112°43′49″。 成庄井田北至大阳井田南界,南至寺河井田北界,东以煤层露头及小窑为界,西与潘庄井田为邻,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9.7km,面积74.3338km2。 太(原)—焦(作)铁路由井田东10余km处通过,侯(马)—月(山)铁路从西南约7km处通过。矿井有铁路专用线经古书院矿与太焦铁路接轨,距古书院矿18km。207国道(太原—洛阳)在成庄矿东侧约20多km 处通过,晋(城)—长(治)、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邯(郸)、太(原)—长(治)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交通极为便利(图1-1-1)。 1.1.2地形、地势及河流 本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沟谷发育。中部高,东、西部低,最高点标高为1146.5m,最低标高为691.3m,相对高差为455.2m。东部长河西岸有黄土覆盖、西部沁河东岸也有黄土覆盖,中部山区森林发育。井田内村庄位于黄土冲沟两侧或山顶低洼处有黄土覆盖的地方。河谷两侧为侵蚀堆积地形,形成河漫滩及以上的三级阶地。 1.1.3水文 水系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长河,为沁河支流,由东北向西南从井田东缘流过。史村河、河底河等为长河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长河,为季节性水流。

图1-1-1 交通位置图 1.1.4气象及地震 晋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宜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据晋城市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22.8℃(1956年1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38.6℃(1967年6月4日)。雨季为7、8、9三个月,平均年降水量622.7mm,最小295.9mm(1965年),最大1010.4mm (1956年)。平均年蒸发量1783mm。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本井田属地震烈度区Ⅵ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

杨岐乡杉窝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作用、原则和编制依据: 由于矿区围煤层赋存条件较好,储量丰富,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矿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和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本设计在严格执行《上栗县岐乡杉窝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上栗县岐乡杉窝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编》等有关规程、规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矿井资源储量和矿井现有条件和状态,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生产环节简单,工程量小,投资省、见效快。 编制依据 1、省煤矿2011年6月编制《上栗县岐乡杉窝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2、省煤矿2011年7月编制《上栗县岐乡杉窝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编》。 3、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赣煤行管字[2010]134号文);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7、《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GB 50581-2010) 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T50518-2010); 9、《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 50554-2010); 10、《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GB 50383-2006); 11、《煤矿井下排水泵站及排水管路设计规》GB 50451-2008; 12、《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GB50417-2007; 13、《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 14、《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GB50399-2006)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 二、矿井及改扩建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上栗县岐乡杉窝煤矿位于上栗县城南东125°方位,直距约9km,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19国道在南源相连,至上栗县城14km,至市30km,该矿井由省煤矿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采用平硐开拓。利用现有+480m平硐为回风平硐,利用矿区围已施工的+428.91m平硐为主平硐,开采矿区+430m标高以下煤层。由于矿井煤层大多赋存在+400~+200m标高,设计采用平硐暗斜井开采,初期自+428主平硐开口布置主、副暗斜井至+270m标高作井底车场及相关硐室。主暗斜井兼作采区轨道上山、副暗斜井兼作采区回风上山,通过+430m运输石门将主暗斜井与主平硐连通,通过+430m回风石门及+430~+480m回风斜巷将副暗斜井与+480回风平硐连通,形成生产系统。后期在2煤底板布置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至+200m标高,开采+270m~+200m标高煤层。 主暗斜井及后期轨道下山倾角28°,采用单钩串车混合提升,担负矿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已势在必行。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08文批复精神,由主体企业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县龙潭沟煤矿、####家村煤矿等二座煤矿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一个矿井,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采10号煤层,整合后生产能力为45万t/a,为了满足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的需求,矿方委托克瑞通实业补充勘探并编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地质依据: 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 2、《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 4、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5、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

1、详细查明井田及周围较大的构造形态的发育情况,查明断层、褶曲的性质、延伸方向及长度,评价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 2、详细查明含煤地层特征,查明组及组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况。 3、详细查明井田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利用方向。 4、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计矿井涌水量。 5、详细查明井田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查明老窑、采空区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情况,查明采(古)空区围及其积水量、积气、火区情况。 7、详细查明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地温等基本情况,并对整合后矿井的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8、估算各可采号煤层资源/储量。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与围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川镇太寨、寺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县川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1′50″-111°33′11″,北纬34°53′37″ -34 °54′58″。 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4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复############煤

(整理)年产量为60万吨的煤矿矿井设计2300864

年产量为60万吨的煤矿矿井设计 一、绪论 矿山提升设备是矿山运输中的咽喉设备占有特殊地位是井下与地面联系的主要工具。 矿山提升设备的用途是沿井筒提运矿石和废石,升降人员下放材料工具和设备。矿山提升设备在工作中如果一旦发生机械和电气故障就会造成停产甚至人身伤亡。为了保证生产和人员的安全,所以对矿山提升设备要求运行准确,安全可靠,必须配有性能良好的控制设备和保护装置。矿山提升设备的耗电量一般占总耗电量的30%~40%,所以为了降低矿石的成本必须经济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矿山提升设备。矿山提升设备又是矿井最大的固定设备之一,是一套较复杂的机械—电气机组。 早在公元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作为提水工具,据记载,800多年前我国的采矿工业就采用辘轳来提升矿石和人员等,以后又发展成畜力提升机。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蒸汽拖动的矿井提升机(直至目前在国内外一些矿山还能看到),使提升机的能力大大提高。后来又出现了电动机利用电力拖动机。由于电力拖动无论在效益上还是在使用条件上都优于蒸汽拖动,因此电力拖动提升机迅速取代了蒸汽拖动提升机。随着电动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电力拖动矿井提升机与原始的电力拖动提升机已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便矿井提升机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可以记录机器运行参数和各种生产指标以及进行数据综合与处理,并具有为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各种保护系统,使提升机运行与整个矿井系统连接,联成一个自动运行系统。 从提升机的结构和品种方面的发展来看,首先出现的是单绳缠绕式圆柱形单筒提升机,1876年德国人戈培利用摩擦原理,制造出单绳摩擦式提升机。这种提升机用一根提升钢丝绳,绳的两端分别各联接一个提升容器,而提升钢丝绳则搭挂在轮上,摩擦轮转动时,轮上的提升钢丝绳因摩擦力而随摩擦轮一起转动,使绳上两端的提升容器一个上升,一个下降,摩擦轮反转时,提升容器运行方向也相反。由于轮提升钢丝绳不缠绕在轮上,提升高度(或距离)与摩擦轮尺寸无直接关系。所以摩擦提升机特别适合于较深矿井中。为纪念戈培的功绩,人们常把单绳摩擦轮式提升机称作“戈培轮式提升机。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造初步设计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前言 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安泽县城北西方向的唐城镇梨八沟村与三交村之间,距安泽县城直距32.5Km,南东距唐城镇约4.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唐城镇管辖。该矿始建于1996年,1993年投产,矿井原采用主立井、副立井、安全出口三个立井开拓全井田,主立井为箕斗提煤兼做矿井回风井,因矿井井型较大,提煤、回风利用一个井筒漏风大,安全性较差,同时井下通风系统存在通风路线长、进风断面小、通风阻力大等诸多问题,矿方于2007年11月委托山西安煤矿业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回风井初步设计》,设计在主井工业场地南侧新建一回风立井,作为矿井的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主立井不再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仅担负矿井提升任务,作为矿井的进风井兼作安全出口,副立井功能不变,作为辅助进风井,原安全出口斜井关闭,并于2007年11月临汾市煤炭工业局临煤审发〖2007〗407文件对该设计进行了批复。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关于临汾市安泽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确定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能力由60万吨/年增加到90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17日为该公司换发了新的采矿

造初步设计 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批准开采山西组2号、3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井田面积5.8525Km2,矿井生产能力净增30万吨/年。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使该矿稳定、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将企业做强、做大,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受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初步设计的编制任务。 一、编制依据 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 2、《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2007年12月)。 3、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8年1月晋煤行发〖2008〗82号《关于对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的批复》文件。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 6、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

煤矿初步设计

山西潞安集团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扩区初步设计 说明书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二○一五年二月

山西潞安集团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扩区初步设计 说明书 工程编号:C1787 矿井规模:1.20Mt/a 院长:徐忠和 总工程师:耿建平(兼) 项目负责人:李涛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二○一五年二月

目录 总论 (1)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13) 第一节井田概况 (13) 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21) 第三节矿井资源条件 (23) 第四节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82) 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6)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86)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93) 第三章井田开拓 (96) 第一节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96) 第二节开拓部署 (113) 第三节井筒 (118) 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121) 第四章井下开采 (125) 第一节采区布置 (125) 第二节采煤方法及工艺 (129) 第三节“三下”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 (141) 第四节巷道掘进及机械化 (142) 第五章井下运输 (147) 第一节煤炭运输方式及设备 (147) 第二节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 (153)

第三节矿井车辆配备 (163) 第六章通风与安全 (165) 第一节瓦斯资源分析和瓦斯涌出量计算 (165) 第二节瓦斯抽采 (166) 第三节矿井通风 (184) 第四节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193) 第五节矿井火灾防治 (196) 第六节矿井粉尘防治 (218) 第七节矿井水害防治 (222) 第八节矿井热害防治 (230) 第九节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 (231) 第十节井下安全监控设备选型、自救器的配备 (232) 第十一节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232) 第十二节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33) 第十三节矿山救护 (246) 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250) 第一节提升设备 (250) 第二节通风设备 (267) 第三节排水设备 (270) 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273) 第五节制氮设备 (276) 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 (278) 第一节煤质及煤的用途 (278) 第二节煤的加工 (278) 第三节主、副井机械设备及布置 (283)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井田位置及交通 1. 井田位置 门克庆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境内,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的中部,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乌审旗图克镇、伊金霍洛旗台格苏木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9°25′35″~109°31′00″ 北纬: 38°52′21″~ 38°59′00″ 井田范围:按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门克庆井田境界由原门克庆井田和陕汉毛利井田合并后范围为准,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1-1-1)。井田北与葫芦素井田毗邻,西与梅林庙井田相接,南与母杜柴登井田为邻,东与二号勘查区西部边界相接。井田东西宽约7.6km,南北长约12.3km,井田为一规则的长方形,面积约94.95km2。 2. 井田交通 井田交通方便,东部有包(头)~神(木)铁路、正建的新包(头)~西(安)铁路和210国道(包头~南宁)呈南北向通过;紧邻井田西部边界外有规划的矿区铁路、矿区公路呈南北向通过。井田距210国道约23km,有乡村公路相通。沿210国道向北约130km可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向南约60km 可达陕西省榆林市。 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通信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主要的铁路和公路均在此交汇,南北向有210国道(北京~南宁)、213省道(包头~府谷)、包神铁路(包头~神木)、拟建的包西铁路(包头~西安)通过,东西向有109国道(北京~拉萨)通过。东胜区北距包头市108km,南至包神铁路大柳塔车站78km,西距乌海市360km,东抵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45km。 表1-1-1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本井田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为煤炭外运及生产所需设备、材料物资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1,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见图1-1-2。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东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为毛乌素沙漠的东北边缘地带。井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

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目录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 第一节井田概况 (2) 第二节地质特征 (4) 第二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21)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21)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 第三节井田开拓 (24) 第四节井筒 (29)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30) 第三章通风与安全 (31) 第一节概况 (31) 第二节矿井通风 (32) 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1) 第四章通风设备 (56) 第一节通风设备 (56) 第五章技术经济 (57) 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57) 第二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9)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隶属沁源县西部的柏子镇、李元乡、中峪乡、古县北平镇,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27′42″~36°33′06″,东经112°09′31″~112°14′53″。 在井田的西部有北平-古阳公路经古县、洪洞可与大运公路及南同蒲线相接,南部有宝丰-唐城公路经安泽与309国道相连,中部柏子-中峪-沁源及北部的柏子-李元-北园村公路经沁源-沁县公路可接208国道和太长高速公路,沁(源)-沁(县)铁路可与太焦铁路线相接,交通尚属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势及河流 井田地处太岳山区霍山东麓。地形总的趋势是南、北部高,中部低,最高点在北部的侯神岭西部,标高1499m,最低点在柏子河蔚村段的河谷中,标高1058.20m,相对高差440.80m。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柏子河河谷较为宽阔,由西北向东南贯穿矿区中部,两侧山谷呈树枝状分布,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本区属黄河水系沁河流域,主要有柏子河及其支流,北部有狼尾河,南部有蔺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近几年长期干枯。 三、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根据沁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5.6℃(1995.7.5),极端最低气温-25.8℃(1990.2.1);年平均降水量634mm,年最大降水量834.3mm(1989),年最小降水量为541.4mm(1994);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2mm,年最大蒸发量为1749.6mm(1995),年最小蒸发量为1397.1mm(1991);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3倍。春冬季雨雪少,雨季多在7~9月份,最短无霜期143天,结冰期多在十月份至次年三月份,最大冻土深度80cm(1993),夏季多东南风,春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4.0m/s(1994)。 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沁源县地震烈度为7度区。 四、周边矿井及小窑

赵官矿井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 一、矿井概况 1、矿井位置和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官矿井及选煤厂 (2)隶属关系:赵官矿井及选煤厂隶属于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公司的新建矿井。 (3)所在位置:赵官矿井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隶属齐河县。矿井东距京沪线晏城东站30km,北部有309国道,距济南近50km,矿井建设地点在齐河县赵官镇。 2、设计编制的依据 (1)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关于委托编制赵官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的函。 (2)山东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编制的《山东省黄河北煤田赵官镇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认储字[2002]243号文《〈山东省黄河北煤田赵官镇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4)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编制的《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赵官矿井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和《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赵官矿井西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5)新汶矿业集团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赵官煤矿主井、副井检查孔地质报告》。 (6)山东科技大学编制的《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赵官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报告》;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关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赵官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6]438号); (8)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国土资矿划字[2007]32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赵官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预审字[2007]289号)。 (10)山东省水利厅文件“关于对山东新矿赵官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方案的批复”。 (11)齐河县水务局证明:“关于《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关于请求提供赵官镇井田历年最高洪水位数据的函》的复函”。 (12)齐河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文件齐水资[2004]01号“关于对‘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关于拟建赵官煤矿申请利用地下水源的函’的复函”。 (13)煤矿项目安全评价备案申请表及专家评审意见。 (1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报送内蒙古李家壕等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结果的函》安监总厅煤监函[2007]123号。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官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8]1055号。 (1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登记表。 (17)产品供应意向书和供煤意向书。 (18)《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试行)》。 (19)国家煤炭工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规程、规范等。 二、设计编制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煤炭工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为中心,结合本井田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将赵官矿井建设成科技含量高、工程投资省、建设工期短、投产达产快、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煤矿。 三、矿井建设综合评价 1、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1)开发赵官井田有利于缓解山东省煤炭供应不足状况,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协调发展。山东国民经济发展较快,对煤炭需求逐年增加。由于现有矿区受资源所限,生产能力后劲不足,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山东煤炭生产总量不能满足耗煤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开发建设赵官矿井有利于缓解我省煤炭供需矛盾。 (2)开发赵官井田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是一个开采近五十年的老矿区,区内煤炭资源锐减,部分矿井因资源枯竭报废,新区接续迫在眉睫。赵官井田的开发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新汶矿区的生产接续,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