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超融合构建医院私有云

基于超融合构建医院私有云

(完整版)EASTED私有云超融合解决方案v1.0

易讯通(EASTED)私有云超融合解决方案(V0.5) 北京易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5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需求分析 (2) 3.解决方案 (3) 3.1.方案拓扑 (3) 3.2.方案描述 (4) 3.2.1.超融合简介 (4) 3.2.2.计算资源 (4) 3.2.3.存储资源 (6) 3.2.4.网络拓扑 (7) 产品清单 (9) 4.解决方案优势 (9) 4.1.扩展优势 (10) 4.2.性能优势 (10) 4.3.可靠性 (11) 4.4.存储分层优势 (11) 4.5.易于部署 (12) 4.6.集中管理 (12) 4.7.自动故障恢复 (14)

1.项目背景 过去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和Web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的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但能提高生产率,改善业务流程,还能加快变革的进程。总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IT 部门保护、优化和发展业务的战略重点。 当前,企业IT 数据中心虚拟化向私有云架构转变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未来的标准。利用虚拟化软件将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虚拟机,把应用部署不同的虚拟中运行,通过云管理平台提供自服务、自动化的运行环境,为企业提供更高的运行密度和更敏捷解决方案。在传统计算存储分离的体系架构下,虚拟机在计算服务器上被创建,其后端存储通常采用SAN/NAS。这种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IT 数据中心高速发展和变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扩展困难 传统存储SAN/NAS通过添加新的存储柜扩容升级(Scale Up),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带来同倍的性能提升。存储访问性能并不能随着虚拟机数据量增加而线性增加,致使存储访问性能最终成为数据中心性能和容量的瓶颈。 ?管理复杂 IT 管理员不仅需要同时管理计算、存储和网络系统,还需要对应用于服务进行管理,非常繁琐。同时传统网络存储架构SAN/NAS期初就是为静态负载场景设计,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载,其管理运维就会变得相对复杂。 ?性能问题 虚拟机部署在共享的存储系统,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不同与传统架构,在大规模虚拟机应用的环境中,采用传统的存储设备难以满足虚拟机对磁盘性能的需求。 ?可靠性低 虚拟机的高可用功能需要健康的共享存储系统实现,一旦存储设备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中断。多数的企业无法承担双活存储系统的高昂资金投入和管理双活存储系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未来企业IT 数据中心的问题,本质上多归结为计算与存储系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Google、Amazon 这样的顶级互联网公司多年前已遇到此类问

超融合基础架构在银行私有云中的应用

超融合基础架构在银行私有云中的应用

摘要 某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全行一体化”的IT架构战略目标,在私有云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加深的对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对开源软件的学习,改造,逐步形成了自身对超融合架构的自主可控,寄以开源软件的灵活性,探索并实践了一套适用于某商业银行的超融合架构切实可行的方案。 正文 2014初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发展云计算,打造信息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6年《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第一次对银行业云计算明确发布了监管意见,是中国金融行业云建设的里程牌事件。某商业银行在2014年完成了针对全行科技在云计算层面进行了全面规划,而后依据规划成果逐步实践了测试开发云建设,并开展了“全行一体化”的生产云建设和实施过程,将总行、分行的应用系统都部署至私有云环境中,在云环境中由总行来统一管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银行业务敏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商业银行的“全行一体化”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总行相当于云服务提供商,分支行相对于云服务使用者,日常受理来自分支行系统和应用的服务请求数量增长了30%,高效的保障了业务增长需求。传统IT架构应对业务增长,运维维护压力会相应增大,扩展困难,因此光大银行对IT架构的高效扩展和自服务能力作为“全行一体化”部署实践过程中的又一个重点。今天我将介绍我行私有云环境下IT架构的优化实践。 一、对于业界主流的IT架构技术的研究和思考 根据某商业银行“全行一体化”对IT架构的实践需求,我们认为当今在云计算分布式系统中的超融合IT 架构可以很好的快速满足用户业务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实现总行对分行资源的统一运维管理,分行业务资源的敏捷满足。一般商业银行都是总分支三级的分布式企业服务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体系下,传统的IT

超融合云计算方案

XXXX 超融合云数据中心方案建议书 2016-11-15

目录 一.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超融合云计算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方案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储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效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靠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扩展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SDN 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私有云解决方案v

UnitedStack有云 私有云解决方案 UnitedStack有云 UnitedStack(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项目需求 架构需求 云计算平台基于OpenStack Juno版开源框架和开发标准构建,Hypervisor 使用 KVM ,操作系统使用CentOS ,支持虚拟机操作系统镜像运行在开源分布式存储之上(例如Ceph),涵盖在线扩容、多份冗余(三副本)、快照、备份恢复等分布式存储特性。支持虚拟机热迁移,支持物理机HA功能,支持虚拟机的快速创建以及批量创建,支持一个虚拟机多网口。 API接口需要100%支持OpenStack原生API,需要有官方的互操作性认证,避免厂商锁定,保证API的可用性和敏捷的二次开发。 规模需求 一期规模为30台物理服务器,依据云平台集群架构上的3机柜对称部署要求,规划为3台控制节点、3台网络节点、18台计算超融合节点、6台存储节点。为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最终的硬件规划方案,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节点数量、内存、网卡、RAID卡、硬盘等。 技术需求 云主机需求(SDC) 1.虚拟机要求:支持开源的X86虚拟化技术,虚拟机相对于同规格物理机,性能损 耗应小于8%; 2.快速部署:云主机秒级创建和批量部署、丰富镜像支持、自定义vCPU和内存配置 组合、自定义云主机密码、支持Linux密钥方式登陆等; 3.异构利旧设备支持:能支持异构计算节点、支持不同型号主机的热迁移(CPU型号 相同)和冷迁移(CPU型号不同),支持利旧服务器设备接入云平台,实现新旧设 备的统一融合; 4.高可用:能动态在线扩容计算节点,支持云主机IO设备的热插拔(网卡、硬盘等), 具备虚拟机疏散和动态均衡能力(即在宿主机宕机的情况下,对虚拟主机执行自 动迁移,在新宿主机上启动和恢复); 5.虚机套餐方面要求支持1C、2C、4C、8C、16C等,标准CPU内存比为1:2、1:4等, 套餐需要支持定制化,比如CPU内存比、套餐类型等。 存储需求(SDS) 1.软件定义存储(Server SAN分布式存储架构,):基于x86通用服务器硬件的分布 式存储,一套存储系统能同时提供块存储、对象存储和文件共享存储(支持文件 共享,能提供多个节点同时访问同一个文件系统),能提供单盘不低于6000 IOPS 及170MB/s吞吐率的IO性能。 2.高可用数据保护:分布式存储能动态在线扩容存储节点,存储架构具备多副本冗 余保护,并具备自修复能力(能够确保在一定数量物理硬盘损坏的情况下,故障 硬盘自动被隔离,数据的冗余保护级别得到恢复);实现如克隆、快照等本地数据 保护功能,并提供秒级备份恢复功能。 网络需求(SDN) 1.虚拟网络拓扑:具备可视化虚拟网络操作能力(路由器/交换机相关操作),自动 绘制基础网络和私有网络拓扑图。 2.虚拟主机网卡须实现如下功能:在线创建虚拟网卡、修改网卡所属安全组、自定 义网卡 IP 地址、自定义网卡所属子网、在线绑定网卡到虚拟主机、在线网卡卸 载、修改网卡名称、删除网卡等。

私有云超融合解决方案

私有云超融合解决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需求分析 (2) 3. 解决方案 (3) 3.1. 方案拓扑 (3) 3.2. 方案描述 (4) 3.2.1. 超融合简介 (4) 3.2.2. 计算资源 (4) 3.2.3. 存储资源 (6) 3.2.4. 网络拓扑 (7) 产品清单 (9) 4. 解决方案优势 (9) 4.1. 扩展优势 (10) 4.2. 性能优势 (10) 4.3. 可靠性 (11) 4.4. 存储分层优势 (11) 4.5. 易于部署 (12) 4.6. 集中管理 (12) 4.7. 自动故障恢复 (14)

1.项目背景 过去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和Web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的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但能提高生产率,改善业务流程,还能加快变革的进程。总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IT 部门保护、优化和发展业务的战略重点。 当前,企业IT 数据中心虚拟化向私有云架构转变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未来的标准。利用虚拟化软件将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虚拟机,把应用部署不同的虚拟中运行,通过云管理平台提供自服务、自动化的运行环境,为企业提供更高的运行密度和更敏捷解决方案。在传统计算存储分离的体系架构下,虚拟机在计算服务器上被创建,其后端存储通常采用SAN/NAS。这种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IT 数据中心高速发展和变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扩展困难 传统存储SAN/NAS通过添加新的存储柜扩容升级(Scale Up),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带来同倍的性能提升。存储访问性能并不能随着虚拟机数据量增加而线性增加,致使存储访问性能最终成为数据中心性能和容量的瓶颈。 管理复杂 IT 管理员不仅需要同时管理计算、存储和网络系统,还需要对应用于服务进行管理,非常繁琐。同时传统网络存储架构SAN/NAS期初就是为静态负载场景设计,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载,其管理运维就会变得相对复杂。 性能问题 虚拟机部署在共享的存储系统,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不同与传统架构,在大规模虚拟机应用的环境中,采用传统的存储设备难以满足虚拟机对磁盘性能的需求。 可靠性低 虚拟机的高可用功能需要健康的共享存储系统实现,一旦存储设备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中断。多数的企业无法承担双活存储系统的高昂资金投入和管理双活存储系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未来企业IT 数据中心的问题,本质上多归结为计算与存储系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Google、Amazon 这样的顶级互联网公司多年前已遇到此类问

私有云解决方案:超融合一体机原理演示及数据分析

私有云解决方案:超融合一体机原理演示及数据分析 产品概述 超融合一体机是IT基础设施的智能组合 传统机房与云化机房的对比 超融合一体机是对IT基础设施的重新设计与智能组合海云捷迅超融合一体机,解决IT云化难题设计构思

设计理念 降低TCO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云计算的资源池化、弹性配置等特点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IT对业务支撑的敏捷性,降低TCO(企业总成本)。 然而,考虑到安全、合规等方面的限制,企业往往无法放心使用公有云。 而私有云的建设,则需要考虑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方面的规划、选型、配置、部署,如此一来,使得企业IT变得异常复杂;企业若想搭建属于自己的私有云,不仅工作量大且繁琐,同时也会给习惯为传统系统运维的技术人员带来新的挑战,这,显然不是企业IT希望看到的。 设想一下,企业如果自己搭建私有云,企业IT需要花费2/3的资源,用于维护IT基础设施,

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被占用,导致工效降低,导致有效支撑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的工效降低;而商业社会,硝烟弥漫,市场瞬息万变,假如企业的业务发展无法得到有效支撑的话,毫无疑问,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这显然也不是企业主希望看到的。 企业对IT的希望 如果有效解决企业IT和企业主遭遇的难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企业IT系统的云化,成为当务之急。 超融合一体机应运而生 一方面,云计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办公环境,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融合基础设施的理念也逐渐被业界普遍接受,业界厂商纷纷推出相应的产品,以期不断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有分析机构甚至认为,融合基础设施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未来之路。

私有云基础架构详细技术设计

私有云基础架构详细技术设计

在开始讨论私有云的架构之前我们首先确定一件事情,即没有架构是完美的,总是根据实际业务慢慢优化最终满足或者超越最初需求。 私有云客户与公有云客户最大的不同是——客户对私有的“云”在管理层面上拥有较大的权限,他(她)可以很放心地把有涉及到公司或者单位隐私的东西放进“云”中,出现意外时自己可以要求管理员随时处理。并且私有云就服务器规模、SLA、防火墙、计费、安全性等级要求等方面而言,与公有云的侧重点不大相同,架构上自然也要区别对待。 本章会从基本原则、架构安全、“云”化架构三个方面叙述基础架构的设计实现,涉及到的技术细节笔者尽量在后面的基础知识章节部分加以叙述。 1、基本架构原则 基础设施架构的核心即是整合计算、存储与网络三种资源,而在配置这些时我们需要在扩展性、稳定性及冗余性达到一定要求。 ?稳定性 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存储、网络、计算节点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它们之间通信的稳定性,都时时刻刻影响着用户体验。 即使是稳定性非常好的系统,也应该在平时的运维,即监控以及出现故障时的跟踪、定位、解决上花一定功夫。现在国内很多云平台厂商都没有提供服务状态报告,比如可用性、地域延迟、资源统计等,相比国外的主流平台而言仍有很大差距。 ?扩展性 扩展性包含两个方面:横向扩展(scale out/in)和纵向扩展(scale up/down)。 集群横向扩展主要包括计算节点、存储、网络资源“节点级别”的扩展,比如新添加了服务器、交换机等整机设备。需要注意的是,节点加入集群后,其上的所有业务均能在新节点正常运行;同时,新节点的加入对普通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即用户不会感知到集群的横向扩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