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围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围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为依据,其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观测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地面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另外还可布设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气象业务和服务的临时需要组织所需的地面气象观测。

气象辐射观测一级站----进行总辐射、散射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气象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气象辐射观测三级站----只进行总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1.1.2 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1.1.3 观测任务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⑴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

⑵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实况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天气观测,并按规定的种类和电码及数据格式编发各种地面气象报告。

⑶进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增加项目的观测。

⑷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自定项目和开展气象服务所需项目的观测。

⑸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气象站,按规定的时次、种类和电码,观测、编发定时加密天气观测报告、不定时加密雨量观测报告和其他气象报告。

⑹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统计整理观测记录,进行记录质量检查,按时形成并传送观测数据文件和各种报表数据文件,并可打印出各类报表。

⑺按有关协议观测、编发定时航空天气观测报告和不定时危险天气观测报告。

⑻对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

1.2 观测项目

1.2.1 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观测项目

⑴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⑵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⑶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 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各定时观测项目分别见表1.1、表1.2。

1.2.2 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自行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观测项目

由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需要自定。

1.3 观测程序

1.3.1 自动观测方式观测程序

⑴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示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定,但站必须统一;

⑵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

⑶ 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

⑷ 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第23章的规定处理;

⑸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⑹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时天气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

1.3.2 人工观测方式观测程序

⑴一般应在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湿润状况,做好湿球溶冰等准备工作;

⑵ 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气压、地温、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⑶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进行;

⑷日照在日落后换纸,其他自记纸的换纸时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

⑸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

⑹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仪器的布设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说明: 1、基准站实现自动观测后,云、能见度、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仍进行24次定时人工观测。

2、天气现象连续观测。

1.4 时制、日界和对时

1.4.1 时制

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时。

1.4.2 日界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时20时为日界。

1.4.3 对时

⑴台站观测时钟采用时。

⑵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部时钟为观测时钟;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自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

⑶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误差在30秒之。

1.5 地面气象观测员

⑴应经过系统业务技术培训,参加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考核,取得省级或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岗位资格。

⑵应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遵守观测值班纪律,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坚持实事,不得涂改、伪造观测记录,认真地按本规的要求完成观测任务。

⑶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于良好状态。

⑷在每次观测时,要及时、认真地填写地面观测记录簿和向微机终端输入人工观测记录,并应按规定的数据格式和编码规定按时发送气象观测数据,编制报表和预审。

⑸应积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业务技术进修培训,不断掌握新的观测业务技术知识和新仪器的使用维护方法。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2.1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国气象法》和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2.2 观测场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0.1m),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cm。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2.3 观测场仪器设施的布置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记录方法论文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记录方法摘要:云的观测和记录在地面测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地面气象业务正处在改革中,但目前还在使用计算机编报,云还是需要观测员目测、记录,对于经验不足的观测员在云的记录和编报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规范中关于云的观测很清楚,现将云的记录和编报进行总结,希望对参加测报工作有所帮助,尽量避免错情,以此来提高业务质量。 关键词:云记录输入编报 abstract: the clouds in the ground observation and record of telemetry has a pivotal role, although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s are in reform, but there is still in use computer prepare, cloud or need the spotter visual, records, for lack of experience in the cloud of records and operator is the most easy to make a mistake ones, code of the observation about cloud is clear, now will cloud of records and prepare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hope to attend work, including help, try to avoid feeling wro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usiness. keywords: cloud record prepared input 中图分类号:s7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云量 云量的记录主要是记录总云量、低云量。以分数形式记载,总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15年,探测中心编制并下发了《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站功能规格需求书》(气测函〔2015〕202号),以此项工作为基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于2016年开始启动作物气象自动观测试点工作,下发气测函[2016]46号文《观测司关于组织开展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建立健全与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规章。 2017年4月1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的《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气发〔2017〕26号)中明确本标准名称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项目于 2018 年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QX/T-2018-43。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得到了中国气象局观测司和法规司的悉心指导,也得到了河南、广西、内蒙古、新疆气象局等业务单位以及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3、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 2017 年4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起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收集生态气象观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总结,建立了标准编写的初步框架。 (2)组织起草。 2017 年 5 月,根据初步框架,形成了标准草稿。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完成了对标准草稿的修改和完善。尤其对其中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标准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审定。 (3)完成初稿。 2017 年 6 月,标准初稿完成,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4)标准立项。 2017年 8 月 22 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 2018 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7〕 39 号),确定进行《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以下简称“规范”)编制,项目编号 QX/T-2018-43。 (5)深入调研。 2018 年 9 月至 2019年4 月,起草组开展了国内观测规范沿革、国内外相关标准、相关文献的调研,并进一步归纳总结。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0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附件3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为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本考核办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考核办法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刘凤琴、陈益玲、许正旭、张宇、郭启云、杜晓斌、侯维峰、孙宜军、奉超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一、考核目的 (1) 二、考核要求 (1) 三、考核内容 (1) 四、观测质量统计规定 (3) 五、综合业务评分(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指数) (8) 六、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报送规定 (11) 七、附表 (11)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台站业务质量和观测业务人员“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考核办法适用于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探空系统等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前期准备、观测操作、数据处理、设备保障等全过程的业务质量考核,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及统计要求,是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及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考核目的 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 二、考核要求 (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和个人,在进行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时,均应严格按照本考核办法进行观测业务质量考核。 (二)业务质量考核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三)台站要按照统一的业务质量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5),逐项统计填报台站和个人业务质量,并作为台站业务档案保存。 (四)按照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的原则,业务质量考核可与各地制定的奖惩制度挂钩。 三、考核内容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以观测质量、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重放球和系统故障五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具体统计方法和达标标准如下:(一)观测质量 观测质量分为台站观测质量和个人观测质量两部分,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范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完好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维护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维护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荟萃内容)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B:黄海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列。 A:0cm、最低、最高B:0cm、最高、最低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B:<10.0千米C:<1.0千米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B: 世界时C: 真太阳时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 5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然物候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然物候分册目录 拕 憙 第一章自然物候观测总则 憖 ,(, 自然物候观测的概念及其意义 ,(, 物候观测点的选择 ,(, 物候观测对象的选定 ,(, 观测的物候期 ,(, 物候观测时间 ,(, 物候观测的一般规定 表, 物候观测种类 表, 观测的物候期 憙第二章观测的主要物候期及标准憖 ,(,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标准 ,(, 草本植物物候期标准 ,(, 候鸟、昆虫、两栖动物物候期标准 ,(, 气象、水文现象 ,(, 物候分析 附录, 物候观测常见植物、动物图 附录, 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表格式 第二章观测的物候期及标准 ,(,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物候期及标准

,、芽膨大期 乔木和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裸芽不记芽膨大期。 针叶类如松属顶芽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的线缝;侧柏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榆树在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刺槐在旧叶痕上突起出现象人字形裂口;槐树褐色带绒毛的隐闭芽露出绿色;栾树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枣树冬芽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这都是芽开始膨大的特征。 花芽和叶芽分别记明其膨大日期。如花芽先膨大即先记花芽膨大日期,后记叶芽膨大日期,如叶芽先膨大,也应先记录。如人力不足可不分别观测,只记芽最先开始膨大日期,但要在日期前注明“花”或“叶”。花芽、叶芽分别观测的记录可记在同一栏内,加以注明。 为了不错过记录这个时期,可以在观察的树芽上涂上小墨点,当出现分离,露出其它颜色即为芽膨大开始。 但是这种方法仅对有较大芽的树木类才可以应用。芽很小或绒毛状鳞片的树木,要观察其芽的膨大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宜用放大镜或望远镜观察。绒毛状芽膨大时顶端出现比较透明的银色毛茸。 ,、芽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槐树隐蔽芽,当明显看见长出绿色叶芽;榆树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裸芽类带有锈毛的冬芽出现裂缝;刺槐芽裂开后长出绒毛,显出绿色;桃、杏的鳞片裂开,玉兰绒毛状的鳞片裂开见到花蕾顶端,既是花芽开放期,也是花蕾出现期。 如芽膨大期分别记载花芽和叶芽,芽开放期也应分别记载。 ,、展叶期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目录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75 1.1 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75 1.2 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75 1.3 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77 1.4 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78 1.5 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贮存量的计算80 1.6 其它土壤水分状况工程的测定81 第二章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82 2.1 测定工程82 2.2 测定的基本要求82 2.3 土壤容重的测定83 2.4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85 2.5凋萎湿度的测定86 第三章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的填写87

3.1 农气簿-2-1的填写88 3.2 农气簿-2-2的填写89 3.3 农气簿-2-3的填写90 3.4 农气表-2-1的填写91 3.5 农气表-2-2的填写92 附录1土壤常用参考资料与数据92 附录2微波炉快速测定土壤湿度操作方法95 附录3目测土壤湿度观测方法95 附录4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格式97 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 1.1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工程,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 1.2.1观测地段种类 土壤湿度测定设有三种观测地段,除为实时服务外,各有其不同的目的: 1.固定观测地段:为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所设置的长期固定的周年土壤湿度测定地段。地段对所在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应具有代表性。地段设置在大气候观测场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附件1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进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进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差不多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 第三章观测装备 (3)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 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 第七章观测前预备工作 (6) 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 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7) 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 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 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5) 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 第十四章资料治理 (16) 附件A 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 附件B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环境气象监测仪基本原理 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威胁这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生态环境,因此在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旧版的尤为重要了。利用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环境气象监测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改造升级,现代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必须摆脱过去那种落后的检测方式和面貌,继而应用科技含量更高,监测精度更准、稳定性更好的环境气象监测仪来加强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它可以在野外独立完成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参数的全天候现场精确自动监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据更新,在它的帮助之下,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取实时、历史气象数据,了解气象的变化情况,实现地面观测与气象资料的有机结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实现农业环境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农业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科学农业生产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环境气象监测仪的帮助下,作物会生长的更好,产量和品质也会更高,符合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利益,因此受到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一、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环境气象监测仪采用GPRS或GSM传输方式,主要适合于长距离之间数据的收发。GPRS通讯方式是采集点采集数据后,通过GPRS或GSM上传网络,用户可利用任意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登陆并查看数据,农业环境监测站稳定可靠,解决了同行业利用移动无线IP传输通讯经常掉线的麻烦。数据稳定可靠无需担心突然断线,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应用模式。 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民用航空气象管理办法

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管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结合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获取、处理、保存、使用、汇交和移交,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民用航空气象资料,是指在有关民用航空气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各种载体形态的资料,包括基本气象资料和专业气象资料。 第四条民用航空气象中心、民用航空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配备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所需的设施,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集中管理。 第五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资料的获取和处理 第六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需要,从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各级气象台站获取常规气象资料、航危报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以及其他的基本气象资料。 第七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职责收集本单位探测

的气象资料,从民用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民用航空气象传真广播接收系统、航空固定电信网、世界区域预报接收系统和其它有效方式获取其他专业气象资料。 第八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附件一《民航气象服务机构绘制天气图的要求》,对所获得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并填绘纸质的标准天气图。 第九条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24小时或13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 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不定时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条迁建机场的例行气象观测资料不足五年时,相应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或保留原机场至少最近十年的《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或《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一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统计资料应当采用所在机场的《民航地面气象观测簿》和《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月总簿》、《民航地面气象观测年总簿》的数据。上述数据不足以表明机场气候特征时,可以采用机场自动气象站资料或参考其它气象部门的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所用资料应当自观测起始年份起。 第十三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气候资料统计和编写应当按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一、目的 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的基础,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台站及观测人员的观测质量情况,总结经验,引导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促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质量稳定提高。 二、考核范围 l.农业气象观测 包括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的各项观测内容。其它观测项目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其工作基数和错情可计入连续百班无错情质量考核,但不计入本考核办法所要求上报的工作基数和错情中,也不参与连续二百五十班无错情质量考核。 2.农业气象报表 包括农气表-l、农气表-2-l、农气表-2-2、农气表-3、农气表-4。 3.农业气象电报 气象(旬)月报电码(包括地方补充段)和土壤湿度加测报电码的各项编报内容。 三、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l.责任性错误 凡由于失职而造成的错误为责任性错误。 ?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每发生一次计15个错情。 ?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以观测簿一页以上无法辨认为准),每发生一次计10个错情。 ?缺测:缺测某一项目或某次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过程的记载等,计10个错情。 ?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并在规定时限内(旬末次日北京时间09:00前,以下同)未补发者,计5个错情。 ?早、迟测:各项观测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提早或推迟观测,每发生一次计2个错情。 ?报表未制作:一份报表计10个错情。 责任性错误系严重违反观测纪律的行为,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该台站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加强管理。具体办法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 2.漏测错情 ?凡需进行几个重复或多个样本观测的项目,如果有一个或几个重复、样本未进行观测,按漏测计算错情。每漏测一个重复或样本计3个错情。 ?土壤水分观测时,如果有一个或几个层次未进行测定,按漏测计算错情。每漏测一个

2016年马鞍山市县级综合气象岗位练兵试题

马鞍山市气象局2016年岗位练兵第二次摸底测试 一、单选题 1. 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出现翻斗翻转不灵活时,下面处理方法中错 误的是 ( ) A. 更换轴承 B. 给轴承加润滑油 C. 用清水清洗轴承 2. 田间持水量是当土壤充分排水停止后能保持的水量,通常在降水后 天达到。( ) A. 1~2 B. 2~4 C. 3~5 3.锋区 (锋面)是两个( )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A、 密度 B、温度 C、性质 D、湿度 4. 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 批准。( ) A. 国务院 B.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C. 省气象主管机构 5.槽前疏散,槽后汇合,则槽移动(),脊前汇合,脊后疏散,则脊 移动( )。 A、迅速、迅速 B、缓慢、迅速 C、缓慢、缓慢 D、迅速、缓慢 6. 基本站A文件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为( ) A. 10/03/08;14;20 B. 10/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C. 10/03/08;14;20 D. 10/05/08;11;14;17;20 10/12/12小时连续观测 10/12/12小时连续观测 7. 同一时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一定物理联系的检查属 于 检查。 ( ) A. 时间一致性 B. 内部一致性 C. 空间一致性

8. 1分钟内允许的最大变化值是2℃,过去1小时内变化幅度的最小 值为0.1℃。( ) A. 气温 B. 地面温度 C. 5~20cm地温 D. 露点温度 9.梅雨锋结构与华南前汛期的华南静止锋或冷锋结构有很大不同,这 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梅雨锋上的( )比华南锋面上的小得多,但()仍然较大。 A、 水平温度梯度、垂直温度梯度 B、水平湿度梯度、垂直湿度梯度 C、水平温度梯度、湿度梯度 D、水平湿度梯度、温度梯度 10. 高空气象观测站制(储、用)氢室应选择远离繁华的市区、住宅和 火源区域;不宜位于明火源的下风方;制(储、用)氢室与民用建筑的距离必须大于( )以上,与重要建筑的距离大于( )以上。( ) A.50m 25m B.25m 50m C.30m 60m D.60m 30m 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 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灾情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 )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2. 我国地面观测规范规定:一月中降水量缺测 天或以上时,不作 月合计。() A:三天 B:五天 C:六天 D:七天 13. 按业务调整后的规定,天气现象中,属于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的 分别有( )种。 A.11、9 B.8、6 C.7、9 D.10、9 E.9、11 14.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到2020年形成满 足交通气象服务需求的交通气象观测网。国家高速公路和西部(西藏、青海、新疆)干线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达到约( )公 里,重点服务线路达到( )公里。(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