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

本文借助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平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的品格说明做人的道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的音,形,义和一个多音字,会用吩咐、分辨造句.

2.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借助具体事例,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本文借助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平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的品格说明做人的道理.

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解题,简介作者

让学生观看花生的投影图片,使学生明确落花生就是花生,因为它这种植物有长柄,开黄花,花落生果,果实生长在土里,所以叫落花生.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作家.他十分喜爱花生的品格,生前曾以落花生为笔名发表文章,以此激励自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后,划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也可质疑全班共解.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装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体面:本课指外表好看,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2.再默读课文,用‖ 标出议花生这一内容的起止部分.(从

那个晚上天色不好到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1)(①、②节)写全家人种、收、尝花生.

(2)(③ 倒数第二节)写全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

(3)(最后一节)写我从这件事中受到深刻的教百.

四、学习第一段

1. 默读课文,思考:

(1)结合句子理解怪的意思(这里是特别,很)

(2)母亲为什么提出要种花生?(有半亩空地;我们都爱吃花生)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十个字概括了种、收花生的过程,简明扼要,这一段是略写.

2.概括段意: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六、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2.用下面的字组词

播( )吩( )咐( )辨( )

翻( )纷( )附( )辩( )

慕( )辟( )便( )矮( )

幕( )避( )使( )短( )

3.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4.按课后提示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时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2.第一段讲什么?(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二、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文,划出你不理解的语句.

2.分组讨论理解.

3.汇报.(根据学生质疑相机打出语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如何理解.)

1.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待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板书)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这是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在这里父亲借花生的可贵,赞扬了那些不只追求外表美、不图虚荣,而能踏实肯干,愿意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人.)

(3)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个怎样的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为什么?(引出后两句的理解学习)

2.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这里爸爸用花生来比喻有用的人,用桃子、石榴、苹果来比喻外表

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要我们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要只讲究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既要讲究外表美,又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3.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理解后联系实际举例:

(1)什么叫有用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如清洁工等.)

(2)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指那些贪图名

利,追求表面光彩,不学无术的人.)

4.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当你周围遇到那些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你应该怎么劝他?

三、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通读全文,边读边想那些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分清主次的方法,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我家在收获节的晚上,一边品尝新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事.)

3.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你喜爱的句子.

3. 用下面的词造句.

吩咐: 分辨:

板书设计: 落花生味道美

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可榨油对人有好处

价格便宜

最可贵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

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 )、( )、( )、(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 )的语言,他说了( )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高挂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鲜红嫩绿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5、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们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丁丁说: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可别光吃,还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父亲的话

(1)什么是爱慕之心 , 之什么意思? 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什么叫只讲体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手》公开课教学教案三篇

2.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3.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4.小学五年级语文《故乡的元宵》精品教案案例三篇

5.小学六年级语文《猴王出世》优秀教案设计三篇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 教材介绍: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对字词的处理已不作为重点,只是对于本课中个别难读难写的字老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亲手饲养过小虾,但小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孩子在市场上见过小虾,很多孩子也吃过虾。一些学生自己在课前去观察了小虾,对小虾有了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仔细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学准备: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生:小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3)

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提到北京,大家能想到什么?同学积极回答。 北京不仅仅是我国的首都,她还有很多的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而有《颐和园》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景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颐和园里有哪些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纠正错字,正确读写生字。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 些了解? 板书:美丽大公园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栽满了花木,神 清气爽……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旧知识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自然由平行线过度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为后面平行四边形意义的教学做好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强烈推荐】三年级语文掌声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掌声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的。师生问好,上课!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齐读课题, 3、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是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4、(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学校生活。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A她很孤独,(板书:孤独)我是读了这个句子知道的:“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课件出示:总是默默、教室的一角)你会读这两个词吗?指名读词。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评:她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她希望自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她的内心是多么孤独。 B她很自卑,(板书:自卑) 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课件出示:落下、不愿意)谁来读读这两个词?指名读词。 师:落下时什么意思?“落下”就是留下的意思,是啊,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让英子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你想读读这句吗?指名读句子。 师评:她不愿意,她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 2、指导朗读。 A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谁能把她的孤独、自卑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B现在你们知道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C请大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孤独与自卑。 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孤独、忧郁的女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什么样了?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2019年新教材) 全册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示PPT,出示落花生图,导入,并简介:花生又名“落花生”(板书),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学生读题)。 3、引出作者,质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

地山。他的笔名就叫“落华生”,在古文中“华”同“花”。他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呢?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生字词语。指两生读词,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行“吩咐、尝尝、便宜、石榴”四词中的轻声。再指导学生写易写错的字。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空、种”等多音字。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 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再汇报。(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学生默读第3-15自然段,思考: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诗意”缘于“情意” ──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教学案例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史剑波朱瑛 【主题】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

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笔者认为,这一“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背景】 随着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兴起,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前不久,笔者以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执教了《掌声》。对于诗意语文,沉静后有了些许感悟。

【情境描述】 一、诗意语文:以感性复活为情怀 师: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 生:掌声。 师:我也同意,可我还有些纳闷。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藏在掌声背后的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3自然段,并用”“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

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

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

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落花生课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公开课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计划课时5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主备教师张德英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P2(例1)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初备批注(复备)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 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曹小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2、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导入法朗读理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二、读题导入、认识听诊器。 1.读题: 示图:这是什么对,这是现在我们常见的听诊器。看病的时候,医生用它在病人的胸部或背部来听音诊断。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打开书,先把全文读一遍,然后找出描写听诊器样子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3.交流:好,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一下子找到了课文最后一节。(示屏幕) 4.自读:那么,就请你再次读读最后一节,再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自己来说说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好,大声读吧。 5.交流:我们来说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 6.(教师板画):说得多清楚!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这听诊器的模样了,我们还可以画出来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两端做成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指图)

7.(齐说):来,一起看着画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三、读好情景,复述过程。 渡: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不一会儿就记住了听诊器的模样。那么,法国医生雷奈克是怎么会想到发明出这样的听诊器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其实,课文的第二节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1、自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节,注意把这个故事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用上“果然”说说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 2、先讲给同桌听听。 3、刚才大家讲得可带劲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哪些同学愿意来讲给大家听 4、说故事 ▲交流(师板书)男孩吸引划木听音卷簿听音 四、朗读“高兴”,再现情景 1.小游戏:是的,一种普通的生活现象带给了雷奈克深深的启示。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来当一当小医生,小雷奈克,好不好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把准备的卷筒拿出来,一个小朋友在一头轻声说上一句话,另一个听声音。 ▲这位小雷奈克,请你说说当你听到从另一端传来的清晰声音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过渡:你们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当时雷奈克医生意外成功地听见了病人的心跳声,呼吸声,他确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真的是高兴极了。 2.指名读词, 3、读句:“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齐读。 (1)理解“果然”,从这个“果然”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怎么想 (2)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原先的判断,猜测得到了验证,你的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句话。 (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也来用“果然”说一句话。 (3)自读:同学们,雷奈克医生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你能把高兴的心情送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吗自己尽情地读吧。 过渡:同学们读得好极了。看到大家一脸的喜悦,我感到高兴的雷奈克就在我们面前。来,谁来读给我们听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观潮》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着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内角和的定义。 (2)掌握如何根据边数求多边形内角和。 (3)掌握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生质疑、猜想、归纳、迁移、转化等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把新知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及彼,掌握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合情推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层层探究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会联想到“量”“拼”和“撕”等探索的方法,并能由此及彼想到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本课是图形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中的“分析与解答”在本课中因为图形的关系是“分析与操作”,孩子们既熟悉又很有好奇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一直实施“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课改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形成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的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已经熟悉,四边形内角和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索应该不难,方法的迁移学生能否顺利得出?由于学生到五年级才会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多边形的边和内角和对于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若个三角形再求和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48开启

*48开启 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48开启》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记忆犹新、开启、奢侈、余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时心里怎么想,当中年妇女教会他开启时,他心里如何感激这位妇女等内容。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细细体味作者抓住男青年和妇女细微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和态度目标: 懂得人与人真诚相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妇女的细心和善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妇女的细心和善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句子: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深深地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 2、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3、理解句中词语“记忆犹新”。 4、师述:一件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仍然让一位男青年不能忘怀,这又是怎样的一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8课。 5、教师板书课题:*48 开启学生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男青年易拉罐中年妇女 不会教 指导“罐”字形(灌、鹳、)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研读1-4小节 1、一个男青年,为什么连一个易拉罐也不会开启呢?默读课文1-4节,从文中找找相关的词句,做上记号,想一想从句中读懂些什么。 2、交流句子,出示。 (1)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农村孩子,接触到的新鲜东西不多,第一次乘坐火车。) (2)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读准“奢侈”的读音,理解词义;第一次喝易拉罐的饮料。) 3、指导读句。 师过渡:车厢里是这样的闷热异常,男青年又是如此口渴难耐,犹豫再三,他还是将皱巴巴的5元钱给了乘务员。面对着这罐饮料,男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 (二)研读5小节 1、出示句子,师边引读。从这些词语的描写中,你又读懂些什么?此刻男青年心里会想些什么? 2、学生交流。 (1)颠来倒去——不知如何是好,该怎么打开? (2)迟疑(犹豫不决,矛盾的心里,上文:满脸稚气)——想问问别人,但又不好意思询问。 (3)试图——还有什么办法,再次尝试。 师过渡:就是这么一位贫穷的学生,他无法开启一个小小的饮料罐,尽管口干舌燥,但不知所措,只能把目光盯在拉环处,那一刻他多尴尬呀!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试一试,指名读句,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6节

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琥珀的科学价值。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字词的理解上,已经学会了多种方法,但是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琥珀的图片,从课题入手,说说什么是琥珀。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课題提问,交流资料,了解琥珀。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指导记生字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被发现的过→描写琥珀的形态→科学价值) 设计意图:扫除生字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路2】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VIP专享】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 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 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 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公开课《太阳》优秀教案2份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公开课《太阳》优秀教案 2份优秀教案 《太阳》教学设计(A、B案)学习目标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A 案第一课时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 sì;“兽”读shòu,不读sòu;“殖”读 zhí,不读zí;“蔬”读shū,不读sū;“较”读jiào,不读jiǎo。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

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 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 后进行评议。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 章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 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 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学习写太 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 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 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 个环节)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 特点认真阅读。3.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 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 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4.汇报交流。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如,看 课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 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 有科学依据。教师板书:列数字。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教案

《乡下人家》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 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1、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的是乡间田野生活,我相信听完这首歌大家一定很有感触,都会回想起自己淳朴的老家风光,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他的乡下生活呢?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首乡间小曲,一起去欣赏陈醉云先生描述的乡下风光,开始我们和他的乡间之旅 (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检查生字词情况、写字教学( 出示课件) 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檐 2、多音字、形近字 jiē结瓜结巴jié结束结尾

落花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花林小学龚义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兴趣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介绍花生: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吩咐尝尝便宜石榴 半亩茅亭榨油分辨收获可贵爱慕体面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主要讲了什么?

为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力量;扫帚﹑环卫工人—留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 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 15 落花生尝花生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议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便宜 可贵:不求外表、只求有用↓做人:不求虚名、只求奉献 借物喻人做有用的人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马上就要上课了,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放松一下心情好吗( 大屏幕播放视频)这是今年阅兵的镜头,你有什么感受?据新闻媒体报道:“这些解放军叔叔的平均身高是188厘米。”平均身高188厘米是什么意思谁知道你先说,谁还想说。 生:有的叔叔是188厘米,有的叔叔比188厘米高点,有的叔叔比188厘米矮点。 师:奥,也就是说有的叔叔正好是188厘米,有的高于188厘米,有的低于188厘米。 师:可是,他们看起来一样高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谁来猜猜 生:增高鞋跟,让个子矮的高一点。降低鞋跟,让个子高的变得矮一点。师:是呀,教官就是用增高或者降低鞋跟的方法,让每位叔叔都达到188

厘米,我们这才领略到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飒爽英姿的风采。孩子们,对于平均身高你们有点感觉了么?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生了解增高或降低鞋跟的方法让每一个人的身高都达到188厘米,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让生在脑海中对“平均数”有一个表象。】 情境导入 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我校四年级同学自发组成环保小组,利用周末去收集饮料瓶。请看,这是其中一组收集的瓶子数量,老师把它绘制成了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红收集了14个瓶子,小兰收集了12个瓶子,小亮收集了11个瓶子,小明收集了15个瓶子。 生2:小亮收集的瓶子最少,小明收集的瓶子最多。 师:观察的真仔细,根据收集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瓶子? 生:小明收集的瓶子比小亮收集的瓶子多几个?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自己看探究要求。(动画出示探究一要求)要求明白了吗?完成在自主学习单上,开始吧。 好,都完成了,下面自主交流请看要求(你来,读一下) 自主交流:1、小组内按照1-2-3-4的顺序说一说你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