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多元属性

D、中介属性

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

A、上凸状的

B、下凹状的

C、直线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正确的有( B )P33

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1 亏)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1 平)

C、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

D、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D )

A、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方面的资料

B、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C、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

D、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5、选择课题顶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能够计量、工作责任能够明确和( C )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能够界定

D、完成时间不定

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的回收期为( B )

A、7年

B、4年

C、3.5年

D、2年

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之比,称为( B )

A、投资年利润率

B、投资总收益率

C、成本利润率

D、资金占用净产出率

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描述正确的有( A )

A、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

B、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

C、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重要参考)

D、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随排顺变)

9、比较分析法要遵循的原则是( C )

A、可量化原则

B、类似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9x2-4x,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平均产量为( A )

A、14

B、20

C、26

D、34

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但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 C )

A 、互竞关系

B 、互补关系

C 、互助关系

D 、平衡关系

12、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生产品Y 1 和Y 2 ,当产品组合方案点由Y 1=20,Y 2=25变为:Y 1=25,Y 2=20时,那么在两点之间产品Y 2代替产品Y 1的平均边际率为( C )

A 、23-

B 、3

2-、 C 、-1 D 、-2

13、为排除各验点天气的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 βW (a +bx -cx 2),β为常数,ω为随机变量,若ω<0,则表示的天气条件为( C )

A 、正常天气

B 、好于正常天气

C 、差于正常天气

D 、无法判断

14、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e 0.8t x 10.5x 20.7,则资源x 2的产出弹性值为( C )

A 、0.2

B 、0.5

C 、0.7

D 、1.2

15、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0.4%,这种情况为( D )

A 、固定比例报酬

B 、比例经济

C 、规模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6、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需求决定)

B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

C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者

D 、农业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17、当农业技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2时,则提高技术商品价格对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影响为( A )(弹性越大,提价对销量影响越大)

A 、起负作用

B 、起积极作用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

18、已知某一科研究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40万元,科研费用为40万元,若科研单位应计经济收益份额为0.35,则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B )

A 、113.7%

B 、122.5%

C 、128.4%

D 、145.5%

19、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D )

A 、科学决策率(ABC 为农策的目标评价指标 )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技术成果转化率

20、经过机械技术采用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一般称为( B )

A 、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

B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C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

D 、中性技术进步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的有( ABCD )

A 、综合性

B 、系统性

C 、比较性

D 、预测性

E 、非预测性

22、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BCD )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C 、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23、关于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描述正确的有 (ACDE )

A 、又称补充投资回收期

B 、是一个绝正确投资效果衡量指标

C 、是一个只能用以衡量相对投资效果的指标

D 、不能指出投资方案优劣程度的绝对数

E 、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

24、下列各式中,关于边际衡量原理表述正确的有( AD )

A 、P Y ·MPP =P X

B 、△Y ·P x = △X ·P y

C 、MPP =x y

P P D 、P y ·

x y ??=P x E 、P y ·P x =△Y ·△X

25、下列国家中,宜采取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有( BDE )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加拿大

E 、澳大利亚

三、判断题

26、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错,改为“技术活动” )

27、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不断增加时,产出同比例地增加。( 错,改为“资源固定报酬 ” )

28、总量指标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错,改为“平均数指标 ” )

29、基建投资效果系数一般大于零而小于1。( 正确 )

30、成本利润率反映了资金消耗创造新价值的经济效果。( 错,改为“成本净产出率” )

31、试算分析法属方案实施后的总结性比较。(错,改为“比较分析法” )

32、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正确 )

33、效益分成定价法是基于农业技术供方的立场。(错,改为“需求弹性定价法” )

34、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错,改为“法律”)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6、规模经济:指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研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38、农业技术政策:指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求为目的,所制订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农业生产函数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答:(1)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

(2)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3)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

40、简述中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产业化项目的局限;

(2)技术可控性;

(3)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4)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三个农业技术政策待选方案,其资源消耗和社会结果如下表,请用绝对经济效益指标和相对经济 效益指标进行方案优选。 方案 1 2 3

社会结果R (万元)

48 70 61 资源消耗C (万元) 40 60 48

解:这三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如下:

20.140

48C R 11== 17.160

70C R 22== 27.148

61C R 33== 三个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均大于1,其中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最大,可是否是最佳方案还要进行相对经济效益分析。

三个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如下:

E 12=1.140

604870C C R R 1221=--=-- E 23=

75.048606170C C R R 3232=--=--

E 13=63.140

484861C C R R 1313=--=-- 因为E 12>1,且C 2>C 1,因此方案2优于方案1;

E 23<1,且C 2>C 3,因此方案3优于方案2;

E 13>1,且C 3>C 1,因此方案3优于方案1;

因此,方案3无论在绝对经济效益上,还是相对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佳方案。

42、某农户有磷肥120单位投入到地力不同的两块地生产小麦,两块地的生产函数分别为:Y A =120+4X A -X A 2;YB =140+X B -2X B 2 ;试问如何分配有限的120单位磷肥可获得最大利润?P 124

解:根据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的边际产量相等法可得:(如何在同一种产品不同生产条件下分配资源,达到最大收益)!

解方程组得

即将化肥80.5单位投入A 地块,39.5单位投入B 地块可获得最大盈利。

43、某地区在过去 内,小麦的平均年产值增长速度为8%,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2%,三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0.2和0.12。试计算:

(1) 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

(2) 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解:(1)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为:

δ=y -αK -β·L -y ·C

=8%-0.6×5%-0.2×4%-0.12×2%

=3.96%

(2)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中的)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

E =%=%%=5.49896.3Y

X A =80.5 X B =39.5

4-2X A =1-X A +X B =120 即

MPP A =MPP B X A +X B =120

2013年1月06270《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 技术经济学(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误、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应用经济学内容的是() A、技术经济史 B、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C、技术经济方法 D、种植业技术经济学 2、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是() A、国际、国家水平 B、部门、地区水平 C、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D、农户水平 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自然资源是() A、风力 B、森林 C、耕地 D、矿产 4、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值表达式正确的是() 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D、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5、为了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A、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耗费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成果的增加量 B、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C、在劳动耗费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 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 6、选择课题项目时,应注意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责任可以明确和() A、完成时间较短 B、完成时间较长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无限制 7、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是() A、确定课题项目 B、拟定课题研究提纲 C、收集与占有农业技术经济资料 D、综合评价农业技术方案 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的是() A、土地生产率 B、土地利用率 C、农产品商品率 D、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 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3 2007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递减后递增 B. 一直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先递减后不变 2. 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B.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D.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 A. 上凸形态 B. 下凹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 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的调查法,称为( )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5.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9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5000元,则单位面积 的净产值为( ) A. 425元/公顷 B. 525元/公顷 C. 600元/公顷 D. 1000元/公顷 6.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其产品收入为120万元,消耗的总成本为40万元,占用的资金总额为60万元,则资金占用盈利 率为( ) A. 133% B. 150% C. 200% D. 300% 7. 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 A. 比较分析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综合评分法 8. 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 A.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 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9. 某生产函数为2 94y x x =-,当2x =时,其平均产量为( ) A. 14 B. 25 C. 26 D. 28 10. 根据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总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A. MPP=0,AP P >0 B. APP=MP P ≠0 C. APP=0 D. MP P >APP 11. 已知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为2 121002y y =-,若210y =,则在该点产品2y 替代1y 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20 B. -36 C. -40 D. -50 12. 下列生产函数中,存在比例经济的表达式是( ) A. 0.70.10.2123Y aX X X = B. 0.30.1 12Y aX X -= C. 0.40.70.3123Y aX X X -= D. 0.60.8 12Y aX X = 13. 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卖 B.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 C. 农业技术贸易的手段和条件 D.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者 14. 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决定参与市 场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 ) A. 在28万元以上 B. 应等于28万元 C. 应在28万元以下 D. 无法确定 1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是( ) A. 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B. 市场需求条件 C. 规模化生产 D. 网络化营销 16. 某一绿色蔬菜培育技术在有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科研费用为20万元,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为8万元, 使用该成果新增生产费用为15万元,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则该技术的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 A. 195% B. 180% C. 150% D. 139% 17. 对于具备较强科研开发能力,主要科技成果能直接进入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可采用哪种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 A. 科研、开发经营型 B. 科企联合型 C. 科技企业型 D. 进入企业集团 18. 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科技成果转化率 19. 一般而言,地多人少的区域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路线为( ) A. 资金节约型 B. 中性技术进步型 C. 劳动节约型 D. 土地节约型 20. 农业科技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科研开发体系 B. 技术推广体系 C. 人才培训体系 D. 政策法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 分) 21. 技术具有的属性有(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多元属性 D. 单元属性 E. 中介属性 22. 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C. 资源的储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23. 具有流失性特征的农业生产资源有( )

农业技术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 <农业技术经济>正式命名时间是( ) A. 20世纪50年代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78年 2.既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手段,又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指( ) A. 政治经济学 B. 经济学 C. 社会学 D. 数学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属于( ) A. 管理科学 B. 经济科学 C. 技术科学 D. 社会科学 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之一是( ) A. 经济适用性 B. 经济实效性 C. 技术可行性 D.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5.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及( ) A. 劳动生产率上升 B. 效益提高 C. 劳动消耗持续下降 D. 以上全部 6.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社会属性体现了( )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 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7.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效果是指( ) A. 经济效果 B. 生态效果 C. 社会效果 D. 以上全部 8.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自然属性体现了( )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 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9.从农业生产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适应自然、不确定性和( ) A. 生产周期长 B. 因土制宜 C. 资金占用量大 D. 依赖性强 10.经济效果是指() A. 产出与投入之比 B. 投入与产出之比 C. 投入与产出之差 D. 消耗与成果之比

11.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资料包括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 ) A. 环境条件 B. 农业生产技术条件 C. 资金条件 D. 地理条件 12.反映和估计将来的成本支出、销售收入及利润,并测算出项目经济效益的价格是( ) A. 市场价格 B. 影子价格 C. 销售价格 D. 批发价格 13.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经济效果指标的好坏表明某项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 ) A. 优劣 B. 满意程度 C. 生命力 D. 经济效益 14.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之一是( ) A. 结构清楚 B. 少而精 C. 全面 D. 系统 1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 ) A. 单位面积纯收入 B. 资金生产率 C. 劳动盈利率 D. 产品成本率 16.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保证做到意义明确和( ) A. 全面 B. 理论恰当 C. 方法简便 D. 数据准确 17.评价投资效益的动态方法有内部报酬率法和( ) A. 投资回收期法 B. 投资收益率法 C. 投资报酬率法 D. 净现值法 18.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之一,既要考虑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又要考虑( )的统一. A. 技术效果 B. 社会效果 C. 公众效果 D. 环境效果 19.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边际性,一是指边界的意思,再就是指( ) A. 经济 B. 技术 C. 增量 D. 减量 20.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有( ) A. 新增总产量 B. 新增纯收入 C.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D. 以上全部 21.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具有多重涵义,既有绝对经济效果,又有( ) A. 预期经济效果 B. 技术经济效果 C. 社会经济效果 D. 相对经济效果 22.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和( )共同活动的结果. A. 销售 B. 中介 C. 生产 D. 管理 23.从农业技术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综合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 二、问答题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用 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 ④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 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 答:(1)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2)计量性。用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3)比较性。比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作的始终。(4)预见性。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用性。(6)时空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学科性质: (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2)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 (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 (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多元属性 D、中介属性 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 A、上凸状的 B、下凹状的 C、直线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正确的有( B)P33 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1 亏)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1 平) C、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 D、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D ) A、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方面的资料 B、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C、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 D、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5、选择课题顶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C)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不定 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的回收期为( B ) A、7年 B、4年 C、3.5年 D、2年 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之比,称为( B ) A、投资年利润率 B、投资总收益率 C、成本利润率 D、资金占用净产出率 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描述正确的有( A ) A、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 B、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 C、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重要参考) D、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随排顺变) 9、比较分析法要遵循的原则是( C ) A、可量化原则 B、类似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9x2-4x,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平均产量为( A ) A、14 B、20 C、26 D、34 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仅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 C )

广东省自考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广东省自考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10月广东省自考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先递减后递增 B、一直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先递减后不变 2、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示正确的是() A、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D、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3、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上凸形态 B、下凹形态 C、直线 D、无法确定 4、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的调查法,称为()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5、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9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5000元,则单位面积的净产值为() A、425元/公顷 B、525元/公顷 C、600元/公顷 D、1000元/公顷 6、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其产品收入为120万元,消费的总成本为40万元,占用的资金总额为60万元,则资金占用盈利率为() A、133% B、150% C、200% D、300% 7、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A、比较分析法 B、试算分析法 C、连环替代法 D、综合评分法 8、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A、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资源的可比性 C、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9、某生产函数为当时,其平均产量为() A、14 B、25 C、26 D、28

农业技术经济学(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既有复杂的技术活动又有复杂的经济关系。(统一体) 2、技术与经济是相互筹建、相互制约的:技术是经济的前提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是 技术进步的动力。 3、经济处于支配地位,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二.技术经济学三要素? (1)技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①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③劳动节约和经济分析;(3)计量:运用数学原理、计算技术对技术经济原题或某一事物的计量(有确定性,但不一定有正确性) 三.木桶效应原理? 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围成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1、重视预测性,讲求稳定可靠的研究效果(经济效果)。 2、经济实效性,讲求全面提高经济技术效果。 3、计量精确性,讲求最佳经济效果。(定性分析与定性分析) 4、评价及时性,讲求现实的经济效果。 5、学科综合性,讲求整体的社会效果。 五.农业生产资源的主要性质? 1、可控性与不可控性:(1)可控:人力资源、物质资源;(2)不可控:自然资源(阳光、雨水等) 2、资源的积储性和流动性(饲料→畜产品) 3、互补性、附带性(相互配合,并存在一定比例) 4、资源的再生性、相对性:(土壤的养分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相对的)掠夺式经营→再生性消失。 六.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原则? 1、总体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2、具体原则:(1)要科学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2)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3)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4)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 目标;(4)应保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便。 七.经济效果临界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只有产出大于投 入时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 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值: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获得经济效果。表达式如下: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 或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 多方案时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0 4.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规律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1、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3、资金生产率:是指在生产投入的资产与生产成果的比率。 4、投资总收益率:是指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5、试算分析法:是: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6、动态比较法:又称为动态数列对比分析法,它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运用各种动态分析指标。 7、边际分析:当投入的生产资源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着改变,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 8、边际产量(MP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MPP=X T ??PP =X ??Y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 10、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资源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资源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TC=P X 1 * X 1+ P X 2 * X 2 1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一般有三种情况:固定比例报酬、比例经济和比例不经济。 13、农业技术商品寿命:指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有效应用的时间。 14、狭义的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区域与部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及项目。 15、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讲,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把知识形态生产力变成物质形态生产力,以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历史发展过程。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与管理 学号: 2013516006 姓名:李支东 教师:程钢 时间: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如何把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逐步缩小安徽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整个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本文基于安徽省当前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找出适合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对策 一、安徽省农业概况 安徽省,简称“院”,位于我国东部,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总面积约13. 96万平方公里,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安徽是农业大省,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1.3%。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辨等自然灾害发生。全省省耕地面积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二、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 (一)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通信宽带光缆及配套的营业服务网点已实现100%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提前完成基础通信"普遍服务”目标。数字广播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播和电视农村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超过95%。 (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己初具规模。 形成了以“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安徽党员干部先锋在线网”、“安徽星火科技”四大门户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分布式的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平台,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三)建立了一个立体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 ①市、县科技、农业、气象等涉农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机构。②全省乡镇拥有省级认证的农村信息员5000多名,初步形成一支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③大部分乡村建有便民服务机构,成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基层的有力保障。④农村信息服务手段不断拓展,大大提高了安徽农网信息的覆盖面。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 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 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 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值: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获得经济效果。表达式如下: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 或经济效果临界=(所得宁所费)或(产出宁投入)》 1 多方案时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临界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0 4.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规律 (1)各要素同步形成与要素结合体运行时间不间断规律。要求在同一时点各要素

试卷4_张士云_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4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边际产品 2. 相对经济效果 3. 均等边际收益原理 4. 生产弹性 5. 技术进步率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单选题) 1. 当APP 下降时,MPP 可能为( ): A .上升 B .下降 C .最大 D .为零 2. 用C-D 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时,其函数β αδL K Ae Y t =中的δ被称为( )。 A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B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C .技术进步率 D .综合要素生产率 3. 已知某一线性规划可行解区域的极点坐标值为a(0,0)、 b(0,4)、 c(4,3)、 d(5,0),且其目标函数为Max Z= 2X 1+3X 2,则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A .a(0,0) B .b(0,4) C .c(4,3) D .d(5,0) 4. 已知资源的投入与产品产出的生产函数为42 .0325 .023 .01X X AX Y =则说明该生产函数处于( ): A . 比例报酬减少 B .比例报酬增加 C .比例报酬不变 D .难以判定 5. 连结原点至TPP 曲线上某点的直线斜率愈大,表示( )愈大。 A .TPP B .APP C .MPP D .EP (生产弹性) 6. 在回归分析中,F-statistic 值是指( )。 A . 回归平方和的均方与剩余平方和的均方的比值 B . 总平方和的均方与剩余平方和的均方的比值 C . 回归平方和的均方与总平方和的均方的比值 D .总平方和的均方与回归平方和的均方的比值 7. 一定量的资源用于多种产品生产时,要使总产值最大,要求各种产品生产的边际产值达到( )。 A .不等 B .等于1 C .相等 D .等于0 8.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有无推广价值,主要取决于( )。

自考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计算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计算题 一、比较优势法 甲、乙两个地区,生产A、B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见下表(单位:元)根据比较优势法,甲、乙两地应如何进行专业化分工?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对优势集中在乙地区,(1分) 但从相对成本来看, 甲地区生产A、B产品的成本为:40:50=1:1.25(3分) 乙地区生产A、B产品的成本为:26:39=1:1.5(3分) 因此,甲地区生产B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乙地区生产A产品具有比较优势。(3分) 二、连环代替法 某养殖场养殖每千克对虾所花费饲料成本的分析如下表。饲料成本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单位对虾饲料成本=1/单位产量x单位饲料消耗量x饲料单价。采用连环代替法分析各种因素对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计划数额:1/6*24*2=8元 (2)单位对虾产量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24*2=5.3 5.3-8=-2.7 这说明了单位对虾产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降低了 2.7元 (3 )单位饲料消耗量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30*2=6.7 6.7-5.3=1.4 这说明了单位饲料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了 1.4元 (4)单位饲料单价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24*3=10 10-6.7=3.3 这说明了单位饲料单价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了 3.3元 (5)综合各因素变动对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2.7+1.4+3.3=2 因此,所有因素的变动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2元。 三、综合评分法 下列三中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其评价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收入和对环保影响。各个项目的权重分别是30%、20%、10%、25%、15%。每个方案的评分结果如下: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 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技术的含义:狭义的技术一般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中介属性。 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 技术进步的作用:①促进了经济增长;②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③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科技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①综合性;②系统性;③数量性;④比较性;⑤预测性;⑥决策性;⑦优先性。 第二章 经济效果的概念: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技术效果的概念: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涵义: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①相关性;②持续性;③综合性;④多样性;⑤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 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①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②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③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④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 第三章 制度研究计划包括的内容:确定课题项目;拟定研究提纲;明确资料的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1)重要性:①农业技术经济资料包括各项指标数值,是研究农业技术经济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的重要基础;②收集、运用农业技术经济资料,便于计算、比较和评价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③收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可以为充分合理一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经济效果提供经济参数;④收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是进行农业技术经济认证的基础。(2)内容:①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 ②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③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④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一)调查法(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二)实验法。 农业技术经济的评价内容: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 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一般标准:1.技术先进性,2.经济合理性,3.生产可行性。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 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1)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取得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与经济条件(2)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作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止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3)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面提高评价的准确性(4)有助于比较系统地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便

农业技术经济学 判断题

第一章导论 0.技术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1.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P11 2.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一般以资金量的大小来表示 3.技术经济研究的问题既有微观问题,又在宏观问题 4. 技术、经济、计量构成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活劳动既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容较广,它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在讲经济效益时,一般就经济效果在内(判断改错)。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 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表现为一致性和矛盾性 3.农药属于贮藏性的资源,劳动力,时间,农机属于流失性的资源 4.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P36倒数第4自然段 5.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如果高低差愈大,表明愈不平衡,农业生产中的浪费愈在大,高低差愈小,表明不平衡性愈小,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 6.物质资源具体体现为一定的资金量(判断改错)。P40第1和第2自然段 7.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P44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关心当前的技术经济效益,又要着眼于长远的技术经济效益。应选择两者兼优的方案,或者把长远技术经济最好的方案选为最优方案。P28 9.高低差表达式=最大能力值要素的能力值-最小能力值要素的能力值P37 9.经济最佳值是指在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P50 2.确定课题项目是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P49 3.在取得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时,实验法比调查法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1、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对一项复杂经济事物仅设置一两项指标用来全面评价、综合衡量经济效果(判断改错)。P70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图,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判断改错)。P74 3、成本利润率计算公式(单选题),成本利润率能更确切地表示资金消耗的经济效果(判断改错)。P79 4.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农产品商品率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P73 5.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指标的公式,采用这项指标能够反映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水平P76 6.通常所说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活劳动生产率 7. 成本净产出率指标反映了资金消耗所创造的新价值的经济效果 8.确定课题项目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9.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基建设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 10.牲畜的产仔率和农药杀虫率属于技术效果分析指标 10.农产品产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11.成品产品率反映了资金消耗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1.它是人们根据相对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地区之间的生产分工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优化方案。P95 2.试算分析法属于事前经济效益预估和测算。 3.比较优势法是根据相对成本来确定地区间的专业化分工 4.在分组比较法中,若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组距不宜过大过小 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多元属性 D、中介属性 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 A、上凸状的 B、下凹状的 C、直线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正确的有( B )P33 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1 亏)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1 平) C、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 D、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D ) A、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方面的资料 B、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C、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 D、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5、选择课题顶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能够计量、工作责任能够明确和( C )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能够界定 D、完成时间不定 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的回收期为( B ) A、7年 B、4年 C、3.5年 D、2年 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之比,称为( B ) A、投资年利润率 B、投资总收益率 C、成本利润率 D、资金占用净产出率 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描述正确的有( A ) A、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 B、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 C、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重要参考) D、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随排顺变) 9、比较分析法要遵循的原则是( C ) A、可量化原则 B、类似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9x2-4x,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平均产量为( A ) A、14 B、20 C、26 D、34 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但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