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康复训练(终审稿)

功能康复训练(终审稿)

功能康复训练(终审稿)
功能康复训练(终审稿)

功能康复训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功能康复训练

(1)基本活动训练

基本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

训练方法是:

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

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2)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中风偏瘫推荐六大简易康复训练法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人体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病情较轻的偏瘫患者尚有较好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在行走时可出现偏瘫步态(其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患侧

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病情较重的偏瘫患者则常会因一侧肢体失去运动能力而卧床不起。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实际上,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1.环绕洗脸法: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3.跷腿摆髋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做跷腿摆髋锻炼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顶天立地(一招二式)

①、站式: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手扶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②、卧式:全身放松仰卧后,逐渐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5、双手训练(一招二式)

①、双手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手掌和手指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双手握固:与前式同,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握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6、双脚训练(一招二式)

①、张脚趾::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脚趾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勾脚尖:与前式同,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逐渐把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勾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中风手指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重要性

家庭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中风手指康复训练的方法(—)、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 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

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上肢及手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

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

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第一步:患者仰卧或坐位,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掌心对第2-5患指端,做屈曲运动。第二步: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揉指,缓慢做伸直运动。第三步操作者一手握腕关节,另一手揉捏各患指,最后活动各指关节。

脑中风治疗后还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病。

上肢的康复训练

一双手上举训练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相对,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作用: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的解剖关系;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

二上提肩胛骨训练患者取坐位,上臂自然下垂,用力向上耸肩并保持2-3秒,然后放松。

三治疗球训练患者取坐位,治疗者立于病人的患侧以保护和辅助;病人双手交叉放在球上,将球向前后左右推;当患侧上肢有独立活动能力后,可单用患肢推球。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自主运动。

四上肢负重训练患者取坐位,肩关节轻度外展、外旋、肘伸展,手指伸展支撑于健侧。将重心逐渐移向患侧,维持数秒在恢复原位。重复进行训练。

五上肢屈肌痉挛的抑制治疗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另一手握住上臂,缓慢柔和的将患肢的肘伸直,使患肢处于伸展状态。然后,一手控制患肢使肩关节外展、外旋、腕背曲、手指伸展,持续数秒,另一手轻拍或快擦上臂伸肌,刺激伸肘。

六手指与腕关节痉挛的抑制治疗者一手握住患手四指,另一手握住患手拇指,并将五指及腕关节均置于伸展位。

七活动伸展的上肢患者取仰卧位,肘伸展,治疗者辅助患肢上举、外展、内收或旋转上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随着主动性的增加,减少辅助量。

八肘屈伸控制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肩屈曲,嘱患者用患手够位于前方的治疗者,在回够自己的对侧肩,并多次重复此动作。在肘屈伸能力提高后,嘱患者在任意角度停住并保持数秒,训练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九前臂运动训练前臂的运动训练为旋前旋后,对前臂进行关节松动及相应关节活动后,在患者有一定自主运动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诱导、加强前臂的运动性。如翻扑克牌、翻书等训练十滚筒训练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患者双手叉握,用健侧带动患侧向前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2节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第12节呼吸练习在仰卧位下作缓慢的深呼气和深吸气运动

平衡功能训练操作流程

平衡功能训练操作流程 1、平衡的定义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2、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3、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从睁眼到闭眼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4、平衡的评定 5、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 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1)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桥式运动训练: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 (2)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 (3)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第六节手部 一、手的解剖生理特点 手有五指,即拇指、示指、中指、环指与小指。拇指无论就是解剖结构还就是运动轨迹,与其它四指都有明显不同,就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示、中、环、小指通称为手指。手指就是由掌骨与近、中、远三节指骨所组成。掌指关节就是一个多轴关节,可行屈伸、内收外展与回旋运动。其关节囊松弛,两侧由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加强。远、近指间关节的软组织结构与掌指关节相似,也有关节囊、掌板、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但它们都就是单轴关节,只具有单一的屈伸运动。 二、手部关节的功能位及活动范围 1.手部关节的正常体位 (1)手部关节的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65°。 (2)手部关节的中立位:手指完全伸直。 2.手部关节的活动范围 (1) 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侧外展60°,内收0°。拇指桡侧外展60°,内收0°(图1-6-1)。 图1-6-1(1) 图1-6-1(2) 图1-6-1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指关节屈曲30°~40°。拇指掌指关节伸展0°(图1-6-2)。图1-6-2(1) 图1-6-2(2) 图1-6-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指间关节屈曲80°~90°。拇指指间关节伸展0°(可过伸10~20°)(图1-6-3)。 图1-6-3(1) 图1-6-3(2) 图1-6-3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手指的活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90°,伸展0°(图1-6-4)。 图1-6-4手指的活动范围 (4) 远侧指间关节屈曲110°,伸展0°(图1-6-5)。 图1-6-5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80~90°,伸展0°(图1-6-6)。 图1-6-6近侧指间关节 三、手部关节的锻炼方法 1.手部关节的主动锻炼方法:(1)腕关节的背伸、掌屈。(2)桡偏、尺偏。(3)前臂旋前、旋后。 (4)掌指与指间关节的屈伸。(5)掌指与指间关节同时伸直、同时屈曲。(6)手指内收与外展。 (7)拇指外展与内收。(8)拇指与其它指的对指。(9)拇指屈伸。 2.应达到的功能:(1)拇指腕掌关节为一鞍状关节,有一定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度。 (2)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可屈曲90°,并有内收及外展运动。(3)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分别可屈曲120°及60°。 四、手的康复治疗: 手就是运动器官,在生活与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就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的运动与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使手外伤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功能恢复有了明显的提高。 1.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10s。 (1)捏皮球练习(图1-6-7)。

康复课:平衡能力

《四分之一圆平衡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 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促进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训练身体灵活运动能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A类学生:训练肢体的配合,促进平衡能力提升,提高运动能力。 B类学生:训练肢体的协调性,促进平衡能力提升。 C类学生:训练手、眼协调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四分之一圆平衡板上前行的方法。通过输入触觉、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刺激,使智障学生能够重新组织、协调、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功能的发展,以对外界环境作出适当反应。 难点:BC类学生能够克服恐惧上圆平衡板并能向前运动。如何在一个感统训练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更多的感觉过程,涉及更多的感觉系统,以达到最好的感统训练效果。 三、教学器械:平衡台、四分之一圆平衡板 四、教学过程: 1、热身运动 颈部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头部尽量往上往下往左往右各两个八拍。 肩部运动:手臂伸直,往后拉伸两个八拍,左右手臂用力甩圈各两个八拍。

腰部运动:手臂伸直,弯腰,左手拍右脚,右手拍左脚各两个八拍。 手腕运动:双手十指相扣,甩圈两个八拍。 设计意图:热身运动是本节课训练时需要活动的各个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通过活动,即强化了动作的规范有效性又注重了趣味性。 2、复习上节课内容:平衡板 设计意图: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3、走线游戏 在操场的一条直线或波浪形曲线上,学生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尖,双臂伸直,抬头看前方,身体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调整学生平衡觉,本体感觉,中枢觉醒状态。 4、感统训练 (a)出示训练器械:同学们,这是什么?它叫圆平衡板。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b)训练圆平衡板的方法: 双脚站上平衡板上,双手抓住平衡板的杆子,双脚向前迈进,双手抓住上下杆子,双手双脚交替,借助双脚力量,使圆平衡板前行。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手脚协调性,训练身体灵活运动能力。 (c)老师示范动作 (d)指导学生动作要领:双脚、双手交替,同时进行,动作要协调统一。 (e)学生练习圆形平衡板,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就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就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就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与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与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级别评判标准 0 不能根本不能采取座位 1 差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 不能维持 3 尚可可采取坐位,但不能上举,不能抗 推 4 良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仍能保 持平衡,但稍推即不稳定 5 优对不甚强烈的推有翻正反应能 保持平衡,但强力推时有不够稳定的现象 6 正常正确地坐着时对来自各个方向的 用力推均有正确的翻正反应,并能保持平衡。 六:基本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与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患者平衡反应。)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 七:恢复平衡功能锻炼 平衡与姿势就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就是否落在支撑面上,要么平衡,要么失衡,后者就是指人体的任何位置,可以在某一姿势下需要较多肌群的收缩来维持,否者必然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1;平衡训练的顺序 (1)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2)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手膝跪位)→双膝跪位(长跪位)→立位平衡 (3)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1)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 2)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3)身体重心由低→高 4)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2;偏瘫病人坐位平衡训练 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然后自己在坐直.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 根据301医院张素珍、吴子明大夫的有关视频整理查淑琴大多数眩晕和失衡症状与内耳疾病有关。如果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则大脑会对平衡和视觉输入信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引起较长期的问题如走路不稳、头昏不适等,这种情况比较适于前庭康复训练。一般来说,推荐进行康复训练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炎、迷路震荡、晕动病、慢性平衡失调等。 系统练习 一、头眼练习 (一)转头时注视 1、端正坐在椅子上,手拿一张纸牌(或竖一个手指)放正前方25厘米处 2、左右转头45度,转头时注注视纸牌或手指清晰 3、逐渐加速 4、重复15至20遍,每天2到3次 (二)水平转头 1、端正坐在椅子上。 2、身体不动 3、快速转头,短暂注视左右物体,然后注视中间物体5秒 4、先快后慢,重复15至20遍,每天2到3次 (三)头垂直运动 1、端正坐在椅子上。 2、身体不动,低头、仰头 3、先快后慢,重复15至20遍,每天2到3次 (四)斜向垂直运动 1、端正坐在椅子上 2、身体不动,先左转45度,低头、仰头,然后右转转45度,低头、仰头 3、左右各重复15至20遍,每天2到3次 (五)头画圆 1、端正坐在椅子上,身体不动,睁眼头画圈,头随眼动,一圈一个周期 2、闭眼重复 3、顺时针15至20周 4、逆时针15至20周,每天2至3次 二、视靶训练 (一)平视 1、端正坐在椅子上,找视平面三个物体,分别在正前、左边、右边 2、从左到中到右再反向为一周 3、每个视靶停留一秒,重复15至20周,每天2到3次 (二)扫视 1、眼平面双手握牌距眼18CM。 2、头不动,眼从一张看到另一张,双手距30CM。 3、先水平方向,后垂直方向,最后斜行跟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运动时视觉清晰。不过快,只眼动头不动。 4、症状改善后注意事项细节,加快运动。 5、重点水平方向15-20次,每日2-3次。 (三)视觉跟踪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 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

功能康复训练

功能康复训练 (1)基本活动训练 基本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 训练方法是: 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 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2)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8-(2)1试题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8-(2)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20,分数:40.00) 1.就构音障碍言语治疗时进行的舌运动功能训练,其中不对的是 A.舌喉闭锁 B.舌伸缩 C.舌尖上抬-下拉 D.舌左右运动 E.舌环转运动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构音障碍训练中,“ba-ma-pa”音节组合训练属于下述哪种类型的训练 A.句子水平的组合训练 B.无意义音节组合训练 C.有意义音节组合训练 D.构音点不同的组合训练 E.构音点相同的组合训练 (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3.超声波治疗时,在人体表面涂耦合剂的目的是 A.减少超声头与皮肤间的声能损耗 B.降低超声头与皮肤间的摩擦力 C.避免超声头灼伤皮肤 D.减少治疗时引起的疼痛 E.防止超声治疗设备的损坏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在超声波治疗时使用耦合剂(或接触剂),主要的目的是使超声头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以保证超声波能量有效地进入人体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声头与皮肤间有间隙,超声波就会被反射,不能有效地进入人体内。 4.不属于个人卫生用具的是 A.指甲剪 B.轮椅式坐便池 C.长柄梳 D.加双环毛巾 E.坐厕扶手 (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坐厕扶手属于个人卫生用具的附加辅助装置。 5.下列不是针对软腭抬高的训练是 A.用力叹气 B.用压舌板辅助软腭抬高 C.用软毛刷刺激软腭 D.舌运动训练 E.用冰块刺激软腭 (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针对软腭抬高的训练包括:用力叹气、用压舌板辅助软腭抬高、用软毛刷刺激软腭、用冰块刺激软腭。 6.下列属大肠经穴的是 A.曲池 B.内关 C.三阴交 D.太冲 E.太渊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临床常用。 7.与人体平衡功能无关的是 A.视觉 B.本体感觉 C.听觉 D.中枢神经系统 E.运动系统

大前庭知识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 2010-12-21 14:26:18 关键字:潍坊萌韵聋儿康复中心潍坊聋儿康复中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许多新的疾病被发现。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就是在70年代末随着CT的问世才被发现的一种新的致聋疾病,主要表现为幼儿波动***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LVA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前庭导水管扩大外,不合并其他内耳畸形。 感觉声音的主要结构-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膜迷路内有内淋巴液,内淋巴液的正常代谢对维持正常的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前庭导水管将膜迷路与内淋巴囊相连,而正常大小的前庭导水管是维持内淋巴液代谢所必须的。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前庭导水管扩大时,内淋巴液可经扩大的前庭导水管从内淋巴囊倒流于耳蜗或前庭,损伤感觉毛细胞出现耳聋或眩晕。在耳部影像检查者中存在大前庭导水管者占1% ;患儿出生时听力一般接近正常,多数在3-4岁发病;感冒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采用神经营养剂治疗,有一定效果,部分患儿的听力可恢复到原有水平,但仍较正常儿童听力差,听力容易波动,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发现采取防范措施,可延缓病情发展,患儿出生后听力接近正常,虽处于亚临床期,但细心的父母会发现患儿说话较晚,口齿不清,上感或外伤后听力下降有时呈可逆性,如能及时去医院耳科行听力和平衡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做颞骨CT扫描检查可以确诊,早期证实此症并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预防头部磕碰,有可能保持更多的听力储备,不致一次次外伤使听力严重丧失。对于听力下降明显,影响语言交流者,可以配助听器,进行语言训练。对于重度耳聋患儿,有条件者宜尽早行电子耳蜗置入手术,其价格虽然昂贵,但在目前是唯一可以改善听力的办法。 大前庭水管综合症:儿童听力损失主因之一 2010-12-21 14:27:01 关键字:潍坊萌韵聋儿康复中心潍坊聋儿康复中心大前庭水管综合症又被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前庭导水管直径大于1.5毫米时,从临床上看,属于异常增大。伴随前庭导水管异常扩大,很可能导致内淋巴管和囊也增大。目前认为SLC26A4基因突变和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有关,现在的许多研究也表明至少90%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者均具有该基因突变。一般来说,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的儿童会同时患单侧或双侧轻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大约有15%的患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儿童也有前庭导水管扩大,并且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患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出现前庭导水管异常扩大。 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表现出患有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 Symdrone)。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与进行***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者可能表现出前庭疾病症状。所有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病例中,研究发现至少有62%患者同时有耳畸形,这是他们可能患前庭导水管扩大上迹象。总体讲,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目前是通过CT能检测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最常见的耳畸形。 中国的大前庭水管综合症发病率较高,比如13%-16%的聋校学生均有大前庭水管综合症。从听力损失患者中患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比例推断,中国至少有361-444万听损患者同时也有大前庭水管综合症,这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第六节手部 一、手地解剖生理特点 手有五指,即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拇指无论是解剖结构还是运动轨迹,与其它四指都有明显不同,是一个独立地功能单位.示、中、环、小指通称为手指.手指是由掌骨和近、中、远三节指骨所组成.掌指关节是一个多轴关节,可行屈伸、内收外展和回旋运动.其关节囊松弛,两侧由侧副韧带和副侧副韧带加强.远、近指间关节地软组织结构与掌指关节相似,也有关节囊、掌板、侧副韧带和副侧副韧带,但它们都是单轴关节,只具有单一地屈伸运动. 二、手部关节地功能位及活动范围 .手部关节地正常体位 ()手部关节地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 ()手部关节地中立位:手指完全伸直. .手部关节地活动范围 ()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侧外展°,内收°.拇指桡侧外展°,内收°(图). 图() 图() 图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拇指掌指关节伸展°(图). 图() 图() 图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伸展°(可过伸~°)(图). 图()图() 图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手指地活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伸展°(图). 图手指地活动范围 ()远侧指间关节屈曲°,伸展°(图). 图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伸展°(图). 图近侧指间关节 三、手部关节地锻炼方法 .手部关节地主动锻炼方法:()腕关节地背伸、掌屈.()桡偏、尺偏.()前臂旋前、旋后.()掌指和指间关节地屈伸.()掌指和指间关节同时伸直、同时屈曲.()手指内收和外展.()拇指外展和内收.()拇指与其它指地对指.()拇指屈伸. .应达到地功能:()拇指腕掌关节为一鞍状关节,有一定地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度.()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可屈曲°,并有内收及外展运动.()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分别可屈曲°及°. 四、手地康复治疗: 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手外伤后地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地运动和感觉障碍,康复治疗地早期介入,使手外伤病人地手术效果和功能恢复有了明显地提高. .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 ()捏皮球练习(图). 图捏皮球练习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大全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 1.上肢训练辅助器具 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用于肩、上臂、前臂和手部的康复训练。(1)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进行肩关节旋转运动,扩大活动度,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2)肩抬举训练器:通过将棍棒放置于不同高度,训练上肢抬举功能。可在棍棒两端悬挂沙袋,以增加抗阻力。 (3)肩梯:通过手指沿着阶梯不断上移,逐渐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 (4)滑轮吊环训练器: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也可进行关节牵引及肌力训练。 (5)上肢推举训练器:提高上肢伸肌肌力、上肢关节活动度及协调活动能力。 (6)肘关节牵引椅:对肘关节持续牵引,用于肘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牵引的重量和方向,座椅高度、固定部位可随需要调整。(7)前臂旋转训练器: 训练关节活动度,预防和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同时通过 患者在不同阻力下的抗阻运动进行肌力及耐力训练。 (8)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 (9)腕关节旋转器:训练腕关节旋转,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增加肌力、耐力。 (10)复式墙拉力器:通过抗阻主动运动,提高肌力。关节活动度

训练,预防畸形全身肌肉、关节训练。 (11)系列哑铃:用于增强肌力和耐力。 (12)体操棒与抛接球:提高上肢活动范围,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分立式和卧式2种。 (13)手支撑器:训练上肢支撑能力及从床到轮椅的移乘(身体转移)训练。 (14)手指肌力训练桌:用于手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2.下肢训练辅助器具 下肢训练辅助器具是用于训练下肢的辅助器具。 (1)下肢康复训练器:用于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 (2)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用于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的肌力。 (3)髋关节旋转训练器:通过足的画圈运动,改善髋关节的旋转功能。 (4)股四头肌训练椅:增强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膝关节受限。 (5)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矫正足下垂,足内外翻等,对站立功能障碍者的站立功能训练。 (6)踝关节训练器:矫正下肢姿势,防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畸形。也可以进行站立训练。· (7)踝关节矫正板:用于矫正防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畸形。 (8)踏步器:用于训练下肢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有立式和坐式2种。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眩晕的药物和康复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吴子明 本课件介绍了眩晕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中对常用药物的适应证以及副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康复治疗的定义、作用机制、技术、评价等进行了全面描述,有利于学员队眩晕治疗的系统掌握。 段稳定前庭终末器官或前庭神经病变;③观察、安抚患者带病生活;④前 庭康复治疗。 一、药物治疗 眩晕的类型有耳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精神性眩晕和原因不明性眩晕。下面主要介绍耳源性眩晕的药物治疗。耳源性眩晕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胆碱药、抗组胺药、苯(并)二氮卓类、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呕吐的药物和影响代偿的药物。 1. 抗胆碱药 抗毒蕈碱的受体制剂如东莨菪碱,可增加对运动的耐受性。抗胆碱制剂的中枢抗胆碱效应对于眩晕治

疗非常重要。 用于治疗的眩晕的抗胆碱制剂都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口干、瞳孔放大、瞳孔调节功能受损和镇静。 2. 抗组胺药 作用于前庭中枢的抗组胺药物可预防运动病,并减轻症状。所有用于抗眩晕的抗组胺药物都有抗胆碱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茶苯海明(乘晕宁或晕)或)苯海拉明。新型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组胺药物不能用于抗眩晕治疗。 3. 苯二氮卓类药物 劳拉西泮:每天的剂量超过0.5mg,2/日避免成瘾。劳拉西泮也可舌下含服(1mg),用于治疗急性眩晕。 地西泮:低剂量的地西泮也很有效,2mg,2/日。 氯硝西泮:前庭抑制作用与劳拉西泮相似。0.5mg,2/日,也有舌下含服剂型。 阿普唑仑:避免应用阿普唑仑用来作为前庭抑制剂,因为易出现戒断症状。 常用前庭抑制药物的比较见下表。

4. 钙通道阻滞剂 氟桂利嗪:是常用的抗眩晕药。也可预防运动病 尼莫地平:对梅尼埃病可能有效。可预防偏头痛 维拉帕米:(异搏定),有较强的便秘作用,可用于前庭失衡导致的腹泻。这些药物通常都有抗胆碱和/或抗组胺作用。 常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比较见下表。 5. 抗吐药物 抗吐药物是另外一类常用药物。抗吐药物的选择有以下几点: (1)给药途径、副作用和费用。 (2)口服药物适于轻度的恶心。 (3)栓剂主要用于门诊患者,由于胃痛或呕吐口服不能吸收者,舌下含服剂型也可选用。 (4)注射剂型用于急诊或住院患者。 (5)前庭抑制的抗组胺药有明显的抗吐。如果患者适合口服给药,敏可静应首选,因其副作用只有困倦。 (6)吩塞嗪类药物可以有效抗吐,可能是其抗多巴胺作用的结果,如非那根,也可以阻断H1受体。

8.2平衡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

平衡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 一.定性分析 (一)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检查可以在不同的体位.如卧位、跪位、坐位或站立位进行。检查者破坏患者原有姿势的稳定性,然后观察患者的反应。阳性反应为正常。检查既可以在一个静止、稳定的表面上进行,亦可以在一个活动的表面(如大治疗球或平衡板)上进行。平衡板底面为弧形,检查者控制平衡板倾斜的角度。正常人对于破坏平衡的典型反应为调整姿势,使头部向上直立和保持水平视线以恢复正位姿势、获得新的平衡。如果破坏过大.则会引起保护性跨步或上肢伸展反应。平衡反应检查包括如下内容: 1.卧位倾斜反应 (1)俯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板向下倾斜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见阳性反应)。 (2)仰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上呈仰卧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例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平衡板下降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无平衡反应及保护反应出现(身体某个局部可能出现反应,但其他部分无反应)。 2.膝手位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双手双膝支撑身体。 检查方法检查者推动患者躯干,使其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另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仅身体局部出现阳性反应)。 3.坐位平衡反应

康复治疗师-专业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 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幕所属的方框涂黑。 1.磁疗宜用于 A.孕妇下腹部 B.磁疗副作用明显不能耐受者 C.瘢痕、硬结处 D.心脏起搏器患者 E.金属异物处 2.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是 A.大重量牵引 B.强手法刺激 C.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者,尽早手术治疗 D.只可进行保守治疗 E.只能手术治疗 3.肩周炎的功能障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A.紫外线照射 B.制动 C.针灸 D.红外线治疗 E.功能康复训练 4.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运动疗法不包括 A.手术治疗 B.姿势矫正 C.肌力训练 D.关节活动训练 E.牵张训练 5.Barthel 指数评定项目不包括 A.交流 B.大便控制 C.洗澡 D.梳妆洗漱 E.上下楼梯 6.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选用的物理治疗是 A.超短波 B.冷疗 C.红外线 D.脉冲治疗 E.直流电离子导入 7.肌张力始终处于降低的状态属于 A.痉挛 B.僵硬 C.挛缩 D.障碍 E.弛缓

8.适用于关节松动技术的疾患是 A.关节急性扭伤 B.关节肿胀 C.关节骨折4周内 D.关节活动僵直 E.关节炎症急性发作 9.软组织急性感染的治疗不包括 A.局部换药 B.推拿治疗 C.必要时手术 D.紫外线照射 E.高频电疗 10.康复评定的目的不包括 A.对疾病进行诊断 B.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 C.明确患者的康复需求 D.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E.预后的判断 11.肌力评定的禁忌症是 A.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B.高位截瘫 C.失用性肌力减退 D.拮抗肌肌力失衡 E.截肢后 12.Bobath常用的促进方法是 A.联合反射 B.协同运动 C.紧张性迷路反射 D.反射性颈反射 E.反射性抑制模式 13.利用学习和动机的理论,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正常的技术是 A.Bobath技术 B.Brunnstrom技术 C.PNF技术 D.Rood技术 E.运动再学习技术 14.关于僵硬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升高 B.为锥体系损害 C.帕金森为僵硬最常见的原因 D.可表现为齿轮样强直 E.可表现为铅管样强直 15.关节活动评定的禁忌症是 A.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

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训练

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训练 脑瘫儿童手部训练的基本原则 (1)先作评估,看看他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是否和年龄相符?是否包括了一些不正常的动作? (2)从现有阶段的动作到训练较高层次的动作,如需要时,可把这些高层次的动作分成数个部分来逐步训练。 (3)留意儿童的坐或站姿是否正确及平稳,使可以集中精神在手的操作上。(例如:坐在椅上时,头部微向下倾,肩膀向前,髋、膝关节保持90度屈曲及双脚平放地上)。 (4)将不正常的模式或原始反射先抑制或一边进行训练,一边控制。①痉挛型:因过于僵硬,无法达成目标动作,故需设法减低肌肉张力。②徐动型:因无法固定在一位置上,故需加压力以增加稳定性,使动作更加协调。③低张型:加压以促进稳定,并增加肌肉张力,使动作容易产生。 (5)利用一些只容许正确动作产生的玩具或器材。 (6)所运用的玩具或教具最好是颜色鲜艳,趣味性浓的,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及兴趣。 (7)玩具或教具多元化,质料、形状、重量等各不相同,以提供多些触觉上的感官刺激。 (8)训练应尽量包括在每日起居生活的范围内。 (9)训练的目标除了包括能个别完成动作部分外,也包括注视手部活动、手眼协调、两手配合动作、减轻联带动作,增强左右两边对

称性等。 (10)计划具体训练内容时,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发展功能 脑瘫儿童手功能的常见表现形式 脑瘫患儿常表现为手动作的发育迟缓或不正常,不正常的动作模式往往是几个发育层次的复合,其原因在于患儿的认知和社会心理层次鼓励他尝试做超过他运动能力的活动,而不能完成活动所产生的感觉——运动压力导致他把自己迟缓的动作发育形态叠放在一起。 脑瘫儿童手精细运动功能的训练原则 (1)既然有很多手的精细动作是在坐位下完成的,因此,在开始手精细功能训练时,就要先训练患儿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与保持良好坐位姿势的能力,或在训练时,提供患儿适当的坐椅和桌子,以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姿势控制。 (2)从事单侧手活动时,要将另一侧手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以帮助患儿维持正确的姿势与肌肉张力。 (3)考虑操作物件的大小、质地、重量与形状,因为手运动的控制开始于感觉输入,不同的感觉探索有利于促进手功能的发展。 (4)鼓励采用双手性活动。 (5)动作难度设置在患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范围,难度过大,会对患儿产生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会诱发或加重痉挛的联合反应,从而使得姿势控制与动作努力更差。 脑瘫儿童尽早训练手部的重要性 (1)手部运用的阶段因素:视觉接触物件及自己双手一用手接触

功能康复训练(终审稿)

功能康复训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功能康复训练 (1)基本活动训练 基本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 训练方法是: 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 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2)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中风偏瘫推荐六大简易康复训练法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人体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病情较轻的偏瘫患者尚有较好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在行走时可出现偏瘫步态(其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患侧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1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发育迟缓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发育迟缓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发育迟缓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发育迟缓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发育迟缓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发育迟缓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发育迟缓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发育迟缓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发育迟缓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发育迟缓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发育迟缓康复师做、发育迟缓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发育迟缓儿童自己做。可锻炼发育迟缓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发育迟缓康复指导师或发育迟缓父母和发育迟缓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发育迟缓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发育迟缓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发育迟缓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发育迟缓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发育迟缓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发育迟缓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发育迟缓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发育迟缓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发育迟缓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发育迟缓父母或发育迟缓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