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开放管理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

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

题的思考。

1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2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

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

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

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

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

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

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

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

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

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

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

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

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

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

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

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

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

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

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

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

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

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

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

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

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

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

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2]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

理,2007,9:131~133.

[3]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

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

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

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

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

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

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

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

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

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

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

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

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

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

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

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

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

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

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

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

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

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

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

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

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

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

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

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关键词:检测方法;微生物

0引言

1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

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

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

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2.1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1]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

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

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

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

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

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

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

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

分析。

2.2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核酸探针法[2]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

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

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

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

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

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

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

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2.2.2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

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

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

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

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

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2.2.3快速测试片法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

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

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

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

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

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

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

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

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

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2.2.4电阻电导测定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微生物检测论文

微生物实训论文 张志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0生物技术 20100005032) 实训题目游泳池水质微生物指标检测与评价 摘要由于学校的游泳池经常开放,学生也开了泳课,所以游泳池水质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游泳者的身体安全。因此我们对游泳池中的水进行了采样,稀释,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观察。看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关键词游泳池水质微生物 前言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大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水源变质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引起接触者或饮用者患病。 水体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天然水体还是人工水体,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或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所以在各种水体中都有大量的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微生物生存。 游泳池水与人的皮肤、头部等直接接触,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游泳者的健康。游泳池水质达不到标准会传播流行性角膜炎、中耳炎、痢疾、伤寒等疾病。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游泳池水质的管理与检测。 目前,世界各地对游泳池的水质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目前已制定颁发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和《游泳池给水排水设备规范》两个技术法规。 一实验方案 国标规定: 游泳池中细菌总数≤1000个/L,大肠杆菌≤18个/L 游泳池水质的检测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进行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通过制备培养基进行取样培养,测出水体中大肠杆菌及其他菌落总数,进而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 二试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器材

2.1.1.1 三角瓶。 2.1.1.2 量筒。 2.1.1.3 pH计或精密pH试纸. 2.1.1.4 高压消毒锅. 2.1.1.5 试管。 2.1.1.6 灭菌平皿:直径9 cm . 2.1.1.7 灭菌刻度吸管:10mL、2mL、1mL . 2.1.1.8 酒精灯。 2.1.1.9 恒沮培养箱。 2.1.1.10显微镜 2.1.2培养基和试剂 2.1.2.1 营养琼脂培养基见GB/T18204.1一2000 中第4章。 2.1.2.2 10 %(m/m)硫代硫酸钠溶液,121℃高 压灭菌20min . 2.2操作步骤 2.2.1 采样瓶的要求和预处理:用于微生物分析的采样瓶要无酸、无碱、无毒的玻璃容器。采样瓶在灭苗前加人足量的10%(m/m)硫代硫酸钠溶液。一般情况下125mL的采样瓶加0.1ml,加完后121℃高压灭菌20min。 2.2.2 用灭菌吸管吸取均匀水样1mL,注人到灭菌平皿内,另取1mL注人另一灭菌平皿内作平行接种.取lmL加到9mL无菌生理盐水中作1 : 10稀释,混匀后 取ZmL分别加到两个无菌平皿内,每皿1mL。 2.2.3 将溶化并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倾注平皿内,每皿约15mL,另取一个不加样品的 平皿作空白对照。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和培养 基充分混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6℃士 1℃恒温箱内培养48h。 2.3 菌落计数方法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 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 防遗漏.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苗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茵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以2,所得结果代表全皿菌落数。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一次做出的三个培养皿中均没出现菌落,我们 分析原因可能是取的水样是表层水和进水口的水。于 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采样,采取了深一些的水并避 开了放水口,按照标准实验步骤做完实验培养任然没 有菌落生成。 四实验结论

微生物论文

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与检测方法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类健康.根据 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根据各医院临床检验和检验检疫部门的统计,在这些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我国出口食品多次在国外发生退货销毁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因此加强食品中致病微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致病微生物的来源与控制方法 1.1采前管理 生长环境对果蔬在生长期间有着重要影响。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土地状况、有机肥使用、灌溉方式及水源等几个方面。 土地状况:来自几年内饲养过牲畜或曾经放过牧的土地中的灌溉水源极易引入病原细菌。某些细菌能在土壤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如Salmonella(沙门氏菌)和Listeria(李斯特氏菌)在用来农田灌溉的污水污泥中能存活数月(Robert,1999)。另外,洪水流经的区域会对良田和下游水域造成污染,应该对其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再使用。控制果蔬在生长期间受病源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使用近期圈养过或放牧过家畜和发过大洪水的土地。这对货架期短的速食果蔬产品更为重要。 有机肥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含有来自牲畜或人粪便中的致病细菌,应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不含有致病微生物。另外,,腐熟的池塘污泥不能作为肥料施用,因为其中可能含有病原体并且含有重金属污染。 灌溉方式与水源:自然的地表水如峡谷、湖泊、池塘的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与繁殖,用作灌溉水前需检测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存在是灌溉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标。地下水不易滋生病原体,但需要进行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分析。另外,过度灌溉比滴灌和喷灌更容易扩大病原菌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果蔬的污染,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直接喷灌也易污染果蔬产品。用污水灌溉也易污染果蔬产品,在采前用污水灌溉比在果蔬生长早期灌溉更易污染。加工企业应提前了解拟加工果蔬产品的灌溉水源、水贮方式、是否放养过牲畜、灌溉方式以及是否进行食品安全测试等。 1.2采收 新鲜果蔬产品一般以人工采收为主。采收人员在使用辅助工具时,一方面要注意工具的清洁卫生,另一方面要避免对果蔬产品产生机械损伤。有机械伤的果蔬易被病原菌污染,不耐贮运且影响其商品价值。人工采收可能也会因工人带有病原菌而造成污染,因此采收工人应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并且要随时监控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在田间作业附近提供洗漱间与洗手用的消毒措施供工人使用,以减少原初产品的污染机会。果蔬采收时用的容器应具备以下条件:无毒,无病原菌,易操作且清洁,无外露材料如钉子、木材碎片等,以避免果蔬被污染与损伤。在美国,只有得到美国农业部或食品医药管理局许可的包装容器才能在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论文模板

编号201110287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饮料…杀菌生产工艺研究 分院名称园林科技分院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马文鹏副教授 2016 年3月13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1. Q-238(水晶装)蒸汽杀菌必备设备 (3) 1.1杀菌时需要的设备 (3) 1.2表1Q-238蒸汽杀菌工艺参数表 (3) 2.1Q-238(水晶装)杀菌前的准备工作 (3) 2.1检查杀菌釜设备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检查冷水罐及需要运行阀门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杀菌釜杀菌前排水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结论 (3) 9.参考文献 (3) 10.致谢 (4)

。。。。。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植物蛋白饮料巴旦……………………………产品质量愈加优质! 关键词:巴旦木饮料………生产工艺 前言: 。。。。。。木为主要原料,……………………………通过杀菌工艺的执行力,来说明杀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1. 。。。。。蒸汽杀菌必备设备 1.1杀菌时需要的设备: 。。。。。。。。添加泵、1#-4#杀菌釜、冷却塔; 1.2表1Q-238蒸汽杀菌工艺参数表 通过表1 可以看…………………………….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来进行操作。 2.1.。。。。。前的准备工作 8.结论 杀菌过程中,Q-238杀菌工艺分为两次升温………………. 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Q-238一定要严格按照蒸汽杀菌的工艺来执行。 9.参考文献 【1】王崇恒,幸桂英;12K-1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效能测试[J];消毒与灭菌;1988 年02期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文献综述 题目: 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及其检测姓名: 木日西提江 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 食品科学 班级: 071班 学号: 074031156 指导教师: 王伟 2010年12 月7 日

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及其检测 摘要: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食物中毒作为最典型的一大类食源性疾病更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凡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破坏,引发机体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被称为毒物。毒物随食物或毒物被当作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被称为食物中毒。本文以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为出发点,对常见食物中毒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三大类,叙述其中毒原理及常见症状,描述食物中毒的发病原理,发病症状,检验方法(包括快速检验)。并详细描述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字致病菌沙门氏菌检验快速检验 正文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其中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一)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二)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急救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已成为政府部门,科技界和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全球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安全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我国也不能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断的被媒体暴光、报道,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为大家讲述 首先是雨润问题肉事件:2011年1月,雨润集团渭南生秦公司一批问题猪肉,在查扣之后又被放行流入市场。数月之后,渭南雨润“问题肉”事件被曝光,经检查问题肉有病变淋巴、脓包等问题;5月,雨润火腿因被怀疑掺过期肉被厨师揭发,雨润公司欲以一万元私了;过了不久,北京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雨润”牌老北京烤鸭又被查出菌落术超标而被停售,按照规定菌落总数应≤50000,雨润烤鸭的实测值达到了65万。严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有名的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2011年11月,在工商局组织的市场销售的水饺、汤圆、馄饨等速冻食品进行质量抽样监测,结果检出包括三全、湾仔码头、吴大娘等4个品牌9种速冻食品不合格,而存在主要问题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菌落总数超标.

上面的两个例子只是很多食品微生物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近些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民大众.如何减少这些伤害,我想不能靠一方的努力就可以的.对于广大消费者们,要提高自身对不合格产品的鉴别,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而对于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检验那些即将上市的食品,对人民负责;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凭良心生产,不要做那些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 食品安全是大家一起维护才能建立的,让我们对那些问题食品大声说:“不!”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食品毕业论文题目主要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微生物食品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方面,我们写作食品论文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最新动态进行选择,符合论文选题的标准,下面就列举一些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选择参考。 1、协同第三只手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究--基于食品安全的视角 2、保定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3、消费者食品安全安心度指数的编制 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5、物联网融合环境食品安全云平台用户模型 6、论警察权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7、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及建议 9、食品安全犯罪新特征的中观分析 10、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对策 1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分析 12、浅析食品安全监管 1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4、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15、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16、论中国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之保健品的监督与管理 17、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18、我国网购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论《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适用 20、海外代购食品质量安全法律监管问题探讨 21、试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22、依法治国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23、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食品加工中的污染及其安全检验研究 25、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26、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27、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8、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29、浅谈动物饲料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30、我国食品安全的信用与执法机制研究 31、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责任 32、谈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的重要性 33、食品安全信息与风险监测评估研究 34、食品安全管理面临机遇和挑战 35、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36、高校食品安全保障与管理模式分析 37、我国品牌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及其政府监管 38、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应用 39、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设性思考 40、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应重视雇员作用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 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专业主要涉及微生物制药,环境能源微生物,临床微生物,生物发酵等类别,研究方向不同,论文题目选择也有所不同。以下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同学一个参考。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 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

响 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17、不同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 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 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专业:食品科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发食品中微生物造成的危害性以及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分析这些病原微生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的同时提出了对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控制。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安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harmfulness caused by microbes in food and the rapid detection way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analyse thes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ause hazards to the safety of food caused and the safe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 Key words microbe;food safety;rapid detection;safety control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也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食源性疾病并不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减少或消失,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接连发生,食源性疾病未能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食品安全形势严峻[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并且以立法形式来确保食品的安全,但由于天然食物源生产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等,降低了食品安全性,因此,许多工业化国家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估计,美国每年有7 600万人次食物中毒,其中约有5 000人死于食物中毒,调查表明,每年食源性疾病患者不少于被调查的5%~10%,最为突出的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出现。由食品引起的中毒伤亡事件因此居高不下。 食品安全的风险包括化学风险和微生物风险,其中,微生物风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和真菌或它们产生的毒素,本文主要研究由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现象及其控制。

食品营养检测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检测毕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范文参考如下 探析河南省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 思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和营养保健关注程度的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对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对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设置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市。 题目: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该如何教学 思路: 近两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企业自身的关注,正努力提高食品品质检验人员的素质。本文通过调查近两年食品企业招聘品质检测人员的要求,发现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一般要求食品检测人员要有大专或中专学历,并要求工作经验。得出高职院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走工学结合的。 题目:探析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效率 思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安

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各种食品问题被曝光。为了促进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提供给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效率进行了简要探析。 题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调查分析 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套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0届、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食品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问卷调查,分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群和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今后的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为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的供求矛。 题目: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思路: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的总结,构建了满足行业岗位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题目: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思路: 一名优秀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随着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及正确饮食习惯的形成,食品营养与检测成为目前最紧缺的职业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讨了培养 4+1 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

COMMENTS | 食事评论 Oct. 2016 China Food Safety 27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 污染程度指标菌 通常进行食物微生物检验的时候,要进行污染程度指标菌的检验,从而通过其来判断和检验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污染程度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是将接受检验食品的样本经过特别处理,然后再进行培养,从而得出单位菌落的总数量等数据。 致病菌群 如今,我国对于食品当中常见菌的数量和检验的标准进行了规定。所以,除了要检查刚才所说的污染程度以外,也要对大肠菌群的数量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对一些致病菌进行检查,这些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霉菌以及志贺氏菌等等,通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肠菌群 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的时候,大肠杆菌的数量是重要的指标。大肠杆菌通过人或者动物的粪便产生,同时当温度超过了38摄氏度的时候,培养一天的时间,可以得出关于产气、产水以及厌氧、发酵乳糖,以及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 食品微生物产生漏检的主要因素 培养特性产生菌落总数漏检 对于菌落总数的培养特性,一般是以好气性微生物作为对象。这些微生物并不是食物里的菌落的数量,同时算出来的值也不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厌氧微生物就不容易被检测出来。 根据分解乳糖能力产生大肠杆菌漏检 在人和动物的肠道,都存在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粪便污染指标菌,容易对饮用水产生污染。根据目前的检验方法,将含有乳糖培养基当中有没有分解乳糖作为大肠杆菌的分析指标,也因此在肠道里面的微生物分类里,其虽然属于大肠菌群,但是如果乳糖分解能力不高,不能对微生物进行分解,那么就会产生漏检的现象。 培养温度产生的漏检 在进行温度调节的时候,需要使温度尽量地接近微生物繁殖的温度。常见的温度是37摄氏度,这是适宜中温性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温度。但是这 样的温度对于冷藏食品而言,却是不适宜的。当冷冻食品的质量下降,或者变质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便是低温菌。这种细菌在35摄氏度的时候,会靠近发育临界温度。 防止漏检的技术和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 现如今,酶联免疫法是被普遍采用的免疫测定技术。该方法是通过一些物质之间的反应,使得被检测的食物的颜色产生变化,从而分析出食物当中微生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使食品和酶标抗原、抗体依据一定的标准,以及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反应。正常的反应结束后,需要采用洗涤的方式来进行分离,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根据被分离物的一些成分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分析出食物中的微生物状况。此外,检测人员也可以按照颜色变化情况来分析食物的质量。 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对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其原理是根据酶的催化作用,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进行两者的连接,从而对食物实施检测。检测沙门氏菌的时候,检验剂采用的是克隆抗体制备试剂。 荧光分析和色谱检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微生物生长时产生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完成检测。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对细菌的数量进行分析和核算,对微生物实施荧光染色处理,激光光束聚焦整形结束,再对食物实施照射,产生散射光,荧光也产生。分析荧光的强弱程度,从而对细菌核内的情况进行研究,判断细菌的体积和数量。第二种是直接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手段,对微生物的特异反应进行分离,再分析荧光的强弱程度。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在食品检测里的运用非常多,它的特点是速度快,灵敏度高。但是利用这种技术,必须要采取一些物质来当作微生物的培养载体。这种方法不便用在规模非常大的食品检测中,但是它的精度很高。 □王雯雯 沈阳师范大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 DOI:10.16043/https://www.doczj.com/doc/796583871.html,ki.cfs.2016.29.011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

食品与化学论文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与微生物 姓名:谢培钧 学部:工程与设计学学部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31 学号:1338350103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禾”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 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 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1.2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㈠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㈡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随与地面高度、人口疏密等条件而异。一般来讲,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微生物越多。尘埃越多,微生物也越多。相反,下雨或下雪后,微生物就显著减少。㈢水各种水域如海洋、湖泊、江河具有微生物生存的一定条件,自然界的水源中都含有不同量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水的表面含氧量较多,淡水pH在7.0~7.4之间,水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改变。因此,不同性质的水源中可有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在其中活动和生存。 ㈣人和动植物当人和动物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病害时,患者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论文

国内外五种著名全脂牛奶感官评价分析及其 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甄别初探 朱作容 2012140167 12食品 摘要:本文选取五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光明、蒙牛、伊利、德运和风车牧场),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了解国内外奶制品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奶制品的饮用嗜好,并探索电子鼻和电子舌用于甄别不同品牌牛奶的可行性。感官描述性实验结果发现五种品牌牛奶均呈均一、稳定的形态,奶香味明显。其中,光明和蒙牛牛奶具有较明显脂质感和较低透明度,进口牛奶的奶甜味和奶香味略强于国产牛奶。感官嗜好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决定牛奶受欢迎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牛奶的奶香味、甜味、后味和口感,即牛奶的口味,其次为牛奶的质构特性。最后,发现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较好区分五种不同品牌牛奶,牛奶制品的奶香味对电子鼻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而牛奶制品的奶甜味对电子舌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牛奶;感官评价;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 引言: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牛奶中含有的丰富活性钙,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而且牛奶中的乳糖可促进人体肠壁对钙的吸收,从而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增进骨骼的钙化。因此,牛奶已成为人类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感官评价能较客观地了解人类对于相关食品的味觉,嗅觉和视觉感受,可直接为食品工业企业及时解决生产问题。但其尚存在重现性较差,个体差异大等缺点,而模拟仿生检测设备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恰好能弥补感官检测的缺陷。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以更直观的方式分析复杂体系的整体“信息轮廓”。随着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检测分析技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在食品行业和制药行业中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其涉猎领域包含区分识别分析新鲜度判别熟度测定等。浙大学使用便携式电子鼻测定区分纯牛奶中掺入奶粉奶或蒸馏水的混合奶,发现电子鼻可准确区分纯牛奶和奶粉奶,且掺有不同比例奶粉奶或水的样品在结果分析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等利用电子舌,很好地区分了新鲜牛乳和变质牛乳。利用电子舌,区分不同原料乳,发现运用线性判别分析和簇类的独立软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对乳房炎牛乳正常牛乳的区分,正确率达95%。本实验挑选65 受过系统性感官评价课程培训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担任品评员,对五种牛奶的不同感官特性进行评判打分,结合描述性评价和嗜好性评价结果,以分析五种牛奶的感官区别、了解国内外不同品牌牛奶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乳制品的饮用嗜好,为我国奶制品企业未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鉴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优秀的鉴别能力,故本实验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检测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了解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市售五种著名国内外同类牛奶进行区分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的奶制品追根溯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光明(Guangming)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光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蒙牛(Mengniu)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内蒙古蒙牛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 且较为多见。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食品检测论文范文2篇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食品检测论文范文2篇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探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不断暴露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出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检测条例,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在新形势下,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才能更好地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国餐饮行业的持续发展。 1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及现状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政府形象的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共问题,因此,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欧美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9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它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工,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的力度。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相关的监管工作,严格

遵守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积极采用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相关的监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覆盖了我国31个省市以及8个菜种18个食品辅助原料,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又出台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效完善了我国餐饮服务食品监管机制。 2积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不够完善,出现的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口水油、毒猪油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由于食品所引发的疾病在餐饮服务中占据了70%~80%之多,从2010年以来,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共276起,其中食物中毒的人数有11000万多人,死亡人数190人,与之前相比较,有所增加。因此积极进行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势在必行。近年来,地沟油、麦乐鸡事件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餐饮服务中,材料到餐桌,是餐饮服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加工及消费中的不合理环节,都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影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不仅能够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还为一些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标准。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控制和检测分析 在餐饮服务中,都是通过及时加工、销售、服务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我国餐饮行业中,相关的服务门槛较低、服务部门的销售管理水平低、缺乏安全以及风险意识,同时,不具备

食品微生物论文

浅谈食品中酵母菌 食品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其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功能,这使得酵母菌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一定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酵母菌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依照荷兰科学家Loddov在197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有无形成有性孢子作为分类的起点,属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种的划分主要依据生理的特性,将酵母菌分为三个亚门:1.能形成子囊孢子的酵母属子囊亚门,共4个科22个属139种酵母。2.能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共9个科。3.能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掷包酵母科、科内有3个属。4.不能产生有性孢子,尚未发现有性过程的酵母属于半知菌亚门,共12个属170个种。但就我国目前所常用的分类是将酵母菌分为: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酵母。酵母菌在生物界中的种类繁多,其在人类的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科学家推测,早在史前三千年,人类就已经懂得酵母的发酵技术,虽不知原理,但却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史前2500年的埃及Theban法王填墓内找到经发酵的面包实体和证明酒和啤酒酿造的壁画和宝物,以及在公元前2698年中国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开始已有教民烹煮面食的记载,都证明人类在这之前就已懂得种植稻米、小麦以及储存、磨粉和利用酵母调制不同的食物。由此看来,酵母菌的利用已深入人类的发展史。 1.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在酿造、奶制品、焙烤食品等有着飞速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贺银凤教授探究了国内外传统的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了酵母菌在发酵品中与乳酸菌有着同样的作用,菌种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控制产品的风味特点、营养特性、医疗和保健作用。 这为研究酵母菌在奶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不同的乳制品中的酵母菌存在着多样性,往往是多种酵母菌的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不同的品质,而不同地区也有自己所特有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存在着许多的优点,主要是对于干酪的成熟有着诸多作用,例如:“(l)酵母菌能利用凝乳中由于乳酸菌的乳糖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使凝乳的pH值有所提高,由起初的5.。到6.。左右。酸度的降低,刺激了对干酪成熟也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生长繁殖;(2)某些酵母菌能产生胞外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分解干酪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加速千酷的成熟,使干酪中可溶性含氮物和辛酸、癸酸等其他高级脂肪酸增加L3J,对干酪的风味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干酪内部的某些酵母菌能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少量的CO,,影响干酪的组织结构;(4)某些酵母菌能影响干酪某些风味物质如甲基酮的形成[lJ](5)酵母菌能产生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增加干酪的营养价值;(6)酵母菌在干酪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还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和梭状芽抱杆菌的生长LlJ” 酵母菌在乳制食品中的主要的用于酸奶的加工,就一般而言这样的加工工艺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更好的为人们利用。虽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受地域的限制,乳制品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少,随着科学的进步,相信有一个很好的前景。 2.酵母菌在面包中的应用 面包酵母菌种主要为酿酒酵母,又称麫包酵母或者出芽酵母。 面包是一类发酵类的食品,通过酵母菌对面团的发酵,使面团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酵母在面团的发酵过程中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1)它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二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