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及

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八月八日,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五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七月,红一方面军分成中央军(由总部直接指挥)和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两部分。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第一、第三、

第五、第八、第九军团,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后,改称第一方面军,八月初,中革军委任命周恩来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九月,党中央又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十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胜利地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十一月,将陕北的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后改为杨尚昆)。原第一、第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总兵力一万一千余人。

红军第二方面军

红军第二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六年七月长征途中,是由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组建的。

红二军团的前身是湘鄂西根据地红四军和红六军一九三0年七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下辖红二军和红六军,全军团共一万余人。同年九月,党中央派邓中夏任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一九三一年三月,红二军团

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治委员之后,红三军脱离根据地,转战鄂西北地区,创建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同年十月,红三军主力返回洪湖根据地。一九三二年一月,关向应到湘鄂西任红三军政委。同年三月,红三军取得襄北地区作战的胜利,部队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但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积极贯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致使洪湖根据地丧失,红三军被迫于九月底退出洪湖根据地,经豫、陕、川边界、行程七千里,于十二月撤至湘鄂边,一九三四年六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黔东根据地。七月在贵州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红六军团是一九三三年六月,由湘赣边根据地红军和湘鄂赣边根据地红军一部,在湘赣边根据地组成的,辖红十七师(由湘赣边红八军改编)和红十八师。最初未成立军团领导机关,暂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一九三四年七月,中央书记处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三军取得联系。

八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为首的军政委员会领导下,退出湘赣根据地,开始突围西征。八月十二日,正式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红六军团

经过两个多月转战,于十月二十四日,在贵州东部的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当时两个军团未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以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红二、红六两个军团。

红二、六军团会合后,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由黔东向湘西进发,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军一百个团以上的“围剿”,共毙伤敌军一万余人,俘敌八千余人,缴枪一万余支,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一九三五年九月,蒋介石调集一百三十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大规模“围剿”。十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下旬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根据党中央的命令,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甘泗琪任政治部主任,辖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李干辉)。八月,红二方面

军进入甘南,十月二十二日,在甘肃静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第四方面军

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的。它的前身是红一军与红十五军编组成的红四军。

一九三0年四月,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根据地的红十一军之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为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徐向前任副军长,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二千一百余人。同年七月,红八军第四、第五纵队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济南队合编为红十五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全军一千八百余人。一九三一年一月,红一军主力与十五军在商城以南的长竹园会合,合编为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曹大骏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余人。

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一九三一年四月,中央派张国

焘等到鄂豫皖根据地,五月,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为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同时,红四军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邝继勋任军长,曾中生任政治委员。十一月七日,在黄安的七里坪成立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兵力近三万人。红四军,徐向前兼军长陈昌浩兼政委;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二年六月,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敌人,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家埠、横(川)光(山)四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共歼敌约六万人。四次战役后,主力红军发展到四万五千余人,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以三十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由于张国焘采取“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造成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十月十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安和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随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移,经鄂北、豫西,于十一月到达陕南地区。

一九三三年一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党组织和川东游击

队的配合下,相继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二月,成立了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政府,川陕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七月,红四方面军将原属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第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第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第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副主席,曾中生任参谋长,下设方面军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树声任副总指挥。全军共四万余人。十月,川东游击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发展到八万余人。

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四年九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四川军阀刘湘纠集的二十余万兵力的六路围攻,一九三五年一、二月间,红四方面军胜利地进行了广(元)昭(化)战役和陕南战役,三、四月间进行强渡嘉陵江战役,都取得了很大胜利,但这时张国焘错误地认为,由于中央红军西进,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将很快向四川压来,于是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一九三五年六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七月,中革军委决定,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长征途中,张国焘极力阻挠和破坏党中央北上的方针,并违抗中央命令,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界,成立伪“中央”。不久,红四方面军在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遭到敌人的进攻,部队受到重大伤亡,由原来的八万余人减至四万余人。一九三六年七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今属四川)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红六两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接着红二、红四两方面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继续北上,向甘肃南部前进。十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会师后,一部分在陕甘地区作战;一部分奉命渡过黄河,尔后组成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艰苦奋战半年多,失利后,余部转到了新疆。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一、红一方面军 【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前身主要是参加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农民军。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并于8月23日在浏阳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参谋长朱云卿,全军共计3万多人。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同年底进行整编,方面军辖红1、红3、红5军团,共有兵力7万。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甘孜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称号,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全军共一万余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

师。 红一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0万之多。尽管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导致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且湘江一战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人;但遵义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此后,红一方面军又先后进行了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甘宁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苏区,使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历史沿革】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举行南昌起义。后失败,部队向广东东江地区转移。一部经潮汕抵达海陆丰;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经大埔,沿粤闽、粤赣边界,于1928年1月抵达湘南宜章地区,并与当地农军发动湘南起义。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领导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南移,10月抵达井冈山,开创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 ZhongguoGongnongHongjun 中国工农红军 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人民军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清党反共事件后,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的屠杀和镇压,举行了南昌、湘赣 边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和其他地方的武装起义,建立 了若干工农革命军,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 据地。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建立之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统称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多次打破敌人的一省或数省的“进剿”和“会剿”,逐步探索到一套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 术。到1930年夏,主力红军约七万余人,拥有十多个军

的番号,相继组成军团和方面军。这时出现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调动弱小的红军进攻中心城市,造成了不 小的损失。 从1930年11月起,各地红军陆续投入了大规模的反 “围剿”战争。到1931年9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接连粉碎了敌人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围剿”,至 此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基本形成。徐向前、陈昌浩领导 的红四方面军和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二军团(后与任 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也多次 打破了敌人对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围剿”。到1931 年底,主力红军发展到约十五万人,根据地得到巩固和 扩大。接着由于执行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 线,红军遭到严重挫折。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在周 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 争的胜利,但在随后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因

“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招致失败,1934年10 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他的主力红军亦先 后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数十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克服了无数艰 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及先期由鄂豫皖根据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 军会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 宁、静宁地区会师。主力红军由第五次反“围剿”前约 三十万人缩小到三万余人。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 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主力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战员在福建漳州合影(梁尚贤)

历史的反思悲壮的红四方面军西征 作者刘清源

历史的反思悲壮的红四方面军西征作者刘清源 一、将帅失和是西路军失败的前提 在兰州游历了几天,我就踏上了北去靖远的列车。从兰州到靖远的列车一天就一趟。早六点发车,十一点到。选这趟车的好处是列车人不多,坐着舒服。票价也不贵,才十元钱,就是城里一个出租车的价钱吗。缺点是太慢了,好在车上遇到一位西安翻译学院旅游系的女同学,还有一位东北锦州的老乡,是负责西北区域的推销员。我们在列车上天文地理的一顿海侃,时间过得还真快。 靖远火车站不大,满街的建筑物都披挂着西北特有的黄尘,就好像一百年也没有冲刷过一次似的。 我这次来的目的地是靖远县的虎豹口渡口,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就在此渡过黄河,开始走向悲壮的死亡之路。渡口离县城八公里,公共汽车就别想了。在车站我谈妥一辆出租车,三十元来回,贵了些,但出门在交通上不能太计较了,有时你一个外地人,当地人会起哄,少一分钱,就都靠着,你拖不起时间。老区吗,就当扶贫了,起车吧!

虎豹口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隘口,因其水势凶猛,如同虎豹,才得其名,但现已废弃。此地空无一人,荒草遍地,甚是荒凉。出租车司机讲就是县城里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但也有来的,他讲去年就拉过两个浙江人,也是专程来到此地瞻仰的。 渡口现有一座雕像,正面有李先念的题词,他是当年西路军组成三个军中的三十军政委,强渡虎豹口战役也是李先念部队打的。 虎豹口为什么能成为渡口呢?或者说红军为什么选择 此处渡河呢? 此地地势两岸突兀,黄河到此处形成一个V字形,渡口就在V字的底端。两侧黄河江面宽阔,此地由于急转弯,江面突然变得狭窄,水流较急。江面狭窄是此地设立渡口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河水从V字形顶端冲下来,到V字的底端,也就是渡口的地方,湍急的江水又返冲回V字另一端,这就使在渡口的船只很容易顺着水流被冲到对岸,这就是在此设立渡口的奥秘。 风寒草衰,天低江混,徘徊在此,无限惆怅。据史载从

[图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是普鲁士军歌

[图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是普鲁士军 歌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时,现场响起了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接着,中华台北代表队入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再次响起。这个细节让当时收看节目的许多中国观众大吃一惊:奥运会组委会的官员是不是搞错了? 在2009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何仿跟记者谈起了25年前的这段往事。他说,实际上,在这首歌诞生前,这首旋律就诞生了,并且,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以它填词的不同版本的歌曲就在中国广为传唱了。显然,让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踏着同一首熟悉的乐曲入场,正说明了奥运会组委会的用心良苦。 话说回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出自何处呢?何仿向记者揭开了这个“秘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何仿告诉记者,这首歌最早在红军时期就出现了。 在井冈山时期,当时有许多红军战士来自旧军阀军队,带着旧军

队的坏习气,这引起了毛泽东深深的忧虑,为此特别制定了“三大纪律”。一九二八年夏,毛泽东又补充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上门板”、“捆铺草”,是因为当时部队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作铺板,借用稻草作铺草。各家的门板高矮大小不一,部队撤走时不物归原主,一大堆门板就对不上榫,故规定了上好门板、捆好铺草再走。 为了记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部队开始教唱《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 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两项,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词曲作者是个谜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由于歌词很形象地把军队纪律融会贯通在里面,曲调又雄壮有力,所以很快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传唱开来,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时期,歌词内容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一直长盛不衰。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进行修改。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战士》杂志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准歌词,这也就是现在所唱的歌词。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建议与会者演唱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 C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 2.(),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 5.()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7,红军长征的原因()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D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党史竞赛答案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2.(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A)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5.(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7,红军长征的原因(D)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B)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A)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D)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C)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D)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 A.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 C.毛泽东周恩来 D.朱德陈毅 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D)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D)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B)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B)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央曾经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第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然而,据军史资料记载,红三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当时的中央认为只有朱德、毛泽东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域组成军团,一路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二路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七、十一、十二、等军”,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并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也从未使用过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军的番号。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9月20日,彭德怀同志也向中央报告说:“现在我们与一军团在军事上组织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可见,红一方面军是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军事需要,为指挥方便而自行组成的。 以鄂豫皖地区的红军为基础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行成立的。在这个地区,我党曾较早地创建了红军部队。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在计划组建红军军团时,决定该地区的红一军“候其发展程度再定”,暂不编为军团。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编红军为4个军团,红一军不在其列。6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计划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区的红一军和鄂北的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最后也没有编成。到了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被编为红四军。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中央在此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还发布通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苏维埃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与红一方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因为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军和新成立的

企业员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企业员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企业员工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忠诚企业和老板,讲求速度办事不拖延, 第三遵守规章和制度,劳动纪律时刻记心里。 三大纪律一定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沟通效果要良好,谦虚谨慎不要耍骄傲。 第二言出必行讲诚信,爱岗敬业增强责任心; 第三感恩时刻要想到,快乐工作才能效率高; 第四企业利益放心上,工作质量不能差分毫; 第五做事精益又求精,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好, 第六爱护企业的财物,勤俭节约降本又增效; 第七没有什么不可能,困难面前方法最重要。 第八工作每天有提高,不断追求完美和最好。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相互监督切莫违反了; 企业纪律条条要记清,铁军作风代代要传承; 企业辉煌我们能做到,基业百年企业永兴盛。 第一大纪律: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1.一切行动听指挥,执行力决定竞争力 2.坚决服从命令,服从是第一执行力 3.请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 4.铸就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第二大纪律:第二忠诚企业和老板,讲求速度办事不拖延 1.做忠诚于企业的好员工 2.抵御诱惑,不做出卖企业的事情 3.信息时代,速度决定成败 4.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第三大纪律:第三遵守规章和制度,劳动纪律时刻记心里 1.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 2.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自觉遵守纪律是员工必备的素质

下篇:八项注意 第一项注意:第一有效沟通效果好,谦虚谨慎不要耍骄傲 1.善于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2.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二项注意:第二言出必行讲诚信,爱岗敬业增强责任心 1.企业的诚信需要员工去实现 2.爱岗敬业是最可贵的职业品质 3.敬业,更要精业 4.责任心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第三项注意:第三感恩时刻要想到,快乐工作才能效率高 1.以感恩之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2.以苦为乐,工作再苦再累也要笑一笑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工作快乐起来 第四项注意:第四企业利益放心上,工作质量不能差分毫 1.顾全大局,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3.减少工作差错,提升工作质量 第五项注意:第五做事精益又求精,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好 1.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追求精益求精 2.追求质量“零缺陷”,创造高效益 3.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 第六项注意:第六爱护企业的财物,勤俭节约降本又增效 1.像爱护自己的财物一样爱护企业的财物 2.在工作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为企业降本增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发表时间:2016-10-12 来源:新华网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一直被称为艰苦卓绝的代名词。红军长征时脱离了原有根据地,转战在敌占区、少数民族区域或无人区,衣、食、住、行都遇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 衣──历尽风雨尽褴褛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三个月转战多已磨损。占领遵义后,中央红军休整近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部队持续行军九个月,无法统一补充服装,到达陕北时多数已衣衫褴褛。 1935年6月中央红军过雪山前,在荒凉的地区根本找不到多少能够御寒的棉衣,只好找来少量白酒和大量辣椒让指战员取暖。当时部队还穿着单衣,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高昂的口号声中开始爬山。爬雪山时,毛泽东没有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仍显得兴致勃勃。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病症的第一个症状。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 红二、六军团过雪山时也是夏天,指战员们也都身着单衣,同样也靠身披被子毯子和不断运动取暖,在山上停顿就有严重危险。据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

红军过草地时,衣物缺乏也是造成大量减员的重要原因。当地中午温度可达40度,却经常会突然出现雷电交加,夜晚气温又降至零度左右,有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极为奢侈的物品,往往只能供伤员或体弱者使用。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宁时,一方面军买下了往来新疆的商旅运送的7万套冬衣,这才使全军在严寒来到时顺利补充了服装问题。 食──沿途征集常断粮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成为各部队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西征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于没收征发。对贫苦农民,红军花钱买粮,不许无偿索取。群众逃跑不在家时,买其粮食就要找邻近群众留信给逃跑群众,并将钱付给邻近群众代转。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粮食供应最为艰难的日子,都是进入川康少数民族区域之后。进入雪山草地附近地区后,因人烟稀少且百姓多已逃避,部队为生存只好收割藏民接近成熟的青稞,从而产生了非常时期的特殊征粮方式──“留条(牌)筹粮”。收割完后,指战员们都将所收数量和原因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后可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价钱。由于许多群众躲避未回,红军起初还留下部分银元,后因钱物不足而改留欠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接受斯诺采访,曾说过这是红军唯一的外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指示川西和西康地区的领导应向藏民做补偿。第一次过草地时行军七天,指战员们体力消耗大,多数人走了一半路程便将炒面吃光,断粮时只好长足发展所有能充饥之物——皮包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甚至一根牛皮带分几次熬汤供数人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城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城 杨文元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实现大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红军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会合,这是兴奋全国抗日民众及全世界劳苦大众的光荣的会合,这是具有全国与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的会合①”。三军胜利会师,整合了革命力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粉碎了蒋介石围追堵截、各个剿灭的梦想,也坚定了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决心。三军会师后仅一个月,即12月12日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事变”之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进入全民抗日战争时期。 在1996年前,一提三军会师,被认为就是指1936年10月9日的会宁会师,而将同年10月22日的将台堡会师和11月12日同心城的三军会师被掩盖。事实上,这三次会师,都是红军在西北实现大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次会师,都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只要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再作一次回顾,就能看出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同等重要性。 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后,党中央指示两个方面军趁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国民党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的有利时机,迅速向甘肃南部发动攻势,会合西征中的一方面军,共同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促进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但张国焘仍然坚持反党分裂活动,派人到二方面军散发攻击毛泽东、周恩

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小册子。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同志发现后立即下令封存,坚决抵制和反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在朱德、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等同志的坚决斗争下,也在国民党加紧围剿的危急形势下,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党中央和一方面军会合的行动方针。这里值得提醒的一点是,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并不是合兵一处。走出松潘草地到哈达铺后,就分左右两路向北前进。此时,为了迎接二、四方面近军靠前指挥,彭德怀率西征总指挥部由豫旺堡迁往吊堡子,也是分左右两路准备迎接。 朱德、张国焘、俆向前、陈昌浩率四方面军经岷县、临潭、渭源、通渭,于10月9日到达会宁,与先期占领会宁城的红一军团一师陈赓师长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会宁会师。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二天,即10月10日,充满喜悦的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致电毛泽东:“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已胜利实现了②。”当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红军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以热烈的祝贺与慰问③。 这就是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被党史、军史、教科书等正史认定10月9日三军会师会宁的依据。 而实际上,此时的二方面军还在长征路上,10月4日,才从成县、徽县、两当地区开始北移。一方面军准备策应的一军团尚在同心县吊堡子和王团等清水河沿线驻扎,10月10日中央才电令一军团向将台

题库长征(含答案)

长征题库(含答案) 选择题: A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2,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3,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 4.《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6,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D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C 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9.(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10.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11.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12.(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C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D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 )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D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 ( )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A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 A.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 C.毛泽东周恩来 D.朱德陈毅 D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C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D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B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B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 )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红四方面军将领何畏

红四方面军将领何畏结局怎样?真当国民党特务了? ?何畏,获得过苏维埃颁发的一等红星奖章,是红军中早期有名的高级将领,被称为红四方面军的“小诸葛”,传说有越南血统,其祖婆是越南人。作战勇猛,智谋多端,斯诺在他的传记中都有对何的描述。何性格倔强,脾气古怪。1935年任红九军军长的何畏曾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委等职。后不理解批张运动,私自离开延安,每日携带白水一壶,馒头几个,入图书馆苦读与中国农业有关的书籍。解放军大军过江前后,投江自杀了,但无以证实。 又有传说云: 何畏长征途中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懋功支队司令员。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何畏屡立战功,是我党我军当时一员显要将领,后来由于路线争端其人销声匿迹了。 何畏何许人也?人们只知道他是广东人,在省港大罢工浪潮中是一个风云人物,其实何畏是原广东省海南乐会县即是琼海县东南博敖乡玉堂村人。 何畏生于1900年,早年曾去马来亚中华学校读书.,后来加入了马共产党,任过英荷两属中区委员。回国后到厦门大学读书。国民革命时期投读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投奔江西革命根据地,长征途中的路线争端之激烈使何畏陷入迷惘。他选择了离开.他回到了广州想找个文职隐居下来,这个时期他遇到了新会县的罗明新女士结成知已,罗氏成了他第二个夫人,生了一男一女。解放后何畏在广州找不到工作陷入生存的困境,1956年他只好回到家乡玉堂村,与原配夫人曾国才及一男一女耕田,罗夫人选择去了香港。 何畏在家乡除了种地还义务担任乡村夜校扫盲教师,1960年大饥荒中饿死。儿子何任在博敖也是个能人,土木机械样样通晓,上世纪八十年带领四个儿子率先在琼海县城办起汽车维修店,稍有成效。如今三个儿子兴办开发性农业,一个在广州做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的罗夫人带女儿在琼海县统战部的帮助下,回到玉堂村吊祭了何畏坟墓,政委的英灵地下有知应感告慰。. 原夫人曾国才2005年逝世终年100岁。 以何畏的经历,在延安批张运动中如能“正确对待”,中央给予帮助提高认识,在以后的抗日、解放战争年代,定有重大功绩。逝者如斯夫,可惜了。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41544 | 2009-02-10 12:30:49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即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四军团兼有称谓。鄂豫皖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是1931年11月初成立的。1931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曰,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四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成立初期,在1931年12月下旬其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即称红四方面军为“红军第四军团”。 史载此时在鄂豫皖地区活动和取得上述战绩的红军非四方面军莫属,故红四军团即是红四方面军无疑。

1932年7月开始,中华民国政府军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迫于政府军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序列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序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300人)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俊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参谋长:徐向前(兼) 第1师师长:徐向前(兼)政委:李荣桂副师长:刘英 第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参谋长:漆德伟(兼) 第3师师长:肖方政委:姜镜堂副师长:周维炯 总预备队指挥:王树声政委:曹学楷 独立旅旅长:廖业棋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5600人)军长:贺龙政委:周逸群第4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参谋长:向鲁清 第10团团长:张一鸣政委:吴凤卿 第11团团长:覃更生政委:汪毅夫 第12团团长:吴尧臣 警卫团团长:贺敬卿政委:陈协平(兼)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5000余人)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参谋长:周子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6000余人)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李涛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邓萍政委:张纯清 第1师师长:李实行政委:候中英 第3师师长:彭鳌政委:谢翰文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6000人)军长:邝继勋政委:段德昌 第16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 第46团团长:李子奇 第47团团长:贾鸣钟政委:邱鸣禧 第48团团长:程光明政委:谭抗 第17师师长:许光达政委:李剑如 第49团团长:刘仁载政委:戴文斌 第50团团长:张海清 第51团团长:陈华山政委:马三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6400人)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政治部主任:陈豪人 第一纵队司令:李谦政委:沈敬斋 第二纵队司令:冯达飞政委:袁任远 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政委:李朴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5000人)军长:何长工政委:邓乾元政治部主任:柯庆施 第4师师长:黄云桥政委: 黄克诚第6师师长:郭炳生政委:彭雪枫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800人)司令员:张焕民政委:孙永康 第一梯队:张焕民 第二梯队:刘暄 第三梯队:姚洗心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20000余人)军长:周建屏政委:徐振武参谋长:杜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2013年06月20日 09:08:0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四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改称红一军团。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合编组成红一方面军。 第二支成立的红四军,是由贺龙等人在湘鄂西于1928年6月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贺龙,参谋长黄鳌。1929年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仍任军长。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红六军合编组成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仍由贺龙兼任军长。1936年7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第三支红四军,是1931年在鄂豫皖边区建立的。1931年1月,由许继慎为军长的红一军与蔡申熙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改称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后由徐向前接任),政委余笃三(后由曾中生、陈昌浩先后接任)。红四军在徐向前等领导下,

对发展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成红四方面军。 上述情况表明,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有过3支红四军。这3支红四军,在红军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来发展成的红军三大方面军,实际上就是分别在这3支红四军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张小芳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校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改编者:宋亚亮 向上学子人人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2 第二学校制度要记牢,宿舍卫生一定要达标;3 ~ 第三要把知识来学好,回报父母老师最辛劳;4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5明礼诚信成才先成人,自身安全生命价更高;6第一上课必须按时到,迟到旷课习惯都不好;7第二专心听讲多探讨,自主学习问题勤思考;8第三说话态度要和好,团结同学不要耍骄傲;9第四人人都要讲礼貌,遇见师长首先问声好;10第五集体公物爱护好,有借必还处处注意到;11第六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12第七不许擅自就离校,逃学上网影响很不好;13 ] 第八不许打人和骂人,不良习惯坚决克服掉;14遵守纪律人人觉悟高,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15祖国未来重任肩上挑,礼仪少年处处爱学校。16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 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

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他那双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描述的?爪子似的伤残的手?,正是长征给他留下的永久印记; 副军长徐海东在一次激战中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五天才醒来。这位英雄的红军将领,此后是躺在担架上指挥全军到达陕北的;当陕北在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军政委吴焕先再次身先士卒地冲锋时,不幸英勇牺牲……红25军未经雪山也未过草地,却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牺牲了主要领导人的一支红军。 徐占权说,主要领导人一死数伤,部队却能最后胜利,纵观世界军事史,这实在悲壮,也实属罕见。 万里征战,人数不减反增,红25军到达陕北,让当地军民耳目一新。 延安革命纪念馆刘煜研究员说,指战员都戴着八角帽,上面缀着红五星,服装整齐,枪支弹药充足,每个连队甚至都有6挺轻机枪,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 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 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 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 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 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 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 (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 (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 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 (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 (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 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 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 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 (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 (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 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 (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 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 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 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 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 (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 (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 (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 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 (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 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 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 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 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 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 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 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 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