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张衡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这一单元学习的是传记文学,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三、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是本课时的难点。关于文言字词和常识,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在课前预习解决,课堂上采用提问、点拨等方式进行强化。关于人文精神这一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加以解决。四、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课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了解张衡的有关情况。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

五、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教学过程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要明确,但是教学中还得考虑整体目标: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须立足于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理解;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同时,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质疑引导,还是学生“自求得之”,都力求带有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因素,真正使学生成为求知的主体。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呢那就是用“线”串“散珠”:

第一步,确定了教学目标,找到一根可以把许多知识“散珠”串联起来的“线”──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有了中心议题,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避免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

第二步,理清线索,安排主要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沿着主“线”完成各个目标,实现整体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1、导入新课

1800多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我国东汉就已经将一个人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此人就是张衡。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范晔的文字,解读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人物。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要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3、检查预习、梳理字词(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同学之间交流,本环节课前完成,课上检查。)

此环节中难点问题可先由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老师课上检查,学生课后再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识梳理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自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1)文学成就(第1段)。

(2)科技成就(第2-4段,第3段过渡)。

(3)治国才能(第5段)。

小结: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人称张衡为“科圣”。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提升学生对张衡的认识。

(二)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1、班固已作《两都赋》,张衡为何还要写《二京赋》

在学生答出“因以讽谏”后,教师总结: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2、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追问: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追问: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着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小结: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东汉书法家崔瑗给张衡写的墓碑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应闲》里说“约己博艺,无坚不钻”。又说“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证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三)重点概括,三识张衡

1、引导学生读第四段。

问:本段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这段文字写作顺序: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小结:史书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北方共发生大地震26次,张衡研制地动仪,测报地震,正说明了不计名利、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2、读第5、6段,

思考: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在第5、6段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思玄赋》的由来。(2)出任河间相与权奸的斗争。

性格:心思细密、小心谨慎;果敢决绝,聪明机智。

(四)总结要领,拓展延伸

讨论两个问题。

1、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问1:从传记中看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

这一环节教师提醒学生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学生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其次引导学生比较材料,不难发现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

经历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顺帝。也有人说四位,包括章帝。

(板书):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由此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

问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

叙写张衡的事迹,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由此,可以得出人物传记写法: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2、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引导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②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气清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说课稿复习

44.张衡传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说课讲解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 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主要包括: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2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张衡传》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莫振救之《论积贮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张衡传教学实录

张衡传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张衡。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 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 (课件)仿照示例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 1、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把握基本史实,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张衡传》是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这一单元学习的是传记文学,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二)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是本课时的难点。 关于文言字词和常识,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在课前预习解决,课堂上采用提问、点拨等方式进行强化。关于人文精神这一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加以解决。 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1、导入新课 1800多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我国东汉就已经将一个人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此完人就是张衡。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范晔的文字,解读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人物。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心理,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3、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要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望海潮》 1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 崇 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4.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5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6.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7三秋:农历九月。 8.羌管弄晴: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9千骑拥高牙: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 旗帜。 10.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 指朝廷。 《水龙吟》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2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3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 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刻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5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6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7脍:把鱼、肉切细。 8刘郎才气:雄才大略的刘备。 9倩:请别人为自己做事。 10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11揾:擦拭眼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2.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3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元嘉——“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张衡传》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张衡传》说课稿鲁教版必修2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

(完整word版)《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初中课文《乐羊子妻》便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张衡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张衡传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传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张衡。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 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 (课件) 仿照示例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师:于天河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颁奖的盛典,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张衡致颁奖辞。 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的事业心,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楷模之所以成为楷模,并不在于我们美丽的词章,而在于他的责任心,对文学工作的无限追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高度的评价,而在于他的爱国心,对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学实录

《张衡传》教学简录 师:上课,(展示图片一)这组数字是联合国对一个世纪以来地震造成的死,伤,直接经济损失,震后重建费用所作的统计。 展示的数字,怵目惊心,其实早在1900年前,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就已经发明了地动仪,用来测知地震方位,开始用科学造福于人类,假如张衡把地震研究推进到今天,汶川大地震的悲剧肯定不会重演。 今天,追怀伟人的成就,聆听伟人的脉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张衡传》。 检查课下预习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多音多义字,2,大家拿笔标记,点出其错误。 师:指定毕成朗诵课文 生:读课文 师:大家指一下错误。 预习的很好,大家的沉默就是对你朗读的肯定,掌声在哪里。很热烈,展示最佳的自我就能赢得真诚的喝彩呀。 师:强调一个地方,衡少善属文,属,3声,连接,写文章,《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委托。 师:下面我想看看怎们同学读课文的情况,要求1,概括一下文章写了张衡哪几方面成就,填在横线上。2,读得时候,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大家看写了几方面成就?(板书) 生:三方面,卓越的文学才能,第①段,辉煌的科学成就②③④,杰出的政治才干⑤。 师:三种成就,我们分三个组来解决,通过小组的合作疏通文意,解决疑难,积累文言知识。下面怎们抽签分组 生:展示抽签分组 师:文学家组——曹雪芹解决文学才华部分,科学家——钱学森解决234段,政治家——胡锦涛的秘书解决第五段,政治才干部分。 师:展示要求。1,每组解决表格中自己组的活动内容,2组长主持活动,并指定轮流发言人,3,讨论预习中红笔标记的疑难点。4,古今意义和官职变动,找出句子,划出句中词语,并解释。 生:小组活动,讨论。 师:好,暂时活动到这里,大家说一说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 生:“机发吐丸”的“发”翻译“打开”好还是“拨弄”好? 师:都可以,从下文的吐丸来看,打开意义更好。我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看翻译课文句子,文学组第一组翻译一下。 生:翻译课文句子。 师:点评,联系初中知识,总结规律。(板书)游于三辅,状语后置,联系温故4,向-借阅,总结状后:状语提到动词前。奇,以-为奇,联系温故3,以-为宾客,座上宾,总结,意动:以-为。宾语前置,联系温故1、2,宾语方动词后。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在这个美丽的金秋季节,能回到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我的老家,我感到非常开心,再加上能与同行切磋、交流,尤其能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倍感荣幸。 说课导语: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的的文明史上,国学经典名篇的百花园中可谓花团锦簇、芳香四溢。其中有一朵绚丽绽放的奇葩,它,便是宋词。宋词两大流派风格迥异。如果说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苏轼如巍巍昆仑横空出世,雄伟壮观,令世人景仰的话,那么,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如乡间明泉,碧如兰,澄如练,泽及沃野,为世人钟爱。他那融情于景的妙笔,他那至真至善的情感无不折射出艺术和人性的光芒。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构想、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但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还停留在雾里看花、囫囵吞枣的层面上,再加上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多数学生沉迷于青春小说、网络奇幻小说当中,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急需提升。而国学经典名篇的学习,无疑是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最佳范本之一。 二、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宋词二首》中的一首。它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是本单元的重点讲读篇目。编者提供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供学生赏析,就是让学生了解两大流派的风格特征。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依

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语文美育的功能及人文性的特点”,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与用人单位提出的“应加强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品读意象,体味意境。了解婉约词派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品读——美读”为主,运用抓文眼、品意象、悟真情的手法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视人间真情,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重难点: 通过品读意象,体味意境,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既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本堂课的难点。 三、教学构想 读是诗歌学习的不二法则。通过诵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比较中,感悟蕴含其中的人间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展示学习交流成果,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感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有三条主线构成: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条主线构成解读作品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方法是切入点,随着过程方法的推进,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进共生。对学生实施全人教育。 过程方法诵读诗歌品读诗歌 知识能力走入文本赏析评价展示交流

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难以把握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流传在学生中的三怕问题: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究其缘由,现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确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 如何确定文言文教学内容?新课改以后,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学,四是文化”。实际上,它强调把文言文作为常态文本教学,遵循“知、解、体、用”为原则的文本教学规律,创设文言文的教学与应用环境,鼓励学生教学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探究性学习。认识的统一并不意味着给具体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包治万病的良药。① 在教授《岳阳楼记》时,确定教学内容成了摆在笔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似乎解决的路径有五条: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言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章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学性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化上,或是面面俱到。问题是在这几个教学内容中,那个的价值是最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把握什么是教学内容、《岳阳楼记》是什么样的文言文。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创生。”②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岳阳楼记》实际需要教什么;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关于“文言”,狭义的讲就是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对初三的学生来讲,他们只需要理解就够了,对文言语法不需要作系统的掌握,只要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教辅资料是可以粗知大意的,即使是遇到比较生僻的字和特殊的用法教师在课堂上稍作点拨就可以了,所以“文言”不适合做为最合益的教学内容。 关于“文章”,狭义的讲主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是岳阳楼之景以及由景生发出的情,它的主旨无非是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就不同体式的文本而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不同的。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把握文章的事件,探讨写作人物的方法,从而去评价人物。如《赤壁之战》、《崤之战》,这几篇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几个生动的故事将人物串联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对于阐述观点的论说文,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论说思路,论点是如何提出的,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论点的。如《劝学》、《察今》、《六国论》、《过秦论》,这几篇文章都有明确的论点,只是提出的方式不尽相同,支撑的论据的内容不同。对于“赋”体,要让学生体会“赋”体的特点。如《阿房宫赋》、《赤壁赋》大量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讲述哲理,表达观点。对于“游记体”散文,章法比较自由,可叙议结合,可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前两篇文章主要是叙议结合,后一篇是写景抒情。对于人物传记,要教给学生传记的一般写法,并理解人物性格。如《张衡传》、《屈原列传》,一般要介绍人物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在事迹中展现人物的光辉。 一直以来,对于文言文,特别是经典的文言文,我们似乎遗忘了它的审美价值。我们习惯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却忘记了“社会学”只是解读文本的一个角度,甚至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 解读学生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

11、xxxx列传·教案xx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 xx,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 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归纳法。 3.对比阅读法。 4.“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 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

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一 节课学习了他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 他史家风范的传记《xxxx列传》。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 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 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 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 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 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 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过秦论》说课稿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 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 解读学生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学设计 2、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 理解古代专有名词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朱翠芝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2、学习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知识链接]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二)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最知己的朋友崔瑗曾说他“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这种概括和全面的赞誉并不过分。 据历史记载和留存下来的作品来看,他在文学方面实在是有很高的水平又异常勤奋。他善于写诗、赋、文、铭、赞、诰、诔、书、疏等各体韵散文辞,尤其他写的诗、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继承了西汉以来的传统,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使他成为两汉文学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家。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