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教案]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教案]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教案]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教学设计

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学习目标: 1.让我们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 2.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活动方案】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那么植物是如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呢?植物吸水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植物吸收水分和土壤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先请同学们完成一个有趣的试验) 活动一、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记录 项目 萝卜条长度(单位:厘米) 实验前 实验后 讨论:(组内讨论→派代表发言) 1.烧杯中的萝卜条有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浓盐水中的变硬变粗变长了,清水中的变软变细变短了。原因是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失水,清水中的萝卜条吸水) 2.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3.联系生活:请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植物吸水和失水现象 (答案不定,例如:凉拌黄瓜、烧菜加盐,流出汁水;干木耳浸在水中,紫菜干浸泡在水中)(点评提升: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要懂得种庄稼时如果施肥过多,庄稼就会因失水而出现

烧苗的现象,所以我们只有合理施肥,庄稼才能生长良好,才能为我们自己提供丰富的粮食、蔬菜、水果等。) (教师:植物的根怎样吸收水分呢,它到底有怎样的结构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呢,请大家接着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观察根尖的结构 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小麦种子萌发后根的结构 思考: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派代表展示→互相点评) 1.根毛与根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案: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2.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 (答案:一棵植物的根系由许多的根组成,每条根的根尖成熟区又有很多根毛,使根与土壤接触面积大大增加) (答案:当植物吸收水分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也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点评提升:通过活动二的学习,知道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结构是根毛,那么我们在移栽树木或庄稼时,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尽量多带些土移栽,避免损坏太多的根毛。这里让学生思考出结果更好) (衔接: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问题解决的也蛮好,那么植物是如何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各个器官呢?请大家完成活动三) 活动三、了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过程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1页下面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土壤中的无机盐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呢? (答案:当植物吸收水分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也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2. 植物是如何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各个器官呢? (答案:土壤里的水分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根毛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土壤中的无机盐也随水进入导管,导管一直通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叶,这样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点评提升:要保证植物正常吸收水和无机盐,在给庄稼施肥过程中,一定不要施肥过多,如果施肥过多,用什么方法来解救呢? 课堂检测 1、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必要条件是() A、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D、以上各项都对 2、和根尖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最突出的特征是() A、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 B、根冠的保护作用 C、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 D、成熟区长出根毛 3、如细胞液的浓度为甲,土壤溶液的浓度为乙,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植物会枯死?()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以上各项都对 4、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A、减少水分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5、如细胞液的浓度为甲,土壤溶液的浓度为乙,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植物会枯死?()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人教版必修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 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 讲述、讨论、观察、总结 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和调节 讨论:人体内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 (经学生之间的讨论,由学生说出可能的途径)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第一课时) 13中锁金分校殷豪 学习目标 1.说出植物需要水的原因。(重点)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重点、难点) 3.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哪些同学家里种过花呀? 生:(许多同学纷纷举手)有! 师:请问举手的这些同学,你们认为种花过程当中,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浇水! 师: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一组关于绿色植物灌溉方面的图片) 这些绿色植物同样需要什么? 生:(欣赏图片)需要浇水! 师:那么从你们的生活经验以及这些图片资料,都表明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什么?生:需要水。 (点评: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顺利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师:水在植物体内起到了哪些作用?是不是你说它需要水它就需要的呢? (展示关于植物体不同器官含水量的数据统计表) 哦,原来还有科学数据证明的。那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植物体各部分的含水量都超过了多少? 生:(认真看表格内容)超过了50%。 师: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统计中,瓜果的果肉含水量>90%。 生:(都很肯定)含。 师:前面的科学数据统计,活的植物体中含水量超过了50%,晒干的种子中也含水,那么我们可以说,水在植物体中的地位如何? 生:很重要。 师:水在植物体内很重要,也就是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投影出归纳要点: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3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案新版苏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3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 案新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教学难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得出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问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什么, 二、植物生长需要水 CAI展示问题 为什么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1. 你认为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的一生中,两者的需水量一样吗? 2、玉米在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的需水量也一样吗? 图片: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情况。 ?1.浓盐水的浓度大,萝卜细胞就______.

?2.清水的浓度小,萝卜细胞就_______. ?即:哪里浓度____(填“大”或“小”), 水分就往哪里跑! 水分由浓度小浓度大 ?夏天,用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观察下图,一段时间后A.B两个洞中水位将如何变化? A洞中水位会_____: B洞中水位会_______. CAI展示: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四)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CAI播放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视屏及图片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土壤中有多种无机盐成分,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要使植物生长的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 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无土栽培:能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 合理施肥: a.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使植物体茁壮生长,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松土壤,促进有O2呼吸,从而促进根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 课堂小结: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学习目标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课前导学: 一、体温调节 1.人的体温是指的温度;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等的调控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来源于所释放的热量,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是。 的紧张性增进可以增加产热量,等分泌的激素增多可以提高 ,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 3.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人体_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活性都会降低,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和等的调控。如水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 和来实现的。 2.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细胞分泌,贮存于垂体中并由垂体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的平衡。 3.水平衡调节机机制 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主动吸收和对 的分泌,使血浆中K+和Na+的浓度恢复正常。 质疑探究 1.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主要散热器官是什么?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分为哪两类?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什么部位?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持续发烧状态,在这24小时内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 4.仔细观察课本P14页图2-3,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并把图补充完整。 5.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那么,水分和无机盐的来源哪些呢?排出的主要途径又是什么? 6.仔细观察课本P17页图2-8,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人体是怎样促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例题精讲 1.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2010·上海生物)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高二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目的: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4)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上节内容,主要学习了内环境与稳态,我们知道,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即是说,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经过内环境。一旦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代谢将会发生紊乱。比如:内环境中的无机盐、水分不保持一定平衡状态,对人体就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表1-1 能得出哪些结论? 水的平衡 所含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 2.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其中,皮肤的排出量是指在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肺的排出量是指随呼气而出的水汽。大肠的排出量是指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 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无机盐的平衡 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多种,而且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Cl-、HCO-3等。下面以Na+和K+为例来说明。 钠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6~10g食盐,而且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随汗液和粪便排出。排除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4gK+,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则随粪便排出。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维持代谢,也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因此,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K+的含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临床上常把血钾(指血清中的K+)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 (旁栏思考题)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还有钠盐、代谢废物等都是主要由肾脏排出。 (旁栏思考题)大量出汗后为什幺要喝盐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会丢失水和无机盐。 (旁栏思考题)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幺? 即使不排便,体内水和无机盐可以从皮肤蒸发、呼吸等排出。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习题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正常成年人每天(24h)应该饮入多少毫升水,才能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A.500ml B.1000ml C.1300ml D.2500ml 2.汗液排出的人体代谢废物是() A.尿素和尿酸B.水和无机盐C.CO2和油脂D.油脂和乳酸 3.人体内的无机盐存在的状态,大多为() A.分子B.离子C.络合物D.与蛋白质结合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尿是体内多余的水分B.每天排出的尿量应等于通过饮食的摄入量 C.小肠是摄取水分的唯一器官D.肺是排出水分的一个器官 5.饮食中的Na+经人体而排出的途径有() A.皮肤B.肾脏C.大肠D.肺 6.调节水和无机盐代谢的最高中枢是() A.垂体前叶B.大脑皮层C.下丘脑D.垂体后叶 7.水的下列哪种特性有利于体内的化学反应() A.流动性B.分子极性强C.分子比热大D.有润滑作用 8.下列对排尿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排出细胞代谢的终产物 C.维持血浆和组织液的平衡D.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9.以下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人在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的排出量减少 C.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D.当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K+的重吸收增加 10.下列的人体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D.皮脂腺的分泌 11.人体血浆中蛋白质过少,会出现的症状是() A.脱水B.抽搐C.组织水肿D.贫血 12.下列代谢产物中参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的是() A.水B.尿素C.二氧化碳D.无机盐 13.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来自() A.胰岛A细胞B.胰岛B细胞 C.肾上腺D.脑垂体 14.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是() A.吃糖过多B.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少 C.胰岛A细胞受损D.胰岛B细胞受损 15.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是() A.吃得多,但日渐消瘦B.喝水多,但口还干渴 C.尿得多,尿有果香味D.尿得多,尿有醇香味 16.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 A.多吃香蕉少吃糖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 C.多吃蔬菜少吃水果D.多吃甘薯少吃油腻 17.如果某人持续性出现糖尿,能肯定他是糖尿病患者;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两种说法依次是()A.不正确、正确B.不正确、不正确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5)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案(苏 教版初一上)(5) 学习目标: 1、讲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缘故。 2、讲出植物根尖吸水的要紧部位及缘故。 3、举例讲明植物生长需要的要紧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讲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缘故。 〔2〕讲出植物根尖吸水的要紧部位及缘故。 教学难点: 〔1〕讲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缘故。 〔2〕讲出植物根尖吸水的要紧部位及缘故。 〔3〕举例讲明植物生长需要的要紧无机盐及其作用。 课前预备: 1、学生预备:〔1〕提早一段时刻做65页的实验5-6。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 2、教师预备:〔1〕预备〝外界溶液深度阻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用具。 (2)预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奇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不加入盐水、清水。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得出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咨询吸取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一〕外界溶液深度阻碍根细胞的吸水 学生4人一组。 1、提早预备的幼苗放入盐水中,过一段时刻后观看其现象。〔显现萎蔫现象〕 2、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刻后,观看其现象。〔茎和叶重新舒展开来,幼苗复原正常〕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1〕描述现象。〔2〕幼苗什么缘故会显现如此的现象?〔3〕盐水和蒸馏水相比有什么区不?〔4〕自来水是溶液吗? 教师补充:在此实验中,清水和盐水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周围,因此称为〝外界溶液〞,盐水和清水哪一种浓度高? 提咨询:细胞液是溶液吗?什么缘故?请学生做出确信的回答。 〔二〕根吸水、失水的原理 学生4人一组。 取两个新奇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不加入盐水、清水,并使液面等而下之高,过一段时刻后,观看清水、盐水液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摸索:〔1〕液面是否有变化?如何样变?〔2〕什么缘故会显现此现象?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得细胞失水的缘故是:细胞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学生概括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讨论回答:〔1〕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什么缘故? 〔2〕家中腌咸菜的缸内,过一段时刻后,缸内的水面有何变化? (4)什么缘故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挻起来? 〔三〕根毛吸水的道理

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教案

第5章第2节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教案 第5章第2节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学习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根和根尖的结构。(2)说出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1)合作完成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培养协作能力。(2)在 对图片资料的分析交流过程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共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2)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对植物根的作用的介绍,树立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根尖的结构。 2、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和原理。难点: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和原理。 三、学习活动设计:师:大家看,农民们正在田地里干什么呢?生:(肥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板书))师:浇水、施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板书)和无机盐,大家知道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板书:第二节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你们知道植物主要是靠哪个部位吸收水 分和无机盐的吗?生:师:不错,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如何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根的结构吧。(展示根图片)师:这是植物幼根的放大图,它有什么特点呢?生:…… 师:同学们发现幼根尖端的部位有很多白色的“绒毛”,这其实就是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就是从根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部位,也就是根尖。(点出根尖部位)(点出根尖模式图)师:根尖从最尖端向上依次还可以分为根冠, 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师:这个部位像帽子一样套在根的最顶端,我们把它叫做根冠。大家知道它起什么作用吗?生:师:分 生区的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非常强,因而我们把它叫做分生区。师: 伸长区的细胞显著伸长,它和分生区的共同作用使得根不断伸长。师:成熟区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发现成熟区的根毛非常多(展示据统计,1平方毫米多大最好能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有根毛与没根毛有

高中生物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知识体系】 【教材全解】 一、重难点诠释 1.维持水平衡的方式及意义 正常人每日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 (1)水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①食物:各种食物含水量不同,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水约900毫升。 ②饮水:饮水量随气候、劳动和生活习惯而不同,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③代谢水: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数量较恒定,每日约300毫升。将水的三个来源合起来共计约2500毫升,其中,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水是主要来源。 (2)体内水的排出途径有四条: ①呼吸蒸发;成人每日在呼吸时以水蒸汽的形式丢失约400毫升,正常情况下所占比例较小。 ②皮肤蒸发:指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分,约为500毫升,其中无机盐很少。(补充:若高温环境下作业或剧烈劳动时会由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其中约含0.2%和极少量的K+(常忽略),因失水多于失钠,会导致水与无机盐平衡失调,则在给大量出汗或高温环境作业工人供应饮料时,必须适当补充钠盐。) ③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00毫升,其中包括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被吸收后余下的水。 ④肾脏排尿:成人每日排尿量一般约1500毫升,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为维持血浆成分的恒定及保证每日35~40克代谢废物溶解后排出,每日尿量至少500毫升。若尿量少400毫升,就会因代谢废物的积累而可能导致尿毒症。 水的四条途径排出水的量共计约2500毫升,与水的摄入量相等,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相当,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2.无机盐的作用及平衡的意义(以钠钾为例) 多数无机盐在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如细胞内液的K+、Mg2+等、细胞外液的Na+等。(补充: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的显著差异,是由于细胞膜能够逆浓度差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膜外的K+移入细胞内,称为“钠—钾泵”,简称“钠泵”。)因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数

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设计

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一、设计理念 与本课有关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是: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除了水,绿色植物还从土壤中吸收了哪些物质?进而进入本节课主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入探究实验“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教师的讲解、实验活动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学生的讨论分析等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实时适度点拨、引导和讲解,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通过介绍“无土栽培”技术,让学生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验证无土栽培液和土壤溶液中含有无机盐,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结论。 三、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来说,已经有了前面分析实验过程的经验,对于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能够找出三种培养液培养的青菜植株的差异,及最后验证的结果,并能自我总结得出实验的结论,所以教师在充分组织好学生观察,阅读探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无土栽培”等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难点: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初中生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状况,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策略为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策略。教学模式为:感知现象?探究原因?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示范教案一(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示范教案一(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 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 讲述、讨论、观察、总结 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和调节 讨论:人体内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

高中生物 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有细胞中的水以及无机盐。主要从水和无机盐这两种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两者在细胞中的作用展开学习。最后站在整章知识的角度上总结多种元素和化合物共同构成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中的基本层次,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全面了解细胞的分子组成。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跨入高中的门槛,对生物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从感性的生物现象提炼出生物现象的本质。通过对前面一个章节以及本章其他小节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细胞的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没有学习生物,在教学中要联系本节知识把相关的初中知识捡回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区分水的两种形式,并能够列举实例。 (3)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与技能目标 (1)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2)能联系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体验与你的同学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3)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作用 2、教学难点:结合水的概念;无机盐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谈话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含量特征:(85~90%) (1)一般最多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 .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 (二)肾脏排泄特点 1. · 2.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 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 食盐中的Na + 来源 人体中的Na + 人体中的K + 去路肾脏(尿)(主要) 皮肤(排汗)大肠(排便) 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案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操作,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 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惟有蛰龙知。 ——苏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植物的根为什么要深深地扎入土壤之中?植物究竟想从土壤中获得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一、绿色植物生活离不开水 资料分析: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讨论:1、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什么差异? 2、保持这样的处理,推测两株植物的生长趋势可能有什么不同? 小结: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维持植物体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水还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必需原料;植物体内溶解、运输各种物质也离不开水。

二、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 学习活动:用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 目的要求: 观察用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在生长状况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器具: 植物幼苗;酒精灯,玻璃瓶,载玻片,胶头滴管,三脚架,镊子,石棉网,火柴,棉花;土壤浸出液,蒸馏水。 方法步骤: 1、将载玻片平放在石棉网上。在载玻片的左右两侧各滴一滴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用酒精 灯烘烤,直至完全烘干,观察现象。 2、在A瓶中放入蒸馏水,B瓶中放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 3、在A、B两瓶中同时放入一株健壮程度相近的同种植物幼苗。 4、认真照看两株幼苗,及时补充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保持A、B两瓶液面高度相同,两 周后观察植株生长状况。 讨论:1、载玻片上的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被烘干后,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2、两周后,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是否相同?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A瓶与B瓶中的液体量为什么要相等? 三、绿色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1、根的向水性 学习活动:观察根的向水性(阅读课本63页,完成讨论)。 小结:根会趋向潮湿的地方生长。 2、根尖与根毛 学习活动: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阅读课本64页,完成讨论)。 小结: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称为根尖。这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是根尖特定区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大大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尖生长根毛的区域是吸收水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 3、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学习活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阅读课本65-66页,完成讨论)。 小结: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液与细胞周围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设计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n balance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and inorganic salt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 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 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第一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 动的调节及 营养和免疫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1)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教育。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发生兴趣,激

第2课时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教案

课题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2课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的来源。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的来源。 2.某些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防治。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2课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运输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 无机盐: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人体的 新陈代谢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 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一旦缺乏会影响 人体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一、回顾旧知识: 1.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的六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学生思考回答 缺乏症和食 物的来源

2.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3. 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也是 。不过贮存 在人体内的的脂肪一般是的物质。 二、问题引入 常言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说,女人是水做的。今天老师要说,不仅是女人,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这么说有科学依据吗? 三、明确目标 四、授课 [比速度]看谁在10分钟内自学课本22—24页并完成自主预习部分 水,除了是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 提示:可以从书本查找解决 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开始翻书查找有关内容,涌跃回答。 明确: 我觉得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水份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新生儿的含水比例高于成年人。瘦的人含水比例高于肥胖的人。 学生自学 巡视指导 点评:师生相互点评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

水和无机盐(教案)

水和无机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 (2)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3)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1.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 2. 无机盐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都离不开水,为什么水对生命如此重要呢?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市面上的“运动饮料”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课件中出现一个运动饮料化学成分表(可拍摄某牌子的饮料包装)。

“这是××饮料的化学成分表,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这些无机盐呢?那么无机盐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互动学习】 (一)细胞中的水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一个人在极限的状态下,可以坚持20天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出3天就会丧生。地球表面有3/4的部分是水,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为寻找火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最早的生命也是在水中诞生的。水在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较大,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为60%~95%。如,幼嫩植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70%,动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80%左右。 水在生物体的含量这么高,我们平时似乎并不觉得,那水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呢? 2.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自由水大家是好理解的,它是可以流动,可以蒸发,可以离析的水分子,那么结合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结合水是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以氢键的形式相结合形成水胶体(亲水力蛋白质强于淀粉,淀粉强于纤维素),失去流动性,含量比较稳定,不易散失。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他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79%),仍呈现坚韧的形态。 N C H O ………氢键水能够形成 氢键的分子O H H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2节生命之源——水和无机盐二无机盐对...》494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无机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 (2)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3)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1.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 2. 无机盐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都离不开水,为什么水对生命如此重要呢?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市面上的“运动饮料”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课件中出现一个运动饮料化学成分表(可拍摄某牌子的饮料包装)。 “这是××饮料的化学成分表,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这些无机盐呢?那么无机盐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互动学习】 (一)细胞中的水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一个人在极限的状态下,可以坚持20天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出3天就会丧生。地球表面有3/4的部分是水,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为寻找火

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最早的生命也是在水中诞生的。水在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较大,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为60%~95%。如,幼嫩植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70%,动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80%左右。 水在生物体的含量这么高,我们平时似乎并不觉得,那水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呢? 2.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自由水大家是好理解的,它是可以流动,可以蒸发,可以离析的水分子,那么结合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结合水是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以氢键的形式相结合形成水胶体(亲水力蛋白质强于淀粉,淀粉强于纤维素),失去流动性,含量比较稳定,不易散失。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他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79%),仍呈现坚韧的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