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

刘毅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30

引言

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关键必备的储能设备,动力电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推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还存在着不少隐患,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技术不成熟、安全性重视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生产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已有的少数几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外,仍存在大量缺口。各个厂家生产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在规模、尺寸和性能等方面难以统一,缺乏相关标准,已经对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动力电池相关的安全标准、测试标准空缺,无法提供有关证明,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运输等方面。

本文客观、科学地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现状,提出了适应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发展策略,这对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及主要内容

1.1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标委会

我国负责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制修订的机构主要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者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后者负责汽车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备案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下设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77、全国铅酸蓄电池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9、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全国电池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7、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76等负责制修订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如图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是1988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由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管,委员来自与汽车产品相关的各政府部门及汽车行业骨干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7个分技术委员会,其中

SC27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近年来,电动车辆分标委会(SAC/TC114/SC27先后组织了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标准工作组(如图2。其中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主要围绕电池系统、电

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接口等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关注和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相关的动力蓄电池标准,侧重电池外特性、电池组/包/系统层面,不涉及电池原理和材料。如功率特性、循环特性、安全与滥用特性、规格尺寸、箱体、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处理、梯次利用等;涉及单体、模块、系统及外围部件,不关注电池内部结构、反应原理、生产过程。

1.2动力电池标准体系框架

从动力电池产业链结构角度考虑,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包括:电池材料、生产设备、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包、电池系统等;从动力电池类别来分,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包括:锂离子电池、硅合金电池、锌空气电池、氢镍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从动力电池的相关性质来分,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包括:基本性能、安全、互换性、附件等(如图3。

动力电池基本性能标准包括温度、充电率、容量、循环寿命等;安全标准包括过充/过放、短路、跌落、过热、水浸、火焰喷射、机械撞击等过充、过放、短路、火焰喷射、高温短路、恒定湿热、

摘要: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为研究内容,客观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阐述了我国动

力电池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对动力电池方面的主要标准进行了介绍,并从七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推进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研究有利于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步伐,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发展策略

图1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标委会图2全国汽车标委会下设的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

图3动力电池标准体系框架图

203

广东科技2012.9.第17期

热冲击、热滥用、高温性能、低温性能、高温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针刺、重物冲击、跌落、挤压、震动等;互换性标准包括圆柱型、方型、软包装等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附件标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接口、接触器、保险丝等。

1.3动力电池标准清单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标准17项,即将发布的动力电池标准3项,见表1。

1.4动力电池主要标准介绍

1.4.1国家标准GB/T1833

2.1、GB/T18332.2、GB/Z1833

3.1、GB/Z18333.2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四项动力电池国家标准GB/ T18332.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Z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主要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锌空气蓄电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2009年发布实施了GB/T18332.1-2009,代替

GB/T18332.1-2001,主要变化如下:适用范围增加了“电动三轮车、高尔夫球车和旅游观光车”;增加“排气阀动作”;增加“快速充电能力”;增加“峰值功率”;增加“防爆能力(阀控式蓄电池”;修订“术语、代号”;将“大电流放电”改为“高倍率放电”;“低温-18℃放电”改为“低温容量”;“限压阀”改为“排气阀动作”;删除“过放电性能”。

1.4.2行业标准QC/T742、QC/T743、QC/T744

为积极有效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和产业化,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针对我国动力电池发展水平,在已有国家动力电池检测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参考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的有关标准,制定了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检测标准。这些行业标准主要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4.3行业标准QC/T840-2010

QC/T840-201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牵头,有关科研院所、整车企业和动力蓄电池企业等共同参加了标准起草工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在调研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标准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各大型动力蓄电池研发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规格尺寸的调研工作。通过规定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为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系列化和规格化提供规范性引导,以利于动力蓄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和电动汽车的规模化运营,从而达到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目的。

1.4.4行业标准QC/T897-2011

QC/T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制定项目计划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项目计划号:2010-1849T-QC。本标准的制定原则是立足国内,参考国际上在该领域的现有成果,结合中国在电池管理系统已有的技术和产品成果,本着科学、开放和促进国内技术发展的原则,对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反应出电池管理系统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成果的标准。

1.4.5国家标准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征求意见稿》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制定项目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项目计划号:20090043-T-339,本标准规定了高功率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基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目前,针对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还没有测试标准,本标准的制定,规范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测试条件和基准,有利于对该类电池系统基本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测试与评价,有利于企业之间及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

2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策略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但还有些许不足。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的标准体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一个强大助力,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稳步而快速地发展,建议重点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2.1尽快统一管理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

由于我国行业管理等历史因素,不同类别的电池往往是由属于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主要生产并主导其标准的制修订,相应地行业管理也归属于不同工业部门。国家标准与多个行业标准并存,存在标准范围交叉重复的现象,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

费者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损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2.2重点开展动力电池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研究

新型动力锂电池系统集成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是与铅酸蓄电池完全不同的新型蓄电池。目前主要用于铅酸蓄电池的成组应用技术和设备,不能适应新型动力锂电池的特点,与之配套的相关标准需要建立在成熟产业技术研究以及标准的符合性检测基础之上。

2.3尽快统一动力电池互换性方面标准

表1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现行有效标准汇总表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GB/T17938-1999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

2GB/T18332.1-2009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3GB/T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4GB/Z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5GB/Z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6GB/T18386-200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7GB/T23645-2009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

8GB/T24157-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和续驶里程试

验方法

9GB/T27930-201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

通信协议

10QC/T741-2006车用超级电容器

11QC/T742-2006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12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13QC/T744-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14QC/T840-201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15QC/T842-2010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

16QC/T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17NB/T33003-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

协议

18GB/T19753-××××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报批稿

19GB/T19754-××××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报批稿

20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征求意见稿

研究园地

204

广东科技2012.9.第17期

广东科技2012.9.第17期

的桌面管理服务器安装完毕后,它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器,将信息中心和遍布各个角落的信息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能够一次性

地安装所有客户端软件,相对过去桌面软件的逐一安装,大大提高了效率。除了简化管理,通常桌面管理套件还非常简易实用。通过直观的界面和便捷的操作,仅需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快速地掌握管理套件的使用。

通过远程控制功能,信息中心能够接管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 ,

诊断并解决问题,而无论这台PC 位于何处。无论哪台PC 在什么时候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它,必要时进行远程设置。对于桌面平台部署多种应用的情形,以前分发大

量的升级、

补丁和服务包,工作人员需要到各个信息点去逐一操作,这些任务需要花许多时间才能完成,而通过软件分发功能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而在一个现代化的医疗信息系统中,IT 资源的统计和追踪,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安装、日常维护、安全监控和管理,应用监控和服务器管理等工作仅靠简单的手工维护方式已经无法完成,我们需要更好的桌面和设备管理工具,在不添置额外软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IT 架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保障。

IT 资源管理系统除了可简化桌面管理之外,

还将桌面管理软件与防病毒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等进行集成,为我院很好地抵御病毒的攻击及高效地提高网络的使用率创造了条件。

(上接第188页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目前,各个动力电池厂家生产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在规格、尺寸和性能等方面难以统一,缺乏相关标准,已经对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新能源汽车还在发展初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尚有一段距离,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标准和政策,但专门针对动力电池模块的依旧缺乏,导致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的规格标准、测试标准空缺,无法提供有关证

明,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出口、

运输等方面。2.4尽快建立动力电池组安全评价标准体系

2012年5月26日凌晨,

深圳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被一辆醉驾超速跑车撞击后发生燃烧,导致车上三人当场死亡,这次事件又一次使电动车的安全性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2012年7月9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要求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

究和轻量化设计。但是何谓电池安全性,

并没有客观的、定量的衡量尺度,更没有按定量衡量尺度提出指标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特别是在动力电

池安全标准、

检测等方面,早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定相符的标准体系。

2.5加紧动力电池标准化人才培养

标准化人才是建立标准化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动力电池

标准化人才是能够掌握国际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企业发展动向、了解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具备一定动力电池专业技术以及标准化知识等的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设立相应专业,通过正规学习和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动力电池汽车专业人才,致力于动力电池事业,在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建立培训班,对现有从事动力电池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提升理论水平,总结实践经验,为标

准的制订、

实施和信息反馈提供帮助。目前,动力电池标准的科研基础还很薄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有条件的学院、科研院

所、

企业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扎扎实实做好动力电池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

2.6积极引导动力电池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有句话叫做“一流企业卖标准,末流企业卖苦力”。世界第

一台DVD 出现在中国,

但因为相关技术跟不上,产业化迟迟不能实现,最后日本企业获得了DVD 国际

标准的制定权,而中国企业则需要购买DVD 核心技术的使用权。前车之鉴告诉我们,

在动力电池的制定上,如果我国企业“掉队”,那么将无疑会输

掉面向明天的竞争。因此,

要强化动力电池企业标准化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方

面要考虑如何运用标准化为发展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更

多地利用标准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2.7建立动力电池监督检验机构,

完善标准反馈渠道标准的实施,应该由权威机构监督检查,对标准的实施效

果、生产是否按标准执行、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做出评价,并能出具

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据。目前,我国不少动力电池厂家和用户苦于没有权威检测

机构为他们的产品做出权威性的检测结论。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动力电池标准信

息反馈渠道,全面收集标准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这有利于对标准的修订和提高。通过标准信息反馈系统,把信息源连接起来,以保证获得足够量的、准确可靠的适用信息并及时处理和加工传递,才能对标准系统控制起到支撑作用。

3结论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关的标准还停留在旧的技术条件上,标准要求已经明显滞后于产品的技术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化亟需相关标准化体系来保障,其安全、性能标准亟需制定和完善。本文在总结我国动力电池技

术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尽快统一管理、

重点开展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尽快统一动力电池互换性方面标准、尽快建立动力电池组安全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关键必备的储能设备,动力电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做好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稳步地发展,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孙延伟,

田晓光,周东辉.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2(14.

[2]桂长清.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标准对照[J].电动自行车,2012(03.

[3]黄静.最新电池专业标准[J].电源技术,2009(01.

作者简介:刘毅(1979-,男,博士,现从事产品质量方面的科研及标准化工作。

205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 一、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 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 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 1.2倍给予补助。 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货车推广应用补助 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 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等纯电动快充客车不按上表续驶里程要求执行。 2.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要求 (一)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计电能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60%。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评价指标说明 为更科学地评价纯电动客车技术水平,特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 )”指标,单位Wh/km·kg ,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计算公式如下: M E kg E E 表示电能消耗率,试验检测项。电动汽车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试验中消耗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Wh/km 。 M 表示附加质量,车辆基本参数。GB/T 18386检测试验中的所需附加质量,单位kg ,具体计算如下: 1.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180kg ,附加质量=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180kg ,但小于360kg ,附加质量=180kg ; 3.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或等于360kg ,附加质量=1/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代替GB 4599—84 of head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 引用标准 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3 术语 3.1 配光 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 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

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 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3.4 配光镜 根据配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3.5 灯光组 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3.5.1 封闭式灯光组 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 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7 半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8 单光束 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 3.9 双光束 一灯光,组申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称电压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称功率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 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 测试配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

2017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3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名称标准号备注 1 储能装置(单 体、模块) 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 GB/T 18333.2-2015 6.2.4、6.3.4 90°倾倒试验对水系电解液 蓄电池暂不执行。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1-201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 法 GB/T 31484-2015 6.5工况循环寿命结合整车可靠性标准进 行考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6.2.8、6.3.8针刺试验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储能装置(电 池包)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 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1467.3-2015 对于由车体包覆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 要带箱体/车体测试;电池包或系统尺寸 较大,无法进行台架安装测试时,可进 行子系统测试。 2 电机及控制 器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15 5.6.7电磁兼容性结合GB/T 18387-2008 电磁兼容考核;5.7可靠性试验结合整车 可靠性进行考核;附录A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15 10可靠性试验、9.7电磁兼容性暂不执 行。 3 电动汽车安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GB/T 5.1.2(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1

全系统(REESS)18384.1-2015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5.2污染度暂不执行; 5.3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 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15 6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8紧急响应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4.3-2015 6.3.3电容耦合暂不执行; 7.2B(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9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49-2009 4 电磁场辐射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宽带,9kHz~30MHz GB/T 18387-2008 5 电动汽车操 纵件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4094.2-2005 6 电动汽车仪 表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19836-2005 4.2电磁兼容试验结合GB/T 18387-2008 标准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7 能耗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6-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3-2013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2015 2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新能源汽车管理规范

附件1: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1.技术阶段的划分主要以储能装置种类为依据。 2.采用电-电混合方案的汽车,其技术阶段的确定以储能装置中技术阶段较低的一种为准,如:采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纯电动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乘用车/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 3.目前表中所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磷酸铁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两种类型。如果有企业申报采用其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产品,需临时提请专家委员会确定技术阶段。 附件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1.表中准入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 2.判定原则: (1)现场技术审查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审查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技术审查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审查结论为通过;验证

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年4月1日) 附件4: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准入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务: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须知 1.填写本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 2.本申请书用墨笔或电子方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3.本申请所有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4.请在本申请书所选“”内打“√”。 企业声明 1.本企业自愿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 2.本企业自愿遵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本企业自愿如实提供开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现场技术审查、管理、监督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其审查工作提供方便。 申请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请企业(盖章): 年月日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对车辆前照灯光源的基本要求: 1、安全、高效、节能 车载能源特别是车载发电机容量的限制使车辆前照灯的功耗和 电耗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采用高效光源、在尽量低的能耗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照明效果。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几种车用前照灯光源的主要参数如下: 一只标准的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仅为标准卤素灯的64%,而辐射光通量则为卤素灯的三倍,光效比卤素灯高4.5倍,寿命超过10倍,由此可见车辆前照灯的最佳选型必是氙气金卤灯。 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小、体积小、光点也小,这使光利用率更高、灯具设计更为简单、体积更小,从而使汽车头部设计的自由度更大,更少需要考虑头灯的形状和体积。小的头灯可使车身更为流线型、车灯安置位置降低、灯俯角减小从而使光束的射程更远。在设计优良的灯具配合下标准车用氙气金卤灯的有效照射距离约200米,远远超

过55W卤素灯,而右侧(右行车)照宽范围也超过卤素灯的一倍以上,其照亮情况示如Fig.2。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照亮距离及宽度对时速120~150km/hr的车辆已经够了,能使驾车者有充分时间应对200m处的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 2、严格的光型要求

当驾车者在风驰电掣驾车夜驶、前照光束划破夜空、远探200m 内的路况时,其光束不应刺入对侧驶近的驾车者的眼帘构成眩光,否则可能酿成惨祸。因此对汽车前照灯的光形、照度分布和照亮范围有严格的规定。ECE R 98(对以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汽车前照灯总成光束参数法规)有严格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法规是保证驾车安全的前提。 该法规规定在车辆前方25m处的竖直平面上的照度分布数据,右行车辆的照度要求示如Fig.3,图中标定的每一点都规定了照度范围,尤其是区域Ⅲ中(即图中H—HV—H2线以上区域)照度不能超过1lx,这是保证出射光束不至影响由对方驶近的驾车者视线的必要条件,同时驾车者有足够的视野,能看清前方200m及右侧足够宽的范围内各种事物和地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要求除由精确设计并精密加工的前照灯灯具保证外,对光源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在欧共体法规ECE R 99中有严格规定。 为保证灯的发光中心处在灯具中的设定位置,除严格的灯头结构和尺寸外,灯中电极和电弧也必须处在严格设定的位置,ECE R 99 对此有严格规定(Fig.4、Fig.5)、灯轴偏斜度必须小于1°,对于需要先将石英熔融再夹封的灯电极位置,这样高的精度要求是很难但又必须保证的。 法规还规定电弧宽度S不得超过1.1±0.4mm(实际上合格的S灯通常<1.0mm),电弧弯曲度r不得超过0.5±0.4mm范围(实际约为

2018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附件4: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标准 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无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2. 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标准 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免征车船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工况纯电续驶里程低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

70%。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其A状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kg1600kg时,Y≤0.005×m+13.7。 三、新能源客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客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24Wh/km·kg; 2.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大于40%。 四、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2.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五、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来源:国标委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GB/T 25319—2010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2009-11-10 2010-5-1 2 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2010-11-30 2011-4-1 3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 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009-10-30 2010-7-1 4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2009-4-21 2009-11-1 5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09-9-30 2010-2-1 6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009-10-30 2010-7-1 7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009-10-30 2010-7-1 8 GB/T 15088—2009/ISO 8716:2001 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2009-3-23 2010-1-1 9 GB/T 23335—2009 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2009-3-23 2010-1-1 10 GB/T 18437.2—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部分:液化 石油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1 GB/T 18437.1—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1部分:压缩 天然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2 GB/T 15087—2009/ISO 8718:2001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机械 连接装置强度试验 2009-3-23 2010-1-1 13 GB 23255—2009 汽车昼行驶灯配光性能2009-3-6 2010-1-1 14 GB 6095—2009 安全带2009-4-13 2009-12-1 15 GB/T 14172—2009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09-3-23 2010-1-1 16 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009-3-19 2009-11-1 17 GB/T 23301—2009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2009-3-5 2009-9-1 18 GB/T 5054.1— 2008/ISO 4141-1:2005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 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19 GB/T 5054.4— 2008/ISO 4141-4:2001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 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2008-9-24 2009-7-1 20 GB/T 5054.2— 2008/ISO 4141-2:2006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 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2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 测量方法,宽带,9 kHz~30 MHz 2008-1-22 2008-9-1 22 GB/T 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 境耐久性 2007-4-30 2007-12-1 23 GB/T 8243.12—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 和容灰量 2007-6-25 2007-11-1 24 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2007-6-25 2007-11-1 25 GB/T 21085—2007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2007-9-10 2008-4-1

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清单

已发布部分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 19204—2003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 GB 20368—2006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 ·车用储气瓶 GB 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 17926—1999车用压缩天然气瓶阀 GB 19533—200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GB 24160—2009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GB 24162—2009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金属内胆纤维环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SY 5853—1993石油工业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液化石油气汽车相关标准— ·整车 GB / T18437.2—2009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 液化石油气汽车 QC / T 256—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JT / T 511—2004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检测技术规范 ·发动机 QC / T 693—2002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技术条件 ·专用装置 GB / T18364.1—2001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螺旋式) GB / T18364.2—2005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第2 部分:快插式 GB / T 19239—2003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 GB 20414—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GB 20912—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 QC / T 247—2002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 QC / T 673—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 QC / T 745—2006液化石油气汽车橡胶管路 ·车用燃料 GB 19159—2003车用液化石油气 ·车用储气瓶 GB 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 18299—2001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集成阀 GB 20561—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CJ / T 33—2004液化石油气钢瓶热处理工艺评定 —在用燃气汽车相关标准— GB 19344—2003在用燃气汽车燃气供给系统泄漏安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加气站及专用设备— ·加气站 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 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 课时,实践课时为20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 3 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4.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 石油短缺 2. 环境污染 3. 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 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终审稿)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characteristics? 代替GB4599—84 ?ofheadlampsformotorvehic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 引用标准 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3 术语 3.1 配光 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 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 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 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 3.4 配光镜 根据配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 3.5 灯光组 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 3.5.1 封闭式灯光组 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 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7 半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8 单光束 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 3.9 双光束 一灯光,组申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

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称电压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称功率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 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 测试配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号的标准灯泡仅规定一种标称电压。 3.14 标准前照灯 装有标准灯泡,具有不小于160mm的有效透光直径,其配光性能的最大值不大于本标准规定最大值的90%,其最小值不小于本标准规定最小值的120%的前照灯。 3.15 配光光通量 半封闭式前照灯(或其他汽车灯具)配光测试时规定的灯泡光通量。 3.16 配光屏幕 测试灯具配光性能的屏幕。 3.17 明暗截止线 灯光投射到配光屏幕上,眼睛感觉到的明暗陡变的分界线。 3.18 照准 配光测试时灯光在配光屏幕上的定位。 3.19 基准轴线 汽车灯具的特性轴线,由制造厂在图纸上表明。 3.20 基准中心 基准轴线与配光镜表面的交点。 3.21 HV点、h-h线和v-v线 3.21.1 过基准中心的水平线至配光屏幕的垂足。 3.21.2 h-h线 在配光屏幕上过HV点的水平线。 3.21.3 v-v线 在配光屏幕上过HV点的铅垂线。 4 前照灯的同一型式规定 在以下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前照灯: a.商品名称和商标; b.光学系统的特性; c.通过反射、折射或吸收能改变光学效果的外加附件; d.提供一个近光、或一个远光、或两者兼有。

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设计规范

1 目的 通过规定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形式,尺寸大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设计标准化,从而进一步规范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设计,便于结构设计的检索、查询和管理。 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中灯壳胶槽、限位筋和灯罩挂钩、限位筋的结构形式、形状、尺寸,以及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内容 3.1灯壳胶槽 3.1.1灯壳胶槽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和表2。 图1 表2 3.1.2灯壳侧无滑块胶槽 3.1.2.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3。

图3 3.1.2.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4。 图4 3.1.2.3 评判示意图见图5。 OK NG 原因:A<1.7 图5 3.1.3灯壳侧有滑块胶槽 3.1.3.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6。

图6 3.1.3.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7。 图7 3.2灯罩挂钩 3.2.1灯罩侧无滑块挂钩 3.2.1.2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8。 图8 3.2.1.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9。 图9 3.2.1.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0。

图10 3.2.2灯罩侧滑块挂钩 3.2.2.1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1。 图11 3.2.2.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12。 图12 3.2.2.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3。

图13 3.3灯罩限位筋 3.3.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14。 图14 3.3.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5。 图15 3.4灯壳限位筋 3.4.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6。

图16 3.4.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7。 图17 3.4热熔胶槽结构注意事项 3.4.1灯罩与灯壳的压合 3.4.1.1倾斜在沟槽倾斜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θ1=θ2插入,见图18。 图18 3.4.1.2灯罩底面与插入方面所成角度小于10°(80°~100°),见图19。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实验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前照灯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前照车灯的一般参数; 2、学会使用设备对前照车灯的发光强度、光束照射位置是否偏斜进行检测; 3、学会对汽车前照车灯的照射位置进行校正。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FD-c02检测仪 2、桑塔纳3000 3、内六角螺栓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标准及屏幕检测法 1、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检验标准 根据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指标为光束照射位置的偏移值和发光强度(cd)。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动车(运输用拖拉机除外)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H~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向右偏移均不得超过100mm。 (2)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灯的调整,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H~0.90H,水平位置左灯向左偏移不得大于100mm,向右偏移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移均不得大于170mm。 (3)机动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对于只能调整远光单光束的灯,调整远光单光束。 2、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1)检测的准备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用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时,检查用场地应平整,屏幕与场地应平直,被检验

的车辆应在空载、轮胎气压正常、乘坐1名驾驶员的条件下进行。将车俩停置于屏幕前,并与屏幕垂直,使前照灯基准中心距屏幕10m,在屏幕上确定与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面距离H等高的水平基准线及以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线为基准确定的左右前照灯基准中心位置线。分别测量左右远近光束的水平或垂直照射方位的偏移值,如图1所示。 图1 屏幕法检测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屏幕上画有三条垂直线和三条水平线: 中间垂直线V-V与被检车辆的纵向中心垂直面对齐。 两侧的垂直线VL-VL和VR-VR分别为被检车辆左右前照灯基准中心的垂直线。 水平线中的h—h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的基准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H为被检车辆前照灯基准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其值视被检车型而定。 中间水平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远光光束的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1,H1=0.85~0.90H。 下侧水平线与被检车辆前照灯近光光束的中心等高,距地面高度为H2,H2=0.60~0.80H。 (2)检测方法 检测时,先遮盖住一边的前照灯,然后打开前照灯的近光开关,未被遮盖的前照灯的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或光束中心应落在图中下边水平线

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

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 导读:截至到2016年6月,国家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出台7项,行业规范政策出台8项,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出台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出台5项,行业管理相关政策出台6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自2016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一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已发布相关政策。 据媒体统计,截至到2016年6月,国家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出台7项,行业规范政策出台8项,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出台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出台5项,行业管理相关政策出台6项。 以下汇总了目前已出台的2016年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以供参考。 1、《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 四部委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2016年新能源汽车各车型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并确定2017年至2020年的补贴退坡幅度为每两年下降20%。 2、《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为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深入落实《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57号),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月8日,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建言献策。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16年1月21日前反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4、《住建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通知》 为加快推进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