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第 7讲利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2. 能说出低倍显微镜观察的主要步骤

2. 尝试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微生物

【学习内容】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目镜】靠近人眼睛 , 用眼睛直接观察的镜头。一般有放大倍数 5倍、 10倍、 15倍等类型 , 其上面分别标有 5X 、 10X 、 15X 等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越。

【物镜】固定于转换器上 , 靠近玻片的镜头。分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几种类型 , 普通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 10倍、 40 倍、 45倍 ,其上面分别标有 10X 、 40X 、 45X 的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越。

【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是固定在镜臂上用于调节焦距的旋钮 , 分调节幅度较大的粗准焦螺旋和调节幅度较小的细准焦螺旋两

种。

【转换器】位于显微镜镜筒下方可以自由

转动的圆盘 , 圆盘的上面有三个有螺纹的

圆孔 ,用于安装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

镜 (一般不装。根据实验需要可通过转动

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遮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的可转动的圆盘 , 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孔 , 每一个圆孔称为一个光圈。可通过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小不同的光圈 , 以保证合适的进光量。有的遮光器上没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 而有一个可调节光圈大小的结构。

【通光孔】载物台中央的圆孔 , 位置、大小都固定 , 无法改变。是光线进入视野的通道。

【反光镜】位于遮光器的下面 , 分凹面和平面两个反射镜面。反光镜的作用是将来自外部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经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目镜,到达人的眼睛。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一般在较暗环境使用; 平面镜没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在明亮环境使用。

二高倍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2. 操作步骤:

3.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

1、用低倍镜观察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 0.5cm 停止下降。

2、首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换上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不能用手直接转镜头,而应转动转换器来移动镜头。

3、换上高倍物镜后 ,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准焦螺旋来调节。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 , 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5、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比。 6

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看到物像偏向左上方 (其实应该在偏右下方的位置 ,要将其移到视野中间, 载玻片则向左上方移动。即。

7、观察的物象颜色较淡或较透明,视野的亮度应调

的亮度应适当调些。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准备干净的载玻片(洗干净可重复使用和盖玻片(一次性

1.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适量清水

2. 取:取适量材料放在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3. 盖:一般从水滴的左侧慢慢斜盖下来

4. 观: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调焦观察

【课堂复习巩固】

( 1. 在 10 X目镜和 40 X物镜下,观察透明胶片上的字母“ b ” 。其放大倍数和图象分别是

A . 40 X, p B. 50 X, d C . 400X, q D . 400 X, b

( 2. 一个细胞或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倍,这里的“被放大 50倍”是指该细胞或者生物体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 3. 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目光注视的部位是

A 镜筒

B 目镜

C 物镜

D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4.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

( (1若焦距不清楚,应调节

( (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光圈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⑤和⑦ D. ④和⑥

( 5.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

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 、多、大、亮

B 、少、小、暗

C 、多、小、暗

D 、少、大、暗

( 6.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切片时,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 、目镜 15X 和物镜 10 X

B 、目镜 15X 和物镜 40X

C 、目镜 10X 和物镜 10X

D 、目镜 10X 和物镜 40X

( 7. 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A .向右方

B .向上方

C 向左方

D 向下方

( 8.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管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

C 、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

D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 9. 如图所示, 1、 2表示物镜, 3、 4表示目

镜, 5、 6表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

A 、 1、 3、 5

B 、 1、 4、 6

C 、 2、 3、 5

D 、 2、 4、 6

( 10.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

要观察对象,由视野 (1到视野 (2时,操作过程的正

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 ⑤→④→③→②

D .③→④→①→②

( 11. 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1对光时, 阳光照在反光镜上, 视野越亮越好○ 2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 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3使用完毕之后, 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 4装箱之前, 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5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 、○

1○ 2○ 3 B、○ 1○ 2○ 4 C 、○ 3○ 5 D、○ 2○ 3○ 4

( 12.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选择下列哪一项能将视野调暗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13.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A .物镜上

B .目镜上

C .实验材料上

D .反光镜上

( 14.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 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 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 是无色透明的

D. 是活的细胞( 15. 显微镜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视野中被 64个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 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 16. 若视野中看到 64个分生组织细胞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物镜转换为40╳后, 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个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17. 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 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_________。

(2 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_________

(3 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_________。

(4 把玻片放上[]_________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_________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先用 _____倍镜,再用 ______倍镜观察

(6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 __________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

片向 __________方向移动。

(8在用高倍物镜观察物体时,焦距不清则只能调节 ,因为此时物镜的镜头离玻片的距离非常近,幅度稍大就会。

微生物实验操作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

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 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 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 原理: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 1. 细菌标本的制作 (1)涂片:无菌操作。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固定的目的是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 镜座 2. 镜臂 3. 镜筒 4. 转换器 5. 载物台 6. 压片夹 7. 标本移动器 8. 粗调螺旋 9. 细调螺旋 10. 目镜 11. 物镜 12. 虹彩光阑(光圈)13. 聚光器14. 反光镜 2、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上面一块称接目透镜,下面一块称场镜。在两块透镜之间或在场镜下方有一光阑。由于光阑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大小,故它又称为视野光阑。标本成像于光阑限定的

显微镜下的水中微生物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设计 《显微镜下的水中微生物》 自贡市东方小学何燕(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通过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中,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显微镜下的水中微生物》即《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内容。。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集、培养微生物;第二部分是识别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本课隶属生命科学领域范畴,结合这一特性,老师采用交流互动;分层观察;画图、文字记录;资料卡的引用,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已能较为准确地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对微生物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第 7讲利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2. 能说出低倍显微镜观察的主要步骤 2. 尝试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微生物 【学习内容】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目镜】靠近人眼睛 , 用眼睛直接观察的镜头。一般有放大倍数 5倍、 10倍、 15倍等类型 , 其上面分别标有 5X 、 10X 、 15X 等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越。 【物镜】固定于转换器上 , 靠近玻片的镜头。分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几种类型 , 普通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 10倍、 40 倍、 45倍 ,其上面分别标有 10X 、 40X 、 45X 的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越。 【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是固定在镜臂上用于调节焦距的旋钮 , 分调节幅度较大的粗准焦螺旋和调节幅度较小的细准焦螺旋两

种。 【转换器】位于显微镜镜筒下方可以自由 转动的圆盘 , 圆盘的上面有三个有螺纹的 圆孔 ,用于安装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 镜 (一般不装。根据实验需要可通过转动 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遮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的可转动的圆盘 , 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孔 , 每一个圆孔称为一个光圈。可通过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小不同的光圈 , 以保证合适的进光量。有的遮光器上没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 而有一个可调节光圈大小的结构。 【通光孔】载物台中央的圆孔 , 位置、大小都固定 , 无法改变。是光线进入视野的通道。 【反光镜】位于遮光器的下面 , 分凹面和平面两个反射镜面。反光镜的作用是将来自外部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经光圈、通光孔、 玻片、物镜、目镜,到达人的眼睛。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一般在较暗环境使用; 平面镜没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在明亮环境使用。 二高倍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酵母菌等的个体形态和结构。 《 二、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一组光学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的机械系统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一组光学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的机械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及调节器等。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使显微镜能平稳地放置在桌子上;镜台又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被检标本,标本移动器可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的标本移动器带有游标尺,

可指明标本所在位置;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镜筒是连接目镜和物镜的金属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的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可以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随意选用合适的物镜;调节器安装在镜臂基部,是调节物镜与被检标本距离的装置,通过调节粗、细螺旋便可清晰地观察到标本。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目镜、物镜、聚光镜和反光镜等,较好的显微镜有内光源。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不同的目镜上刻有5×、10×和15×等字符以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是显微镜中很重要的光学部件,由多块透镜组成,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倍物镜(4×、10×和20×)、高倍物镜(40×和45×)和油镜(90×、95×和100×)等。被检物体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后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观察两方面。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显示出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及特殊结构,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进行观察。根据细菌个体形态观察的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本实验主要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掌握在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通过此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染色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疏松,而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胞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接种柄接种环洗瓶载玻片滤纸镜油擦镜纸无菌水烧杯药品:结晶紫95%乙醇草酸铵碘碘化钾蕃红二甲苯降酚细菌(培养18~24小时的斜面菌种)细菌酵母菌等标本片。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2.0g,95%乙醇20mL;B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将A和B充分溶解后混合静止24小时过滤使用。 革氏染液: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 形态观察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 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 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实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二、显微镜的构造 (一)机械裝置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支架,由底座和镜臂组成。 2)载物台:又称镜台,用于安放载玻片,其上安有玻片夹和玻片移动器,调节移动器上的螺旋可使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镜台中央有一孔,称通光孔,可使反光镜上的光反射到物镜中来。 3)镜筒:其上端连接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4)转换器:其上安装三个物镜,镜检时旋转转换器即可换物镜头。注意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按住园盘旋转,勿用手指直接推动物镜,以免使物镜与转换器之间的螺纹松脱而损坏显微镜。 5)调焦裝置:包括粗细调焦旋钮,是调节镜筒上下移动的裝置。

(二)光学系统部分: 1)物镜:又称为镜头。有三个物镜头,二个干燥系物镜,一个油系物镜。物镜上标有主要参数,其含意是:例如:上排100/1.25是放大倍数为100,数值口径为1.25,下排160/0.17是指镜筒长为160毫米,盖玻片的厚度小于0.17毫米。它是显微镜的最重要的部分。 普通显微镜接物镜的工作原理 2)目镜:供眼睛观察物像用的,它将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放大,配有三个目镜,其上标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起聚集光线的作用,它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最适光度。其下方安装有可变光圈,用以调节光的强度。 4)反光镜:安装在镜座上。它是一个有平凹两个面的双面镜。其作用是采集外来光线,并且送入聚光器,一般采集自然光时用平面镜,采集人工光源时用凹面镜。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 双目显微镜、二甲苯、苯酚、擦镜纸、固定片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取出显微镜时,应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拿轻放,切忌碰撞和猛震。显微镜应放在离桌边60毫米左右的位置。再将登子的高低调节好,不得将显微镜倾斜。 2.采光:将低倍镜与镜筒调节成一条直线,用双眼向下看,同时调节反光镜寻找光源。直至全视野有均匀的明亮度,效果最佳为至。也可同时调节聚光镜和光圈。 3.放置标本:上升镜筒,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玻片夹夹住,把标本移动至中央孔的位置。 4.调焦:眼睛看着低倍镜头,缓慢转动粗调旋钮,使低倍物镜头下端接近于玻片。再用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趣味实验 实验名称:微生物形态观察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了解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目镜、物镜各自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检标本置于聚光器与物镜之间,即物镜下方1~2倍焦距之间,物镜可使标本在物镜的上方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倒像),该实像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 三、实验仪器、材料 酵母菌涂片、霉菌涂片。 奥林巴斯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 1 显微镜安置 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置显微镜于平整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 cm,接通电源。 注意:显微镜移动时切忌用单手拎提。 2 选择物镜 将低倍物镜放入光路。 3 调整光强 打开显微镜主电源,调整照明度。通过亮度调整旋钮来改变电压大小从而调整显微镜亮度强弱。 4 调整聚光器位置和孔径光阑 在孔径光阑环上刻有物镜倍率(10倍,40倍),观察时将其与使用物镜相对应倍率放到正面。 5 放置标本 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向外拉开机械式载物台样本夹自前向后将标本切片放入平台,标本放稳后,再将标本夹轻轻放回原位;通过垂直旋转移动杆和水平旋转移动杆来上下和左右移动标本。

6 聚焦 ① 对焦要领为:从侧面看,转动粗调旋钮,使物镜尽可能接近标本;一边看目镜,一边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看到标本后,再用细调旋钮正确对焦。 ② 调整瞳距:一边看目镜,一边移动双目镜筒,让左右视野一致。标识●的位置表示瞳距。 ③ 调整屈光度数:以右眼看右侧目镜,旋转粗、细调旋钮对好焦距;以左眼看左侧目镜,旋转屈光度调整环,对好焦距。 ④ 目镜眼罩使用方法:戴眼镜时候,将眼罩折叠,可防止眼镜和目镜接触所造成擦痕;不戴眼镜时候,将折叠眼罩向外拉长,可防止目镜和眼睛之间射入不必要光线,利于观察。 7 观察 在低倍镜找到合适目的菌将其移到视野中央。 8 高倍镜下观察 ① 转换高倍镜: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② 调焦: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旋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物像为止。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清晰聚焦,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它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的准焦状态,称为物镜同焦,利用物镜同焦,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时仅用细调旋钮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使用粗调旋钮时可能误操作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9 绘图 10 显微镜用毕后处理 (1)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 (2) 用擦镜纸清洁物镜及目镜; (3) 将各部分还原:载物台下降到最低位置;聚光器下降到最低位置;物镜镜头呈∧型,使物镜处于非光路位置;关好电源,将显微镜主电源开关拨到电压值为最小状态,然后断开电源。 五、实验结果: 10× 霉菌涂片 六、实验讨论: 可写实验体会。

微生物实验报告材料(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如:霉菌 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 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 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 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3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

微生物实验4 芽孢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 细菌的芽孢染色观察实验 刘欣怡201100140057 生命科学基地班 组别:周一下午三组 同组者:曹平平,周楠, 刘艺,刘希伟 实验时间:2012年10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2、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菌。 2、溶液和试剂 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夹子,无菌水等。 三、实验原理 1、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dosopre),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

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2、芽孢菌体的特点: a.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 b.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外层是芽孢外壳,为蛋白质性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含大量2,6-吡啶二羧酸。内层为孢子壁,由肽聚糖构成,包围芽孢细胞质和核质。芽孢萌发后孢子壁变为营养细胞的细胞壁。 c.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简称DPA)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5%~15%。吡啶二羧酸以钙盐的形式存在,钙含量高。在营养细胞和不产芽孢的细菌体内未发现2,6-吡啶二羧酸。芽孢形成过程中,2,6-吡啶二羧酸随即合成,芽孢就具有耐热性,芽孢萌发形成营养细胞时,2,6-吡啶二羧酸就消失,耐热性就丧失。 d.含有耐热性酶。 芽孢由于有以上四个特点,使得芽孢对不良环境如高温、低温、干燥、光线和化学药物有很强的抵抗力。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时10分钟就死亡,而芽孢在120~140℃还能生存几小时,营养细胞在5%苯酚溶液中很快就死亡,芽孢却能存活15天,芽孢的大多数酶处于不活动状态,代谢活力极低,所以,芽孢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3、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或碱性品红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进入菌体,而且也可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4、芽孢有的长在中央或近中央,圆形或椭圆形,芽孢的大小,位置,在分类鉴定上有一定的意义,它仅仅是芽孢细菌生活史的一个环节。芽孢可作为培养基灭菌彻底与否的检验依据、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和螺旋菌中只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大 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 1

2 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 ,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 =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 =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 YS-100),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米饭B.臭豆腐C.醋 2.用显微镜观察水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时,不需要用到的是()。 A.滴管B.碘酒C.载玻片 3.我们身边生活中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下列选项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A.草履虫B.七星瓢虫C.千足虫 4.在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A.鱼缸、池塘中的水B.盐水C.碘酒 5.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B.生长繁殖慢C.分布广泛 6.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A.蚜虫B.变形虫C.苍蝇 7.下列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其中草履虫是()。 A.B.C. 8.衣藻、草履虫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鞭毛和纤毛 9.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A.一个B.多个C.无数个 10.硅藻种类繁多,约有()。 A.1100 B.11000 C.2200 D.22000 11.草履虫身体由()细胞构成。 A.1个B.200个C.1000个D.500个 12.()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A.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B.海洋中 C.花园等土壤中D.植物的根、茎、叶上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鼓藻每个细胞又两个“半细胞”构成 B.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

C.鼓藻有一种生殖方式 D.硅藻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它与其他植物一起,构成海洋的初级生产力14.下列哪种不属于微生物()。 A.蓖麻叶B.草履虫C.变形虫D.蓝藻 15.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污点应该在()。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标本上。 1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鼓藻B.海藻C.团藻 17.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A.10个B.10万个C.10亿个。 18.下面三种观察方法中,能观察到草履虫的结构的是()。 A.肉眼观察B.放大镜下C.显微镜下 二、判断题 1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细菌。() 20.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弗莱明。() 21.家里饮用的桶装水因为经过净化处理,所以不存在微生物。() 22.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了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 23.微生物也需要营养,能够繁殖,具有细胞结构。() 24.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 25.人们用早期的显微镜看不到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26.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27.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2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29.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30.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31.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3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33.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34.微生物具有与其他生物共同的特点,都能自己制造食物。() 35.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 36.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相同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同步练习(含答案)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判断题。 (1)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 ) (2)在污浊的水中有微生物,在澄清透明的水中不存在微生物。 ( ) (3)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水中植物太多。 ( ) (4)池塘里有很多微生物,但取一滴池塘里的水,微生物就很少甚至没有。( ) 2.选择题。 (1)在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 A.鱼缸、池塘中的水 B.盐水 C.碘酒 (2)取水渠中的水,倒人装有( )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 的霉点。 A.盐水 B.干草 C.酒精 (3)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 1~2天 B.1~2周 C.1~2个月 3.读图题。 图1 图2 (1)请简单说明图1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2)图2中的霉点是由什么组成的?说明了什么? 4.填空题。 (1)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填“吸水纸”或“脱脂棉纤维”) (2)观察微生物装片时,将载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观察,一边观察一边画图记录微生物的特征。 5.连线题。 请将下面四种微生物与其名称进行连线。 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 6.实验题。 请写出制作微生物载玻片的步骤并排序。 (1)写出简要的制作步骤。 (2)在括号里写出制作顺序。 ( ) ( ) ( ) 7.简答题。 如何判断微生物是不是生物呢?(试写出3条理由) 8.【探究题·选择】如下图,橘子腐烂时,在橘子的表面长出了许多的青霉菌,青霉菌的菌丝已经深入了橘子的内部,这些菌丝会继续导致橘子的内部腐烂,将橘子的营养物质消化掉。

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鉴定

下次仍要带预习报告来,概括的写就可以了,目的、原理、构造、使用操作步骤写写就可以了。本周二督导来查过,下周有可能还要来。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鉴定 一、实脸目的 1.了解普通生物显微镜的分类、构造、工作原理及普通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维护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几种常见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l.8 mm,95-100×)三种。油镜常在镜筒外标有白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 = 1.52与玻璃基本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l )。 图1 接物镜和标本之间不同折射率时的光线通路(A:空气,B :香柏油)显微镜的分类: 目前,显微镜根据结构和原理不同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它们中又分成几种类型。 光学显微镜有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立体显微镜等。 明视野显微镜——普通生物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利用特殊的集光器,不使被照射物体的光线直接射入物镜,我们看到的是检测物体表面散发的散射光而观察到物体,所以实际是在暗视野中见到明亮的物象。这样可以观察比较透明的活的微生物,省去染色等步骤,能比较清楚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相差显微镜——人眼能观察物体主要是物体所散发出的光线,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波长对应的是颜色,振幅对应亮度。普通生物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的染色就是改变被观察物体的波长。但染色时,通常会破坏微生物内部的结构,如果不染色,它有时无法和它周围环境相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