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1、英属北美殖民的建立及其后来居上的缘由

英国人在北美的殖民

◆范围:1607-1733年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13个殖民地构成后来美国的基础。

“13个殖民地”

◆英国定居者的动机:

宗教原因英国国王亨利8世与教皇决裂并于1534年建立独立的安立甘教(Anglican Church)。亨利之女——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在位时期(1558-1603),安立甘教牢固树立起英国国教的地位。天主教徒、非国教新教徒(如清教徒、贵格会教徒),遭到歧视甚至迫害。为获得宗教自由,很多英国人移居新世界。

政治原因17世纪,英国出现议会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主义国王间的政治争端。先后经历内战(1642-1645)、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清教徒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649-1658)、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以及“光荣革命”(1688-1689)最终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为了逃避政府的暴政和政治动荡,很多英国人移居殖民地。

经济原因16、17世纪很多英国地主圈地牧羊,赶走土地上劳作的佃农。无地农民迁往城市,许多人失业、负债。根据英国严厉的刑法典,债务人面临入狱监禁。为了开始新生活,自己拥有土地,很多贫困的英国人将眼光投向新世界。

◆英国政府的动机:

争霸为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英国与西班牙发生冲突。英国船长霍金斯勋爵(John Hawkins)、德雷克勋爵(Francis Drake)率船队袭击西班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以及西班牙财宝运输船。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德雷克等人消灭了“不可战胜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此事件标志着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强权以及“海上主人”(Mistress of the seas)身分的出现。为了取得与世界强权国身分相称的殖民帝国,英国政府乃鼓励殖民定居。

经济利益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英国坚信殖民地将带来经济利益。殖民地将成为母国的原料产地、制造商的市场,为英国国库带来收入。

英国殖民活动后来居上的原因分析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殖民地采取掠夺式的统治;严厉控制向殖民地的移民;独尊罗马天主教;将国内的大贵族庄园制度照搬到殖民地。

殖民之初,西班牙人就征服并摧毁了印第安人创建的两个文明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和秘鲁的印加帝国。前者有人口1500万,后者有600万。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这里的印第安

人几近绝迹。两大帝国的首府也成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统治的大本营。殖民前夕,西属美洲的印第安人已有发达的农业和高超的采矿和冶炼技术。西班牙的征服一味强调掠夺和剥削,不想通过发展多样化的生产能力促进殖民地经济长期繁荣。禁止殖民地种植宗主国已有的作物,禁止殖民地之间进行贸易。西班牙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往来由塞维利亚市的商人操纵控制,不允许殖民地居民参与这种贸易。由此西属殖民地上难以形成一个推动社会走向繁荣的实业阶层。

即使西班牙本国人也不能随便移入西属殖民地,而必须向政府申请一张通信证。获准到美洲去的贵族、神甫、商人和农场主,数目大致相当于在国内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总之,西属殖民地从来没有经历过汹涌的外来移民浪潮,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作为皇室财业建立起来的。

在西属美洲殖民地,非天主教教派遭到歧视和迫害,甚至连印第安人也被强迫皈依天主教。殖民地上没有丝毫的宗教自由气息。

殖民地上的土地大都被大地主强取豪夺,构成人口多数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谋生的途径有二:冒死下矿井;胼手胝足劳作田间。更加严重的是,西班牙竭力想把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复制品。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专制政府始终严厉控制着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西班牙官员或者西班牙出生的一般平民,其身分地位优越于殖民地上出生的人。西属美洲殖民地划分为4个总督区,每个区都由死心塔地效忠宗主国的官员代表西班牙王室进行绝对统治。没有丝毫民主的气息,民众毫无权利,更谈不上有什么自治的经历。

◆较之西班牙,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呈现不同的特点:

首先,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的创建过程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或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英国君主或议会虽然口头上一再扬言美洲属地的所有权归英国,但对殖民地上人民的具体要求却不予理睬或虚与委蛇,不肯提供实际的财政支持。英王室所做的一切,就是向那些乐意出面或出钱进行殖民活动的私人或组织,颁授殖民特许状。只是到殖民地变得强大之后,英国政府才开始更弦易辄,限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自主权。然而由于欧洲列强之间殖民战争的牵扯,限制政策未能发挥多少作用。到19世纪60年代殖民战争暂告平息时,英国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结果酿成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

其次,英国也不限制其他国家向英属殖民地移民。

英国政府甚至还积极鼓动或支持把两种人运到殖民地:非洲黑人;英国国内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包括数以百计的乞丐、罪犯。有些人并非真正的罪犯,而仅仅由于一点小小的过失,如偷猪、拿了人家一块面包、或是负债而进监狱。这些人一律被视为非“规矩公民”,乃抛弃他们,遣送至美洲。)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穷苦人(视美洲为希望之乡和避难所),同时也导致殖民地上种族、民族成份驳杂斑斓。

第三,英属北美殖民地上宗教多样性的特点也相当突出。

殖民初期,英国政府也试图建立单一宗教,如授予弗吉尼亚殖民公司的第二个特许状就曾规定:弗吉尼亚不能收留那些不承认英国对国教统治权的脱离派教派。但弗吉尼亚殖民公司没

有理睬这一指令,允许脱离派教徒在殖民地建立垦殖区,1620年建立弗吉尼亚第一个殖民据点——普利茅斯的就是脱离派教徒。此后英国政府放弃了早先的企图,开始默认并最终采取宗教宽容政策。

“宗教宽容政策”:英国政府默认并最终采取宗教宽容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藉此可谋取经济上的好处。殖民地被视为商业事务,应当为母国的繁荣富强效力,要有利可图,就必须吸引外来移民去开发殖民地资源。因此,在北美殖民地,外来移民受到殖民当局的欢迎,有的还获准建立自己的宗教机构。另外,宗教宽容政策的出台,与英国国内宗教“温和政策”的大背景分不开。总体上,殖民地时期,英国对于异教徒的宽容程度前所未有,但这一政策时紧时松。1640年“长期国会”召开后的20年较宽松,1660年王朝复辟后查理一世、二世的短暂统治时期试图确立宗教一体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容忍法案》,由此英国政府准许在新教三位一体神学论的范围内存在宗教上的多样性。从此,宗教宽容成为国策。

第四,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自然条件不及西属中、南美洲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也较低下,且没有当地印第安人开采的黄金可供掠夺。不理想的客观环境使得早期殖民者唯有努力与自然环境进行搏斗。殖民者首先选择了农业。南部弗吉尼亚殖民地很快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烟草种植业。新英格兰人因地制宜,发展了捕鱼、木材加工和海外贸易。但农业是主要产业,到1776年殖民地上至少90%以上的居民是以务农为生,他们绝大多数是居住分散的小农场主。大地产者寥寥无几。

第五,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殖民地的居民除黑奴外,享有同在英国一样的待遇,也即拥有英国人的权利和特权,如同生活在英国一样。按照较为民主的方式制订规章,管理殖民地,居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较强。基本处于自治状态。多数殖民地规定,成年男子,只要拥有50英亩土地,便有资格参加选举。

2、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状况

殖民地的政治实践

◆殖民地人享有作为英国人的“权利”。在授权建立殖民地的一系列皇家特许状中,殖民者获得保证享有作为英国人的权利和特权。这些权利和特权基于英国史上4个重要的里程碑之上,它们是:大宪章;议会制度;英国的习惯法;权利法案。

大宪章,即The Great Charter, 或者Magna Carta,1215年约翰王被封建领主所迫而签署。宪章声明:国王并非绝对的统治者,而是受到法律的制约;所有的人获得保证由陪审团审判;只有议会可以征税。

英国的议会有悠久历史。到14世纪,议会已经分裂成两院:高级牧师和贵族代表组成世袭的贵族院(House of Lords);富裕的中产阶级代表组成选举产生的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通过威胁阻挠征税法案的制定,议会还迫使英王接受它的立法,不仅仅是有关税法,还有许多其他事情。

英国的习惯法,即所谓Common Law。到14世纪,英国法庭已经确立了参照以往类似案例、

遵照先前法官的裁决这样的做法。这些司法先例,构成一个法官确立的法律(judge-made law)的主体,称之为习惯法。其原则的某些部分,及时地成为英国成文法(statute law,由议会制定),有助于保护个人免遭政府专制的侵害。到17世纪末,习惯法(加上成文法的补充),已经给予每个英国人一些基本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无理剥夺;若被捕,享有人身保护和陪审团审判的权利;若无法院搜查令个人住处免受搜查等等。

作为“光荣革命”的一部分,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制定或者暂时停止法律、征税或者维持军队;国王不得干涉议会选举和辩论;人民有权向议会请愿,有权要求公正、迅速的陪审团审判,有权反对过分的罚款和保释金、反对残酷的和不寻常的惩罚。

◆殖民者建立起民主体制

按照当今标准衡量,殖民地的政治远非“民主”,但较之欧洲(在某些方面甚至较之英国)要民主得多。体现为:较早建立了民选立法机构;按照“契约”原则制定了影响深远的“五月花号公约”;在新英格兰地区形成市镇会议制度;康涅狄格率先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法规》。

1607年5月,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的首批移民104人抵达詹姆斯河河口,建立詹姆斯敦殖民点。1619年7月30日,弗吉尼亚詹姆斯河1000多名成年男子推选22位公民代表召开为期6天的代议制议会,通过了几项需待公司核准的法律。这是新世界第一个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和第一个代议制机构。其他殖民地在建立类似立法机构时效法弗吉尼亚的模式。162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解散殖民地,停止代议制议会,但1629年后,代议制议会不理会英王的不承认,继续进行活动。

1620年秋,普利茅斯的弗吉尼亚公司102名清教徒和贫苦移民乘座"五月花号船"和32名来自荷兰莱登的快乐号船贫苦移民会合,驶往北美新大陆,经60-70天的艰难航行,12月底在马萨诸塞湾的科德角登陆,建立了以普利茅斯命名的定居点。在上岸前的11月11日,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宣布自愿结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职机构。公约旨在促进殖民的普遍利益,签约者保证制定、遵守公正的和公平的法律。签约者多为清教徒,贫苦工匠、农民和契约奴,他们被称为"移民始祖"。五月花号公约确立了一个典范:直接民主制,公民本人而不是其代表成为立法者;承认多数人的统治;确立了法律必须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人的原则。该公约被誉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

即New England T own Meetings。移民始祖在新英格兰开始了这样的实践:随着垦殖的进行,在外围建立了许多镇,中心区则建立一个教堂议事厅。镇居民的生活以教堂为中心。自由人(起初为拥有财产并属于镇教会成员)管理镇事务,通过市镇会议制定地方法规。还选举镇代表出席殖民地的立法机关。市镇会议是直接民主的一个典范,只适用于小社区,为殖民者提供了自治方面的政治实践经验。1628年一批清教徒在伦敦组织新英格兰公司,次年

改组为马萨诸塞公司,从英王获得特许状,有权在普利茅斯以北的马萨诸塞地区建立定居点,实行有计划的移民。1629年8月,约翰·温斯罗普和其他12名清教徒股东签署剑桥协定,规定定居地的权力应该掌握在殖民地人民手中。1630年3月34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上千人抵达马萨诸塞周围,建立了波士顿、罗克斯伯里、坎布里奇等居民点。10月19日殖民地举行大会议,由自由人选举助理,再由助理宣出总督和副总督。1631年自由人的范围由公司股东扩大为有选举权的公民。1635年,由每个市镇选举两名代表参加地方议会,形成代表制。1644年助理们组成上议院,代表们组成下议院,形成两院立法制雏形。温斯罗普设想把海湾殖民地建成"山巅上的圣城"。有产人士对下层人民的清教主义统治。1691年普利茅斯殖民地合并于马萨诸塞殖民地。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建立充满了浓厚的清教主义色彩,WASP成为初期移民的重要来源,奠定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基础。

"WASP":WASP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系指带有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背景的白人新教徒。WASP文化成为美国的主流文化。

1639年,在托马斯·胡克的领导下,康涅狄格的定居者起草了现代第一个成功的成文宪法--《康涅狄格根本法规》(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它许可所有忠诚的居民选举产生一个立法会议,该立法机构挑选一位总督。"根本法规"暗示,管理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之上,它必须表达多数人的意愿。

◆迄18世纪50年代的殖民政府

三种类型:(1)2个自治殖民地(康涅狄格、罗得艾兰)。殖民者直接或间接地选举总督和两个立法机构的成员。(2)3个业主殖民地(特拉华、马里兰、宾夕法尼亚)。业主挑选总督,有资格的选民选举殖民地会议。(3)8个英王直辖殖民地。国王挑选总督。同时,除马萨诸塞外,国王还任命总督的参事会成员(实际上是殖民地立法机构的上院)。有资格的选民选举下院。

殖民地的经济实践

◆地理条件影响了殖民地的职业:三种经济类型

新英格兰殖民地——4个,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和罗得艾兰。土壤多砂石,气候寒冷,不适合于农业。农场小,产量有限,供家庭消费略有节余。另一方面,森林多,湍急的河流多,有很多天然良港(如普茨茅斯、波士顿),使得新英格兰发展木材加工业、船舶制造、捕黥、捕捞鳕鱼和鲭鱼、以及贸易。

新英格兰商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贸易路线,其中几条卷入三角贸易

一条有利可图的路线是:殖民地的鱼、粮食和木材,运到西印度群岛换取糖和糖蜜,再将糖和糖蜜运到英格兰换取北美殖民地紧缺的工业制品。另外一条贸易线路是:新英格兰人将朗姆酒运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将黑人奴隶运到西印群岛交换糖和糖蜜,将糖和糖蜜运回新英格兰蒸馏成朗姆酒。新英格兰商人获得巨额利润,但他们也面临巨大障碍:海上风云变幻;私掠船攻击的危险;英国的重商主义立法。这些立法就是所谓航海法案,它只准许殖民地船只与英格兰和英属西印度群岛从事贸易,不准与欧洲大陆或者法国、西班牙从事贸易。例如,1733年的《糖浆法》规定,如果北美殖民地从英属西印度群岛以外地方进口糖和糖蜜的话,

必须对这些商品支付高关税。

三角贸易线路图

中部殖民地——4个,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特拉华。

土地肥沃、平坦,气候适宜,利于发展家庭农场,生产的剩余粮食(如小麦、玉米、燕麦)出口至其他殖民地和英国。不久便获得面包殖民地的称号。河流航道长,可通航(如哈得逊河、Susquehanna河、特拉华河),促进了与印第安人的毛皮贸易。一流的港口,如纽约和费城,促进了与其他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贸易。

南部殖民地——5个,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

森林出产沥青和柏油,对于英国和殖民地的海运至关重要。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利于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种植蓝靛、水稻和烟草。只要运往英国,换回工业制品。种植园主越来越富有,不断要求新的土地,部分地是由于烟草种植很快耗尽地力。种植园主控制了南方的殖民地社会,力求模仿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种植园主的生活与南方的小农场主以及为了生存奋力挣扎的边疆人形成鲜明对比。

◆殖民地的劳动力

总体上,殖民地的劳动力非常短缺。种植园主和农场主很难获得足够的工人。定居者在很容易获得土地、自己成为独立农场主的情况下,不愿为他人干活。为克服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转向黑人奴隶和白人契约奴。

1619年,一艘荷兰帆船装运20余名黑人抵达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这是英国殖民地黑人奴隶制的开端。此后100年间,奴隶制扩展到所有殖民地,其中南方力量最为强大,那里烟草和水稻种植园主越来越依靠这些很快便能适应的劳动力。1750年,北美殖民地有40万黑人奴隶,其中3/4在南部。

英文作"indentured servants"。这些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穷困潦倒的白人,占了移居北美殖民地所有白人移民的一半以上。通过签订契约,答应为其干活4-7年以换取至美洲的旅费。通常作为家庭帮手、手艺人和农场帮工。契约期满后获得自由,有时还获得小块土地或者工具。

◆殖民地的工业

殖民地制造业的开端——殖民者主要从事获取毛皮、鱼和木材,以及种植农场品之类的工作。也从事某些基本的制造业:织布、制衣、制革、制鞋、木材加工、家具制作、铸铁、打造器具。这些活动起初作为家庭手工业而在农场或者种植园中进行。随着殖民地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制品需求的扩大,手艺人开始建造小型地方工厂。很快地,纺织品、铁制器具、礼帽成为较大的工业部门,其产品逐渐超越地方市场。最重要的制造业活动是船舶制造,主要集中在新英格兰。

殖民地工业化的障碍——殖民地的制造业总体上受到限制,原因在于:缺乏资金;缺乏熟练工人;缺乏充足的内陆运输设施来扩散产品;来自英国的敌视。

英国根据重商主义理论通过法律:认为殖民地只应该生产原料,从母国换取工业品。1699年的《毛织品法》和1732年的《制帽法》,禁止任何殖民地向其他殖民地或者海外出口这些工业制品。1750年的《制铁法》鼓励将粗铁运往英国,禁止殖民地人制造铁成品。

殖民地的社会和文化实践

◆殖民地的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人种多样化、流动性强等特点。

170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大约25万;50年后的1750年增长6倍,达到150万。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移民的大量进入;殖民地较高的出生率。

英国殖民地允许很多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进入。由此开始了美国"熔炉"的传统。从英伦诸岛就来了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苏爱人和爱尔兰人。也接受非英国移民,因而很多移居者来自欧洲大陆,特别是来自法国和德国。特拉华和纽约的原居民是瑞典人和荷兰人。

殖民地人总体上可分三大阶级:富裕的和受过教育的贵族,前者如种植园主和商人,后者如牧师和律师;中产阶级,小农场主和熟练技工;底层阶级,契约奴和奴隶。然而,殖民地的阶级并非世袭的(除了奴隶),殖民地人较容易地上升或下降其社会地位。

◆殖民地的教育

初等教育——较之英国和欧陆,殖民地人受教育程度要好。

殖民地的正规教育因各个殖民地的情况和社会地位而有很大差异。总体上,上层阶级之子女通过昂贵的私人教师或者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实用课程和古典课程。边疆居民的儿童较少接受正规教育,但通常由其父母在家里教习"3R"(reading, 'riting, and 'rithmetic)。特别是在新英格兰,父母强调教会孩子阅读圣经的能力。1647年,马萨诸塞通过法律,要求镇建立学校,以便教孩子识字。后来新英格兰的其他殖民地也采取类似做法。但是,这些最早的公共教育立法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高等教育——殖民地比较早地就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为了培养年轻牧师,殖民地人建立了一些学院和大学,著名的有:哈佛(1636年)、威廉和玛莉(1693年)、耶鲁(1701年)、普林斯顿(1746年)、哥伦比亚(175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751年),一开始便提供实用的和人文教育。到18世纪末,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培养医学、法律和其他世俗职业方面的人才。

◆印刷物

书籍和报纸——虽然书籍很贵,但不少种植园主和商人拥有可观的私人藏书。富兰克林于1731年在费城建立第一所捐助图书馆。每个成员捐款用于购买书籍,也可以借阅图书馆藏书。其他殖民地城市不久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协会。然而多数殖民地人主要依靠两本书籍:

提供宗教服务的《圣经》;包含日历和各种各样有关农业、健康、烹调、科学和政治文章的《历书》。富兰克林编的《穷人理查历书》便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本。

殖民地人也出版报纸。第一份殖民地报纸是1704年出版的《波士顿每周新闻》(The Boston Weekly News-letter)。其后50年,11个殖民地共出版有27份报纸。印刷所还出版小册子,特别是有关政治问题的小册子。

◆新型“美洲人”(“美国人”)的出现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居民来自英国或者英国以外的地方,从欧洲带来了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这种欧洲生活方式由于美洲环境(特别是西部拥有广阔的自由土地、边疆印第安人的威胁、自然的挑战)而得到改造。为了适应新环境,殖民者不得不有所改变。兴起了一种个人主义、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人”出现了,他不再是一个欧洲人,而是一个美洲人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新型居民点。 世界各地的城市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时代不同,区位地点各异,因而具有不同的起因。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市”则指交易市场,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城”是人口渐多,也出现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市”便在“城”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在西方,城市作为一个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于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社区中,原始城市是圣祠、泉水、村落、集市、堡垒等基本因素的复合体,这些复合体几乎都是由密闭的城墙严格封围着。王权制度的出现使分散的村落经济向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四周以城墙圈围的城堡便在村庄中出现。城墙的最初用途或许是军事上下班的防御,或许是宗教上的标明范围。但不管怎样,出现这样的城堡是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剩余为前提的。 纵观世界各地城市的历史起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二是农业劳动力剩余。也就是说,当农业生产力创造的农产品,除了第一产业从难从严业者及其实用性所需的份额以外还有剩余时,城市的兴起才有可能;仅有农产品的剩余尚不足以导致城市的产生,还必须要有剩余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因此,早期的城市大多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等。这一过程,可用下列简单的框图表示: 现代城市,无论其职能、成分抑或形态,都已大大复杂化、多样化,城市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城市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城市,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城市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5000多年漫长历程。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古代、近代及现代三个时期。 (一)古代城市发展 自城市产生至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着统治地位,农业和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很小。古代城市发展经历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经济功能极其薄弱,主要是手工业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5.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准做出调整,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 A. 考察指标 B. 人口标准 C. 区域划分 D. 景观建设 正确答案为:A 7.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这是指()。 A. 自然转运 B. 实体转运 C. 商业性转运 D. 政治性转运 正确答案为:B 3.()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A. 城市地理学 B. 城市生态学 C. 城市规划学

D. 城市社会学 正确答案为:C 4. 如西安、杭州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是接近于省域的()。 A. 重心位置 B. 邻接位置 C. 门户位置 D. 中位置 正确答案为:A 2. 以下不是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是()。 A. 基础设施状况 B. 淡水资源 C.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 D. 人口资源 正确答案为:D 1. 以下不属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研究内容的是()。 A. 城市农业问题 B. 城市环境问题 C. 交通问题 D. 城市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为:A 6.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 A. 规模经济

B. 集聚经济 C. 产业链经济 D. 农业经济 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 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个选项得0.5分) 10.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条件包括了()。 A.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B. 区域政治地理条件 C.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D. 城市的地理位置 正确答案为:A,C,D 11. 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 A. 网络化的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形成 B. 大都市带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强化 C. 城市职能发生新的分化和整合 D.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正确答案为:A,B,C,D

2016年下半年河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地形成与发展精彩试题

2016年下半年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 A:控制性详细规划 B:总体规划 C:修建性规划 D:中心规划 E:综合治理 2、空间数据对事物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点、线、面和三维表面。所谓点是。A:该事物有确切的位置,但大小、长度可忽略不计 B:该事物的面积可以忽略不计,但长度、走向很重要 C:该事物具有封闭的边界、确定的面积,一般为不规则的多边形 D:该事物在一定地理围边界比较模糊 E:经济政策 3、铁路的的位置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与城市的布局有机结合。 A:中间站 B:区段站 C:编组站 D:客运站 E:综合治理 4、河谷地带和海岸线的城市,由于海洋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城市布局多呈分布。

A:集中式 B:分散式 C:组团式 D:狭长带 E:综合治理 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A:凡尔赛宫总平面 B:卢浮宫东立面 C:水晶宫总平面 D:圣彼得大教堂 E:经济政策 6、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A:自然环境 B:人造物 C:人文景观 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 E:综合治理 7、由于土地市场中出售的是使用权,这就需要设定一个使用年限,现在国家的基本规定是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分别为。到年限后或政府将土地收回,或再续签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居住用地也可能自动续期(相关办在制定中)。 A:50年;70年 B:70年;50年 C:50年;20年 D:20年;50年 E:经济政策

第1章 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

第一章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 一、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 1、奇特的印第安人文明 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南、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当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越过大西洋、声称“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实际上已在这里生息、繁衍了逾万年,并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发现”:当代学者认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提法,带有欧洲中心史观的偏见,应予摈弃。美国历史学家帕瑞说:哥伦布并未发现一个新世界;他只不过是在两个都很古老的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如今倾向于采纳"两个世界(或两种文明)的'相遇'"这一提法。 印第安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5世纪末欧洲人抵达美洲时,美洲究竟生活着多少印第安人,由于缺乏统计数字迄今尚无定论。 “统计数字”:据估计,整个西半球的土著居民约为1400-4000万,语言和方言在500种以上,分别属于20多个互不关联的语族。有学者估计整个西半球印第安人有2500万左右,其中中美洲、墨西哥和墨西哥以北地区500万,今美国境内(阿拉斯加除外)85万,位于北美13州及其周围地区22万。 印第安人仅仅是一个统称,他们当中存在很多分支。 “分支”:北美洲有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易洛魁人、克里克人等;墨西哥和中美有阿兹特克人、玛雅人等;西印度群岛有加勒比人;南美大陆有智布查人、印加人、瓜拉尼人、恰努亚人等。在今天美国这片土地上,土著印第安人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分成600多个不同的部族;讲着200多种不同的语言;其身材、外形、肤色、语言、信仰各异;文明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2、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摩尔根对印第安人的历史和社会风俗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察和研究。根据他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属于古代氏族制度。主要处在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个别部落中间依照父权制组成。基本组织形式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路易斯·摩尔根”:摩尔根(1818-1881)生于纽约,1840年大学毕业,1847年被易洛魁人一氏族收养,1851年发表《易洛魁联盟》,1862年出版《人类家族的亲属制度》,1877年出版《古代社会》,1881年出版《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后两本书有中译本。恩格斯高度评价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恩选集》第4卷)就是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摩尔根论印第安人社会 在美洲发现的时候,“这里既没有任何一种政治社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文明。就‘文明’一词的本义而言,当时最先进的美洲印第安部落距离文明的开端还隔着整整一个文化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65页) 部落联盟已经出现 美洲被发现时,已经产生一些部落联盟,其中易洛魁联盟最先进。 “易洛魁联盟”:易洛魁联盟由5个独立部落组成,势力最盛的1675年前后,领土范围包括今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安大略湖北岸加拿大部分地区。既务农,又捕鱼和狩猎。其他著名的部落联盟有:6个部落组成的克里克联盟、3个部落组成的渥太华联盟、"七会议篝火"组成的达科他联盟、新墨西哥七村组成的摩基联盟。易洛魁联盟以南是势均力敌的阿尔贡金诸部落。今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科罗拉多一带,是半定居的普韦布洛部落,以采集为主,从事狩猎,种植玉米、豆类和南瓜。 3、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的关联 印第安人文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美国的“古代史” ◆ 两种观点 关于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美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美国史的古代部分;另一种观点针锋相对,认为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没有直接的关联,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美国的“古代史”。 ◆第一种观点的主要根据 (1)印第安人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和影响;

浅析英属北美殖民地议会下院权力增长的原因

浅析英属北美殖民地议会下院权力增长的原因[摘要]美国国会民主根植于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实践,这一实践由英国提供 框架指导并在自由的氛围中顺利成长。在英国设计的殖民地政府体制中,下院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本文拟时英属北美殖民地议会下院在成立及发展过程中权力得以顺利增长的原因加以探讨。 [关键词]莫属北美殖民地议会下院权力原因 英国按照自身的混合政体模式设计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但这种设计却日益违背其初衷,发展日益失衡。作为君主政体的总督和作为贵族政体的议会上院日益衰落,而象征民主政体的议会下院的权力在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成为殖民地人民争取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以下即从英国、总督与上院、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英国对殖民地政治体制的设计及管理方式有利于议会权力的增长 大部分英属北美殖民地是获得特许状后才建立的,移民自发建立的殖民地则极力争取获得特许状。获得英王颁发的特许状是各殖民地巩固自己地位的关键,拥有特许状才算得到了殖民地主权所有者的法律承认。成功取得特许状的自治殖民地就得以存续了下来(罗得岛、康涅狄格),反之则遭到被合并的命运(普利茅斯、新黑文)。这充分反映了特许状在殖民地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英王授予的特许状在确定殖民地合法地位的同时,还附有规定殖民地政府基本组织原则的条款。其它殖民地的特许状一般也有类似的关于民众代表参与制定法律的规定。这样,特许状就以殖民地根本法的形式为议会的建盘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从英国殖民地管理机构来说,下院与国王间的互相猜忌和由此导致的英国殖民地管理机构权力的混乱为殖民地议会下院的权力发展提供了契机。英国统治殖民地的机构虽很庞大,但却是重叠松懈的。各机构的殖民地政策不能协调一致,因此命令出自多方面,常有抵触情形,使殖民地不服从命令有所借口。英国议会下院权力的稳步增长和会议程序的逐步完善为各殖民地议会下院提供了榜样,英国政府为了推崇和传播它创立的代议政体,认可了北美殖民地以议会下院为主体的议会,承认议会下院制定税法的主动地位。 ,

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 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 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 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 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 这两种形式。 1、城市的形成过程: 早期:以农业和狩猎为生,生产生活空间是农村 后来:随着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城市 城:以行政职能为主 市:以商贸职能为主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功能 2、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剩余产品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的影响,还要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 影响。

4、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主 要是因为这里有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平坦的地形,适宜 的气候等有利条件。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 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 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 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学者们 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如13世纪的地 中海沿岸、米兰、威尼斯、巴黎等,都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其 中威尼斯在繁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 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 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 的象征。 随着城市的林立而起,其象征力便没了以往的深刻而吸引人,这似乎也暗合了“道”,也许城市与乡村本就无本质上的区别,正像 是人的安居乐所与勤奋工作一样,顺其自然(生产力的发展)而交替 着自身的位置。 城市对人类文明进程是如此的重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未 来城市应倡导低碳、节能、便利;倡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每位市民、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等众多大中小城市。 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 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016年北京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考试题

2016年北京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对于元大都采用的基本格局,错误的是。 A:三套方城 B:宫城居中 C:方格路网 D:轴线对称 E:综合治理 2、对镇域规划主要内容,概括错误的是。 A: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B: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C: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 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 E:综合治理 3、在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设施的技术规定中,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 A:0.5 B:1.0 C:1.5 D:2.0 E:经济政策 4、在公共设施开发的阶段,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城市规划中所确定的各项公共设施分步骤地纳入到各自的建设计划之中,并予以实施,尤其是对于发展性公共设施开发。 A:项目设想 B:可行性研究 C:项目决策 D:项目实施 E:综合治理 5、在城市规划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的问题,对此可采用找出其规律性。 A:因果分析法 B:比较法 C:层次分析法 D:系统评价法 E:综合治理 6、适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的组织方式是。 A:无交通管制 B:实施交通指挥 C:采用渠化交通

D:设置立体交叉 E:经济政策 7、既是一项技术性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的是。 A:修建性详细规划 B:城市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总体规划 E:综合治理 8、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辆/h。 A:1 000 B:1 200 C:1 800 D:2 000 E:经济政策 9、城镇体系规划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划分的类型中,不包括规划。 A:全国城镇体系 B:省域城镇体系 C:市域城镇体系 D:县域城镇体系 E:综合治理 10、对周边受本规划建筑物日照影响的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满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属于。 A:场地现状建筑情况分析 B:区位条件分析 C:城市发展研究 D:建筑日照影响分析 E:综合治理 11、在城市工程管线的分类中,地埋管线属于按进行的分类。 A:不同性能和用途 B:不同的输送方式 C:敷设方式 D:弯曲程度 E:经济政策 12、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区位及规划要求 B:用地规模 C:场地及环境条件 D:经济性 E:综合治理 13、城市发展主动、主导的促进因素是。 A:城市基本职能 B:城市非基本职能 C:经济发展目标 D:社会发展目标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差异研究 王琦琦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011级本科20112613935) 摘要:青岛、烟台两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史、领导政策等方向分析其差异所在,具体从工商业、交通、旅游、城市产业集群、市民的开放性、城市包容度等思考。确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分区,根据已有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比较城市间各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关键词: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史,发展战略, 青岛、烟台同处齐鲁大地,均为港口城市,是山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门户。但在城市发展上烟台的却不敌青岛,青岛有诸如海尔青啤等国际化大品牌,并形成产业集群;但烟台却没有,过分注重引进外资,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没有形成凝聚力。但烟台的农村城镇化做得很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我们要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各个方面对其城市发展差异进行研究。1 1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过程和现状概述 1.1 青岛、烟台的区位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千米,辖六区四市,人口766.36万。全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50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的64.1%;在经济方面,青岛逐步形成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和奥运城市的鲜明特色。近年来,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1、英属北美殖民的建立及其后来居上的缘由 英国人在北美的殖民 ◆范围:1607-1733年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13个殖民地构成后来美国的基础。 “13个殖民地” ◆英国定居者的动机: 宗教原因英国国王亨利8世与教皇决裂并于1534年建立独立的安立甘教(Anglican Church)。亨利之女——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在位时期(1558-1603),安立甘教牢固树立起英国国教的地位。天主教徒、非国教新教徒(如清教徒、贵格会教徒),遭到歧视甚至迫害。为获得宗教自由,很多英国人移居新世界。 政治原因17世纪,英国出现议会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主义国王间的政治争端。先后经历内战(1642-1645)、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清教徒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649-1658)、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以及“光荣革命”(1688-1689)最终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为了逃避政府的暴政和政治动荡,很多英国人移居殖民地。 经济原因16、17世纪很多英国地主圈地牧羊,赶走土地上劳作的佃农。无地农民迁往城市,许多人失业、负债。根据英国严厉的刑法典,债务人面临入狱监禁。为了开始新生活,自己拥有土地,很多贫困的英国人将眼光投向新世界。 ◆英国政府的动机: 争霸为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英国与西班牙发生冲突。英国船长霍金斯勋爵(John Hawkins)、德雷克勋爵(Francis Drake)率船队袭击西班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以及西班牙财宝运输船。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德雷克等人消灭了“不可战胜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此事件标志着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强权以及“海上主人”(Mistress of the seas)身分的出现。为了取得与世界强权国身分相称的殖民帝国,英国政府乃鼓励殖民定居。 经济利益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英国坚信殖民地将带来经济利益。殖民地将成为母国的原料产地、制造商的市场,为英国国库带来收入。 英国殖民活动后来居上的原因分析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殖民地采取掠夺式的统治;严厉控制向殖民地的移民;独尊罗马天主教;将国内的大贵族庄园制度照搬到殖民地。 殖民之初,西班牙人就征服并摧毁了印第安人创建的两个文明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和秘鲁的印加帝国。前者有人口1500万,后者有600万。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这里的印第安

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模式分析_以纽约_伦敦和东京为例_(精)

[8]Alerssia Sammarra and Fiorenza Belussi,2006,“Evolution and relocation in fashion-led Italian districts:evidence from two case-studies”.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18,November:543-562 [9]Biggiero,L.,2006,“Industrial and Knowledge Relocation S trategies under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nd Digitization:The move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mong Territorial Systems”,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18, November:443-471 [10]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中国工业经济,2009(11:5-14 A Theoretical Maodel Analysise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Patters Duo shu-jie (zhong shan polytechnic Guangdong zhong shan 528404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 to organize the industrial special activity with industrial chain as a tie has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and show different transfer patters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This paper models industrial relocation patters based on the vertical chain and the two factor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factor intensity of the different segment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ndustrial correlation, transaction costs, regional factor and market size difference to the patter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Keywords: industrial chain,industrial correlation,relocation patter 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模式分析 ——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例 冯筱斐黄玲冯湘凌①

新目标7年级下 Unit 1 美国历史背景

美国历史背景 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1607--1733)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流域下游大潮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1607年,英国建立了第1个殖民据点-詹姆士城,此后在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的黑人。 独立战争(1774-1783) 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2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陆军的总司令G.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斐逊、外交家B.富兰克林、文化战士T.潘恩。 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的建成(1781-1814)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 市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南月省(河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05001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其一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一、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其中以气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气候因素 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更适于人们的居住、生存。世界人口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如今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温带气候区,近几年有缓慢向亚热带气候区移动的趋势。我国的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美国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几十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 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产。所以人们的聚集首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大,坡度不陡的地区。世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米~200米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海拔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高原地区或山间盆地区,由于气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高,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人们生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 地球表面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所以世界大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但也有纬度较高的城市,其一般都受大洋暖流的恩惠。如斯德哥尔摩市,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还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高纬度但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城市。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主要指资源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完备与否、先进与否、配套与否)、劳动力情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城市的形成发展。这些条件有的是自然条件的衍生转化,有的是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还有的是未来的发展基础。 二、地理位置是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揭示某一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社会生产方式、区域地理条件外,城市地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地理位置是指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空间上的组合。城市地理位置不仅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如大同、金川等矿业城市要邻接矿床、矿体地;上海、连云港等港口城市要邻接江河湖海。而且城市地理位置还具有绝对个性化的特点,地球上没有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城市,充其量只有某些方面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因为自然、经济、政治、地理要素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城市与这些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千变万化,各种要素本身在历史上又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尤其是人文要素变化更加频繁,即使是变动较小的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存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所以,有利的地理位置必定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利的地理位置则要抑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信息?时事 除此之外,美国还要留守10万人左右的“维和部队”长期驻扎在伊拉克,说是维护伊拉克和平,其实是平定伊拉克境内的暴乱,达到长期控制境内石油资源的目的。而这支军队的另外一个职能是稳定伊拉克战后的社会秩序,寻找萨达姆时代留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运载系统,以防落入恐怖分子手中。(5)

1654—1776年犹太人在北美殖民地的定居与发展共6页文档

1654—1776年犹太人在北美殖民地的定居与发展 犹太人(Jews)是世界上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最早定居于中东地区,即圣经中的“迦南”一带。在历史上,犹太人曾被称为希伯来人(Hebrews)和以色列人(Israelites)。“‘犹太人’则是一个现代通用名词。它的历史也很早,但同前两者比较起来要晚一些。同时,‘犹太人’这个词还含有一定的宗教内容。”[1](P3)历史上的犹太人离境劫掠和磨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巴比伦之囚”和罗马军队对耶路撒冷的屠戮。到中世纪之时犹太人不复有自己的国家,散居到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欧洲各国和阿拉伯世界。由于犹太人信奉犹太教,不肯与当地的主导民族同化,因而成为统治者欺凌的对象。“是基督教徒最先把‘犹太人’(Judaeus)一词同福音故事中被认为是典型的犹太坏人以色价路人犹大(Judas Iscariot)这个联系起来的。”“基督教徒把恶魔、犹大和犹太人三者联系在一起,使‘犹太人’一词在通常使用中含有贬义成分,从而在历史上引起了多次反犹浪潮,犹太人也因此而无辜的遭受无数苦难。”[1](P9)在欧洲的犹太人不得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只能从事为世人所鄙视的商业活动。但在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犹太人作为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民族的优势开始显露出来,并开始加入西欧日益兴盛的海外殖民活动。从1654年犹太人随荷兰殖民者开拓新阿姆斯特丹开始,到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犹太人在北美殖民地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苦开拓与探索,终于在北美这块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扎根生长起来。“总体而言,美洲历史可以被看作是旧世界冲突的产物,并且在部分上是这些冲突延伸到新地区的结果。所以,在美洲的犹太人的历史可以看作是

近代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海外贸易发展初探

第59卷 第5期2006年9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 U niversity Journal (H um anity Sciences) V ol.59.N o.5Sept.2006.627~631 收稿日期:2006205230 近代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海外贸易发展初探 孙 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孙 燕(1977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近代早 期欧洲史研究。 [摘 要]殖民地时期,海外贸易对英属北美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 海外贸易为中心,英属北美殖民地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多样化经济。此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北美殖民地具备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在18世纪中后期发展为大西洋地区的新兴力量。 [关键词]海外贸易;英属北美殖民地;大西洋 [中图分类号]K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81X (2006)0520627205 英属北美殖民地是近代早期在大西洋地区兴起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世界历史未来的走向产生过重要影响。北美殖民地以面积广阔、移民众多著称。但在早期阶段,北美殖民地的发展也经历了艰苦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北美殖民地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多样化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北美殖民地的生存和繁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当时的角度看,哪个地区的海外贸易规模更大,哪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就越高。在经历了最初的投资以后,殖民地必须发展海外贸易以便吸引欧洲的投资、移民以及交换制成品,这样才能形成持续性发展。北方、中部和南部殖民地围绕着这一原则,以各自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北方殖民地 北方殖民地主要以新英格兰为代表。新英格兰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不优越,山石嶙峋,气候恶劣。由于无法种植能向英国或欧洲大陆大量出口的经济作物,新英格兰的对外出口和富裕程度到独立战争前一直落后于南方殖民地和后来居上的中部殖民地。但北方经济也有自己的优势,即均衡发展和经济独立。北方虽然没有南方的大种植园,却发展了以中小土地占有制为主的家庭农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手工制造业和商业。同时,不同产业间的交换将地区经济进行整合,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商业和制造业并举的多样性经济格局。由于出口规模不大,北方殖民地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没有南方强烈,而且商业和航运也大部分控制在本地商人手中,经济发展更具独立性。 新英格兰没有可供出口的大宗作物,又要进口大量商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新英格兰人想出各种办法更充分地利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各项资源,以便在收支平衡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采用了两种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一种新英格兰模式。首先,在殖民地建立了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商业和制造业并存的多样化经济结构,拥有较完善的本地市场和商业机制,以及独立的商人群体。其次,新英格兰人认识到虽然英国不需要他们的出口产品,但别的地方需要,特别是西印度。扬基商人努力推销这些商品,通常是将它们卖给英国以外的第三方,获得可以在伦敦流通的货物或现金,然后再从英国购买所需商品。起初新英格兰与纽芬兰、长岛和切萨皮克地区进行沿海贸易;然

高中历史人教版:2.6 美国的建立1

第六节美国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的情况。 2.了解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统治模式。 3.理解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原因、表现。 4.理解并掌握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特点。 5.理解并掌握北美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 6.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识记重要历史事件。 7.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8.理解并掌握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认识:北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北美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2.通过学习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使学生认识:被压迫地区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从而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华盛顿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本质特征和双重属性,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矛盾性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 2.美国1787年宪法 ●教学难点 1.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特点及其性质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3.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1.讲述法:由教师向学生交待一些背景性知识内容,应注意讲述的针对性及系统性。 2.讲解法:对于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3.谈话法: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澄清一些有疑问的历史问题,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教师应着眼于指导学生的理性分析过程,其间应注意详略得当,轻重有别,并注意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在正确的历史推理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对于本节内容,建议进行如下处理:

第三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 3.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主要内容:城市的起源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时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城市形成发展的历程 (1)距今12000——10000万年前,农业逐渐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完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原始聚落 这些早期的原始聚落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黄河、长江等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遗址,约公元前4000年)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导致城市雏形形成。(公元前4000年——3000年)城市出现。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才具有了完备的职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正真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4)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才产生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出现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现代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定居是城市形成的外部因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因素是城市形成的内在因素。 因此,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地理条件。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完全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制约。(2)在同一历史阶段的城市的兴衰受到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兴衰的制约。

英属北美殖民地

英属北美殖民地 简介 类型与机构 社会结构 经济 13个殖民地及简要历史与美国的关系 简介 英属北美殖民地(British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的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岛、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1607-1732年间有16个,由于兼并就只剩13个,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 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移民迁往北美;1607年5月在詹姆斯河河口处建立定居点,定名“詹姆斯敦”。史称此次行动为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的开端。 类型与机构 殖民地最初建立时分4种类型:公司特许殖民地、业主殖民地、英王直辖殖民地与自治殖民地。 为加强控制,1752年后,除罗得岛、康涅狄格2个自治殖民地和宾夕法尼Ⅱ、马里兰、特拉华3个业主殖民地外,其余8个殖民地都成为英王直辖殖民地。殖民地最高行政首脑称总督,握有军事、政治、财政大权,代表英王进行统治;下设参事会协助总督管理。1619年,弗吉尼亚首先成立维护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利益的议会,继而其他各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议会。殖民地议会在不与宗主国法律相抵触情况下,具有颁布法律、征税、分配殖民

地经费等项权利。它们日后发展成为争取和维护殖民地人民自身权益的机构 社会结构 殖民地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除印第安人、黑人外,还有法国人、荷兰人、德意志人、瑞典人、瑞士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等。其中英国移民最多。殖民地的人口在1750年时约为238.4万,其中黑人人口38.4万。殖民地的阶级结构也很复杂,顶端是大商人和大种植园主,中间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工厂主、技师、自耕农等,再下面是佃农、雇农、渔民、手工业者、工匠、学徒等,压在最底层的是契约奴、黑人。印第安人则是屠杀与剿灭的对象。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与反对殖民地的剥削者的斗争 交织在一起,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始终。1681~1691年的J.菜斯勒起义与1676年的培根起义是早期两次最大的反叛运动。 经济 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迥异及居民成分的不同,南部、北部的经济也呈现出差异。南部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北部除发展多样性的农业生产外,新英格兰地区的捕鱼、造船、航运以及贩奴等亦很发达。中部盛行大庄园土地制,粮食生产十分丰富,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工业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18世纪50~60年代,盛行分散的手工工场制度。波士顿、费拉德尔菲亚(费城)、纽约等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殖民地的工业中心。然而,英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极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条令与法案,如航海条例、制帽条例、制铁条例、糖蜜条例等。七年战争后,英国变本加厉地压迫殖民地,殖民地人民反抗宗主国的斗争El益激烈。1765年反对《印花税条例》的斗争、1770年波士顿人民反抗英国殖民当局制造波士顿惨案的斗争、1773年波士顿的“倾茶事件”等,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推向高潮,终于导致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1] 13个殖民地及简要历史与美国的关系 如下: 新罕布什尔:1623年移民在此建立渔村,1629年被命名为新罕布什尔,是联邦第九个州。 马萨诸塞:1620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六个州。 罗得岛基普罗维登斯种植地:1636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十三州。 康涅狄格:1639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五个州。 纽约:1664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十一个州。 新泽西:由东、西泽西合并而来。1664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三个州 宾夕法尼亚:1681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二个州。 特拉华:1701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一个州。 马里兰:1632年建立殖民地,是联邦第七个州。 弗吉尼亚:1607年建立殖民地,也是北美第一个殖民地。是联邦第十个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