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护岸建设依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和开展自我探索,将生

态理念融入河岸修复工程,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缺乏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

体系作为支撑,还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生态护岸技术。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研究进展

1人工生态护岸结构类型

1.1石笼护岸:又叫净水石笼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是将中小直径的自然石头装入方形或圆柱形经防锈处理的铁丝笼,其实质为充填满块石的规则矩形钢丝笼

单元体。石笼护岸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为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较

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动植物可生长栖息其中,适用于风浪冲刷稍大,且对物种多样性要求不高的区域。缺点是石笼编织工

艺复杂,施工需大型设备及大量石材;局部护岸破损若不及时补修会造成内部石

材滑落,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1.2三维土工网垫护岸:网垫型生态护岸材料是利用强度较高、柔韧性较好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网垫包含双向拉升平面网及非拉升网,网垫内有

大量空隙,可填充土壤,为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载体。植物发育后,表层土壤和

网垫在植物根系作用下紧密结合,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三维土工网垫施工简单,

施工成本低,后期养护成本低。但不适宜岸坡陡、流速快、植物难生长的河段。

1.3土工格栅石垫:王越报道了采用土工格栅石垫开展河道生态护岸,主要是基于石缝间本地植被可以生长,采用卵石铺垫坡面,再利用土工格栅加筋固定,

既保护了岸坡,也减少了对当地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干扰;其次,土工格栅石垫属

于多孔岸坡结构,保证了陆地与河道的水汽连续性;此外,土工格栅石垫比起钢

丝网石垫,延长了护岸结构的耐久性。

1.4介质筛护岸:介质筛生态护岸是根据筛分原理,在对河堤进行护岸处理时,由内及外地向河布设粒径逐渐放大的天然石块护岸介质。这种结构不仅有效保护

岸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发育创造了条件,介质筛护岸是自然

河床形式的延伸,与其他人工护岸形式相比,更趋向于自然,节约投资。研究表明,介质筛护岸两侧水位波动促进了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

1.5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混凝土又叫植生混凝土。1995年日本混凝土工学

协会在生态材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混凝土”概念。生态混凝土是在保证混

凝土牢固性的同时,加入相应的轻质多孔岩石或炉渣或陶粒等、长效缓释肥料、

保水材料、表层土等制作而成。同时,生态混凝土具有连续性多孔特点及良好的

透水性,为植被附着和扎根提供载体。值得注意的是,植被不能覆盖地表的时候,容易引起地表水土流失和发生波浪淘刷空隙土的可能;与其他护坡结构相比价格

略高;降碱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1.6链锁式生态砖块护岸:链锁块护坡是由一组尺寸一致的预制空心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形成的链锁型矩阵。链锁式设计使每一个块体被相邻块体锁住,减少

了块体的侧向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透水的保护层。链锁式生态砖块护岸较抛石

以及四边形预制混凝土块整体性强。链锁式混凝土块施工方便快捷,价格适中,

后期维修费用低,该护岸可用于斜坡式护岸和拐点较多的河段,在枝江江口河段

航道整治工程中已经有成功应用。其不足之处在于在护坡植被尚未发育成熟前,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一)、单项技术介绍 1、水体修复生物制剂技术 (1)水质改善微生物制剂: 技术内容: 依据土著光合细菌能在不耗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转化氨氮的原理,从河涌水和底泥中富集筛选光合细菌。优化了培养基,研究证明了腐殖酸对光合细菌的促生长作用。研究开发了培养技术。经过放大培养,获得光合细菌菌液。光合细菌菌液浓度达到每毫升10亿个活菌。建立了光合细菌菌液中试培养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光合细菌菌液,开展了净化黑臭河涌水的模拟试验。实验表明该制剂对河涌水中CODcr、氨氮、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48%,97%。 特点与效果: 采用了生态培养方法获得高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制剂。该制剂在不好氧情况下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实验模拟,表明投加光合细菌对水体COD去除率提高20%以上,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底质改良技术: 技术内容: 针对底泥有机污染削减,研制了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主要由光合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复合,以麸皮、沸石粉、碳酸钙等为固定化载体。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河道淤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达到固磷作用。下图为底质改良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实验模拟,表明该制剂对底泥有机质的消解率提高20%以上,对底泥削减有一定效果,对上覆水中总磷去除率达25 %以上。 (3)藻类生态改善制剂 技术内容: 针对黑臭水体经微生物降解后易演变为藻类过度繁殖的水华水体的问题,研制了抑制水华的藻类生态改善制剂。该制剂主要由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下图

为藻类生态改善制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该制剂有效改善水体营养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增加藻类多样性、避免体积大的蓝藻过渡繁殖。该制剂对抑制水华有明显作用,水中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不投加该制剂相比,水中叶绿素含量降低20%以上)。 2、生物栅与人工水草净水技术 技术内容: 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提高和改善富营养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较高营养水平导致水体透明度过低,光补偿点不能正常维持光合作用,是制约水生植被重建的关键因子。在较高营养水平条件下,寻求一种较快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至提高光补偿点的技术,对水生植被的重建和改善水体景观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正是基于此种目的研发的一种原位水质改善技术。生物栅和人工水草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安全性好,适合富营养水质的改善。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是对现有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比选、优化而成,如下图所示。 特点与效果 生物栅和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的原位净化技术,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较好的生态安全性;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者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的小、中试结果表明:水质改善效果显著,见效时间短,布放一周左右,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水体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水体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小型试验表明经治理后叶绿素下降40-80%;COD Mn降低20~50%;TP 降低20~40%;TN降低20~40%。

完整版浅谈河道生态护坡方式

,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传统的护坡工程中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摘要:且具有稳定性好、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这类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逐渐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省土地等优点。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这类护坡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本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生态护,文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 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1.生态护坡的定义绝大多数人目前国内外对其还没没有明确的定义,生态护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笔者认为生态不仅仅包括植认为岸坡上种植植物就是生态护坡,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特别物,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含义。生态河道护坡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坡。是水位变动区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态,这二者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生态边坡。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简而言之,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根系锚固作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用) 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生态护坡的内涵生长植物的生一是河道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要点是构建能透气、透水、态防护平台。1

由高大乔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二是河道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系统。的系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洪要求,后即人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人二者结合体现了一个要素反 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3.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生态护坡系统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同时生态护坡还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生态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 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 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生态护坡效果图 2 4.生态护坡的形式生态生态石笼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 植物型护坡、袋护坡、多孔结构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护坡等。 深根锚固, 利用植物发达根系的力学效应()(1植物型护坡: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进行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降低孔压、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和浅根加筋) 和水文效应(在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进行景观造景。,失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摘要:虽然河道生态治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但实际的治理效果 并不是很理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之前,相关工作 人员对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因素并不了解,河道治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鉴于此,就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展开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 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河道,因其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而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河道污染导致水质变坏,不仅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 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到工业的发展,更加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加速生 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也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河道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了我国的水质污染,城市中的河道过水面积正在 逐渐减小。在处理河道的污水时,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人工渠化、裁弯取直等传统 方式,从而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几乎失去了基本的功能,河道生态破坏现象严重。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河道治理的方法经验发现,在河道修复工作中,仅仅恢复 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仍然无法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还需要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改善环境、净化水体以及美化景观的目的。作为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以及 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人文以及生态 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建立新型的河道生态模式,这就要求河道生态不仅要发挥出 抗洪、排涝的机泵功能,同时还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恢复河道的环境生态 特征,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原则 2.1生态治理的原则 目前,人们的一些不良生产和生活习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进而 威胁着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在治理河道工程时,不能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相反,我们应该创造一种生态手段,如河岸景观和选择树木或灌木,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以有效地保持原有的 生态系统的河流。 2.2区域规划的原则 治理好河流,必须考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应过分考虑 某一方面。毕竟,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以便本末倒置。如果有冲突,我们应该 从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以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管理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2.3远近结合的原则 河流治理工程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对 于河流管理,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长期坚持治理距离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应该包括短期、中期和 长期目标的治理计划,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程序的每一个阶段,逐步推进,从 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河流生态系统。 3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措施 3.1修复河床断面

常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

常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 1一般规定 1.1本规程参照《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试行)》,梳理出适合城市河湖较为生态的护坡护岸技术。 1.2生态护岸是一种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既能有效减小水流和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又能美化造景、维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护岸形式。 1.3生态护岸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安全、固土护坡、水土保持、缓冲过滤、净化水质、生态修复、改善环境、美化景观等。 1.4生态护岸工程设计应使工程措施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还要创造适于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微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多样性生境。 1.5生态护岸工程设计应遵循岸坡稳定、行洪通畅、材质自然、透气透水、节省投资等原则。 1.6常用生态护岸主要包括植物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岸、绿化混凝土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机械化叠石护岸、生态浆砌石护岸、多孔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自嵌式挡墙护岸等。2植物护岸 2.1植物护岸技术是一种完全依靠植物进行河道岸坡保护的技术,通过有计划地种植植物,利用其根系锚固土壤的力学效应和茎叶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抑制地表径流的水文效应,消浪促淤、减小水土流失、固滩护岸。 2.2植物护岸主要优点如下: 1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维护河流健康,生态环保效果好。 2在固土护岸的同时,兼具景观营造的功能。 3促进有机物降解,改善水质,净化空气,调解小气候。 4节省工程材料和人力,低碳节能,环境负荷小。 5节省投资。 6植物护岸具有自我适应、自我修复的能力,管理维护成本低。 2.3植物护岸对基土的抗冲刷保护能力较弱,适宜用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较小的岸坡,河道水流速度一般宜小于2m/s。 2.4护岸植物设计的总原则是建立符合当地的立地条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考虑河道类型、功能、河段和坡位等因素进行,并遵循下列原则: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 郝文奎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郝文奎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形势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诸多生 态破坏中,人们对河流生态的破坏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在不同程 度上遭到破坏,使得河道的功能衰退、水质下降,同时传统的河道护岸方式的弊 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生态护岸的建造与其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整 个生态护岸工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河道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性,改 善河道功能,最终使河道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岸;设计 前言: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岸型式主要有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按照安全稳定性、经济有效性、生态持续性、 因地制宜性、空间异质性和景观亲水性六个重要原则进行科学设计。在水利工程 中合理应用生态护岸型式,还要充分结合相应水利工程的断面形式、环境条件、 水流条件以及各种其他要求对护岸植物实现合理化选择,以保证生态护岸型式可 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作用。 1生态护岸概述 生态护岸就是恢复自然状态的自然河岸,或者拥有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转 变传统的混凝土护岸结构,改造为生物与水、土体与水体相互涵养的自然护岸形式。生态护岸包括了渗透性能突出的河岸基底与自然河床,河流地貌多样化且非 常丰富,能够切实提升河流水体与河岸彼此之间的调节功能和水分交换能力,同 时还能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达到护坡目的。 2生态护岸的作用 2.1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所以能够相通、互相补给、交换是靠生态护岸做连接渠道。在河道水位较高、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将水源流入到地下水当中,给地下水做 补给,充分的涵养水源;而当情况反过来,遇到雨水较少的干旱时节时,河槽里 的水量就会变得很少,就需要地下水的补给。关于水土保持方面就是生态护岸当 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快速的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然后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保证水源的纯净,净化水质维持生态护岸的水土环境,使护岸的生态环 境保持恒定状态。 2.2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为河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确保 了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一定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 的多样性。生态型护岸就可以满足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河道护岸。传统的河道 护岸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让水生动物失去巢穴,阻碍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传 统护岸会使自然河流的生物链损坏,严重时水生动物甚至会频临灭绝,而生态护 岸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3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增加了绿化的面积,水面与绿化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 且生态护岸可以把河道治理的纯净自然、清澈见底,并且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河 道里鱼虾富足、水生植物绿草盈盈,从而形成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让人们感觉 到生命的活力。这些有生命力的景色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回归真我的恬静氛围。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生态护岸设计

9. 5."2生态护岸设计 9. 5." 2.1工程设计的原则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下列原则: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修复;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反馈调整式设计。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生态型护岸设计中应依照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生态型护岸设计的最终目标应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适宜于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5][4] 9. 5." 2.2工程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提出的各种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在选用之前应对工程区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工程技术是否适用。建议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岸坡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管理状况,现场可用或容易取得的施工材料,有无严重的土质和水质污染,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等。水文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对当地的正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有一个了解,掌握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工程管理状况的调查内容建议包括能否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或动物破坏。调查关键物种时应明确不同植物类型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程度。同时,应与当地环境部门进行协商,尤其注意项目实施是否影响当地的湿地地区。

9. 5." 2.3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6],在不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图2)。 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8]。另外,现场或现场附近已有物种对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可在当地苗圃种植培育所需植物种类,但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的时间因素。 9." 5. 2."4反滤层的设计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的加强和改善等要求,因此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型式,以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如石笼、间插植被的堆石、空心混凝土块、生态砖、鱼巢砖等。如这些结构直接作用于土坡上,在水流和波浪的淘刷作用,下垫土层在植被完全发育之前将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从而使防护结构失稳,影响栖息地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在这些防护结构下面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碎石反滤层十分必要。 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的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性、透水性、防淤堵性、及强度有所要求外[9],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可栽种性也应有所要求,可栽种性指的是相对植物向上生长的可长穿性或植物向下扎根的可植根性。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可栽种性通常与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相矛盾。从可栽种性的角度出发,大孔径或大网眼的土工材料比较适宜,而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1.0 护坡型式方案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护岸结构要尽量考虑有利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利用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分解掉或将吸收的物质存储在体内,从而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综合考虑河道地形、地质、水流、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和河道总体布置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我院在一些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迎水侧斜式护坡结构选择草皮护坡、砌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无砂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三维生态袋护坡等几种常见的护岸结构进行比较。其优缺点简述如下: 方案一:土工格网草皮护坡,造价最低,但易受人畜破坏和生物影响,抗冲刷能力差,可用于背水坡或水流流速较小岸段。 方案二:砌石护坡,包括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等。砌石护坡一般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由于块石表面粗糙不平,与水体之间摩擦大,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同时砌石护坡本身能很好的经受风浪水流冲刷,其中干砌石适应变形能力强,浆砌石较差。但不能机械化操作,受当地材质、石料尺寸影响大,护砌厚度难以保证,且浆砌石将坡面完全封闭,隔绝了坡面与水体间的联系,生态和景观效果较差。该方案也还存在施工管理难度大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

方案三:砼预制(联锁)块护坡,造价略高,但整体性好,强度高,本身受风浪水流的影响小,能机械化施工,工期短;因其表面平滑,消浪作用小,对堤坡变形适应性较差,如开孔种植草皮,需在护坡下设置反滤层和土工步防止边坡土体的掏空,草皮覆盖率也较低。 方案四:无砂混凝土植草护坡是在周边采用混凝土保护框并兼作模具,中间填筑无砂混凝土成型,只有水泥和粗骨料及复合肥,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孔隙内高碱性水环境进行动态改造,从而得到适合于植生(草、灌木等植物)的粗大空隙和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范围,但其强度低、空隙率难以控制及耐久性差。在保证25%~30%孔隙率和大透水性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仅为3~7 Mpa,适应水流冲刷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抗孔融次数约30次,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对护坡的要求。 方案五:现浇反滤.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之生态混凝土结构层是采用经过筛选的粗、细骨料(粒径与被保护的堤体材料相匹配)、水泥和水的混合物里添加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经充分搅拌混合后现场浇筑而成。该技术由于生态护坡专用添加剂的特殊贡献,使反滤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合理、孔径小的性能特点,实现了耐久、透水、整体反滤的护坡功能;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孔径合理的植生性能特点,既达到耐久、稳定的护坡目的,又能适应多种植生方式,满足绿化覆盖率达至95%以上的设计要求。形成堤坝常水位以下以反滤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水位以上以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完整的生态护坡体系。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7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形式

生态护坡的定义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 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生态护坡的功能 (1)、护坡功能:植被有深根锚固、浅根加筋的作用; (2)、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 (3) (1))和水文效应( 优点:耐高温干旱, 缺点: b.,优点:1. c. 优点:1.土工格 缺点:当土工格栅裸露时,经太阳暴晒会缩短其使用寿命;部分聚丙烯材料的土工格栅遇火能燃烧。 (3)、生态石笼护坡:石笼网是由高抗腐蚀、高强度、有一定延展性的低碳钢丝包裹上PVC材料后 使用机械编织而成的箱型结构。根据材质外形可分为格宾护坡、雷诺护坡、合金网兜等。 优点:1.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透水性、抗冲刷性、生态适宜性;2.应用面广;3.有利于自然植物的生长,使岸坡环境得到改善;4.造价低、经济实惠,运输方便。 缺点:由于该护坡主体以石块填充为主,需要大量的石材,因此在平原地区的适用性不强;在局部互岸破损后需要及时补救,以免内部石材泄露,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4)、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耕植土之间的新型材料,由 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

优点:1.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基质;2.抗冲刷性能好;3.护坡孔隙率高,为动物及微生物提供繁殖场所;4. 材料的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 缺点:1.降碱处理问题;2.强度及耐久性有待验证;3.可再播种性需进一步验证;4.护岸价格偏高。(5)、生态袋护坡:生态袋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依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肥料、草种和保水剂按一定 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他材料上,并经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等工序而形成的产品。 优点:1.稳定性较强;2.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3.利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4.施工简单快捷。缺点:1.易老化,生态袋内植物种子再生问题。2.生态袋孔隙过大袋状物易在水流冲刷下带出袋体, 造成沉降,影响岸坡稳定; (6)、多孔结构护坡:多孔结构护坡是利用多孔砖进行植草的一类护坡,常见的多孔砖有八字砖、六棱护坡网格砖等。这种具有连续贯穿的多孔结构,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可在水陆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是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护岸。同时,异株植物根系的盘根交织与坡体有机 优点:1.,水 缺点:1. (7),主要情况下, 优点:1. ,施工 缺点:1. 垮塌;2.,且容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1、护岸型式及选择 1.1形式概念: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 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 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无缝融合、“天人合一”的统一形式。 1.2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土保持、物质交换、环境空间等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1.3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立(挡土墙)、坡形、多极、平台及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 1.4型式选择 1.4.1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护坡的等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和影响。 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 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坡的安全要求。 坡面高度大于4m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100m 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 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宜遵循、符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 (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的型式。 (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满足坡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 (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使得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 1.4.2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学特征,融合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点,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 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自然生态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 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构、低挡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 1.5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 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 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应参照以下指标进行设计。 (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现。通过边坡组件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上,即坡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完整版)浅谈河道生态护坡方式

摘要:传统的护坡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这类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且具有稳定性好、节省土地等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逐渐意识到这类护坡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旨在为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1.生态护坡的定义 生态护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目前国内外对其还没没有明确的定义,绝大多数人认为岸坡上种植植物就是生态护坡,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笔者认为生态不仅仅包括植物,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含义。生态河道护坡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坡。特别是水位变动区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态,这二者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生态边坡。 简而言之,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生态护坡的内涵 一是河道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要点是构建能透气、透水、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平台。

二是河道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由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系统。 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洪要求,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即人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后一个要素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二者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 3.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生态护坡系统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 锚固” 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同时生态护坡还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生态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 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 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 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生态护坡效果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