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作者纪勇

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活动,必然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而作为研究方法,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在一般的教育研究著作里面,对研究方法都做过许多的分类介绍,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预测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见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有人提出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见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我们发现这些分类,都不是绝对从逻辑层面进行的分类,而一般多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等个或几个角度来思考,按特点突出的思路做的划分。就上述所列方法而言,有一些方法相互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如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上位概念,里面包含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因素,并且,就做任何一项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所以,老师们在写课题方案时,往往难以决定选取什么研究方法;而评价研究方案的人,又常常很容易找出许多的瑕

疵,加以指点,研究者对此困惑多多。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专家们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发现他们往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司题,其中又结合着具体操作性的思考。我们把这些方法从专家那里“拿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清方法论“方法”和操作性“方法”。方法论,是理论的宏观观照,操作性方法,是具体地落到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知识。就课例研究而言,宜在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研究类型、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等,从实用的角度,在研究的相关阶段选取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么,究竟课例研究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又怎样在具体研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呢?笔者将从研究的进展顺序角度来做一些探讨,以供批判或抛砖引玉之用。

一、课例获取的方法

无论是研究即时性课例,还是研究沉淀性课例:是研究章节的课例,还是研究连续性课例,是研究完整性课例,还研究片段性课例,首先都

需要获取课例,积累课例。获取课例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实践记载法

即时性课例研究,主要要用到实践记载法。也就是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或在微格教室存下实录,或用录音机、录音笔录下课堂过程,或请同伴做出课堂记载。有必要时,自己整理出课堂实录。根据自己研究的规模或者研究的目的,可以做节课的课例记载,也可以做相对长一段时间的课例记载。如果是为了研究某一节课的原生状态,从这个原生状态中发现教学中的某一个或一些亮点,或某一个或些问题,以提请自己或同行注意,那么,用此法获取这样一节课的实录就可以了。而如果是为了研究某个年龄层次教师的教学特点,发现教学素养提升的路径,或者研究某类文体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思路,那么,就需要获取多节课、多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如果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或者为了解决某一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设计成课题研究方案,这样的研究,也需要自己反复实践,以获取更多的课

堂教学案例,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如做“教学过程中随机性对话机智性培育研究”这样的课题,就需要积累很多的课堂实录。

2文献查阅法

沉淀性课例研究,需要用到文献查阅法。这种方法就是指从专著、文集、杂志、报纸,甚至网络、光盘等媒介上获取课例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也可以有简单和复杂之别。如在随意翻阅中,发现某名师的一个教学实录,或者发现了一位同事、同学、老乡的教学实录,一读,觉得很有特色,有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于是就把它提取出来,再仔细阅读,做出研究。这样获取的就是一节课的实录。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做有意识的课例搜集。如做“小说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取舍艺术研究”这个课题,就可以广泛搜集各类出版物所刊载的关于小说文本阅读教学的课例;如做“课堂主问题设计研究”这个课题,也需要作广泛的课例资源搜集。这样的搜集,需要养成随手做批注的习惯,还要善于分类保存。用电脑作文本积累时,可以建立专用文件夹,如果还有小类,可以再在这个文件

课例研究方案

课例研究方案 导读:一、提炼问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二、课例设计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一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因为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如果一个学生乃至全班学生从来不提问题,正反映他们不善于思考,不勤于动脑。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问题自己先设计好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懒于质疑的习惯。值得深思。我觉得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出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启发心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对新事物敏感,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释疑,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一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探究: (一)教师的态度 1、提倡 2、鼓励 3、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二)如何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与课文无关的――不宜一一作答,留作课后处理 2、不在要点上的――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引导 3、问在要点上的――及时组织讨论、思考 (三)如何配合教材,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1、抓课题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文章题目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 课题:老师启发学生针对这个课题提出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为学习新课铺垫作用。 课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抓关键词语质疑、释疑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文章的突破口。 如抓人物动作、感情的关键词,有关课文中心思想的关键词。 3、抓难句质疑、释疑 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讲解句子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语文艺术性。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课例:根据《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诱发学生提问为何用“千斤巨石”来比作邱少云。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方法 浙江省宁波中学纪勇 【摘要】本文讨论课例研究的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课例获取的方法(如实践记载法、文献查阅法、学术交流法等)、课例处理的方法(如分析法、概括法、比较法等)、成果呈现的方法(如书评法、对话法、综评法等)。 【关键词】课例研究方法教师专业 (载《中小学校长》2011年第7期) 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活动,必然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而作为研究方法,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在一般的教育研究著作里面,对研究方法都做过许多的分类介绍,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预测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见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有人提出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见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我们发现这些分类,都不是绝对从逻辑层面进行的分类,而一般多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等等的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按特点突出的思路做的划分。就上述所列方法而言,有一些方法相互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如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上位概念,里面包含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的因素,并且,就做任何一个项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具有复杂性的。所以,老师们在写课题方案时,往往就选取什么研究方法,感到难以定夺;而评价研究方案的人,又常常很容易找出许多的瑕疵,加以指点。因此研究者困惑多多。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专家们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发现往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其中又结合着具体操作性的思考。我们把这些方法从专家那里“拿来”,就不可不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清方法论“方法”和操作性“方法”。方法论,是理论的宏观观照;操作性方法,是具体地落到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知识。就课例研究而言,宜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研究类型、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等,从实用的角度,在研究的相关阶段选取一些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么,究竟课例研究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又怎样在具体研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呢?我从研究的进展顺序角度来做一些探讨,以供批判或抛砖引玉之用。 一、课例获取的方法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最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数学课例研究方案

提升算理的理解促进算法的掌握 基于三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中间有“0”的除法》的课例研究 高新区志远小学辛美翠 一、主题:提升算理的理解促进算法的掌握 关键词:算理算法 解读: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算法是算理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提升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有促进作用。 二、载体:青岛版三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中间有“0”的除法》 解读:除法是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较难的一种运算,具有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以迁移到其他这一类的计算教学中。 三、背景: 1.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地位高,涵盖广 解读:计算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

四则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等式与方程等计算内容;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等计算内容;统计与概率包括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计算内容;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学生综合应用计算内容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可以说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2.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轻算理重算法 解读:在计算教学中,算理的教学经常不受老师们的“待见”,有的老师认为算理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训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其实,有不少同学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运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生搬硬套运用法则,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3.学生只记算法,不明算理,影响部分题型的掌握 解读: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算法清晰只能保证计算题目不失分,算理不明,会导致部分填空、选择、判断等题目失分。 四、分工及解读: 1.备课组:两名上课老师,三名老教师 要求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同课异构备课 2.前期准备(学情调研)组:任教班级老师及备课老师,

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 狮子口小学常联军 有幸聆听了周教授的“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视频讲座。整场报告历时2个多小时,周卫研究员从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入手,对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周教授的报告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案例丰富,使我们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观察技术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周教授从观点、理论和方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比较,辅以丰富的案例说明,信息量大,专业水平高,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校本教研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启示作用,使老师们获益匪浅。 一、对照课例研究的方法,发现了过去教学研究存在的不足。 正如周老师讲的过去的听评课只是凭经验找出这节课的优点、缺点,不能做到用更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一节课,而且由于过去的评课活动面向全体教师,课非常多评完了就完了,很少能再进行一步地研究改进,因此使得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起到的作用不大。而真正的一节课例研究是要经过反复实践,讨论,思考,反思,从中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并真正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对照具体案例的分析,学到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 1、为什么做课例研究 周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 似乎很熟悉,却也挺陌生。 我们有认识,但可能模糊。 很常见,偏偏视而见。 2、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

“课例”要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还要具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3、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案例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课例是教育案例的一种,而教育案例又是案例中的一类。对课例定义的窄化,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和教师一起聚焦于课堂教学研究,而非一般的教育问题(如班主任处理学生作弊). 4、课例有哪些要素 (1)、主题与背景 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 (2)、情境与描述 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 (3)、问题与讨论 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让读者知道“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 (4)、诠释与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2009年04月04日星期六 12:35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方法 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 1.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和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进。 课例是学科教师经常面临和值得思考的一种教育案例,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主要方式,正如美国教育案例研究所所长居迪·舒尔曼所说:“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问题。”[1] 课例研修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只能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课例研究是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它为教师与同事伙伴、与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课例研究的由来与进展 课例研究上个世纪起源于日本,目前已推广到25国,传播到37个国家。 2011年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16国4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专业共同体。”会议发起单位之一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派胡庆芳博士与会。[2] 日本专家认为,课例研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是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 ⑴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教师从各种渠道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⑵ 课例研究形成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 ⑶ 课例研究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

《通过课例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研究方案

《通过课例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分析: 当课程改革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时,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是专业化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为只有将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化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会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也就是要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动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 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仅仅“教书匠”,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而课例研究正是实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课例研究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实研它以使教师在持续反思、持续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2、实践分析: 优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校为本,拓宽渠道,开发资源,促动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参与多元互动提升智慧促动发展”开放式的校本培训模式,和谐的教研氛围初步形成,校本研训已经制度化,在一 定水准上促动了教师的发展。 问题:教师层面----(1)教师与课标的问题。教师们熟悉课标而缺乏课程观,对课标要求把握不到位,拟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过空过大,教学针对性不强,无用 工多、教学效果不突出。 (2)教师使用教材的问题。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是眼中唯有教材,或者盲目追求知识拓展,结果是费力不讨 好。 (3)教学活动缺乏实效。课改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当多的教师把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作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教学中虽然积极地创设了生动、活泼、互动的学习氛围,却忽视了双基训练与水平培养。教师把先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于课例研究方法的思考 作者纪勇 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活动,必然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而作为研究方法,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在一般的教育研究著作里面,对研究方法都做过许多的分类介绍,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预测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见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有人提出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见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我们发现这些分类,都不是绝对从逻辑层面进行的分类,而一般多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等个或几个角度来思考,按特点突出的思路做的划分。就上述所列方法而言,有一些方法相互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如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上位概念,里面包含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因素,并且,就做任何一项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所以,老师们在写课题方案时,往往难以决定选取什么研究方法;而评价研究方案的人,又常常很容易找出许多的瑕

疵,加以指点,研究者对此困惑多多。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专家们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发现他们往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司题,其中又结合着具体操作性的思考。我们把这些方法从专家那里“拿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清方法论“方法”和操作性“方法”。方法论,是理论的宏观观照,操作性方法,是具体地落到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知识。就课例研究而言,宜在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研究类型、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等,从实用的角度,在研究的相关阶段选取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么,究竟课例研究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又怎样在具体研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呢?笔者将从研究的进展顺序角度来做一些探讨,以供批判或抛砖引玉之用。 一、课例获取的方法 无论是研究即时性课例,还是研究沉淀性课例:是研究章节的课例,还是研究连续性课例,是研究完整性课例,还研究片段性课例,首先都

省级优秀课例研究评优方案

2011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 省级优秀课例研究(数学)评优方案为总结研修项目实施成效,提高课例打磨质量,推动远程研修工作健康、有序、 可持续发展。根据《2011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实施方案》要求,经省教育厅同意,决定组织进行省级优秀课例评优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评选理念 1. 总结、整理和推广各地在课例打磨活动中涌现出的新成果,充分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探索课例打磨的新理念、新思路与新方法。 2. 促进校本研修,营造更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引导各级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聚焦在课堂教学上,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真实且常见的教育教学现象。 3.为每个小学教师提供参与、展示和脱颖而出的机会,学会课例研究方法。发现和培养名师团队,促进各级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交流、分享与相互学习。 4.总结研究新时期山东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5. 收集优秀课例,把其一等奖优秀课例收录进教师研修资源库。 6. 重视研修的有效性和常态性,关注研修团队的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推动教师队伍整体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和谐发展。 7. 本次评优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力求透明度最大化,接受广大教师监督,确保评选质量。 二、操作程序 本次评选将采取五级评选程序,具体流程如下: 县(市区)推荐→省专家个人初评→省专家小组集体评→省专家小组交换评→省专家领导小组集体终评。 (1)县(市区)推荐:由各县(市区)从本地课例研究中,推荐8%的课例参加省级优秀课例评选。 (2)省专家个人初评:按地区跟进指导的专家组须回避本地区的评优工作,由省专家从县(市区)推荐的、并不属于自己分工批阅的课例中,按规定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中每份课例至少要有三位不同专家打分(若还有专家参与或指导了其中的课例研究,必须回避),再取其平均分。如果分数相差太大,要交与省专家小组或省专家领导小组评议。 比例数为:从县(市区)推荐的备选优秀课例研究中择优评出10%至15%左右的一等奖,25%至30%的二等奖,其它为三等奖。注意:有科学性、思想性错误的不予评奖。 另外,省课程团队还可对因受区域评优比例限制,未评上省级优秀的课例研究,提出少量的省级专家推荐的优秀课例研究。 (3)省专家小组集体评:汇总专家个人评选情况,集体酝酿再评,得出评选结果。

课例研究方法及策略研究

“课例研究方法及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摘要:通过多种课例研究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取得两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例研究使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总结具有个人特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优秀的教学成果,使学校的发展得到充分保证。该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课例研究;方法;策略 一、核心(关键)词的界定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和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描述,也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主要方式。课例可以让其他教师对自己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提前的思考,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观察为手段,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教学研究。课例研究将会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并改进。我们进行的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离不开课例研究。它的活动方式是以同组成员的交流,讨论为主,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是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所以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研究目标的确定通过研究,我们力求达到:改进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探索一套改进老师教学方式、促进课堂质量的应用模式。 1、在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达到如下成效: (1)课堂上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课堂,让大多数学生形成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2)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各类学习资源,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补充、开发相关资源,使他们能够真正发挥学习主人公的作用。 2、在老师而言,我们预期达到: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教”与”学”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努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