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浅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浅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浅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浅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本文从昌都地区气象探测环境现状着手,提出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探测环境难点建议

1气象探测环境现状难点问题

昌都地区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8个;其中1个国家基准站、3个国家基本站、3个国家一般站、14个无人职守自动气象站、7个单站雨量站、1个探空站和5个土壤水分观测站。以前各站址周边是荒凉和人烟稀少的地方,随着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周边建筑物越来越密,越建越高,观测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考验。昌都地区气象局近年来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与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加强沟通,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近两年来,发现和及时发出限高告知书阻止了两起影响探测环境的县人民医院和新建居民楼案例。另外,为加强探测环境保护力度,在中国气象局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3年开始陆续投入资金,对昌都本站和各县气象局原有影响观测环境的业务楼和宿舍楼进行了拆迁。根据昌都市气象局近几年来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认为当前探测环境保护工作难点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社会公众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意识薄弱。

(2)相关部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配套规定欠缺。

(3)气象部门保护探测环境的法定保护手段有限。

(4)气象部门执法能力有限。

2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

探测环境保护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面对日益严重的探测环境受到威胁的严峻形势,要充分利用国务院赋予的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气象条例》以及新实施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高空气象观测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三项强标

等法律法规,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力求与地方经济建设不发生冲突,

五年级地方课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读本)

第一单元黔山秀水 在祖国的位臵,懂得“黔山秀水”的含义,看看为什么被叫做山的王国,体会美丽的喀斯特风光和宜人气候的精彩和可爱之处,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容:1、在哪儿 2、山的王国教学目标: 了解在全国的位臵,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南邻广西,西接,北连和。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最美丽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1、教学在哪儿 在全国的位臵,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南邻广西,西接,北连和。全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74.6万。现辖市、市、市、六盘水市4个地级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民族自治州和、2个地区,88个县(市、区),省会是市。 2、教学山的王国 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最美丽的风景画。山中还有无尽的宝藏,是我们人民生存的根。 境的山脉主要有西北部的乌蒙山、北部的大娄山、东北部的武陵山、中部的苗岭和中西部老王山五大山脉。 韭菜坪是乌蒙山的主峰,海拔2900.3米,它是的最高峰,素有“屋脊”之称。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这里是佛教圣地,有日出、云海、佛光、瀑布“四纸”。 娄山关位于大娄山脉,海拔1444米,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海拔2178.8米,在苗族人民心中是“雷公居住的地方”,是“神”山。 老王山也叫郎山,地处六枝特区,主峰海拔2127米。 第二课时 教学容:3、灵动的水 4、神奇的喀斯特地质公园教学目标: 了解境河流密布,湖泊相连,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980多条。的山,总是和绿水相伴;的水,总是和青山相依。山是水之家,水是山之魂。的许多喀斯特地质景观不仅是国宝,在地球上也时无价之宝。教学过程: 1、教学灵动的水 境河流密布,湖泊相连,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980多条。的山,总是和绿水相伴;的水,总是和青山相依。山是水之家,水是山之魂。光是梵净山就有“九十九溪”之说呢。人工湖和天然湖交相辉映,大大小小就有1000多个。地下涌泉数不胜数。瀑布各式各样,有“千瀑之省”的美称。它们相互映衬,使成为美丽的公园之省,吸引了国外的许多游客。 在的瀑布中,以黄果树大瀑布最为典型,它位于市镇宁县境的白水河上,高77.8米,宽101米,是中国第一天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 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草海,地处海拔2200米的威宁县县城旁,以水草繁茂而得名。作

(环境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 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 (气发〔2004 〕247号); 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 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 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 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

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2.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卫星地面接收站、闪电探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如下:

740、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编号:AP-117-TM-02 部门代号:TM 日期:2006年4月13日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经2006年4月10日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三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4) 第二章 一般规定 (4) 第一节 观测方式和任务 (4) 第二节 观测人员 (5) 第三节 时制和日界 (5) 第四节 对时 (6) 第五节 观测种别 (6) 第六节 特殊天气报告标准的制定和特殊天气的发布 (6) 第七节 观测时次 (7) 第八节 观测项目 (7) 第九节 观测时距 (8) 第十节 观测程序 (8) 第十一节 地面观测簿 (8) 第十二节 观测记录 (9) 第三章 观测场所 (9) 第一节 观测场 (9) 第二节 观测监控室 (11) 第三节 观测平台 (11) 第四章 观测仪器设备 (11) 第一节 基本要求 (11) 第二节 常规观测仪器设备的安装 (12) 第三节 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安装 (13) 第五章 云 (15) 第一节 云的观测 (15) 第二节 云的记录 (15)

第六章 能见度 (18) 第一节 主导能见度 (18) 第二节 气象光学视程 (19) 第三节 跑道视程 (19) 第四节 垂直能见度 (20) 第七章 天气现象 (21) 第一节 天气现象的观测 (21) 第二节 天气现象的记录 (21) 第八章 气压 (24) 第九章 气温和湿度 (24) 第十章 地面风 (25) 第一节 地面风的观测 (25) 第二节 地面风的记录 (25) 第十一章 降水量和积雪深度 (25) 第一节 降水量 (25) 第二节 积雪深度 (26) 第十二章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总簿和观测档案簿 (27) 第一节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总簿 (27) 第二节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档案簿 (27) 第十三章 附则 (28) 附件一 例行观测簿 (29) 附件二 特殊观测簿 (31) 附件三 事故观测簿 (33) 附件四 气象要素的单位和记录精度 (35) 附件五 云状记录简字表 (36) 附件六 天气现象类别种别名称和记录简字表 (37) 附件七 天气现象强度判定标准表 (38) 附件八 术语和定义 (39)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

高中地理中国地气候练习题

中国气候练习题 1. 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3.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A.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B.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 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读“中围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 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5.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 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下表数据,回答6~7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6. 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8.② C.③ D.④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 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8~13题:

8.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 D.地面强烈增温9. 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青岛到西安一带 D.上海到重庆一带 10.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12.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唐·刘禹锡)描写的降水类型应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14.有关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两北风 B.季风的交替季节是我国的主要降水季节 C.冬季风势力强.在我国各地都比夏季风控制时间长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15.下列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 B.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内的最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l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6~18题: --6-- 1月等温线(单位:℃) …26… 7月等温线(单位:℃) 16.甲、乙两地l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为因素 D.距海远近 17.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18.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7号令正式稿)

中国气象局令 第7号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于2004年7月1日经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二○○四年八月九日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高空气象探测——测风经纬仪

第一章测风经纬仪 第一节测风经纬仪的种类和性能 第二节测风经纬仪的结构 教学目的: 目的:掌握测风经纬仪的分类、性能指标和构成。 要求:掌握测风经纬仪各旋钮的位置、作用以及使用,能够迅速准确进行读数。 教学内容: 测风经纬仪的种类种类;性能指标;组成以及各部件的作用;读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旋钮所在位置和功能以及读数方法。 课后作业: 测风经纬仪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课后体会: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测风经纬仪的分类、性能指标、组成以及各部件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基本掌握读数方法,但还应加强读数精度和速度。 第一节测风经纬仪的种类和性能 种类:CFJ—1型、CFJ—2型和701型。 性能指标:常用测风经纬仪的性能指标。 第二节测风经纬仪的结构 组成:望远镜部分、读数装置、水平调整装置、照明装置和附件。(本教材以CFJ-1型测风经纬仪为例。) 一、望远镜部分 作用:跟踪气球,放大物影。 组成:主望远镜、辅助望远镜、进光反射镜、望远系统变倍手轮、中间镜组、目镜以及瞄准器等。

瞄准器:观测时瞄准气球用。 三棱镜:把物镜中映到的物象反射到目镜中,而使观测者看到物象。 目镜:观测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视力以及目标物的远近适当调整焦距,使物象清晰可见。 望远镜系统变倍手轮:用来改变镜筒内小反光镜的位置,达到主、辅望远镜转换(变倍)的目的。 二、读数装置 读数装置:由仰角刻度盘、方位刻度盘、仰角读数系统、方位读数系统、进光反射镜、分划板以及四个三棱镜组成。 仰角刻度盘: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盘上刻有-5°—185°刻度,每小格为1°。此刻度盘以水平轴为中心,固定在目镜筒上,并与物镜一起绕水平轴转动,指示出物镜指向的仰角值,观测者通过仰角读数系统,即可读出物镜指向的仰角示度。 方位刻度盘:由有机玻璃制成,沿顺时针方向刻有0°—360°刻度,每格为1°,固定在经纬仪基座的垂直轴上,当望远镜绕垂直轴转动时,方位刻度盘保持不动,指示出望远镜指向的方位值,观测者通过方位读数系统即可读出物镜指向的方位角示度。 分划板读数游尺结构:游尺上排是仰角刻度,下排是方位刻度,均以分划板读数游尺上的零刻度线为读数指标,整个分划板读数游尺相当于1°,是用来读取小数的。 三、转动装置 由仰角转动手轮、方位转动手轮、方位盘固定螺旋和方位归零手轮组成。 方位盘固定螺旋:固定方位刻度盘。 方位归零手轮:调整方位刻度盘的位置。 四、水平调整装置 水平调整装置:由一个管型水准器和三个水平调节螺旋组成。 水平调节旋扭:使底座升降,以便使经纬仪调至水平。 五、附件: 由三角架、指南针、滤光镜、照明装置、太阳罩、毛刷、小工具等组成。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在民用领域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各系列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民用领域卫星系列 (1)“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通信卫星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中国这一系列至今共发射了十颗卫星,为通信、广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其中东方红一号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到2000年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现今,中国实验性的发射了“鑫诺”及“亚太”系列通信卫星,成为下一代中国通信卫星主力军。 (2)“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该系列包括“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此前已分别发射了三颗和两颗卫星,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进行过4次和3次发射,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中国在1997年6月10日发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甲,并于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2000年6月25日又发射了风云二号乙。2004年10月19日又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3)“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形成时间较长,包括六颗卫星,分别是:一九七一年三月发射的“实践一号”;一九八一年九月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一九九四年二月发射的“实践四号”;一九九九年五月发射的“实践五号”。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申报,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本文件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通过气法函【2019】58号文件于2019年9月30日下达给本单位,标准中文名称为《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英文名称为《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Acid Rain Measurement System》,项目编号为QX/T-2020-18,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1)归口。 2.协作单位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浙江省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广西自治区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北京华云东方探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云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为潘志东、毛传林、艾红晶、柳世波、吴程、刘雯、王壵、贾小芳、吴静、周怀刚、索朗多布杰、苏雪燕、张鑫、杨安良、廖桉桦、王建森、于丽萍、王剑琼、于大江、何芳、贺文煌、刘鹏、宋庆利、李静锋、宋扬、刘银峰、胡烟华、傅昂毅、禹胜林、胡德云、张万诚。 其分工如下: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2018年3月-2018年5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并查阅和汇总了国内外酸雨观测的方法、设备、指标等相关文献。 2018年6月-2018年7月,查阅资料以及参加培训,学习标准编制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2)立项申请阶段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拔);宙是时间——四维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 3He)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小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海拔:高强或低弱(大气的削弱)天气状况:晴多阴少日照时间:长多短少太阳活动类型大气层结构标志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强弱气候耀斑色球 最激烈电离层(无线电)太阳风日冕磁场(指南针)注: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 6371Km 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观察仰角=北半球地理纬度(举例)

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 90;北极点只有南;南极点只有北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一度 111 Km 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 时与 180);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太阳高度:日变化:夜小于 0;日出、日落等于 0;白天大于 0;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正午(地方时 12 时)太阳高度: H=90°-│A±B│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A 为所求点纬度;B 为直射点纬度;A 与 B 同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 0 时与 12 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3.21-9.23)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 与 9.23 这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昼长=日落-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GPS高空探测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中国气象观测网

附件1 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 功能需求书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 为规范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研制和生产,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了《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功能需求书》。 本需求书针对综合应用北斗和GPS导航卫星双模的高空气象观测体制,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要求、结构与组成、基本功能、技术性能。 系统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必须遵从本功能需求书。 本功能需求书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目录 1 总体要求 (1) 2 系统组成 (1) 2.1 探空仪 (2) 2.2 地面信号接收和处理设备 (3) 3 系统功能 (3) 3.1 探空仪 (3) 3.2 地面信号接收和处理设备 (4) 3.3 软件系统 (4) 3.3.1 放球操作 (5) 3.3.2 探空数据处理 (5) 4 技术性能及其指标要求 (5) 4.1 工作频段 (5) 4.2 观测范围 (6) 4.3 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 (6) 4.3.1 探空仪定位 (6) 4.3.2 风矢量速度 (6) 4.3.3 气温 (6) 4.3.4 相对湿度 (6) 4.3.5 气压 (6) 4.3.6 风向 (7) 4.3.7 风速 (7) 4.4 探空仪 (7) 4.4.1 结构要求 (7) 4.4.2 测量传感器 (8) 4.4.2 测风模块 (8) 4.4.3 发射机 (8) 4.4.4 数据传输速率 (9) 4.4.5 电池 (9) 4.5 地面信号接收处理设备 (9) 4.5.1 天线类型 (9) 4.5.2 天线抗风能力 (9) 4.5.3 接收灵敏度 (9) 4.5.4 电源 (9) 4.5.5 电源适应性 (9) 4.5.6 接收设备与天线距离 (9) 4.5.7 计算机 (9) 4.5.7 连续工作时间 (10) 4.6 探空仪检测箱 (10) 4.7 可靠性和维修性 (10) 4.7.1 可靠性 (10) 4.7.2 维修性 (11)

翡翠雕件寓意大全

一、观音和佛公 佛和观音:中国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人们都相信佩带佛、观音能逢凶化吉,保佑平安,并赐来福运。南方有男戴佛公,女戴观音之分;北方有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说。笑佛保主人心境豁达、事事顺利、快乐、多福、健康。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url] 二、钟馗:传说钟馗能捉鬼。民间在屋内挂钟馗的画像,可以镇宅辟邪挡灾 [/url] 三、寿星公:寿星公即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之一。翡翠寿星送老人,即祝 愿老人健康长寿 四、刘海:与铜钱或蟾一起寓意刘海戏金蟾或叫仙童献宝。

五、渔翁:是传说中一位捕鱼的仙翁,每下一网,皆大丰收。佩带翡翠渔翁,生 意兴旺,连连得利 六、八仙:他们各有仙术,生活得吉祥如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七、童子:童子天真活拔,逗人喜爱;有送财童子,欢喜童子,麒麟送童子。 八、凤凰:为百鸟之王,用来象征明君的威德,羽毛极美。象征美丽人生 九、狮:兽中之王,代表官位极高能辟邪护正。佩带翠雕狮坠,象征厚官进禄, 威武勇猛,生龙活虎,事事如意

十、麒麟:是灵兽的一种,能辟邪,使人逢凶化吉,得贵子,兴家业 十一、鹿:与禄字谐音,象征吉祥长寿和升官之意。 十二、蝙蝠:蝠字与福字谐音,代表福气;五福代表:福、禄、寿、喜、财。 十三、獾:寓意欢欢喜喜 十四、螭龙: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又叫螭虎

十五、龟:被视为延寿的吉祥动物;象征:健康长寿,坚贞不屈。 十六、鹤:雕鹤的翠件多用于祝寿;象征健康长寿 十七、鸳鸯:比喻为夫妻恩爱情笃,一生相随。 十八、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它的到来,必有喜事到 十九、金鱼:代表金玉满堂,年年有余,丰衣足食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0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附件3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中国气象局 2010年5月

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为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本考核办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考核办法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刘凤琴、陈益玲、许正旭、张宇、郭启云、杜晓斌、侯维峰、孙宜军、奉超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 前言 一、考核目的 (1) 二、考核要求 (1) 三、考核内容 (1) 四、观测质量统计规定 (3) 五、综合业务评分(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指数) (8) 六、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报送规定 (11) 七、附表 (11)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台站业务质量和观测业务人员“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考核办法适用于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探空系统等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是对高空气象观测前期准备、观测操作、数据处理、设备保障等全过程的业务质量考核,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及统计要求,是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及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考核目的 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 二、考核要求 (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和个人,在进行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时,均应严格按照本考核办法进行观测业务质量考核。 (二)业务质量考核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三)台站要按照统一的业务质量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5),逐项统计填报台站和个人业务质量,并作为台站业务档案保存。 (四)按照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的原则,业务质量考核可与各地制定的奖惩制度挂钩。 三、考核内容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以观测质量、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重放球和系统故障五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具体统计方法和达标标准如下:(一)观测质量 观测质量分为台站观测质量和个人观测质量两部分,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公务员常识大全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公务员常识 大全 1.热带有几个季节? 2个 2.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3.“海的女儿”是哪个城市的城徽?哥本哈根 4.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是哪一星系?椭圆星系 5.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当时哪国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尼伯尔 6.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7.以下哪座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妙应寺白塔 8.称为“数学之神”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 9.“薛涛笺”产生于哪个朝代?唐 10.产生海水潮汐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引力 11.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天体 12.以下哪项不是天文学主要研究对象?气象 13.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多少个星座?88个 14.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 15.加拿大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几?第2 16.我国最东边的城市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 1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1789年7月14日

18.面临江上大风大雨时,吴六奇唱的是哪出戏《沉江》 19.吴六奇死于何人之手?归钟 20.非洲产量和储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是:黄金、金刚石 21.尼日尔河位于:非洲 22.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整个非洲面积的:1/3 23.非洲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尼日利亚 24.非洲热带草原上最典型的动物是:斑马、长颈鹿 25.非洲的第一大河是:尼罗河 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 27.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 28.下列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人的故乡 29.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运往海地,发生在:16世纪 30.岛屿数量最少的洲是哪个洲?非洲 31.非洲英雄马赫迪是哪个国家的?苏丹 32.“杀龟大会”的“龟”是指:吴三桂 33.吴三桂在清朝初期在哪里宣布独立?云南 34.太阳在那一天离地球最远?夏至 35.太阳表面温度大约多少?6000度 36.日冕的内层温度约为多少?100万摄氏度 37.太阳的大气主要有几层?分别为?3层;由外到内分别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38.太阳系中行星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三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已被修正].doc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已被修正] 发文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5号 发布日期:1998-10-9 执行日期:1998-10-9 生效日期:2002-9-24 第一条为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提高气象预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保证气象台站的探测设施避开各类干扰,准确获取大气状况信息所必需的场地和空间。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法律、法规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有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二)参与审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 (三)审批、呈报气象台站的迁移方案。 (四)查处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对未达到国家和本省有关气象探测环境规定的气象台站,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或者盗窃、损毁气象探测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应当纳入当地的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无线电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审

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气象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予以改进。气象主管部门应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标准和具体范围报送气象台站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 第八条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并依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太阳辐射观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二)国家基本气象站、省基本气象站,其周围孤立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分别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八倍和三倍;其周围成排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三)高空气象探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探测场的遮挡角应当小于5度;其制氢室的周围五十米范围内不得建设住房、办公设施等建筑物或者设置火源。 (四)天气雷达站,其主要探测接收方向的遮挡物与雷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