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的7个特点

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的7个特点

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的7个特点
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的7个特点

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的7个特点

1

乐队编制

流行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大部分是以电声为主,如电吉他(E.Guitar)、电贝司(E.Bass) 、电钢琴(E.Piano)、电子琴(https://www.doczj.com/doc/7c3595102.html,an)、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电子鼓(E.Drum)等等。除了这些特殊的电子乐器外,其他管弦乐队编制里用到的乐器流行音乐也都可以用。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弦乐组,如小提琴(Vl.)、大提琴(V.C)和中提琴(Vla),在这里倍大提琴(Bass)极少用,因为流行音乐的电贝司(E.Bass)是借助于电声扩音机扩音的,一把电贝司就足以支撑一个大乐队,而不像传统管弦乐队是根据编制大小来决定配备多少把倍大提琴的。因此,不管多大的流行乐队都习惯只用一把电贝司便够了。

民谣吉他(F.Guitar)即木吉他,在慢板和抒情的歌曲中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用木吉他的时候都是习惯于写两声部,用不同的旋律位置演奏。因为只有用这样两部的和声叠置方式才能使木吉他产生更多的高音谐波,以增加其穿透力与空间感,使音乐显得更富有诗

意、缥缈、抒情等等。

在一些格调比较高雅、讲究内涵与深度的歌曲中,一般喜欢使用真钢琴而不是电钢琴。铜管组也是流行音乐经常使用的乐器。主要使用的是小号、长号还有圆号。至于它们的和声组合、音色结合等与传统配器法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演奏员的演奏法。最好的方法是听听国外流行音乐的唱片或盒带,注意他们铜管演奏者追求的音色与演奏技巧。木管组在流行音乐中较少使用,主要使用的是电子合成器,它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混合音色,它的效果比木管组所有的结合加起来还要丰富得多。萨克斯管(Saxophone)

是流行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

特别是在美国的爵士乐中,往往需要很多支萨克斯管,例如,高音萨克斯管(Sopranino

Sax)、次高音萨克斯管(Soprano Sax)、中音萨克斯管(Alto Sax)、次中音萨克斯管(Tenor Sax)、上低音萨克斯管(Baritone Sax)、低音萨克斯管(Bass Sax)等。现在一般常用的是中音萨克斯管(Alto Sax)和次中音萨克斯管(Tenor Sax)。它们还

经常与铜管组合在一起使用。

2

平行五度,平行八度

如果按传统和声的规则这样的平行进行是不允许的。但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经常可以见到

这种进行,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色。

因此,传统和声的这条平行原则在流行音乐中不大适用。我们在编配和声时两个外声部的进行将会有更自由的选择余地。但是,其他内声部与所有的和弦连接则还是要严格遵守传

统和声的原则的。

3

和弦的低音

任何独立使用的和弦均用原位根音位置,这似乎是流行音乐编配和声时的一种习惯用法。除了经过性和弦、辅助性与延留性和弦外,几乎从没有见过独立使用和弦的转位作低音。这可能与物理现象泛音列的震荡有关系,因为流行音乐的低音乐器往往是电贝司,这是因为电声乐器的泛音震荡特别强烈,如果不用和弦的根音位置而用其他转位作低音的话,它的泛音不但得不到支持而且还会与和弦音相互抵触显得极不稳定。所以,流行音乐往往需

要用和弦的根音位置做低音。

4

节奏

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最大区别恐怕要数节奏了。流行音乐的节奏千变万化,异常丰富。

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都离不开鼓,只要鼓一响就决定了该曲的节奏型。这也和中国戏剧里的曲牌一样,流行音乐也有特定的各种节奏类型。如波尔卡(Polka)、华尔兹(Waltz)、摇滚(Rock and Roll)、摇摆(Swing)、爵士乐(Jazz)、迪斯科(Disco)、探戈(Tango)、

伦巴(Rhumba)、桑巴(Samba)等等。

因此,我们如果要为流行音乐配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要做好这

一步,配器者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1)尽可能地掌握较多的节奏类型,以便为节奏的选择留有充分的余地。

(2)当拿到一首陌生的歌曲时,能够较快地为其选择一种最适当的节奏型(节奏与歌曲

的内在韵律相吻合,风格相一致)。

(3)将这种节奏型用电声乐队的伴奏完美地表现出来,即编配到具体的节奏组合声部。在这三条中,第二条是比较难掌握的,这种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当然节奏型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我们在一首曲子中从头到尾都是用一种节奏型,但在乐句的中间这些固定的节奏型还是必须跟着主旋律的重音

(Accent)而作变化的。

著名轻音乐专家屠巴海先生就说过:

“如果你要配器的乐曲是一首已为人们熟悉的乐曲,那你不妨就认真地把它原有的伴奏节奏听写下来。如果改变原有节奏,请仔细推敲后再动笔。如果你对一首新曲的伴奏确定不下来时,请你用一架小电子琴,用它上面已编好的各类节奏试一试,说不定你会找到满意

的答案。”

总之,我们只要掌握住流行音乐的节奏精髓,便可以创造出更适合表现我们自己音乐内容

的新的节奏型。

5

和声

为流行音乐配置和声,一般以传统和声功能体系为基础,即以正三和弦为主,辅之以副三和弦,运用少量的七和弦及变和弦(在爵士乐或摇滚乐中,也有以七和弦为主导和弦的)。

(一)和声语言要尽量简洁

这一条很重要,尤其是当配器的色彩体现在音色和节奏上时,朴素的和声往往起着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对一些流行歌曲,只用三个正三和弦配和声就足够了,而滥用副三和弦,反

而会破坏歌曲的风格和统一性。

如著名西班牙歌曲:《鸽子》,从头至尾只用两个和弦,增加任何一个其它和弦,都会

立刻破坏整个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要把握好和声节奏的快慢张驰

一般的要求是,在情绪热烈、节奏欢快的歌曲中,和弦更换的频率宜慢不宜快;而在速度较慢的段落中,和弦的变化可以积极些,适当加进一些变和弦与七和弦。

(三)和声的功能性和色彩性的运用

在劲歌中或在歌曲推向高潮时,往往应突出和声的功能作用,多用四、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运用属(或临时属)和弦向主(或临时主)和弦的倾向性,以达到和声力度上的要求。而在抒情的落段中,有时可以突出和声的色彩作用,这时常用三度关系的和弦连接。象Ⅰ→Ⅲ、Ⅰ→Ⅵ、Ⅵ→Ⅳ、Ⅴ→Ⅲ等进行,如果,恰当地运用,均有良好的效果。

6

层次

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在传统管弦乐里是没有的,那就是“四大件”,也叫节奏乐器(Rhythm Instrument)。它们是爵士鼓(Jazz Drum)、吉他(Guitar)、低音吉他(Bass)、钢琴(Piano)、电子琴(https://www.doczj.com/doc/7c3595102.html,an)或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或者统

称为键盘乐器(Kcyboard)。

如果我们对这个节奏层次运用得好,即使不再增加其他乐器,它的效果也会令人满意。因为这“四大件”基本上已可以代表一个大乐队了,甚至连弦乐器和管乐器也被键盘乐器模仿的声音而取代了。特别是现在欧美的一些重摇滚乐队(Hard Rock)一般都只使用这四

类乐器。

然而,在亚洲以日本、香港、台湾为首的一些流行乐队,还有灌录CD唱片的流行乐队大都习惯使用“四大件”加管弦乐。因为,这样的乐队表现力更为丰富。除了“四大件”这个层次外,其他乐器的使用手法与传统管弦乐配器法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传统配器法对层次要求的一些要点如主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色对比、音区距离、使用乐器份量的平衡关系等等,这些要点全都适用于流行音乐。而且,运用我们所掌握的传统配器法知识还可以将“四大件”这个层次与其他乐器的层次结合得更加美妙。

7

色彩

通过和声、节奏、音色或者三者结合等手段都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色彩。但这里主要谈的是传统管弦乐配器法中没有的电子乐器的音色色彩。由于当今世界使用了新的电子科学技术,发明了电子合成器(Synthsizer),只要给它一个声音它便可以模仿成一模一样的声音,而且还可以把这个声音作任意的变化并可以出现在任何的音高上。

在电脑音乐迅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音色,创造一些人们想象不到的音色效果。要想领略一下这方面的音色效果,我们不妨听听法国作曲家米歇尔·让(JeanMichet Jarre),还有日本作曲家喜多郎(TenJikokitavo)的音乐作品。他们的音乐全都是使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的。通过他们的音乐你将会发现电子音乐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变幻和丰富多彩。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使用了电子乐器后,它的色彩变化将是无止境

的。

以上谈的几点都是与传统配器法所不同的一些较突出的特点。流行音乐的配器手法也跟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变化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许多手法都是出自于传统的配器法,古典音乐的作曲技法本身已包含着所有音乐技术的精华。只要我们拥有扎实的古典音乐基本功,不管新的音乐形式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取其精华进行再创造。音乐制作学习

动态与压缩器

问题:录制人声音轨时总是感觉不到位,听起来有点太硬,又显得太软,始终得不到足够的冲击力。

解决方式:首先控制该轨道的动态,衰减最大波峰与平均电平间的那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人声音轨,得到丰满而有冲击力的音色。同时,最大波峰值降低后,整体音量又有了提升的余地。这就是为什么该用压缩器。在音频软件中,你可以衰减一些峰值,因为有很多最大峰值可以适当削减,但对音质并无影响。

缺陷:通常,音轨的动态受到控制后,声音会因动态的收缩而产生张力,但同时高频也会随之损失,声音会显得呆滞、黯淡。有得必有失嘛!所以,压缩器的调整在正式录音前必须反复试验。这有时候的确很费时间的,但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完全可以凭直觉来测定。(哈哈,到那时候又要玩创意了。可别小看压缩器的处理能力,高手绝对可以在压缩器上玩音色创意的!)

浅谈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配器手法

浅谈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配器手法 中文摘要 音乐一直都是我们时代进步的标志,很多的艺术都是来源于音乐的产生,在我过流行音乐已经有了好几个世纪的发展,流行音乐不仅仅只是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和眼睛,流行音乐已经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多,很多的研究都是偏向流行音乐的曲调以及内容,但是本篇论文我主要是通过对流行音乐在创作中,常用的配器的手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于流行音乐多元化不断发展的展望,这样的分析也许只是片面的分析,但是对于音乐的那种配器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流行音乐;配器;音乐手法

目录 一、配器简述及其重要性 (2) 二、简述流行音乐中主要的配器及其手法 (3) (一)吉他及其应用 (3) (二)贝司及其应用 (3) (三)键盘及其应用 (4) (四)鼓及其应用 (4) 三、总结 (5) 参考文献 (5)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但已经成为现在大众文化的主流,并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流行音乐作曲家和制作人,对新生的音色和效果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并把这些新生的事物推向前沿。而听众对这些新内容也总是很乐于接受,并视之为一种时尚。现代流行音乐使用到的乐器很多,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都有涉及。但一般乐队中最多的还是人们常说的四大件:吉他、贝司、键盘和鼓。就这四件乐器,能够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各种音乐来。在这里,只能对这些乐器做一般性的了解和分析,而实际的应用和编配则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去完成。 一、配器简述及其重要性 配器的字面含义,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立;它的拓展意义,是指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另外,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染色”和“渲”,而在于“染”。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于骨架声部的活动,后者则在基于骨架声部和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创造”。也有学者用“独立性装饰”和“非独立性装饰”。来形容配器理论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维度”的配器情况。 在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中,音乐的配器已经慢慢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但是很多的音乐配器共同融合,很容易就会对于音乐的演奏以及音乐的不同曲调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流行音乐中运用配器,是对于流行音乐的一个新的解释,也是在不断发展的音乐艺术中,流行音乐已经开始慢慢的向着多元化以及市场化不断的发展,满足越来越多听众对于流行音乐的需求,流行音乐也在不同的配器的演奏中尝试一些新的流行元素。 二、简述流行音乐中主要的配器及其手法 (一)吉他及其应用 电吉他是以琴弦振动作用到传感器,并把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由扩大器传至扬

作曲技术理论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书目 (1)

作曲系作曲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指挥专业、视唱练耳专业 本科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读物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书籍 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2、杜布瓦《对位与赋格教程》(上下册) 3、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 4、《中国传统民歌艺术》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外书籍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China—A Macro History) 2、许倬云《万古江河》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专业书籍 1、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 2、识别乐谱《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二、三、四册,外国作品一、二、三册)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理论》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外书籍 1、《中国美术史》 2、《西方美术史》 大学二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陈铭志《赋格写作教程》 2、《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 3、《现代乐器学》 大学二年级课外书目 1、《中国美学史》 2、《西方美学史》 3、《艺术创作美学》 大学三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吴祖强《论曲式与作品分析》

2、怀特《音乐分析》 3、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共3册) 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 5、《现代音乐概论与欣赏》 大学三年级课外书目 1、《社会学与生活》 2、《心理学与生活》 3、《中国社会思想史》 大学四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程》 2、杨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 3、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4、袁静芳《民族器乐》 大学四年级课外书目 1、《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 2、佛洛依德《论宗教》 3、《人类学与生活》 4、《中国文化心理学》 大学五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一、二册) 2、柏辽兹《配器法》(一、二册) 3、浏览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中的管弦乐总谱 大学五年级课外书籍 1、《音乐人类学》 2、《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 3、《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流行音乐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自然不会陌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补课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 在苏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但发展到今日,流行音乐以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它之中已经慢慢的衍生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乐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旋律也较为简单,大多朗朗上口。不过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也不乏标新立异、艰涩难懂的歌曲。流行音乐四个字已经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如今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及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的心中流行音乐的地位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音乐。而现在,流行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也拥有者不输给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 提到流行音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他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被无数明星效仿。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全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简称MJ。杰克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被誉为流行乐之王,是流行音乐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整个现代流行音乐史缔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作为一名极为优秀的艺术家,出色的音乐全才,他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舞蹈、舞台表演、时尚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非凡的影响力,他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人,亦是世上为人所公认最受欢迎和最多支持者的艺人。他拥有15座格莱美奖、26座全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艺人,包括“世纪艺术家之一”)、拥有17首美国billboard榜冠军单曲。他的专辑《Thriller》是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总唱片销量已达亿张(截至2006年底)。2012年官方公布迈克尔·杰克逊唱片总销量已近10亿。这一切都表明了,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商品,他的音乐已经成为的一种无形的艺术品。他充满磁性的声音、他的摇滚中的激情洋溢、他慢歌中的真挚情感都深深的打动了他的每一个歌迷。我个人也非常的喜欢他的音乐,事实上,比起传统音乐我更喜欢像他的音乐这样的流行音乐。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和我观点是相同的,流行音乐与我们更为特近,也更能打动我们。 流行音乐大多取材于年轻人的生活,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叙述一个故事、一种观点,贴近于我们的经历,因此也更能打动我们。周杰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福建泉州,华语流行歌手、着名音乐人,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创作歌手,唱片亚洲总销量超过31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其音乐突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主题形式,开创了多元化音乐创作和现代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出道至今人气长盛不衰,稳坐如今亚洲流行乐坛第一把交椅。 他的音乐大多都是描写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内容真挚、动人。就像《七里香》、《后退》、《半岛铁盒》、《彩虹》等等,至今仍然广为传唱,是很多人播放列表中反反复复循环的经典歌曲。而他所开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也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创造性的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了流行音乐之中。在加之方文山通俗中又带有诗词韵律的唯美歌词,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比如《青花瓷》、《东风破》、《兰亭序》、《烟花易冷》等等。 流行音乐中虽然不乏精品,但是作为一种商业产物,其中却也充斥着相当多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而为了迎合大众对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借助于网络的普及,网络歌曲也就诞生了。

管弦乐队的配器弦乐组的色彩

管弦乐队的配器弦乐组的色彩弦乐组的色彩手段: 在管弦乐队的配器中,弦乐组是基础,他的色彩手段有: --弦乐的拨弦(Pizz) 弦乐器的拨弦发音短促,尤其在他的高音区,音色发干,音响共鸣小,而 中低音区的音色却非常结实,浑厚,共鸣好。弦乐器拨弦有以下几种结合形式: 1:拨弦与拉弦相结合,这种形式多用在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上,一般是倍大提琴的拨弦重复大提琴演奏的旋律从而达到使大提琴的旋律线条清晰节奏明快 的目的。在高音弦乐器上也可以用一部分乐器拨弦与另一部分乐器的拉奏相结合,一加强旋律的轻快,明朗感。 2:拨弦乐器有木管长音相结合会使音响清脆明亮,先敲击小钟一般,拨弦与长音的重复可以采用声部完全或不完全的重叠形式,也可以采用在不同音层 上重叠的形试。 3:有拨弦可以模拟民间乐器。 --弓杆击奏法(Col Legno) 他的音响干涩刺耳,这种方法用的不多,有的时候可以产生一种恐怖的音响:将拉弦奏法,拨弦奏法及弓杆击奏法结合,粗糙干枯的音响给人一种生硬,冷酷,目无一切的音乐形象。 --*琴马奏法(Sul ponticello) 这样的奏法音色粗糙,沙哑,缺乏光彩和优美的音响。 --使用弱音器(Con Sord)

弦乐加了弱音器后,是优美明亮的音色变得暗淡而朦胧,有蒙上一层纱的 感觉,给人一种忧闷而神秘的感觉。 --泛音奏法 泛音的音响清晰,音色飘渺似笛声,利用泛音一方面可以扩大乐队的音域,还可以表现宁静,遥远的意境。 --独奏的应用(Solo) 在乐队中,弦乐器独奏有三种表现意义,1:为了突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并有高度演奏技巧的乐句,2:独奏与乐队的全奏达到具有鲜明的音响对比,3: 为了完成某一音乐形象的刻划。 使用独奏应当注意独奏乐句与伴奏声部在音区,音色上的关系以及各种乐 器的配合,选择等。一般情况下,当独奏乐器出现时,铜管乐器最好要避免, 伴奏织体在音区上应远离独奏声部。 --分部奏(div.) 弦乐组分部奏以后,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纯音色织体结构,利用弦乐 的分部奏可以创造出光彩夺目,变换无穷的管弦音响色彩。 木管组的色彩手段: 木管组的每一件乐器在音响色彩上是各不相同的,总的来说,长笛有明朗,活跃,悠扬的特点,双簧管富有歌唱性或田园风格的特点,单簧管的灵活性与 强弱对比变化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大管具备诙谐而富于弹跳性的能力,要充 分利用木管乐器这些表现能力,利用他们不同的音响色调,在创作中组织各种 音响关系,产生出丰富多样的管弦色彩。 --跳跃性的对照:他是木管乐器的一大特点,因为跳跃的音程对于木管乐 器吹奏来讲是比较稳定可*的,不同音区又有不同的音色变化,这是弦乐和铜管不能相比的。 --色彩性的和弦变换:

论双排键电子琴的编曲

第29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Vol. 29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7 ────────── 收稿日期:2006-12-13 作者简介:朱峰(1977-),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 - 153 - 论双排键电子琴的编曲 朱 峰,邢英莺,刘海成,庞纳丽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通过讲解双排键编曲的技巧,论述了编曲的步骤安排,音色的搭配技巧,各种功能的配合运用,对编曲的强大功能进行了深入挖掘。 关键词:双排键;编曲;缩谱;音色 中图分类号:J6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3-0153-02 双排键可以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发出不同组合的各类乐队的逼真效果,这是它相对于其他乐器的最大优势。这样的功能,是由它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特殊的发音原理以及复杂的前期创作、编辑模式决定的。双排键所有的乐曲必须先经过非常细致的编辑,包括对总谱的缩编、音色的选用,以及对音量比例、混响、声相等方面的调节,并把这些储存在音色盘中。编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所以它被作为学习双排键必修的一部分课程。 一、对管弦乐总谱的科学研读 编曲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这是编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对总谱进行仔细地研读,这包括“泛读”与“精读”。“泛读”,指掌控所编乐曲的整体轮廓,包括它的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织体,配器的安排布局,薄厚、色彩、浓淡对比,还有各个乐段的音色特点、情绪变化的过程,和声的走向、组织、色彩搭配,每样乐器在和声中的具体位置,曲式的安排等等。“精读”,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1)作曲家所采用的乐队编制。双管制管弦乐队与三管制管弦乐队或混合型乐队在演奏的实际效果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直接关系到编曲中音色的选配;(2)作曲家纵向分配给每一个乐器组的和声比重。这关系到缩谱时声部的选择取舍。(3)乐曲中横向的乐器组合搭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呈现出无限延伸的形态、色彩变化。 二、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1.配器法的运用。配器法在各时期的概念和特点是不同的。18世纪,配器法(orchestration )的主要意图,是制造优美的声音。一般来说,音调较高的乐器演奏主旋律,而低音乐器则提供节拍性的伴奏,而中音乐器则担任和声的配合任务。到18世纪末,这种搭配合奏的方式已经过时,而由管乐器单独奏出对比性强的乐节,或在一群乐器中出现一独奏木管的乐节,这时已是非常普通的事了。在19世纪, 则强调配器法的注意力转变。作曲家不是利用管弦乐器产生优美的声音,而是利用它们制造奇特的音响效果。所以,改编不同时期的作品,就要考虑到不同时期关于配器法的运用,同时也要考虑到声音色彩的运用,声音的色彩原理,似乎特别有吸引力,而配器作曲家则常常被比作调色作画的画家。某种乐器的独特声音,即音色(timber )一直是用颜色的名称来描述的。 总谱的乐队编制表展示给我们全曲的乐器配置、乐器种类与乐器数量,了解这首乐曲所使用的乐器种类以及每种乐器的数量,是掌握总谱的整体框架的有效途径。一般的管弦乐队由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打击乐组构成。木管组的主要乐器有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等。铜管组的主要乐器有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弦乐组的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打击乐组的成员有定音鼓、三角铁、木琴、颤音琴等,管弦乐队中常用的有定音鼓和三角铁。 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主要分为双管制和三管制两种,双管制是指乐队中的木管乐器每件乐器由2人组成,其他乐器也采用与之相平衡的数量,这种编制的乐队规模较小;三管制是指乐队中的木管乐器每件乐器由3人组成,其他乐器的数量也与之相平衡,这种编制的乐队规模较大。 编曲时,对于总谱段落中比较重要的乐器要保留,例如某一段音乐,弦乐组和木管组同时演奏旋律,木管一般是作为色彩陪衬的,选用音色时可以省略;又如在比较强的全奏中,要尽量保留铜管音色,因为它是乐队力量的支柱。 2.和声法的运用。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论的一般观念而论,和声是与对位(即通常所说的“复调”)相对应的技术范畴。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一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中,和声一直被看成是对位的基础。和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本属

00732简明配器法

课程名称:简明配器法课程代码:0073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配器法基础教程》是音乐教育、作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了解、分析、配置交响乐作品以及民族音乐乃至电声乐队的全面掌握运用的专门技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各种乐器的基本性能,对管弦、打击乐织体音响有较全面的认识和配置能力,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为今后工作中组织排练中小学管弦乐队、电声乐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配器法基础教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高等理论实践课程,是加强文化修养的必修科目,与钢琴、和声、曲式分析、复调等课程有着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管弦乐队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乐队常用乐器并识记意文简称,认识乐器组、乐队编制以及乐队音响的表现要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音质、音色。 理解:音区、密度、厚度、声部排列、力度。 第二章弓弦乐器与弓弦乐器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识记:弓弦乐器的构造、定弦、音域、音区、音色、指法、把位、弓法、特殊演奏法。 理解:单声部旋律配置、八度重叠。 应用:八度分层重叠的组合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合唱型四部和声的基本写法。 第三章木管乐器与木管乐器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木管乐器的构造与发音原理,了解软音质、硬音质的组合效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移调乐器、单簧管的记谱。 理解:木管合唱型四部和声单管式与双管式的组合。

应用:和声配置。 第四章圆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F调圆号移调记谱法,以及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其特殊的演奏技巧改变音质。 第五章木管乐器、圆号与乐器组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小规模配合的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应用:掌握组合时双方的大致力度比例关系以及异组组合多声部和声结构所采用的方法。 第六章铜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铜管发音的原理与构造以及不同音质的组合效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合唱型四部和声的铜管乐组合。 应用:和弦的配置。 第七章打击乐器及其在乐队中的运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固定音高打击乐器、非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它们具有的发声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固定音高和非固定音高的记谱方法。 第八章管弦乐全奏中的音质组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单声部与加厚式的多声部的音质组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铜管与木管、铜管与弦乐、木管与弦乐组合的不同效果。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流行音乐配器

编曲配器一.流行(摇滚)歌曲的结构.(以后流行和摇滚一起讲.因为这两种编配方法基本一样) 按声部分:(为歌曲划分声部是为了给乐器分类方便讲解各类乐器的配器法则) 1-流行音乐: 高音声部(木.电吉他键盘其他) 中音声部(木.电吉他键盘) 低音声部(电贝司) 节奏声部(架子鼓) 2-摇滚音乐: 高音声部(电吉他) 中音声部(电吉他) 低音声部(电贝司) 节奏声部(架子鼓) *3-交响音乐: 高音声部(小提琴竖琴管.笛.钢琴. 其他) 中音声部(中提琴) 低音声部(大提琴.低音提琴) 节奏声部(其他打击乐器) 问题:为什么流行音乐里低音声部要用摇滚电贝司而不用古典大提琴呢?

回答:因为电贝司有一个特点:强劲有力延时性长 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 按演奏方法: 1-主音乐器:电吉他木吉他钢琴(右手)电子琴(键盘类)电贝司(很少用)萨克斯等其他旋律性乐器 2-和声乐器:电吉他木吉他钢琴(左手)电子琴(键盘类)等的和弦性乐器 3-低音乐器:电贝司(现代流行音乐主要乐器) 4-节奏乐器:架子鼓为主的敲击乐器(当然也可以加些比如牛铃之类的小型打击乐器) 以上编配法看出: 在流行.摇滚中. 高音声部:又叫旋律声部.是音乐旋律所处的位置.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 中音声部:又叫和声声部.是音乐中衬托.美化旋律的各种伴奏织体所处的位置. 低音声部:是伴奏部分低音所处的位置.该声部进行的原则是做有规律的运动. 节奏声部:是打击乐所处的位置. 起到引导歌曲节奏感觉和情绪变化.该声部音高横贯全部声部. *在交响中. 中音声部以及各音声部基本进行于复调.在横向各自旋律性发展.在纵向则形成和声关系. 二.歌曲基本编配法则。 一歌曲的高声部编配: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一)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以统称“四大件”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以及“配器法”为核心课程构架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专业(主)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技术理论各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①,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中某一个方向为专攻,兼修相关方向或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与辅助;第二类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专业及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音乐专业、指挥专业等等)的本科生,“四大件”是他们专业学习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第三类就是这里要重点讨论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其教学对象主要是非作曲系的音乐各专业方向特别是音乐学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各专业方向的本科生,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的部分内容/方向/课程作为基础课。 经过近八十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国专业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完备的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前述第二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显着———这与各大音乐学院作曲系都把作为本科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四大件”的教学,看作安身立命之本而给予高度重视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在前述三类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作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还是共同课———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从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到教材建设、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等方面,都有值得认真思量并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我们目前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粗略地说,就是前述第二类教学 在课程设置、内容范围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简化。就课程设置而言,国内各大音乐学院以及各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绝大多数只开设“和声学”与“曲式学”,少数条件较好的院校会涉及“对位法”。 这好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不需要对位法、

编曲和弦走向

流行乐和弦进行方式 1.万能和弦--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5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2.万能和弦的变体--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3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3.1-6-4-5加万能和弦--前面是1级-6级-4级-5级,副歌接万能和弦1~ 万能和弦大家都知道了~大大们写歌的时候记得尝试下啊~真的很爽~ 当然,有些人并不满足或者局限于这种万能和弦,所以,真正到编配和弦的时候需要了解和弦走向!(以下以C调为例:) 1.C——F ——G 古典和声优良的正格进行 2.C——G ——F 古典和声的禁止进行,但现代和声却用的很多,非常好听。小虎队《爱》,周杰伦《开不了口》等的前奏~~~《我是一只鱼》 3.C——G——AM——EM——F——C——F——G来自己欧洲的经典和声啦。《开不了口》《简单爱》《爱一个好难》《约定》《深呼吸》《光辉岁月》 4.C——AM——F——G 美国的经典乡村民谣进行。叶蓓《在却难逃》《纯真年代》 5.C——AM——DM——G 乡村进行变化。〈爱〉 6.C——EM/G——AM——G——F——EM——DM——G 经典根音下行的悲伤歌曲进行。学友的《祝福》等好象大调就这么多吧~~~~~小调还有些感*彩,象C ——AM——F——G ,又可以变为C——AM——F—FM——G,用了一个4级小和弦做色彩处理,

效果相当好。这个《人鬼情未了》歌曲的结束~~ 7.C——AM——F——G,还可以变为C9——AM9——FMAJ7——G9—G—,也相当有追忆住事的味道~~~如《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的前奏,它是F调。但和弦功能和级数是一样的 8.C——AM——F——G ,还可以变为C ——AM——F——降B——G ,用了一个降B 和弦,为F和G和弦过渡,典型唯美主义色彩的运用~~~~异常好听~~~齐秦《花葬》,韩红〈家乡〉,周艳泓〈春暖花开》C -F -降B-G等等 9.C--Em7/B--Am7--G7--Fmaj7--Am7/E--Dm7--G9sus4流行很喜欢用的和弦走向,现代很多歌都是这样的走向例如《好心分手》《菊花台》《挥着翅膀的女孩》《饮歌》根音走向是1(DO) 7(SI) 6(LA) 5(SO) 4(FA) 3(MI)2(RE) 5(SO) 这个走向就叫做卡农。 以上这些经验想必也够大部分人使用了。但是在编曲上,为了让歌曲更加生动化,就要引入和弦外音: 多声部音乐中凡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均称为和弦外音。和弦外音在促进旋律进行的流动性、构成旋律型,并使声部之间形成丰富的节奏组合,增强和声的色彩与紧张度的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的意思:渲染情绪的表现形式,有明亮,坚定,柔和,暗淡。)在一定的和声背景上使旋律和声部进行复杂化、音型化的处理,称为旋律音型。和弦外音是形成旋律音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后随着和声概念与和弦结构理论的形成,才将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称为和弦外音。在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和弦外音成为和弦的组成部分而形成了复杂的和弦结构,例如高度叠置的九、十一、十三和弦等,均由和弦外音演化而成。几个声部和弦外音的同时结合尚可构成各种类型的装饰性和弦或复杂的和音。(二度旋律音程走向叫做级进,二度以上叫做跳进)(声部的意思是:中、低、高音其中每一个音就叫

流行音乐开题报告

流行音乐开题报告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自1978年重返大陆地区且正式拉开辟展帷幕至今,记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极速跃升为当下最为瞩目的文化景观。 摘要:本文论述将经过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别同的论题和切入点着手,对现有文献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划分和梳理;并对别同学科采纳各种研究办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最后,笔者尝试对目前学术研究所显现的优势及别脚加以总结,别遗余力的提出几点浅知拙见,以供同仁们商榷指正。 虽然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滞后,但是其日益多样的风貌和别断延展的视域,同样别容忽视。 80年代初期浮现的一些涉及时代曲、通俗音乐、黄色歌曲等话题的文论,大多是针对当时社会浮现的一些热点咨询题的看法及争论(例如瞿维、杨明望分别在1981年和1985年发表于《人民音乐》的文章:《对于流行音乐的对话》、《几点商榷评谭冰若同志《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亦或是一些非正式的散见于文化报刊和有关评论性的文集中的文章,仅有极少的文章关注到流行音乐的进展历史及构成要素解析,如梁茂春《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考虑》和金兆钧《少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等篇幅短小的文字,并别脚以说明当时的论文达到了学术理论建设的高度。 90年代未来,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才正式进入创始和起步时期,一些对于当代流行音乐进展历程的回忆与叙述,关于相关的人物、事件、作品和音乐现象等方面内容进行记录和考虑的专著相继出版,当时的期刊论文也对流行音乐在特定时期的进展史和有关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做了初步总结和探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音乐学界关于流行音乐的学术性研究显现出曙光,不管是对长期混淆别清的概念咨询题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依然在树立流行音乐的学科意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理论研究脉络也日益明晰,记忆了从微观到宏观,再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和细化的进展过程,逐渐呈现出多元思维、多元视角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态势。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新的文化思潮、新的创作理念和受众审美取向的相继浮现,一些涵盖新对象、新观念、新现象的论文命题应运而生,这些新的研究视野和办法的陆续跟进,为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摄入了全新的氧份,潜移默化的将最前沿、最富挑战性的流行音乐研究推向了全新的临界点,促使我们在新的机遇下,理性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学科的研究视角、综合性研究办法的并且,找求真正习惯本国国情和符合时代进展规律的研究办法,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的理想目标。 本文中所提及的有关流行音乐研究的学术资料,均是本人经过中国知、维普、读秀学术搜素、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搜索站猎取到的,自1979年至今已在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由于目前各学科各类型的学术文献中,将流行音乐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关键词进行论述的文章十分庞杂,所体现出的理论水平也是良莠别齐,并且受限于笔者知识结构之单薄,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难以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并将相关研究进行更为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本文仅关于少量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进行扼要的梳理和总结。 期刊论文方面,此次仅筛选出已发表在学术质量较高,研究成果相对稳定、成熟且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核心音乐类刊物,以及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学报的文章。 并且,鉴于其他学科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较早,占有文献的数量上、研究的维度及办法上略胜于音乐研究领域等因素,笔者尽可能广泛的扫瞄了迄今已发表的,涵盖跨学科、多领域的国内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少量港台地区的学位论文。 咎于笔者资历尚浅,文中难避诸多疏漏,以期日后可以在学术修养和理论能力的提升基

原创歌曲编曲与配器

原创歌曲编曲与配器 关于流行歌曲的编曲 一般歌曲的织体结构 说到编曲(既配器),就不能不涉及乐曲的织体结构,我们知道,主旋律是一个表达乐思的单线条,而且是横向的,而要是说道编曲,则不然了,所谓编曲是把一个单线条的音乐旋律,通过和声与复调,结合各种乐器的性能将其编制成一个多声部,既多线条的织体,不论是颂歌体,民歌体还是现在的流行歌曲的体裁,他的基本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来分别说一说一般歌曲的基本织体: 歌曲伴奏中的织体一般由主旋律、副旋律、和声层、节奏层、低音和噪音层组成; 主旋律没什么好讲的了,他就是我们歌篇上的那几行谱子,而副旋律则是在一定的音乐段落中的主旋律的陪衬,犹如红花和绿叶一样。一首歌曲的配器水平如何,除了考验编曲人对乐器法所了解的熟练程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副旋律写得如何,写好一首歌曲的副旋律是一个编曲人的综合创作才能的具体体现。再说到和声层,和声是音乐进行的骨架,犹如一所房子的柁和檩一样。一个好的和声进行,能够给音乐增加迷人的色彩和辉煌的动力。所以和声层在歌曲的进行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再说到低音,一般来说是一个简单的线条,但是你可别小看这个线条,如果没有了它,你的音乐就会明显地感到缺乏支撑,因为低音是整个音乐进行的基础,犹如我们盖房子的地基一样。最后就是节奏层,关于这一层,可能是一些乐音,也可能是一些噪音;道理很简单,比如说,在流行音乐中打击乐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节奏的作用。但是,在没有打击乐或者一首歌曲的开始部分当打击乐还没有进入前这时的歌曲节奏一般都由吉他或者钢琴来担任,所以说,歌曲织体中的节奏层可能是噪音,也可能是乐音。 再说道噪音层这一概念,很多不太注意,我这里所说的噪音层,并不是伴随着歌曲的进行始终如一的陪伴着的一个声部,而是一个或者几个片段,是除了打击乐以外为歌曲增加特殊效果烘托气氛的一种或者几种噪音效果,比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等。别看这些噪音效果,他可能够给歌曲增加特殊的效果,使你和音乐更近、更近。 以上我们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歌曲伴奏织体中的各个层次,写好各个织体层,就等于写好了歌曲的伴奏。深入了解各个织体层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为歌曲的编配选择乐器,并将不同的乐器安排在不同的织体层中,当你拿到一首新歌准备编曲时,一定要仔细为各个织体层选择乐器,最大限度地发挥乐器的特性,写好歌曲的伴奏服务。 上两次我分别就编曲应具备的知识和如何为歌曲配制乐器以及电声乐队的结构分析向大家作了简单的介绍,虽然废话多多,全都设计编曲的问题,但仔细想起来还只是编曲的准备工作,还没有真正地开始为歌曲进行编曲,当然,要做好任何一件事准备工作室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对所要进行的事情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才能够在正式开始作某件事时感到轻松顺手。所以说,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当你为你所要编的歌曲合理地配制了乐器以后,就该进入正式的编曲阶段了。

音乐相关 流行歌曲的和弦进行

其中举到一些例子,为方便说明问题和比较,全都用C大调或者A小调。 现在我列出几个非常非常常用的和弦进行,尤其是大陆港台日韩这边的歌差不多都用这些。 1。C-Am-F-G 我并不是说整首曲子中都只有这个进行,不过如果你就想写一首流行朋克的曲子那这个足够了。当然这不是死的,有可能你在编的时候会变成C-Am7-Dm7-G7。但这可以是一个基本骨架。后面说到的东西也是同理。姑且认为这个进行的BASS是i-6-4-5吧。其实从前这个进行通常是i-6-2-5,因为6级和弦正好是2级的属和弦,2级和弦又正好是5级的属,然后再回来,因为5级是1级的属和弦。 举例:安立奎Enrique Iglesias的Hero大家肯定都听过吧(没听过就下一首听去哪都有)。这歌就两段。我记得好象是G调的,如上面说过的,为了好说明问题就改成C调来说了。第一部分的进行就是C-Am-F-G的重复,对不? 2。Am-F-C-G。 假如你喜欢爱微尔,那么你用这个进行写几个复歌,你会立即把她的盘扔进垃圾筒(我不会,我有张原盘以后还卖呢,哈哈),因为她几乎在每首歌里都用到这个进行,那个Michelle Branch的All You Wanted也是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进行的确是很常用的。Evanescence 的Going Under的复歌也是这个进行。还有!有的时候也有很多用Am-F-G-C的,跟Am-F-C-G 差不多流行。比如F.I.R的Lydia(够口水吧不过这歌我觉得的确不错,绝对不在糟泔之列)。第三部分高潮那里就用到了这个进行。 3。F-G-C。 这个进行在复歌中非常常用。一首C大调的曲子,比如说一开始第一部分是C,当曲子发展到高潮部分的时候以4级和弦开始。这例子可就太多啦。比如像优客李林的认错。复歌部分是F-G-C-C7-F-G-C-...也有很多地方用Dm-G-C-...的,那就不光是写高潮部分的了,在过渡段里也更经常的能用到。 4。BASS音阶! 这是个重要的规律啊。最常用的是i-7-6-5,那么可以是C-G-F-G,C-Em-F-G,C-Em-Dm-G等等等等...有时候也可以i-b7-6-5,那么和弦可以是C-C7-F-G,C-bB-F-G等,如果音阶是i-7-b7-6-...那可以是C-G-bB-F,C-CM7-C7-F等等...另外一个音阶也是非常常用,可以给你增色 许多的:6-#5-5-#4-4,那么可以用Am-C#-C-D-F(D也可以换成#Fdim)有时候不完全是半音阶,6-5-#4,这是最常见的,通常都用Am-Am7-Fm7b5(也就是Am6的转位),这个进行可以给歌曲的进行一个起伏的感觉,通常用在一段快结尾的地方,不信试试看。 还有太多太多种,大家自己自由创造组合。有一些不是最常用的,但有的很好听的歌的确用到。有一首美国乡村歌曲,刚出不久的Lonestar的Let's Be Us Again,如果改在C调的话复歌的和弦进行是G-Dm7-Am-F-G... ---ShawnC这些东西,也许有的人说我全都知道,那么你的确用在你自己的歌曲里了吗?我觉得会用了才算真会了。很多时候从记住理论到学会应用是很不容易的一个过程,我写的这点东西不算什么理论,只能算是我的一些经验,或者说,我是这样来理解理论来应用到我的歌里的。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姓名李莹莹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葛丹(讲师) 摘要:中国的乐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风”正是“中国风”,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正是“中国风”,让中国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来源于中国民族音乐,而中国民族音乐又依附于流行音乐的时代性而存在。因而,中国流行音乐必须在汲取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适当的改变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才能使中国的音乐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在世界乐坛中大放异彩。所以,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才是我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流行;民族;音乐;融合;发展;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Name: Ying-ying- L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Jilin Siping 136000) Directive Teacher:Dan-Ge(lecture) Abstract:In 1990, a large amount of popular songs that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ccurred, which is called“Chinese style”. It is the“Chinese style”that makes the expansive and deep Chinese culture becom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Also, it is the “Chinese style”that combines Chinese popular music with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together and forms Chinese popular music with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culture . Chinese popular music comes from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and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exists by clinging to the epoch feature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Therefore, Chinese popular music must adapt the content for meeting the demands of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national and folk

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 姓名:黄晴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黄舒拉 20071201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日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流行歌曲的构成要素诸多,其伴奏配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首歌曲诉诸演唱前的再创作,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流行歌曲通过伴奏配器环节的创作,其艺术构思、音乐形象、伴奏织体等丰富的内涵、将会得到更加完美地体现。1980年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的改变,我国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也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同一流行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本文通过对1980年以后的中国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分析与研究,梳理出我国不同形态、风格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理性地认识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在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的音乐本体特征。 把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研究放在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从音乐形态学和音乐分析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在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不同风格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搜集大量已有专著、论文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流行歌曲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响资料、曲谱,在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中,通过听记搜集到的流行歌曲音响资料及分析曲谱,总结出这一时期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特征,织体,要素

指挥教程

教程| 合唱指挥的二十二条军规(一) 封面人物:著名指挥大师陈燮阳,曾指挥VIVA合唱团与上海爱乐乐团参演2013年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演唱作曲家田丰创作的《云南风情》五首、《毛泽东诗词》五首以及《中国革命之歌——序幕:晨曲》 #本期导读:二十二条军规,合唱指挥必读!指挥是一支合唱团的灵魂,合唱指挥究竟需要多少知识与技巧才能胜任这极为重要的工作?而作为合唱团成员,亦需要了解指挥的工作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指挥意图,演绎完美作品!# 前言 作为一个指挥,应先对于自己本身的能力一番客观评估。藉以了解自己对于这份工作是否能够胜任愉快。而根据指挥者的对象的不同,如管弦乐团、合唱团、管乐队……等,其指挥本身所需具备的条件也有些许的差异。但是,有些基本条件是身为一位指挥必须都要具备的,而不论指挥对象所具的特别性。而以下,将会针对合唱指挥所需要的知识与技巧,加以讨论。 第一部分:指挥者应备之天赋才能 指挥家布鲁克那(Bruckner)曾经说:「有那么一天,当你踏上

了指挥台,就能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应付一切,这便证明了你天生具备了指挥能力。但若无法胜任,那就注定了一辈子学不会。」这段话说明了,一个指挥家所必须赋有先天的能力,即不需经过后天的学习即拥有的能力。若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才能,在学习指挥方面将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对于合唱指挥者所应具备的天赋才能,说明如下: 一、要有良好而敏锐的听觉 这里所谓的听觉,包括对于音准的高低、音值的长短、声部分配的平均、音色的调和……等。当合唱团不论在哪一部分(音准或音色)出了问题,指挥要能够发觉并改正。 二、要有节奏感 节奏是最原始的音乐素材。毕罗(H.V.B?low)说:「学习音乐的人要先从节奏开始。」节奏感的训练虽然可经由后天的培养,但天生若节奏感就较差,训练起来较吃力,而不容易成为好的指挥家,更不容易应付总谱上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音乐构成的三要素走音高、节奏、和声。而对于音乐,听众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如此。因此,第一项及第二项的条件,对于指挥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三、独特的创造力 温格纳(Weingartner 1863─1942)说:「一个指挥,不但要将

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教学理念更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3595102.html, 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教学理念更新 作者:杨帆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4期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借助行业的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延伸,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因素也在持续增多。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流行音乐同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分支。将流行音乐加入到音乐教育中,也是扩充音乐教育内容的一种方式。但是流行音乐起步晚,自身发展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本文就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特征与教学理念更新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特征;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相对比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非常丰富。但是我国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起步非常晚,理论和实践仍旧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针对这种新型的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不同种演唱方法,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并研究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探索出新型的教学理念。流行音乐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可提高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也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分析 研究分析可发现流行音乐的特点表现非常明显。不拘一格的音乐风格和多种多样的音乐模式,促使流行音乐与美声和民族音乐在唱法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通过鉴赏流行音乐,可以发现那种借助音乐随意表达的情感,同时可感知鲜明的个人演唱特点。综合分析可发现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主要有这几种。首先,演唱方式大众化[1]。日常生活是流行音乐取材地。通常情况下,日常生活情感和生活模式均可作为流行音乐的材料,而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采取的同样是最真实和最自然的音色。这就是说,在演唱流行音乐的时候,即使尚未接受专门的声乐训练,同样可以用一种质朴的方式进行演唱,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与流行音乐相对比,美声与民族唱法的技术与演唱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掌控的。这两种音乐的演唱方式,唯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可见,流行音乐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正因为这种大众化的艺术性,促使其与其他音乐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次,演唱风格具有个性化和时尚性。由于流行音乐在演唱方式上并无统一的形式,如果演唱者要想在歌坛中站稳脚跟,具备个性化特点是前提性要件。因此,在流行音乐中,个性化与时尚性受到高度重视。不少流行音乐的歌手在演唱的时候会借助假音、哑音、高音以及气声等多种声音技巧突出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同时也有部分歌手习惯性使用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