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1、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唐朝襄阳人,后迁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2、张柬之(625年-706年),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3、张继(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753年)登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4、张子容,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5、柳浑(公元714-789年),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6、杜易简(?-673),襄州襄阳人。约卒于唐高宗咸享末年。九岁能属文。长博学,为姨兄岑文本所器。第进士,补渭南尉。曾任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开州司马等职。

7、杜诗礼,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官宦之家。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

8、杜陟,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同榜有李远。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事迹失考。

9、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湖北郧县主簿,除四川射洪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10、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

登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吕颐浩罢相后,宗尹摄其位。授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11、王之望(1102-1170),南宋谷城人,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后寓居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安徽省歙县通判,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处州教授,历官太学录,知荆门军,湖南茶盐第,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四川茶马,太府少卿,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登。

12、任亨泰,生卒年不详,明初大臣。字古雍,襄阳人,为襄樊明代唯一的一名状元,也是中国首位以圣旨建状元坊表彰的状元。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订定旌表孝行事例,曾出使安南。太祖重其学行,常每呼“襄阳任”。著有《使交集》等。

13、郑继之(1535-1623),字伯孝,湖北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应期榜三甲195名进士,历任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明朝吏部尚书。

14、方岳贡1622年中进士以后,任户部主事,虽为小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管理着粮食储备,绝对是一个“肥差”,但他没有因为手中有权,就丢失读书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谨闻”。崇祯元年(1628年),方岳贡出任松

江知府。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后,自缢死。

15、刘镐(?-?)湖北省襄阳府宜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崇文门监课主事。崇祯十一年(1638年),授甘肃巡抚。

16、单懋谦(1802年-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襄阳人,晚清宰相。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17、史策先1808年出生,枣阳人。1833年进士,先后任清朝吏部额外主事、员外郎、郎中(掌印郎中)、江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直隶正定知府、直隶广平知府,其间担任皇子奕詝(咸丰皇帝)的古文老师,官阶至中宪大夫。

18、王万芳(1849-1903):宜城市王集镇人,清末襄阳名士,光绪《襄阳府志》总纂,清朝御史王万芳自幼潜心攻读《四书》、《五经》,12岁时取得功名,远近闻名。同治九年(1870年)恩贡。光绪十四年(1888年)优贡。后为张之洞弟子,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万芳随驾赴陕西,后因病告假回家。

19、袁玉锡(1857-1915),襄阳人。光绪二十年(1894),参加甲午科殿试,登进士。同年五月,任候补主事、散馆入翰林。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曾护跸慈禧、光绪帝出京“西狩”赴陕。次年,庚子辛丑并科,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任遵义知府。

辛亥革命后,被聘为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军政府军政部甄录处副处长。民国初年回归故乡,1915年去世。

20、高仲和(1876—1970)湖北省枣阳县人,清末举人。武昌方言学堂肄业。190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10年回国,应清廷游学生考试,授法科举人。武昌起义后,任湖北都督府秘书,民政部参事。后任湖北安襄郧荆招讨使署秘书长。1942年任豫鄂皖边区参议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寓居武昌。

21、吴庆焘,亦名庆恩,湖北襄阳人,清末举人。清末湖北咨议局议长,著名书法家。吴庆焘是清代光绪年间撰写地方史志卓有成效的人。他的《襄阳四略》一书,至今仍为人们所借鉴。

1909年10月3日成立湖北咨议局,吴庆焘当选为议长)。未一年辞职,改任江西赣南道道台。

22、刘镐(?-?)湖广省襄阳府宜城县(今湖北省宜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崇文门监课主事。崇祯十一年(1638年),授甘肃巡抚。

23、谢怀霞(1878~1930),枣阳市王城镇周家楼人,清末贡生,教育家。1909年选拔贡生,曾任度支部(户部)七品小京官,

陆军步兵上校,参议院秘书。1904年,官费留日,次年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24、刘德全,谷城县人,进士,光绪十五年(1899)二月任洵阳知县。任内关心民疾,自奉节俭,重视教育,到任后,见敷文书院经费拮据,就动员县内士绅为书院捐置学地。1901奉令实行新学,主持将县敷文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捐置有关中外新思潮书籍二十余部。1902主持纂修《洵阳县志》14卷,史料宏富,体例颇合志法, 1902年7月,调任陕西省咸宁县知县,再任候补直隶州知州。

清朝部分进士名单

1、刘执中:湖北襄阳县人,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

2、庐景芳:湖北谷城县人,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

3、王谨微:湖广襄阳府襄阳县,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

4、万瑄; 湖广襄阳府襄阳县,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

5、龚国榜: 湖北宜城县,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1766)

6、罗梦元: 湖北南漳县,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

7、周仁寿: 湖北宜城县,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1845)

8、涂国盛: 湖北襄阳县,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

9、王荣先: 湖北枣阳县, 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

10、刘元弼: 湖北谷城县, 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1890)

11、王嘉谟: 湖北宜城县, 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1890)

12、李绍烈: 湖北襄阳县,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

13、莫如晋:湖北襄阳县,光绪二十二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X,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X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XX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XX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X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X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

湖州历代进士题名录

湖州历代进士题名录 进士:1468人(内状元16人)进士:1468人(内状元16人) 唐:35人 贞观间:沈存诚; 天宝间:邬载、钱起; 大历间:杨衡、沈房; 贞元间:沈传师、孟郊; 元和间:施肩吾、沈亚之、钱徽、陈彝行; 会昌间:邱上卿、石贯、沈询; 天复间:沈颜; 年份无考:沈务本、沈利宾、沈志、沈达、沈希义、沈颂、沈既济、沈弘师、沈枢、沈仁卫、沈竦、沈菘、沈光、沈缉、蒋子慎、邵锡、孟寂、可琼、钱羽、钱可及。 宋:648人(内状元7人) 咸平间:叶参、范说; 景德间:周畋; 大中祥符间:沈严; 天禧间:卢革; 天圣间:叶清臣、沈播、张先、朱武、周颂; 景祜间:刘述、王赓、吴可几、陈敬、陆武仲、陈经、吴知几; 宝元间:林肇; 庆历间:俞可、臧纬、俞汝尚、刘逢、陈舜俞、李轲、未定; 皇祐间:刘渥、丁伯初、姚舜谐、朱临、丁锌、徐绛、周之彦、陈枢、徐宗古、卢秉、沈绅(伸)、郎淑、李恂、莫士先、周景贤、姚孝孙、周之道、沈振; 嘉祐间:莫君陈、施文硕(施硕)、张修、陈皓、姚安世、沈括、陈儿、俞温父; 治平间:范彖、吴彖、刘为、刘谊; 熙宁间:俞纯父、壶德、李早、许彦、臧诜、戚山、方蓁、施耕、沈祜、管太初、刘拯、刘损、朱服、陶兑、丁注、蔡蹈、汪闻、张易直、张著、胡解、方景、沈寅、丁演、陆元光、徐唐臣、周之才、沈彦明、沈特(持)、叶勤、丁维、徐允文、成允、张茂直、叶劭、霍同、沈伦、赵衡、沈倚; 元丰间:沈干、丁掌、黄居、朱率、臧询、沈偕、吴植、宋前、陆元宾、沈仍、陈杞、严应期、杨询、莫倚、张湜、李谷、莫群、徐元、张稚通、袁应中、周需、陆元成、沈彦声、姚舜仁、王履、朱级、张大亨、周天倪、郑奕、刘定国、张谌、沈纯诚、太史章、鲁伯能、姚佑、朱禹; 元祐间:朱(李)肱、丁沔、莫偕、史先能、俞隆道、戴怀、李琦、陈敏功、王颐、刘全、刘焘、沈畸、刘安止、周之深、朱任; 绍圣间:宋彦弼、卜强本、姚俣、朱南强、叶梦得、张大成、周知微、沈章、吴达(逵)、颜天经、叶筠、王霖、周敦、曾纶、卢蒉、周衮臣; 元符间:余拂、陶旐、吴彦、沈时升、范贲、吴天将、徐绎、吴埙、韩奕、费若、正遵道、周天益; 崇宁间:杨天倪、张维、吴升、张汝舟、张湍、朱种、丁挈、莫汝明、沈纯道、周倜、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状元(18)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何昌言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公元1097年新淦(今新干县) 宋董德元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永丰 宋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公元1256年庐陵 明胡广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曾棨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永丰 明肖时中明成祖永乐九年辛卯科公元1411年庐陵(今吉安县) 明陈循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公元1415年泰和 明曾鹤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公元1421年泰和 明刘俨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戊科公元1442年吉水 明彭时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科公元1448年安福 明彭教明英顺八年甲申科公元1464年吉水 明罗伦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戊科公元1466年永丰 明曾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戊科公元1478年泰和 罗罗洪先明世宗宗嘉靖八年已丑科公元1529年吉水 明刘同升明毅宗崇祯十年丁丑科公元1637年吉水 清刘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公元1835年永丰 清刘福姚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公元1892年庐陵(今吉安县) 榜眼(16)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刘沆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科公元1030年永新 宋罗惠儒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科公元1268年永丰 明练子宁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公元1385年新淦(今新干县)明尹昌隆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公元1397年泰和 明王艮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周述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吉水 明刘江明成祖永乐十六戊戊科公元1418年泰和 明陈文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科公元1436年庐陵(今吉安县)明刘升明代宗景泰二年辛未科公元1451年永新 明刘震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公元1472年安福 明刘戬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475年安福 明徐穆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公元1493年吉水 明罗呈明世宗嘉靖十七年戊戊科公元1538年泰和 明刘威明穆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71年峡江 明萧良友明神宗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80年庐陵(今吉安县)清姚颐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丙戊科公元1766年泰和 探花(14)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胡幼黄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戊科公元1274年永新 明李贯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庐陵(今吉安县)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分郫县南境和江源县东境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省温江入郫县,唐高宗李渊武德三年(620)复置万春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复改万春县为温江县,属剑南道益州,此后,虽朝代变化,但多属蜀郡、成都府。共和国后,先后属温江行政区、温江专区、温江地区,1959年3——4月,曾一度并入崇庆县后复置,1983年3月撤温江地区,同年7月属成都市,2002年4月14日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温江县在明朝有文科进11+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9名。现将这20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上面“11+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温江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何汉宗明景泰2/3/80《索》676《碑》239梁万钟明成化5/3/32《索》1112《碑》326 任汉明成化23/3/24《索》714《碑》422祝弘舒明正德6/3/146《索》1170《碑》560 何察明嘉靖32/3/57《索》674《碑》809何存斅明万历5/3/71《索》678《碑》960 梁祖龄明万历14/3/78《索》1110《碑》1010赵可教明万历20/3/72《索》1764《碑》1048黄元吉明万历23/3/4《索》1530《碑》1060皮应举明崇祯1/3/174《索》1198《碑》1257何通武明崇祯16/3/35《索》676《碑》1351朱之干明崇祯15/特130《索》676《碑》1337 温江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葛荃清雍正8/3/201《索》1514《题》路县圃清乾隆4/3/146《索》1924《题》 李启芃清乾隆10/3/188《索》1269《题》吴浩恒清乾隆40/3/24《索》845《题》 刘濖清嘉庆1/3/66《索》2006《题》毛含昱清道光3/3/111《索》649《题》 徐从枢清咸丰3/3/78《索》964《题》刘能清光绪18/3/152《索》1980《题》 陈国华清光绪30/2/69《索》2156《题》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 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

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 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陈氏家族分布及辈分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贵州省: 1、贵州省开阳县{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下马场镇)新风村}陈氏: 先祖陈俸忠(1735-1815),乾隆年间由四川到贵州开州府紫江县管下马场龙堰居住(现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新风村); 祖籍江西林江府书市巷十字街桥这头,后从江西到湖广,到四川北道顺庆府广安州大竹县云安乡寒林里双河口陈家塆子。 字辈:俸、朝、章、子、国、大、锡、廷、思、培、祖、永、恒、昌、鸿、禧、熙、业、宗、序、维、昭(转宗) 2、贵州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3、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4、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5、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6、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7、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8、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9、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近年,修志、编谱成为乡镇村族中的一盛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些人碰到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不甚明嘹,而出现了一些小纰漏,如把“明经进士”视为“进士”等。这里借助《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查阅抄录出来做为答案。现将有关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的资料归纳成篇,提供给同行和读者,以兹参考。 状元 状元,科举制度,指文科、武科殿试第一名,始见于唐。初因应礼部试得中放榜,故称第一名为状头(元)。宋朝定制。太祖开宝八年(975)殿试,重定礼部合格举人名次,正式用以称得第一名者。后历朝沿用,亦称殿。明清文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修撰。武状元之制以崇祯四年(1631)取录王来聘始,授副总兵;清授一等侍卫。 进士 进士,科举制度。周始定为取士之去,取士可以进而士之意。《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日进士。”郑玄注:“进士,可以授爵禄也。”隋炀帝时始定为科目之名,亦用以称由此科目而取录者。唐朝试诗、赋及时务第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众科之中,此科尤贵。唐宋,凡应此科考试举人皆称进士,已登第则自称“前进士”。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直进士科。元朝以蒙古、色目人为右傍,其试题较汉人、南人的左榜为易。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明清沿前制,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 二、三甲可考庶吉士、给事中、主事、中书、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或授地方府推官,州、县等官。 举人 举人,选举制度。其称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宋朝举人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允许继续应举。未获士生,亦可免除丁役、身丁钱米:曾赴礼部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许赎。明清专指乡试取录者,有新中式、下第、坐监、署教和正榜、副榜之分。可于次年进京会试,亦可直接为官。 贡生 贡生,明清入府、州、县学就读者称生员,经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贡生。明清贡生名目不同;明朝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朝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均为正途出身。另有以捐纳获贡生者称例贡。 岁贡,明清科举中贡士之称谓,属贡生之一种。即每年由各府、州、县学贡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明洪武十六年(1383)奏准,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始,岁贡生员一人。二十五年,定府学岁贡二入,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又名常贡。清沿明制。然看至学致考准授官,而愿入监肆业者鲜。因甜食壤年深者挨次升贡,又称挨贡。 恩贡,明清贡监之一。指科举制度中,凡遇国家庆典或登极诏书,依例将府、州、县学生员之当贡者,贡入国子监之制。其为常例外之加贡,亦视为正途出身。 拔贡,选举名目。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清初定为五贡之一,每六年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十二年一举。每次选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人,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者,分别派充京官、知县或教职。 副贡,清朝五贡之一。乡试中列入副榜之生员准做贡监。康熙元年(1662)曾停贡,十一年仍开贡例。

历代文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

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井研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井研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南北朝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六年(550)置蒲亭县,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一年(591)改置井研县,(井指盐井,研,为精美之意;一说因县有盐井,而盐井之利出于心计,取盐井研净之义。)唐宋年间,井研就是蜀中盐丝产地,井研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井研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13+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5名。现将这18+1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上面“13+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井研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胡荣明成化20/2/93《索》1753《碑》404周南明成化23/3/126《索》2217《碑》427李时达明隆庆5/2/65《索》1312《碑》918雷嘉祥明隆庆5/3/39《索》382《碑》921 胡其高明隆庆5/3/191《索》1742《碑》929陈效明万历8/3/222《索》2083《碑》983 胡汝政明万历23/3/140《索》1736《碑》1067曾孔遇明万历38/3/190《索》2314《碑》1149雷起龙明天启5/3/56《索》383《碑》1235曾倜明天启5/3/74《索》2315《碑》1236 胡世安明崇祯1/3/272《索》1742《碑》1262雷起剑明崇祯7/3/12《索》383《碑》1287 胡显明崇祯16/3/6《索》1742《碑》1349朱民仰明崇祯15/特207《索》1742《碑》1341 井研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雷翀霄清乾隆31/2/19《索》380《题》571雷轮清乾隆34/2/34《索》383《题》582 吴克昌清同治13/3/122《索》852《题》1105廖平清光绪16/2/70《索》7《题》1225 吴嘉谟清光绪29/3/65《索》853《题》1319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5月7日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2011-10-04 05:57:55) 原文地址: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热热 一、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1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浙江3697 2江西3114 3江苏2977 4福建2374 5山东1763 6河南1729 7河北1621 8四川1369 9山西1194 10安徽1169 11湖北1009

12陕西870 13广东857 14湖南481 15广西207 16云南122 17甘肃119 18贵州32 19辽东23 ★表2明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浙江20 2江西18 3江苏17 4福建10 5安徽6 ★表3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名次省份进士 1江苏2949 2浙江2808 3河北2674 4山东2270

5江西19 6河南1721 7山西1420 8福建1371 9湖北1247 10安徽1119 11陕西1043 12广东1011 13四川753 14湖南714 15云南694 16贵州607 17广西568 18甘肃289 19辽东186 ★表4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江苏27 2浙江20 3安徽7 4山东5

5河北/福建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明代进士、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北方则全面落后。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这固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与蒙元一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北方元气大伤,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再看清代的进士、状元分布,虽然北方依然落后,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弹。尤其是河北、山东,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竟双双进入前五名。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加速向东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区转移。随着清末民初,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定居,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统治阶级兴起于关外草原,尚武好兵的传统带入关内,使武举的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因 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资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资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资中县;南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将资中县改名为资阳县,以后几经废置,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560)又改置资阳县;元朝省县入简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1473)复置资阳县,属成都府,洪武十年(1377)又省入简县,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复置资阳县,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有改属简州;清初改属成都府,世宗胤禛雍正五年(1727)改属资州直隶州;1993年1月撤资阳县设县级资阳市,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建地级资阳市,原县级资阳市行政区域建为资阳市雁江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找,得出:资阳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6+2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3名。现将这9+2名文科进士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资阳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李裕中明成化23/3/21《索》1269《碑》422熊允懋明正德6/3/179《索》696《碑》562 张积禄明正德9/2/131《索》447《碑》572陈昌言明隆庆2/3/28《索》2158《碑》898 吕宗儒明隆庆2/3/133《索》1886《碑》904任甲第明万历2/3/64《索》718《碑》944 陶尔成明崇祯15/特105《索》2238《碑》1336王师保明崇祯15/特116《索》222《碑》1336上面“6+2”重点“2“,指《索》中“崇祯15年特科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资阳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王孙晋清乾隆36/3/86《索》209《题》593李淳玉清嘉庆25/3/136《索》1251《题》 汪致炳清光绪6/2/50《索》1039《题》1156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4月25日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现在的泸州市江阳区、泸县和史上的泸州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亦有所区别。即史上,在西汉景帝刘启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之交汇处设置江阳县;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置江阳郡,辖江阳县;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建置泸州,辖江阳县;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改江阳县为泸川县;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泸州,辖泸川县;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州;元又改为泸州,属重庆路,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将泸州直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司;清仍为泸州;民国初的1913年改泸州为泸县;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1983年国务院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并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市中区;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县政府驻地迁至泸县福集镇,199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并正式定福集镇为泸县新县城。 由此可见,泸州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泸县在公元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铭牌,成为四川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也是全中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现实的泸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在明朝时皆属泸州辖区。 那么,泸州在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中出了多少个文科进士,你知道吗? 本人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查到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有文科进士1377+17名(我在前说为1303+17,后来发现我漏统了南充县在明朝的73名文科进士,又把岳池县少统了一名,特此更正,并致歉意。)泸州在明朝有46+2名文科进士,居全川第五位位。 1377+17中的“17”和46+2中的“2”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泸州有2个。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泸州在清朝有17名文科进士,仅比有“才子之乡”的富顺县少2名。现将泸州在清朝的17名文科进士人员情况摘录出来,供有兴趣者参考。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韩士修清康熙12/3/46《索》1498《题》182万方清乾隆4/3/205《索》1477《题》450 林中麟清乾隆7/3/206《索》1636《题》464葛良杰清乾隆40/3/56《索》1513《题》608 王检清嘉庆4/3/55《索》297《题》682王元本清道光9/3/16《索》199《题》858 华国清清道光27/2/85《索》1507《题》960张崇本清道光30/3/8《索》440《题》972

苏州历代状元

苏州历代状元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首页> 中心分馆> 名人馆>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 一、唐代状元(5人) 1、归仁绍,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归登为宪宗朝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父归融,官至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晋陵郡公。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间(881—905)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2、归仁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状元。官至观察使。 3、归黯(?—89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泽子。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 4、归佾,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901)辛酉科状元。 5、归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归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 二、南宋状元(7人,其中武状元3人) 6、朱起宗,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状元。

7、黄由(1150—1225),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盘野居土,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状元。光宗绍熙间,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缘事被劾,知成都。宁宗嘉定间,官至刑部尚书兼值学士院天章阁侍制学士。理宗时卒赠少师。 8、卫泾(1160—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宁宗开禧三年(1207),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诛丞相韩侂胄功,封秦国公。后出知潭州等。卒谥文节。 9、周虎(1161—1229),祖籍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间迁平江常熟。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状元。历任光州、楚州与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指挥和州抗金保卫战获胜。升武功大夫、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贬知徽州。理宗时卒谥忠惠。 10、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福安,南宋初迁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灯镇)。少游国学,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状元。理宗淳祐九年(1249) ,锁厅试文进士。官终湖南副使。著有《三分诗集》。 11、魏汝贤(1216—1245),平江吴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恩科(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分布(更新)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 四川在科举时代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朝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5.6%,即约1/17.9;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2.8%,即1/35.9。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四川省在明朝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前面所说“1377+17”中的“17”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3月10日

历代文状元名录

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沿至清末,1905年始废。一千三百余年间,设闱试,选拔取士,任用官吏。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亦称大比。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痒生),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乡试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会试在京城由礼部组织举行,一般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进行,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取中后称贡生,第一名俗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又称廷试,考策问。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通渭八进士 在古代“科举取士”中,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四百多年间,共有八位通渭学人考中了进士。 王瓒,字宗器,号中林,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今鸡川镇金城村人,后迁居县城。27岁考取举人,34岁中进士,后入仕任工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升为工部郎中,先

后出任河南省怀庆府知府、开封府知府。他博学多才,长于诗赋,著有《中林集》、《通渭八景诗》。卒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 李鏊,今平襄镇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举人,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登第后任行人司行人,主管封藩事宜。 韩三奇,字良玉,今安远镇(1950年划属甘谷县)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官至知州。 魏藻德,今平襄镇西关村人。他和安远韩三奇同为明天启年间恩贡,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廷试,上大悦,赐同进士”。曾任四川石泉知县,升云南北胜知州。 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进士。在四川省任职。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他在任职期间,勤政惠民,兴办义学,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赞为“牛青天”。著有《省斋全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清史稿?循吏》有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