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判断总结

逻辑判断总结

逻辑判断总结
逻辑判断总结

逻辑判断

一、结论类

1)形式推理类(必然推理)

1. 翻译推理—先翻译再推理

①充分条件:A→B前推后

如果A,就B

若A,那么B

所有A都是B

为了A一定B

A离不开B

A需要B

A是B的充分条件

②必要条件:B→A后推前

总结: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放箭头后面

只有A,才B

不A,不B

除非A,否则不B

A是B必不可少的

A是B的基础

特殊:除非A,否则B

翻译成,-B->A

③A且B

德.摩根定律

-(A且B)=-A或-B

-(A或B)=-A且-B

④A或B

否定肯定式:A或B(否定一个得到另一个的肯定式)-A→B ,-B→A

2. 真假推理

3. 分析推理

2)归纳推理类(可能推理)

【1】主题一致原则——无关概念不能选

【2】从弱原则(可能论断原则:……可能是……一般是正确答案)——敏感词:越来越,应该,一定,必须,首要

出现以上敏感词要慎选

【3】就近原则

【4】整体优先原则——过度推断不能选

二、论证类

题型判断:

最有力的支持/加强以上观点的是……

下面哪句话最能削弱/质疑/反驳上述论点……

1)加强削弱类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

寻找论点定主旨,话题一致做排除

1. 加强支持

①直接加强:重复论点

②建议联系:搭桥(力度最强)

③间接加强:肯定原有论据,增加新论据

2. 削弱质疑

①直接削弱:削弱论点

②间接削弱:拆桥

③间接削弱:否定原有论据,增加反向论据

2)因果类

特征:A导致B,论点表述是“因果关系”

1. 加强

①排除它因——除A以外没有它因导致B

②对比实验——有A有B,没A没B

2. 削弱

①因果倒置——B倒置了A

②对比实验——没A有B,有A没B

③另有它因——除A之外还有它因导致B

3)原因解释

逻辑判断题库

逻辑判断 【例题】关于财务混乱的错误谣言损害了一家银行的声誉。如果管理人员不试图反驳这些谣言,它们就会传播开来并最终摧毁顾客的信心。但如果管理人员努力驳斥这种谣言,这种驳斥使怀疑增加的程度比使它减少的程度更大。 如果以上的陈述都是正确的,根据这些陈述,下列哪一项一定是正确的? A.银行的声誉不会受到猛烈的广告宣传活动的影响 B.管理人员无法阻止已经出现的威胁银行声誉的谣言 C.面对错误的谣言,银行经理的最佳对策是直接说出财务的真实情况 D.关于财务混乱的正确的传言,对银行储户对该银行的信心的影响没有错误的流言大 【例题】王小红、叶小白、徐小橙三位同学在商店门口不期而遇。忽然,她们之中背着红色挎包的一个人说:“真有趣,我们三个人的挎包,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橙色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的挎包的颜色与自己的名字所表示的颜色是相同的。”叶小白立即接着说:“一点也不错!” 根据以上的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王小红、叶小白、徐小橙的挎包的颜色分别是橙色、红色、白色的 B.王小红、叶小白、徐小橙的挎包的颜色分别是白色、红色、橙色的 C.王小红、叶小白、徐小橙的挎包的颜色分别是橙色、白色、红色的 D.王小红、叶小白、徐小橙的挎包的颜色分别是白色、橙色、红色的 【例题】如果以下几个条件成立: (1)如果小王是工人,那么小张不是医生。 (2)或者小是工人,或者小王是工人。 (3)如果小张不是医生,那么小赵不是学生。 (4)或者小赵是学生,或者小周不是经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得出“小李是工人”的结论? A.小周不是经理 B.小王是工人 C.小赵不是学生 D.小周是经理 【例题】一般计算机的逻辑器件成本正以每年25%的比例下降,一般的计算机存贮器件则以每年40%的比例下跌。如果成本下跌的比例在三年内不变,在三年后一般的计算机存贮器件的成本下降的数量要比一般逻辑器件成本下降的数量更大。 关于以下哪一项的准确信息在评价以上结论的正确性方面最有用? A.今后三年内计划被购买的逻辑器件和存贮器件的数量 B.一般的逻辑器件和存贮器件实际收取的价格 C.不同厂家的逻辑器件和存贮器件的兼容性 D.逻辑器件和存贮器件的相对耐用性 【例题】没有计算机能做人类大脑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因为有一些问题不能通过遵循任何一套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来解决。然而,计算机仅能通过遵循一些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下面哪一项是上述依赖的一个假设? A.至少有一个通过遵循一些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而解决的问题不能被任何人的大脑所解决 B.至少有一个不能通过遵循任何一套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而解决的问题至少能被一个人的大脑所解决 C.至少有一个能通过遵循一些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而得到解决的问题能被每个人的大脑所解决 D.每一个能通过遵循多套可被机械地应用的原则而得到解决的问题几乎都能被每一个人的大脑所解决 答案及解析 【解析】B。根据题干可以进行一个二难推理。即如果管理人员努力反驳这种谣言,那么这种驳斥使怀疑增加的程度比使之减少的程度更大;如果管理人员不试图反驳这些谣言,那么它们就会传播开末并最终摧毁顾客的信心:管理人员或者反驳这些谣言,或者不试图反驳这些谣言;总之,或者这种驳斥使怀疑增加的程度出使之减少的程度更大,或者它们就会传播开来并最终摧毁顾客的信心。所以,管理人员已经无法阻止已经出现的威胁银行声誉的谣言。 【解析】D。根据题干可知,背红色挎包的人不会是叶小白,因为叶小白立即跟背红色挎包的人对话了;也不是王小红,因为他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的挎包的颜色与自己名字所表示的颜色相同”,所以,背红色挎包的人只能是徐小橙。所以,正确答案只能在C、D中选出。由于叶小白不能背白色挎包,因此,正确答案只能是D。 【解析】D。要得出小李是工人,需要小王不是工人;要得出小王不是工人,需要小张是医生;要得出小张是医生,需要小赵是学生;要得出小赵是学生,需要假设小周是经理。所以,答案是小周是经理。

判断推理经典视频:逻辑判断之模态命题推理

判断推理经典视频:逻辑判断之模态命题推理 本视频学习基本的模态命题推理和直言模态命题推理,其中后者是难点。基本的模态命题推理只需要学习四种模态命题两两之间的矛盾关系,能够根据它们的矛盾关系快速解相关的题目。直言模态命题是直言命题和模态命题的综合,比如“有些人可能不会参加这次的年会”,这就是一个特称命题和可能命题的综合,所谓直言模态命题推理就是综合运用直言命题和模态命题的矛盾关系进行推理,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作为应付考试,同学们可以只记推理规则,就能快速做题。 例题1、在上次考试中,老师出了一道非常古怪的难题,有86%的考生做错了。这次考试之前,王见明预测说:“格据上次考试情况,这次考试不一定会出那种难题了”胡思明说:“这就是说这次考试肯定不出那种难题了,太好了!”王见明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下面哪句话与王见明说的意思相似? A. 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不出那种难题 B. 这次考试老师必定不出那种难题了 C. 这次考试老师可能不出那种难题了 D. 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出那种难题了 例题2、在这次110 米栏的比赛中,约翰逊可能获胜 以下哪个命题与上述命题意思最为接近? A. 约翰逊不可能在这次110 米栏的比赛中失败 B. 约翰逊必然会在这次110 米栏的比赛中获胜 C. 约翰逊必然会在这次110 米栏的比赛中失败 D. 在这次110 米栏的比赛中约翰逊并非必然失败 例题3、可能今年有的城市房地产价格会下降。 据此,可以推出 A. 可能今年有的城市房地产价格不会下降

B. 可能今年所有的城市房地产价格都不会下降 C. 必然今年有的城市房地产价格会下降 D. 不必然今年所有的城市房地产价格都不会下降 例题4、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 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更多行测视频资料,可登陆中政行测https://www.doczj.com/doc/7c7634548.html,/?ag=2195进行系统的学习。

逻辑判断五大秒杀技巧

秒杀技巧第1式三段论规则秒杀法秒杀限时≤20s 【内功心法】 三段论规则核心的内容是下面四句话: 1、全肯必肯。意思是条件都是肯定命题,结论必然是肯定命题。 2、一否必否,不可全否。意思是条件有一个是否定命题,结论必然是否定命题,条件不能都是否定命题,否则得不出任何结论。 3、一特必特,不可全特。意思是条件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条件不能都是特称命题,否则得不出任何结论。 4、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如果不周延,必然是错误的三段论。 三段论规则适用于直接推理和补充前提两类题目。 直接推理类的题目要求一般是:“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各项都能从上述论断中必然地推出,除了”。 补充前提类的题目要求一般是:“下列哪项为真,能够保证上述论断的正确?”,“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真题秒杀】 有些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是中国制造的。所有中国制造的玩具都是安全又环保的。安全又环保的玩具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 以下各项都能从上述论断中必然地推出,除了()。 A. 受到广大家长欢迎的玩具中,有些并没有受到儿童的喜爱 B. 有些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也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C. 所有中国制造的玩具都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D. 有些安全又环保的玩具深受儿童的喜爱 【秒杀解法】 本题要求选择不能必然推出的选项。题干全部是肯定命题,根据“全肯必肯”可知,结论一定也是肯定命题。B、C、D项也是肯定命题,只有A项是否定命题,因此A项一定不能推出,故选A。 【招式升华】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整体观察题干直言命题的特点,如果都是肯定命题,再观察选项是否只有一个是肯定命题,如果是,则是答案;如果不是,则需要观察中项的周延性。

公考逻辑判断汇总

2012年公务员行测:二难推理知识入门 二难推理,也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做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它常常使人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难推理,据说源于古希腊“半费之讼”的故事。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诺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不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氏不耐烦就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氏提出以下二难推理:如果学生这次官司胜诉,那么按照协议约定,他必须付清余下一半学费; 如果学生这次官司败诉了,那么按照法庭判决,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 总之,无论这位学生这场官司输或赢,他也应付清欠我的一半学费。没想到作为被告的普氏的学生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马上提出一个反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按照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了,那么按照协议,我也无需付另一半学费; 总之,无论这场官司输或赢,我都无需付另一半学费。 其实,国家公务员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我们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二难推理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主要有简单构成式和简单破坏式两种形式: 例如,如果上帝能够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也不是全能的。上帝或者能够创造这样一块石头或者不能创造这样一块石头。上帝都不是全能的。 又如,倘若人命不是你谋害的,你家就不会拿出几千两银子出来打点;倘若人命不是你谋害的,你家就不会答应按五百两一条人命的规定算帐;你家已拿出几千两银子出来打点;也答应按五百两一条人命的规定算帐,所以,人命是你谋害的。 小练习:判断下列逻辑推理是否合理,并写出理由: ①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调查了,当然有发言权。②要么生周瑜,要么生诸葛亮。生了诸葛亮,所以不生周瑜。③若闯红灯了,就要受到交通惩罚。老王受到了交通惩罚,所以老王闯红灯了。④根据下列三个命题,写出其连锁推理过程,并写出其结论。 a.如果猫多的话,那么田鼠就会少。 b.只有土蜂多,田鼠才会少。 c.一旦土蜂多的话,红三叶草就会多。 ⑤如果小李喜欢表演,则他报考戏剧学院,如果他不喜欢表演,则他可能成为戏剧理论家,如果他不报考戏剧学院,则他不能成为戏剧理论家。则小李的选择是什么? 【答案】 ①不合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无效; ②合理,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有效; ③不合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效; ④猫多→田鼠少→土蜂多→红三叶草多; 结论:如果猫多,那么红三叶草就会多。 ⑤报考戏剧学院;此推理包含了连锁推理和二难推理,可整理如下: 喜欢表演→报考戏剧学院; 不喜欢表演→成为戏剧理论家→报考戏剧学院。 2012年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论证方式有效性讲解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对2个,因此对于两人墨和纸的猜测只能对一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测是正确的,即“砚在

第一层”一定为真。因此答案选D。 【点拨】对于真假型题目,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或者当所给条件相似时,从最不一样的条件入手,此外,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时,可直接选择假设法或代入法。 二、匹配型 匹配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且涉及两类或两类以上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型题目可以看做复杂的排序型题目,所以解法也与排序型相似。 【例题】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解析】分析推理题目,题干有两个条件涉及河南人,可以把河南人作为突破口。 由题干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则只能是丙;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而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则湖北人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因此山东人是乙。由此可得:乙(山东人)>丙(河南人)>甲(湖北人)。故答案选D。 【点拨】匹配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元素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结合不同类型的关系由确定的推出不确定的,常用图表形式表示元素间关系,有些步骤运用排除法比较方便。 三、排序型 排序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但只涉及一类元素,这些元素在时间先后、位置顺序或者数量、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例题】北京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今天是周六 B.今天是周四 C.A车周三限行 D.C车周五限行 【解析】分析推理题。首先由“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可知,每天至多有一辆车限行,又E车周四限行,可画图如下:

逻辑判断 经典总结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础,演绎和归纳是重点,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维。 根据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解题时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假设正确,即题目所说的话无论是否和实际相符,都假设是正确的、不容 置疑的; ②不需附加任何说明即可推出,这就提醒考生在解题时不要主观臆断,附加自己的想法,而应以题干内容为准。 要快速解答逻辑判断题,必须要掌握如下几点基本翻译方法: 1.三个基本定理 逆否定理:A推出B→否B推出否A 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摩根定律1:否(A或B)→否A且否B 摩根定律2:否(A且B)→否A或否B 1.七条基本翻译 所有(凡是)S都是P,S推出P 所有(凡是)S不是P,S推出非P 没有S是P,p推出非S 不是S都不是P,P推出S 充分条件:P推出Q。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凡是P,都Q 必要条件:Q推出P。只有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必不可少的条件。 排中律:非P即Q,非Q即P。或者P,或者Q;要么P,要么Q 1.三种基本关系 矛盾关系 矛盾是指两命题非此即彼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一真一假”。 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全称肯定命题与全程否定命题。可同假,不可同真。 下反对关系,特称肯定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可同真,不可同假。 包容关系 包容是指,若A真,则B也真,即有:A→B。两个命题,若命题中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若命题中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逻辑判断做题技巧: 1.代入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例3: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技巧解说:本题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 1.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例4: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 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技巧解说: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都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可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序。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进行这次整理的原因有二:一是经过跟一些考友的交流发现,之前的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的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的错误进行了改正。二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的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和缩进。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看过之前帖子的朋友可以不用再看这个了。 当然,错误还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一、逻辑层次与核心 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是以概念-命题-推理- 论证的层次来展开的。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的大厦,这样学来的逻辑知识才是牢固的。逻辑看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这两个技能就是:矛盾判断和假言推理。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 二、概念 概念是逻辑的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概念的逻辑定义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用我们听得懂的话说,它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的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的人等等。 关于概念,重要的知识是它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我们从概念的字面上能够得到的信息。例如月球”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的那个自然天体。概念的 外延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

念看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是这个集合内的所有事物。例如苹果”这 个概念的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的苹果、未成熟的苹果等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的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 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的判断。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总而言之,它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例如: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难道中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吗? (一)逻辑变项 命题的思维对象称为命题的主项”,如上述命题中的钓鱼岛、中国梦;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称为命题的谓项”,如上述命题中的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可能实现的。可见,命题的主项、谓项各是一个概念。我们将主项和谓项合称为逻辑变项”。 (二)逻辑常项 逻辑常项是命题中表达逻辑含义的词语,分为三种:联项、量项和模^态O 联项是指命题的性质,即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命题都有联项,如: 中国人是很没道德的。(联项为是) 逻辑判断并不难做。(联项为不) 马加爵杀人啦!(虽然字面上没有体现,但联项明显为是) 当命题复杂一点的时候,就要对数量上做一个限制,这就是命题的量项,

逻辑判断技巧

逻辑判断技巧 【判断推理】行测逻辑填空高分技巧 专家认为,考生在做题时考生可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间等。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辨析成语之间在适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例题】中国的节日历来与文学表现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不胜数 B.汗牛充栋 C.罄竹难书 D.不一而足 解析:本题答案为A。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汗牛充栋”意为藏书很多;“罄竹难书”意为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这两个成语都不能形容“赞美元宵节的诗句”多,排除B、C。“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词义与句意相符,但“不一而足”一般用于句尾,故不如“数不胜数”贴切。 (二)从侧重点角度判断 有的成语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彼此在语义侧重上存在差异。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二者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前者侧重用根本不能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后者侧重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实际中具体应该选用哪个才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相关语境斟酌选择。

【例题】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 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 它,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声大噪 B.享誉中外 C.声名鹊起 D.如日中天 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可从各个选项的侧重点进行考虑。“名声大噪”侧重的是名声大;“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得广;“声名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如日中天”侧重的是名声正旺的状态。本题句意是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到景泰年间因皇家的重视才使得它迅速闻名,强调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故选“声名鹊起”最合适。 (三)从语法角度判断 作为一种特殊的短语,成语也有词性之分。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动词性成语(如苟延残喘、喜新厌旧),数量最多;形容词性成语(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都可以做定、谓、主、状等。名词性成语(如繁文缛节、缓兵之计),可以做主、定、宾。副词性成语(如设身处地、不约而同),较少,只做状语。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词性,选择句法功能与语境相吻合的成语。 【例题】同为收藏,目的和动机却,大多数人以短期的赢利为目的,将收藏视为一本万利的投资;另一种人源于个人爱好,作为精神的收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壤之别 B.泾渭分明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解析:本题答案为C。由“大多数人”和“另一种人”的对比可看出,同为收藏,目的和动机却是差别很大的。“泾渭分明”意为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这两个成语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天壤之

逻辑判断的经典应用

1. 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 (1)班长通过了; (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 (3)有些人通过了: (4)有些人没有通过。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可见: A.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 B.班长通过了 C. 所有人都通过了 D.所有人都没有通 过 A【解析】(3)有些人通过了和(4)有些人没有通过。是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的句子中必有一真=>(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和(4)有些人没有通过。是矛盾关系,而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若3、4为真=>1、2为假=>成立 若4为真、3为假=>2为假、1为真=>成立 若3为真、4为假=>2为真、1为假=>不成立 如果2正确,那1也正确,3也正确。三个真,不可能,所以2为假,又因为2与4是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故4为真

因4真,2假,若果1为真,则3为真 ,三个真不和题意;若1为假,3为真,正好二真二假,符合题意。 所以2错误,那就是有些人通过,有些人没通过 2. 张三、李四、王五三人,由于赵六被谋杀而受到传讯。犯罪现场的证据表明,可能有一名律师参与了对赵六的谋杀。这三人中肯定有一人是谋杀者,每一名可疑对象所作的两条供词是: 张三:我不是律师,我没有谋杀赵六。 李四:我是个律师,但是我没有杀害赵六。 王五:我不是律师,有一个律师杀了赵六。 警察最后发现: I 上述六条供词中只有两条是实话。 II 这三个可疑对象中只有一个不是律师。 是谁杀害了赵六?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根据现有条件无法推知

A【解析】这三个可疑对象中只有一个不是律师=>有两个律师=>是律师与不是律师那三句里面或者有两句实话或者没有实话。如果为两句实话,而后面三句全是假话,不成立=>前面是律师与不是律师那三句。三人所说全为假。 后面三句有两句真的 .张三李四是真的话推出王五杀人但王五说是律师杀人是假的……矛盾,则王五的话必然是真的,所以是张三杀人。 题目已经知道只有1个不是律师那么3个人的前半句话只有1个人说自己是律师,其他2个都否认,那么假设中间的那个人前半句是真的,那么1,32个人之见前半句必有1个假的,但是这样推出3个人后面的话都是假的,与题目都矛盾,那么得出前半句3个人都在撒谎,即1,3是律师,2不是律师, 后面3句话里有2句是真的,逐个带入可以推出1,后半句矛盾,推出1是杀人凶手 3. 以下关于电脑故障的陈述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真的判断是() A.显卡坏了 B.主板坏了,那么内存也一定出现了故障 C.主板或显卡坏了 D.主板坏了 B【解析】因为只有一个是真的,如果A成立,那么C也成立,与题目有冲突;如果B成立,正确;如果C成立,那么AD也成立,与题目有冲突;如果D成立,那么C也成立,与题目有冲突。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当选言支全真或全假时,此命题为假】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如果p,那么q“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有…、一旦…就…、假若…、只要…就…”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命题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只有p,才q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如果没有前件也有后件,这个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对于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命题才假。】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当且仅当p,才q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与后件等值即前件真并且后件真,或者前件假并且后件假时,命题为真,在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即前真后假,或前假后真时,命题为假】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0道经典逻辑题及答案

一、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述 中直接推出 1.以下是一则广告:就瘘痛而言,四分之三的医院都会给病人使用"诺维克斯"镇痛剂。因此,你想 最有效地镇瘘痛,请选择"诺维克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强地削弱该广告的论点?( ) A.一些名牌的镇痛剂除了减少瘘痛外,还可减少其他的疼痛 B.许多通常不用"诺维克斯"的医院,对那些不适应医院常用药的人,也用"诺维克斯" C.许多药物制造商,以他们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销售这些产品给医院,从而增加他们产品的 销售额 D.和其他名牌的镇痛剂不一样,没有医生的处方,也可以在药店里买到"诺维克斯" 正确答案:C 2.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三轮车更困难。由于习惯于骑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 在骑三轮车转弯时,对保持平衡没有足够的重视。据此可知骑自行车( )。 A.比骑三轮车省力 B.比三轮车更让人欢迎 C.转弯时比骑三轮车更容易保持平衡 D.比骑三轮车容易上坡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已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反而比会骑的人更容易学习骑三轮车,原因 是骑三轮车在转弯时需要更多地控制平衡,由此可以推断出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与题干 无关。故选C。 3.长久以来认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个观点不可能 正确,因为有心脏病的男性一般比没有心脏病的男性有显著低水平的睾丸激素。上面的论述是基于 下列哪一个假设的?( )。 A.从未患过心脏病的许多男性通常有低水平的睾丸激素 B.患心脏病不会显著降低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 C.除了睾丸激素以外的荷尔蒙水平显著影响一个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D.男性的心脏病和降低睾丸激素是一个相同原因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推理过程为:有心脏病的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低于无心脏病的,所以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不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这里忽略了一个前提,即得了心脏病以后会不会降低原有的睾丸激素,如会,则推理不成立,如不会,则推理成立,所以答案为B。 4.某大学工会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卡拉OK大赛,关于外语学院由哪些人来参加比赛,领导已商定出以下意见:(1)如果林红参加,则小萍也参加; (2)如果许丹不参加,则颖参加; (3)

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分为三种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形式推理考查基本的命题特点和推理规则,这种题的难点是理解这些推理规则。切莫死记硬背,因为很容易忘记、混淆,我觉得应该举生活中最常见的,自己能够理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推理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做题时直接运用推理规则,就无需纠结了。 分析推理可以说是逻辑判断中最难的,因为它不考知识,只考分析推理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学习难得多,实在不能掌握复杂的技巧,那就学会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三大万能利器,学会借助列表、假设和列不等式做题。 具体技巧 一、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 上海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 例: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 A. 甲不是湖北人 B. 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 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 湖北人年龄最小 答案: D 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 (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 (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如图: 湖北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 (甲)(河南人)(山东人) 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 提示: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总结: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 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 二、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 甲说:我会游泳; 乙说:甲不会游泳; 丙说:乙不会游泳; 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 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

“削弱型”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技巧归纳

“削弱型”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技巧归纳 一、什么是“削弱型”? “削弱型”就是题干给出一个完整的推理或论证,表达出某种观点,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一个选项,对题干的推理或论证进行反驳,从而使其不成立,或者使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降低。通俗地说,就是与题干的论证“唱反调”。 从命题思路上看,“削弱型”主要有两种情形: (1)否定论题,即在选项中寻找与题干观点相反的选项来否定论题; (2)否定论据,即在选项中寻找与题干论据相反的选项来否定论据。 从提问方式上看,“削弱型”分为“最能削弱型”和“最不能削弱型”两种。提问的方式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也有所不同。分别阐述如下: 二、最能削弱型 1.“最能削弱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是: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有力地质疑上述论证的结论? (3)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在作答“最能削弱型”时,应该先将与题干保持一致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就是能削弱的选项。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选项都对题干构成“削弱”,则需要比较它们的削弱程度,从而找出“最能削弱”的一项。 2.“最能削弱型”的解题模型是: 第一,明确题干论证的论题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第二,确定反驳的方向,可以反驳论题,也可以反驳论据。 第三,如果某个选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题干论证不成立,或者使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降低,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例题1:

现在市面上电子版图书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著,而且价格都很低。另外,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网上几乎可以读到任何一本名著。这种文学名著的普及会大大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读者群。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文学名著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大众读物,特别是不如健身、美容和智力开发等大众读物。 B.许多读者认为电脑阅读不方便,宁可选择印刷版读物。 C.一个高素质的读者不仅仅需要具备文学素养。 D.真正对文学有兴趣的人不会因文学名著的价钱高或不方便而放弃获得和阅读文学名著的机会,而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则相反。 E.在互联网上阅读名著仍然需要收费。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题干观点】因为电子版的文学读物价格低廉并且容易获得,所以电子版的名著能够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读者群。选项D意味着原来读文学名著的人即使文学名著的价钱高或不方便也还是读,而现在电子读物价格便宜了也方便了,但原来不读的人现在还是不读,那么电子读物就不能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削弱题干论证,为正确答案。 三、不能削弱型 解答此类试题应该首先使用排除法,即把可能质疑题干、削弱题干的选项一一排除,最后剩下的不论是支持题干的选项还是与题干不相干的选项,都最不能削弱题干。 例题2: 简装书比精装书售价明显较低。因此,如果图书馆只购置简装书,不购置精装书,就可以用同样的钱置更多的书,从而既节省开支,又更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 A.简装书中有些是粗制滥造品。 B.有的书籍需要精装版和简装版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C.一些经典著作只有精装本,没有平装本。 D.简装书的使用寿命明显低于精装本。

逻辑判断-关联词推导(新)

7为了实施最佳配合,在确定某排球赛上场队员的组成时,甲、乙、丙三位教练对小王和小李是否上场表态如下: 甲:“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 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 丙:“或者小王上场,或者小李上场。”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为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三人的话都是真的 ?三人的话都是假的 ?三人的话两真一假 ?甲乙的话都为真话 7、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甲:小李上?小王上; 乙:小王上?小李上; 丙:小王上∨小李上。 第二步:列举情况,并将信息列于表中 第三步:分析表格并判断选项 由表格知,三人的话要么都为真,要么两真一假,可能甲乙的话都为真话,不存在三人的话都为假话的情况,故答案为B。 8如果丽丽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大壮和李铁也将一起参加同学聚会。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丽丽不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也不参加 ?如果小强、大壮和李铁在一起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参加 ?如果丽丽和小强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大壮和李铁不会参加 ?如果李铁不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不参加 8、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题干 丽丽去?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其逆否命题是﹣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丽丽去?﹣小强去,“﹣丽丽去”属于否前件,“﹣小强去”属于否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否前件无法推出否后件,排除A。 B项: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后件无法推出前件,排除B。 C项:丽丽去∧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小强去等价于丽丽去,肯定前件可以推不出否定后件,C项明显不符合题干逻辑,排除C。 D项:﹣李铁去?﹣丽丽去,正好满足题干的逆否规则,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9所有甲都属于乙,有些甲属于丙,所有乙都属于丁,没有戊属于丁,有些戊属于丙。 以下哪一项不能从上述论述中推出()。 ?有些丙属于丁 ?没有戊属于丁 ?有些甲属于戊 ?所有甲都属于丁 9、第一步:将题干信息用图形表示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能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方正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 都是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 都不是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 是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 不是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逻辑推理经典题

逻辑推理题练习 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二、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真题示例 (一)只有一真 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二)只有一假 3.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