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第一专题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院郝秀芬整理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许多热点问题,尤其是我国周边海上问题突出,维护海洋权益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下面重点讲讲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关于南海问题

一、南海概况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东西距离1380公里,南北距离2380公里。整个南海海域呈半封闭状态,为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所环抱,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67米。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和龙目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一些重要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南海还拥有广州、高雄、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重要港

口。南海还是世界最丰富的渔场,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单从军事角度看,控制了南海岛礁,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航线。南沙群岛在南海诸岛的南部,东西宽约740多公里,南北长约920 多公里,总面积达24.4万平方公里。在南沙群岛范围内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

二、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

谈南海问题,有必要首先理清其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海争端是指围绕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所谓南海问题,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南海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随着南海问题急剧升温,目前南海地区不仅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也成为牵动东亚政治、安全格局的大国博弈的舞台。可以说,南海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南海问题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越南单方面制造所谓的“西沙争议”、菲律宾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中国从来不认为西沙、中沙群岛存在所谓的争议。近年来,菲律宾不仅占领着南沙的马欢岛、中业岛等岛屿,又开始声称对本属于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拥有主权。尤其是2012年4月,菲律宾主动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不断在国际社会扩大事件影响,黄岩岛事件成为中菲在南海矛盾之一。所以,从广义上讲,南海问题应包括由南海岛屿主权及海

域管辖权所产生的系列矛盾和争端。

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

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历史悠久,上可远溯至汉代。三国时期,中国在南海的航海活动无论在规模、数量都大幅增加。据《三国志》、《梁书》、《法显传》等史书记载,当时中国船队途径南海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相当频繁。随着中国在南海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唐宋时期开始起,出现了专门指南沙群岛的古地名,如“石塘”、“万里石塘”、”“万里石塘屿”、“万里长沙”、“万里长堤”等。有关南沙群岛的记载多见于唐宋以后的许多文献当中。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序中就有一张标有南海诸岛的地图“诸番图”。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曾绘制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明确标出南海500个地名,其中属于中国的地名约有200个,分别标出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南沙从此列入中国版图。明末清初中国出版的行政区域地图中,南沙群岛都在中国版图之内。完全可以说,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沙地区除了中国人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行迹。清末以后,由于中国国力衰微,南海海疆不时遭到西方列强入侵。先有英国和德国非法测量,到上世纪30年代初,法国侵占南沙若干岛屿,随后日本又驱逐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等3个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二战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1946年12月,中国

政府派“太平号”驱逐舰和“中业号”坦克登陆舰,到达南沙太平岛并在岛上立碑、升旗,举行了庄严的接收仪式。大量历史证据表明,中国不但最早发现南沙群岛,而且有效地行使了管辖权。

至于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依据,更是翔实、充分。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量”,其中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代中国就已经发现了黄岩岛。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沙洲,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在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管辖之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的主权公告和声明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2.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

提到南海主权,不能不涉及南海断续线问题。从中国正式出版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海周围有一条由九条线段组成的U形断续线,就是通称的南海九段线。它是标绘中国南海疆域的“传统海疆线”,范围涵盖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大群岛,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近年,随着南海问题升温,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不断遭到质疑和

挑战。

20世纪初,列强开始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1907年,日本就试图染指东沙群岛,引起清政府对南海主权的重视,地图出版商也开始关注南海疆域问题。但因当时中国没有国家地图出版机构和权威审定机制,有关南海疆界的地图均由私人编制,差异较大。1914年1 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胡晋接所编《中华民国新图》采用连续线标注南海疆界,这是最早标注南海海疆线的地图。但该图最南端仅划在北纬1 5°— 1 6°之间。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的地图才比较详细地标出南海四大群岛的位置。其中,1936年出版由白眉初编制的中学教科书《中华建设新图》,将中国最南端划在北纬4°附近,首次绘出曾母暗沙。1947年12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印制的地图也标出曾母暗沙,再次确认中国最南端在北纬4°。这是中国对南海疆域最有法律性质的主权主张。

抗战胜利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南海诸岛。由于南海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1947年由国民政府内政部牵头,联合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完成南海勘界。同年12月,内政部审定,公布了南海172个岛礁名称,并向当时广东省政府发布正式公函,明确南海划界结论。当时,由内政部编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条线段标绘出一条西起中越边界北仑河口,东至台湾的U形断续线。1948年2月,内政部又公开出版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南海疆界的地图仍沿袭1948年国民政府时

期公布的划法。1953年,经中央政府批准,去掉了靠近北部湾一带的两条断续线。1962年,由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正式确认了南海断续线,并沿用至今。

关于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和地位,国内学界有多种观点:一是国界线。断续线是用国界线符号绘制的标线,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范围。线内岛礁、滩、沙洲及海域均属于中国,享有主权,线外水域属于国际公海。二是历史性水域线。中国不仅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享有主权,且线内整个海域都是中国历史性水域。三是岛屿归属线。断续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拥有其主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规定,可划定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四是资源归属线。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洲和整个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享有资源归属权,包括海洋及底土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资源管理,养护、勘探、开发权;海洋环境监测,保护、科研优先权;航海、航空交通管制权。五是传统海疆线。该线所主张的权利是承袭历史传统,包括中国历代对南海岛、礁、滩、沙洲的发现开发、利用、经营管理,具有排他性。

自1948年中国政府正式出版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后,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提出任何异议,更没有哪个南海国家政府对此线提出过外交交涉,而是默认断续线的存在,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均据此将断续线内的南海海域标绘为中国疆域。近年,菲律宾以黄岩岛在菲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由,声称对该岛拥有管辖权并进而提出领土主权要求,是没有任何国

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任何法理根据的。

首先,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菲海洋管辖权范围应以不损害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为限,更不能以主张自己的海洋管辖权为由而吞并中国领土。

其次,菲律宾依据黄岩岛过去曾是菲美军事演习靶场而声称对该岛拥有管辖权,更是站不住脚。菲律宾和美国过去未经中方允许在中国领土设置靶场是完全非法的。非法行为不能产生权利,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再次,菲律宾以“地理临近”为借口对黄岩岛及南沙群岛一部分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在国际法上根本就不能成立。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临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它只是为“拥有”提供一个地理便利条件而已。1969年国际法院在审理“西德、丹麦,荷兰三国北海区域主权案”时认为,“将地理临近原则与自然延伸原则混为一谈,将会导致一国领土的自然延伸区域被另一国领有”,因而“地理临近”原则在解决国家之间领土争端实践过程中是不可行的。菲律宾以此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是荒谬的。

1981年、1984年菲官方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菲律宾在1997年以前从未向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

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殖民主义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觊觎中国南海地区,但是真正对南海地区实行全面占领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西沙,南沙作为海军基地。战争结束后,日本退还所占岛屿,中国政府正式收复两大群岛,并在岛屿上重新树立了主权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宣布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也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宣布拥有两大群岛的主权。但法国殖民当局重新对南沙提出“领土”要求,并非法占领了西沙一些岛礁。1955年成立的南越当局也声称对西沙、南沙拥有主权,而当时北越政府并未提出任何主权要求。1958年9月,越南总理范文同照会中国总理周恩来,认同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总的说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过异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才有所改变。引起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经济因素: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的“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于1968年提出的勘测报告指出,越南沿岸之紧邻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报告,可以说是引发周边国家蚕食中国南沙岛礁的直接诱因。

法律因素: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把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有效地遏制了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深海大洋底部资源的行为。

《公约》还确认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为中小国家公平合理地利用海洋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同时,《公约》中的“专属经济区制定”还规定沿海国可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对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忽视了一些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尤其是,《公约》的实施客观上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增加了相邻国家之间发生争夺的可能性。正是在此背景下,南海周边国家伺机扩大海洋权益的倾向也渐趋明显。

所以说,南海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国际政治方面的因素。尽管南海问题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旧金山和约》,但真正的形成是在70年代以后,并经历一个不断演变和发酵的过程。

4、南海问题的性质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主权和主权权利事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容易激起历史记忆,并使现实和历史问题纠缠在一起,加剧了纷争和矛盾。

从实质上看,南海问题的核心是资源的占有和开发问题。近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领有和管辖南海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南海断续线公布后,周边国家也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越南曾明确赞同中国的主张。只是在1968年南海油气资源勘探报告公

布后,一些国家才闻风而动,圈海占岛,疯狂在中国海域内掠夺油气资源,进而变本加厉地提出主权要求。

从根源上看,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无论从经济还是从军事上看,南沙独特的地理位置,

必然是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争相染指的海域,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化”。在南海问题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始终都有域外大国插手,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个别国家不会肆无忌惮、有恃无恐。近1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尤其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使中国与东盟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又迈进一步。南海问题不断升温,不仅加剧了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关系的隐忧,也成为双方加深全面合作的一个障碍。

三、现状:域内小国纷蚕食域外大国齐介入

2010年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邻国的主要矛盾。美、日、印等国与南海其他争端方积极互动,频繁在中国周边海域举行军演,不仅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也损害中国建设和谐周边的外交努力,中国安全与发展所受冲击、影响明显增大。

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

一是蚕食南沙岛礁和传统海域。从上世纪70年代升始,南海周边国家大肆侵占中国南沙岛礁。在南沙群岛已露出水面的40余个岛礁中,越南占29个,菲律宾占9个,马来西亚占5个,文莱占1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问题条款的深人实施,南海周边国家掀起了海域“划界”热潮。目前,中国与多个海洋相邻国,海洋相向国存在潜在或现实争议,范围涉及东海黄海和南海三大海区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所辖海域一半以上。

二是染指黄岩岛,抓扣中国渔民,企图扩大事态。中国从维护东亚稳定的大局出发,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并始终采取克制态度,然而,菲律宾、越南不断向南海近海海域扩展,企图混淆视听,扩大事态。4月10日菲律宾巡逻机在黄岩岛海域发现了12艘作业的中国渔船,菲海军随后出动了该国最大的“德尔毕拉尔号”军舰,持枪军人企图抓扣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中国国家海洋局派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巡航任务的“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中国执法船停靠在中国渔船和菲律宾军舰之间,从而阻止了菲方逮捕中国渔民的企图。随后中国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对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船渔民做出回应。近些年菲律宾侵袭中国黄岩岛不止一次。早在1997年5月,菲律宾就有个别国会议员登上黄岩岛,竖起菲国旗,宣称所谓的“主权”。1998年11月,菲海军非法逮捕20名中国渔民,扣留6艘中国渔船。2000年5月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枪杀中国渔民,中方就此向菲律宾提出严正交涉,菲律宾迫于压力释放中国船员,但拒绝赔偿受害人家属。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一是加强与其他南海争端方的战略与安全磋商。美、日、印、澳纷纷加大与越、菲的安全对话与战略磋商。2011年8月,美越签署自越战以来首个正式军事合作协议。10月,印越签署经贸安全多项协议,启动两年一次的安全对话,以不断拓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10月间,日本先与菲律宾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拟定

每年举行两次安全对话,后又与越防长、总理在东京会晤,双方签署

了“日越防卫合作交流备忘录”。2012年7月,菲律宾防长访日,双方签署了加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文件。澳大利亚公开表示将关注南海未来局势发展,积极推进与美、日、印海上安全合作。此外,美、日、印还在2011年底召开首次“三边战略对话”,协调南海政策。

二是掠夺南海油气资源。截至2009年,在美、俄、法、加、英等国参与下,南沙海域被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目前,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国际公司超过200家,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据统计,越南与外国石油公司在中越争议海域每年开采石油800万吨,约占越年原油产量的1/3。截至2008年,越南已从南沙共开采石油超过1亿吨。天然气1. 5亿立方米。2011年,越南原油出口达824万吨,增长3.3%,出口额72 .4亿美元,增长46.1%,2011年10月上旬,印度国营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不顾中方的反对,执意与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石油合作协议,拟联合开发位于2012越专属经济区与中国断续线重叠区域的南海“127号”、“128号”两块油气田,2012年5月,印度曾一度宣称因技术原因打算推出这一区块的项目。时隔不久,在越南的要求下,印度又改变了主意,宣布再延长两年在“128号”区块的油气勘探。

三是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2011年10月底,美防长帕内塔将东亚之行首站放在印尼,向东盟10国防长重申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为其他争端方撑腰打气。2012年6月初,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大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随后帕内塔访问越南,并视察越军港金兰湾,暗示美国要利用金兰湾,作为亚洲战略的重要

一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澳还就在澳北部达尔文驻扎海军陆战队签署协议,双方拟定在2016—2017年前驻扎2500名官兵,以增加海、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应对南海可能爆发的冲突。长期以来,美国军舰和侦察机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抵近侦查,并将这种侵权举动视为“航行自由”,认为中国无权干涉、阻碍其行动。围绕美国的侵权行为,中美先后出现了“撞机事件”、和“无暇号事件”等重大摩擦。其实,南海并不存在所谓的“航行自由”受阻问题,包括美日在内的东亚国家,都是南海及相关海域航运的受益者,美日等国抛出该议题,无非是为插手南沙争端制造借口。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

一是加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一方面,美日、印等域外大国出于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在2011年东亚峰会上,美国迎合个别国家的需求,不顾中国的反对,执意讨论南海问题。美、日、印.澳等国相互协作,官方、政客、学者相互应和,鼓吹“东盟联手对华方能维

护地区安全”,并以南海“安全危机”为借口,加快地区战略实施,扩大影响力。在2012年7月召开的日本与东盟外长会议上,日本提出将于明年在日本召开“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此举无疑是想扩大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东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越、菲等争端国极力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但越、菲等国自感其主张、依据和实

力难与中国抗衡,积极谋求美、日等域外大国介入,2011年初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与域外大国加紧勾连,不断协调立场,个别国家还

借机以东盟名义吸引大国介入,加速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二是削弱中国的话语权。与南海维权执法活动相比,南海国际话语权斗争形同“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事关南海国际舆论环境问题。随着南海问题不断升温,一方面,中国南海维权舆论环境更趋恶化,一些国家质疑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法理基础,美、印、加等国还多次举办南海国际研讨会,矛头直指南海断续线,南海划界的法理斗争不断发酵。菲律宾宣称,中国拒绝将南海问题诉诸国际仲裁实为“藐视国际法’,“底气不足“,而美防长帕内塔则高调回应,“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必须遵守国际法”,将中国置于国际法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中国所坚持的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的主张将进一步遭到削弱。南海域外大国的介入,客观上迎合了个别国家的论调,企图通过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域划界争端演变为遏制中国的联合阵线。

三是增加南海摩擦冲突的风险。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心存疑虑,对华警惕意识增强。2011年10月中旬,菲律宾军舰在南沙中国传统海域冲撞扣押中国渔船,并拒绝归还,宣称要由第三方出面调停解决,公开和中国叫板。菲律宾外长甚至宣称,东盟在应对南海问题上应该“更大胆”,公开挑拨东盟与中国对立。尤其是2012年

4月以来,菲方无视中方多次交涉,制造假象,煽动反华情绪,采取各种小动作,加剧争端。6月21日,越南十三届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将中国西沙、南沙群岛纳入“主权”和“管辖”范围,越战机还侵入中国南沙领空,强化“主权”宣示,这些举动表

明,南海发生摩擦冲突的风险在增大。

四、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

面对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不断侵犯以及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争端的局面,中国政府对解决南海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主张、原则和措施,并付诸行动。

1.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

南海问题不仅是中国与南海争端国之间的纷争,随着个别国家的介入,也成了中国与域外大国关系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良性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有助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预期目标。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原因,不是刚刚出现的新问题。此外,南海问题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经济和政治问题。由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争端的长期性,决定了任何单一的方式都难以化解矛盾,必须采取多种途径综合运用。为此,中国一贯主张南海争议应当由当事国双方通过协商谈判和平加以解决。中国愿意同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一道,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2.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原则

一是坚决维护岛屿主权原则。根据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信息,南沙已经定名的岛、沙洲、礁、滩共有189座,其中岛屿14个,沙洲6个,暗礁113个,暗沙35个,暗滩21个。中国对南沙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在维护南沙海域权益问题

上,中国坚持不断的基本原则。这一立场意味着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应包括所有的岛、沙洲、礁、滩和暗沙及其相关海域。1989年8月,中国在南沙永署、赤瓜、华阳、南熏、东门等岛礁的主权石碑全部落成。石碑上面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字样,石碑中央刻着岛礁的名称。作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标志,南沙主权石碑的建立是中国保卫南沙岛礁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二是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在南沙海域,周边国家纷纷侵占中国岛礁,蚕食中国海域,形成南沙目前主张重叠的争议局面。为此,中国提出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不仅为国际法所确认,也是被国际实践所证明的解决争议的行之有效方法。“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大致有四方面:第一,主权属我。第二,对领土争议,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而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并不是要放弃主权,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三,对有些存在争议的领土,进行共同开发。第四,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

三是以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原则。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使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加深了彼此经济关系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 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它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签署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文件,宗旨是维护南海稳定、增进互信和推进合作,为有

关当事国最终和平解决争议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

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3.维持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措施

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坚决、明确的。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南海政策实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主权宣示。中国政府多次重申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周边一些国家侵占中国主权、掠夺中国资源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92年中国通过了《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并赋予解放军舰艇、飞机有追踪外国舰船的权限,

以更有效地在南海地区行使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职责。

二是有限自卫捍卫主权。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坚定地捍卫了西沙主权,并收复了南沙的部分岛礁。1974年1月,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军舰侵入西沙群岛海域,强占金银、珊瑚、甘泉等岛屿,企图以此作为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为反击入侵之敌,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奉命前往西沙,执行巡逻任务,遭遇南越海军进攻,我军奋起反击,经过激烈战斗,打败敌军,并收复被占岛屿。1988年2月,越南派出大批舰船窜到南沙,强占中国岛礁。3月中旬,

越军趁夜间低潮时登上赤瓜礁,并向礁上运兵,与中国海军形成对峙局面。越军士兵率先开火,打伤中国军人,中国被迫反击,重创越军,并迫使越军投降。

三是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共同开发。正是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的指导下,南海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协商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做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南海争端。

五、维权:用话语权赢道义文攻武卫捍主权

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受美、日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影响,周边一些国家信奉“时间在中国一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感明显增强,缺少对华合作的长远意识。未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仍然不可避免,中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或将更加严峻,这对中国的发展意志将是重大考验。对于侵略中国南沙岛屿和领海主权的非法行为,中国政府表明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并有力地维护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中国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但面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各方利益深度融合的局面,中国基于大国的形象和道义,维护南海权益应该讲究策略和方法。

1.在南海问题上把握话语权,赢得道义优势

对外谈判和交涉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方式,坚持谈判解决问题不是要放弃立场,更不是示弱。同时,从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找到解决途径,包括实现“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具体办法。中国政府始终本着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处理南海争端问题时采取了极为克制的态度,表现出了巨大的诚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解决南海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立场。2002年,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个宣言在一段时期内基本保障了南海地区局势的相对稳定和平,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的关系得到飞速发展。一些东盟国家今天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和中国贸易的发展。在化解南海争端的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展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切实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同时还要赢得道义优势。武力冲突,受害的只有冲突双方以及地区的和平发展,受益的是那些躲在背后的支持者。为此,只有严格依照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从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处着眼,以此为出发点来探讨解决南海争端之道,才具有建设意义。

2.努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向前发展

在2011年东亚峰会上,东盟个别国家竭力推动搞一个“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甚至通过媒体放风“希望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合作下解决该问题”。菲律宾还提出,由东盟召开会议,明确划分南海无争议和有争议区域,以建立一个联合开发区域。菲律宾的目的很

清楚,就是企图与东盟结成“统一战线”对抗中国,将南海问题多边化。为配合越、菲的这一图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放话,要求中国接受东盟联合拟定的南海政策文件。东盟作为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家组织,借助集体安全机制,实施大国平衡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东盟在南海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对中国处理南海争端至关重要。为此,巩固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长远利益,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并积极配合东盟影响力的发挥。

3.扎实推进相关机制,积极采取措施

中国长期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越、菲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却“挟洋自重”变本加厉,由此才导致今天南海复杂的局面,中国所采取的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是被动的反应。2012年6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设立地级三沙市,统筹管辖西沙、中沙和南沙附属岛屿及相关海域。海南省政府还宣布将西沙群岛的四个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7月21日,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政府办公地设在西沙永兴岛。选举肖杰为中共三沙市委书记兼三沙市人民政府市长。随后,中央军委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警备区,任命警备区司令员为蔡喜宏大校,政治委员为廖朝毅大校。主要负责三沙市辖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协调军地关系,担负城市警备任务,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指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等。中国军方也展示坚定地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对南海相关海域将进行常态化巡航,中国海监渔政等执法、维权部门也将加大对南沙海域的巡航力度。与此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在南沙9个区块进

2020年中考生物 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2020年初中生物中考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一、热点信息1地震与环境 2020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发生9.0级大地震。 1.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______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某伤员李某被救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_____处用止血带止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食用少量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的______供给。 (5)在伤者受横梁砖块所压处,血液所输送的______气和_______不能输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产生的_______等废物不能运出体外,因而会造成组织坏死。 (6)肾衰竭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经肾单位时_______和_______的滤过作用发生严重障碍,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肾脏无法正常工作。 (7)刚被救出的人一般要立即点滴医用氯化钠,它的浓度是 ,因为这 样的浓度和人体内的液体浓度一致,避免了输液时发生事故。 (8)救援过程中,被困者要尽量少说话,保持平静,这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分解,保持体能。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内进行。 2.2020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转移到农家保护 C.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 D.移入裸子植物园 3.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重伤员需要输血治疗,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输血时血型不符能造成血液凝固 4.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主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 5.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 离、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 于。

2020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2020 年初中生物中考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一、热点信息1 地震与环境 2020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发生9.0 级大地震。 1.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畅通,只有该 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伤员李某被救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用止血带止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食用少量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的 _______ 供给。 (5)在伤者受横梁砖块所压处,血液所输送的_____ 气和 _____ 不能输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产生的______ 等废物不能运出体外,因而会造成组织坏死。 (6)肾衰竭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经肾单位时_____ 和______ 的滤过作用发生严重障碍,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肾脏无法正常工作。 (7)刚被救出的人一般要立即点滴医用氯化钠,它的浓度是,因为这样的浓度和人体内的液体浓度一致,避免了输液时发生事故。 (8)救援过程中,被困者要尽量少说话,保持平静,这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分解,保持体能。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内进行。 2.2020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 .转移到农家保护 C.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 D .移入裸子植物园 3.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重伤员需要输血治疗,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输血时血型不符能造成血液凝固 4.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 .主动脉B.毛细血管 C .静脉 D .动脉 5.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

形势与政策 大学 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加快国防建设,强化周边防卫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军事手段是解决一切国际冲突的最后手段,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会任人欺负,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其领土、领海就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使任何挑衅者不敢轻举妄动。2011年,国际干涉的盛行,西亚北非的变局,以及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都提醒我们,中国必须适度加快国防建设。特别要加强海军建设,中国海军要拓展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现代化。加快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国防建设要与整个国家的建设、综合国力的增强相适应。同时,我们要吸取当年苏联与美国全面军备竞赛的教训,避免陷入全面军备竞赛的“陷阱”。我们加强国防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地区和全球霸权,而是防御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美国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加强国防建设是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最高目的,要具备与此相关的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反击能力。

当前世界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热点问题分析内容提要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二、当前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分析三、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军事、外交和其他国际问题的基础。因此了解当今世界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必须清楚当今世界经济问题。如什么是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怎样形成的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又是怎样演变的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 趋势是什么等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了解世界经济的形成首先得清楚什么是世界经济1、什么是世界经济经济在我国古代有“经世济民”这样的意思也就是治理国家。到了现代它的含义就多了如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以及节约、便宜等。在这里经济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什么是世界经济呢▲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世界 范围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实力与规模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在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方面由此把各国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世界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呢▲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根本不存在世界经

济。到了封建社会虽然在世界某些地区曾出现过频繁的商品交换但那只是人们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余缺的调剂影响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生活。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向更深和更广的程度发展以及相应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扩大逐步形成的。▲2、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是●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世界货币和资本的国际化。▲第一国际分工。分工是指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的劳动者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劳动关系。▲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分工。实际上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国际分工的萌芽。但是真正的国际分工是在产业革命后发生的。产业革命后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的基地进而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多或少地纳入到国际分工之中形成了一种同机器大生产中心相适应的分工体系。这时全世界出现了几个工业中心而其他国家则是它的分工体系中的附庸。●一位英国学者曾经对这时英国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做过这样的描述“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谷仓加拿大和波罗底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的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福尼亚和澳洲以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考试答案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D )造成的。(单选题3分) o A.欠发达国家 o B.落后国家 o C.发展中国家 o D.发达国家 ? 2.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 B )。(单选题3分) o A.自然资源紧缺 o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o C.国际形势紧张 o D.生产力水平低 ? 3.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主要问题是( C )。(单选题3分) o A.苏美争夺 o B.东西方对抗 o C.经济问题 o D.军队问题 ? 4.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 D )的问题。(单选题3分) o A.能否停滞增长 o B.能否超速增长

o C.能否稳步增长 o D.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 5.我国与周边( D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3分) o A.1个 o B.2个 o C.4个 o D.6个 ? 6.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 A )。(单选题3分) o A.外交无敌国 o B.少数敌对国 o C.外交多敌国 o D.全部敌对国 ?7.我国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以( A )为中心。(单选题3分) o A.经济建设 o B.文化交流 o C.科技发展 o D.军事发展 ?8.我国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且处于发展期的( C ),机遇大于挑战。(单选题3分) o A.下降期 o B.平衡期 o C.上升期

o D.不稳定期 ?9.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是( B )。(单选题3分) o A.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B.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o C.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D.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10.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 )。(单选题3分) o A.和平与发展 o B.改革与开发 o C.民主与人权 o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11.世界发展趋势是()。(多选题4分) o A.经济全球化 o B.政治多极化 o C.文化多样化 o D.社会信息化 ?12.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要加强力度打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多选题4分) o A.犯罪 o B.暴力 o C.恐怖分子 o D.诈骗 ?13.当前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包括()。(多选题4分)

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了现在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问题现状,包括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欧俄、欧美和美俄等关系,较全面和完整的分析当前我国的国际关系现在。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关系;问题;分析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和科技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已对传统的国家,民族,区域的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大学生普遍的关注和思考,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带来不同的影响和冲击。西方的普世价值、自由和民主观点,在高度发达和进步的社会生产、社会文明光环的笼罩下,给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带来具大的迷惑和引诱,使他们对以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和反思,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内容就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国际上其它大国和地区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几个对国际关系有具大影响力的联合常任理事国之间及其和中国的关系都是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1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显示出了其独特发展的韧性,成为把握全球大国关系最有意义的风向标。中美首脑在双边与多边范围有过多次会晤,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与对话向深入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历史上像这样一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把握,因为霸权都遭遇过崛起者的挑战。 中国自觉融入国际体系已经三十年,在全球化时代,中美形成了空前复杂交叉的利益,双方关系的平稳发展对各自均有重大的战略利害。在大国关系上,更愿意看到一种利益上的水涨船高而非你消我长的状况。 尽管双方的摩擦与矛盾不可能一朝之内烟消云散,但一个超级崛起的大国与一个现存的超级大国之间建立起建设性合作的关系,使冷战后常常动荡不安的中美关系取得了持久稳定的发展,中美双方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建设性战略合作关系,也同样有着值得期待的战略意义。 2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今年来继续得到全面发展和推进。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机制继续发挥良好的作用,梅德维杰夫担任总统后将中国作为独联体之外的首选出访国家。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94分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1.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3.0分) A.自然资源紧缺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C.国际形势紧张 D.生产力水平低 我的答案:B答对 2.我国与周边()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 3.0分)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我的答案:D答对 3.我国与周边()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3.0分)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我的答案:D答对 4.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主要问题是()。(3.0分) A.苏美争夺 B.东西方对抗 C.经济问题 D.军队问题 我的答案:C答对 5.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的问题。(3.0分) A.能否停滞增长 B. 能否超速增长 C. 能否稳步增长 D.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我的答案:D答对

6.当今世界的主题是()。(3.0分)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发 C.民主与人权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我的答案:A答对 7.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3.0分) A.外交无敌国 B.少数敌对国 C.外交多敌国 D.全部敌对国 我的答案:A答对 8.我国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以()为中心。(3.0分) A.经济建设 B.文化交流 C.科技发展 D.军事发展 我的答案:A答对 9.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3.0分) A.外交无敌国 B.少数敌对国 C.外交多敌国 D.全部敌对国 我的答案:A答对 10.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造成的。(3.0分) A.欠发达国家 B.落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我的答案:D答对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班级:软件1111 学号:2011813013 姓名:杨杰斌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 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式、热点问题与分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

国际热点论文

2015-2016 第二学期 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分析期末考试 课下论文 题目:向美国提供2500亿元RQFII额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6月7日在北京结束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意将就经济政策保持清晰的沟通,美方欢迎中国开始向国际清算银行(BIS)提供国际银行统计数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记者会上宣布,中国同意加强在美国的人民币交易与清算,给予美国2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80亿美元)合格境外投资者的额度,并制定中美各一家符合条件的银行作为人民币清算行。 关键词:RQFII、2500亿、救市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6月7日表示,中国决定给予美方25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将来在美国会有人民币清算行。这是中国首次授予美国这一额度。通过RQFII机制,海外机构可以使用在离岸市场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 易纲称:“如果我们能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对于此次给予美国2500亿元的RQFII额度,易纲表示,中方高度评价美方小组和中方有关市场合作,将共同推进人民币业务在北美开展。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的过程,市场对人民币业务有需

求,货物贸易与对手方用人民币清算更方便,节约交易成本,用人民币投资可以节约有关企业的财务成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一宣布各种评论涌现,尤其是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从中美南海争端,中国的美元储备贬值,汇率争端,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等方面认为:中国不应该给予美方25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甚至有网友认为我们为什么要给美国钱,这是在讨好美国。 那么该不该给美国RQFII额度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厘 清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RQFII额度究竟是什么意思?给予2500亿的额度有什么依据?此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一、RQFII是什么意思? 所谓RQFII,就是境外机构获批额度后,可募集境外人民币资金直接投资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和债市等。 QFII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经过证监会的审核之后,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外管局允许的额度内将外汇换成人民币进行境 内投资。 RQFII中,R就是人民币的意思,就是以人民币为单位进行结算的。RQFII是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比QFII少,也称小QFII,是境外机构用人民币进行境内投资的制度。

分析国际战略环境及热点问题

分析国际战略环境及热点问题 学院:商学院班级:1104 姓名:倪成林学号:1111142132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 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 自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战略环境的相对平衡,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和文化等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并在其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以新的形式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国际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美国等国更加肆无忌惮地采取“新干涉主义”政策,公然践踏国际关系准则,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插手别国内部事务,甚至更多地直接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它们除使用军事手段外,还以经济制裁和文化渗透等各种方式,促使这些国家内部政治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乱和流血冲突。冷战的阴云虽然消失了,但“冷战思维”却在一些国家战略制定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美国等大国中一些顽固坚持“冷战思维”的人,在失去了苏联这个全球性军事对手之后,又在人为地制造“对手”,杜撰“邪恶轴心论”以及所谓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和“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企图遏制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地区性强国的地区霸权主义也有所抬头,它们不断扩充军备,挑起与邻国的边境冲突,目的在于谋求在本地区的霸主地位。由此可见,这种“冷战思维”使“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了”,这将给国际社会造成新的动荡和和危机,也给国际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新的变数。 二、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明显增多 领土和资源是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是引发国家间利益冲突的基本诱因,也是国际间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主要动因。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一是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如英阿马岛领土争端、希腊与土耳其领土争端、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等;二是殖民统治者为了给独立后的前殖民地国家制造麻烦而

关于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分析与社会发展

一、客观题 有人说:森林是“生态平衡的核心”,也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含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呢。请思考回答: A.天然“净化器”(e)B。天然“吸尘器”(c)C。天然“蓄水池”(h) D。天然“过滤器”(d)E。天然“粘合剂”(a)F。天然“绿色卫士”(f) G.天然“加湿器”(b)H。天然“美容师”(i)I。天然“消声器”(j) 备选答案:a。保持水土b。调节气候c。吸烟滞尘d。防风雨沙e。净化空气 f。保护农田g。减弱暴躁声h。涵养水源i。美化环境j。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二、概念题 1.社会问题 是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或是公共问题或是麻烦。 2.劳动就业 从劳动法的角度来说,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包含四个方面:(1)劳动者就业需要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 3.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4.失业 失业: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曾经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5.人口问题 指人口因素的不正常、不合理、不理想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作与和谐发展,引发和导致了许多社会麻烦和社会矛盾,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解决。 6.腐败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公共规则滥用垄断性权限和自由处置权获取私人利益,以致败坏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行为。 三、简答 1.失业的类型有哪些?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失业划分为5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技术性失业。4、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 2.社会热点问题联系与特征是什么?与社会问题有什么区别? 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1、它是社会利益的聚焦点。2、它是社会成员的疑虑点。3、它具有多样性和周期性。4、它具有社会评价的多义性。 联系: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有相似之处,有的社会热点问题是社会问题,有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它们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 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区别表现在:(1)受关注的时间长度不同。(2)性质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涉及范围不同。(5)推动的媒介不同。

【2018最新】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研究-实用word文档 (3页)

【2018最新】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研究-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研究 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国内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观点。 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原因 我国经济学界在研究和探索本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些新 的进展。不过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见解不一。有的学者重在研究和探 索危机的制度性原因;有的学者既研究制度性原因,也研究非制度性原因;还有 的学者在研究和论述体制层等方面的原因。 不少学者探究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的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这 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判断和分析。资本主义 内在矛盾是形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而金融资本贪婪和逐利性则是引发危机的 直接原因。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随着新自由 主义的兴起和泛滥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由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发 展所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而且是跨国移动生产过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每 一次危机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危机的根源却是一样的,即危机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新自由主义确实是当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使 得危机更加深了,但新自由主义不是危机的根源,抛弃新自由主义不能解决危 机问题。 有的学者既从制度方面又从经济运行体制等方面论述本次危机的原因。部分学 者认为,虽然经济因素确实在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诸如 政治、制度和监管等非经济因素同样是非常重要而不能忽略的。另有部分学者 认为,信息机制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简单易于理解的金融工具更有 利于信息传递和金融稳定,而过于复杂的金融创新则可能在投资者之间形成新 的信息不完全,导致投资者的风险识别状态发生系统性改变,最终诱发金融危机。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 资剧降经济危机。 有的学者从经济周期、收入分配视角等其他视角对本次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部分学者认为,本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虚拟经济周期运动的内生产物, 深层原因在于强势美元格局形成过度消费和虚拟资本膨胀间相互加强的循环,

当代国际热点案例分析与研究

2016南海仲裁案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2013年6月,菲方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成立了由5名人员组成的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其后2013年7月,也就是临时仲裁庭成立的第二个月,它以人力和资源有限为由,把秘书服务正式“外包”给常设仲裁法院,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协助查找和指定专家,发布信息和新闻稿,组织在海牙和平宫举行听证会,支付仲裁员和其他人员的费用等,也就是选定常设仲裁法院作为案件的书记处。南海仲裁案的费用要由当事双方承担。在中方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菲律宾出了双份钱”。2015年7月7日,法院首次举办了听证会。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并否定了“九段线”,还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并要求中国政府遵守国际法。[1] 中国政府随后也在这一仲裁结果上给出强硬态度及回应: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联合国官方微博也于次日发表声明,称“常设仲裁法院”与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海牙国际法庭 也同时发表声明指出,国际法院作为完全不同的另一机构,自始至终未曾参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 中国作为一个疆域广阔、海岸线绵长、附属岛屿众多、领海范围广的国家,近年来常常与南海周边国家就南海主权归属问题、南海资源开发问题发生摩擦和冲突,其中包括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之中,以越南和菲律宾两国在南海问题上反映最强烈。 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之争由来已久。1970 —1980年,菲律宾陆续占领南沙9个岛屿,并不断采取行动,对所占岛屿进行实际控制和主权宣示。90代围绕美济礁与我发生激烈争执后,拉莫斯政府的南海策略有所调整。2002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南海局势暂得缓解,但菲并未放弃南海扩张政策。2004年,美菲首次把军演地点放在南海有争议海域,菲首次承认其目的是保卫“卡拉延群岛”。2007—2008年,菲新任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先后到中业岛给士兵“送水”、视察等。2009年初,菲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入其版图。3月9日,前总统阿罗约签署该法案,并提交联合国备案。4月8日,菲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其大陆架划界案,并声明保留在其他海域外的大陆架权利。2010年2月,菲与英国论坛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开发南沙礼乐滩周围油气资源。 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和策略不断趋于强硬:一是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司法化,以把其提交国际法庭相要挟;要求美国关注南海问题,试图凭借美国的力量对中国进行牵制,把南海问题由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上升到中美之间海上战略博弈;二是呼吁东盟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一致对抗中国的立场,并通过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增强对中国在南海行动的制约。2015年初对华友好的前外长罗慕洛下台后,菲律宾外交整体控制在亲美派手中,倚美疏华因此成为菲律宾外交的主流,菲律宾在南海抓扣中国渔船、破坏中国主权标志等事件频频发生。 南海仲裁一事是仲裁庭在中国多次提出不接受菲律宾提出的仲裁的情况下仍然执意进行所谓的、事实上毫无法律效力的国际裁决,其对中菲关系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仲裁”使菲律宾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降至冰点,中国作为菲律宾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菲律宾很有可能错失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机。而且,菲律宾也失去了与中国携手开发南海一些尚存争议地区的自然资源、争取合作共赢的机会。同时,菲律宾为维护本国权益不择手段上演的无端闹剧也会使其国际形象受损,影响其国际地位和国际事务影响力。 南海问题的“裁决”还导致南海地区的进一步军事化,危害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16年,菲律宾的背后靠山美国假借各种名义派遣美军公开、高调进行的擅闯南沙的行为几乎每隔六到八周便会上演一次,“迪凯特”号驱逐舰、“迪凯特”号驱逐舰都曾进入到南海地区。毋庸多言,大规模的军事武装力量进入南海地区,无疑对于该地区和平发展的局势是十分不利的。 不仅如此,南海仲裁案还对国际海洋权益事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恶劣影响。菲律宾一厢情愿的仲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考试答案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100分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1.0分)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放 C.民主与人权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我的答案:A√答对 2.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1.0分) A.自然资源紧缺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C.国际形势紧张 D.生产力水平低 我的答案:B√答对 3.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1.0分) A.自然资源紧缺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C.国际形势紧张 D.生产力水平低 我的答案:B√答对

4.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是()。(1.0分) A.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B.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C.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D.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我的答案:B√答对 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1.0分)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发 C.民主与人权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我的答案:A√答对 6.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1.0分) A.外交无敌国 B.少数敌对国 C.外交多敌国 D.全部敌对国 我的答案:A√答对

7.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的问题。(1.0分) A.能否停滞增长 B.能否超速增长 C.能否稳步增长 D.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我的答案:D√答对 8.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1.0分) A.外交无敌国 B.少数敌对国 C.外交多敌国 D.全部敌对国 我的答案:A√答对 9.我国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且处于发展期的(),机遇大于挑战。(1.0分) A.下降期 B.平衡期 C.上升期 D.不稳定期 我的答案:C√答对

当代国际政治与国际热点分析期末论文——朝鲜核问题

摘要:朝鲜核问题不仅是近二十年来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也是国际政治中的热点 和难点问题。朝鲜核问题能否很好解决直接关系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 安宁。从学术界到外交界都在努力探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途径、方式和有效机制。中 国与朝鲜是邻国,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朝鲜核问题利益攸关,对待朝鲜核计划 有自己的态度,立场与主张,采取自己的政策与做法,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 的作用和影响(191) 关键词: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的立场(28) 一、朝鲜核问题的起源 朝核问题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 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 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111) 二、朝鲜核问题的发展 1992 年 5 月 25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团开始对朝鲜进行核查。 1993 年 3 月 12 日,朝鲜因美国和韩国继续进行“协作精神”联合演习和国 际原子能机构要求检查其军事设施,宣布 3 个月后退出 1985 年加入的《不扩 散核武器条约》。 6 月 2 日至 11 日,朝美第一次正式会谈在纽约举行,双方 在会谈会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和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 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7 月 14 日至 19 日,朝美在日内瓦举行第二次正式会谈,朝鲜方面表示将尽快与国际原子能 机构进行对话,美方则表示将帮助朝鲜方面造核反应堆。 1994 年 7 月 8 日至 8 月 12 日,朝美在日内瓦举行第三次正式会谈。双方在 联合声明中指出,朝鲜愿意用轻水反应堆代替石墨减速反应堆,而美国承诺向 朝方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并向朝方提供代替能源。 10 月 21 日,朝美在日 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愿意冻结其核计划,美 国将负责 10 年内为其建造一座 2000 兆瓦或两座 1000 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 轻水反应堆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同向朝方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2002 年 11 月 14 日,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执行理事会在纽约举行会议,决 定从 12 月起中止向朝鲜提供重油。 11 月 29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 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开放“所有相关设施”,并接受核查。 12 月 22 日,朝鲜宣布已开启被冻结的核设施并拆除了用于监测的摄像机。 2003 年 1 月 10 日,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 约》, 4 月 23 日至 25 日,中美朝三方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 8 月 27 日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