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3篇对策)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3篇对策)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3篇对策)

不良事件分为很多种,基本分为:药品不良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是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供大家参考!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范文一)

一、原因探讨

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差,知与行不能统一:

近年来,尽管各级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医院的各个岗位都有章可循,但实际却是好多问题出现在有章不循方面,尤其是有关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长期被忽视,在制度面前有的简单应付,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马虎从事,不执行制度,不把患者当回事,进而出现安全事故。

医疗安全管理不到位,惩罚措施失之于宽:

在医院管理层对医疗安全管理失之于宽,出现了面对差

错事故处理不够及时,惩罚也不够严格,堵塞漏洞的措施落实较差等问题。使一些明显的医疗安全责任问题得不到及时惩戒,追查问责的制度不够明确,对当事者没有较强的威慑力,体现不出管理手段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致使个别素质较差的人员将规章制度视为儿戏,经常出现医疗差错。

业务能力不足,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够,防范不力:

医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科学,未知领域很多,许多新理论、新疗法、新术式瞬息万变,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更新理论,不能对疾病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就会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认识不够,进而防范预案不到位,导致安全事件。

医院整体利益与科室局部利益不够协调统一:

医疗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常涉及众多的环节,需要多专业、多种类、多人员的严密合作,有的科室缺乏对医院整体工作负责的态度,只强调本科的利益,不管不顾整体工作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在收住院、做检查、会诊、转科等方面不注意协调配合,延误抢救治疗工作,发生安全事件。

不能正确对待出现的医疗纠纷,科室间遇事相互拆台:

个别科室或医生平时工作责任心差,出事时只找客观原因,没有一个严谨的作风和认识问题的态度,对同事工作失误不及时提醒,在看热闹的同时,喜欢对家属说点“小话”或无中生有故作神秘,对正常诊疗行为说三道四,科室间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有意挑起事端,造成安全事故。

语言生硬,诊治粗疏,态度蛮横,引发患者不满上升为医疗纠纷:

有的人在医疗工作中,特别是在患者和家属非常需要及时诊治和必要的解释时,态度冷漠,言语生硬,沟通和解释极不耐心,而引发患者的反感和猜疑,虽诊疗并无失误,但由于不良言语和懒散的动作,引起患者的强烈不满,上升为医疗纠纷。

二、防范对策

医疗安全强化工作重在院科两级管理: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而言,管理是一个基本因素。各科室的管理层要承诺安全,并将其诠释为各级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各

科室是科室医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抓医疗安全工作中,必须端正态度,认清责任,扎实抓好本科室医疗安全工作。科室管理应将工作重心前移,深入到各业务科室,指导、督查医疗安全工作。

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全员素质: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社会习俗都在变,但现实中的许多规范和服务理念不能变。名医张孝骞院士说过:“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患者,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患者的观察”。在患者的生命面前,医务工作者只有如临深渊,如覆薄冰,站稳脚跟,心无杂念,尽职尽责,全心为患,才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技能,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医院所有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自相关领域的最前沿的动向,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提高管理及业务技能。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力争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都事前有预案,事后有总结。

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让患者积极参与到防范医疗安全事件中来:科室应把合理用药、大型检查、术

前宣教、病情告知等内容作为沟通的重点,和患者及家属保持全程、有效沟通,并积极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一起采取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尽可能的避免。

严肃纪律,严格奖惩,实行问责制:根据违纪责任人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一贯表现等进行综合衡量,及时处理。近年来,我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对于每一起医疗投诉事件,不管是否付出了赔偿,事后都交由医院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划分当事人责任大小,是以技术原因为主还是以责任原因为主,如为前者,则适当考虑从轻处理或免于处理,以分析原因杜绝再犯为主,如为后者,则从重从速处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理同时进行,以警戒责任人,教育其他人,收到良好效果。

强化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长期性工作,理论上讲,医疗安全事件是不能安全避免的。医院要制定检查、防范措施,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医疗安全防范警钟长鸣,尽可能的减少发生。对每一起事故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故发生的最本质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仅仅停留在处罚当事人上。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范文二)

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现将2015年年下半年内一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类型:

2015年上半年发生和上报告医疗不良事件5例,其中6月份和7月份发生跌倒2例;7月份发生不良治疗和跌伤各1例,8月份发生不良治疗1例。

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及上报情况:

1.整体不良事件上报数量符合每百张床位应至少≥15例的比例要求;

2.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均属一般性事件,于发生后48小时内均主动上报医务科。

3.不良事件发生后经及时妥善处理,均无不良后果。

4.对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反应了医护人员上报医疗不良事件意识增强,提高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三、分析及整改措施:

1.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事件类型为跌倒及不良治疗,两种事件发生比较集中;

(2)意外跌倒事件发生主要是病人和陪人对跌倒重视和防范意识不足,患者陪人更换频繁,照顾不到位;

(3)护理告知和健康教育仍有空缺。

(4)不良治疗为药物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与病人体质有关。

2.整改措施:

(1)加强对病人和陪人医疗安全教育,鼓励家属积极参

与病人的医疗安全;

(2)提高告知频率,对高危病人的陪人更换时及时告知和宣教;

(3)查房时加强对病人和陪人的督导;

(4)设置告示图加强宣传,使病人和家属直观的了解防范知识、强化防范意识;

(5)注意病人过敏史询问;

(6)对有过敏反应的药品慎重使用;

(7)加强病人入院后整体评估;

(8)进一步改善病房安全防护设施。

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范文三)

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者的利益,医院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

院评审标准细则(20xx年版)》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目,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现将妇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总体情况.

(一)不良事例

共报告不良事件8例,其中20xx年4月份1例,7月份1例,9月份1例,12月份1例;20xx年3月份1例,7月份3例。不良事件的类型为手术质量的问题、问诊查体不仔细的问题、医患沟通的问题、围手术期管理的问题、临床与医技科室沟通的问题等这几方面。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1.整体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较少,不符合每百张床位应至少≥10例。说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意识还没有在医护人员心目中牢固树立,还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2.围手术期的管理不严格。对手术患者术前的病情评估过于简单,未充分预计患者可能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意外情况。今后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做到认真评估,充分准备。

3.手术者有时不能保证每一台手术的质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怀揣“健康相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应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若发生手术并发症,应正确对待之。

4.对患者的问诊、特别是查体不仔细,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如B超等。本报告中有2例,1例为患者的每次复诊没有做专科检查,导致病情的延误;1例为未仔细查体,漏诊疾病。因此,作为妇科大夫,对每一位患者均应作必要查体,特别是专科的妇科检查。

5.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未做好沟通。医患关系的和谐影响医疗质量,良好的医患沟通提升我们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在诊疗行为中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做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不良事件乃至医疗纠纷的发生。

6.本报告中有病理科报告失误的情况。因此,对辅助检查报告与临床症状、体征不符、可疑的情况时,及时和病理科沟通、落实,确保所发检查报告的准确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