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

1、强直性脊柱炎首先侵犯的关节是(单项选择)D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髂关节

E.髋关节

2、下列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是(单项选择)F

A全身症状 B皮肤与黏膜损害 C关节和肌肉表现 D肾脏损害 E神经系统损害 F以上都是

3、能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的药物是(单项选择)C

A.布洛芬

B.芬必得

C.甲氨喋呤

D.英太青

E.塞来昔布

4、具有抑制尿酸生成作用的药物是(单项选择)E

A.塞来昔布

B.苯溴马隆

C.秋水仙碱

D.碳酸氢钠

E.非布司他

5、ACR/EULAR2009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分为(),评分为10分,总得分大于等于6分

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单项选择)E

A关节受累 B血清学 C滑膜炎持续时间 D急性反应物 E以上都是

6、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单项选择)A

A.生育年龄女性

B.年轻男性

C.老年男性

D.老年女性

E.儿童

7、在血尿酸测定中,男性血尿酸值超过(),女性超过()为高尿酸血症。(单项选择)C

A7mg/dl,3mg/dl B3mg/dl,7mg/dl C7mg/dl,6mg/dl D7mg/dl,9mg/dl E9mg/dl,7mg/dl

8、根据临床表现,通风多见于(单项选择)B

A青少年 B中年男性 C女性 D老年人

9、雷公藤制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单项选择)A

A.性腺损伤

B.肝脏损伤

C.肾脏损伤

D.神经系统损伤

E.心肌损伤

10、下列不属于骨关节炎主要症状的是(单项选择)C A疼痛 B晨僵和黏着感 C猖獗性龋齿 D活动障碍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病的症状》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性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湿病的症状丶诊断和治疗方法。风湿是指以肌肉丶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为免疫系统疾病,病程长丶难根治。 风湿病包含:滑囊炎丶强直性脊柱炎丶粘附性肩囊炎丶骨性关节炎丶银屑病丶风湿热丶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丶红斑狼疮丶巨细胞性动脉炎丶多发性肌炎丶腱鞘炎丶纤维肌痛丶炎性肠病关节炎丶风湿性心脏病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在治疗方法上,该书囊括目前的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丶免疫抑制剂之外,亦介绍中医的辨证论治丶传统艾灸丶功能锻炼和康复,也教导病人如何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晨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而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1]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

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风湿是由于人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蚀,在关节里产生一种叫“神经毒素”的有害物质。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4、在二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照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第2--5项必须有医师观察认可。第2--4项必须持续存在6周以上。此标准在国外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九。国内经初步检验此标准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八。 以下内容参考:(8)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

浸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损而远端指间关节常不受累,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约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腕部多间隙受累,尺骨茎突处肿胀并有触痛和背侧伸肌腱鞘有腱鞘炎,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征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部关节也常受累。跖趾关节常发生炎症,而远端趾间关节很少受累。跖骨头向足底脱位时可形成足趾翘起来的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组织。该病无独特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KA\APF\CCP是近几年来很重要的化验依据。其他类型的慢性关节炎有时可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也可不典型。 RA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1.1.2.1RA分期: 1、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片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2、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同程度骨质侵蚀。 3、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 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完整版)儿科题库儿科习题风湿热

风湿热、麻疹复习题 单选题 1. 10岁男孩,因发烧,关节肿痛,皮肤呈现环行红斑,心率快呈现奔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 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D A.禁止关键关键毁伤B.忌海鲜C.裁减体育活动D.长效青霉素肌注E.激素吸入维持2.风湿性关节炎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主要累及大关节 B.呈游走性和多发性 C.局部可呈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D.经治疗后可治愈 E.但常留有畸形 3.治疗风湿性心肌炎的首选药是E A.阿司匹林 B.维体舒 C.消炎痛 D.布洛芬 E.肾上腺皮质激素 4.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E A.猩红热样皮疹 B.荨麻疹 C.结节性红斑 D.多形红斑 E.皮下小结 5.关于风湿热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抗链“0”增高。只能说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 B.20%病人抗链0不增高 C.舞蹈病患儿抗链0一定增高 D.血沉增快是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 E.C反应蛋白可提示风湿活动 6.下列哪项不是诊断风湿热的主要表现C A.心脏炎 B.舞蹈病 C.关节酸痛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7.以下哪项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皮疹的特征(E ) A.一般在高热时出现 B.皮疹随体温升降出现或隐退 C.多呈淡红色斑点,可融合成片 D.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 E.皮疹多见于面部 8.急性风湿热抗链“O”增高与下降的时间是C A.链球菌感染后7天增高,持续2周下降 B.链球菌感染后l0天增高,持续4周下降 C.链球菌感染后l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D.链球菌感染后4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E.链球菌感染后2周增高,持续l个月下降 9.有关风湿热的预后下述哪项有错误E A.舞蹈病的预后一般良好 B.首次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较差 C.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不良 D.并发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 E.伴发心包炎者预后良 10.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是( D ) A.急性化脓性滑膜炎 B.慢性化脓性滑膜炎 C.急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D.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E.一过性关节损害 11.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瓣膜为( A )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E.二尖瓣及三尖瓣 12.确诊风湿热的次要表现不包括C A.发热 B.关节疼痛 C.皮下结节 D.血沉加快 E.有风湿热既往史 13.急性风湿热青霉素治疗至少需要( 1 )周时间。 14.风湿热舞蹈病系由于风湿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所致。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并且感染途径也至关重要,链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发病的必要条件。发病率的高低往往与生活水平有关,居室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和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的流行。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发达国家,但近20年风湿热发病率开始回升,且城市中产阶级、比较富裕家庭的儿童发病率高,说明急性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规律在发生改变。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的变化,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也发生变异,暴发型少,隐匿型发病较多,轻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与体征 2.1.1 前驱症状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50%~70%的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轻、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脉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并且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2.1.2 典型表现 风湿热有5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2.1.2.1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但无化脓。关节疼痛很少持续1个月以上,通常在2周内消退。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但常反复发作,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心脏炎症状。 2.1.2.2 心脏炎: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主诉。二

布鲁氏菌病诊断规范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8-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 2.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 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 2.3.1 实验室初筛 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 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4.3 隐性感染 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但不具备2.2者。 5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出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附录A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

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

常见风湿病诊断标准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标准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ARA)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炎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照像应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而且必须包括糜烂和骨质脱钙。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具备上述4项即可确诊. 分期: A、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 B、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腐蚀。 C、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纤维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惩破坏、脱位或融合。 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下背疼痛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休息后无缓解。 2、腰椎侧弯和前后活动受限。 3、扩胸度较正常年龄组及性别减少。 4、双侧II——III级骶髂关节炎。 5、单侧II——IV级骶髂关节炎。 确诊:单侧II——IV级或II——III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3条临床资料中的1条。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 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萎缩性斑痕。 3、光过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周围关节,关节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渗液。 (2)心包炎:心电图异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渗液。 7、肾脏病变:(1)蛋白尿:大于0.5g/L或>+ + + (2)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性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 (1)抽搐:非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致。 (2)精神病:非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致。 9、血液学异常: (1)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减少,少于4×109/L。 (3)淋巴细胞少于1.5×109/L。 (4)血小板减少,少于100×109/L(除外药物影响) 10、免疫学异常:(1)LE细胞阳性。 (2)抗dsDNA抗体阳性。 (3)抗Sm抗体阳性。 (4)梅毒血清实验假阳性。 11、抗核抗体:棉衣荧光抗核滴度异常,或相当于该法的其他实验滴度异常,排除了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合征”。 上述11项满足4项或4项以上者可以确诊为SLE。 四、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诊断标准 (1980年Masi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1项主要或2项次要标准,可以确诊: 1、主要标准:近端硬皮病,手指和掌指关节以上皮肤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这类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及躯干(胸和腹部)。 2、次要标准: (1)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2)手指的凹陷性斑痕或指垫组织消失: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指肚)组织消失。 (3)双侧肺基底纤维化:标准胸片上显示双侧网状的线形或线形结节阴影,以肺的基底部分最为明显;可呈弥散状斑点或“蜂窝肺”外观,这些改变不能归因于原发性肺部病变。 五、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 (1992年欧洲诊断标准) 1、有3个月以上的眼干涩感,或眼有沙子感,或每日需用3次以上的人工泪液。凡有其中任一者为阳性。 2、有3个月以上的口干症,或进干食时须用水送下,或有反复出现或持续不退的腮腺肿大。凡有其中任一者为阳性。 3、滤纸试验< 或=5mm/min或角膜染色指数>或=4为阳性。 4、下唇黏膜活检的单核细胞浸润灶>或=1/4mm2为阳性。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4T11:06:48.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卫星[导读]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张卫星(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 163114) 【中图分类号】R59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03-02 【摘要】目的讨论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关键词】风湿热诊断治疗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症等。急性发作时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使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须条件,其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链球菌产生交叉性变态反应。风湿热的炎症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多,而后以心脏损害为主。 二、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容易复发。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关节的典型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个月内发作。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心脏炎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 %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可发生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以及心包炎。渗出性皮肤表现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增殖性皮肤表现即皮下小结。结节较硬,触之不痛,常位于骨质突出或肌腱附着处,与皮肤无粘连。皮下小结多伴有严重的心脏炎,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舞蹈症常发生于5~12岁的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2~6个月发病,是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舞蹈症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脏炎等风湿病的其他表现。风湿热偶可引起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等,应引起注意。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从两方面协助诊断:①确立先前的链球菌感染;②阐明风湿活动过程的存在和持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的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本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结核性关节炎、白血病、淋巴瘤、肉芽肿、莱姆(Lyme)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也应给予1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脏炎的病人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非甾体抗炎药至今仍首选阿司匹林(丙酰水杨酸)。儿童80~100mg/(kg·d),成人4~6g/d,分4~6次口服。 2.糖皮质激素急性风湿热病人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阿司匹林。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五、转院要求 1.初诊怀疑风湿热病人要转往上一级医院确诊,由上一级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风湿热病人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应及时转院。 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社区医生应当陪同转院,并做好途中的抢救准备。 六、预后及病人教育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最佳方案注射青霉素G 120万U肌注,4周1次。长期预防可使用链球菌疫苗。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尽管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且呈自限性,但心脏后遗症都是慢性的,且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美若.风湿热临床表现的变异[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03期. [2]马沛然,李桂梅,董太明,等.小儿风湿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241.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3—1995

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 前言 猩红热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佑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莲芝、吴昌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猩红热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猩红热的诊断和防治。 2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2.1 诊断原则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 2.2 诊断标准 2.2.1 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有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 2.2.2 症状体征 2.2.2.1 普通型猩红热 2.2.2.1.1 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2.2.2.1.2 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2~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2.2.2 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2.2.2.3 中毒型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2.2.2.4 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邻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变。 2.2.2.5 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 2.2.3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2.2. 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2. 3.2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 2.2.4 病例分类 2.2.4.1 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2.2. 3.1。 2.2.4.2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4.1+2.2.2中任何一项。 2.2.4.3 确诊病例:具备2.2.4.2+2.2. 3.2。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 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 ReA的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HLA-B27)和免疫失调有关。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2.1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一般在感染后2周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多不受退热药物的影响,通常持续10~40d, 自行缓解。 2.2 关节炎: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 2.3 泌尿生殖道炎症: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d发生无菌性尿道炎。 2.4 皮肤黏膜表现:超过5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 2.5 眼部症状:1/3的ReA患者可出现结膜炎。 2.6 心脏表现:心脏表现可以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 2.7 其他: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大约50%的性传播型ReA,并且常常是无症状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原体培养:有尿道或肠道炎症时可作微生物培养 3.2 炎症指标: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F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 3.3 HL A-B27监测: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 4 放射学检查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 5 诊断要点 目前多沿用1996年kingsley与Sieper提出的ReA的分类标准:⑴外周关节炎(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⑵前驱感染的证据:①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②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⑶排除引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⑷HLA-B27阳性,ReA的关节外表现,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 1

风湿病诊断标准

一、国外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ARA)诊断标准)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炎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照像应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而且必须包括糜烂和骨质脱钙。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具备上述4项即可确诊。 分期: A、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 B、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腐蚀。 C、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纤维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惩破坏、脱位或融合。 (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下背疼痛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休息后无缓解。 2、腰椎侧弯和前后活动受限,扩胸度较正常年龄组及性别减少。 3、双侧II——III级骶髂关节炎。 4、单侧II——IV级骶髂关节炎。 确诊:单侧II——IV级或II——III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3条临床资料中的1条。(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 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萎缩性斑痕。 3、光过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周围关节,关节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渗液。

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 一、与发热性疾病鉴别应注意与结核病或有慢性感染灶以及链 球菌感染后状态相鉴别。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于链球菌感染( 如上感、扁桃体炎或猩红 热等 )后出现发热、疲乏无力、关节酸疼等症状。检查除心率增快外心脏无明显改变,亦无皮疹。血沉增快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用青霉素及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很快恢复正常,不再复发。但这些表现亦可能为风湿热的早期,应继续密切观察。若心脏增大或心杂音明显,则应考虑风湿热。 二、心脏方面 (一) 功能性杂音首先应注意排除心脏功能性杂音。此种杂音多见于学龄儿童,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心尖内侧,一般为Ⅱ级,个别可达Ⅲ级。特点为音调较高,少数可呈乐响性,只限于收缩早中期,传导不广泛,无其它风湿活动症状。 (二) 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房室通道等,一般都在婴幼儿时期即发现杂音。 (三)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本病常有明显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很快即发现心脏方面的异常,但无明显杂音,而心律失常较为多见。重者可很快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无多发性关节炎及皮下结节等表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

一般不增高。 三、关节方面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 类风湿病常呈弛张热型,一般情况尚好,多累及小关节,为对称性,很少表现游走性,偶亦可影响大关节,可引起关节畸形。合并心脏损害者极少。用水杨酸制剂治疗不如风湿性关节炎容易见效。 (二) 结核性关节炎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多见单关节受累,X线检查以骨质破坏为主,无心脏病变,肺部往往找到结核病灶等可诊断。 (三) 化脓性关节炎常有原发化脓性病灶,一般均有败血症症状。开始可呈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但不久局限于一个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关节腔穿刺有脓液,脓液及血培养可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不高。后期X线摄片有骨质破坏。水杨酸制剂 无效。 (四) 急性白血病本病早期有时以关节症状为主,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但白血病有明显的贫血及出血现象,周围血找到幼稚细胞,骨髓象有,白血病改变。 (五) 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Poncet综合征 ) 为结核感染 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有结核中毒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弛张热,并有结节性红斑和风湿病样关节炎症状,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本病无心脏受累症状,常伴疱疹性角膜炎,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用水杨酸制剂进行抗风湿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2008年军事医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美美。本书介绍了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重点叙述了各种常见风湿病的现代治疗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还介绍了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发现与合理、安全用药问题。 目录 1.1 内容简介 2.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可供风湿科、骨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医师参阅。 [1] 图书目录 编辑 第一篇免疫风湿病的发生 第一章免疫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免疫风湿病的遗传调控 第二篇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第四章成人斯蒂尔病 第五章干燥综合征

第三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相关综合征第六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七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第四篇脊柱关节病 第八章强直性脊柱炎 第九章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章肠病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反应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 第五篇硬皮病 第十三章硬皮病 第六篇炎性肌病 第十四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七篇血管炎综合征 第十五章血管炎综合征总论 第十六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第十七章韦格纳肉芽肿 第十八章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第十九章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二十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第二十一章大动脉炎 第二十二章白塞病

第二十三章其他类型血管炎 第八篇晶体关节病 第二十四章痛风 第九篇骨与软骨疾病 第二十五章骨关节炎 第二十六章骨质疏松症 第二十七章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十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二十八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十一篇感染与关节炎 第二十九章莱姆病 第三十章分枝杆菌、真菌及寄生虫性关节炎第三十一章病毒性关节炎 第三十二章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十三章风湿热 第十二篇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淀粉样变 第三十五章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三十六章结节病 第三十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风湿综合征第三十八章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 第三十九章雷诺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