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剂量计算

剂量计算

剂量计算
剂量计算

1、放射性及其常用度量单位

1.1元素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称为元素。

例如

等它们同属于碘元素。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了118种不同的元素,其中92种是地球上存在的天然元素。26种是人造元素。

1.2 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Z和不同的质量数A,或者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不同数目的中子的一类原子(或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在元素同期表上占据同一个位置,故称为同位素,

等均属钴的同位素。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的同位素达2500余种。

一种元素可以有许多种同位素,例如元素周期中的元素的同位素就有30种。

一种元素的各个同位素的某些性能可能是不同的。因引,又将核内具有特定数目中子和质子的一类原子。称为某一核素。例如都是氢的同位素,但它们都属不同的核素。

由核的稳定性能又可将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不稳定同位素两类。不稳定的同位素又称放射性同位素。

1.3放射性

不稳定的同位素(或核素)能不属外界条件的影响自发地放出携带能量的射线,使其原子核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1.4放射性同位素

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从而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又可分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5核衰变(或衰变)

不稳定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变化而入射出某种粒子(例发α、β-、β+等)和射线(例如γ射线等)的现象称为核衰变或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与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外界条件无关,而是取决于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状态。对某种特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某个特定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随机的,但是可以用统计方法来处理的,则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都是相同的这个几率叫做衰变常数,λ。假定在t o时刻有N个放射性原子,到

时刻则有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则:

公式(1)就是放射性衰变的基本方程。是衰变率,通常称为放射性活度(后面再述)。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它们的衰变类型、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常见的核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EC(轨道电子俘获)衰变、γ衰变、CE(内转换电子)衰变、SF(自发裂变)衰变等。

1.6 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1)式积分,并令t=0时N= ,则得:

负号表示放射性核N

随衰变时间t 增加而减少.λ为某种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

数,量纲为S-1。

表示放射性核素原子的数目,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然而,衰变率dN/dt 由于N

与N成正比(参见(1)式),因而,(2)式还可以写成用放射性活度C表示的方程,即:

式中:,C是某放射性核素初始和经t时间衰变后的放射性活度。

1.7半衰期

表示放射性核素变快慢的另一个标志是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数目(或活度)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用符号T1/2表示。

根据上述半衰期定义可以求出半衰期的通用公式。

当t= T1/2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正好由NO个减少为一半,即:

这就是通常计算放射性活度的公式之一,只要已知C O即可计算出经过t时间后的C值。T1/2可以从物理或辐射防护等书中查到。须指出的是T1/2和t所用的时间单位应一致。

1.8 放射性活度(或活度)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称为放射性活度或活度。用符号C表示。即:

放射性活度是以衰变率来度量放射性数目的物理量,目前国际单位制采用的活度单位是贝可(Becquerel),符号,Bq,1贝可为每秒钟发生1次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量纲,S-1。

放射性活度的老单位是居里,符号,Ci。ICi是指每秒钟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为×1010个。

这样,新老活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是:

1.9比放射性

比放射性,符号,C,是指每单位质量或每单位体积的液体等中所含的放射性活度。比放射性的单位是居里/克(Ci/g)或居里/立方米(Ci/m3)。

比活度如何计算先计算出1居里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克)。

设1居里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为M,N O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为原子量,T1/2半衰期,则:

这就是1居里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的计算公式。注意这里的T1/2的量纲是秒。这样,比活度(单位质量核素的活度)即可求得。这样,从(9)可导出任何一克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C-比放射性,Ci/g;

A-放射性核至少的原子量;

T1/2-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秒。

比放射性一般可从一些书中查到。应注意这里的质量(克)是指放射性核素的质量,而不是某放射性核素化合物的质量。

比活度值的大小是衡量相同质量的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水平高低的参数。比活度越高可做成体积越小越接近点源的放射源。

举例1:1居里的137CS核素的质量是有多少克呢利用公式(9)来计算。137CS 核素的质量A=137,半衰期T1/2=年或等于×108秒,代入公式(9),则:

2、辐射量及其单位

辐射防护中常用的辐射量是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和当量剂量。

2.1照射量、照射量率及其单位

2.1.1 照射量及其单位

照射量是表示X和γ射线在单位质量小体积元空气中引起电离的全部电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气中形成的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照射量的符号:X

照射量的专用单位名称:库[仑]每千克

照射量的专用单位符号:C/Kg(库仑/公斤)

与S1制单位(库仑/公斤)暂时并用的照射量单位名称(照射量的才单位)是伦琴,单位符号是R。

照射量新老单位之间的换算公式是:

1R=×10-4C/Kg (11)

2.1.2照射量率及其单位

照射量率是单位时内的照射量

照射量率的符号:X

照射量率的单位是C/Kg.S(库仑/公斤.秒)

老单位伦琴的照射率单位是R/h,mR/h等

2.2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及其单位

2.2.1吸收剂量及其单位

吸收剂量表示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的平均吸收的辐射能量。

吸收剂量的符号:D

吸收剂量专用单位的名称:戈[瑞]

吸收剂量专用单位的符号:Gy

戈[瑞]是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时相应的吸收剂量。即1Gy=1j/Kg。(焦耳/公斤)

与S1单位制戈[瑞]暂时并用的吸叫剂量老单位是拉德,符号:гad(гd)。

吸收剂量新、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是:

1Gy=100гad (12)

2.2.2 吸收剂量率及其单位

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率的符号:D

吸收剂量率的单位:Gy/h,Mgy/h,μGy/h

吸收剂量的老单位拉德的吸收剂量率的单位是:гad/h、mгad/h、μгad/h

2.3剂量当量、剂量当量率及其单位

2.3.1 剂量当量及其单位

剂量当量,H,是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使用的一个量,用以定义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和个人剂量当量的,即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是吸收剂量D与Q和N的乘积,即:

H = D.Q.N (13)

式中:Q-辐射品质因素或称线质系数。

N-其他修正系数的乘积。

不同的射线其品质因素,Q,是不同的,这Q值可以从辐射防护资料中查到,其他修正系数的乘积。现在指定取值N=1。

剂量当量的符号:H

剂量当量专用单位名称:希[沃特]

剂量当量专用单位符号:Sv

与S1单位制希[沃特]暂时并用的剂量当量老单位的单位名称是雷姆,其单位符号是:Γem

剂量当量新、老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Sv=100Γem (14)

从(13)式可看出,剂量当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有些防护仪器给出剂量当量值或剂量当量率值是将品质因素Q和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等数值已放进仪器里了。2.3.2剂量当量率及其单位

剂量当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率的符号:H

剂量当量率的单位:Sv/h,mSv/h,μSv/h

与剂量当量老单位雷姆的剂量当量率单位是:Γem/h,mΓem/h,μΓem/h。

2.4 当量剂量及其单位

当量剂量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60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ICRP Publication 60)的一个新单位,主要是描述内照射剂量的,当量剂量是电离辐射R在器官或组织T内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

当量剂量的符号:H T·R

H T.R = D T.R.W R (15)

式中:D T·R-人体的T器官或组织接受辐射R的平均吸收剂量;

W R-辐射R的辐射权重因数。

辐射权重因数,W R是为了辐射防护目的,考虑到不同类型辐射的相对危害效应的参数。对光子或电子的辐射权重因数W R =1,其它类型辐射的W R值可从辐射防护资料中查到。

2.5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三单位的区别

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的主要区别列于表1中。

2.6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数值上之间的关系。

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三单位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照射量,C/Kg,照射量率,C/Kg·S、以及吸收剂量D以及吸收剂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而剂量当量H 和剂量当量率H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但对X、γ和β射线在数值可以近似做一些数值上的换算:

1伦琴= 戈瑞

= 拉德 (16)

1伦琴= 希沃

= 雷姆 (17)

1拉德= 伦琴 (18)

表2给出了照射量、吸收剂量和剂量当量之间数值的换算关系,表2的换算关系仅适应用X,α和β线的三种剂量数值之间的换算。

对X、γ、β射线吸剂量与剂量当量数值上可以近地似做1:1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要注意,上述换算关系不适用于中子的外照射剂量和α粒子的内照射剂量。

3、点源辐射场辐射水平的计算

在这里仅简述γ点状源γ辐射水平的计算

3.1 点源

点源的条件是指从放射源的几何中心到探测器的灵敏(或几何)中心或某计算点之间的距离要比放射源或探测器两者之中几何尺寸最长的线度大5倍以上,则这个放射源即可当作点源看待。

3.2 点源辐射场辐射水平的计算

3.2.1 γ点状源照射量率的计算

γ点状源的辐射场中某点处的照射量率与放射源的活度和某点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X-距离源R处的照射量率,R/h(伦琴/时)

A-γ点状源的活度,Ci(居里)

R-放射源的几何中心到某点处之间的距离,m,(米)

Γ-γ点状源放射怕核素的照剂量率常数或Γ常数,R·m2·h-1·Ci-1(伦·米2·时-1·居里-1)

应用(19)式计算照射量率时,应注意这些参数的量纲,特别是Γ常数的单位。老单位有两种量纲,即R·m2·h-1·Ci-1(仑·厘米2·毫居里-1·时-1)和R·m2·Ci-1·h-1(伦琴·米2·居里-1·时-1),S1单位理C·Kg-1·m2·Bq-1·S-1(库仑·公斤-1·米2·贝可-1·秒-1),别用错单位。Γ常数可以从一些辐射防护等书中查到,表3给出了一些常用γ放射性核素的Γ常数等参数。

公式(19)是没有屏蔽防护条件下,距γ点状放射源距离为R的某点处照射量率的计算公式。

放射性核素T1/2

比活度

(Ci/g)

照射量率常数,Γ

R·m2·h-1·Ci-1C·Kg-1·m2·Bq-1·S-1

57Co(钴-57)270天8.49×103×10-19

60Co(钴-60)年×103×10-18

85Kv(氪-85)10.73年3.92×1021.297×10-32.512×10-21

99Mo+99m Tc (钼-99-锝-99m)99时

4、79×105

5.26×106

0.16843.261×10-18

125I(碘-125)59.7天1.75×1040.15172.938×10-19 131I(碘-131)8.04天1.24×1050.21674.198×10-19 131Ba(钡-131)11.7天8.52×1040.34436.669×10-19

137Cs+137m Ba (铯-137+钡-137m)年

×101

×108

×10-19

147Pm(钜-147)年×102×10-6×10-23

192Ir(铱-192)天×103×10-19

210Po(钋-210)天×103×10-7×10-24

241Am(镅-241)433年×10-20

照射量率计算举例3:

100毫居里的137Cs放射源,距离源0.5米处的照射量率是多少毫伦/时

100毫居里的137Cs在0.5米处的照射量率是130毫伦/时

3.2.2γ点状源照射量的计算

照射量是对时间的积分,其计算公式是:

X=X.t (20)

式中:X―照射量率:

t ― 受照射的时间

这就是说,已知在某点处的照射量率(可测量出)和工作人员在这点处的工作时间即可求出工作人员相就的照射量值。应用时注意单位。

如果是在多处不同的照射量率下工作多段不同的时间,则照射量值的计算是:

式中:X i―在i处工作t i时间的照射量率;

t i―在i点处的工作时间。

举例4:某工作人员应用5mCi的60Co放射源(无屏蔽),先在距离源0.3米处需工作约30分钟,后在1米处需工作4小时,希估算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上限是多少

第一步,用公式(19)计算距5mCi60Co的距离为0.3米处的照射量率。

A=5mCi=,查表360Co的Γ常数=·m2·Ci-1·h-1

第二步,再计算1米处的照射量率

第三步,按公式(21)估算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γ外照射剂量上限?

= ×+×4

= +

=

=

第四步,将照射量伦琴换算为剂量当量因60Co放出的是γ辐射可以参照表2中照射量与剂量当量换算关系

H = ××10-3

= ×10-3Sv

=

受到的剂量当量上限的为毫希。

必须指出,这种估算只宜是从防护角度作为可能受到的个人剂量上限看待,而不是实际的照射剂量,实际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应是由配载的个人剂量计的测量结果。

3.2.3依据Γ常数计算除1米处外的其他点处的照射量率值。

因为γ常数是指1居里的某放射性核素在距离该点源1米处的照射量率,(Γ常数单位R·cm2mci-1·h-1)或者是1毫居的某放身性核素在距离该点源1厘米某点处的照射量率(Γ常数单位R·cm2mci-1·h-1)。根据(19)式照射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依据这反比关系可推算出其他点处的照射量率,其公式:

式中:X1-距离源距离为R1处的照射量率(对22式)或是指距离源1米处的照射量率即为Γ常数(对22式);

X2-待计算的距离源的距离为R2的处的照射量率,R/h;

R2-待计算的某点距离源的距离,cm。

这样,已知,R1点处的照射量率X1,即可较方便地求出另某点外(R2)的照射量率,X2。

举例5:利用γ常数计算10mCi的137Cs0.5米和0.3米处的照射量率(先计算1居里的137Cs放射源0.5米和0.3米处的照射量是多少再计算距100mCi0.5米和处的照射量率是多少)

137Cs的γ常数(查表3)为·m2·Ci-1·h-1,0.5米处的是多少呢?

因为照射量率与γ源的活度成正比(参见公式(19)),再按照正比关系计算出10mCi137Cs在0.5米和0.3米处的照射量率(10毫居里为居里)。

对0.5米处

10毫居里的137Cs源0.3米处的照射量率是毫伦/时,0.5米处是13毫居里/时。

3.2.4依据γ辐射能量E和放射性核素活度A计算距离1米处空气的吸收剂量率D(Gy/h)和照射量率X(C/Kg·S)的经验公式:

D≈×10-13AE……………………( 24 )

X≈1×10-18AE……………………( 25 )

式中:A—放射性核素的活度,Bq;

E—放射性核素每次衰变发射的γ射线的总能量,MeV

若A的单位为Ci,D的单位为ad/h(拉德/时),X的单位为ΓR/h(伦琴/时),则:

D≈ (26)

X≈ (27)

(24)、(25)、(26)和(27)式是当γ射线的能在范围内时的经验公式,其误差≤±12%。

应注意,(24)至(27)式仅是计算点源且距离为1米处的吸收剂量率和照射量率。

举例6:1居里的60Co,1米处空气吸收剂量率是多少从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辐射源与屏蔽》书中可查到60Co核素,每次衰变的γ总能量为衰变。用公式(27)来计算:

X =

= ×1×

= h

1居里的60Co,1米处的吸剂量率是伦/时。(比表3中60Co的Γ常数高点,相对误差为%符合要求。)

4、γ辐射屏蔽的简易估算

γ辐射通过屏蔽物质时,屏蔽物质吸收部分γ辐射的能量,导致γ辐射水平的减少。γ辐射水平的减少服从负指数规律。不论屏蔽物质有多厚,理论上是不能完全屏蔽住全部γ辐射的,只能说是低于某个水平,甚至这水平根本无法测量出来。屏蔽物质对γ辐射的减弱,即γ射线与屏蔽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这三种相互作用显示了γ射线穿透力的强弱。穿透力的大小与γ射线的能量和屏蔽物质的密度、厚度密切相关。点源常用的屏蔽减弱公式是:

式中:-某核素的γ射线经某屏蔽材料厚度为d屏蔽后的某点处的照射量率;-没有屏蔽村料的线性减弱系数,cm-1;

μ-屏蔽材料的厚度,cm;

B-累积因子。

利用上述公式,可导出三种γ射线屏计算的简易方法。即减弱倍数法、透射率系数法和半值层法。

4.1减弱倍数法

减弱倍数法是利用距离γ点源某点处无屏蔽时的照射量率,X或吸收剂量率D O 与在源和某点处之间放置给定屏蔽材料的给定厚度d屏蔽后某点处的照射量率

X d或吸收剂量率D d之比。简言之,是要满足所计划(或打算)通过屏蔽将γ辐射水平减弱到比在无屏蔽条件下的γ辐射水平低多少倍(为减弱倍数)即:

式中:X o或D o-指无屏蔽时某点处的照射量率或吸收剂量率;

或D d-系指给定屏蔽材料且厚度为d时某点处的照射率或吸收剂量率;

Bx或B D-系指给定屏蔽材料且厚度为d时对照射率的累积因子或对吸收剂量率的累积因子;

μ-点源核素的线性减弱系数。

减弱倍数K为:

式中:Kx-用照射量率时的减弱倍数;

-用吸收剂量率时的减弱倍数。

应用(29)至(32)式计算某材料的屏蔽厚度时,先计算或测量出无屏蔽时某参考点处的X o或D o。再根据计划的要求,确定参考点通过屏蔽后应达到的辐射水平X d或D d。即可按公式(31)或(32)计算出应减弱为相应的减弱倍数Kx或。然后,查阅《放射性和辐射的安全使用》(范浑根娄云编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1年第1版北京)一书的表3-4至表3-9各向同性点源γ射线减弱K 倍所需得到的某材料的屏蔽厚度(查表时注意选准所需屏蔽材料的表)。如果表中没有你所需要的γ射线能量(或)减弱倍数K的话,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出你所需要屏蔽的γ点源的γ射线能量、减弱倍数,K和所需得到的某屏蔽材料的厚度。举例7:一个15居里的137Cs点状源,打算要求在1米处的照射量率小于或等于 2.5m γ em/h(毫雷姆/时)或25μSv/h时,应采用多厚普通混凝土或铅的屏蔽层

第一步,用公式(19)计算出距源1米处的剂量当量率是多少

第三步,求需要普通混凝土或铅屏蔽层的厚度:

137CS的γ能量为,查《放射性和辐射的安全使用》表3-5(对混凝土)和表3-7(对铅)。

减弱倍数K

屏蔽层厚度,(厘米)

混凝土铅

×103

×102

×103

则需要屏蔽层厚度,混凝土65.3厘米或铅7.05厘米。

4.2透射率系数法

透射率系数法是利用透射率系数(或透射比)来计算其屏蔽材料的屏蔽厚度。透射率系数简单地说是某γ点源的γ射线穿过某材料的屏蔽厚度的后的辐射水平占无屏蔽防护时同点处的辐射水平的比率即透射率或透射比。也就是说ηx或ηD 是减弱倍数K x或K D的倒数,即:

用透射率系数计算所需某材料屏蔽层厚度时,先计算或测量出某参考点处的辐射水平X O和D O。再按计划确定需要通过某材料屏蔽后某参考点处的辐射水平,只能小于或等于X O或D O的某个比值(透射率系数)。查阅《辐射防护导论》(方杰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北京),一书的图5至图10,查到对应

屏蔽材料和γ点源的核素相应的图的曲线,即可查出某屏蔽材料相应的透射率系数所对应的某材料的屏蔽层的厚度。

举例8:还利用例7的例子与条件,采用铁或贫化铀屏蔽,需用要多厚第一步,计算出透射率系数,即减弱倍K的倒数,即:

第二步,查《辐射防护导论》书中的附图7或附图10中的137Cs曲线,查比纵坐标透射比η=×10-4处世对应137Cs曲线的交点,垂直向下与横坐标的交点处,即需要铁厘米或贫化铀的厚度为厘米。

15居里的137Cs曲线在1米处的照射量率≤毫雷姆/时,需要铁屏蔽层厚度厘米,如果用贫化铀需要厘米。

4.3半值层法

用半值层法计算所需屏蔽材料的厚度是辐射防护中常用的一种简便且较保守的方法。

半值层即是将γ点源的γ辐射水平减弱一半所需屏蔽材料的厚度。用Δ1/2符号表示。某核素点源的γ射线通过某屏蔽材料厚度为d减弱后在某参考点处的照射量率,X,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X o-是无屏蔽层时某参考点的照射量率;

B-累积因子;

μ-某屏蔽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

d-某屏蔽材料的屏蔽层厚度;

依据半减弱层定义令X=,此时某屏蔽材料相应的厚度为Δ1/2,则公式(35)可变化为:

如果采的是Δ1/2宽束的半值层厚度,则可忽略B,这样,可得到:

一些辐射防护专业的书中有现成的水、空心砖、混凝土、重混凝土、铁、铅、钨、铀等材料的γ射线能量与半值层数值的关系表。可直接查到不必去计算Δ1/2值。半值层法是如下推导出来的。在节中已描述了减弱倍数K,在这里不论是用照量率,还是用吸收剂量率,统一用无屏蔽时某参考点的γ辐射水平,I O,和经某材料屏蔽后在参考点应等于或小于的γ辐射水平,I,这样,减弱倍数,K,可由(35)式变为:

式中:B-有某屏蔽材料且厚度为d时的累积因子;

I-通过某屏蔽材料d厚度后,参考点的γ辐射水平等于或小于I。

采用宽束的半值层,Δ1/2宽时,可以将B≈1,这样(37)式可改写为:

(38)式中的d是通过某层蔽材料厚度为d屏蔽后,在参考点的γ辐射水平等于或小于I,即相对I O降低了K倍时所需要的某材料屏蔽层的厚度d,这厚度d对某核素的γ射线能量和某屏蔽材料来说,需要几个半值层Δ1/2呢

假定需要n个半值层,则:

这样,只要知道了减弱倍数K,便可很容易求出所需的半值层数n。

利用半值层法之所以简便,是只需依据工作和防护要求的需要,按(37)式计算将某核素γ点源某参考点的γ辐射水平减弱的倍数K和再按(41)计算出半值层数n。然后从书中查到某核素γ射线能量与相应某屏蔽材料的半值层Δ1/2,即可按公式(39)计算出所需要某材料屏蔽层的厚度d。表4给出了γ射线能量与屏蔽材料半值的关系表。

举例9:一个5居里的60Co点状源,在0.8米的工作处其γ辐射水平应不起超过2mR/h,计划采用铁或铅屏蔽,问需要多厚呢

第一步,计算出5居里的60Co在0.8米处的的照射量率,利用公式(19)计算:

第四步,查60Co核素的铁和铅的半值层厚度Δ1/2。查出铁为2.4厘米;铅1.2厘米。

第五步,利用公式(39)计算出所需铁或铅屏蔽层的厚度。

d铁=×

=

=厘米

d铅=×

=

=厘米

需要铁29.5厘米,或铅14.8厘米。

能量或核素

半值层,(cm)

水空心砖混凝土重混凝土铁铅钨铀

10KeV 20 KeV

50 KeV

100 KeV

200 KeV10

500 KeV1410

137Cs11

1MeV1612

60Co1714

2MeV2015

5 MeV231911

10 MeV282213

5、外照射的防护

操作人员受γ点源的γ辐射外照射剂量的大小了取决于操作γ点源放射性核素γ射线的能量与活度,操作位置距源几何中心的距离与操作时间,和采用的屏蔽材料与厚度。然而,当操作的γ点源选定后往往是核素已定,则γ射线能量也不可改变,甚至连点源核素的活度都不能再减少了。这样操作人员的γ辐射外照射剂量主要取决于操作位置,操作时间、以及采用的屏蔽材料与厚度,这就是外照射防护的时间、距离和屏蔽三要素,这些要素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式中:H-操作人员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A-γ点源核素的活度;

Γ-该核素的Γ常数;

d-某屏蔽材料线性吸收系数为μ的屏蔽层厚度;

t-操作时间;

应用(43)式应注意各参数的单位要一致,不要用错,否则计算有误。

5.1时间防护

从(43)式可见,H∝t(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减少操作时间即可降低外照射剂量。要想减少操作时间,除了从工艺,设备和操作程序方面想办法外,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多做冷实验提高操作技巧与熟练程序和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逗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可以进一步缩短操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外照射剂量的目的。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2、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药物剂量换算法

由于小儿和婴幼儿的用药剂量很少或极少,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需将患儿的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然后才能注射。为了快捷、准确地换算,笔者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1]。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现差错的难题,为抢救紧急用药赢得了时间与效率。本法已被20多家医院及2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的好评: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介绍如下: 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与“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换算(口算)。 1.1 分类系数(简称:系数) 1.1.1 定义:将所有注射液按每毫升含药量的1、2、5、25、125分为五类(不论单位、小数点和0),分别赋予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分类系数”,如下: 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万)、10万等,属“ 1类数”, 系数10; 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万)、20万等,属“ 2类数”, 系数5; 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万)、50万等,属“ 5类数”, 系数2; ④0.025、0.25、2.5、 25、250、2500、25000(2.5万)、25万等,属“25类数”, 系数4; 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 (1.25万)、12.5万等,属“125类数”,系数8。 1.1.2 找系数:①将1、2、5、25、125等5个数字,称为“分类数”,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和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如西地兰0.2mg/ml、阿托品2mg/ml、2%利多卡因20m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青霉素200000u/ml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1个(5);②“凑10法” 找系数:如1×10(系数)=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因系数与分类数是“凑10法”相对应的数字,知其一必知其二,如已知“含量/ml”必知系数(不需计算)。 1.2 小数点定位法 以每毫升含量的“整数位”为“用药剂量×系数”所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的“小数位”。如1)整数/ml:山莨菪碱5mg/ml(1位整数)、2%利多卡因 20mg/ml(2位整数)、氨茶硷250mg/ml(3位整数)、肝素12500u/ml(5位整数),各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1位、2位、3位、5位=毫升。2)小数/ml:阿托品0.5mg/ml、西地兰0.2mg/ml、毒K0.25mg/ml、25%硫酸镁0.25g/ml等,因“整数位0”(不起定位作用),得数的小数点不变(即毫升数)。 1.3 注意事项: “小数点后有0”的小数含量(如0.02g/ml、0.005g/ml、0.025g/ml 等),找系数方法同上,但“小数点定位”方法则相反,是以“小数点后0的个数”,定得数的“整数位”(小数点向右移n位)。例题:冬眠灵0.025g/ml(小数点后1个0),用药剂量0.002g=ml?计算:0.002×4(系数)=0.008,小数点向右移1位=0.08ml。此法的用药剂量g、含量g,而小儿用药剂量均以mg计算(mg/kg),含量必需同步(mg/ml),g→mg(小数→整数),如冬眠灵0.025g/ml→25mg/ml(2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 (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 ———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 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

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方法【最新版】

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为了防止漏项、减少重复计算,在计算工程量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下面分别介绍土建工程中工程量计算通常采用的几种顺序。 1.按施工顺序计算 按施工先后顺序依次计算工程量,即按平整场地、挖地槽、基础垫层、砖石基础、回填土、砌墙、门窗、钢筋混凝土楼板安装、屋面防水、外墙抹灰、楼地面、内墙抹灰、粉刷、油漆等分项工程进行计算。 2.按定额顺序计算 按当地定额中的分部分项编排顺序计算工程量,即从定额的第一分部第一项开始,对照施工图纸,凡遇定额所列项目,在施工图中有的,就按该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算出工程量。凡遇定额所列项目,在施工图中没有,就忽略,继续看下一个项目,若遇到有的项目,其计算数据与其它分部的项目数据有关,则先将项目列出,其工程量待有关项目工程量计算完成后,再进行计算。例如:计算墙体砌筑,该项目在定额的第四分部,而墙体砌筑工程量为:(墙身长度×高度-门窗

洞口面积)×墙厚-嵌入墙内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所占体积+垛、附墙烟道等体积。这时可先将墙体砌筑项目列出,工程量计算可暂放缓一步,待第五分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及第六分部门窗工程等工程量计算完毕后,再利用该计算数据补算出墙体砌筑工程量。 这种按定额编排计算工程量顺序的方法,对初学者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算重算现象。 3.按图纸拟定一个有规律的顺序依次计算 ( 1)按顺时针方向计算 从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计算。如图 5.1所示,外墙从左上角开始,依箭头所指示的次序计算,绕一周后又回到左上角。此方法适用于外墙、外墙基础、外墙挖地槽、楼地面、天棚、室内装饰等工程量的计算。 图5.2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 ( 2)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 以平面图上的横竖方向分别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依次计算,如图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药学部裕海明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 1~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 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 举例:比如痢特灵(呋喃唑酮)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 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 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 0(毫克)×0.05×(8十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计算方法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 5岁以上按成人量。

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l 一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 m ; 附录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A1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 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 天数之比。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式(1)计算: max 式中:一预抽时间差异系数,% T max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 d ; T min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 do A2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按公式(2)计算: W )G Q (2) 式中: W 一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 ; (7.9594) 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t ; Q 一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 G 一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o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 按公式(3)计算: G L H 1 H 2 2R l n 技 R m (3) 式中:L 一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 max T min 100% (1)

H i、H2 一分另U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h i、h2 一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R 一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 m; m一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i 3 —评价单兀煤的皆度,t/m。 H i、H2、h i、h2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可参照附表1中的数据或计算式确定。 附表1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

A3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方法: 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 ab P CY 0.1 100 A d M ad 1 P CY 0.1 W CY ■- ■- 1 b(P CY 0.1) 100 1 0.31 M ad P a (4) 式中:W L残余瓦斯含量,”/t ; (7.9594) a,b一吸附常数;a=20.7739,b=1.6280 P CY一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0.101325 MPa) p a 一标准大气压力 A d 一煤的灰分,% (1.04) M ad 一煤的水分,% (11.09) 一煤的孔隙率,m3/ m3; (4.23) 一煤的容重(假密度),t/ m 3。(1.45) A4可解吸瓦斯量计算方法: 按公式(5)计算: W W CY W CC j (5) 式中:W j 一煤的可解吸瓦斯量,mvt ; 3 一 W CY一抽米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也,m/t; W Cc 一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公式 (6)计算。 …0.1ab 100 A d M ad 1 兀 W Cc ------------------------ ------------------------------------- ------------------------------- -------- 1 0.1b 100 1 0.31M ad (6)

工程量计算公式

1、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m3)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3、基坑开挖计算公式(m3) 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4、回填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5、运土方计算公式(㎡)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m3)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7、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m3) 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 8、接桩 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按桩截面积 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9、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m3)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剂量计算

1、放射性及其常用度量单位 1.1元素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称为元素。 例如 等它们同属于碘元素。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了118种不同的元素,其中92种是地球上存在的天然元素。26种是人造元素。 1.2 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Z和不同的质量数A,或者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不同数目的中子的一类原子(或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在元素同期表上占据同一个位置,故称为同位素, 等均属钴的同位素。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的同位素达2500余种。 一种元素可以有许多种同位素,例如元素周期中的元素的同位素就有 30种。 一种元素的各个同位素的某些性能可能是不同的。因引,又将核内具有特定数目中子和质子的一类原子。称为某一核素。例如都是氢的同位 素,但它们都属不同的核素。 由核的稳定性能又可将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不稳定同位素两类。不稳定的同位素又称放射性同位素。 1.3放射性 不稳定的同位素(或核素)能不属外界条件的影响自发地放出携带能量的射线,使其原子核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1.4放射性同位素 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从而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又可分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5核衰变(或衰变) 不稳定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变化而入射出某种粒子(例发α、β-、β+等)和射线(例如γ射线等)的现象称为核衰变或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与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外界条件无关,而是取决于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状态。对某种特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某个特定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随机的,但是可以用统计方法来处理的,则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都是

常用工程量计算方法

常用工程量计算方法 编著:周启智 戊子年冬 目录

一、名词解释 定额水平:指在一定时期(比如一个修编间隔期)内,定额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变化程度。 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通常以八小时为一个标准工日,一个职工的一个劳动日,习惯上称为一个工日,不论职工在一个劳动日内实际工作时间的长短,都按一个工日计算。 工程造价合理计定: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通过造价的分析比较,促进设计优化,确保建设项目的预期造价核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包括能控制住实际造价在预期价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设计、扩大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发包、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的整个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 工程造价管理: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 动态投资: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预计所需投资的总和,包括静态投资、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而需要增加的投资以及预计所需的投资利息支出。 静态投资:系指编制预期造价时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单价为依据所计算出的造价时值。包括了因工程量误差而可能引起的造价增加。不包以后年月因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而需要增加的投资,以及因时间迁移而发生的投资利息支出。 单位造价:按工程建成后所实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数量核算没单位数量的工程造价。如每公里铁路造价,每千瓦发电能力 建设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它主要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的购置费、 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考核其投资效果的依据,是办理交付、动用、验收的依据,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部分。 工程结算:指施工企业向发包单位交付竣工工程或点交完工工程取得工程价款收入的结算业务。 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指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的概略计算。 单位估价表:它是用表格形式确定定额计量单位建筑安装分项工程直接费用的文件。例如确定生产每10m3钢筋混凝土或安装一台某型号铣床设备,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定额:是指与建筑安装施工生产的个别产品无关,而为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所必需,为维护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达到标准。 万元指标:是以万元建筑安装工程量为单位,制定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的标准。 估算指标:是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的使用的一种定额。 概算指标:是以某一通用设计的标准预算为基础,按100平方米等为计量单位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数量的标准。概算指标较概算定额更综合扩大,它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概算定额:是确定一定计量单位扩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数量的标准。它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编制,较预算定额综合扩大。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 施工定额:是确定建筑安装工人或小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每一计量单位合格的建筑安装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机械和材料的数量标准。 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施工定额的主要作用有: 1、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2、施工定额是向工人和班组推行承包制、计算工人劳动报酬和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的基本依据; 3、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和补充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工程造价的含义:工程造价通常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其含义有两种。 含义一: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含义二:从市场交易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是指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发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常用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及剂量表

硝酸甘油50mg + NS 40ml 0.6ml/h (10ug/min) 硝普钠50mg + NS 50ml 0.6ml/h (10ug/min) 多巴胺 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 多巴酚丁胺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50mg + NS 25 mL 1.5ml/h (0.5ug/kg/min) 胰岛素50u +NS 50ml 5ml/h (0.1u/kg/h kg=50) 阿端(哌库溴铵) 0.08mg-0.1mg/kg 4mg-5mg 肾功能不全不超过 0.04mg/kg 2mg 仙林(维库溴铵) 70-100ug/kg 3.5-5mg/h (kg=50) 咪唑安定15mg + NS 15 ml 2ml/h (2mg/h) 施他宁 3mg + NS 50ml 4.1ml/h (250ug/h) 吗啡 10mg + NS 9ml 可达龙(胺碘酮)首剂150 mg + NS 20 ml 维持300 mg + NS 44ml 小于等于6 ml(35mg/h)异丙酚首剂40mg 维持40mg/h 尼莫同起始2小时1mg/h (>70kg) 或0.5mg/h(<50kg) 可耐受者2小时后2mg/h 氨茶碱起始250mg+ NS 40ml (30min内) 维持500mg+NS 50ml (5ml/h) 利尿合剂5%葡萄糖250ml +多巴胺20mg+立其丁5-10mg+速尿80mg 仙林(维库溴铵)首剂0.08—0.1mg/kg 补充0.03---0.05mg/kg 地高辛首剂1—1.5mg/d 维持量0.25—0.5mg/d 多巴酚丁胺20-40mg+100mlGS(40---120mg/d) 2.5—10ug/kg/min 利多卡因首剂 50mg iv 无效100mg /5-10min (<=500—800mg) 维持400mg +GS 500ml (<=1000—1500mg/d) 胺碘酮首剂5-10mg/kg iv 维持300mg ivgtt <=30min 去甲肾上腺素首剂2mg/次8—12ug/min 维持2---4ug/min 阿拉明 0.015—0.1g + NS 500ml ( 0.2---0.4mg/min) 常用药物输注计算 药名微泵药物浓度配制数字显示输入剂量常用剂量 (mg/50ml) (ml/h) 多巴胺体重(kg) ×3 1 1.0μg/(kg?min) 5--20μg/(kg?min) 硝普钠体重(kg) ×3 1 1.0μg/(kg?min) 0.5--8μg/(kg?min) 硝酸甘油体重(kg) ×0.3 0.1μg/(kg?min)1--5μg/(kg?min) 最大剂量10μg/(kg?min) 多巴酚丁胺体重(kg)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1、人事单位: 薪资计算准确率 = 计算准备人数/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人力稼动率 =(实际作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100% 劳动分配率 = 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 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招聘到岗率 = 实际到岗人数/录用人数 人力消耗指数—年离职率 = 在同一年内离职的人数/在某一年内的平均员工人数×100% 人力损耗指数—月离职率 =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力稳定指数—稳定率=(目前服务满一年的人数/一年前总人数)*100% 人力留任率 = 定期间仍在职人员/原在职人员×100% 试用期离职率 = 期间试用期离职总人数/期间平均人数, 人事流动新进率=新进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勤缺分析=因各类勤缺原因而损失的工作日数/损失工作日数(同上)+工作日数×100% 人力流动率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新进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淨人事流动率=补充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人力替换率=(某一期间内新进人数-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 =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总成本 * 100% 人事费用率 =人工成本总量 / 销售(营业)收入*100%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纯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率×劳动分配率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企业人工成本 = 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人力资源成本 = 取得成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 +安置成本 )+ 开发成本 (岗前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使用成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 替代成本(补偿成本+遣散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标计算公式意义及公能判定标准 员工比率非生产人员÷员工总数×100%测验员工结构状况定通常非生产人员越小越好,视企业而 员工增加率(本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100%测验每年员工增加比率视发展规模而定 工资增加率(本年平均工资-上年平均工资)÷上年度平均工资×100%测验每年工资增加率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额÷工资总额×100%测定加班工资占工资总额比率视实际状况而定 离职率每年离职人数÷员工总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比率不宜超过10% 离职增加率(本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

房建常用工程量

一些施工现场常用的施工数据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五、其他 一吨钢管:180-220个扣件 工人住宿:2.5-3.0平米/人 电工:每栋一个电工

建筑工程预算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汇总

建筑工程预算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 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 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 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 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 S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绩效考核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计算方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提升员工绩效和本公司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绩效考核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试用期内的员工和临时工。二、考核方法 第四条对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五条对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六条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考核在薪资待遇方面有如下体现: 年度综合评判为“A”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B”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C”者,其薪资待遇保持不变; 综合评判两个为“D”者,行政及人事部将视情况给予其警告、降级使用或辞退。 第七条对操作层面员工的考核,采取月度工作表现考核的方法。具体见表。 1.月度业绩考核为A者,本月工资增加______%; 2.月度业绩考核为B者,本月工资保持不变; 3.月度业绩考核为C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4.月度业绩考核为D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5.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者,即全年的月度考核都为A,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6.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______个B者,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7.月度业绩考核有______个D者,公司将辞退该员工。 第八条操作层面员工的年度综合考核以其月度考核为基础,由直接上级给出综合判断。综合判断的结果将与该员工的年底奖金挂钩。具体情况如下: 1.月度业绩考核结果相应的分值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由______个月的累计分数确定对该员工的综合评判。 2.累计分数大于等于5分者,年度为“A”; 3.累计分数小于5分,大于等于3分者,年度为“B”; 4.累计分数小于3分,大于等于0分者,年度为“C”; 5.累计分数小于0分者,年度为“D”; 三、考核时间 第九条经理人员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 ______日和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______日;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______月、______月、______月和______月的中上旬,操作层面的员工考核时间为每月的______日至______日,若逢节假日,依次顺延。 四、绩效考核面谈

建筑工程量计算方法(含图及计算)

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基础挖土 1、挖沟槽:V=(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沟槽长度+放坡增量 (1)挖土深度: ①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内,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 ②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外,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自然设计地坪标高。(2)沟槽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3)放坡增量:沟槽长度×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P7) 2、挖土方、基坑:V=(垫层边长+工作面)×(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放坡增量 (1)放坡增量:(垫层尺寸+工作面)×边数×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P7) 二、基础 1、各类混凝土基础的区分 (1)满堂基础:分为板式满堂基础和带式满堂基础,(图10-25 a、c、d)。

(2)带形基础 (3)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1)独立基础:V=a’×b’×厚度+棱台体积 {棱台体积: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为台体上体面,"S下"为台体下底面,"h"为高 这适用于所有的台体} (2)条形基础:V=断面面积×沟槽长度 (1)砖基础断面计算 砖基础多为大放脚形式,大放脚有等高与不等高两种。等高大放脚是以墙厚为基础,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2皮砖。不等高大放脚,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1皮与2皮相间(见图10-18)。

基础断面计算如下:(见图10-19)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厚墙基面积+大放脚增加面积或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墙厚×(砖基础深+大放脚折加高度)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m3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墙、板中0.3㎡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1、基础 (1)有肋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肋带形基础计算。超过4:1时,其基础底按板式基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 (2)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定额项目。 (3)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梁、柱、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的定额项目计算 2、柱 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m3计算。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