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4.清朝后期的统治。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

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结束: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重大事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2)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重大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抗日战争时期:(1)开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2)结束: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4)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重大事件:卢沟桥事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9.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2)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重大事件:重庆谈判;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1947年);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年——现在)

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性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分期:(1)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1、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结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4、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5、重大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3)土地改革(1950—1952年)(4)“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5)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6)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现在)

1、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

1、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3、重大事件:(1)中共八大(1956年)

(2)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1958年)

(3)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及模范人物。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1、开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形成)

3、方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4、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提出)

6、统一工作:“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7、国防工作:人民海军、空军的发展及导弹部队的建立。

8、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

9、外交工作:[方针]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大事]:建国后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线索

一.思想上

1.文艺复兴(14—16世纪)2.思想启蒙(18世纪末)

二.政治上: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3.法国大革命(1789—1783年) 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5.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 6.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三.科技上: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四.战争: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1.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

3.巴黎公社(1871年)

4.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5.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两战后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经济的发展

(1)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1929—1933年

(3)经济危机的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七.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政治格局: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格化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 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重庆谈判(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1949.4)

中国近代史线索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 ①开端:1840年鸦片战争 ②结束:1949年新中国成立 ③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四个政府|: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⑤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 2、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 ①侵华史: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②抗争史: 农民阶级的抗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的抗争——1911年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的抗争——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成立后领导的一系列斗争③探索史: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一课鸦片战争 1.时间:1840——1842年 2.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打击了因果的鸦片走私活动 3.道光帝支持林则徐禁烟的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5.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6.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鸦片战争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课知识点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参加国:主凶——英国、法国 帮凶——美国、俄国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①.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 俄国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近代割占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6.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及领导人:1851——1864年洪秀全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3.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三课收复新疆 1.原因:(1)中国东南、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清大臣李鸿章主张保东丢西,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权衡利弊,决定收复新疆。 2.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 经过:(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兵分三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克什噶尔。阿古柏兵败身亡。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19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 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 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答案 B 解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

调整,故C项正确。 3.(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4.(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案

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 2014年10月12日22:03 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①1840年,鸦片战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 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其原因是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④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

1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总结_提纲线索_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总结(提纲线索) 中国近代史分期——“两时期两朝三政府”: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线索: 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国内背景——1)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2)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亏空;3)虚骄自大,“天朝上国”自居。 2、直接原因:中国出超→英国走私鸦片→(银荒兵弱)→虎门销烟 3、经过:1)1840年:广州→厦门→定海→天津;2)广州→东南沿海→南京 4、结果:1842《南京条约》(“五议港元”)、1843《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1844《望厦条约》(兵船巡港、医院教堂)、《黄埔条约》(天自由传教)。 5、影响:1)社会性质变:开始沦为两半(传统社会→近代社会):主权破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瓦解。 2)主要矛盾变(一对变两对)。3)革命任务变——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二)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50年代)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2)仿制西方战船,提建新式海军;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 作用——启迪国人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没涉及到制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背景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灾害。 2、经过:1)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2)1851年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永安建立政权;3)1853年定都天京;4)1853-1856全盛时代、5)1856天京变乱(略);至1864年重建领导核心、防御战。 3、失败(原因:局限性、中外绞杀——“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土地私有制(按人口年龄分配)——没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阶级基础。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背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约;→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 2、经过:1)1856秋英国袭击广州城;→1857底英法攻陷广州;→1858占领天津。2)1860陷北京、烧圆明园。 3、结果:1)1858《天津条约》(“公开行贿”);2)1860《北京条约》(“准天天陪酒”);3)1858《瑷珲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改订条约》及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二)洋务运动 1、背景:1)内忧少(农民运动被镇压;民资刚兴起、很弱小);2)外患少(中外暂时“和好”,没有大的战争) 2、代表人物与主张:洋务派(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主张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倭仁等)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华夷之辨”、“道器之辨”、“义利之辨”。 3、过程与成果:1)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2)求富:近代民用工业:(李)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天津开平煤矿、(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80年代中:北洋、南洋、福建水师;成立海军衙门 4)人才: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送留学生 4、结果——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原因——(只引进技术,不改革制度) 具体原因——1)不具备近代企业的性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2、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841年 三元里人民抗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同时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这样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阶级与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 1851年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859年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865年 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85年 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达到高潮。 1895年 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图

初中历史线索图:中国近现代史 列强侵略 : 工业革命后, 英国、法国主凶美国、俄国帮凶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840年—1842年 1856年—1862 年 1865年 1894年-1895年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美德俄意日奥 倾销产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 阿古柏入侵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39年虎门销烟 除伊犁外,新疆回归 林则徐 结果: 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895年 1901年 1842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反抗: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抗击洋枪队 黄海战役(邓世昌) 义和团运动扶(扶清灭洋) 抗日战争:1931年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7年12月 1938年 1940年8月 1945年4月 1945年8月15日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占领东北 张学良杨虎城 (七七事变) 李宗仁 八路军 彭德怀 延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 明前途准备条件 局部抗战开始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解放战争:国民党假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政府覆灭 1978年 1945年10月10日 1946年6月 1947年3月 1947年夏 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产党真和平 转入战略进攻 1948.9-1949.1 1949.4 1949.10.1 对内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开放“特区

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上传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本课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阶段如何划分?有何基本线索?每条线索下涵盖了教材上哪些具体知识点? 自主学习篇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 抗日战争时期:1937、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5、9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 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 【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思考探究】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发生过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思考探究】7.根据教材编排,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过渡时期:1949、10新中国成立-1956、12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

2019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通史详细复习提纲

精编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总复习资料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

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 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①1840年,鸦片战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其原因是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④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⑤1911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注: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1)、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注:“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与不妥协性)。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原因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真正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就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与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孙守任和范文澜。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 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和论著就其思想旨趣和体例内容而言都体现了“三次革命高潮”理论的特点。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三次革命高潮”为标志的学科理论的影响, 充分展示了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所产生的实践意义。 学术局限: 五六十年代,史学界用“三次革命高潮”和“八件大事”去规范中国近代史,加强了对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史的研究,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阐明资产阶级不能使旧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实 ,这些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的不足。 八九十年代 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到了80年代再度兴起, 并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为题展开讨论 ,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各种理论观点得到了充分的表述。除了“三次革命高潮”说外, 还形成了“四个阶梯”说、“民族运动”说、“双线”说和“三个阶梯”说、“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说、“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说、“新三次革命高潮”说、“两段论”说等。 真正引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深入讨论的是1980 年《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这篇文章不同意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为要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八年级下册*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一、起止时间(1949年——现在) 二、四大分期 (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改革开放) (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P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9 内容:4点P2 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点P4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P7 原因:P7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1950——195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胜利意义:P10 结果: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政权巩固原因:3点P12 P12 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运动指导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1952)结果:P12 意义: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 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主人。 人民政权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 产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工业化的起步背景:P18 实施一五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P18 (1953——1957)结果:P18 成就:P18——19 意义:P18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一化三改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对农业实行合作社 P23 对象及方式对手工业实行合作社 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司 合营 (1953——195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4.清朝后期的统治。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 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结束: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重大事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2)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重大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抗日战争时期:(1)开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2)结束: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4)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重大事件:卢沟桥事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9.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2)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重大事件:重庆谈判;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1947年);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年——现在) 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性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分期:(1)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1、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结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4、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5、重大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3)土地改革(1950—1952年)(4)“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5)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6)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现在) 1、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